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5:31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指导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把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背影》《羚羊木雕》《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再次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并归纳心理描写的作用:“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通过“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突出了“小弗朗士”的懊悔、自责的心情。“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通过想象,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我”难过的心情。《孤独之旅》中这样写道:“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的萤火虫,有时,他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运用环境描写,用夜景的美好、和谐反衬出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当长妈妈给“我”拿回了山海经的时候:“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震惊的心情。
二、归纳整理心理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撬动“顽石”
学生之所以畏惧写作,是因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不重视写作,尤其轻视写作的指导,更不愿把课堂时间用于写作训练。因此看别人文章就如同镜花雪月,纵有奇词妙句也不能在自己的笔尖流淌。通过上述阅读的积累,在经过对“心理描写”这一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阅读训练,学生总结出多种心理描写的技巧,如“内心独白”“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暗示”“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前文巧妙的铺垫”等,他们试着把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或作文片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如一名同学描写考试之后的心理:月考结束了,当语文老师抱着考试卷走进了教室,“啪”的一声,试卷摔在讲桌上。那声音似乎是按键,一下子把我内心的加速键给砸中了,我的心“砰砰砰”狂舞不止,似乎就要冲出我的胸膛,两股也战战:“这次不知考得如何?我曾经向老师保证过要上110分的,要是上不了可怎么办啊?语文老师会不会生气啊?”“说时迟,那时快”,课代表已经一个箭步跃到我的面前了,诡秘地笑着,我知道“完了”!他娴熟地撮起试卷一边,手腕灵活一转,“啪”!试卷扣在了桌子上。我不敢翻开卷子看分数,更不敢抬头看语文老师,我似乎感觉到语文老师正恶狠狠地瞪着我,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那双充满凶声恶煞的眼神犹如激光向我扫来。我咽了口唾沫,决定面对这现实。我捏起了试卷的一角,慢慢翻开“2-1-1”“112”!我还没从大悲转移到大喜中来,我做到了,紧张的心情就像“骏马跑千里,银燕入云霄”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我放松了心情,似乎嗅到了窗外飘来的丁香花的味道,偷偷地朝窗外一瞥,树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白云也把天空擦得如此澄净、透明,我立刻神清气爽起来。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
一、引言
心理辅导与治疗,乃现代行为科学中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人聚居的几个主要地方.也的确是一新兴的事业。在中国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约15年的历史。在香港约为25年。至于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亦只不过是40余年。各地发展的情况与步伐有所不同。但发展到今天,可喜的是无论是参与工作的人员,还是政府当局与社会群体,都越来越重视这专业,因而亦对此专业产生更大的期望.故此.我们很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朝着专业化方向作出改善、发展与开拓,以期有效并及时地回应时代带给我们的任务与挑战。
二、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功能
什么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的范围中.我们该如何给它定位?在香港,心理辅导的地位逐渐清晰。在台湾情况亦颇乐观。惟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情况则较为复杂和混乱.除了偏重医疗与病态取向之外,还夹杂着与思政教育和德育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搞清楚心理辅导是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聚焦于内地热门的争辩,我要首先说明,心理辅导不是思政教育.心理辅导亦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是在说教,却又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是仅仅进行逻辑分析,给与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虽然往往会包括资料的提供,但单单提供资评,开不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曾尝试为心理辅导下一个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林孟平,1998)
