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5:12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科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与科学管理水平,很难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市环境治理与垃圾污染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第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比如,城市生态绿化的总量还很是不足;一些城市盲目地削山、平沟、填河等等,严重破坏原有自然地貌,加剧了生物物种、古树名木和湿地资源的丧失。第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规划与科技应用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和绿地不足等问题成为生态城市的顽疾,脏、乱、差的恶劣环境还大量存在。第四,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观念还很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自然界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制品、电池以及其它化学合成制品等,常常与普通生活垃圾混装,给处理工作造成困难,从而带来严重污染的环境污染。
2发挥科技传播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1多方联动,整体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必须加大生态环境科技传播力度,建立起政府全力主导、市场逐步推进、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机制。政府全力主导,就是政府要科学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维护、激励全社会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为。市场逐步推进,就是将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与推广市场机制。公众积极参与,就是要让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与环境保护监督,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等。
2.2科学规划,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规划与体系规划,要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合理布局城市与区域内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有效安排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园林绿地等项目的建设需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协调管理,发挥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3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强力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整治,下大力气创建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要以建设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4有效管理,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大力气减少城市污染是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要以创建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积极用循环经济观念来指导城市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要加强生态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加快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切实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
2.5提升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积极提升科技传播力度,切实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环境责任,增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要从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入手,通过各种教育以及宣传渠道向各级干部和群众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的功用、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广大公众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城市现在还发展到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微博。教师可以使用博客或微博平台知识与教学思想,与学生交互。4)BBS。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BoardSystem,英文缩写BBS)教学内容,师生可以通过BBS进行丰富全面的交互教学,可以讨论问题,也可以通知,新知识点,也可以提交作业。5)微信。做为一款实用的个人通讯软件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手机都支持微信,通过二维扫码,加公众号等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添加微信。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发到微信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与老师实时交互,当然更成熟和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还有实时通讯软件QQ。6)YY语音。YY语音是一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即时通讯软件。由于YY语音的高清晰、操作简便、分享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已经使用YY开展网络教育,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平面设计教学频道、心理学教育频道、注册会计师教学频道等等,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安装后即可进行视频学习与交流。7)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基于真实的移动手机号码运行,可免费无限制地向飞信上好友信息,在近几年得到较好的发展。它融合了免费短信、语音、文件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移动用户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飞信和移动手机组建一个实时的到达手机终端或PC机端的信息收发系统,方便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可以基于班级或校级组建一个小型的信息交流平台。类似的有中国联通的超信,中国电信的班级云等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另外还有很多相关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尤其是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的大量应用也可方便地应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应用,如掌中英语、有道词典、超级课程表、沪江英语、金山背单词、考试100、驾考宝典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3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自由贸易双重性
一,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ofdevelopedandrich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states''''profit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1)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9
三,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
从概念上讲,WTO的规则体系中存有许多例外,如保护环境的规定,俗称环保例外权。例如,美国汽油销售案(U.S.A.GasolineCase),在绿色贸易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借口下,旨在保护国内炼油企业,制定严格复杂的标准和歧视性达标时间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Greenbarrier)”,这种环保例外权的行使往往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在国家高于一切的国际法原则的影响下,有些国家利用GATT/WTO在规定自由贸易的同时,出于对环保和不均衡考虑的例外,如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和规定不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在过份严格的科技标准化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绿色贸易壁垒,形式多样,涉及产品广泛,措施花样繁多。绿色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惨重,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处于劣势,沦为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提供者,污染转移的庞大场所。
