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1:24:20

序论:在您撰写术后护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术后护理论文

第1篇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疲劳、低氧等使能量失衡,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据专家统计,40%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术64例,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

1.1情志护理

胃癌术后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折磨,容易产生忧虑、紧张、悲观、恐惧、失望的心理,此时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治疗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忧思伤脾”、“恐则伤肾”的道理,向患者解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的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不升,则胃不降,而出现纳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同样会出现纳呆,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情志护理,尽快康复。

1.2术后营养护理

我们把术后营养护理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3日内为第1阶段。此时吻合口尚未愈合,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禁饮食,带有胃管,应配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护理,以减少内源性能量消耗。根据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把各种营养素混合在配制营养液3L的输液袋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补充液体量视排出量而定,一般2500~3000mL,其中热量在6698~10048kJ/d,蛋白质不低于1g/kg,以6.26g蛋白质相当于1g氮计算,以复合氨基酸形式提供,同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②第2阶段一般为术后4~6日。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肠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吻合口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经口进食。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其排空较慢,开始嘱患者饮水(以温水为宜)。首次进量20~30mL,严密观察患者进水后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每次增加5~10mL,至40~50mL为止。第5日给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6日进全量流质100~150mL,连续3日。③第3阶段为术后7~10日。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营养摄入方式改为完全经口进食,停用静脉营养,经口进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0048kJ,蛋白质不少于200g。第7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患者进食时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再以流质开始,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普食。

1.3术后饮食护理

1.3.1少量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另一种是胃大部切除,胃的容量比原来小了几倍,所以每次进食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增加食量,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2食物选择

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有研究认为[2],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1.3.3食物温度

食物过热容易烫伤口腔、胃肠黏膜,特别易伤及刚愈合的吻合口,甚至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食物过冷易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使营养物质流失,所以适宜的食物温度非常重要。

1.3.4食物烹调

烹调食物时,应少盐,忌辛辣。尽量切碎炖烂,并选择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就餐习惯、爱吃的食物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刺激食欲,增进饮食。

1.3.5食后观察

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保健治疗药膳

2.1陈皮大枣饮

陈皮1块,大枣3枚。大枣去核与陈皮共煎取汁150mL,每日1次。此食疗方具有行气健脾之功效。经研究证明,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同时还能使血清中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增强,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3]。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有对抗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有抗癌作用[4]。

2.2枸杞瘦肉甲鱼汤

枸杞子40g,瘦猪肉150g,甲鱼500g。将枸杞子洗净,猪肉切细丝,甲鱼去内脏切块,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撒食盐等调味,佐餐。每日适量常服。本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胃癌术后体弱、贫血。

2.3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术后。

2.4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有消积除胀之功效,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3体会

情志及饮食营养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术后患者,因受肿瘤的侵害和手术的创伤,热量需要明显增加,又因术后短时间内胃肠道不能进食,更易缺乏营养,影响机体康复。本组病例通过术后合理的情志调节及饮食护理均顺利康复,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他合并症,体质量甚至超过入院时的水平。因此,胃癌术后情志和饮食营养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邓君明,麦康森,艾庆辉,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第2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僵硬

目前,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是韧带断裂后重获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最佳治疗方式。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及治疗措施差异,韧带重建的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处理不恰当,往往会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等[1]。自2002~2006年,作者共接诊了15例在外院行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现对这些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策,以预防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作者共接诊了外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5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3~45岁,平均32.5岁。韧带重建方式:单纯切开手术4例,切开重建石膏固定8例,关节镜下重建石膏固定2例,全关节镜下重建1例。韧带材料:BPTB9例,腘绳肌6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30°~90°,平均65.3°。Lysholm评分43~65分,平均49.8分。

1.2手术方式

本组资料全部采用腰硬麻醉下全关节镜松解术,无1例切开松解。ACL重建术后黏连部位多位于髁间窝。镜下松解重点是清理髁间窝内条索样黏连带及瘢痕组织。大多情况下因髁间窝填塞,影响镜下视野,宜先钝性扇形分离,以形成工作腔隙,仔细分离韧带周围瘢痕与黏连带,直视下将黏连带及瘢痕组织刨除,注意保护好ACL。正确认识条索样黏连带与正常韧带在镜下形态、走形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是防止误刨ACL的关键。镜下松解与手法扳拿相结合,扳拿适可而止,避免暴力引起ACL断裂或伸膝装置的损伤。

1.3术后康复

术后即给予CPM机被动活动膝关节,每日2~3次,每次0.5~1h。常规服用NSAIDS药物镇痛,鼓励床上主动膝关节功能康复。麻醉清醒后,允许病人拄拐保护下部分负重活动。

