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5:12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1.1爱国守法、敬业爱生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热爱祖国,拥护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严格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自觉贯彻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把依法执教作为自己的职业义务,坚决不做出任何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言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安心于教育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同时,我们要真心关爱学生。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而高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主要就体现在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2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师敬业的首要表现就是做好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是艰苦的、严肃的事情,需要严谨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在教师中也出现了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突出表现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的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甚至出现了伪造数据、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南京大学韩儒林教授有一副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高校教师要要摒弃浮躁情绪,有耐心下苦功夫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要坚决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1.3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所谓服务社会强调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而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措模。说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当代高校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行为,从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治学态度、行为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通过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处事态度,教给学生怎么做人、如何做学事。正是这种示范作用,一直以来“为人师表”都是学生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胜于言教”。
2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2.1提高高校教师法律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素质,会对学生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们应积极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法律专业的书籍、参加法律讲座、关注与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树立法治意识。
2.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品德高尚的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来的努力,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炼与自我完善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不会在提升道德修养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高尚的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相关部门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不会受时间、地点得限制,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受个人水平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影响,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组织集中学习,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够克服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
2.3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最终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对自身塑造良好的师德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钻研业务。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关心爱护学生。
2.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一)网络时代教师道德观面临的冲击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媒介,涉及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庞大,汇聚了全球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信息,形成了比以往更全面的全球化的网络环境。而这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大融合,既包含了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信息,又包含了腐朽异化的有害思想,就像一把双刃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CNNIN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就学历而言,大专文凭的人数占9.4%,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占10.9%。[1]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引导支持着社会建设的方向和基础。因此很多高校都加强了大学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如何运用此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实效性,网络信息平台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因素与载体。因此,高校教师如何面对新的时代挑战,运用优势技术条件开展有效地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是亟需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同时,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师表”,身教是育人的第一要素。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例如:言传与身教不一,将商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带到学校和课堂,处理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等出现了不纯洁现象。二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去研究网络上的新观点,而是就书本知识而教书,学生的对于学生的思想动向不加理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的知识更新,使教师威信降低,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信念、世界观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理想和信念的质疑和动摇。
(二)网络时代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影响知识和信息更细的速度加快,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纷至沓来,使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多样化的环境中。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缺乏创新意识和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教材已不再是学生专业知识唯一来源,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而言不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讯多爱钻研的学生,早已经在网络上获取了一部分知识;这样对于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以及所传授的学问的滞后性就是一大挑战,由于课堂无法吸引学生,一些教师又缺乏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重建知识体系,因而就不能有效向学生传播最新的信息。其次表现为教育学习的互动实效性缺乏。作为教育的主导性要素的教师,不了解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网络、QQ、电子邮件、视频、教学软件等方式也能方便地与教师交流学习,探讨问题,能改变了传统课堂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有些教师认为,听课是学生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教材知识学生自然就该听,由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有足够的自制力与思维能力,所以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虑教学方法问题。以至于在现实中、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指责,老师感叹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批评如今的大学生不求上进、学风很差,是来混文凭的。而大学生形容有些课堂教学,老师讲课枯燥干巴、味同嚼蜡,学生听课呆若木鸡。
二、网络时代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措施
(一)知识无国界,但是教师是有国界的新时代,面临着网络的巨大信息量冲击,每位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对信息学会取舍,同时,自身也要自律。要懂得什么信息是对学生身心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用正能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同时,也要学会用反面教材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理解问题,处理问题。
(二)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网络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创新,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学习他人并超越他人,同时不断超越、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断;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