纵观GATT/WTO的历史,不难发现:GATT成立之初所奉行的不歧视原则(Non-discriminationprinciple)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公平的贸易结果,1958年的GATT专家组的报告指出,对初级产品的依赖和市场问题和现存的规则和公约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10经济学家劳尔.普雷比克研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不得不为较少的回报出售越来越多的货物.11例如,美国汽油销售案(U.S.A.GasolineCase),在绿色贸易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借口下,旨在保护国内炼油企业,制定严格复杂的标准和歧视性达标时间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Greenbarrier)”,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如,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的国家,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出口货物已超过25%,约400-500亿美元,极大地削弱WTO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发挥。
严格复杂的标准和歧视性达标不仅严重损伤自由贸易,而且一旦纠纷出现,WTO的争端解决机制(DSU)缺陷是程序繁杂,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纠纷解决,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程序之便,拖延时间,采取实用主义,让对方失去机遇和市场.首先,诉讼成本较高,须聘请精明强干的法学者,了解WTO的规则和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可能的期望进行预测,其次,诉讼时间长,在GATT历史上,有的争端解决拖延时间长达5年.最后,即使胜诉,在发达国家不承担义务时,发展中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手段,难以抵偿发达国家不承担义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应尽快建立快速争端解决机制(rapiddisputesofresolutionofmechanism)12
四,我国科技标准化概述
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尤其是随着农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1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占领农业国际市场,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加强标准化建设对我国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技术标准与国外具有明显差距并且技术标准水平落后,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14在高技术产业领域,除了在中文编码、VCD和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有少量标准被纳入国际标准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提出的标准,受制于人。另外,技术标准制定与科学研究脱节。15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承诺按照国际惯例,开放市场,增强透明度,公布技术标准,中国应自加入时起,使所有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符合《TBT协定》。为改变我国频遭贸易技术壁垒限制,16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受害大国局面,当前条件下,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应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找出WTO的TBT和现行的标准化的差距,集中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第二,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工作;第三,入世条件下实施标准化建设战略,建设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第四,在入世条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淡化政府干预职能并加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研究。
五,结论:
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及自由贸易的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惨重,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处于劣势,沦为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提供者,污染转移的庞大场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尤其是随着农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17,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技术标准工作,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WTO,<<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R],
[2]刘笋,《国际贸易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3]周道许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金融》[M],时事国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4]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经济》[M]编辑部,《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经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5]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6]邵津主编,《国际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7],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J].1947.
[8],TheMultilateralSystem:50yearsofAchievement-Introduction,[J].(AccessedinNovember2001).[9]10commonmisunderstandingsabouttheWTO(AccessedinNovember2001),[J].[10]AngusFrancis,InternationaltradeLaw,[C].Canberra,2002(unpublishedatpresent).[11]BernardHoekmanandMichelKostecki''''thepoliticalEconomyoftheWordTradingSystem''''inFrom[12]DanielL.M.Kennedy,Jave(ed),thePoliticalEconomicoftheInternationalTradeLaw,[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13]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1947.
[14]ChinaandWTO,(AccessedinJanuary2002),[J].<>
[15]Caopeizhong,theprincipleoftheWTOandAffectionForChina.[D].Canberra,2002(unpublishedatpresent).
1曹培忠,山东农业大学付教授,澳大利亚英联邦国际经济法硕士CthAus.LLM。
2周艳波,山东农业大学付教授。
3参见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文件:“Recognizingthattheirrelationsinthefieldoftradeandeconomicendeavourshouldbeconductedwithaviewtoraisingstandardsofliving,ensuringfullemploymentandalargeandsteadilygrowingvolumeofrealincomeandeffectivedemand,developingthefulluseoftheresourcesoftheworldandexpandingtheproductionandexchangeofgoods。eetheGATT1947preface。”
410commonmisunderstandingsabouttheWTO(AccessedinNovember2001),
5参见<<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李健司长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6参见<<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李健司长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7同上。
8参见<<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李健司长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9参见<<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李健司长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10GATT(1958),trendsinInternationalTrade,Geneva.
11See:J,TimmonsRobertsandArmyHite,FromModernizationtoGlobalization:PerspectivesonDevelopmentandSocialChange,Blackwellpublishersled,2000,p.11.
12BernardM.HoekmanandPetrosC.mavroidis:EnforcingMultilateralCommitments:DisputesSettlementandDevelopingCountries,/wb/hoekman.doc.
13"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整体上,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优质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农产品生产必须由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农业生产管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管理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过程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参见同志在十六大报告第四部分.
