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1:24:10

序论:在您撰写英语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英语职称论文

第1篇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九、总结

第2篇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三种价值取向

1.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把知识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关键点是“注重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1〕。主张按照学科的基本结构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专业性、学术性与结构性,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掌握。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当作一个揭示事物自然规律的过程、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一个如何找到这些事物之间关联性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学科主义”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在强调理论、方法、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在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性〔3〕。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把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需求,还包括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需求,也就是情感、态度、自尊、自信、意志等。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把课程设计的中心由课程的材料转移到了学习者,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注重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关注学习者的人格完善,把培养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态度放到比知识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注重把学习者的学习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需求相互联系,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相互协调,把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与知识海洋相互融合。

3.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在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与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寻求的是一种把学科知识与学习者所处的学习情境互相渗透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在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下,学习者既能够学到学科知识,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达到自我实现。课程设计目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设计内容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在课程学习内容方面的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独立,采用整合的形式,实现了跨学科间的联系。以上三种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反映了课程的三个不同属性———人本属性、文化属性与社会属性。三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当前,高职英语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已由单一性逐渐被多元化所取代,三者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不断趋于融合。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首先是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工具性是高职英语的基本属性。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要让学习者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能够应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次,高职英语课程还有人文性的一面,语言的存在构建了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心理,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态度,人文性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尊重、提高与关注。语言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取自信心、养护自尊感、培养自强的信念、确立价值观、树立成就感,它在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性是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主体价值选取的方向,是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价值所在。

1.高职英语课程结构的设置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求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最为关键的学习内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打破学科界限。经过综合后的课程以教学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将彼此独立的学科融合为一个大领域,实现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但是,要强调基础性的决定地位,注重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性。这里的基本技能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技能、高超的问题解决技能等。

2.高职英语课程计划的制定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共同合作制定

“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程设置理念符合高职学习者特有的学习情况。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与学习风格,课程计划的制定要适应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在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制定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比掌握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地位,把着眼点放在学习者的成长、自律与发展方面,把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终极目标。

3.高职英语课程评价的标准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技能性的教育,以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性与素质性。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围绕学习者的学习主题,进行高职英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建立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着眼点要放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质量方面,即分析每一位学习者的单元学习情况,从而判断该单元教学的实现水平。课程设计是课程规划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第3篇

“需求分析”这个词最初是在20年代由迈克尔•西对孟加拉国内英语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时提出来的。比较著名的需求分析模型包括Mubay提出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及All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前者重点强调了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相关变量,如话题、参与者、使用的媒介等,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需求没有进行细致的讨论;后者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更加注重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与期待目标之间的差异,但却忽略了学习主体自身的重要作用。能够强调语言运用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模式是由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模式。他们将需求分析分为两个方面即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目标需求分析提出了六个问题,涵盖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用途、使用方式、使用主体、使用时间及使用场所。这两种需求分析的差别在于目标需求分析关注了语言运用的细节,讨论了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要做什么;学习需求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分析学习者应该学什么、怎么学。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由九个方面构成:学习者的职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者的语言信息、目标情景中的语言信息、学习者缺乏的能力、学习语言的需求、学习者的职业信息、学习者的课程需求、学习环境信息。Dudley-Evans和St.John需求分析模式为ESP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了学习者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而且清晰地反映出各种需求之间的联系。该模式既能从语言本体、学生个体和学习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又涵盖了目标情景分析、学习情景分析和目前情景分析三个维度,是较为全面的一种需求分析模式。就笔者而言,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应该结合以上分析模型,形成集目前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与一体的独特模式,才能有效反应学习者目前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未来的工作的目标情景需求,真实体现学习情景中的客观实际与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推动教材改革,使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趋于合理。

二、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维度

对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进行三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即目前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是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求入手,涵盖其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目的、未来期待)、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包括英语水平、商务知识掌握的水平、语言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技巧、跨文化跨学科的理解能力、学习策略的掌握)。目标情景分析指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就业的差距(包括社会提供的职位、岗位需要的技能和所需的知识和交际能力)。笔者相信明确了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了解所学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缺陷。学习情景分析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自我需求调查包括学习驱动力、课程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两个调查问卷。问卷的制订是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框架及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经过一定的选择调整而得来的。第一份问卷是目标情景分析这个维度进行的。针对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求的调查,此问卷涵盖了社会需求、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满意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各项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共针对20家用人单位发放20份问卷,全部收回。第二份问卷是目前情景分析与学习情景分析这两个维度进行的。针对商务英语在校生和毕业生自身需求的调查,此问卷共包含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学习者驱动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课程设置的期望度、学习方式的选择、工作的期望度。选取吉林建工学院外语学院商务英语方向的5名毕业生30名本科生进行回答。研究结果如下:

