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1:13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现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表现为人们对传统的学校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媒体观和教学方法观在信息社会中发生改变。社会的信息化使人们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传递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接受优秀教师的网上教育、网上辅导,参加网上学术活动,也可以随意查阅世界各地电子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可以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和工作单位,这一转移所产生的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远程会诊,可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同时坐在“虚拟教室”、“虚拟诊室”中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从而打破了“学校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学医院中心”的模式,成为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如果学校不改革,就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材的多媒体化和教育的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以及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现这一基础领域的重大突破,知识除了用文字、图形外,还可以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已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通过声画并茂的多信道感知教学内容,以完美的形式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但使学生加速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而且可以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学媒体也由原来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应用于教学,不仅使自主教育成为现实,而且使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互联网使全世界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多种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并使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相同的知识素材和教学指导,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宜的时间、地点从互联网论文格式上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多对多的教学方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职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现实,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式教学模式,从而使长期以来可望不可及的“因材施教”成为现实。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学生获取知识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等良好心理的培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主体、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的主体。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建构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很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继承型人才。同时,网络教育给学生求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网上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育过程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依据,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授课对象特征、有关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的一般原理去选择、设计和决定适宜的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面对面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论文格式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反复使用学习媒体,可对学习内容“下载”、加工、提取、编辑,供长远使用,可了解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学术观点,还可以通过超文体链接查阅更深入、更广泛的背景资料。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信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科技创新领域却一直难于突破。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它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下面就根据我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创新教育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开始。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中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完善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唤醒创新意识
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是一个基本人权。落实这一天然的人权规则,必能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这一原则,在传统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首先从尊重的学生思想表达自由开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建立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想和说,尽情地体验。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和学生进行的情感交流,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来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平道路。
三、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多角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思维需要的。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之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来得更集中,对学习内容的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电脑绘画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网络展示优美的电脑图画,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分别用了什么绘画工具,你觉得按什么顺序进行创作比较容易成功,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再让学生自己照着课本中的图画临摹,并及时利用电脑广播由教师或先学会的学生演示较难部分及不同形式的画法技巧,刺激诱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在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图画时大胆创造,添上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倡并及时表扬那些在原画基础上有创新的同学;加强同学间绘画作品的交流与相互评价,要求说一说别人画的优点,再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绘画再也不拘泥于范本,他们会在一座房子的周围主动添上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会在雨伞周围画满雨滴、水洼,还会画出撑伞的行人……等自己喜欢的景色。这样一来,单一的图形绘画变成了有主题的情境画。一节课中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千姿百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电脑绘画,为学生架设了创新思维的桥梁,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四、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遵循:其一,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二,引导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其三,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教学三原则。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例如,当学生认识了Windows的界面后,教学生学会桌面背景的设置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电脑界面上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观察效果。学生试着像设置背景那样进行探索,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设置各种各样的屏幕保护样式。并且,由于屏幕保护程序的变幻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学习了创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修改任务栏等的方法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各种操作,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惊奇和兴奋伴随,不知不觉中探索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正如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的那样: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箱中工具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两种简单的工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而不必由老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再如在用word进行文档修饰的学习时,设置看谁把自己的文档修饰的更美观更漂亮的学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能力,把文档修饰的异常美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的交流与模仿,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极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既加强了自己较为生疏键的练习密度,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网络模块的学习中,与社会课结合,要求他们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再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运用电脑技能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形式,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则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关键字:通用技术实践启发创造
通用技术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开设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学科。它即不同于有些文科学科,重在对知识的记忆上,也不同于职业高中的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比如:在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中,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与技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概念,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成了教学生记住这些概念。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生活的经历少,活动的圈子小,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成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能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去年,我们学校增设了通用技术这门课,在开设的一年里遇到很多问题,通过第一轮的教学,我体会到我们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应适应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大胆地变更自已的教学方法,去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让学生掌握要点。通用技术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它的教育价值正在日益凸现。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尤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发,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例如:相框的制作这个内容中,在教学之前,我把家里各种各样的相框带到班级教学,在教学前先让学生们去发现各个相框的特点,并讲出它们适应于什么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先去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开展,这时我再拿出我自己动手制作的相框,这是一个悬挂式的,材料很简单,只是用一些硬质纸和一些回行别针制作而成的,挂在墙上,解决了桌面空间不够的问题,学生从这个小过程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并激发他们的动手兴趣,下课后还争着来看我做的相框,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又如:硬塑料的切割是个难题,因为用普通的刀切割硬塑料十分困难,就算切割好了也要花上一段是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制作能发热的刀就能快捷地切割出硬塑料,于是,有人设计制作出了“电热快切刀”。此作品在切割硬塑胶时,能达到易而准且快的目的。然而此作品除了在建筑上能用来切割硬塑胶之外,还能用在普通家庭的厨房里,因为在家庭里,总有些肉类放进了冰箱冻得硬绑绑的,这时可以用本作品来为肉类解冻了。同学们在制作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小问题,充分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巨大快乐。另外还有学生发明创造了“盲人安全电子眼”,“盲人遇水报警拐杖”,“全方位多角度万能垃圾铲”,“无尘自动擦黑板机”。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都较好的体现了“技术的价值”这一内容,同时对中学生都是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东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老师本身所体现的技术素养和探究精神也会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
