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0:46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

第1篇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2篇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既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教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符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

1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同时它又需要一定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模电数电是计算机专业所必修的两门基础课程,它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模电数电的基础教学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当前的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授课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兼顾了知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其专业性相对不足,没有将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深入的展开教学,只是停留于皮毛,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就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而言,对于计算机相关的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不同专业对其课程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便要求教师在给不同专业学生上课上在内容和深度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调整。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很多学校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做到从专业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应用教学相对不足。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探讨周荣健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10在课堂授课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于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的底层结构原理的教学中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知识,比如对信号的处理以及采样、量化等。这种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只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理论内容,无法通过实验予以佐证,从而使得其在计算机专业中无法灵活应用。

再次,模电与数电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模电与数电在教学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通常是先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然后才有《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从两者的安排顺序上我们可以看出模电技术作为数电的基础。在授课的内容上,模电与数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模电的课程不会涉及到数电相关的概念等知识,但是作为其发展课程的数电,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模电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知识简单的回顾知识,没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模电数电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视相对不足。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注重计算机相关实验的开展,而对于模电数电的教学来讲,很多学校都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而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相关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比如,模电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验是以教材基本的以及标准的电路比例为对象设计的,通过这种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以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来验证相关的原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2当前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2.1学生对于模电数电的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模电数电教材,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门课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时,学生变会对这两门看似不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失去兴趣。只是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这正是模电数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2.2模电数电的授课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没有实现有机的衔接

数电模电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专对该两门课程的实际需求。针对通信、信息工程及计算机专业等的不同特点,对模电和数电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教学的深度能够满足计算机本专业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模块的功能和实际应用,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的模电和数电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与专业的脱节,无法保证衔接的有效性。

2.3对于模电数电的联合应用关注不足

模电与数电是两门有机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贯通。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两门课程分开来讲,其实验的设计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实际的电路中,模电技术与数电技术常常是联合应用的。这种独立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学生只会独立使用相关知识,无法有效的将模电与数电联合应用,从而使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4当前的模电数电教学对于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面向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相关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有计算机底层电路的设计等内容,从而使得模电数电的作用得以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电路实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但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并且忽略模电数电关联关系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要有联合的思想,对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更符合计算机专业的要求。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数电和模电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注重电路功能等的教学内容,并且有效的量这两门课程予以结合,从而实现授课方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和合理性,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基础教学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综合性。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模电数电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及相关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对相关原理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对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模电数电联合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这两门课的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好的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以计算机专业为指导,对电路的功能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及实验室的操作掌握基础知识。对模电和数电的可能分别予以优化,针对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展开,使得学生在分别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联合,从而保证其能够有效的予以用用。从实验室的角度讲,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等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室的改革,引导学生动手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以校园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模电数电的兴趣。鉴于许多专业都开设模电数电课程但又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模电数电联合大赛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针对各自专业特点对电路的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区别性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实用性时效性

1引言:计算机英语教材现状

作为计算机及IT行业的行业性语言,英语有着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目前,计算机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大部分都源自国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1]。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所在。

然而,由于国内许多大学的计算机英语课程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虽然多达30种,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教材规划不够系统,编排也较为简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为了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往往选材广泛、内容多样,这固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学习起来也相对困难。再次,部分教材虽然以经典原版教材为基础,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课文中缺少规范性的学术文章,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学术论文的认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英语》为例,该书2008年更新至第三版,书中课文采用计算机领域英文时文和经典原版教材,但并未标注课文出处和作者。笔者以为,这并不是规范的做法。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无法对学术文献的规范性有初步认识。最后,大多数高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驾驭能力,因此,教材也应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学习在其它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基本包括了计算机专业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但时效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较差,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软件。鉴于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相应的英文资料以及记载最新科技动态的学术论文进行讲授,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议

教师选用教材时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并且注重教材的易用性和体系结构。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其中,课程A为精读材料,课文B和课文C为泛读材料。考虑到课程的课时量(32课时)、课文的长度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保质保量地讲授完整本教材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几年的教学也验证了这一点。为此,教师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对学术文献规范性的认识,需要补充适当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删减教材内容