(一)目标情景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提供的职位包括:市场、助理、销售、翻译、培训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19%、15%、10%。需求最多的是市场、助理与销售职位。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英语基础、较强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因此,这些职位上获得了他们的青睐。而助理这个职位对初入公司的毕业生来讲非常适合,是因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技能,虽然语言上略有优势,但对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工种,例如会计、财务、研发等等来讲,他们不具备上岗的能力。在问卷调查中,各用人机构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各项语言技能也提出了要求。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在工作环境中,听、说能力最为重要,分别占89%和94%,其次是写(80%)、读(70%)和口译(50%)。比较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对于口笔译技能的需要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各用人机构提供的职位多为市场、销售,而翻译工作通常交付翻译公司来完成。问卷调查还显示,有大约65%的用人机构对于本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与交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中90%的用人机构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85%的机构要求了解外贸的基本流程,80%的企业认为商务口语交际的能力十分重要,随后是能够熟练处理外贸函电(75%)、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60%)。调查问卷中开放试题的答案还表明一些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跟上商务发展趋势、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觉悟并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二)目前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学习驱动力、课程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问卷调查中关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课程的动力这一项要求学生在5个选择中进行多项选择。结果显示,30%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必须;24%的学习者(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认为学好商务英语课程就能够获得相关的证书,增加进入社会的竞争力;20%的学生是出自个人的兴趣选择这个专业的;14%的学生是为了修满学分,而3%的学生认为学习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未来生活中必要的交流。54%的学生选择学习这个专业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这个结果是商务英语作为ESP的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但只有24%的学生是出自兴趣才进行学习,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教师工作的不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是可悲的一件事。根据实际走访调研,很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都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始接受系统的商务课程,每个学期至少开设3门左右的选修课程。商务英语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比率大概在1:3左右;学时分布大概在1:4左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40%的学生认为课程种类非常满意或者很满意。而近50%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可以说,正负意见比率相当。通过访谈部分学生,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专业性强的课程不多。虽然各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集中在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但学生希望多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比如外贸单据、商务谈判、商务口译、市场营销等毕业以后进入单位马上就可以用到的课程。其次,学生希望有更多外教或者具有商务经验的教师授课,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实用经验。而对于课程难度,70%以上的学生认为满意。笔者认为这与课程种类学生的满意程度略有相悖。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发现学生进入大三专业课学习之前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了解较少,所以刚刚开始接触时认为课程难度很大;但是,随着几个学期过后,发现课程种类较少,分配在一门课程上的时间增大,所以认为课程难度降低,课程的密度一般。

四、总结

第4篇

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虽然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但是缺乏专业、行业知识,没有行业实践背景和工作经验积累,对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句型、段落翻译和语法知识,不能有效地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他们的专业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衔接起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2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1明晰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标。要求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刘黛琳提出无论我们如何强调英语能力在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中的意义,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非英语类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的主体是其专业职业能力,英语能力只是职业能力的辅助成分,因此英语能力必须为其专业能力服务。而惟其如此,英语能力才能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因此高职英公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目标可以定位为:

(1)高职英语课程必须立足于专业要求,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为专业能力服务。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着重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

2.2构建模块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将高职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相应产业对接,与行业紧密结合,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标准”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夯实英语基础、培养英语职业素养、促进英语与行业融合、使英语为专业课程体系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建议高职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依据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基于此要求,高职英语在课程的设置上有必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英语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需求,构建模块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由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组成。高职公共英语模块由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组成。基础英语为所有专业通用的知识模块,以基础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基础,围绕职场通用共核的工作任务(如职业规划、求职、工作场所、职业技能等)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辅之以文化背景和职场知识,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基本通用职场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行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行业英语就是讲授与某个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也就是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行业,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它常常结合专业群,提炼出行业典型工作过程和行业通用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主线,将行业英语知识如行业相关词汇、术语、常用语法、句式特点等和行业知识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它是适合专业群要求的知识模块,为后续专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英语模块是各个专业英语的组合,为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知识模块。专业英语是传达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英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习惯表达,学会用英语表述基本专业理论。通过阅读前沿论文和原版教材,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和书籍的能力。该模块化课程实现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英语综合素质的递进上升;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把行业英语作为连接基础和专业英语的桥梁,加强了课程知识的紧密联系和衔接,知识面由泛到专,由宽到窄,提高了课程的普适性和针对性,使英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把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不仅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了职场和行业的相关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和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公共英语课程尽管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但也要服从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必须与今后的职业需求接轨。在高职英语教材编写时,应先对专业负责人、资深行业从业人员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专业学习、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中所需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来选取英语教学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来编排教学内容。教材编写上注重知识的衔接,以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英语知识、通用职场知识、行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由于行业和专业较多,英语语言教师可以与行业企业、专业教师沟通,通力合作开发出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2.4培养“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