当我们将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心理辅导所作的定义作出整理时,会发现其中无例外地都包括有改变、发展和成长的含意.个人身心发展,传统上是心理辅导的核心(mytick,1987).remley(1991)曾指出.心理辅导专业已否定了在服务工作中的医疗和疾病取向的模式.论到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独特性,他认为诊断并不是人们接受心及辅导的必经步骤,并强调人人都可以透过心理辅导而得助益。他深信一个建基于发展取向、聚焦于预防和身心健康的信念.会让当事人达至明天会更好的人生。ivey(1991)等的看法与remley相同,他相信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发展取向的(vanhes1eren&ivey,1990),不过,不同于remley的是,他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去促进人的发展。人生中免不了有问题发生,故此,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
论到心理辅导在中国的定位,我很认同以上的信念。医疗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其功能往往只是将人的病医治好。不像发展与成长取向的心理辅导,其功能是促进人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成长。我乐意委身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为我个人深信,它是一项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而庄严的专业。
三、研究与本土化
心理辅导的本土化,自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杨国枢(1993)强调,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学术运动。在此运动中,所有有志于此的心理学者应当同心协力地促进中国人本上心理学的发展.他建议内地、台湾及香港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在当地努力。同时也要不断分析与比较三地民众在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异同.然后加以组织与统合。不过,在1994年,他又补充指出,过去40多年来,内地、台湾和香港的变化和发展很不同。结果是使三地的中国人在心理、行为及生活等方面各有特点。故此在心理学的探究上,他提醒大家,除了要留意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性外,一定不能忽略其独特性(杨国枢等,1994)。
杨中芳(1992)多年来对本土心理学努力不懈。她指出本土心理学致力于把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放人我们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架构中.至于如何将这个体系放入研究架构中,则是目前许多研究者在探索的问题。令人遗憾与担忧的是,对于以上的问题,当大家仍然未有把握的时候,已有不少人在本土化的心理辅导有关课题上,作出了结论,其中包括“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方法,不适用于中国人”这样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公众亦纷纷要求此专业提出研究的实证.为了能给当事人提供有信誉保证的优质服务,也为了发展高学术和专业水平的培训课程,使新的心理辅导人员有能力在事业发展上与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竞争,我们除了要将研究成果整合于心理辅导的培训课程外,还要将它整合于我们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中,来保证工作的质量(sexton等,1997)。
心理辅导的从业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带来的知识,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许多人声称心理辅导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实际上,心理辅导的科学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表现之一是心理辅导从业人员很少做研究,同时也不会研读有关研究报告(morrow-bradley&elliot.1986;nor-cross,plochaska&gallagher,1989)。如果我们不努力改善工作,将研究成果带来的知识整合于临床的工作与培训中,则心理辅导专业的信誉将会出现危机(kanfer.1990)。
前述西方学者指出,不少心理辅导从业人员忽视研究工作.往往过分依靠个人的直觉与经验。与此同时,江光荣也指出,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所出现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有相当多是谈论中国人的心理与性格的。但在这些讨论中,却有几个值得引为鉴戒的消极特点:1.研究死人多,研究活人少。2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3.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4.文史哲学者参与研究的多.心理学工作者参与研究的少。我个人很认同江氏的观察,而且发觉近年参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研究人员,良莠不齐。不少人既缺乏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又缺乏临床经验。在根本来弄清楚什么是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情况下,就草率作出种种素质有问题的研究。亦有些号称专家的研究者,自己对某些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并未有所认识和尝试,更未具体验证,就草率地作出否定。
