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素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45:32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素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素质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以其独特优势在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保健等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将以其开放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在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体育素质是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生理、体育心理、体育智力及运用体育基本知识参与健身运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丧现。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彳Fr校素质教育中起着物质基础作Hj.对培养具有良好意忠品质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公共体育课义是成功实施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坝这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基本阵地

大学体育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其主要途径有: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参与羊1I观看休育竞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jt中.体育课教学是日前大学生狱得体育知识和信息,接受jE训练的最主要途径。在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中,课堂教学具有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优势。

1.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高校体育町以说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足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将学校体育带向个民体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时间的有限性,学校体育教fj_不可能传授学生一生所需学习的全部知识。因此课常教学1王!多强调的是对大学生发展能起剖典笨作用和长期效益的基础础j论知识和方法.更多地侧重于tLh,lf’iX,l体育运动的内涵价值的充分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将体育锻炼转变为一种稳定的、不间断的自觉行为。这不但能够满足人学生迫切需要比较丰南的基柑H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锻炼实践的实际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2.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能较快地建条件反射.较好地掌握运动中较为复杂的动作。但高校公共体仃‘j体育竞技运功之存在着夺质区别.二者在教学的内涵、『_]的、体系及最终指向截然不同、此电应采取不同的微学方法‘奏。与专业体育教学不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设汁既要符合犬学生的生理、心的自然需璎,又要综合考虑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实际运动能力、体育基小月,1识的掌握废、运动技能技巧水平、年龄特点、性别特征、心状态等问题此教学节奏的设计必须张弛有度.存做好丽向全体学q:的Ⅲil.1还注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课堂教学的人才优势。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课敦‘7:lf"J~-H织者、实施者。目前.各高校都有一批热爱教育事、具{·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扎实的々、沧知识,并掌握了较全面的体育活动技术和技能,例如l{{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体操、武术、运动医学、运动保健、艺术体操等,且精于其中3至5项他仃】:公共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准确的语言表达和优美舒展的功作示范,满足着大学生强烈的体育求知欲,同刚激发他们锻f^身体,掌握运动知1只和技巧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必将订利地逊人::生体育素质的养成。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的.是通过科学的敦过和体育锻炼实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牛的运力、自我锻炼能力以及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养成体箭锻炼的习惯,服务于其健身并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b公体育课教学必须强调以下内容。

1、体育意识教育。体育意以表现为人对体舒篙水的敏感度、分析、论证、判断等方面的一我意识它是由体育认、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方面构成的。体育认识是埘体俞选功n0客观过程和其中各种规律的认识。体育情感是时体育运功}j身体会和感受。当学生对某种运动项目持欢迎态度时.就会:运动中体会到愉快和喜爱等肯定态度.否则,就持否定态度体行意志就是能自觉的确立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片为实现这-fI的而不断克服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种障碍和闲小的体ri_I^埙州入学生进行体育意识教育,就是使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烁的意义、功能、价值,理解运动对机体的K期、短期效旖,培养仃j肜成”生命在于运动”、“体育电是资源”、“体育也.是空叟益”的体育f『f值观这种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对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感知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充实、方法得当的基础理论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最佳途径。二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对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思想、行为、爱好、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不断强化其体育意识。

2.体育能力教育。体育能力是指从事身体活动所必备的文化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方法.它是取得和提高活动效果的决定性条件。具体来讲,它又包括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日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及在运动中自我凋节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能力教育时.应注意:一要通过I,l】他们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教会大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掌握运用体育科学知识和理论去指导体育实践的本领。二要重视运动技术和技能教学,使大学生不仅对运动技术和技能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能逐步理解和认识它的理论基础、生物学价值及社会学意义,从而扎扎实实地掌握这些技能。j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一般身体能力。一般身体能力是学习和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提高了一般身体能力.才能为其发展体育能力打下恭础。

