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族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1:24:31

序论:在您撰写民族体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民族体育论文

第1篇

“体育教育一词,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所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重要性是毋庸讳言的。然而,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调的现象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日益突出。调查表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大多数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随意,教学过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难以达到而言“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后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的状态”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样,即便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始终按部就班地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然其教学内容随意,教学过程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确定和把握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出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为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理应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农村与城市间的巨大差距,学校拼命为升学率的攀升而强化“应试教育”的种种措施,加之体育课被冠以“副科”的称呼等,从根本上削弱了体育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2体育教育基础较差“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调查发现,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极为简陋的现象,对于在城市学校中几乎100%的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及设施、设备极为完善的多功能体育馆等教学设施、设备,只能说是一种奢望。用砖石砌成的乒乓球台、残破不堪的篮球架、寸草不生的操场、残缺不全的体育器材,勉强支撑着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1.3体育教师方面“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调查表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课重视程度仅限于不管你上什么、怎么上,只要不出事的境地,加之受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福利待遇同工不同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对策与建议

2.1观念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决策者应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师生间教与学的优劣,而要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作用,摒弃体育课为“应试教育”让路而“可上可不上”的思想,严格禁止其他课占用体育课,切实为开展正常有序的体育教学创造条件。以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学为例关雅兰(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1000)摘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继承与发展弘扬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任。同时,基于人文、地理、环境等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聚集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学生身上的那种特别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体育运动潜质,使得他们在国家体育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储备库中的必然选项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学为调查样本,旨在以此探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情况,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并认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学农村体育教学必须在传承与保护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前提下,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4)10(b)-0045-02出发点,必须在加大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同时,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上投入力度,进而逐步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和不达标的现状。同时,逐步修订与完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格局。

2.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确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转变思想,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同时,要加大师德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让体育教师通过进修、考察等走出去的方式开拓视野,集聚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总结经验,按照教学规律教学,从而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3教材建设应支持与鼓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兴趣特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新教学模式,发掘、整理并采用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游戏教学为主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借以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从而真正把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溶入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第2篇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

地理生态被破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想要短时间内的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人口仍旧还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进程中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原本联系密切的村落被隔开,政府规划失控等城市空间布局不规则,许多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生态环境被分割开来,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多个村落或者集体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支撑,地理生态上的分割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了空间,现代通信科技并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城镇化导致地理生态格局的改变,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今社会上,很少能看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喜爱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国外的体育竞技项目,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都很少会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随处可见的篮球场、足球场、跆拳道兴趣班让中国本土的民族体育显得十分冷清,武术馆、象棋馆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日常生活中只有一些老人会打太极拳健身,而传统武术、摔跤、龙狮等项目则只会出现在一些民族节日的表演中,表演者也都是一些业余团队,他们的演出极具功利性,根本没有领悟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大多是出于功利、名誉,就算体育表演也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没有从根本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弘扬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落后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自己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从苏联时期引进过来的,不管是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中小学体育,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改革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了起色,但是还是缺少理论指导,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中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得到了完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广泛的引入进来,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相对其他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严格的按照学科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只是初步建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不明确。此外,外国的体育文化流入对传统体育教学造成冲击,像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热门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正视发展困境

认知传承的意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走向消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发展困境。在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性,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变了味,许多传统文化的功能完全消退。而我们强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指其内容上的保存,更注重的是其蕴含的精神的延续。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我们要正视现在的困境,认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端正态度,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传统文化发展途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创新。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应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要结合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来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去”和“引进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民族体育项目,借助外国的成功经验,保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创新体育管理制度,由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借助市场、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管理制度转变,切实提高体育文化的管理水平,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三)重视学校教育

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很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都是通过学校传承发展而来,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中介。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教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补充。重视理论基础的完善,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