(三)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现代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同时更加重视对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其中包括:网络时代的教学评价,不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具有一些特点和困难。如何全面的、综合的考虑和检查内容设定、学生有什么新的想法、如何得出结论、建立什么假设等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评价能力。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包括整理学生的各种数据,按照整理的结果,重点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应该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项目,结合网络收集的数据,直接提问学生,从学生的答案和评价的数据中进行评价。使用语言能力教师不能忽略的事是对言语交流策略,尤其是网络语言,现代化的学生,由于上网频繁,所以网络语言相对熟稔,而很多教师,对网络语言却是不以为然,相反,言语知识贫乏,如果具有有效网络语言的知识,也就有了交流策略,同样能够实现意思的沟通。因此,内容(言语知识)与使用内容的策略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把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就是对教师的新要求。这种能力可以把丰富的知识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就能很好的的解决教学问题,如果此方面的知识不足,就需要进一步学习,这也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也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的知识。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把对内容的理解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的。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是聚集社会正能量的需要。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质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公共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护国家、社会、职业集团利益和伦理秩序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它所要求和倡导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以及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等,是整个社会生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生活等重要的社会领域,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高校教师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借鉴的纽带,更是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给教师职业道德带诸多新挑战,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职业精神,要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师德建设。3、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所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在人格与心理上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应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要以高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同时也要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来感化学生。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通过这些,真正实现学生在专业上成才,在精神上成人。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1、在实践中铸造师魂。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防微杜渐,躬行实践,端正道德品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德立教。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必须首先锻炼师德,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服务人培育人,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健全,人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2、热爱学生,严谨治学。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大学生既有独立性的一面,又有亟需引导的一面。一般来说,大学教育是一个人思想价值观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而且与教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高明的大学教师,就是在不经意间传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塑造的。就这个意义来说,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其素质的高低和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的质量。要大力加强以院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德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德育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把做人做学问结合起来,把“课堂上讲的”与“课堂外做的”结合起来,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和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真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日常教育中见功夫,在优质服务中见精神,使大学生在点点滴滴中受到感染和启迪。3、加强师德制度建设。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重在培养和建设。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体制和机制来约束、规范、评价教师的师德,以先进人物的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激励教师讲师德。为此,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张宏书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受到市场经济和行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自从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滑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兴趣降低。从事拥有职业兴趣的工作会增加个人的职业稳健性、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高校的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年都没有变化,重复的工作使得一部分教师对这样的工作失去兴趣和激情。根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统计,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倦怠,而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表示不满意。职业兴趣的降低削弱了教师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起不到表率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到一种表率作用,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然而,高校有的教师在科研教学中不求真务实的行为,如高校教师杜撰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来应付科研任务的报道,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言行不一,在学生面前冠冕堂皇、大讲特讲如何做人做事,而做的却是另外一套不道德行为,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表率作用就显得苍白无力。爱岗敬业精神欠缺。现在,由于各高校对教师有教学和科研的考核任务,学校要求较高,大多数高校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许多教师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到学历提升、科研申报、职称评定和娱乐享受等私事上,从而导致爱岗敬业意识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拉拢学生。教师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年终考核,一般以学院或系部为单位,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以学生打分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或重要指标。年终考核结果对教师的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年终奖金的发放和职称评定都与此挂钩。这就导致有的教师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拉拢学生,出现教师不想管学生、不敢管学生的现象,对学生的考勤、课堂学习、作业不管不问,甚至考试都放水。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削弱了教师形象,也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错综复杂的问题,逐渐影响到教师集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健全师德制度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也包括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高校应该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科学地监督约束,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高校教师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要改革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其中,学生打分的操作方式和所占比例应该更科学,应该避免教师迎合学生及其类似弊端的产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人,教师只有自己学得好,才能教得好。学习不仅指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习“三个代表”的理论,要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都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感,经常自我反省,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经常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律。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靠外在规范强制约束、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靠自觉,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教师道德行为的规范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的自觉。主要依靠自我磨练、自我熏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有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奉献精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反省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优秀的品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对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对待,用一个合格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是短期的,而是永无止境的。高校教师应当一生都执著追求职业道德修养,生命不停,职业道德修练不止。
三、总结