就本土化的重点来所,情况亦不乐观。有些人强调文化的差异,在未经实证检验的情况下,就言之凿凿地作出了结论.只凭直觉与个人臆测.就肯定地宣告:西方建立的心理辅导理论,绝对不适用于中国人!与此同时,一些欠缺实证支持的、新颖的、甚至流于哗众取宠的新模式亦应运而生。在眼花缭乱之余,想到我们这专业必须承担的专业职责和服务质量的保证,难免感到担忧、不安与焦虑。
在个人的观察中,多年来,我反复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是:不同民族、国籍、地域的人,在心理、认知与行为上,到底是相同的多,抑或是相异的多?不过,在这问题未经实证检验之前,一些学者专家们就纷纷在认定差异较大、较多的前提下立论和操作.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民族的人,基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的不同,其心理与行为自有一些差别,我们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对于由文化、社会环境造成的群体或个人的差异需要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敏锐地观察、知觉和关注,如此才可为当事人提供最高效能的服务。但过分注重差异,而忽视相同相似之点的时候,许多流弊也就随之出现;而且许多基本的课题,看来亦难以解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美国在心理辅导研究和服务上,通常将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印尼人、印度入等都归入亚裔美国人。这一个人口类别(paniagua,1994corev,1996;ivey,1997)内的不同民族,是在历史、文化、社会上差异极其巨大的群体,却就被视为一个定型,实在很有问题。心理辅导的一个很基本的信念,是接纳与尊重个别的差异;而上述的文化定型所引发出的理念和操作上的矛盾与问题,就变得十分严峻。
事实上,对于偏重差异的取向,90年代初权威学者已作出了总结性的说明。在1991年,pedersen与ibraham不约而同界定心理辅导是共性的。在此之前,pedersen(1990)已提到,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心理健康辅导都是多元文化的心理辅导。同时他亦曾针对问题的症结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其差异被过分重视;而相同之处,则过分被忽略。至于sue&sue(1990)亦清楚地对多元文化心理辅导作出结论。他们认为心理辅导重在治疗过程中所提供的接纳、尊重、同感、信任和关爱,这些令心理辅导产生成效的基本条件,是超越了文化的限制的。
早在1978年,patterson就已经指出心理辅导与治疗过程中的辅导人员必备的一些基要的本质。他强调具有尊重、真诚和同感等条件的人际关系,是一般心理辅导的核心。它也适用于多元文化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总的来说,约20年有关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辅导的争议中,主流的声音是:面对来自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社经阶层、年龄和性别组合的人.学者专家曾主张依个人之不同.选用特别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来处理和治疗。然而.到了90年代初.这信念开始动摇。转变的结果是:视所有的心理辅导治疗都是多文化的。而成功有效的治疗,其关键乃在于心理辅导员本人的素质与修养.
在个人的临床经验中,无论在美国面对美国人、美籍华人,还是面对现代化社会居于香港的中国人(杨国枢,1994),或者是面对内地出生与成长的中国人时,我当然会发现各人之间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是,我发现各人有更多相同相似之处。vontress。(1988)就提醒大家:所有的当事人都是人。在人性与感情需要上有众多的共通点。同时,他亦曾指出.文化可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是普遍性的文化.在其中,人类乃具有相类似的需要和权利(vontress.1986)。
随着科技与现代化生活的过程,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跨地域的互动和沟通.令人类的同质性不断增强;而地球村的概念.亦日益显著.在今天,心理辅导与治疗在中国要向本主化发展.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前述西方学者所走过的路,可以做我们的参考和借鉴。的确,所有的当事人都是人。在我的工作中,我重视与专注的是来谈的这个人。而这个人最基本的特性和需要,乃来自他身为一个人的本质。其次,才是文化、历史、社会与他所处的现实环境。固然,我对后者保持敏锐的知觉,但却不会与前者先后倒置。
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箐。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在个人与集体的努力下,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四、政府的认同、支持并专业的制度化
基于1966至1967年香港出现的动荡不安,在香港政府回应市民的需要与问题的过程中,心理辅导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1970年香港大学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心理辅导员,第二年还增聘了两人(educatots’socislactionlcouncil,1980)。随着香港大学的倡导,香港浸会大学(当时为浸会学院)亦于1971年第一次聘用了两位部分时间工作的心理辅导员。至于在中学.虽然完全欠缺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却早在1965年的一个研讨会上,讲者曾提出应该聘请心理辅导员来协助学生的成长。可借,直到12年后,政府才回应此需要。当时,社会工作者被安排在中学工作。至于小学,则由学生辅导主任来负责(林孟平,1997)。
