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5:21:03

序论:在您撰写识字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识字教学论文

第1篇

        摘要: 本文将通过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的有关经验,以及对新课改后如何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扩大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和以展示与评价相结合,而去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关键词: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展望 

        识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有着优秀的教学经验,也有着令人产生争论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就其具体的问题进行简略的研讨。望有兴趣的研究者多多给予指导。 

       一、对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进行辨析 

        除对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的了解之外,还应对传统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一下。因为尽管传统识字教学有其很多优点,但也难免无任何其他缺失。下面来看一下这方面有关传统的识字教学辨析,从而使我们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简略的了解。 

        1、有些学者认为应先进行学汉语拼音的学习后进行学汉字的学习。

因为认识了拼音,就可以看拼音识字,知道这个汉字怎么读,才能知道自己写得什么字,记得更牢。

        2、有些学者认为应先学习笔画少、字形简单的汉字。 

因为这样的汉字对小学生来说容易写,容易记。

        3、有些学者认为应先从“看图识字”开始学识字。

因为图要比汉字更形象,知道图上是什么,再去学习汉字应更容易些。 

       4、还有些学者认为应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识字量 

        许多教育学者在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比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效果好、学得快、记得牢。

        二、 传统识字教学的展望 

        前面我就其传统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方法等进行了有关相应的叙说。下面简单的对传统识字教学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我们知道,识字教育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研究课题,可以说汉字的历史有多久,识字方法研究就有多久。 

        在我国传统识字教学中,古人开蒙,很在注重朗读和背诵,而蒙书句式整齐、句句押韵,很适宜诵读、朗读和背诵,不但练习了阅读、增加了文化积累,而且还帮助了汉字记忆,起了巩固识字的作用。但是在识字的方法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极影响儿童识字的效率,因而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辨析,从而让我们对此加以认识,以便更正。

在识字教学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传统识字教学所给予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识字教学怎样改革,一些识字经验还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优良的传统的汉字教学的法宝。但是从现行教材体系存在的弊端中,发现“认写同步,全面要求”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近些年出现的几十种识字法中,绝大多数是采用传统的识字方法一用韵语口诀形式编写教材,注重诵读,认写分流,集中识字。其中比较优秀的已被借鉴,构建了新的体系、克服了传统经验的不足,改变了识字数量少、速度慢,制约阅读和写作的问题。

第2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3篇

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崔: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要求认识的字

要求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应当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项,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记:您可以具体说说“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在汉语拼音方面,据我所知,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崔:是的。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大纲规定,汉语拼音具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汉语拼音不再具有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对于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记:据我了解,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请您就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崔: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识的字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

记:在《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中,是不是比以往更加重视写字了?

崔:加强写字,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到了高年级,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是新课标在写字方面比较强调的。课标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齐;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课标的学段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记:您认为,课标规定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还有什么特点?

崔:还有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力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第4篇

一、集中识字教学法及其取得成效的心理学解释

集中识字教学法源于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学校的教学实践。集中识字法可以说是归类识字,基本的方法有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和形近字归类三种。形声字归类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让学生认识形声构字规律,如教学生学习“青──清、晴、情、精、静”一组字,使他们知道这一组字的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上不同的表义的形旁就构成了这几个字。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字学字、记字,如“主”是“住”“柱”“往”一组字的基本字,其关键在于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识记生字。形近字(桥──娇)归类法是抓住一组字字形的相同部分,突出其不同点来记住生字。由此看来,集中识字教学法是基于汉字字形的构成特征,把形旁或声旁等一致的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在识字时分析、比较一组字的异同点,概括出一组字的字形规律进行识字,注重的是汉字的生成性特征。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绝大部分结构复杂的汉字是由结构简单笔画数少的汉字或部件充当其义符、声符或其他成分而构成的。以声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统计了北京市小学语文12册课本,做声符的部件共有2011个,其中1850个声符是独立成字的,占92%。根据阅读认知心理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集中识字教学法自觉不自觉地符合了人们的记忆规律,符合了人的主体建构生成思想。在集中识字过程中,形旁、声旁、部件和作为构字成分的简单字被视为一个心理认知单元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了有效重复,容易产生过度学习。我们研究发现,在SOA(两种刺激不同步呈现时间)较短时,成分字对高频合体字没有启动作用而对低频合体字有显著的启动作用。这个结果说明,高频整字识别,低频字分解识别,因此汉字的知觉单元形成是一个生成建构的过程。由于汉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来说是一种抽象符号,因此对具有一定言语水平但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字形的学习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余贤君等对小学识字教学难点的调查表明,低年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部件错误高达50%。这个研究结果事实上注释了注重字形教学的集中识字法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识字教学法注重字形的字理生成联系,便于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记忆巩固,因而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汉字能知道字义。有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市64.3%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字义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且相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在字义(分别占88.9%和87.5%)。因此,集中识字教学法常常会导致小学生实际掌握汉字的巩固率不高,容易加大别字或近旁错误的出现,如把“在”用成“再”,把“是”用成“事”等。上述的调查发现,低年级小学生近音错误占到常见字义错误类型的87.9%,高年级也占到58.8%。集中识字教学班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字形的类比推理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说明集中识字教学的成效有局限性。由于字义教学应是也必然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点,再加上集中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缺陷,促使重视字义教学的分散识字法的应运而生。

