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03
序论:在您撰写舞蹈表演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舞蹈的艺术形象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社会生活,通过一系列的起乘回转来表达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世间万物都可以融入舞蹈,由舞者不断的琢磨与体味,形成一种绝美的意境把其他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喜怒哀乐,给它人所具有的一切情感,把它所想、所知、所受都一一展现给观众。所以舞蹈是有生命的舞动,它所传达出的,是一种灵活的灵魂倾诉,是再华丽的辞藻、再绝美的画卷也表达不出来的。观众在舞者的跳动下,能逐渐看到舞者所跳主体的心,能走进那个丰富的世界,说明他已经被感动,被震撼。
二、舞蹈所呈现的感染力和绝佳舞蹈技术
舞蹈意境的美,需要舞者纯熟的舞蹈技术来打造。舞者的技艺,是多年扎实的基本功和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的。高难度的演绎会使观众叹为观止,并且能更快地吸引人进入舞蹈的意境之中,高难度的演绎,本身就是一种美的释放与表达。其次,好的艺术舞蹈作品应该具备强大的感染力,有一种独特的渲染力去带动人的灵魂,表演扣人心弦,有最别具一格的风格。舞蹈是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优美、狂野的方式,它是人内在情感的迸发点。舞蹈意境的蕴含思想,也是人的某种精神高度所需要的物质。通过这种意境的展现,人们也获得了某种达不到,求不得的,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这就是舞蹈作品所呈现感染力所给予的。
三、意境的创造来源
(一)来源与自然的生活。舞蹈的所有动作,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种种,千般变化,万般无常,皆是以生活为基本,以生活中的动作来修改、加工,形成全新的舞蹈动作。当然,舞者也必须以全情的姿态投入舞蹈中,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对于舞蹈动作的琢磨,也一定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生活中的情感丰富,古往今来,只要化身为人,都具有七情六欲,有满胸的喜怒哀乐。倘若把其他事物做拟人看待,它也被赋予人所有的一切特征,有情有意,生活中的,无不是都是舞蹈创作的来源。
(二)艺术需要大气的心境。舞蹈是一种艺术,在舞台上,艺术需要大气的心灵姿态。首先应该选择自己合适的舞种, 当你能够谙熟作品中主角的思想情感,你就已经和他密不可分,你知道他的一切,是他的知己、恋人,这样的舞蹈作品,则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复原故事主角的生命。再当然,舞者台上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倘若在台上的那几分钟太过紧张,动作就会显得拘泥,无法融入进作品主角的情感,所以舞者必须有很强大的内心,能够有很好的素养修为,在人生中为自己树立很好的价值观,那么在舞台上就会比较轻车熟路,自然大方。
世界上的艺术形式都有其特殊的部分,而舞蹈技术正是舞蹈艺术最特殊的部分。舞蹈技术是在一定的特定情况下,通过正确对人体各个机能的训练——如肌肉的力量、韧带拉伸等做出一些比一般舞蹈动作更复杂的动作。在舞蹈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舞蹈技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据汉代艺术文献记载,在汉代盛行的《盘鼓舞》,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有所差异。如今,舞蹈艺术以民族传统为基础汲取了许多其他姐妹艺术的技巧,如戏曲、武术、杂技、太极等,加以整理,便有了古典舞技巧(如串翻身、大跳、挺空等)、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如手绢花、维吾尔族旋转等)、芭蕾技巧(如平转、单腿转)等。舞蹈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舞蹈作品变得更富有艺术特性及感染力、生命力。
二、如何正确练习舞蹈技术
舞蹈艺术发展至今,用技术技巧去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和人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将舞蹈中的技术技巧表现得更精湛,这就要靠舞蹈演员平时的训练方式。舞蹈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2至13岁时就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首先训练的是学生的软开度,包括前腿、旁腿、后腿、肩、腰等身体各部位;其次,当学生的软开度达到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开始进行力量练习,包括腹肌背肌、小腿力度、腿部力度等。在软度和力度都较为成熟以后,便可以开始舞蹈技术技巧的练习。在练习技术技巧的时候要注意:1.放松神经,不要过于紧张。紧张会使肌肉收缩,在练习技术技巧的时候,肌肉收缩紧绷很容易导致拉伤。2.在练习技巧前要将关节活动开,没有热身活动之前,人体的关节不够灵活,很容易在练习时受到一系列关节的损伤。3.练习技巧的同时要将整个人收紧,肌肉的质量是舞蹈技巧完成的最关键之一,如果随意松散肌肉,很有可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舞蹈事故的发生。4.练习技巧时要注意练习强度,不能为了速成技巧而过大加强练习。总之,欲速则不达,练习技巧一定要循序渐进,太过强硬的练习只会给肌肉和关节造成更多负荷,使人身体出现不适和疼痛,更不利于技巧练习。
三、如何在舞蹈艺术中合理体现舞蹈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体系在慢慢完善,舞蹈技术也日渐丰富多彩。在舞蹈艺术中,技巧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显现出舞者的专业水准,更可以为舞蹈艺术增加完美的舞台效果,为舞蹈作品增进情感表达。然而,在近年来的舞蹈大赛中,舞蹈技术在舞蹈作品中占了很大比例,很多舞蹈作品成了舞者炫技的平台,严重颠覆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艺术感,使舞蹈艺术进入了瓶颈期。在这里,笔者要申明,舞蹈技术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提升舞蹈艺术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舞蹈技术的出现是对舞蹈艺术表达情感方式的着重处理,而不应该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在作品中一味添加技术技巧、喧宾得主、掩盖舞蹈作品最真实的感情,这一点,要靠编导去把握衡量。在舞蹈编创作中,根据舞蹈作品所需要的角色、情感等幻化成舞蹈动作,融入音乐中,在作品发展到迭起或情感变化时融入一些适当的技术技巧,这样才能将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起到增加舞蹈视觉效果的作用。
地处中原地带的黄淮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校,处在转型期,音乐表演系作为一个院系,与学校保持着同屏共振,舞蹈教学也不例外。我系为了使舞蹈教学更加适应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标,我们不停研究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应用型培养道路,向教学要变化,向课堂要效果。据研究发现,传统的高校舞蹈教材要么是针对舞蹈普及方向,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设计,主要是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从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优美性上得到提高;还有些是针对舞蹈专业方向,以培养舞蹈演员、舞蹈教师和舞蹈编导这样的技能型人才设置,主要是通过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训练,使身体的软开度、爆发力和灵敏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编导理论,塑造出新一代的舞蹈演员,舞蹈教员和舞蹈编导。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教研室在借鉴专业院校教材的基础上,以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美感为基础,有选择性的选择组合做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信心足了,更愿意在舞蹈课堂展示自己。
二、以人为本,改良教学手法
1.将情感融入舞蹈组合表演