香港的心理辅导,已有将近3o年的历史,可是发展很不理想。虽然从服务的层面与多元化上,应该是所有华人社区中情况最好的一个地区;但在质与量方面.较诸其他先进国家,则仍需要大力改善。在研究与培训上,政府认可的学位课程,时至今天,仍还只有一个。虽然中文大学的课程,除了提供硕士学位的研读外,还有哲学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的研读,但为硕士与博士学位提供的名额,每年不多于10人,无法回应需求。持有高等学位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学者,屈指可数。香港的心理辅导专业协会(前为亚洲教育与心理人员协会·香港分会)虽然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但由于政府的支持很不足,人力并其他资源的限制太大,往往是举步维艰,但却仍然在学术与专业上为专业人员提供支援。其中包括开设培训课程、从事研究与出版学术期刊“亚洲辅导学报”。此外,亦于年前完成了香港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道德守则。
总的来说,香港的心理辅导仍在始创阶段.未能做到专业上的制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政府虽然认可,亦一再强调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家庭、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但却欠缺具体计划与实质上的支援.反观台湾,它除了是所有华人社区最早(1960)开展心理辅导的地区外(hwang,1972;kuo,1977),也是本专业领域人才最多,发展亦较佳的一个地方.探索其原因,关键是从6o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政府一直重视,并且实际上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早在60年代末期,台湾心理辅导的服务已经有了高速的发展。到1983年,台湾所有学校,包括小学至高校,都已开展了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服务(barclay&wu,1986)。此外,政府亦强调心理辅导与治疗在社会发展方面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n-istryofeducationdepartment,taiwan.1991)。
一门新的科学与专业.其发展往往与学术机构的支援、经济条件都有关.台湾由于省政府认可与推动,高校中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专业点有好几个.质量亦不错.持有高等学位的学者专家,数目相当可观.至于资源方面,除了长久以来的支援外,在1991年至1997年实施的“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中,政府所提供的经济支援,数额高达约24亿元人民币。虽然此计划的开始,是针对台湾近年青少年罪犯人数急剧上升的现实,惟计划的总目标是“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内外资源,建立全面辅导计划,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亦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从总目标中,喜见计划的目标没有局限于解决问题的层面,而且确实是反映了心理辅导的哲学与精神。例如前述的“发展”与“成长”这两项特质,就具体整合于总目标之中。
香港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曾经透过专业协会,尝试在专业化的重要课题上跨步前进。香港迫切需要建立专业人员的证照制度。很可借,多次的努力,因为种种因素,包括缺乏官方的支援,至今毫无进展。再看台湾的情况,由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中,在第二阶段就包括了这一项重要的项目。事实上,证照制度的建立,是将专业上监管工作制度化,的确是心理辅导专业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关卡。在人员的编制上,由于资源充足,台湾今年在此一方面的发展,亦不断完善,吸引和培育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在日本,教育界人士对辅导的诠释纵有不同,但未闻有否定辅导功能者.而早在1956年文部省已经对学校辅导作出肯定和支持。从所出版的《辅导手册》亦可窥见,文部省对辅导的定义已经有正确的掌握。手册中说明了辅导的意义并非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对策而己,应该在积极方面促进各个学生的性格发展。同时,文部省强调“辅导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功能之一.”(文部省.1956)
日本70年代教育核心问题“学校人性化”,亦直接间接催化了学校辅导的良好发展。“学校人性化”是回应日本社会之非人住环境.面对这挑战,教育工作者所厘定的学校辅导目标为:根据人性尊严的观念,重视每一个学生。辅导是帮助具有内在价值之个人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发展人性为目的。因为政府之认同与肯定,心理辅导的正确概念,很快落实于教育界,更得到校领导与决策者的认同。例如在全国中学校长中,有94%相信心理辅导是教师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环(仙崎武,吉田辰雄,198o)。
让我们再看辅导与治疗发展得最好的美国。虽还早在1932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就已经设立了具有辅导功能的机构(williams.1939).但这一专业发展的转机,却要等待四分之一个世纪.1957年俄罗斯(当时的苏联)在太空科学上的一次超前,给美国政府带来极大的震撼。在检讨该次竞争的失败过程中,教育的检讨是其重点。结果是第二年,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国防教育计划”(nationaldefenseeducationact)。此计划为当时学者专家正努力推展的辅导专业,带来了一次,且成为美国教育史,并学校辅导的界石.此计划不但有效地回应国民之个人需要,同时,还确认了心理辅导乃国家富强并教育生命力所在(gibson&mitchell,1995)。