删减教材内容不仅仅指删减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一般围绕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展开,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词汇,然后是用英语表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笔者建议重点讲解词汇以及与计算机理论相关的语句,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对语句格式和语法的总结性讲解,而将与实践操作相关的部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内容。

2.2 结合专业软件,引入英文技术文档作为补充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大学英语课的延伸,无法将其与其它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使用英文软件,但很多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当软件出现错误提示时也不知其意,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授课时可结合学生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通过对软件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词汇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软件相关的英文技术文档作为教材,讲解常见操作的英文表达方式,若课时允许,甚至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按照技术文档一步步操作软件。

2.3 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最新学术论文作为补充教材

目前本科院校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都要完成毕业论文,但如何撰写规范的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从笔者今年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撰写英文摘要和翻译外文文献时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英语表达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难以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都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则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篇幅较短的学术论文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提高学生对学术论文规范性的认识,培养其撰写英文摘要的能力。此外,学科前沿一般都先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再引入教材,其时效性远高于传统教材,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英语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入相关英文资料和学术论文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第4篇

(一)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专业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吸纳多方资源。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含师资,也包含教学硬件资源。黑龙江大学借助社会保障审计科研项目,鼓励各个学科背景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对真实、海量的社会保障审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地整合硬件资源,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加大审计和计算机专业设备的开放程度,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数据库,方便各专业广大师生便捷地使用资源,并应用于研究工作。同时,强化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评价、仿真、预警与建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推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科研团队能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的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采取联合立项、联合科研、联合创新的方式,增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此外,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合作教学、共同培养的机制。

(二)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

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社会保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如选择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与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跨学科进行课程选择,三年选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即达到跨学科选修课标准。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特色,在满足广大跨学科研究生选课需求的同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跨学科选修课程的设置将为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在治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不同的学术观点,从不同的理论中提取精华。因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鼓励包括社会保障专业在内的多学科背景学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学生间的互通,逐渐形成理性思维逻辑,构建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邀请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审计方面研究者等定期给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通过研讨活动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学科联合培养机制。

(四)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黑龙江大学在社会保障专业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以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英语作为一种拓宽研究视角的工具。从教学模式上看,以社会保障专业导师选取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论文为教学素材。目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主要选取《Public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SocialWelfarePolicy》和《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等SSCI期刊核心论文为授课教材。从授课方式上看,导师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广泛讨论与研究,以期达到深入理解论文的目的。教学过程最后由专业导师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业界信息、理论知识、论文写作、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提升了文献的搜集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国际社会保障最前沿的理论,为学术论文的撰写起到指导性作用。今后黑龙江大学仍将社会保障双语教学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双语教学的内容,打造双语教学的专业特色。

二、教学条件体系的构建

(一)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

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要求,规划要求未来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这里所指的人才需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目前,黑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不高。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条件体系构建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但结合当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成时间短、学生数量少的实际情况,专业自己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因而在探索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选择“学生自主找实习单位和专业推荐实习单位”的方式。学校加强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区、慈善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宽实习渠道。通过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建立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配套资源

第5篇

耿国华,工学博士,1978年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任教,1989年~1994年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现任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2007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2006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带领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2007年陕西省教学团队。

多年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2部,9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信息处理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已形成智能检索处理的研究特色。

耿国华教授教书育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8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主持2门国家精品课程;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奖1项和省级教学奖3项;主编出版教材13部,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共指导博士生15名,硕士研究生76名,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百余篇。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

第6篇

【关键词】论文 答辩 规范化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8-01

0.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所以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基本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共涵盖6个专业共287人,共完成 287篇毕业论文,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软件编码方向)39篇、软件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50篇、软件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方向)32篇,网络技术专业5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过程控制方向)75篇、图形图像专业34篇。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 2013届专科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

2.过程分析

2.1 征题与选题

本届毕业生共292人,为了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我系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征题,所拟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难易程度适中,但未能保证学生一人一题。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性、动手性强的论文选题,要求导师以体现工学结合,专业与现实选题为主,报销优秀的版面费,负责统一打印论文;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2.2开题

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正式下达毕业论文任务,选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开题报告。