3.体育保健教育。体育保健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以卫生的观点审视体育运动的各个环节,并对之做出保健性调整的能力。作为大学生不但应懂得锻炼,更要懂得怎样科学锻炼,掌握好强度和密度。为只讲锻炼不一定能增强体质.方法不当还有损于健康.过度、过量、盲目及运动损伤都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让他们掌握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怎样遵循“生物节律”的规律指导体育锻烁、怎样进行身体恢复和怎样去保证运动安全、体育与营养等等科学n{J锻炼和保健的知识.会从根本卜提高锻炼的效果和增啦体质。做好体育保健能力教育,一要注意开设好《卫生保健课》、《运动解剖生理课》、《康复按摩》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教育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要添置好体育卫生保健器材、康复按摩设备、要有专门的保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I生监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卫生保健。

三、高校公共体育的未来走向

第2篇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构建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机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的人,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

2运用计算机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计算机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教学。而软件的易传播性,也是引起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的巨大动力,从历史的角度讲,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有力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动了现代社会向前发展。同样,好的教学软件也能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可随着软件迅速推广全国各地,这就是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么应对汹涌如潮的信息,从而获得自身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应该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另外,创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的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

3运用计算机培养大学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从“参与创造”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几千年来日益增多的知识与传统所产生的具有权威性的师生关系,至今在全世界大多数的学校存在,虽然有很多教育家批评这种“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但大多数又走向了“学生中心论”的另一个极端,教师应该针对学会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传授多媒体课件“PowerPoim幻灯片”的制作方法时,我们可以先教学生制作一套简单不能修饰的幻灯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其它知识,如加入图片、动画、声音等,再补充“超级链接的应用”介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幻灯片生动起来了,这样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面对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4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

计算机网络也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特别是学生,当他们面对那些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生网络知识的同时,必须针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Internel在方便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也通过网络泛滥,因此必须使学生懂得”网络垃圾“的危害性,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健康的信息,并能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如黄色信息、非法信息等J等进行反省,批评和处理,使他们的大脑中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火墙“,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努力规范网络行为的能力,比如对黑客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些黑客从自己的智慧去挑战别人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从而陶醉在技术的违法行为之中,学生对此有的想入非非,甚至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努力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综上所述,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只能引导而不能强迫,只能促进而不能代替,只能是给予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素质特长因势利导,而不能任意摆布;只能以示范、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学生为主,而不能以批评、惩罚为主,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路。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为学”,更要教会学生“为人”。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钟志贤.2l世纪学习理念[J].教师博览,2004,4.

[3]L-fSLIC.计算机教师的德育工作.教育,2003,5.

[4]魏宁.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科学思想的缺失[J].信息计术教育,2007,6.

第3篇

由于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许多学生出现会说不会写、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等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并未将语文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学科,仅仅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范围内,而不像专业课那样做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据一份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大学生对书信格式不甚了解。苏步青曾经说过,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基础。因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提升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语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就业基石

新时期,激烈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即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择业或转业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市场用人需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还体现在就业的质与量的高度统一,就业不但要有基本的数量保证,同时也要有基本的质量保证,扩大就业人数是基础,而提高就业质量则是根本。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基础,语文素质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拥有高水平的语文知识素养的大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持续发展动力与拓展张力,提升大学生持续发展的人格魅力。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爱岗敬业以及成功转岗就业。因而,语文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基石。

(一)语文素质教育以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高分低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语文教育就是为了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贯彻落实,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语文教育中,注重将知识体系融合于字、词、句、段落、篇章等文本形式上,发挥它们知识载体的作用,实现交际的目的;若工具性不强、使用方法不当,就很难产生出实际的应用效果。缺乏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时候,会遇到种种问题,如口语表达能力欠缺、求职意向书词不达意、错别字连篇、不能够正确理解用工合同中的条款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发展空间。高等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服务于社会管理、领导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全面型、德才兼备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人才培养目标,它是与时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目标。语文教育要与时代紧紧相连,对大学生进行文采、口才及人才的专项训练,以保证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二)语文素质教育是生存之本