“国防教育计划”使美国教育从根本上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意义是深远的。它令美国教育从传统的大量生产形式转变为重视每一个个体,在尊重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关注与教育。在辅导这一领域,其支持力度大而且是多方面的。例如:自计划开始推展的1958年至1964年的六年内,在人员编制上,高中的心理辅导员由12,0o0增加到30,000,增幅达150%。在实质工作上,亦由1:96o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改善到l:510。而在培训方面,在1964至1965年,此计划支持了480所高校改进了他们的培训质量与数量,共有15,700位中学辅导员接受了培训。
在中国内地,心理辅导真正萌芽始自80年代中期。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再次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为内地心理卫生展开了新的一页。在协会的组织推动下,相继成立了协会居下的专业委员会、分会与地方协会。与此同时,心理卫生工作人员亦在各地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马建青,1995)。
近十几年来,内地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发展相当快,除了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以外,各类医院、许多大中小学校、群众团体,纷纷设立了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服务单位。目前,卫生系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是内地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心理辅导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学校,尤其是高校。不过从整体来说,多数学校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因而工作开展出现重重困难,包括人材不足、流失与设施上的匾乏。至于在理念上·人们对心理辅导与治疗仍然模糊不清。例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价值观的急速改变,人们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一些关心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感到传统的“思想工作”模式似难以收效,寄望于心理辅导。甚至有人视心理辅导为“思想工作的现代化”(钟友彬.1995)、至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另一重要范畴——评鉴与测量,虽然已有专业协会,但由于未能制度化规范化,故心理测验与评鉴工具随意售卖和被滥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者们对种种问题作出分析,指出主要原因为:政府有夫部门认识不足,行动迟缓.除卫生部门外,教育、民政等有关行政机构未采取得力举措来推动这项专业的发展;专业人员奇缺;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是正规的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跟不上;治疗和咨询效果参差不齐等(江光荣,1995).不过,近两年来,喜见教育部已确认心理健康的重要,主张思政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了心理性的干预方法.来协助学生(中国卫生协会.1995。国家教育部,1997).基于官方的认同,时至今天.有越来越多省市的学校开始将心理辅导与治疗纳入课程,或者设立服务单位.
五、专业系统培训课程
香港心理辅导专业的发展.相当差强人意。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专业的系统培训课程,远远未能回应专业和社会的需求。即使是全港唯一开设心理辅导学位课程的中文大学.多年来挣扎求存至今,无论在开设的科目,还是在教导人员的编制上,都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该课程的名额有限.培训的人员亦不能满足社会急剧转变所带来日益增多的心理辅导需要。幸而多年来有不少人在外地获得适当培训后,回港参与此项重要的专业.不过,由于心理辅导和治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切,长远来说,我们仍需要在香港本土上开创更多的培训机会。
至于台湾,前文曾说明了,由于四十年来省政府对此专业的认同与大力支持,各方面的发展相当可观。在内地,随着社会的转变,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大和迫切。最急切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展专业的系统培训。钟友彬(1995)对这个问题有相当透彻的分析,他说: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合格从业人员太少了。尽管全国各地办了许多讲习班、培训班、派人出国或请外国的专家来讲学,并于1990年成立了全国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委员会,出版了一些书刊,培养了不少从业人员,但水平参差不齐,至今还没有培养心理咨询人才的专业机构和系统的培训课程,也还没有正规的资格考试制度。”(江光荣,p4)