2.3答辩安排

成立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评阅及答辩总体安排。对于论文评阅,要求教师按照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论文结果等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和评分。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进行了审查。

在答辩前召开了答辩组成员的培训工作会议,把答辩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学生,确保答辩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准备。增加了同行评审,抽查了部分学生参与了论文答辩。

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了毕业论文成绩总评,同时评选出本年度系级优秀毕业论文,共计24篇。

3.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相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和部署,组织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了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具体管理规定。并详细做出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作为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内容为:当年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如动员、部署、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等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时间安排等。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选题、开题、撰写、指导、答辩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哪怕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失败,多次尝试,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经过这样的改革,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报,那就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本身的规范性也有明显改善,基本杜绝了论文严重抄袭行为。

4.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毕业论文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有部分学生不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我系的具体管理规定敷衍了事。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二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要提高学生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宝坤.关于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第7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分析了以加强语言课程实验环节为特点的新教学体系实现的关键问题, 说明新教学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阐述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探索新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新教学体系 关键技术 探索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1、前言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技术与各个专业的结合应用也越来越紧密, 因此目前普通高校几乎所有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计算机语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验,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普通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以加强实验环节为特点的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新教学体系, 使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的教学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专业技术相融合, 使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更适应于社会, 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脱节的问题, 因此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探索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新教学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学现状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 语言、V isual Basic 语言、V isual FoxP ro 语言、HTML 语言、Java 语言等。在教学计划中目前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语言课程的各个实验教学内容离散而缺乏相关性, 实验内容过于重视知识点的验证, 而忽略各个实验之间知识点的运用衔接, 学生面对难记的语法和复杂的算法常提出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 isual FoxP ro 语言或V isualBasic 语言的教学, 如果能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主线作为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实现实际需求软件的开发, 从而了解软件开发的完整思路及开发流程, 而且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师生比现状,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往往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六、七十位学生上机, 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监控及实验效果的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 尽管教师每次实验课都预先安排了实验内容, 但最后教师指导的经常是几个爱提问的学生, 有些学生因为无法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失去学习兴趣, 最后上交的上机作业常出现很多拷贝现象。教学中这种过程监控不够的现状影响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效果, 影响了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侧重卷面的语法考核而忽略编程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开发出合理的语言课实验考核系统, 体现淡化语法, 重视编程能力训练的计算机语言课教学观念。

3、新教学体系结构设想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目前存在的这三方面问题, 提出构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新教学体系结构的设想, 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探讨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 探索开发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及教师对学生实验效果的分析系统的可行性; 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新教学体系, 解决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体系结构的探索对实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由理论型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新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4. 1 新教学体系结构图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保证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结构构想如图1 所示。4.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及具体任务4. 2. 1 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解决的问题(一) 理清理论教学主线、明确实验内容针对这种多年来普遍存在于计算机语言课教学环节的老观念提出改变的新思路: 即通过对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整合, 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提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软件开发为教学主线,验证型实验为辅设计型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二) 强化实验环节管理建设实验教学网站, 开发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步的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 实行网络化管理, 给学生更大的实践训练自由度, 解决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教学师生比现状下的学生实验教学指导问题;(三) 合_______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针对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程中实验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上机实验效果及时、合理监控的教学状况, 提出构建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系统和实验效果分析系统, 统一规范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基本任务, 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拷贝作业、教师实验教学较理论教学随意性大、影响实验环节发挥其在语言课程中有效作用的现状,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4. 2.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一)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通过深入研究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设计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开发为主线, 验证型实验为辅, 设计型实验为主的计算机语言实验教学内容, 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二) 配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软件开发使大部分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软件的辅助下, 以团队形式有效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设计型实验内容。(三) 实验效果评价系统的构建由于计算机语言的多样性, 正确及时地上传实验结果及反馈教师评价会存在一些困难, 选择合适、快速的上传方式及教师批阅评价方式也是新教学体系构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四) 课程教学考核系统设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新教学体系下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考核系统应淡化语法, 而突出编程能力测试为考核重点。

5、结束语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中, 把实验教学看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在重视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教学实验室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也是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环境。探索以加强实验以环节为特点的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教学体系, 对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 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有很大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article/91/790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