三、结束语

第3篇

踩高跷捕鱼,是京族在漫长的500多年当中,通过京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与实践,逐步形成现在扑鱼的一种技能,他通过自己技能与力量和铺助工具完成扑鱼的一种手段,发展到今天。现在由于大型的先进的扑鱼工具的普及,踩高跷扑鱼现在只当做一种娱乐活动。其实最初只是一种生存手段,现在已成为一种在大型节日作为比赛娱乐欣赏的活动。例如: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九的“哈节”京族人就在哈亭前载歌载舞,进行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踩高跷就是其中一种,还有顶杠、抢花炮等。人们在参与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时,不仅发展了体能,增进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满足,娱乐上增进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教研教育作用方面有,

1、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因为有竞争性,人生同样有竞争性,而且体育运动的最终胜负,不仅包括体力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包含了智力方面的竞争。这些既需要学生靠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判断力,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而踩高跷捕鱼,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当中,但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比在水中更难把握尺度,很容易摔伤,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教师在传授技能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就像侗族、苗族的抢花炮、上刀山下火海、瑶族的爬花杆等,都具有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2、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踩高跷作为娱乐活动,也有其的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改善其心理素质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把踩高跷捕鱼融入到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既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既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踩高跷传统体育运动给予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精神饱满,体魄强壮,情绪愉快,这是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进和普及,他们包含的挑战性、娱乐性、传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吸引力;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配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技巧,因此踩高跷技巧动作主要还是通过身体活动来表现的。这些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建立传承人梯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第4篇

(1)娱乐健身类功能: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政治经济类功能:通过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人们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开拓。在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同时进行着技能交流与贸易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有许多外族的商人、旅客参与,为该地区的贸易、旅游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土壤,在此过程中也加强了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优化

2.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优化是通过系统结构的涨落有序来体现的

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整体优化,尽可能发挥该系统的最大功能,取得最佳效果。系统优化的实现,是通过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来实现的。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建立国内各地的传播环境,政府主导与民间开发不能有效结合等多种原因,致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不能发挥整体功能。

2.1.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要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传播途径的通畅性必须保证大众反馈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该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效果。在现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如武术的传播,包括学校、电视等都只重视动作本身的华丽,忽视了文化本身,这样就破坏了武术传播与传承的整体性,致使武术文化缺失,必然导致其稳定性被破坏。

2.1.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同关系

2.1.2.1研究目的与大众的需求之间的协同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受传播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若是研究的内容不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与需求度,便会相对会抑制这一系统的有序发展,便会否定该系统的稳定性。若是所研究的内容超出大众所现有水平,则循序渐进的向人们灌输这一文化。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这一文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的接受效果,阻碍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此方面发展较好的是潍坊风筝,在该活动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风筝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健身与娱乐功能,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这些就反应出了研究目的与大众需求完美协同的效果。

2.1.2.2政府、研究者、大众三者心理层次的协同这里指三者精神层面的高度一致性。在传播与研究过程中,政府与研究者只有抓住了大众的心理、了解了大众的现有精神层次,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制定相应的措施。三者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该文化所拥有的多方面内容,更利于其传播与传承。

2.1.2.3政府、研究者、传播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协同政府与研究者向大众输出该文化信息或大众向二者反馈信息都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例如措施、电视,电影、物质设备等。但是并不是哪一项传播媒介都对该系统有效,应依据大众需求、文化传播需求、研究目的、传播目的等选择相应的传播媒介。以传统武术文化节目为例,有影响的是“武林大会”、“武林风”。这两个节目都是技击武术打斗的“真人秀”类型,完全撇开了传统武术文化“形意相合”的“精、气、神”内核,缺少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针对性传播。如“武林大会”中就没有充分体现北少林的刚猛强健、朴实简练。

2.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式

2.2.1创设良好的环境保障促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统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现状,其外界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各教育都比较重视体育动作的传播,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则只字不提,即使在文化课上讲解,但由于考试重心在动作方面,文化自然也被学生所忽视,这样就间接地阻断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这一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组织的开发,建立健全各级负责机构和组织,例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调研部、整合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组织,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公司等等。

(2)建立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交流站,使研究者更好的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方法、视域等,构建起政府与研究者的良好桥梁。在学校中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其能达到政府与大众的要求。