2结果

2.1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产生原因

根据责任来源,僵硬原因可分为医源性因素、病人因素。具体分布见表1。表115例病例僵硬原因资料

2.2治疗方式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影响

本组资料中,切开手术12例,手术后应用石膏10例,关节镜手术2例。具体分布如表2。表215例病例的治疗方式统计

2.3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松解术后疗效

本组资料全部在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前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改善(P<0.01),见表3。表315例病例关节镜松解前后疗效比较

3讨论

3.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

韧带重建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有赖于术中韧带位点准确定位[2~5]、可靠固定、术后恰当治疗。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治疗措施不恰当。膝关节切开重建ACL,术后石膏固定,不注重或术后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导致膝关节内外出现黏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最常见原因。(2)术中韧带骨道定位偏差。操作技术缺陷,术中忽视位点标记点正确应用,是引起韧带位点偏移常见原因。缺乏必要的韧带重建专用工具,徒手定位,也是导致定位点不准确原因之一。沈灏等[3]报道了194例ACL重建,36例出现定位失误,其中2例失误不可挽回。本组15例资料中,3例因定位错误导致术后关节僵硬。(3)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完善。关节内手术,不论创伤大小,都有关节黏连可能。本组15例资料中,2例因康复训练因素术后膝关节出现僵硬。因此,必须注重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

3.2术后僵硬的处理

一旦僵硬形成,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考虑手术松解,首选关节镜下松解。松解时机应恰当,作者认为最好在术后2~6个月内进行。2个月后韧带与骨已初步愈合[6],黏连相对较轻,松解容易,对康复影响小,术后疗效肯定。术中既要兼顾关节活动度最大化,又要避免重建的韧带断裂。对位点异常病例,如果严重影响活动度恢复或发生断裂,可考虑同期或Ⅱ期韧带翻修手术。本组资料全部在关节镜下进行,12例病程小于6个月,术后活动度恢复至100°~130°。3例病程大于6个月,其中1例韧带位点异常,松解过程中韧带断裂,Ⅱ期行韧带翻修。

3.3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满意疗效的取得,有赖于手术技术的正确应用、术后恰当的治疗及功能锻炼。通过对本组资料分析,作者体会到避免关节僵硬,应注意下列注意事项并采取相应对策。

3.3.1术中充分暴露及利用定位标记的骨性结构,最好应用专用器械,做到准确定位,为术后功能康复提供良好的手术保证。

3.3.2摒弃陈旧的治疗措施,转变治疗理念。前交叉韧带重建尽可能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避免应用石膏固定,在不影响韧带稳定性前提下,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内黏连的发生。

3.3.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警惕关节僵硬的发生。一旦关节内黏连形成,尽早行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如韧带位点异常影响活动度改善,或发生韧带断裂,可行韧带翻修或留待Ⅱ期处理。

【参考文献】

[1]MajewskiM,KentschA.ANewtechniqueforarthroscopicmanagementofpainfulstiffkneeafter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duetofemoralmalpositon[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02,10(6):335-339.

[2]李大刚,吴志伟,杨俊,等.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位点的选择与固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8):622-624.

[3]沈灏,蒋垚,赵金忠,等.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术中失误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396-399.

[4]夏亚一,孙正义,黑坂昌弘,等.应用半腱肌、股薄肌和髌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65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347-349.

第3篇

本组19例25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9膝,女12例16膝,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0±3.3)岁。诊断为骨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骨肉瘤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术后保留后交叉韧带15例;平均术后护理(31.6±3.8)d;功能恢复满意度问卷调查占89.5%。

2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去枕、平卧、禁食水6h,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6h。测血压、脉搏30min1次,至病情平稳后每2小时1次。

2.2患肢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出现大量新鲜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皮温、血运情况。观察踝关节背屈运动,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情况。

2.3疼痛护理术后分别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和使用强效静脉镇痛剂。19例中使用静脉镇痛泵10例,平均持续时间(66.0±8.3)h;使用强效静脉镇痛剂7例;应用复合镇痛2例,全部患者参加疼痛问卷调查,效果满意。

2.4患肢肿胀护理为预防和控制患肢肿胀,患肢抬高,术后均采用冰袋冷敷关节周围,持续4~6d,待肿胀消除后冰敷;术后切口持续引流8例,引流量250~850ml,负压引流9例,引流量300~950ml,关节腔冲洗引流2例,估算冲洗引流量(5302±55)ml,操作方法:生理盐水+庆大霉素500ml关节腔冲洗,2次/d,直至冲洗液清凉停止。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肿胀控制良好。