舞蹈不单单是动作,它是有生命的,是在感情的驱动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但在往往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使得90%的音乐不愿意学习舞蹈。在教学中,我用主题形象明确的动作,配以相适合的音乐,参考各班学生程度、动作难度、节奏速度等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在学生一开始进行动作学习时,不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动作与音乐相符,带着情感,通过眼神,将动作表达得更情绪化。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要她们喜欢,我都会将素材编入组合,如爵士舞、街舞等节奏强烈的元素,由于组合编排难易适中,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项目化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剧目排练,在课堂中通过排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提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自信,为了跳好舞蹈,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论如何启发和演示,学生也尽力按要求去表现,可是感觉还是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但换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把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往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情投入了,表情到位,一下就找到了舞蹈感觉。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同舞蹈剧目的排练,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表演者对舞蹈的思考,使舞蹈从外在表演转换为内化表演,达到了质的飞越。
3.随着音乐即兴起舞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人类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在这其中,积极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以乐观向上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即使遇见挫折或者伤心的事情,也会坦然面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以消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那么结果就是人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在舞蹈表演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有的舞蹈表演者拥有超一流的技术,但是一到舞蹈表演中就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它对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特别的关注。相比于舞蹈知识,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更重要一些,不光是因为它的培养周期较长,会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良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者,乐观向上的心理和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不错心理素质的演员,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结果也往往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出了符合作品要求的形象。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错的演员认为,要想在舞蹈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么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看见胜利就在不远处对自己招手。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演员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为自己蓄积着营养,以求在表演中能够厚积薄发。
三、舞蹈表演中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每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是各不相同的,笔者根据自己对舞蹈表演中演员的观察和访谈得出,舞蹈表演着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舞蹈演员过度的或者长时间的紧张,主要表现为心烦抑郁、意志消沉。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承受了超过自身压力阀值的紧张压力,而导致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调回出平常的训练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坏的是会导致演员遗忘一些动作,使自己的表演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种压力往往来自外界和自己两方面的合力,因此,要想化解这种压力,就需要演员与其他的表演者进行好好地互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慢慢的消减这种压力。
2、临场应变能力较差
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学场所、老师、同学都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演员在演出时面对不同的舞伴和舞台会有些不熟悉。面对这些变化,那些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舞蹈演员的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是自己的发挥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3、过分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在舞台上从容的表演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会经历一些成功失败。而许多学生还没登过舞台,就会自己提出了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只许自己成功,不许自己失败。这样一个严格的心态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就会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沉重的圈子里。思想过于沉重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自己的水平。
4、缺乏自信心
很多的同学多希望自己的舞蹈被观众接受,自己在上台前也会不断地问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这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十分有名的现象,它被称为“念动”。举例来说的话,以前运动员对于自己的100米短跑突破11秒总是没有信心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许多的科学家、生物学家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运动员们是不可能突破11秒的。但是突然间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没过3个月,突破这个设定的运动又多了几名。以上讲的这个例子就是缺乏信息的表现。
四、舞蹈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分析
1、苦练基本功,夯实表演基础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凝结了自己长时间的练习的,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的训练对于一个演出者的重要性。在上舞台之前,很多的学生都会紧张,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想摒弃这种不自信,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刻苦训练。“举个捎带夸张的例子,一个人在舞台上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但是他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和性别。因为名字和性别已经成为了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遗忘的。如果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将动作熟练到像一个人说出自己名字那样的熟练程度,那么我们将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演出感到紧张。”当然,日常的训练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开导学生,给他们讲明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更加的从容,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出的那种情绪。
2、积极创设各种情景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一到陌生的场地就会有些紧张,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环境。比如:开阔的操场、室内的篮球场等。还有观众的变化,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是没有观众的,那么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可以找其它专业的学生观看演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紧张感就会减弱。
3、创建各种舞台实践机会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