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19:49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读书的议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产权制度改革 文献综述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安排中,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进一步完善合作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看法不一。

一、关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

宁国芳等(2004年)认为股份制具有明晰的产权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所有者缺位问题;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的问题;具有与生俱来的吸纳资本的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薄弱的问题;天生具有较强的权利制衡的特征,有利于排除行政干预。陈林生(2008年)认为股份制改造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的最终归宿。实行股份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从资本金补充渠道看: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满足资本约束要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通过股份制改造,可以充分吸收各类机构投资者通过吸纳各类型投资者,以此建立资本金长效补充机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范静(2006)认为股份制改造以后,农村信用社出于经营利润的考虑,其原有的三农业务和机构均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转型,在信贷的效益选择机制面前农村商业银行难以取得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与支农义务之间的均衡,这势必会造成传统农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抑制。

二、关于合作制的争论

殷孟波,翁舟杰(2005)认为农村信用社应坚持合作制,他们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剖析合作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打造真正的合作制而不是选择股份制。他们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的是如何建立起一种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也就是交易费用较低的)信贷资金供给体制,以满足农户的融资便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从农户生产经营的特点看,其融资便利性对贷款供给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要适应农户、农业生产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二是要适应农户抵押担保能力差的特点,对农户提供贷款不能强调抵押担保条件;三是要适应农户贷款需求小额零星的特点,贷款操作必须方便灵活,手续简便;四是要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显然,在提供融资便利的目的下,在农村信贷市场交易费用的约束条件下,股份制不是最优答案,变异的、行政捏合的合作制也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真正合作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落实合作制原则、为合作制正名的问题。

潘志刚,许湘平(2003)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合作制与现实环境相容性低,制度失灵现象严重,制度效率低下。建国五十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巨大改变,已很难满足经典合作制制度结构所要求的效率条件。当前各地农村信用社普遍出现的诸如追求盈利、聘用社外人员承担经营管理职能、对外负债等各种背离经典合作制原则的所谓“异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农信社经营管理者思想认识问题,它实际上是广大经营管理者在长期经营实际中,为克服合作金融的种种内在制度弊端,自发地对不适应现实环境的合作制制度结构进行改造和修正,追寻存在于新制度内的外在利润而进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三、关于股份合作制的争论

持肯定观点的认为,股份合作制是把合作制作为为其成员谋福利的基本原则和股份制聚集分散的生产要素形成规模使用的特殊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独立的组织目标、组织功能和形态特点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既是吸取股份制的各自优点、优势,克服各自弱点、弊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型企业产权制度,是一种富有创新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又是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徐光增、赵聘婷(2004)认为股份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能够顾及农户、农村个体及私营企业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充分体现大多数入股额少的小股东的意志,从而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上确保了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不偏离“三农”的方向,能够达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持否定观点的认为合作制与股份制是两种不同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一个企业,或者实行合作制,或者实行股份制,不可能同时实行合作制与股份制,也不可能把合作制与股份制合为一体。股份合作制企业制定一种共同规范的思路是不可行的,它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不规范的具有过渡性的企业制度,如果要把它规定为一种企业形式,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经济和法律问题。宗涛(2003)认为农村信用社实施股份合作制难以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张乐柱(2005)认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转轨经济形态,它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首先,股份制和合作制在财产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是相互对立和难以相容的。其次,股份制和合作制均是经过长期优化和市场选择而产生的,都各有一套基本的规范。它们在制度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在责、权、利诸方面形成了一种制衡机制。只要改变其制度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制度要素,就有可能打破均衡,使这种制度结构发生解体。这样的经济组织形式不具备长期存在的空间,它只是一种运动中的过渡形态。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究竟是采取合作制取向,还是采取股份制取向,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股份制取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王双正(2008)认为关键是要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将农村信用社改革纳入到如何建立一个立足于大农业、大市场并能够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层次需求、组织形式多元化、功能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样一个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在此基础上构建明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其合理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应考方法