14已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仅占43.5%,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寥寥无几。参见<<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李健司长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15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研究严重脱节。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不够,技术标准经费投入不足。15我国部分行业处于几乎不设防状态。
科学系统不断的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交流,只有这个交流处于平衡的状态下,才能不断的产生负熵值,保证科学系统的正常运作,使得科学能够有序健康的向前发展。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就包括了社会政策的支持。社会政策的支持为各种科学的进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在社会政策的推动下,科学的交流通过各种社会媒介得以实现,相应出台的各种激励制度也推动着科学的发展。以山西科技创新为例,从2010年山西领导干部大会上,由袁纯清首次提出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式发展是山西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用了三十年走完了世界上过去发达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需要腾飞,中国的发展最初就是依赖能源的大量消耗。而2013年中国一年就消耗了36亿顿煤,这个数量几乎整个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作为产煤的大省,山西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贡献的煤资源在全国排名靠前。一方面是大量的依赖煤炭资源,另一方面确实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低质低效,靠资源吃饭,吃资源饭,粗放型的产业规划是山西的常规产业模式。
1.1积极出台相应政策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过程中,2014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从政策层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制订“131”总体构架,引导全省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转型跨越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此举可谓高屋建瓴,其中第一个“1”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宏观上定位,从大局上对整体发展的布局做规划;“3”是由3个文件构成的,《山西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引领山西产业发展的前景,《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方案》是具体的战略部署,主要把重点放在煤炭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上。《科技攻关项目指南》是战略抓手,具体排兵布阵;第二个“1”是《山西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它的出台为转型跨越保驾护航。“131”总体构架是以重大且具标志性工程为龙头和牵引,山西转型跨越要依托的创新产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瓶颈和限制,该构架重点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与各方面的具体规划部署,作为“131”的指导性文件《科技攻关项目指南》,重点围绕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生产展开,选取了涉及到这四大领域中16个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引导,下力气扶持。
1.2合理引导发展方向
根据山西煤炭行业过去存在的问题,广泛调研煤炭企业的需求,价值懂科技知管理的专家再三研究论证,改变一直以来使用低质量的褐煤的状况,大力扶持和推广洗煤技术,力争将山西煤炭向清洁型高效型能源转化,扶持发展煤基科技项目。山西在一系列政策制定的过程也十分注重开放性的原则,对于相关产业的科技研发也将采用市场化的形式来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透明的择优,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承担单位和创新团队。整个国家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资源使用模式,煤炭行业如果还守着旧模式不变革是绝对无法生存的,山西政府明锐的意识到这一点,是的一个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时间紧迫,因此,“131”总体构架中也明确的设定了时间截点,按照相关可行计划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山西煤炭的重点项目能够获得重大突破及全方位的应用,如煤清洁转化利用、煤矿瓦斯综合防治、二氧化碳封存等等这些迫在眉睫解决的项目。
1.3联动研发机构及企业找寻突破
政府政策的支持,顶层设计的形成帮助山西形成总体目标,明确标识出要下大力气发展的重大创新工程、主导产业领域。在此驱动之下,寻找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研发机构及企业,进行配合联动,将“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作为山西能源发展的目标。2015年经过政府牵头,山西科技创新城引入24家研发机构。重点落脚在煤基、低碳等领域,有清华大学、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煤化所、中科院过程所、中国建筑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这6家在该领域一流的科研院所。同时热情邀请到了华能集团、中煤科工集团、徐州燃控3家央企入驻。研发机构和企业汇集一处,互通有无、联动发展为山西煤炭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技术方面有支撑
历史上,科学发展大多时候是由技术的进步所推动的。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柏希发明的望远镜,直接推动了天文学的飞速发展,这样伽利略才能发现太阳黑子,观察到月球上的山脉,观测到木星拥有卫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作为支撑。在科技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技术是其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外部影响因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2.1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迫在眉睫
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是近年来煤炭行业的渴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日益恶化环境的巨大压力,都要求煤炭行业的新技术能迅速跟进并广泛推广使用,技术的发展能够倒逼科技的飞跃。传统山西经济给人的印象就是“靠煤吃饭”。煤炭经济低迷使得近年来的山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同样陷入低谷。在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能源来源是煤炭,工业原料也基本依赖煤炭,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次能源消费,煤炭的比重高达50%,这种比重预计在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而山西工业利润80%左右是由煤炭工业提供的,煤炭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呈现畸重的态势,不合理的经济格局,导致山西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极其薄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使得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的讨论尘嚣直上,而山西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以煤造富的模式渐渐消亡,煤炭行业的微利时代到来了,尤其山西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低质量的褐煤大量生产使用,洗煤技术的应用却不到一半,清洁型的煤炭能源这样的技术少人问津,散烧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单纯的依靠比产量拼低价,正如柴静调侃的那样,一吨煤炭可能赚不来一杯饮料。山西煤炭产量不断刷新,屡创新高,2015年煤炭产量预计将接近10亿吨,可煤炭的综合售价却下降了,较低品质的煤占销售的大多数,价格自然一路下挫,2014山西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同比下降约5%,呈现近些年来的最低水平。煤炭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的挑战,有人说,对于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省份来说,山西谈环保谈转型太奢侈,但是煤炭行业低技术带来的低效益的恶果很快显现。相关山西煤炭工业投资出现近年来的大幅下降,据官方数据,2014年山西煤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约15%,山西煤炭工业亏损加重,山西煤炭工业亏损企业约500多家,并且遍布全省。