据过去几年个人在内地的访学中所见,具有心理辅导与治疗系统本科培训资历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不少已担任培训的人员,通过自学,理论上的知识往往很充实,令人钦佩与尊敬。但问题是,心理辅导与治疗是心理学中一门实用科学。上述的学者专家因着他们缺乏了临床实践经验,实在带给他们很巨大的限制.甚至是流弊。另一批负责培训的主力,来源是心理学本科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心理学这庞大的领域中.各个专门领域的主导哲学与理念并不一定协调.其中部分的信念.与强调入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潜能、主导性和创造性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正恰恰背道而驰。故此,个人要强调;一个人若已具有心理学本科基础,再研读心理辅导,往往事半功倍;但并不是每一位心理学本科的学者都适合从事心理辅导与治疗。一个人是否适合作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专业而异,更是因人而异。后者正是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上学者专家公认的信念:在辅导与治疗过程中,产生成效的关键是从业者本人的素质与修养。换言之,心理学其他专业方向人员的培训,往往不像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培训那样重视学员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中国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若要迈向专业化,专业系统培训的设施.乃燃眉之急。一个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carkhuff,1987;walkins,1997:):首先是理论学习。心理辅导与治疗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既是科学,自然少不了理论基础。一个专业工作者,不能只懂操作。他必须清楚,并且能解释他操作行为背后的理念。其次是从业员本身的素质与修养.故要为学员提供自我探讨的机会。在深层次的自我反思中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第三是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第四就是实习.学员要有机会实际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与治疗.同时,他会接受导师严谨的督导。在专业的评核上,通常对实习的时间和接受督导的时间,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而负责督导的人员,在学术、临床经验与督导的资历上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与水平。
香港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道路漫长而工作艰难。我们一方面继续致力于专业化工作的改善和发展。另一方面,自垦荒工作之始,就同时尝试脚踏实地地开展半专业和非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由于需时较短,各方面的资源要求亦较易解决.故此在量的供应方面.确实是舒缓了香港社会多年来工作人手的短缺问题,不过.无论是高校和社会团体所主办的半专业和非专业培训课程,都相当严谨认真。各有关方面对他们服务还质的评估,相当不错。
举例来说,在香港中文大学为香港教育署所主办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证书课程,为期一年。上课的时间约相当于研究院三学科的要求。在课程的中段,学员要实习.并且以六人一小组的方式,接受督导,进行学习。此外,课程还设计了三次工作坊与个入成长的小组活动,整合于一年的学习中.学员获得的证书与资历,有助于他们职称的提升。
中文大学所提供的心理辅导课程,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由于求过于供,往往可以甄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纳入课程。在多年的培训经验中,前述的半专业和非专业培训,实在是为我们的研究部课程作了不少准备工作。凡有此类背景的学员,学业上表现往往相对地良好。故此类课程,在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的道路上,事实上扮演若重要的角色。在内地辽阔的国土上,在可见的将来,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需求会日益增加.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化的挑战,香港的经验,应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六、总结与建议
前文初步讨论了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概念与功能,研究与本土化,政府的认同、支持和专业的制度化;专业系统的培训等四个课题。当中固然有值得雀跃与欣慰之处,但同时亦有不少令人沮丧与担忧的事实。不过,透过反思与自省,肯定会帮助我们对现实有较清晰的洞悉和觉察。个人深信,这会引发和促进我们更有决心、更有力地向着专业化的目标努力。面对这艰巨的任务.个人有以下九点建议:
(一)透过学术与专业的研讨,澄清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概念,并且界定心理辅导与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位置与功能.我们的专业,在本质上是对人类个体的重视与尊重.是发展与成长取向的,而自我实现则是不同学派最能协调与认同的终极目标。
(二)心理辅导与治疗(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地注.名称各有不同。多年来,无论在学术交流与沟通,甚至在日常的运作上,已导致了不少的混乱与问题,实在是我们迈向专业化的障碍。故此,有必要尽快汇聚才智精英,以彼此尊重、欣赏的态度,超越各人的习惯与传统的限制,从学理上为这专业找出最正确的名称。
(三)为了专业的信誉和对社群的负责,我们必须留意监察培训质量与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不同地区的人员.应加速专业制度化与规范化。工作要项包括设立专业道德守则.建立专业人员的证照制度,并对培训课程订出审核的标准等.同时亦配合实务,发展心理辅导法规。
(四)组织各地人才,有计划地整理现有测验与评鉴的工具,尤其是常用的、重要的测验等。务必要建立中国人的常模。同时,将工作人员的资历规范化.并严格禁止测评工具随便售卖与滥用。
(五)探讨不同层面的心理辅导课程设计,规划各级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亦配合实务与实况,编制与修订各级学核心理辅导工作纲要.