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选文材料大量涉及课外,由语段向整篇文章转变,阅读量有较大增加,上海、武汉等地尤为突出,给人启发,给人教益,让人深思的文本成为阅读新热点;考查内容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人文性和教育性已然成为中考议论文选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力设置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考查方式由主客观题并存向纯主观题转变的趋势,加大了开放式试题的考查力度;试题形式多样,选择、填空、简答、阐释、概括、提炼观点、补写论据等形式都有,自由发挥类、知识迁移类题目大量涌现,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时代气息也越来越浓厚。材料大多关注成长品质和读书治学方法等,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热爱读书、健康成长,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一、议论文文阅读考查的一般内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看出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论点,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词语的感彩。

(6)理解、探究议论文的中心和价值。

(7)能把文章的议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议论文中中获取观点材料,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理解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议论文阅读考查的命题特点

(1)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09年课外选文占90%以上),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选材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方面的论说性文章。

(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出题角度多样。题量一般为4-5道小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4)议论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都是必考内容。其中论证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观点材料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6)开放性探究式试题增多。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修养、关注文化传承,关注读书治学,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走向预测

(1)选文可能全面选用课外文章。

(2)内容上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人文和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

(3)题型上客观题可能消失,主观题可能一统天下,开放性探究试题将进一步增加出镜率和分值。

(4)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①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②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③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5)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技法,仍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6)注重培养考生的人文素养,将是议论文考查的一个亮点。

(7)选文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8)侧重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理解。

(9)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分值增加。

四、议论文阅读应考策略

(1)吃透课标和考纲,把握议论文基本考点和题型。

(2)理清议论文知识要点,学会知识迁移和拓展,做好知识储备。

(3)立足能力技法试题,做到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议论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议论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提炼技巧、总结规律,最好能形成一整套答题模式,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4)关注人文素养试题,争取拿到发展分数。特别是对于材料分析题、阅读感悟题、论据补充题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一定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5)关注道德情操、思想修养、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社会民生、文化读书类文章,关于读书治学的知识,关于道德修养的知识,关于处世交往的话题等类文章应多加训练。

第3篇

一、抓住观点,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判断观点语句。议论文的观点,是作者对全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在文中出现,在形式上通常是一个完整且概括性较强的陈述句。如2006年北京大纲卷阅读(三),题目“宽容与和谐”就没有构成判断,所以不能算作观点,而只是一个论题范围,首段尾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才是真正的观点。观点一般只有一个,为了诠释这个观点,文中还可以有多个小观点。我们答题时应注意区分中心观点和小观点,不要把分论点混淆成中心论点。

寻找观点的方法。文章的观点有的是文中句子,有的则需要提炼概括。有的文章观点在开头,在首段或前几段,如2006年北京课标卷阅读(二),首段是引子,其观点出现在第二段尾句;有的在结尾处,如2006年海南卷阅读(二),观点出现在文尾;而有些议论文题目就是观点,如2006年长沙中考阅读(三),题目“奋斗,是生活给予的最高报酬”即是中心论点。概括观点要抓住关键语句,分论点及体现观点的重要词语都可借来一用。同时,概括中心论点要关照全文,做到语句通顺,准确完整。

二、分析材料,发现作品内在结构

(一)分析材料

判别两种论据。议论文的论据通常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但要注意的是,名人名言并不一定就是道理论据,有时名人的话包含在事实材料之中,充当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观点的道理,不能算作道理论据。还有一些概括性较强的事实论据往往也容易被忽略。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两句所引领的句子就是事实论据。

明确论据作用。无论是事实还是道理,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因此要分清论据所证明的是哪个观点。一般来说,某个论据都是证明本段或临近几段的一个分论点的,如果在一个段落内有多个小观点,其证明的往往是就近的那个小观点。支撑哪个观点,要根据论据内容来定。

简括具体事例。概括要做到准确,要依据论点抓住论据的本质特点,语言表述要顺畅。在理清思路时,一般采用什么人(物)做(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这样很快就能把事实论据的“”抽出来。如2006年南通中考语文阅读: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论据,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标准答案是:贝多芬激情澎湃地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答案的要点是:人、事和所叙典型事实,符合语境要求。

补写论证材料。2006年济宁中考语文阅读题: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补写事例首先要有丰富的积累,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记忆,特别是对诸如理想、读书、磨难等方面的事例、名言进行系统的梳理。补写的道理论据要引用准确,与观点切合。补写的事实论据要叙写清楚,围绕观点展开,而且不要忘了叙述结果(取得的成就或造成的损失)。