2.2技术革新全面突破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山西出现了,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山西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也开始发生变革。要改变过“黑”超“重”的工业结构,这样才能消化煤炭过剩产能,才能破解环境生态的高负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迎难而上,要想破解这一困扰山西转型发展的难题,从根本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能够使煤炭清洁高效的利用,过去煤一直都被当做是燃料,而今技术革新将其转变为原料,变“输煤、输电”为“输油、输气”。技术革新在山西整个煤炭业悄然兴起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果可喜,推广应用工作也在加紧加快。技术革新改变过去品质低劣,缺少清洁技术应用的煤炭使用状况,防止用光资源、用光环境量的状况,对于山西而言保护落后是没有办法创新的,淘汰低效能创新能力弱的煤企,只有如此才能迎来整个煤炭企业及煤炭技术的大患血。技术的革新驱动煤炭产业“破茧化蝶”,从而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对环保刚性约束具有重要的双重战略意义。同时它最直接最高效的为此领域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持。
3文化指引为铺垫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哲学、宗教、艺术等其他文化形式为科学提供了思想导向或方法借鉴。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科技模式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收到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环境文化方兴未艾的古代社会,我们的祖先就遵循自然法则生存,我们的民族宗教、文学艺术、医学等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生态文明、天地人文和谐共存。我们本民族文化中打着独立性与融通性有机结合的深深烙印。对内聚合社会,对外吸纳文明。今天我们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并不是单纯的复古,机械地照搬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儒、释、道的文化传统,要想在此基础上有质的飞越,就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生态工业文明相结合,融合提炼我们文化中合理的内核并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3.1挖掘山西文化底蕴
山西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晋商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全国总量第一,但改革开放后,工业社会高速发展的强烈冲击下,山西的生态环境也遭受着与民族传统及生态观念的扭曲与背离。在山西,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是过去时代的缩影,有环保人士发出呼吁,希望这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可以是洁净美好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使得人民针对这一情况,迫切寻找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科技创新模式,能够使整个社会重新回归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2打造文化强省
一般认为,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通过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通常认为它具有下述“四V”特征:
1.1数量大(Volume)。大数据的数据量级已发展至PB(1000T)、EB(100万个T)乃至ZB(10亿个T),可称为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1.2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往往表现为高速实时数据流,时效性非常高。因此对处理工具的要求很苛刻,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都应引入。这是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1.3多样化(Variety)。数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各种信息及其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图像与位置等存在方式。
1.4价值高(Value)。大数据数量越庞大,价值越高,真实性、可靠性越强。但同时无效信息也越多,需要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对数据迅速地“去粗取精”,否则也只能望洋兴叹。
2大数据对科技咨询业发展的影响
2.1拓展业务空间大数据信息对应的是高速实时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往往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作用,其能量也将被层层放大,还有可能在另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得到应用。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咨询就将具有全球性、战略性意义,业务范围和服务空间都将得到迅速拓展。科技咨询各相关要素,如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创新需求、创新环境、创新成果等的疆界,将受到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同时,落后地区和难以涉猎领域的业务也将在其带动下快速提升。
2.2规范咨询决策大数据将改变科技咨询决策方式,使其进入“数据驱动型”决策模式。因为面对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决策者不仅要使用新的技术,还要改变目前的决策过程,政府也将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负责。因为引导政府决策的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
3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咨询业发展道路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数据将给科技咨询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科技咨询业应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走规模化、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挖掘大数据,促进规模化发展我国科技咨询业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咨询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主导地位没有显现,资本缺乏信心。二是科技咨询价值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潜在需求得不到释放。三是现有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分工和自主品牌,无法带来规模效应。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将自由地流动起来,推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体制机制对科技咨询业的束缚将大大减轻,“得数据者得天下”将成为共识,市场将发挥主导作用,吸引大量资本进入,促使机构快速升级。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咨询质量、咨询价值必将得到提高和认同,潜在的需求必将迸发。