(六)在学术与专业上,我们应面向国际,努力发展国际网络。同时摈弃不必要的民族偏见,在尊重学术无分国界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灵与开明的态度,透过个人并集体的努力,进行跨文化与多文化的研究。认真探索与发展本土化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七)吁请政府当局,肯定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念,并且在编制与经费上,对我们有实际的支持。在培训工作方面,鼓励与支持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校,开设硕士课程,进一步发展博士课程。为有志投身本专业的人,提供足够的研习机会。此外,设法培育高素质的培训人员,以期保证培训课程的水平。至于在研究上,人力的配置与经费的支持,亦有待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绝大部分舞蹈演员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舞蹈表演是否取得成功上,然而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在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起,实现自身跟表演角色的完美融合,通过强烈的感情冲击以及富有感染性的表现能力,为广大观众营造出一个寓情于景、虚实相结合的舞台氛围,让观众能够真实感受到舞蹈带来的魅力所在。
二、提高舞蹈演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习,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对舞蹈演员而言,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舞蹈演员的日常生活具有多层次特点,他们不仅要参与专业舞蹈训练课和舞蹈基础理论课,还需要参与到其他学习活动。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还应该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加强对各种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另外还可以广泛阅读著名舞蹈家相关的成功案例和故事,并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训练,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场成功的舞蹈表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力,从而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还需要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并通过不断自我练习强化动作要领。因为只有扎实熟练的基本功作保障,才能够让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克服紧张心理。
(三)加强应变能力,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舞蹈员提高自身的危机意识,并且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危机时能够灵活应对。另外,还需要舞蹈指导教师在平时舞蹈演员训练的时候及时指出他们在细节上存在的错误,并教会他们处理错误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舞蹈演员的自我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技术和临场应对能力,并对每一个动作树立前瞻性意识,从而能够促使自身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2]。
(四)加强情绪调节,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情绪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指的是人们在衡量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情感体现。绝大部分的舞蹈演员在比赛前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这这种形势下就要求舞蹈演员能够学会对自我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以及调整呼吸等等,另外在舞台表演之前,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模拟表演”等,通过“模拟表演”不仅可以提高舞蹈演员动作技术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实现对自我情绪的调节,从而培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人类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在这其中,积极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以乐观向上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即使遇见挫折或者伤心的事情,也会坦然面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以消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那么结果就是人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在舞蹈表演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有的舞蹈表演者拥有超一流的技术,但是一到舞蹈表演中就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它对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特别的关注。相比于舞蹈知识,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更重要一些,不光是因为它的培养周期较长,会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良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者,乐观向上的心理和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不错心理素质的演员,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结果也往往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出了符合作品要求的形象。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错的演员认为,要想在舞蹈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么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看见胜利就在不远处对自己招手。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演员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为自己蓄积着营养,以求在表演中能够厚积薄发。
三、舞蹈表演中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每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是各不相同的,笔者根据自己对舞蹈表演中演员的观察和访谈得出,舞蹈表演着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舞蹈演员过度的或者长时间的紧张,主要表现为心烦抑郁、意志消沉。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承受了超过自身压力阀值的紧张压力,而导致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调回出平常的训练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坏的是会导致演员遗忘一些动作,使自己的表演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种压力往往来自外界和自己两方面的合力,因此,要想化解这种压力,就需要演员与其他的表演者进行好好地互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慢慢的消减这种压力。
2、临场应变能力较差
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学场所、老师、同学都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演员在演出时面对不同的舞伴和舞台会有些不熟悉。面对这些变化,那些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舞蹈演员的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是自己的发挥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3、过分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在舞台上从容的表演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会经历一些成功失败。而许多学生还没登过舞台,就会自己提出了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只许自己成功,不许自己失败。这样一个严格的心态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就会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沉重的圈子里。思想过于沉重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自己的水平。
4、缺乏自信心
很多的同学多希望自己的舞蹈被观众接受,自己在上台前也会不断地问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这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十分有名的现象,它被称为“念动”。举例来说的话,以前运动员对于自己的100米短跑突破11秒总是没有信心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许多的科学家、生物学家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运动员们是不可能突破11秒的。但是突然间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没过3个月,突破这个设定的运动又多了几名。以上讲的这个例子就是缺乏信息的表现。
四、舞蹈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分析
1、苦练基本功,夯实表演基础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凝结了自己长时间的练习的,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的训练对于一个演出者的重要性。在上舞台之前,很多的学生都会紧张,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想摒弃这种不自信,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刻苦训练。“举个捎带夸张的例子,一个人在舞台上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但是他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和性别。因为名字和性别已经成为了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遗忘的。如果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将动作熟练到像一个人说出自己名字那样的熟练程度,那么我们将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演出感到紧张。”当然,日常的训练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开导学生,给他们讲明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更加的从容,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出的那种情绪。
