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0:14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旧教材体系中,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其实是合而为一的,那就是训练。刻苦的、重复的、机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直到这种训练成为你的本能。整齐划一的训练虽然是痛苦的,但成品率极高。而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它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规定教材的基本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过去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课,学生听课,听多了难了学生容易厌烦疲劳,其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师绝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在实践中碰壁、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新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有课堂驾驭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新教材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学实践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其教学要讲究应用性原则,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为主要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就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一直是以老师为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当老师提问时,往往是老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老师存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课堂上露出一副严厉的表情,学生有问题不敢提,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面临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能讲、不敢讲,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许多老师大都照本宣科,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以本为本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学习乏味,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专业的教师队伍匮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有效提问的主体,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大都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观念,也就是看重优等生,忽略后进生,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解答大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没有给予学生考虑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所教导出来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我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主讲,我布置任务,学生必须就函数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有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提问,使得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提高了提问的自主性和活跃性,使得学生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2情景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进步。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化的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以景宜教,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某所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日常售货的场景,由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种场景顿时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尝试这种体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利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仅学会了计算消费总数、找钱的方法,还掌握了购物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生活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的生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学生不同的水平对教学效果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为此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就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补缺补差,关心“差”生。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统计好班上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名单,每次检测后,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考查成绩做好详细的分析和记载,并进行跟踪调查,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多一点关爱。鼓励教师关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用爱心感化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寻找闪光点,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召开谈心会或家长座谈会,尽一切力量“挽救”这些学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补课,补课内容针对性要强,从最基础的知识补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搞一刀切。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补缺补差,将学生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贯穿在教学当中的,因此,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创设和实施上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1.课堂提问只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部分教师会将课堂上的提问数量当作衡量学生活动质量的标准,却忽略了问题的质量,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变成了随心所欲地提问,并进行频繁的回答。在提出很多低质量的问题的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所以只能从口头上应付回答,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有些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会习惯性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或具有表达能力的学生进行提问。因此,当被提问的学生在课堂中兴致勃勃地作答时,其他学生就容易产生抱怨心理,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就不会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

3.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注重问题的解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紧接着进行课堂讲课或其他问题的提问,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并且会造成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和对问题提问的麻木。因此,教师课堂提问的急促和紧迫,会让学生来不及对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结论,而大量的问题又让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回答。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1.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民主与和谐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建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参与问题的回答,并且敢于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的作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以互动交流式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自由。

2.有效创设问题的悬念,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的情境是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出发点。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引向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数学概念和专题上,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想使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具有活力和生机,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科的质疑和探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因素及逆行那个课堂提问的创设,从而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质疑。例如,教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当学生对情境问题无法解答时,就会将自己引入对显示生活的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很快进入该单元的数学学习中来。

3.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体验进行提问

数学来自生活,特别是基础性的数学学习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所不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及对实际问题的初步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表对某一知识概念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而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生思维灵活、喜欢幻想,所以他们必定会有不同于成人思路的丰富多彩的理解,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利用游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寓教于乐。在教学游戏中,学生可以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竞争意识,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有效消除学生自身的疲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游戏法教学主要是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

5.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和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问答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以实现课堂提问的效果反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格把关,不仅要有效保护学生作答的积极性,又不能使学生的回答内容不着边际。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审时度势,积极、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进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如果学生能够的回答是正确的或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思维;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那么教师要对其中正确的部分加以肯定,同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修正和完善;而嘘声的回答如果是错误哦,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给依次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古灵精怪的回答,教师不可以对他们进行盲目的批评,而应该耐心地进行引导与解答。另外,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和激励学生,对于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调动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注定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

课堂提问的优化和有效性很好地符合了当下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效地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学的互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步苗. 有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 华章. 2010(23)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策略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据国内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小学教师,每节课平均提问110次左右,每分钟平均达2.4次。[1]如此多的提问,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值得探讨。课堂提问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让数学课堂在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中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教师的引导有条不紊地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习惯性无意义提问