3.2利用大数据,加快信息化进程目前我国科技咨询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计算机初步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将掀起新一轮信息化革命。科技咨询业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引导下,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咨询信息平台,实现在虚拟空间中不同信息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对接,提高咨询要素使用效率和运行主体工作效率。
3.3凭借大数据,提高科学化水平大数据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可靠性并存。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提高科技咨询科学化水平。首先,基于大数据,科技咨询信息的真实性有了更大的保障。其次,依据大数据特征,可帮助制定更为科学的咨询战略、方案和计划,同时降低过时咨询、无效咨询的风险。再次,基于大数据,科技咨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咨询师可以深度分析、挖掘最高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创业经历、行为习惯等信息,准确把握其管理理念。最后,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利用,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数据不全而带来的负面作用。
3.4依托大数据,实现现代化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咨询工具、内容、形式、速度、效率等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托大数据,可以实现科技咨询向现代化转型。首先,大数据环境促使科技咨询必须运用现代化咨询工具。如,大数据的超大量级迫切要求科技咨询设备现代化、信息数字化。其次,大数据促使科技咨询内容、形式现代化。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简洁实用、形式新颖是对科技咨询工作的新要求。形式多样的大数据正好为科技咨询提供了便利。再次,快速、高效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高速实时的大数据则要求科技咨询处理工具快速演进、高效运行。最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科技咨询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紧跟现代化发展步伐。大、多、真、快、稍纵即逝的大数据要求科技咨询必须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智能科技咨询协作平台,向科技咨询现代化迈进。
4总结
1阻碍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分析
近年来,构建自然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有利于中国自然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传统文化迷信权威,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其必然制约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和形成。
1.1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如重伦理道德、轻科学精神以及官本位文化等等,这样一些消极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影响着自然科技创新。追求安稳的文化心态。重伦理道德、轻科学精神。这种对“德”的尊崇,对伦理的独特关注,形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核,也造成了传统价值观中科学精神的缺位。例如,韩愈曾在《师说》中谈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这里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从事技术类职业的轻视,并且形成了传统的社会风尚,影响了社会创新精神的生长。官本位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同构”模式,其特点则表现为:“权力是最高价值,获取权力就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活动”[2]。社会还崇尚“学而优则仕”这样的观念,把学习仅仅作为当官的一种手段,升官发财成为“志仕”们的终生目标。古人有之,今人亦然。在“官本位文化”下,阻碍了个体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1.2功利主义科学观及其影响功利主义科学观主要从“工具理性”这个角度来理解科学,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科学观,它强调了科学的功利价值。这一价值观在当今的表现:一方面,从科研主体来看,它表现为一种急功近利与浮躁的学风;另一方面,从政府方面来看,它表现为只重应用,而忽视基础科学发展,只重视数量却轻视质量的评价制度等方面。在这里,功利性被看作科学的根本目的、动力和判断标准。中国社会,的确存在着忽视科学人文价值的这种倾向,它只看到“人”,而看不到“文”。即看不到科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而人需要文化,需要精神生活,需要以此来提高自身素质并获得自身发展。[3]竺可桢先生曾说过: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远走得好。
1.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的影响科技创新主体深厚的人文素养,则是自然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在中国,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教育中重理轻文的现象仍然存在,其对人文环境的形成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都产生着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近年来,由于社会功利、心理短视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用型、实用性的学科,忽略了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对于其成长的意义。为此,笔者对苏南地区部分理工类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以及广大网民进行了人文素养现状方面的调查,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的96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在大学期间读一些经典名著;当问到什么书是他们必须去读的,90%以上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用书。这些都说明现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背负着历史的积弊和现实的困扰。[4]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通过在校园内广泛地发放问卷这样一种最为简单、也最为可靠的方式,获取了这样一组调研数据(见下图):从两份数据可以看出,在当前理工科高校,乃至其他各类财经、文科类的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人文学科不但未能够成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反而变得日益边缘化。
2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来促进科技创新
近年来,中国自然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立足现实,兴利除弊,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2.1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生性转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其一切,而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辩证地分析与改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文化支撑。提倡怀疑和批判精神。迷信权威、墨守成规的儒家传统,不利于个人创造能力培养,更不利于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从科学史看,我们发现,怀疑和批判精神永远都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创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我们必须建立起鼓励学术批评的文化环境。扭转重官轻学的积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鄙薄生产技术,一些技术创造被他们看作是雕虫小技,认为只有走“仕途”才是正道。[5]而今,中国最缺的是具有实用知识和经济建设才干的科技企业知识分子。当整个社会都把科技人才视为“国家栋梁”时,又何愁没有获“诺贝尔奖”方面的科技人才。人文精神注入科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人文精神,在科学与人文日益交融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使之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中,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的福祉服务则显得尤为重要。