二、分散识字教学法及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实效的心理学解释

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者是我国著名基础教育家斯霞,她在20世纪60年代南京师大附小的分散识字教学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的这种做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注重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便于儿童在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发现(Collins&quillian,1969;Just&carpent,1978;Norris,1986;等),字词的内容特征的心理贮存是有规律的,或按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有层次、有等级的语义网络结构贮存,或按某种内容维度并行等第贮存。张钦和张必隐(1997)还在中文认知研究中发现,中文字词认知存在具体性效应。具体性效应指的是具体词比抽象词识别得快。语言认知心理研究的这些发现说明,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从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维度进行的,因此,分散识字教学注重按字义的字理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活动,充分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的一般规律,可以也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效。

由于分散识字教学与集中识字教学在形式上是矛盾的,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分散识字教学不仅不能在理论上解释集中识字教学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而且不能解决字形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难点的这一实际问题。因此,分散识字教学法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当前各地实行的形式多样的字理教学法,或是突出了集中识字教学的汉字生成性形象特征,或是突出了字义联系的形象性特征,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统一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形式上的不一致性。

与语文字词教学密切相关的语言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共识研究成果:低频汉字存在着而高频汉字不存在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语言认知存在着具体性效应,分别支持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因此,科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建构的关键问题是能否把注重字形生成特征的联系与注重字义知识经验结构的联系统一在一个学习机制之下。在语言认知的实验室研究中,Perfetti等和我们都发现,在SOA特别短时,只有汉字字形对汉字识别起作用,只是在SOA较长时,字义才对字的认知产生影响。这说明在字词认知的过程中,有一个对字形视觉信息的整合阶段和一个产生字义的认知时期,并且这两个阶段是历时的。由于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词,通常指的是获得了该字词所具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字词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字形视觉信息的整合再到语义深层心理贮存的过程。这就是说,注重字形联系的教学和注重字义联系的教学可以统一在一个单一学习机制之下。在阅读认知研究中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的发现,要求识字教学方法应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即儿童识字教学应从结构简单的汉字逐渐向结构复杂的汉字过渡;语言认知的具体性或抽象性效应的存在,要求识字教学应从字义具体的字向字义抽象的字逐渐过渡。把二者整合起来,我们就可得到:汉语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指导学生从学习简单具体的字词逐渐过渡到学习抽象复杂的字词。

第5篇

识字教学的原则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等原则。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比,教学内容迥异。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本身的特点与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心理特点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特殊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把握了识字教学的关键,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