2、积极创设各种情景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一到陌生的场地就会有些紧张,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环境。比如:开阔的操场、室内的篮球场等。还有观众的变化,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是没有观众的,那么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可以找其它专业的学生观看演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紧张感就会减弱。
3、创建各种舞台实践机会
根据个人才市场、机构的权威数据统计,在近些年及以后很长时间内,对外贸易人才将是最抢手的,也是薪酬较高的职业群。据了解,目前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其月薪在5000-6000左右,这些外贸类工作地点也一般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另越来越多人垂涎三尺。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考试的报考条件都只需要具有中专学历即可。
外销员/国际商务师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谈判、签定合同等。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既可报考,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由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及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共同组织的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辅导随时欢迎您免费试听。
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报检员考试辅导由覃珍珍老师主讲,覃老师熟悉经贸类各种资格考试,并从事多年全国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工作,其专业化、科学化辅导模式让考生考试无忧!
单证员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报考条件只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便可。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聘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曹琛老师精心制作单证员考试辅导课程,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今年考试内容进行预测,为参加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免费试听已经开通。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的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学员自付费之日起,直至当期考试结束两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高科技的网络课堂,优秀的师资队伍,勤奋的努力学习,您不想考过都难。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
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同学树为榜样,让同学借鉴。
2.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分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运用问题等都是初中教材都不用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时或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发展健全的人格。
3.抓好学习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①预习——高中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预习对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预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每次预习应该有计划和明确的进度;其次预习要仔细认真,并结合课本例题和习题反思,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最后对预习的内容整理出条理性的框架,明确知识结构。
②课堂学习——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学。所以要在课堂上学好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才是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广度与深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听课。会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带着预习时未懂的问题听课,全神贯注,尽可能把疑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解决:其次,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凡是在听课时发现预习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错误的地方,或是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都应作出简单的标记,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新的理解。第三,注意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设问、提问,或自己在预习中、作业中、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思考,并记住,然后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或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再思考。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捕捉与解决的过程,正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③练习——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做适当的练习。只顾看书,而不做适当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练习之前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如果课本知识还存在困惑,应先复习课文,直至把有困惑的知识理解之后再认真独立的完成。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注意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并注意解题的步骤规范性和表述条理性。如果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马大哈”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心理学教育的职业化导向,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安排教学内容上以职业为导向,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职业竞争的紧迫感,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智力和能力发展方面都趋于职业化,要培养学生自己谋划未来,自己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为适应高职心理学教学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心理学教师要及时找到学生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所在,要破除职业化教学给学生们带来的学习心理疲劳感和学习方法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及时了解职业化教学可能给学生们带来的情感焦虑、记忆主动性缺乏等影响并及时化解负面干扰。
2、高职心理学教学要注重职业差异性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学教学可以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心理学教育两种形式。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级技术性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职业的特点开展与学生所从事行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各专业在开展心理学课程时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和情境定位,要体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比如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展心理学教学就要针对这一专业的特点开展专门的旅游心理学课程,要以专业为根本出发点将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能力,将旅游心理学教学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物业管理、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开设《管理心理学》课程等。
3、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1)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了才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只有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兴趣了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心理学课程时要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要将学科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多样的教学器材来改变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心理学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的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因为当学生的行为被期待为积极向上时,会产生较强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渴求感,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
(2)要调整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高职心理学教学更好地体现职业导向性,教育从业者要根据具体专业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旅游心理学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并掌握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旅游服务心理,理解管理心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者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旅游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3)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教师要根据各职业特点多为学生设置实际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走出校园更好地融入社会搭建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