(二)掌握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由作者直接提出观点或论题;分析问题则是作者证明观点的过程,回答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也可有多个小观点;解决问题则是联系实际,进一步总结强化观点。

文章主体部分又有如下两种结构:

横式。分别为并列式结构,即从几个平行角度,分头论证中心论点,这几个角度往往有分论点;对照式结构,即将几个分论点或论据进行对照,互为对比,强化观点;总分式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3种形式。

纵式。即层层深入地向纵深角度论述。2006年北京课标卷第16题“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就涉及到层层深入的结构问题。

三、寻找方法,理顺文章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的判别。举例论证要注意不要忽略概括性事实,道理论证不要错把名言统归于事实名下,对比论证要比较正面与反面的观点和材料,比喻论证要分清本体和喻体。

论证方法的作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两点。一是论证方法所要证明的观点,一般是前面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二是论证方法本身的作用。如能举例论证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由于是经验的总结而具有科学性,使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能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能使深奥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只有将两点综合起来说,才能全面回答论证的作用。

四、品味语句,鉴赏文段语言特色

挖掘深层意义。议论文语言往往比较抽象,关键性词句是解题的钥匙。阅读时应结合具体语境,深究其引申义、比喻义或暗示义,弄清作者的真实思想。

找寻结构线索。一些语句即是文章线索,如能了解这些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承上启下,或前后照应,或标识思路等,则有助于理解全文。

品评生动语句。议论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一些语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描写性词句,运用幽默诙谐的手法,运用骈散结合句式等等。品析时除了要注意这些语句对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外,还应关注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如比喻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排比可增强文章的气势等等。

五、拓展思维,仔细对命题质疑探究

联系实际,独抒已见。这种命题的形式多为: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如2006年湖北黄冈中考阅读题: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此题开放性较强,同意与否皆可,但要结合原文和自身的生活实际来答,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即可。

链接材料,综合探究。这种命题的形式多为: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如2006年江苏徐州中考阅读题:请你对下面提供的几则材料作一番探究,围绕“宽容”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至少两个)。然后是3个关于中日关系的链接材料。解答这类题,应把从原文中得到的观点启示与材料结合起来,比较分析链接材料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得出探究结果。

联想想象,换位思考。这种命题的形式多为:假如你是文中的×××,你会如何呢?这类题要靠想象,要研究“文中的×××”应有的表现和态度,应合于原文内容和常理。

紧扣重点,审视全文。这种命题的形式多为:请你就全文或文中某几段感触最深的文字,谈谈所受的启迪。如2006年北京课标卷阅读理解:下面3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这类题,首先要写出从原文启迪中得到的感悟,然后简单分析其得来的原因,最后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其实也是感悟)。

第4篇

一、寻找、概括论点容易失分

关于论点的命题方式有以下几种: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请概括出本文作者的论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要正确、鲜明、不含糊。它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找现成语句,抄录下来即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并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不管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实际上都是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

学生解答此类题目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概念不清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如果不懂论点是什么,不清楚论点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低下头来》(2011年浙江中考模拟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在世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

失分原因:有些学生不清楚论点,错误地将题目当成中心论点,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要掌握论点和论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要注意准确辨别:从定义上比较,论点是作者的见解主张,论题则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内容;从形式上比较,中心论点是陈述句、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而论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或短句。“低下头来”是短语,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位置不明

很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熬住就是一切》(2010年山西中考题)(注意论点和论题的区别)。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眼界与读书》(2011年盐城中考语文试卷):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失分原因: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弱,对文章论述内容把握不住,不能根据论点出现的位置进行反复推敲,不能够理解论证结构。

得分策略:找中心论点的方法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是判断句,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看开头,是否有统领全篇表明作者主要主张的概括句;若没有,再看结尾是否有总结点明中心的总结句,三处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从文章中寻找或归纳全文提取。

《眼界与读书》整篇文章采用的议论方式是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均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眼界对读书的重要性,由于中心论点要求鲜明、正确、简洁,所以我们确定第1自然段“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小结:找论点的小窍门

1.看位置:顺序依次为:题目—开头—结尾—中间。

2.四要四不要:

要判断句、陈述句,不要其他句式。

要句子,不要词。

要前,不要后(指位置)。

要短,不要长(指文字概括、简洁)。

(三)概括不当

对于典范的议论文,我们一般都可以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论点通常出现的位置,直接找到论点。但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集中,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例如《厚道》: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要点:做人要厚道

失分原因:1.对题目要求没看清,只是将文中某语句当成中心论点,直接誊抄上去,不符合题目要求。2.没有读懂文章,把握不住文章中心。3.概括不够全面,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鲜明、简洁。

得分策略: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其次在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找论点。有些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从归纳段意层层入手,再归纳出中心论点。

第二,分析论据找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它们证明的共同点就是文章的观点,也就是论点。

第三,分析题目也有助于概括论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标题不是论点,是论题。例如《谈骨气》一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此文的论题是关于“骨气”方面的,题目并没有点明论点,这需要我们归纳论点。

第四,注意概括出来的中心论点要是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观点要正确,态度要鲜明,语言要简洁。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及补充论据易失分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要确凿、有代表性。议论文的依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1)历史和现实的人和事;(2)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和事;(3)数据。道理论据包括:(1)马列主义典著作;(2)名家名言;(3)格言、警句、俗语、谚语;(4)作者阐述的道理;(5)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对于论据的考查,常见题型为:辨别论据类型,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等,其中分析论据作用及补写论据最易出错。

(一)分析论据作用错在概念不清

要解决“分析论据作用”这一题型,必须懂得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

例如《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10年北京中考题):文章第一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过25个字)

答案要点: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失分原因:引用事例,其目的无非想用来证明什么,但证明的是什么,很多人漏答错答,甚至乱写失分。

得分策略:我们必须清楚,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观点的正确或用来批驳观点的错误。要注意的是:有些通过列几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分析论据的作用首先应看它是否直接为本段分论点服务,其次才看是怎样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此题考查对论据所证明的论点的提取。此种题目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中的谷超豪的事例,不是用来直接证明中心论点“快乐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而是用来证明紧挨事例的“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行的动力”,答题时要仔细甄别。

(二)补充论据的错因在于储备不足,材料不精准

要回答“补充论据”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清楚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其次要清楚所补写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有哪些可选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这个论点。

例如《习惯的力量》(2010年十堰市中考题):阅读第5自然段,在文章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要点:富兰克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白天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失分原因:解答本题时,应围绕“习惯决定活动空间大小,也决定着成败”这一论点来举例,但所举的例子缺乏典型性,表达上也有问题。

得分策略: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论据类型,看清楚所要证明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论据证明论点,论据要与所证明的论点吻合。其次,补充事实论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三)语言不够简练

议论文把讲清道理作为目标,即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不做过细描绘,概括叙述时注意“人”和“事”要表述得完整,可采用“人+事+结果”或“人+事+自己评价”或模仿原文中的事例格式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平时要做有心人,加强日常累积,关注社会热点,用心体验古诗文、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广泛涉猎,选择性积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更容易应对考试。

三 、分析议论文论证过程易失分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最基本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在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并列展开的并列式结构;逐层深入的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归纳的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的总分式结构;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的分总式结构。这几种结构,必须多看一些议论文,再细心体悟才能领会。

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应注意从文章内容入手,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同时注意行文中有没有标志性词语以及领启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的语段,从而找到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

中考议论文考查论证结构的题型有:1.辨析结构类型;2.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特色;3.分析段或语句的条理性。

学生解答此类试题出现的错误,大致如下:

1.结构类型不清楚

议论文结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标志性语言?结构上有没有总领下文、总结论文的语段?中心论点在哪?怎么找?这些知识弄不清楚就,很难答题。

例如:《让有些话穿耳而过》:从结构上看3、4、5、6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案要点:并列关系。3、4两段从反面说要有平和宁静的心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6段从正面说我们要谦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失分原因:不清楚议论文有哪几种结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就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得分策略:首先,尽早补上议论文结构类型这一知识漏洞,识记类型,明确每一类型特点;其次,要学会梳理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段论述内容,根据论述角度的不同判断它们的关系。

2.思路不清,表述不准确

思路是文章脉络,是作者结构文章的匠心所在。阅读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结构,要弄明白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说明步骤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伯乐就是你自己》(2011年北京中考模拟):简要分析2—5段论证过程。