2.2超越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中国近代以来科学精神的缺失对功利主义科学观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功利主义科学观,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功利性的一面,又有非功利的一面。一方面,单纯强调了科学的功利性,过分地重视技术理性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科学家在研究的当初凭着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不计任何功利地从事研究活动,集中体现在科学的精神价值或人文价值上。科学所蕴含的巨大的物质利益,也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提供了保障,即不把科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自由”的事业。因此,树立科学与人文融通的价值观,超越单一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科学观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国科学界“冲击诺贝尔奖”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也是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在当前科学研究中的典型表现。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所说:得奖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研究的沃土。我们应当记住,“‘科学’就其本原来说,只能是由求知的好奇心驱动,纯粹为求知而求知,只问真理,不计功利的学问。”[3]科学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科学的兴盛,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在我们民族中培养起基于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心,而萌发出来的热爱真理、追求知识的求真态度和理性觉悟,让人们的精神境界超乎于日常俗态生活和功利氛围之上。
2.3融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时代精神对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互补共进的,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目前,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科学文化纳入人文因素,也让人文文化接纳科学精神。首先,更新理念,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通才。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怀。其次,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改革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经典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并有效利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为载体,组织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举办文化素质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文化名人来学校讲学;深化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增强社团活动的育人效应和文化品位。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构筑了广阔的舞台。
3结语
在对科技园区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分别对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做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定义、意义、影响因素等,如刘雯雯等(2009)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技园管理创新、企业入园的战略动机以及园内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常玉等(2006)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杜海东(2012)构建了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这一复杂动态系统,用动态系统模型工具分别对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如何发展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梳理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有很多学者对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很少有关于科技园区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内容没有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里具体哪种环境对创新绩效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影响的程度多大等内容的研究对农业创新绩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本文聚焦于探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无论是把区域环境看成创新基本要素的创新要素论,还是把区域环境看成影响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因素的创新效率论,两种理论都认可了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从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角度来看,区域创新绩效还受到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区域创新能力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间接的产生作用。创新环境是指为创新提供规则与机会的体制和结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包括经济要素,还包括各种非经济因素。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区域创新环境是指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水平,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的大小、劳动者素质、为创新机构提供金融支持的能力以及本地区创业水平等因素。周景坤(2013)、张莹(2009)在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中,也都引用了区域创新报告的指标;而张危宁等(2006)在研究中则把创新环境分成基础设施环境、服务软环境、政策支持环境和金融环境。综合报告和其他学者的看法,本文把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分成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金融环境4个方面。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通讯、信息以及物流等设施,它的完善有利于园区物质和知识的转移传递,有利于吸引创新重要要素人才的加盟,有利于园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高。假设H1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1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属于一个创新系统,在创新系统中,它的政策制度安排会影响创新效果,如好的园区科技政策能激励和引导园区企业进行积极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假设H2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政策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2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政策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市场环境指的是农业科技园区企业所面对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市场竞争越激烈,园区企业创新动力可能越强,因此企业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好有利于农产品推陈出新,也有利于企业创新。