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20
序论:在您撰写精神科护士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对象
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全体护理人员共15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精神科护士全面掌握精神科、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时准确地判断并处理病情变化;掌握危重症病人抢救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1.2方法
1.2.1院内培训
①管理人员培训:自2011年起精神科及心理科护士长在ICU轮流进修一个月,掌握危重症病人的观察、护理及管理,掌握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技能。②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55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考核,教材人手一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每月组织操作考核一次,95分为合格,全部培训结束后,平均97分以下者继续进行下一轮培训。③专科知识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形式的集中理论授课,精神科专业护士、重症护理专业护士、急诊科专业护士轮流讲座。④应急预案练习: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培训和考核,每月组织一次。培养标准病人,让参训人员投入到真实的场景中,提高应急能力,掌握急救护理知识。⑤礼仪培训:每年一次全院的培训和礼仪比赛,让护理人员以美观、得体、整洁的仪容仪表为患者服务,给患者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美好印象,从而让患者对我们产生理解和信任。每季度一次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使她们既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精神病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由于疾病原因,很多病人沟通障碍,护士必须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情感,掌握与精神病人的沟通技巧才能胜任精神科护理工作。⑥护士轮转: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一年以上的精神科护理人员转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各三个月,进一步巩固各学科专业知识。⑦新理论、新技术培训:各综合科新开展的项目、新进的仪器设备等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均参加。
1.2.2院外进修
①专业知识培训:精神科护士长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结束后转到新的科室开展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大胆改革;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深造,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加速成长。②综合业务培训:有计划的选送护士长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或短期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学习各科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急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③专业护士培养:选拔工作能力强、业务技能棒、教学能力佳的优秀护士,参加精神科专业护士培训,使精神科护理更加专业化。
2结果
2.1护士综合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在全方位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躯体疾患,沉着面对、熟练处理精神病人的各种意外状况,充分证明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2.2学习积极性提高
先期培训的护士回到科室后即为带教人员,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将好的经验、好的作风传授给大家,应用于临床;综合科经常有精神病人因躯体疾患住院治疗,亦需要精神科护理的专科知识,精神科护士学习综合业务的同时,也把精神科护理知识传授给他们。全方位培训达到科室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效果。
3讨论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应付方式
精神科护士面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工作压力大,负荷重,风险高而又常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她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本研究将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郑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护士48人,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82±5.67)岁;另一组为郑州市某综合医院内科护士42人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7.02±6.23)岁。两组护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入组条件:1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一线护士;2没有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两个调查。由我院心测室工作人员统一指导语,指导量表填写。收到有效调查表精神科护士48份,内科护士42份。
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scl-90测试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其总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因子内科护士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P<0.01)。其余各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应付方式问卷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幻想因子明显低于内科护士(P<0.01)。两组护士的应付方式比较,精神科护士多为成熟型,与内科护士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精神病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思维混乱,且有无法预知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缺乏理解甚至歧视,更加重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负担,与本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躯体化症状比较突出一致。
心理学认为,影响自己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态度。应付行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精神科护士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法,对自己的心身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此种防御机制能缓解内心情绪的不安及心理压力,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科护士为什么应付方式多为成熟型而仍存在明显的心里心理症状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聘评定手册(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3-13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5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对开放式病房和封闭式病房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封闭式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开放式病房护士严重。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封闭式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Ainvestigationonmentalhealthstatusofpsychiatricnurs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ntalhealthstatusandrelatedinfluencingfactorsofpsychiatricnurs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basesforimprovingtheir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Methods105psychiatricnursesweretestedwithsymptomschecklist(SCL90),theresultswerecomparedwithnationalnorm,and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nursesinopeningwardsandblockingwards.ResultsThescoresofsomatization,interpersionalsensitivity,anxiety,hostilityandpositiveitemsofpsychiatricnurseswerehigherthanthoseofnorm(P<0.01).Itwasfoundthatthementalproblemofnursesinblockingwardswasmoreseriousthanthatofnursesinopeningwards.ConclusionThepsychiatricnurseshavesomementalproblemandthementalhealthproblemofnursesinblockingwardsismoreserious.