要建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离不开“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知识,没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群需求知之甚少,这些因素造成了英语教师在教授“行业、专业英语”时面临很大的困难,成为教学的主要障碍。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鼓励老师自学、进修或者利用假期到行业、企业学习实践来弥补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教学也是完善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采用外聘等方式将行业、企业中一些英语水平高、有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工作经验的从业者补充到英语教师队伍中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

2.5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中要求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高职院校按照此要求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此相适应,高职英语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来处理工作过程中涉外业务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不能只是以英语知识传授为主,而是要与具体行业主要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相结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各个专业完备的实训基地等创设仿真的未来工作场景,进行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设计模拟工作任务或项目,努力让学生进入从业者的角色,训练他们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配合使用交际法、合作学习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

2.6完善教学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要改变以考级、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后学习、阶段成绩等方面作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除了传统的以知识考核为主的笔试外,还应增加口试或多方位的、立体的、综合性的项目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别竞赛,如: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大赛、湖北省演讲大赛、口语大赛,甚至学院内部各类英语竞赛,以比赛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赛促学,以赛助学。

3结语

第5篇

对于毕业后即将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既要品德端正、人格完整,又要知识丰富。品德端正对于学前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也是家长和社会普遍重视和关心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大多时间和教师在一起,教师的品德人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的品德不端正,将会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学前儿童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都要探究究竟,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将不能回答儿童的问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一个班级都有3~4名教师共同教授,如果不能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将不能完成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因此,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后即将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对通识教育视角下现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1调查概况

1.1.1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在304个调查对象中,女生258人,男生46人。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补充。

1.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从现行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实施的现状、实施的保障体系两个方面展开,对设置实施现状的调查包括学生对现行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英语选修课开设愿望、对英语课的期望三个方面,对设置实施保障体系的调查包括师资力量和课堂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1.1.3问卷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在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进行,共发放问卷304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6%。在回收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共278份,有效率为92.3%,从有效率和回收率看,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的问卷表明:28位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占总数的10%;35位同学选择了“满意”,占总数的12%;201位学生选择了“基本满意”,占总数的72%;14位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占总数的5%。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大大超过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由此可见,学生还是认为现行的英语课程设置有不妥之处,需要改进。

1.2.2英语选修课开设愿望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迫切地希望开设选修课。223位学生选择了“非常需要开设”,占总数的80%。仅有6名学生选择“不需要开设”,仅占总数的2%。学生普遍认为现行的英语课程过于单一,仅仅只开设综合英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开设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和专业需求,选修适合的课程。总的来讲,学生认为选修课的开设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2.3对英语课的期望

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对英语课的期望主要集中在过级考试、升本、就业需要等方面。4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大学英语三、四级考试和升本需要,他们希望英语课的内容能够结合这些考试,把相关知识贯穿在课中并进行大量练习,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3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就业的需要,他们希望学习一些有助于将来工作和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如,毕业后能用英语进行面对面交流,尤其是能够就本专业的业务进行英语沟通,能阅读日常交流的英文文件和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等。

1.2.4师资力量

对师资力量的调查表明:只有22位学生选择了“很满意”,占总数的7%;有170位学生选择了“一般满意”,占总数的61%。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是足够的,也有敬业精神,只是认为有些教师缺乏文化底蕴,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还有学生认为教师虽然英语专业知识丰富,但学前教育知识匮乏。

1.2.5课堂教学方式

调查显示,69%的学生对现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很不赞同。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两极分化明显,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大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自主学习,学生更看重的是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交流,而不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在需要教师讲解内容时,学生希望教师能创设学习情景模式,利用多媒体把知识具体化。

2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2.1树立通识教育观,完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

应用通识教育的理念,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对现行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使英语课程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锻炼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贯通的能力,还要传授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传播跨国文化,从而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吴鼎民教授所说:“语言教育就像是三套车,即语言教学、中外文化对比、文理知识与世界知识要并重。”具体课程设置如下:第一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听力和语音;第二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听力和口语;第三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口语和人文选修课;第四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写作和人文选修课。