2.5饮食护理平衡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刺激性食,如鱼、瘦肉、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2.6预防并发症19例中无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例诱发心肌梗死,心电监护发现后及时治疗好转;骨肉瘤2例术后大剂量联合有较重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专业化疗护理。

2.7功能锻炼

2.7.1心理护理由于术前行走疼痛或不敢活动,给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做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为此,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并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强调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解患者紧张、害怕心理。解释、安慰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建议患者之间多交流体会,相互鼓励。

2.7.2CPM锻炼根据患者的状态,协助医师制定每个患者的CPM锻炼计划,一般经验是术后1d进行股四头肌锻炼,1~3d开始在CPM上做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活动范围从0~45°开始,每天上午2~3h,每天增加10°,持续锻炼2周,最后活动范围平均(110±11)°,所有病例均超过90°。特别提醒的是不可操之过急,以防止切口裂开和肌肉拉伤。2.7.3行走步态训练患者于床上训练结束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支架保护下的离床活动。由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不自觉形成一种代偿性异常步态,应指导其自我行为心理纠正结合对镜训练。出院时17例可以扶拐下地活动,2例骨肉瘤患者行走训练结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训练。

2.8出院前康复护理指导

2.8.1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做剧烈地运动,不做急转或跳跃运动,防止关节损伤。遵医嘱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以防止关节肿胀、积液。锻炼时应避免摔倒,防止发生外伤。

2.8.2保证营养摄取,预防关节感染。如果身体有感染情况,细菌有机会随血流进入人工关节内,导致炎症。

2.8.3注意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磨损,延长关节寿命。

2.8.4训练活动时以“不过度疲劳”为度。既不能害怕运动,也不要暴力运动。任何时候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响声,均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诊。

2.8.5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如有条件应半年到1年再次复诊。

3讨论

第4篇

颅脑外伤,在平时发生率均很高。头部外伤后,颅骨板障出血,硬脑膜血管以及脑表面或脑实质内血管出血均可形成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随着血肿不断扩大可导致脑移位,形成脑疝而累及生命中枢。因此,其致死率或致残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以往大多数颅内血肿均采取手术治疗,随着CT在脑外伤临床诊断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对颅内血肿认识的加深,对部分颅内血肿采取非手术治疗的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对如何观察病情的演变等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78例颅内血肿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1~82岁,平均31岁,其中35岁以下62例占79.49%。

1.2受伤方式及临床表现打击伤5例占6.41%,坠落伤18例占23.08%,车祸伤55例占70.51%。主要症状:伤后无昏迷者40例占51.28%,嗜睡7例占8.97%,有原发性昏迷31例占39.74%;昏迷时间5~10min。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者64例82.05%,有偏瘫者5例6.41%。CT提示22例儿童颅内血肿量为1~7ml,成人血肿量为7~15ml。

1.3结果治愈72例占92.31%,好转(轻残)6例占7.69%。

2讨论

2.1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1)在观察过程中,意识一直清醒或原来的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在观察中,意识平稳或逐步好转者。(2)头颅CT检查,颅内血肿量20~30ml以内(包括儿童),观察过程中无进一步扩大者,值得注意的是CT扫描只代表当时的血肿量,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CT检查距外伤的时间越短,CT所示血肿量的可靠程度越低,因此,单靠CT的血肿量取决手术与否,而忽视动态观察,特别是临床症状的观察是很危险的。(3)头颅CT示中线结构移位<0.5cm,环池存在且>4cm。

2.2随时做好应急术前准备颅脑外伤后继发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致脑受压,严重者须急诊手术治疗。由于急性脑受压往往病情变化很突然,随时都有手术的可能,故凡是颅脑外伤急诊住院者均按脑外科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如理发、备血、出凝血时间的检查、输血前准备等,以备应急。

2.3密切观察意识改变神志状态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最可靠的标志,也是护理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神志障碍的程度观察(除意识清醒外),分为嗜睡、朦胧、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应做好每班床头交接,严密观察,如发现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并伴有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以至消失,以及一侧肢体活动减少,在锥体束征即提示有急性脑受压的出现,需立即报告医生行头颅CT复查,并根据CT提示结果做相应的处理。而对儿童观察更要细致,由于儿童在颅脑损伤后,常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嗜睡,而且较成人更易发生呕吐、抽搐,对于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意识有无进一步加重,并结合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区别是原发性脑挫伤所致的反应,还是颅内血肿的症状。不管成人或儿童观察中应结合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程度来判断意识的变化。在意识观察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精神症状的变化,有时性格改变,某些精神状态也是颅内压升高的早期表现。观察患者动作情况,包括四肢的自主活动,对疼痛的反应,吞咽动作,饮水有无呛咳,排尿是否从会用便器发展到尿失禁,呕吐从主动转头到不能自我控制等。从上述的这些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中来判断患者有无颅内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到了晚期脑疝再处理,那时即使手术效果也很差。