答案要点:2段引用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3段用贾平凹的话为例。4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5段总结3、4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失分原因:无法辨识4个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表述欠条理周密,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理清文章论证的过程和特色,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内容,概括段意;将在内容上有联系的邻近段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证过程,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

总之,理清段落间论证的思路和议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用各种论证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思考作者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一般可采用“先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内容,再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观点”的格式作答。

第5篇

有人说:读书是苦的累的。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习许多知识点,阅读大量中外名着,甚至有时会被老师“教育”一番。可我认为,读书是快乐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书高三议论文2020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高三议论文范文1读村上的作品是友人荐的,他借了我本《且听风吟》,说是让我感受村上的文风。我是一个感性多一点的欠理性的生物,故往往对文字优美的作品情有独钟,少些大家级别的思想深度无关紧要。一观此书名,心生一股欣赏的冲动。在一阵虎咽般的吞咽下,没寻到由书名而联想到的文笔和情节,倒是脑中徒增一丝不解与阴郁。但尽管如此,书中简单的文字风格着实磁铁般的深深地吸引了我。

莫名的感动之余,借了本村上的《挪威的森林》。阅前的我曾是一个不择不扣的乐天派,认为世界是美好的,活着是幸福的。可自掀开《挪威的森林》的扉页起,内心愈发迷惑,愈发压抑得无法呼吸。合书后的心情自是可见:除对村上淡淡的笔调的认可外,剩下的便是因主人公不算可歌可泣却绝对悲烈的经历产生的一丝悲伤和彷徨。而此感在与自身青春岁月的缺陷而系后便被无限的放大了。

这令人窒息的忧伤直至读完《活着》而痊愈。或许《活着》是《挪威的森林》的一剂解毒药,或许这关系本末倒置也应无可厚非吧,又有谁能知哪个是毒药呢?又或许本不应称解毒药,谁又能保证不会因《挪威的森林》一般的人或事而再次中毒呢?

若我们在悲观与乐观中来回摇摆而渡过一生时,的悲哀也就降临了。这也就是常说的缺乏坚定的信念。乐观是一种信念,悲观亦是。不同时期从两者不断切换时,信念便被举棋不定的犹豫而代替了,风格亦随之消失了。如此,我们就可被代替,存于世的价值便会被这可代替性分解得烟消云散了。正如士兵在教官的口哨声中左转右转一样,还是原地未动,却惹了一身疲惫,真正糟糕之处便在于此。联想到人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是沿着一个方向坚定走下去,却总是左转和右转,中毒、解毒、再中毒,喘息之余忽得发现,自己离起点只有一步而已。其实在十字路口的迷失不是因选错方向,而是不断地变换方向。

说到底,这悲哀源于读者只读不思或读后略思造成的。未经沉重思考而赞同并吸收作者思想,其内心应未真的感动,只是暂时的感染而已。过段时日,其所中之“毒”便被其他书籍给解了。如此反复,其颗粒无收,书读越多,越是迷惑,空付(负)了时间。

读书之正道,依愚之见,当是精贵于多。此精有两层涵义:一,书本的可读性高;二,读者对书中所阐释的内容完全理解(关于赞同与否,那就见仁见智了)。

如若余之言,然善读书者鲜已。

读书高三议论文范文2从物质方面来说,它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桥梁;从精神方面来说,它是帮助失意的人们重振信心的一剂良药。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在感悟中获得境界;书,在欣赏中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修身养性。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太阳;智慧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我对书算是情有独钟。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金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的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

有了书籍这条思想的航船,我就像海面一样吸收着知识的海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我明白了什么叫美与丑,善与恶;在《少儿百科全书》里,牛顿、爱迪生、玛丽·居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在向我招手,指引我前方的路,也让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那科学顶峰的灿烂,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科学的美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老人与海》中,我看见一个老人同鲨鱼的斗争,力量虽然薄弱却又如此强大,在那浊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了老人对海的不屈斗争……我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在书海中遨游着。不亦乐乎!