一、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据汉字本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一特点而提出来的。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汉语大字典》收字55000个,国家颁定常用汉字7000个,而音节只有410个,音同音近的字很多。汉字字形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的笔画,基本笔画五种,常见笔画28种;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常用偏旁140个,《新华字典》偏旁部首189个,独体字数百个;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顺序。汉字字形复杂但可分为三个层次,有规律可寻,掌握了规律便不难书写理解记忆。汉字字义有一字(词)多义和一义多词,有近义词、反义词之分。汉字可独立成词(单音词),又可作语素而与其它语素构成双音词、多音词等合成词,(有的字独立无语义,如徘徊,要二者合起来才组成一个语素,因数量极少,此处不多说)。汉字字(词)义复杂,构成新词的能力强,是汉语成熟的表现。汉字构成新词后,其义或与本义同,或与本义近,有的还与本义大异,但大多有迹可寻,可据本义及前后文进行理解。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识字首先接触的是字形,我们就要以分析字形为突破口,再根据汉字造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的特点,先讲音或先讲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如教象形字“羊”,字形象羊,是一种家畜,读作“yáng”。如教指事字“刃”,字形是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口,刃便是刀口的意思,读作“rèn”。教会意字从分析意符入首,再涉及义与音,教学便生动形象有意思。如田中草为“苗”,不正即“歪”,犬叫为“吠”;又如双木为“林”,表示许多树林,三木为“森”,表示更多的树,多得遮天蔽日,三人为“众”,由此引出一条规律:凡三个相同的独体字(意符)组成的新字都表示多或程度深的意思。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形符表意,声符表音,教学时先分清声旁与形旁,再先讲义或先讲声,如教“急,声旁是“几”,读“jī”,形旁是肉(月)旁,肌指动物身上的精肉,词语有“肌肉”。形声字多,规律性也强,但因古今音变,不少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音,有的成了近音,有的音差别很大,所以要加强正音教学。对部分形旁声旁换位而组成的不同形声字,如“晖”、“晕”、“纹”、“紊”等尤须注意区别。

第6篇

一、多认少写

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照原大纲的规定,1、2年级识字量只有1100多个,这样少的识字数量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也不能适应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

另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为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优势,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新课标增加了低段识字量,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1600~1800个。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几套教材,1、2年级的识字量都有明显增加。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不做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把握规律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1.”图———字”对照,学习象形、指事字利用象形、指事字与”图像”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语文教学如教学象形字”鱼”,我以多媒体显示一条挂着的鱼,并在图下依次写上”鱼”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不仅很快就记住了”鱼”这个符号,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

再如教学指事字”本”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树木”,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于是,树及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学习”飞”字,学生说”飞”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学习”竹”,学生说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叶……

2.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我们常利用会意字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部件”,编故事或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如教学”看”时,我告诉学生,”眝”就是一只手,然后让一个学生将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看”的字形。

以后,学生十分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学习”泪”字,学生说,眼里流水是泪;学习”休”字,学生说,一人靠在树边休息……

3.形声归类,学习形声字

据统计,在汉字中,形声字约占74%。利用形声字”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采用形声归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

形旁归类有同一种形旁的字往往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衣字旁的字都与布、服装有关。记得学生在初学”褐”字时,经常将其写成示字旁。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褐”不光指”褐色”,还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从此,”褐”在学生脑海中就与”被、补、裤”等归为一类,再也不会写错了。

声旁归类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经常进行归类复习。如学习”晴”字之后,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青”的字+清、睛、请、蜻,,帮助他们编顺口溜归类: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昆虫蜻蜓。

实践证明,针对汉字特点,把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三、开放识字

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因而在小学一二年级,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克汉字上,而应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及时开发其语言潜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

譬如,学完复韵母”a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背了儿歌《小燕子》:”小燕子,飞呀飞,一把剪刀身上背。飞来又飞去,剪刀挥呀挥。剪得桃花红,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绿袍,剪出祖国山河美。”学生听了,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背。我在大部分学生会背之后,让学生看着这首儿歌,带有拼音-,用手指着读几遍。最后,再让他们用笔圈出这首儿歌中带有”ai、ei、ui”的音节。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3.读故事识字。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如,在教学集中识字《合起来,认一认(二)》,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组织识字教学的。我先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了一个故事《小晶晶漫游大森林》。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于是,我让他们带着一些问题,如:小晶晶在大森林里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反复听故事,听懂内容,听熟语言。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着讲故事,讲给同桌听,讲给好朋友听,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将故事的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语言仓库。

在此基础上,我将学生听过和讲过的故事打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用手指着故事,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在读故事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与故事中的汉字多次见面,无意之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为进一步掌握这些汉字打下了基础。认汉字我将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生字,如:品、众、鹿、熊、兔、洞,写在生字卡片上,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认读。写生字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书写”众、森、品、晶”四个生字。

实践证明,读儿歌识字、讲故事识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释放孩子们语文学习的潜能,也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7篇

一、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在教学《北京》一课中,在识记“宽”这个字,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把“宽”拆分为“宀”“艹”“见”,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分生硬牵强,也脱离了汉字的本身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宽”所在的此“宽阔”拿出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宽”这个字,从而记住了“宽”。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时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1》中,在巩固阶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四、情境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