2.4观察颅内高压的其他临床症状观察内容主要包括:(1)头痛性质,恶心、呕吐次数及性质;(2)生命体征是否有二慢一高表现(即心跳慢、呼吸慢、血压高)。病例41岁脑外伤患者晚间8∶00生命体征瞳孔均无明显改变,30min后患者出现脉搏从原来84次/min降至40次/min,呼吸从原来24次/min降至20次/min,血压从原来90/60mmHg升高到130/85mmHg,护士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静滴20%甘露醇,同时急诊头颅CT检查,提示为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经以上紧急处理赢得抢救时间,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观察与判断,把颅内血肿所致呼吸、脉搏、血压的改变规律如下表1所示。在观察中发现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三项中两项或一项的变化比较多见。

表1颅内血肿致呼吸、脉搏、血压改变的规律(略)

第5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6~73岁,平均54岁。其中左肝癌5例,右肝癌3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

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1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4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5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患者因肝叶切除,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性格及行为异常,饮食禁用高蛋白饮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的平衡。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血氨的来源,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术后间歇给氧3~4天,以保护肝细胞,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此外,少数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腹腔引流不畅,可造成肝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亦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应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

第6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体会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第7篇

1.1临床资料总结我科2004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无面瘫史,乳突CT检查面神经管无异常。进行常规全麻下中耳手术,10例为改良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1例行乳突根治术;均探查面神经骨管并充分磨低面神经嵴。术中发现有5例面神经管骨质有破坏,均在水平段,面神经部分暴露,但鞘膜完整,无水肿。面神经管无明显病变的有6例。术中剪断鼓索神经3例。全部病例术程顺利,术中面神经无明显损伤,手术当天无面瘫。术后静脉应用抗菌素1周,术腔常规给予明胶海绵和碘仿纱填塞2周。全部患者面瘫发生于术后第1~20d,平均4.3d,其中有8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前,3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后,均为不完全性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Ⅱ~Ⅳ级。

1.2方法发现面瘫后,立即取出术腔填塞纱条,清理明胶海绵,每日换药1次,术耳每天滴含糖皮质激素的抗菌素滴耳液。遵医嘱给予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持续7~14d。持续观察面瘫的程度和发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局部伤口、眼部的护理以及面肌康复训练和出院健康指导。

2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面瘫于2周内完全恢复者8例,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3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面瘫复发,术腔干结,无后遗症。

3护理

3.1术后观察全麻中耳乳突术后除观察基础生命体征外,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面瘫的体征,以及出现体征的程度和发展情况。若术前无面瘫,术后出现面瘫,应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手术者可以分析出现面瘫的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3.2面瘫护理

3.2.1心理护理术前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方法以及术后发生面瘫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告之患者,面瘫是暂时性的,术后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面瘫的恢复。术后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另外还要重视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病人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使其有一个关心、体贴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感到温暖,减轻精神负担,消除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3.2.2伤口护理注意观察切口局部及耳郭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敷料是否清洁,根据伤口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伤口受压。3.2.3眼部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每天使用人工泪液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保持眼球湿润;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及消毒纱布包眼保护角膜。

3.2.4面肌功能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以热毛巾敷面部及行环形脸部按摩,按照健侧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用力轻柔、适度、持续,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恢复,必要时给予理疗。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运动时按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2~3个八拍,3次/d,促进肌肉张力的恢复。

3.2.5出院指导保持手术耳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水进入术腔,防止感染,3个月内避免长时间术耳正对风吹拂。对未完全康复的患者,要指导患者继续进行面肌功能自我康复训练,自我观察面瘫的发展程度和恢复情况,定期回院复诊。

4讨论

迟发性面瘫一般在中耳乳突术后几小时、几天或十几天出现,不能以手术损伤来解释。其发生原因多数不能明确,可能与面神经骨管缺损或破坏、鼓索神经过度牵拉引起面神经逆行性水肿、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面神经或病毒感染等有关,与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及手术技巧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面神经骨管破坏、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的面神经或碘仿过敏、术中热损伤等。根据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尽早取出了耳内填塞物,减少压迫;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制剂,适当的物理治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得以康复。因此,在中耳乳突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生面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能使面瘫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曾海燕.贝尔氏面瘫患者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1,14(05):6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