“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德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成了中国的先锋。因此,读书也是要靠顽强的毅力的。

记得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本书,叫《骑鹅历险记》,这本书非常的厚,还没看到来一半我就想放弃,可当我想到鲁迅、别别孔子成功的缘由时,便咬咬牙,重捧那本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我才为差一点看不到这本书而感到惋惜。

孤独时,书是益友;烦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阴霾时,书是灿烂的阳光……

书,我的好朋友。

读书高三议论文范文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增加知识量,是为了让我们学到课本之外学不到的东西,扩充我们对其他知识的补充,而读书,也是有技巧的,在此刻的书店里,琳琅满目,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书,各式各样,让你不明白到底去看那一种书了,其实也不难,你去选取图书时,先明白,你想读那一类的书,如历史,文学,童话……多看几本这种类型的书,觉得哪本书的资料更好,字体更适宜,就去选取哪本。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下方,我们要关注另一个在读书时要意注的问题,那就是,保护好自我的眼睛。为什么在学校,往往都是学习好的戴眼镜,学习不好的反而不带了呢,不是因为学习不好的就不看书了,因为他们的看书时间短。那有人就该说了,“虽然我近视了,但我的知识量比他多,还是我好。”但往往这种人反而是错的,知识量不够,能够慢慢补充,毕竟时间还很长。但眼睛近视了,那但是永久也挽救不回了呀。而且如果你的眼睛不好,你的一些理想就会灰飞烟灭。在看书时,在注意时间的把握,这本书就算再吸引你,你也要把握时间,虽然多多看书有好处,但没有个度也是不行的。还有就是看书时的姿势了,此刻大多数人,都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也包括我)但大家明白吗,躺在床上看书是很毁眼睛的。所以为了自我好,必须要把握好呀。

在读书中,我们肯定会为书中搞笑的情节而哈哈大笑,也会为了一些凄凉,悲惨的情节,而默默流泪。在读书时,我们的表情是千变万化的。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们对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我对书却没有什么要求,只要适合我的年龄段,只要我喜欢,还有就是只要书中的字体不要太小就行。书都是一样,不管是哪一类书,都能够为我们带来知识。文学类的,带领你走进诗歌、散文的王国。历史类,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精彩。就连漫画,也可让我们充满幽默细胞……书,都是好的,记住吧,读书只会让自我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齐翱翔在书的海洋中!

读书高三议论文范文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能够相伴终生,多读好书,是能够受益终生的。

书,有好有坏,有利有弊,老师主张同学们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

读好书,是指要把一本书读好,读后要细细品味,多加思考,更要勤摘抄好句好段。这样才能把一本书读好。另外,老师还让我们“读好书”,是想让我们多读名著,名家名作,从中吸取其精髓,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暑假里,我读了作家杨红缨写的一本《杨红缨童话系列》,里面有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亲爱的笨笨猪》中的笨笨猪虽然笨,但是它诚实、善良,因此小动物们都愿意和它交朋友,愿意帮忙它;《流浪狗和流浪猫》中的流浪狗、流浪猫虽然在流浪,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稳定的三餐,但是它们没有被这种生活环境所吓倒,依然勇敢、乐观地生活着;第三个故事《没有尾巴的狼》中的狼被一个小孩陶陶所感化,由一只人见人怕,人人憎恨的狼变成了一只见义勇为、深受大家喜爱的狼。这些故事教育我从小就要做一个诚实、善良、勇敢、乐观的人,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好书,能够明智,能够慧心;好读书,则是指:读书,是要有兴趣的,读一本好书,更是要有平和的心态,一个人读书时,如果静不下心来,那肯定读得不知其所然,这本书也就算白读了,但,喜欢书,爱读书的人就不一样了,只要一捧起书,便会完全沉尽其中,被作家的优美文笔所陶醉,被作家笔下的动人故事所感动,会为其悲,同其乐。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想要读好书,更要爱读书。只有爱读书,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精华和营养,从而使自我精神不断升华,文学素养不断提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还不识字时,妈妈就常常给我讲《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的小故事,从那时起我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对书充满了向往;当我背起书包上学时,我就开始看自我喜欢的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推荐我们看更多的好书。这让我能时常融入书中,体会书香的独到之处,更重要的是让书成为了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让书香时刻点缀着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我爱读书,更爱读好书!书会是我永远的朋友,它会伴随我度过快乐而幸福的一生!