(3)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缺少传播手段与途径,在现阶段应有效利用电视、电影、娱乐节目,如云南白药广告可以彝族的“打磨秋”体育文化进行创意,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网站设计、网上交流站的开发等。

(4)加强民众的主动传播意识,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增加民众反馈渠道,致使政府、研究者与大众文化主体之间可以有效循环。

2.2.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承系统各要素的质的提高

(1)研究者研究者应该热爱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能固守己见。现在研究者的情况为研究力量比较零散,单兵作战,研究方法较比较单一,视域狭窄,专业性较差,在今后的培养中,应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培育措施,如: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

(2)大众大众应具备一定的文化自觉性,具有积极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愿望、动机和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好奇心,一定的运动经验、能力和运动技能储备,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具有稳定的群众基础,促进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要明确、清晰以及具体,以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最终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对区间和时期的目的。

(4)传播内容传播内容要宽泛,不能仅局限于身体活动,应当全面地进行传输,在以身体活动为重心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文化引导,发挥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整体功能。

(5)传播媒介与研究方法在传播与研究过程中方法,手段要具备多样性并必须适应于这一过程,如研究方法可以运用自身体悟法来进行研究,传播媒介的物质条件要充足,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告,网络空间等。

第5篇

我这三年来对包括京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等的调查研究,得出实际意义上的高跷捕鱼已几近失传,到现在为止还能掌握并能真正依靠高跷捕鱼技艺进行捕鱼的,只有8个年岁已高的京族渔民。但是由于一些旅游业、节日表演等需要,还有我们京族学校出于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而开设的民族体育课程有所教授,还是有一部分当地人民“掌握”着高跷捕鱼这门技艺,只是大多数都没有下海实践过,可以说基本失传了。

二、踩高跷在学校体育教学上的运用

踩高跷捕鱼,是京族在漫长的500多年当中,通过京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与实践,逐步形成现在扑鱼的一种技能,他通过自己技能与力量和铺助工具完成扑鱼的一种手段,发展到今天。现在由于大型的先进的扑鱼工具的普及,踩高跷扑鱼现在只当做一种娱乐活动。其实最初只是一种生存手段,现在已成为一种在大型节日作为比赛娱乐欣赏的活动。例如: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九的“哈节”京族人就在哈亭前载歌载舞,进行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踩高跷就是其中一种,还有顶杠、抢花炮等。人们在参与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时,不仅发展了体能,增进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满足,娱乐上增进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教研教育作用方面有,

1、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因为有竞争性,人生同样有竞争性,而且体育运动的最终胜负,不仅包括体力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包含了智力方面的竞争。这些既需要学生靠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判断力,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而踩高跷捕鱼,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当中,但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比在水中更难把握尺度,很容易摔伤,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教师在传授技能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就像侗族、苗族的抢花炮、上刀山下火海、瑶族的爬花杆等,都具有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2、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踩高跷作为娱乐活动,也有其的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改善其心理素质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把踩高跷捕鱼融入到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既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既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踩高跷传统体育运动给予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精神饱满,体魄强壮,情绪愉快,这是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进和普及,他们包含的挑战性、娱乐性、传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吸引力;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配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技巧,因此踩高跷技巧动作主要还是通过身体活动来表现的。这些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三、建立传承人梯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我认为弘扬京族文化,学校就是一个重要文化阵地,我们教师就是阵地上的战士,要把我们平时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些京族生活方式在进行教学上点出来,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在。真真正正把学校当作一个重要载体,满足学生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的发展,京族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找到了发展的渠道。像京族这样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我们学校日常体育教学当中去,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在京族“哈节”的大型民族庆典的活动上,体育传统项目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着不同的颜色民族服装表演各种各样的项目,其中踩高跷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了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慢慢的把正在失传“踩高跷”项目抢救回来。当然新闻媒体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为学校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我们全体师生在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了一个共性,就是打造我们民族品牌学校,大弘扬与传承,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第6篇