技术社会对人的生存有着双面的影响。每个生存于技术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他用什么样的技术去适应这个社会并赢得他生存所不能缺少的有限资源。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一门有效的技术,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好像他人都拥有绿洲而自己却被围困于一片沙漠之中,无助与激愤的情绪是难以挥之即去的。技术还有先进与落后、一般与专门、简单与复杂的区别,简单的、一般的和落后的技术并不能使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技术手段的进步、新的发明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不断地学习,否则,落后的局面不仅会造成物质利益的损失,还会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现实不仅迫使人们要掌握技术,而且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里讲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商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还包括非商业过程的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譬如一种绘画的新技法的运用或者一项体育竞技的新动作的尝试等等,像这次的奥运会的开幕式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一、选用教学效果最优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所谓最优,是指在某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几种教学媒体都可用的情况下,选用教学效果最好的媒体。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多边性,职工生活的多样性、多工种之间密切协作性,职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性等,迫使我们必须开展现场教学,满足上述特点的需要,才能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就开展现场教学谈以下几点:
1.1正确对待现场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现场教学不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否定,尤其是理论教学,而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各工种现场需要的不同和现场条件,应占到总学时的20一40%左右。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无法讲授的内容,又可以使学员手脑并用,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现场学习中,理解、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知其所以然,更应知其然”。反之,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绝不是理论知识的减少和浓缩,而是在认真研究现场安全要点及安全操作技术所需或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之系统化,深人浅出,通俗易懂。既保证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给现场教学以正确导向,为现场教学保驾护航。以正确的、了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现场感知,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知识。
1.2建立教学实操基地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现场教学必须建立现场教学基地,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准备在安培中建立实操基地就是现场教学的很好例证。实操基地的建立和完善,能把安培中心办成一个集生产、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单位。这就对老师素质有进一步的要求。既要能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还要能胜任现场教学,解决煤矿现场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搞好煤炭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促进现场教学的平稳推进,促进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
1.3现场基地教学应建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员的学习质量,成绩的真实性差,掩盖了培训质量的不足之处,严重挫伤了业务水平强、文化程度低这部分学员的积极性改变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为理论考核和现场考核两部分,并采用多学科积分制度。要完成这样的考核,对学员来讲,不论文化程度高低,个人经历如何,业务水平怎样,都必须认真学习是自己“真才实学”。对教师来说,必须深人现场,严把现场考核质量关,使考核反映出学员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重复培训时学有重点。是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现场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现场教学是学员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
它直观,简洁地接触实际,做到简易易懂。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知识含量高,且课堂无法讲清楚的内容,在现场教学中能通俗易懂的体现出来,对学员讲是一种“时间短,知识含量高,易理解,便操作”的极佳方式。例如:在综采放顶煤技术中,主要需要讲清楚的问题是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合理的放煤步距和放顶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既要保证顶煤上方和后方的研石同时到达放煤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合理的放煤步距和熟练的移架技术上述内容,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靠挂教学图,做动画来反映出煤研垮落的时空关系,而用这种时空关系去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和在移架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将顶煤最大限度地放出,在课堂讲解中则无章可循。而现场教学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反映出最佳放顶煤的位置和在移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顺理成章地确定出合理的放顶煤布局,解释各个移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使放顶煤的回采率达到理想效果。
2.2现场教学科增强各工种学习安全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理论教学内容按照现场教学内容“按需选择”,对职工的应知应会及安全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现场教学科解决老工人文化程度低,课堂效果差,笔试不合格的缺陷。新工文化水平高,人动手能力差缺点。
3.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市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学习的内容仍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不经过实验或者实际应用,学生很难学以致用。现有高校硬件和软件的局限性使实验教学的开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实验课程与实际需求相脱节,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现有实验教学多采用由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由学生验证知识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农业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对传感器部件、通信部件和射频部件等焊接、控制和使用。可是现有高校师资队伍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人员稀少,从事实验的教师更是缺少参加培训和国内外深造访学的机会。因此,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3)在课程的考核中对实践动手能力未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仅仅单方面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上述教学安排和考核制度使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理论知识要远比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对实验教学给予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虽然有些高校尝试用一些教学课件,比如图片、动画、影像资料等,但与实际项目联系不密切,学习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以农业物联网项目为载体的虚拟项目环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农业物联网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2.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我们设计了“基于VR”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真实模拟农业物联网所应用的传感器及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应用系统,在虚拟的农业物联网场景中,通过学习者的探究,全方位了解这一新兴行业,更好地掌握农业物联网相关的知识。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参考教材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验任务。
(3)知识学习:学生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学习各种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再现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的农业生产基地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难点。例如,在学习传感器的知识时,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学生带到农业智能大棚里,监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浓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通过信息化无线传输网络把数据传输到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补湿、滴灌、喷灌、补光等设备;另一个应用是使抽象的概念、理论直观化、形象化,方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时,通过虚拟演示,让学生观察七层协议模型中数据的传输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探索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虚拟,通过虚拟系统便可直观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
(5)虚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
(6)技能训练:虚拟现实的交互性和沉浸性,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客观角色,融入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
最终 目标是培养 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目 我 国大部分小 学展 开 前 了信 息技术教 学活动 , 各种 教学方法 形 式层 出不穷 , 但 是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处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写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
和调整教学 目标和 教学过程,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选和教学过 程 方法 手段的改善 , 发挥教育导 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