【Keywords】Psychiatricnurse;mentalhealth;SCL90
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应激环境,对其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寻求相应的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样本选自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志愿参加调查的105名女护士,年龄21a~52a,平均(27.34±7.23)a;护龄1a~10a,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所有对象在经过训练的心理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量表评定。SCL90按1~5级计分,从无~严重。判断标准:总分≥160为阳性,阳性项目数≥43为阳性,因子分≥2为阳性。将SCL90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1]进行比较;同时对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护士SCL90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组间t检验。
2结果
2.1SCL90调查结果105名被调查者SCL90总分≥160分者27例(26.04%),阳性项目数≥43者30例(28.82%),因子项目中躯体化阳性16例(15.97%),强迫阳性19例(18.06%),人际关系敏感阳性14例(13.54%),焦虑阳性15例(14.93%),抑郁阳性9例(9.03%),敌对性阳性16例(15.63%),恐怖阳性6例(5.56%),偏执阳性11例(11.46%),精神病性阳性5例(5.21%)。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详见表1。
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2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护士SCL90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表1精神科护士SCL9O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略)
表2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护士SCL90评分(略)
表2显示,封闭式病房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开放式病房的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
3讨论
应激状态下机体可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生化及免疫功能变化,使机体内环境失衡,从而导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精神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高风险和高压力,护理人员常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本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文献一致[2]。本调查还显示,开放式病房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封闭式病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这可能与开放式病房护理人员紧张度低、患者依从性好有关。
为解决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必须改善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环境,完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设施,充分考虑精神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3,4];其次要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是否可以实行岗位定期轮转制。如此可有效转移和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应急源和应急水平,缓解不良心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而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2]刘惠君,强红.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61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
Analysison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andexploreeffectivecopingstyle.Methods71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ereinvestigatedandanalyzedwithnurse''''sworkpressurescale.ResultsThedegreeofworkpressureofthe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asmainlymoderate(accountfor81.69%).Thefivemainsourceofworkpressurewere摘要:worryingaboutaccidentinwork,thechanceofadvancedstudyless,invalidwrittenworkmore,patientsuncooperating,thesocialstatusofnurselow.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workloadandtimedistributed(P<0.05).ConclusionThedeliverypressureof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ismore,thehospitalmanagersandthenurseherselfshouldpayadequateattentionto.
【KeywordsNurse;psychiatricdepartment;workpressure
有探究表明[1],长期工作压力源可导致潜在的负面结果工作倦怠感,中国护士中高度倦怠者约占59%。而高度的工作倦怠感不仅严重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和质量。为探索精神科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71名精神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7名,女54名;年龄17~54a,平均36.0±10.2a;职称摘要:中级及以上23名,初级48名;文化程度摘要:大专及以上16名,中专及以下55名。
1.2方法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对71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量表分为5大方面,共35项。其中每项按压力程度分为4级,评分为0~3分,≤1分为轻度压力,>1分为中度压力,≥2分为重度压力。5大方面的总得分范围在0~105分,其中≤35分为轻度压力,>35分为中度压力,>70分为重度压力。调查前统一指导语,由护理部工作人员发放问卷,以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71名受测护士的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4.9分,其中重度压力16名,占22.54%;中度压力42名,占59.15%;轻度压力13名,占18.31%。
2.2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显示,不同年龄组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性别、职称、文化程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前5位分布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2.39±0.82分,续续深造的机会太少2.38±0.83分,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2.14±0.90分,病人不合作2.10±0.85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2.07±0.85分。
表1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结果比较(略)
注摘要:*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本调查显示,我院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中度以上占81.69%,提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其原因可能为摘要:(1)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非凡群体,护士不仅要做好大量的生活护理和症状护理,而且要做好患者的组织和管理,使护士的工作任务琐碎繁重。(2)精神护理工作责任心、风险性大,患者外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意外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加之长期的倒班工作制,使精神科护士处于紧张状态。(3)由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存有偏见,不仅精神病患者受歧视,而且精神科护士也被歧视,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致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大。