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初步踏入社会,难免会带有一定的学生气,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在工作岗位上也会表现出一定不足之处,这些困难的克服,都需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作支撑。实践证明,对语文有着较好的理解和把握的学生,往往也会有较为宽泛的阅读面,能够对生活形成更为客观、成熟的认识,能够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抱有乐观的态度,做到爱岗敬业。我国文学界泰斗张志公先生就医时,面对病历写不通顺的医生,感到自责,他认为自己没有教好学生,连基本的病历都不会写,是一种失职。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通过此类事件看出我国语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说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主人而非永远的跟随者。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在职人员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

(三)良好的语文素质教育是就业的基础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能说、善听、常写、好读,这些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推而广之,应用到其他的学科及领域中,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完善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惯并不能够直接产生知识或技能,却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使得学生获得一种持续的、能够终身受益的自我拓展能力。高等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文素质就是该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缺乏最为基本的语文素养,必然会在其以后的交流与生活中遇到种种障碍与困境。随着新时期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必须做到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让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在今后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做到正确的转岗就业;语文教育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大学生就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结语

第4篇

1.1大学生缺乏相应意识与能力。

大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大都接受的应试教育,缺乏实践经验与求职择业的职业素质。而大学生作为一种高素质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与提升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当今大学生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几点简单归纳:

(1)急功近利。

大学生在就业时未能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自己的所学专业、事业志向、实际能力等,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收入较高、工作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这种心态往往会使其难以找到真正适合的工作,进而频频受挫,失去信心。

(2)心理素质较弱。

这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时,面对问题与压力情绪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做事时自控能力较弱,缺乏毅力与恒心。许多大学生在精神与情感上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对于失败与困难,在心理上往往无法承受,可能会出现失望、沮丧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

(3)缺乏实践经验。

现在的高等教育水平下,虽然部分学校设置有实践课程,但是大部分大学生更加习惯于学习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4)职业素质认识的缺失。

大学生在就业前缺少职业准备,对于岗位的要求与职责不够了解,不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这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使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导致其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令大学生在求职的竞争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5)过于依赖他人。

大学生在择业时,过于依赖家人、朋友、老师的帮助,而这种状况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缺乏择业经验、社会关系简单,面对择业的选择时大学生难免产生依赖心理,从而把选择权放在他人手里,忽视了自身的需求与条件。这种依赖性不予以消除,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害。

1.2社会稳定。

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岗位竞争激烈,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及压力。一方面,众多毕业大学生面对着“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巨大的就业压力,会在社会形成恐慌的情绪氛围,威胁社会安定。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达到提升就业率的目的,从而缓解这种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水平不高,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无疑是一种对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其家庭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而这种浪费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由此可见,提高与拓展大学生职业素质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2、大学生与企业的双方需求

2.1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已经不仅仅单纯的要求员工的专业知识,他们更加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的能力。当代的企业更加注重就业者是否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注重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的企业中,不再是固定不变的简单劳动,工作人员不但要处理好本职工作,同时要及时发现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主动快速的解决问题。

(2)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对于每一位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引起其过度的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绪,以至于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发挥。可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3)继续学习能力。

在当代社会,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不断出现与运用,员工仅仅靠学校所学的知识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员工需要不断继续学习接连而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来完成本职工作。

(4)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中,需要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失误从而顺利快速的完成工作目标。

2.2大学生。

随着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想要脱颖而出,顺利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志向的工作,那么就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与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由于众多原因,当代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遍比较到位,但是在职业素质方面却非常欠缺。而学生们也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希望通过一些途径改善自身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缺失。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在自身条件与要求下接受专业的、系统的职业素质训练。通过制定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素质。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希望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多参与实践、实习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结语