读书高三议论文范文5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应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读书让人获得知识。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能够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能够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能够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能够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能够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能够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着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能够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能够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十分重要的吧。

第6篇

如何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本期刊发两篇中学老师的文章,它们从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探讨议论文的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是先教写作方法还是先让学生动笔写?施茂枝的文章探讨了先写后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突破作文教学困境的一种尝试。欢迎读者来稿参与讨论。

议论文的写作切忌空谈道理,当有“例”有“据”,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这本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走向了极端:很多学生在作议论文时,“蛮横无理”,只是简单地不断罗列事例,然后将事例与观点生硬地“粘贴”在一起,罔顾二者是否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认为只要摆出了很多事实就是完成了论证。其结果是,观点就是观点,事实就是事实,没能说清楚为何观点是正确的,文章缺乏说服力。从表面看来,这仅是关于怎样“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它涉及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深层次病根:至今未能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弄透彻“摆事实”与“讲道理”在议论文写作的论证过程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议论文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其成因

对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的议论文写作,可如此描述其基本特征:简单、反复罗列事例,致力于“事例扎堆”,像是在做原始素材搜集,而无意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概括,也缺乏支撑观点成立的理由阐述,始终停留在“从表面滑向表面”的层次,更谈不上对观点认识的梯度深入。这是第一种类型,也是基本形态。然而,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这种基本形态,因为它相对较易辨识。反倒是另外两种变形(也可以说是针对“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的弊端,而采取的两种失败的补救办法)才更具迷惑性、更加有害。一种是抒情化、散文化。指在陈述事例时,一味追求抒情化的表达与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诚然,适度的抒情无可厚非,但议论文中掺人过多的抒情成分则会失掉文体特征,成为“四不像”,关键是还会干扰、妨碍对观点的阐说与论证。更为不可取的是,学生在超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范围之外去刻意抒情。通俗地讲,议论文就是说理文。因此,一味地刻意去抒情,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还有一种是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时下最流行的“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作文应试模式。原本应该清晰明了的观点,却往往躲在了由一大堆名人名言、花言巧语编织而成的迷魂阵背后,摇曳生“枝”,叫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面对如此繁多的所谓权威话语和典故,阅卷教师经常只好“投降”给分。在中、高考高分卷中,不乏此类文章。可怕的是,此种作文模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常说“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为了直观地表明论者观点的合理与正确;而讲道理,则是阐释“为何观点合理与正确”,直接支撑观点的成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不难看出,基本形态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显然是在孤立、片面地“摆事实”,而忽略了“讲道理”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抒情化、散文化的议论文写作所做的努力也仍是将着力点放在“摆事实”这个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它多了华丽的包装,有看似优美的语言和跌宕回环的句式。一言以蔽之,从语言形式上把事例摆得好看,以此来掩饰在说明“观点为何合理与正确”方面的“硬伤”。再来谈“名人开会,名言荟萃”这种模式。此类写作的突出特点是堆砌大量名人典故和名人语录。相比前两种类型,这或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毕竟已不再是只摆事实,而是通过引用名人语录,有了讲道理的部分。可遗憾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失败的方案。就算所有的引文都没有胡编乱造,也没有错误,但终归是他人的,“是在不同的时代,针对不同现象而发,其间并无现成的逻辑联系,因而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将其内化,才能赋予其活力。但是,论者引用一味贪多,有些一知半解,有些又肆意混淆,不顾其原本意味,生拉硬扯,敷衍一番就算完事。此做法本身就是基于错误的信念――只要引用了名人名言,就能增强文章说理的力量;同时,文章就有了底蕴,有了文化味儿。上述常见三种类型的写作皆将功夫用在了如何“摆事实”上,而对“讲道理”则基本无所用心。

为何大多数学生议论文写作不会讲道理,甚至“蛮横无理”?这就涉及其根源症结所在:对论证核心架构的认识模糊以及论证意识的缺乏。依惯常的提法,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证”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是指“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写作时,学生也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当成无需证明的结论,缺乏论证的意识。或许,部分学生本来具有一定程度的论证意识,但苦于对论证的核心架构认识不清,而单凭几种所谓的论证方法或是更加抽象的“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又无法助其达成对观点的论证。进一步说,对论证的架构认识不清,反过来又会导致论证意识的继续缺乏。