3.1导致前5位压力源的原因排列前5位的工作压力源,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摘要:(1)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非凡性,导致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而牵涉到医疗纠纷中。(2)李小妹等[1]已探究发现深造及晋升机会太少是我国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本文探究显示,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也是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由于我院临床护士较多,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综合医院较少。(3)精神科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争议中,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要求书写内容较多,而少数护士因法律意识淡薄,书写能力有限等原因,对护理记录书写产生思想压力,误认为是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4)精神病患者因自知力缺乏等原因,常有不合作的表现。(5)由于社会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同样对精神病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正确看待,致使护士感到社会地位低。
3.2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压力升高的原因本文探究显示,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新问题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摘要:(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不同年龄之间因知识结构不同,对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新问题作出的认知反应不同。(3)30岁以上的护士可能承担过多的家庭负担,也可能和我们调查的例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作者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仅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而且影响护理质量。另外,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非凡性,使精神科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足水平[2]。因此,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对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1积极动员,转变护理工作理念
护士是优质护理的实施者,其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影响着工作中护理服务的实施。为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及《推行“3H”护理模式,全力打造优质护理服务高地活动方案》,领会精神,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并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与意义,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护理人员的思想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推行“3H”护理模式
即:家庭式护理、宾馆式服务、医院个性化服务,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Home式护理(家庭式护理),核心是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环境人性化,营造家的氛围。实施家庭式护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每一个环节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做到“四用”: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Hotel式护理(宾馆式服务),核心是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实施宾馆式服务,首先要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学习礼仪规范,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八个规范”: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仪表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执行医嘱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Hospital式护理(医院个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全面细致地评估,充分了解患者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性别、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心理、护理要点。
1.3优化服务流程
做到“五有”,即入院有人迎、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服务。
1.4完善质量控制
根据《方案》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及细则,确保“3H”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为方便评价,考核细则设计为表格形式,总分100分,内容分为2项,分别是优化就医环境60分和优化服务流程40分。每一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分别设分值、标准、扣分、得分。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职称及年资高的护士任组员,每日查房1~2次,对照细则进行评价。每周召开质控分析会议,肯定成绩,寻找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积极整改,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5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护理质量:对实施“3H”护理模式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各4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患者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患者对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优质护理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能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保持躯体舒适和心理健康;同时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3H”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补充,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通过实施家庭式护理,把“女儿般的孝心、姐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使患者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如家的服务。通过实施宾馆式服务,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使患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满足了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达到了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护理什么的目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2.2精神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107例患者,均于2012年1~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此时间段本院尚未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2:45,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0.5±7.1)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3例、肿瘤47例、脑积水12例、其他5例。观察组共117例,为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同类患者,此时间段本院已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6:51,年龄12~77岁,平均年龄(52.5±6.8)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7例、肿瘤50例、脑积水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案