故农业科技园区市场环境好,则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越好。假设H3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市场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3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市场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金融环境指的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工程中获得资金及金融支持的难易程度,农业科技园区金融环境越好,对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高越有帮助。假设H4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4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创新能力可以被看作是创新系统在创新过程中中把创新组织拥有的资源如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包括技术、管理等)转换成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会影响创新绩效。假设H5: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研究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二、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的确定根据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创新理论的比较分析,以能够反映各个潜在变量的可以量化指标构造相应显变量。即以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园区信息宽带网的建设水平、生产设备的先进水平构造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潜变量,以园区政策制度与园区发展现状和目标的协调度、园区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能力两个指标反映农业科技园区政策环境,以农业科技园区企业所面对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反映农业科技园区的市场环境,以获得技术创新基金和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从银行获得贷款难易的情况反映金融环境,以园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效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映园区创新能力,以农业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指标和园区产值反映园区创新绩效。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在变量共有6个,分别是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园区金融环境、要求创新能力和园区创新绩效,由相应的观察变量测量分别反映各潜变量,根据前文相关研究,本文设置见表1。
(二)数据来源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类型,实际变量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来表示,定性数据则用等级标准来表示。本文实证研究时所使用的样本来自江苏省的南京、苏州和淮安等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其中主要一部分来自对这几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的企业调查;二是来自这几个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的管理人员的调查;三是来自高校及研究院所农业经济研究专家教授的调查。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调研,重点放在创新的各种类型农业科技企业;对于高校的调研,选取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4所与农业科技园区联系较紧密的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调查人员重点放在多次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教授以及从事技术创新方面研究的教师上。在相关农业科技园区的部分负责人的帮助下,项目组于2014年3月对孵化企业发放了180份问卷,对高校及研究院所发放40份,对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放10份,总共发放230份问卷。共收回了187份问卷,回收率为81.3%,其中7份问卷由于所提供信息不全而属于无效问卷被排除,180份有效问卷。对于定性数据,调查问卷采用比较通行的李克特7点式量表。每个题项后有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种对该题项的重要程度,分别用数字1~7表示。1表示“非常不重要”,7表示“非常重要”,6表示“重要”。数字越大,重要程度越高。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为了保障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先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1.问卷的信度。运用SPSS软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如果a系数大于0.7,则信度是接受的,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的a系数都大于0.7,总体为0.798,说明信度是可以接受的。2.问卷的效度.运用AMOS软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极大似然法检验,效度越高则真实度越高,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问卷的效度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
(四)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假设的检验根据表2和表3可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可以对作用关系假设进行检验。1.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作用模型的估计和评价。运用AMOS软件估计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关系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得出,估计结果较好,可以接受此模型假设。2.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模型的结果解释。本文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结果分析,见表5和图2。表5说明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的实际P值都小于本文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标准0.05,故本文的9个假设都是成立。路径系数分析(见图2)显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路径系数分别为0.741和0.661,假设H1a和假设H1b成立。这说明农业科技园的基础设施环境(如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园区信息宽带网的建设水平、生产设备的先进水平等)对园区的创新能力如园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效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以及园区的创新绩效如农业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指标和农业科技园区产值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样可以看到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也较显著,路径系数是0.625,假设H5成立,说明农业园区创新能力同时又是园区创新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即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同样,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也是一样直接地或通过园区创新能力间接地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信息革命及农业科技文化的蓬勃发展,各种涉农刊物众多,竞争激烈,为了刊物的生存,一些期刊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编辑人员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一些期刊的质量飘忽不定。