2.2采取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采取互动合作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短剧表演等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通识教育重视个性发展、开发心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改变了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例如,在上《新职业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Organization》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关公司结构的讨论,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也可以参加学生的讨论。讨论过后,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总结发言,然后,教师再补充。通过讨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丰富,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知识、满足学生兴趣和就业需要而开设的课程。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提倡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选修课程的开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该对选修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要与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建议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如幼儿园双语教师英语语法入门、幼儿园日常英语、幼儿园双语教师英语语音训练等课程。此外,学校应开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西方文化类课程,如英美文学鉴赏、中西方礼仪与风俗、西方文化入门、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等课程,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2.4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实行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为单一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行的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够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也不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评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结语

第6篇

语音意识包括对单词发音结构的认识,可以从单词发音的结构学习辅音、元音、双元音,或者通过字母和字母之间的结合构成单词,并且能够由音知形或者由形知音,做到互相转换,熟悉表音文字,这样才能把发音分解成个体的音素,并且把音素分解成个体的单词发音,这都是培养语音意识的目的。语音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大学生对语音的分辨和分析,提高语音听力能力,而且对书面英语应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任务,只有语音知识学习扎实了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语音教学涉及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语音意识的学习基础比较稳固,在背诵单词和英语发音中也会发挥的很好,可以背更多的单词,也可以读出不认识的单词的发音。语音是学习语音的基本要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语音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感知到语言成分。语音的学习质量关系着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2商务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的现状

2.1学生的基础不牢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英语成绩都不是很高,并且英语基础不牢,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接触过英语的音标和语音、语调等,但是态度不认真,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扎实,有的学生还会受方言的影响而发音不标准。在教学中总是注重语法与词汇,而忽视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教了音段音位,没有更深的学习,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基础还处在很差的状态。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中应该是由易到难的,但是在高职语音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只是经常进行正音练习,而没有其他类型的教学,学生只能盲目地去学习,不能认识到自己发音中的错误。在教学中应该设置比较有重点代表的语音内容,先从简单的教起,最后再传授比较难的知识点。

2.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音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本知识大概的讲解出来,学生被动的接受着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被称为灌输式的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语音课程,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下课后,课堂作业也比较枯燥,都是写课后习题,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能力。虽然很多学生认为英语语音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想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却因为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4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语音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总是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非常不合理,应该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学习,教学内容要丰富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在英语语音课程中,教学设计比较肤浅,重点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来,教学内容不能有顺序的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把自己对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出来。

2.5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弱

高职学生多数是由于分数低没有被普高录取而步入到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全部课程的基础知识比较弱,尤其是英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英语中的语音节奏掌握得不准确,并且语音语调不能正确的发挥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更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方案,只是设定了简单的音段音位,这就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完全脱离了英语语音学习的轨道。

2.6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

经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百分之七十学生认为英语语音课程不重要,部分学生总体的语音意识相当差,甚至还参杂着严重的方言、口音。但是许多学生完全没有要积极改正的态度,没有感觉到英语语音课程的重要性。

2.7学生受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

因为有很多汉语的音素和英语很像,学生会发生混淆的情形,从而使得语音课程的学习受到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不能正确学习英语音素,甚至会发出错误的发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2.8语音教学的教学设施与教材短缺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着语音教学设施和教材短缺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现代化语音室,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或传统的录音播放中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从实践中提升语音学习能力。并且语音教材的内容存在短缺的现象,有的教材只是局限在练习手册上,没有过多其他的教材供学生参考,从而影响了学生语音课堂的学习效率。

3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语音课程教学的建议

3.1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

英语语音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度。要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发音进行纠正。学生与教师要加强对语音课的认知,明白语音课的重要性,更多地投入到语音课的学习中去,要做到语音教学的连续性,把语音学习作为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意识到学好英语语音是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2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设定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语音课程的积极性,有兴趣投入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歌曲,会话表演和诗文朗诵等方式进行授课,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教师要积极给予纠正。设立丰富的学习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英语。

3.3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听力、口语、视觉结合起来,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辨基础学习,经常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参与英语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实践而学习到英语,并且找到属于自己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

3.4完善教学评价功能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功能,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随堂测试,检测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监督学生学习英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把笔试和口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测试成绩做成档案,然后进行最后的总评价,这样不仅仅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课程的积极性。

4总结

第7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

根据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