1.2.1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按医嘱开展护理,配合开展基础心理护理、语言交流、行为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采取自荐及推荐方式,募集共11名成员,并以每月15号及30号为活动日,开展为期1h的品管圈活动;随后于活动期间开展头脑风暴,列举出上一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护士长挑选本次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鼓励全体成员分析其发生原因,探究其解决方案;将获得的解决方案总结为具有实行性的项目,由全体成员深入实行;下一阶段活动中对改进结果进行再分析,探讨结果及不足。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以评价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要求填写,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共出现7例护理不良事件:3例跌倒、2例不按医嘱用药、2例锐器划伤;12例并发症:7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共出现3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17例滑到或跌伤、8例不按嘱用药、4例锐器划伤、7例其他不良事件;41例并发症:31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顽固性呃逆、1例术后癫痫、4例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摘要:躁动在脑外科监护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躁动这一常见而有容易被人忽视的临床现象对脑外科监护室(尤其是开颅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躁动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对我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临床表现有躁动的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各类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监护室2005年8月~2007年8月出现躁动的300例病人。男240例,女60例。年龄7~78岁,平均49岁。其中颅内肿瘤术后162例,颅脑外伤60例,颅内血管病出血58例,脑积水9例,高血压脑出血21例。
1.2方法
对300例躁动患者的躁动原因、躁动程度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观察内容:
护理观察中列表记录:有无躁动、躁动持续时间、躁动程度、表现、原因的查明、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病情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1.3结果
1.3.1躁动程度分类
300例躁动患者分为轻度躁动、中度躁动和重度躁动。
1.3.2躁动因素分类
颅内疾病因素61例占20%,物理因素239例占80%。
二、原因分析
2.1颅内因素
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组织受损、神经调节紊乱。绝大多数患者行为自控能力丧失,在昏迷期过度到清醒期或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脑疝等颅内压增高,容易出现烦躁,继之躁动不安,躁动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因患者的体质不同而有别。
本组颅内疾病因素61例,占20%。
2.2非疾病因素
常见有四肢活动受限、口渴饥饿、冷热不适、导尿管刺激、床单位不适等物理因素,本组有239例占80%。
2.2.1由于患者开颅手术后或脑外伤等因素造成意识模糊,术后给予约束四肢,患者感觉四肢活动受限,表现不配合。此类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度躁动,发生率较高。
2.2.2导尿管的刺激
脑外科监护室的患者都是脑出血、脑水肿、手术后的病人,一般都给予留置导尿,解除尿潴留。但导尿管对膀胱尿道的刺激对于意识模糊的患者较难忍受,本组发生率男性大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尿道生理解剖的特殊性而引起。本组发生1例极度躁动男病人自行拔除导尿管,造成尿道出血。
2.2.3冷热、口渴饥饿生理需要引起的躁动
本组发生率较高的是口渴,由于开颅手术或需禁食观察,患者会引起强烈口渴,难以耐受,其他冷、热、饥饿等生理需求也会引起患者躁动不安。此类患者能语言表达清楚,表现为轻度躁动。
2.3其他因素发生的躁动如麻醉反应、精神症状、心理因素也是躁动常见的原因之一。麻醉反应常见于麻醉较深未清醒带气管插管患者,患者对气管插管不耐受。精神症状则是因为手术后诱发,表现为恐惧、乱语、有被迫害感。多见于老年患者,一般此类患者多半是对疾病过多的忧虑。本组发生3例均为老年患者。心理因素造成的躁动,多半是由于进入监护室,患者见不到亲属在旁,有一种不安全感。儿童发生率较高,本组有8例为儿童患者。
三、护理对策
3.1查明原因,及时观察病情,积极处理疾病因素
3.1.1躁动主要表现为喊叫、四肢躯干乱动、挣扎、起床等。躁动的患者需约束,严重者需强迫才能镇静,常发生于嗜睡、浅昏迷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脑干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障碍有关。当病人突然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嗜睡状态时,应提高警惕。
对于躁动病人不能捆绑四肢,以免造成病人过度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加重能量消耗。因此在护理观察中应注意:(1)在查明原因前切勿轻易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延误病情;(2)首先排除躁动的颅外因素,如全身复合伤的疼痛、休克早期、尿潴留以及生理需要引起的躁动;(3)观察是否有伤情变化,特别是应该排除呼吸道梗阻和颅内高压所致的躁动,区别躁动在意识障碍前,还是在昏迷清醒期。前者说明病情加重,而后者则相反,应高度重视;(4)严密观察躁动以外的病情变化,如血压、脉搏、瞳孔、意识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必要时缩短观察记录时间,及时发现病情;(5)对颅内因素的躁动患者,必要时急诊行CT检查,排除颅内血肿。给予适量镇静药,控制躁动症状,以免因躁动增高颅内出血的危险。颅内高压者应用脱水剂,防止脑疝的发生。本组61例中有11例CT检查提示血肿,及时开颅行血肿清除术。30例CT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加强脱水治疗得到了控制。
3.1.2缺氧、呼吸道梗阻
间断或小流量的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带气管插管患者,病情允许尽早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改善通气和缺氧。本组11例通过行气管切开术,躁动明显好转。
3.2躁动患者的护理对策和安全管理措施
3.2.1加强术前宣教,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是减少非颅内因素引起的躁动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生理性躁动的因素,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躁动的临床意义,清醒者做好心理沟通,在病情允许下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做好生活的照顾,对手术患者尽可能把术后的不适在术前仔细宣教,如导尿管刺激,约束的不适等。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患者,术前宣教着重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配合手术,并与家属取得沟通,使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反应期。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柔软,及时解除尿潴留和不适等引起不安的因素。
3.2.2躁动安全管理措施
躁动患者的安全护理是护理的重点之一,如果因护理措施不当或不及时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对躁动患者实施临床安全护理已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躁动评估表的运用和安全护理用具的规范使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本组患者都使用了躁动评估表和安全护理约束用具。有效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
3.2.2.1躁动的护理评估
对所有监护室的躁动患者运用护理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躁动程度量表;躁动的原因;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工具、部位等。根据躁动程度来选择采取护理保护措施。
3.2.2.2安全护理措施
规范使用约束用具,严格交接班是预防躁动引起坠床、撞伤抓伤、导管脱落等意外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约束,如有创通气、各类插管、引流管等,对有精神、意识障碍,治疗不配合者要向家属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共同填写“约束带使用告知书”,并在告知单上签字为证。告知的内容有:使用目的、告知对象、约束范围、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症。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实施强制性约束,以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对清醒患者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使用时注意做到:(1)约束带的松紧度以安全为目的,确保约束病人的安全。防止病人自行挣脱;(2)加强对约束病人的巡视,建立巡视登记,一般病人2h巡视一次,躁动病人30min~1h巡视一次,巡视时观察约束带的安全情况、皮肤和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并询问病人的需求,在翻身卡上记录约束带使用情况;(3)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在床尾挂黄色标记牌,以示醒目;(4)约束带使用病人翻身时,严禁同时松开全部约束带,先松一侧由护士用手固定,应避免患者的手触及导管,确保翻身时安全,翻身后重新固定约束带;(5)开始和停止使用约束带时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6)重度躁动者加用胸带背心约束,并采用防护专用手、脚套,同时根据病情使用镇静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