第5篇

目前,为了降低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因招聘大学生而带来的附加培训成本、风险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但由于大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工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就业时碰壁现象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想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制度保护;此外,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就业环节中的重点要素,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保证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公平就业。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决定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首先,学生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保证其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由于经过了高考,大部分学生将大学视为是一个享乐的场所,心态的适度调整是该阶段的一个难题。由于我国大学秉承着严进宽出的理念,多数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对于就业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为此,大学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将就业的客观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其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大学生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合理的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干部也要意识到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把握机会锻炼自己。最后,大学生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如何做到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

(二)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在双向选择体制下,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风险,只有打破传统的被动就业模式,树立灵活的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对就业的预期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就业难度,“高也成、低也就”的就业意愿,能够帮助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此外,大学生还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短期就业率的思想,致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慎重,担心求职人员跳槽从而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行业行为也不够规范,为此对就业机会选择的主动性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简历的设计、投递以及对面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选择就业机会的主动性。要知道,作为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资料,简历的设计一定要简练、别致,此外要把握好投递简历的数量,并根据个人偏好对面试单位进行适当舍取,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公司。

三、小结

第6篇

1.做好导师和项目的遴选工作为保证STITP能切实有效地开展,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且有在研项目,学院则在科研资源的利用分配、评优、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选题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组织选题。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教师在研项目的子课题,保障了STITP项目来源的稳定性,促进师生科研学术工作良性发展。

2.确立导师负责制项目和指导教师确立后,学生要和导师签订协议,导师向学院负责,同时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与完成。如引导学生选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立项书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综合能力。5.建设合理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为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搭建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尤其重要。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要在广泛参与一年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开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学期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项目,并开始项目申报;三年级开始科研试验与结题,并将可继续深入的项目发展成毕业论文。

二、科技创新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现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创新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富有进取和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对其以后的研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服务校外,将社会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加服务的活动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其项目从论证、立项、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权衡比较,得出最优化的决策,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流协作,单靠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精神品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者的精神乐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第7篇

题目:网络境遇下大学生身心素质与个性心理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给大学生的生活、恋爱、学习以及择业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多重压力,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和人生挫折,如果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周遍人群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怀,进而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出现各种不测的问题和严重后果。如今,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问题介入对象的重灾群体,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情感教育拓展训练,打造大学生强健的身心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日渐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一个主题。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教育

微时代以来,特别是微信的开通,学生有了更多的网络阅读的机会,而不再局限于在学校接受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课堂上也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教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使者,更是传授学生社会道德的先行者,特别是现今的网络社会,诸多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是面向主体学生,并且是按照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既定需求对学生进行群体教育,以便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兼顾个别学生身心发展,调和个体的差异和满足情感需求,现阶段,在我国在高等教育中,依然还是以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着力点,而对大学生能否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否适应社会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另外,旧有的体制造成的评价标准往往体现在考试分数及其能力的高低上,就是说所有的学习理念都服务于文化知识的提升,这种狭隘的教育目标势必会对学生形成较为枯燥的教育氛围,或者说将会不可避免地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忽视必然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网络高速公路的开通,负面的公共舆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较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加剧造成大学生的独立竞争意识也随之增强,个体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使大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趋于功利性,变得更为实际,对社会主流大众文化和人文氛围表现出相对淡漠的态度,所有这些消极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日后走向。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2015年公布的关于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约占17.37%,有某种单一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44.9%,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持续上升,大学时期是人生最为美好阶段,大学时光总是给人带来无比的留恋和无尽的人生回忆,大学期间的个性心理也日间趋于成熟,与此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上情感较为丰富,情绪多变化,人格相对不够稳定的时期。