1.职业道德。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从我国哲学观点来看,道德侧重个人自我内在德行修养的提升与超越。何谓“职业道德”呢?在现代化社会结构日趋走向理性、社会分工的历程中,维持人与人之间相互感应的行为过程和人际关系随之改变。一位优秀的职业者除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外,更有其职业道德的理论认知与处理所面对问题的实践经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基础,教师扮演的是多元化的角色。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求知的自由,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拓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同时教师应去除自我中心主义、本位主义观点,以宏观的事业处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需不断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自我身心的修养。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固然具有作为其上位概念的“教师”的基本属性,但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小学教师相比,其在个人特征、职业特点、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通常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也是高校教师最初和最基本的角色。但随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扩张,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职责。高校教师需通过从事其职业活动,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来扮演社会所赋予的角色。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1.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我国,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荡,不平等竞争、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等种种社会现象与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了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修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部分论述,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了详细要求。2014年10月9日,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高校教师有“红七条”情形的,将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等相应处分,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养成途径。从上述可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属于自我道德责任所给出的国家、学生、家长、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师职业信任的永恒性承诺。不但提供了高校教师在面临价值冲突时抉择的准则,也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元素。第一,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静下心来教学做科研,潜下心来育人,才能用教师职业精神支撑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谓。一些资历丰富的名师,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拥有了许多的成绩和荣誉,但仍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进取,仍在探索他们认为应该探索的,追求他们认为应该追求的,坚持他们认为应该坚持的。这类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楷模,是真正的师魂,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第二,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于刚从“学生”转变为“高校教师”的我们来说,面对着比我们小几岁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进行角色转变呢?笔者认为应不断地学习,以谦虚的态度面对教学环境,用尊重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生命之可贵在其意义的崇高与价值的珍贵,更在于它无可取代的独一性。因此,采取谦虚、尊重的态度面度学生,才能发挥成就“文化人”的素养与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扮演的是主动引导者的角色,善于观察教学情境中各项纷争、问题与需求而进行转化,同时具备专业权威的观念和做法,以民主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纠正学生错误偏执的概念,建立正确概念,让学生能养成专业意识以提高教育成效。这与部分学生中小学阶段的“灌输式”、“填鸭式”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必须从“教师教,学生学”过渡到师生的“讨论、对话”和学生自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师生沟通中,高校教师不应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或促成者。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之时,已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本来就容易形成不平衡的关系,所以在师生沟通上,教师更需以理解、真实、适当与真诚等判准来检视自己的观点,避免流于专断或放任,共同与学生决定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进行方式。第五,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持为人师表以维持师生间和谐的互动关系。因为知识与技术训练并非教育唯一的目的,教学更是一种道德的责任。作为教师,首先应做好自我情绪管理,不将偏激的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其次,对于环境能做特殊的把握与使用,谛听“更宽广的人文化的声音”,对学生产生关注,使学生的行为能向善发展。最后,在处理冲突事件或解决问题时,教师能秉持高价值的原则,有较为固定而合理的规范,不至于对相似的个案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行教学活动时当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标准,以自身引导学生。唯有自我向上提升,才能对学生作正面的示范。
三、结语
1.1爱国守法、敬业爱生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热爱祖国,拥护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严格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自觉贯彻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把依法执教作为自己的职业义务,坚决不做出任何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言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安心于教育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同时,我们要真心关爱学生。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而高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主要就体现在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2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师敬业的首要表现就是做好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是艰苦的、严肃的事情,需要严谨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在教师中也出现了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突出表现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的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甚至出现了伪造数据、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南京大学韩儒林教授有一副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高校教师要要摒弃浮躁情绪,有耐心下苦功夫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要坚决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1.3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所谓服务社会强调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而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措模。说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当代高校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行为,从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治学态度、行为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通过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处事态度,教给学生怎么做人、如何做学事。正是这种示范作用,一直以来“为人师表”都是学生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胜于言教”。
2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2.1提高高校教师法律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素质,会对学生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们应积极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法律专业的书籍、参加法律讲座、关注与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树立法治意识。
2.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品德高尚的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来的努力,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炼与自我完善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不会在提升道德修养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高尚的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相关部门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不会受时间、地点得限制,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受个人水平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影响,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组织集中学习,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够克服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
2.3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最终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对自身塑造良好的师德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钻研业务。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关心爱护学生。
2.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当前新形势下,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笔者建议从下面几个途径建设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更好的回归到伟大的教学事业中去,更好的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1.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其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也应是非常高的,对学生应起到引领表率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坚持完善自我,坚持有自律之心,坚守自律之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德修身。同时,教师必须自警,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学术权力,遵守学术道德。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是践行和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石。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质量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构建与教师价值相一致的机制和文化,以制度和文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首先院校必须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具体到符合本校和教师的实际,公平考核评价教师,将高职院校教师责任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设立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机制,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3.融入文化建设,促进道德提升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是一种文化的聚集地,校园文化内涵深厚,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让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促进教师道德提升。让文化建设渗透到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各环节,让教师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以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