首先是其鲜明的独特性。从当前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态度来看,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到民族体育文化所形成的巨大民族凝聚力,不仅如此,其更深次的价值在于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如白族的跳伟登,苗族的跄马、斗牛、踩鼓,侗族的滚乱泥、打泥巴仗等,都是十分宝贵的、流传已久的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内容。其次是其相对稳定性。因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从其产生开始就表现出了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特殊价值,因此它表现出了相对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但是它与现代的体育文化之间并没有直接冲突,依附于人们对体育文化传统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对其存在一种较强的依赖性,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将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性。赛龙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它依旧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得到了持久传承。最后是其强大的惯性力与社会包容力。因为民族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扎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在很多人心中都对民族体育文化有着较强的信赖与依赖。当社会中的多数人都认可这种体育文化时,那么就会有一种强大的趋从感推动者这种体育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而迅速膨胀起来,最终是民族体育文化彰显一种强大的社会包容力。

2.民族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文化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变迁与发展,加之于世界体育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体育文化给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民族性,而是实现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这种变化直接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本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所受到的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体育界的广泛关注,加之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的推动,我们所肩负的民族体育文化未来发展与走向责任与使命也更加艰巨,在这种局势下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着与现代化体育接轨的重要任务,并逐渐将其推广为新时代人们健身娱乐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让我们的民族体育项目走向世界范围内更广阔的空间,并成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方体育文明的输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是并未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取代,我国传统体育的诸多项目依旧在传承与发展,如武术不仅实现了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作用,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内在文化价值,当前,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体育竞技项目仅有几十种,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当将体育运动变成多数人的活动,让更多掌握着不同体育技能的人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广泛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真正实现传统体育与国际发展趋势相接轨,将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传承,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不失其民族独特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体育文化发展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国未来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发展,以的现代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中并不是惟一模式,所以,面向未来就成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当积极努力的是汲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并总结与吸收现代体育文化优秀成果,从时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准确的把握两者各自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构建新型体育文化体系,具体来讲,还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2.1深刻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基础

摆脱体育视角及民族独特性的狭窄视野的束缚,将研究领域扩充到世界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动态发展。

2.2使其适应现代化体育文化变迁要求

在不改变其原有独特性的基础上,对现代体育文化成果吸收与渗透。

2.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当前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向群众领域的发展,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所提供的广阔空间与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

2.4在校园体育教学中渗透民族体育文化

第7篇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

地理生态被破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想要短时间内的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人口仍旧还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进程中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原本联系密切的村落被隔开,政府规划失控等城市空间布局不规则,许多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生态环境被分割开来,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多个村落或者集体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支撑,地理生态上的分割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了空间,现代通信科技并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城镇化导致地理生态格局的改变,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上

很少能看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喜爱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国外的体育竞技项目,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都很少会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随处可见的篮球场、足球场、跆拳道兴趣班让中国本土的民族体育显得十分冷清,武术馆、象棋馆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日常生活中只有一些老人会打太极拳健身,而传统武术、摔跤、龙狮等项目则只会出现在一些民族节日的表演中,表演者也都是一些业余团队,他们的演出极具功利性,根本没有领悟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大多是出于功利、名誉,就算体育表演也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没有从根本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弘扬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落后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自己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从苏联时期引进过来的,不管是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中小学体育,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改革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了起色,但是还是缺少理论指导,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中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得到了完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广泛的引入进来,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相对其他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严格的按照学科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只是初步建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不明确。此外,外国的体育文化流入对传统体育教学造成冲击,像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热门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正视发展困境

认知传承的意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走向消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发展困境。在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性,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变了味,许多传统文化的功能完全消退。而我们强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指其内容上的保存,更注重的是其蕴含的精神的延续。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我们要正视现在的困境,认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端正态度,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传统文化发展途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创新。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应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要结合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来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去”和“引进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民族体育项目,借助外国的成功经验,保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创新体育管理制度,由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借助市场、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管理制度转变,切实提高体育文化的管理水平,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三)重视学校教育

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很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都是通过学校传承发展而来,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中介。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教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补充。重视理论基础的完善,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