对调查结果做横向质性分析,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化严重,遇事易兴奋,易暴怒,大学校园里可以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放松大学生的焦躁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便会使大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大学生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青春期极易产生兴奋冲动,遇事缺乏周全的思考,常常会有情绪失控行为。二是习惯性抑郁。大学阶段通常会感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使得自身心理压力超负荷,比如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常常会使他们感受到外界压力而在学生内心产生抑郁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厌恶、痛苦、自卑,郁郁寡欢,觉得生活苦闷。三是嫉妒心强。高中阶段的佼佼者,自进入大学以后,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才俊们之后,自己的失宠状态使自己陷于孤立,可能产生嫉妒的情绪,若不及时调整心态,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变得尖酸刻薄。四是易焦虑。焦虑想必是每个大学生经常会有的情绪体验,如考前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考试结果过于担忧,生活中无法适当与人正确沟通,与同学相处产生误解和摩擦等都会使得他们产生心理焦虑,身处群英聚集的大学校园里,如果过于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偏颇心态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同样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五是冷漠孤独。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对大学的期望值过高,会使得大学生感到落空,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日间变得冷漠,得过且过,感情淡薄,外加大学生普遍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亲朋,对外界环境的陌生感,对家庭和父母的深深依恋,也同样会使他们感到孤寂,这些心理问题必须通过适当的心理拓展训练才能有效地解决。

目前,美国高校在大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干预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一挡节目叫《生存者》,于200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最受欢迎电视节目,节目通过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情节设计以及高超的拍摄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借鉴,而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拓展训练来说,实为一部好教材,对我国各校正在开展的入学新生军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的编排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告别虚弱,而且精神层面的健康也同样重要,所以健康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和道德评价体系健康。因此,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紧迫任务。

特别是对大一新生而言,经历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和紧张的高考,其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会比其他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逊色一些,好的一面是进入大学之后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都试图去努力地做大胆尝试,较为自信地解决实际问题,再加入学心理教育的介入,都会使新生在新环境下尽快适应新环境,充满自信地迎接人生新的阶段,然而,有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偏差一些,原因就是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大多都是高考分数较为理想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相对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经历往往也不尽相同,同时又普遍都是从小就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特立独行的个性比较强,规范自己独立生活的自律性较差,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没有社会责任感和缺乏担当精神,自我约束上表现不佳,没有危机意识,对未来的人生走向缺少规划而且选择不够明确,在遇到困难时随即表现出的就是不知所措,有时会选择逃避现实。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的开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依赖心理健康资源,网络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广,丰富和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通过网络可以使各个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新多媒体技术,采用多样的信息呈现手段,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心理变化情景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社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去网上冲浪,可以使有心理疾病者通过网络平台毫无顾忌地倾诉,以达到心灵沟通和心理平衡,同时,网络社会又在某种程度上说存在着真实性,在虚拟空间里的人们反而更容易倾情流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说,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洞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剖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从多维度思考,比如家庭教育是否缺失、学校教育是否健全、社会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性格成因等因素做综合分析,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往往承担着最基本的教化功能,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环境是个敏感而又重要的因素,如父母的知识和阅历、家庭经济收入以及住房面积等都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家庭的和谐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完整培育,诸多家庭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活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在信息高速公路未开通之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尊重了孩子的主体行为选择,并且鼓励和积极地去引导其思想的正确表达,并且耐心地听其倾诉,而且求同又忍异,以此方式为媒介将会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打开一扇开放的沟通桥梁,着往往使孩子们在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效地抑制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他们向健康化轨道发展。相反,如果父母教养方式是以娇纵子女的手段去溺爱,这往往和子女的沟通经常告别使用处罚和拒绝等手段去无条件满足,这只会给子女在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思想侵蚀,而且较少得到家长的关注,大多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提升上,这更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陷入不健全境地,扰乱了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历练并且直接影响其日后的人生走向,笔者在韩国留学读博期间,以自己在国外的亲身经历对中韩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做了横向比较分析,韩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的经历基本都有,而国内的孩子上大学之前的勤工俭学经历基本很少,甚至说是没有。

参考文献

[1]夏和国。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