出版发行上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知识与意识,重出版、轻发行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则过度依赖邮局单一的发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冲击,人们获取农业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与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农业科技期刊不再一方独大。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期刊发行量的逐年快速下降,个别期刊如今的发行量只有鼎盛时期的1%。除个别刊物外,大多生存艰难,更无从发展,加上出版费用的不断上涨,期刊的运行方式也从过去的向作者付稿酬变为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形成涨价———发行量下降———再涨价———再下降,读者或订户越来越少的非良性循环。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科期刊占市场份额越大,其效益、读者、作者、期刊经费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就会越好,而期刊的内容、质量、定位、行业景况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市场占有份额,农业科技期刊只有首先做好做强自己才能有把握市场的机会。
2农业科技期刊提高发行量的对策与措施
2.1资源整合做大规模重复办刊、数量多而规模小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特征,也是科技期刊品牌效应不强的主要原因。期刊特别是农业科技期刊的当务之急是与时俱进,加大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期刊出版发行开辟出一个新的发展格局。就农业科技期刊而言,小而全固然运作灵活,但要想做到高水平、高效益,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现阶段条件下最可行的就是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期刊资源,走集团化办刊之路,扩大科技期刊经营规模,通过并购整合,集中优秀人力、财力、物力、广告等资源,从而形成具有较强品牌优势、较大影响力和经营能力的期刊,打造出优秀的农业科技产品,有利于期刊发行量的扩大。例如,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在2008年前后就将原有的5份期刊加以整合,集中管理,专业编辑,统一市场运作,互相依托,互相补充,升级节支,有效地提升了刊物的整体水平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提高期刊质量办出特色农业科技期刊要练好自身内功,不断提高期刊的内在质量。质量是所有期刊的生命线,对于农业科技期刊而言更是如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提高期刊的科技含量和先进程度,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需求信息,深入到知识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发掘知识技术资源,促进并引导科研人员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和研究活动,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发行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具体来讲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掘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农业科技期刊尤其是重点期刊的编发人员所处的位置高、视野广、信息快、判断准,良好的研发条件非常有利于办出优秀的刊物。就具体办刊宗旨而言,研究类刊物必须坚持因事而立,科普类刊物要坚持因时而立,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与特点,建立刊物的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注重挖掘刊物的内涵、深度和广度,追求刊物内容的高、新、快、真,在形式与内容上甚至比网络更要有吸引力,把读者的眼球从网络上吸引回来。有了更多的用户就掌握了市场,就有了不断提升的动力和发展空间。另外,应大力开发期刊广告业务,广告的收益对期刊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期刊有了充足的广告收入就能降低定价,而价格优势又可以刺激读者的购买欲。随着发行量的上升,客户会更加乐意在刊物上做更多的广告,从而使刊物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
2.3重视发行专业操作重视改变目前大多数刊物重出版、轻发行的现象,其实发行与编辑在刊物运作过程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犹如人的左右手,分工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一个刊物要想真正成功,没有发行量的保证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强化发行力度、拓展发行渠道,是应对网络冲击比较积极而有效的举措。刊物发行部门同样必须练好内功,这是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文化概念的延伸,(农业科技期刊)发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业务属性,而是农业科技信息研究、传播、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行是业务,更是专业。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发行工作,发行管理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既要熟悉所操作刊物的特点与内容,也要了解读者的特点与需求,了解农业科技动态,甚至农业资源、农业地理概况以及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小型的农业科技数据库,充实专业素养。这些对于保障乃至不断提高刊物发行量,搞活期刊经营将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取固定、灵活相结合的发行模式,运用综合发行、专业发行、自办(自建网络)发行、以及委托发行等方法,针对不同的用户推出不同的信息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发行宣传的效率,让读者能很容易地找到、订阅到他所喜欢的刊物,让刊物能更加精准、及时地出现在可能需要的读者面前。如此,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4利用网络优势为传统出版所用网络技术向传统出版物发起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出版发展的无限机遇,期刊的网络化将成为传统出版物新的发展形式。网络可以使期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时效性,实现及时传播和更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工具,开发具有自主版权、专利版权、公共浏览等的网络平台途径,实现期刊的网络出版和发行,以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扩大科技期刊的发行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嫁接农业科技期刊的发行,在发行印刷版的同时电子版一并发行,这是传统期刊吸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自己服务、扩大期刊影响力的一个捷径。目前,每个刊物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址或网页,作为传统纸质期刊网络化的展示平台,应该满足越来越多网络使用者的需求(初期应实行电子版订阅模式),网络版同时还可以具备检索往期内容等,以方便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2.5利用期刊自身专业资源,进行拓展服务。每一个专业科技期刊所载内容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为读者或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广的延伸服务,如利用其掌握的宝贵的专业资源,开展过刊检索、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信息检索及咨询、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既要关注理论研究的发展,更应重视信息科学的应用与开发。一定意义上,一本期刊就是一个数据库,一个专业图书馆,这是为读者服务的基础。一般来说,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这点更适用于农业科技期刊,与期刊专业相关的拓展服务和市场推广大有可为,可以很好地提升期刊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