一是教师的语言习惯问题,如习惯问“是不是啊?”“为什么呢?”等问题。说得多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注意教师的这些习惯性语言,对实际有价值的问题则漠然置之。二是忽略了教学的内容,也是“是不是啊?”“为什么呢?”等之类的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少思维容量,通常在课堂上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却无任何教学效果。

(二)偏离集体式提问

教师在提问前往往已经有了回答的对象,结果这种提问只能引起某个同学或者某些同学的注意,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利益。这样做既是对全体学生的不公正,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缺失性提问

这里是所说的评价缺失是指对学生思维过程缺乏有效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思维的结果,有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如果对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过程进行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那么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缺乏导向性提问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没有注意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搭桥”,导致学生在思考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维无法集中在某一点上,造成思维过于扩散,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惯性思维提问

这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既有同学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理解,又有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安排,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这种提问很容易操作,流程清晰流畅。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发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六)环节密集式提问

学生的思考总有一个先后的过程,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而且在问的过程中,抛出问题的过程是连珠式的,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七)背景缺失性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做了解和分析,就直接抛出了问题,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八)答案控制性提问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记一些死板的教条,而对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过程中的那些精彩的思维和火花熟视无睹。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也是决定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能够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导师的作用,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从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变化,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有效的知识量。

(二)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

一个成功有效的问题必然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例如尽量避免用方言来叙述问题,而用普通话来表述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口头禅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样容易干扰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就能够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抽象的问题。可见好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上。注意细节的教师一般都会有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时一般学生听课的热情都会非常高,相应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三)包含关怀精神和责任感

具有关怀精神和责任感的教师一般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学生也会非常关心,很容易与学生交流,在不断交流中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关心下教师会不知不觉地认识到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每位学生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此时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因材施问”的目的,这样提出来的问题必然是最有效的。[2]

(四)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功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要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巧妙提出,要有利于完成该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哪些知识点需要提问,提怎么样的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提问,如何进一步提问,还要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与品质,都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提问应根据知识分类

根据布鲁姆的理论把提问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这些类型的题目在课堂中都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题量的设计。记忆性的提问是属于低认知水平问题,理解应用综合评价的提问是属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目前,课堂提问绝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记忆性的低水平认知问题上,应该提高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的数量。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的。因而设置的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也就是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或太易,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课堂时间;太难,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长久保持探索心理,反而使问题失去价值。问题设置的最佳点是“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在此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美,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已知水平,然后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经过理解分析后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能力。

(六)提问后应有及时正确的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响亮地肯定他(她)说“对”“没错”。还要再原问题的基础上延伸问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检验一下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说对的部分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该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该针对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很胆小,他(她)能够站起来回答就不错了,即使回答得不对,教师也要表扬其勇气可嘉;有的学生懒得动脑筋,站起来就毫不犹豫地说“不知道”,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可以尝试降低问题的难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最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倾听中,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所谓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问要准确具体。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二、提问语言要有艺术性。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提问要关注细节。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提问要有充分准备。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五、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6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的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教师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相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这样理解,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正如一对夫妻,一个丈夫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妻子只有一个丈夫,两人相隔千里但还是夫妻。这样学生就明白相反数的定义了。这节课学生听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数学教师要多读书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用生动的比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置 有效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有效的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过程,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数学知识形成有效的问题,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突出学生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真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1.贴近生活,体验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波利亚认为: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

2.遵循规律,感知数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 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

3.直面差异,收获数学。多元智能理论框架的中心就是认识、尊重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有所收获。

二、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

1.围绕目标,找准基点。课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问题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向问题的解决。教师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或为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或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引起思考、总结归纳等有明确意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识。

2.善启重发,拓展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波利亚指出:“我们所指出的问题,不是寻常的,它们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能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堂问题要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

(1)启发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善“启”学生才能“发”。在利用问题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思维时,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机械性问题来设问。

(2)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难易适中,发展自我。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这就要求课堂问题难度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认知水平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搭建互动平台,活化课堂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