二、日常会话与论证的核心架构

1.事实与理由

下面是一个日常会话中的片段:

(1)我们应该走了。(观点)

[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

事实是指对于任何人(尤其是听话人)来说都显而易见、没有争议的确凿证据。比如例(1)中,你提出“我们应该走了”的观点或主张后,就可以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然而,假如对方不能很好地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逻辑上的一致性在哪里(如,他可能会问:“‘乌云密布’与‘我们应该走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就可能会拒绝你的观点。此时,你就得陈述一个既能支持观点又能解释事实的理由,比如,“因为天要下雨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简单论证:

(2)我们应该走了,(观点)因为天要下雨了。(理由)

[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

但我们不可能总是期待对方很轻易就接受你给出的理由。因此,我们会需要寻找更多的理由来支持它。例如:

(3)我们应该走了,(观点1)因为天要下雨了。(理由1,支持观点1/观点2,为理由2所支持)我可不想被淋湿。(理由2,支持理由1即观点2)

如此一来,前面给出的理由就变成了需要证明的观点。“天要下雨了”就不再仅是支持观点1的理由,它同时又成为了观点2,为理由2所支持。事实上,任何一句话可能同时既是理由又是观点,即它可能支持一个观点,同时又为另一个理由所支持。因此理由可以是以理由为基础的,但最后都必须落脚在事实的基础上。

2.理由与观点

“论证是一系列用以支持某种观点或思想的断言或陈述。所谓结论,是指为所有其他陈述所支持的断言。于是那些陈述就成为接受该结论的理由。”简而言之,论证就是用理由去证明某些观点的过程。对于我们日常的交谈来说,观点是要去断言一件事情是真是假,需要有理由来支持。换句话说是,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之上。

不过,就算对方接受你给出的理由,但如果认为你的理由和观点之间毫无关联,他仍会难以接受你的观点。此时,就需要补充一般都被省略了的论据。必须要澄清的是,这里的论据并非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据”包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无形当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放在了同一个层级上。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要么是空谈道理、废话连篇,要么是“事例扎堆”“名人开会”。此处的论据是指我们从理由到观点的推理依据。这些推理依据大部分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各种假设和知识中,是一种常识性的概括,往往被视为不证自明,如“无风不起浪”,仅当被质疑理由和观点之间的关联性时,才会出示。比如在例(2)中,就算对方接受你的理由“因为天要下雨了”,但他可能仍会问:“为什么天要下雨了,我们就应该走了呢?”那么,为了阐明“天要下雨了”和“我们应该走了”之间的关联,就还得补充我们的推理依据:一艘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被淋湿,所以都会选择躲避(走)。它包含两部分,“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被淋湿”(一般性前提)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躲避(走)”(一般性后果)。如果“一般性后果”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导而来,那么,“特定后果”也能由“特定前提”推导出来。尽管论据在对话和写作中一般并不直接出现,但是若没有这些前定的各种假设和知识提供推理的依据,我们将会出现认知和思维上的“超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连接理由和观点的论据是论证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3.反驳与回应

虽然例(2)论证的架构是基本完整的,但并不意味着对方就一定接受我们的观点。相反,他可能会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理由,甚至是质疑原本认为“确凿”的事实。比如,他也许会反驳道:“据天气预报,近几天不会下雨”“那不是会下雨的乌云,那只是……”

正如例(3)所展示的那样,理由是观点的不断后退。同样,事实也是理由的不断后退。两两之间形成一个有限递归的关系:其起点是说话人提出的观点或理由,而终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会话双方在认知和思维水平尤其是所拥有的信息量上的差异。借用伽达默尔的话说,会话就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会话双方不断的反驳与回应。

写作与日常会话还是有所不同的,它缺乏即时的、面对面的读者(听者)。学生在作议论文时往往不能觉察到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对方的重要性,其写作就容易成为一种无对象的情绪宣泄。当然,让学生完全掌握如何进行反驳与回应,是不切实际的,但它至少凸显了“读者意识”的重要性,而这正是大多数学生所普遍缺乏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已确定了论证的四个基本要素:观点、理由、事实和论据。而论据大多是隐而不现的,所以论证的核心架构可表述为:观点建立在以事实为据的理由之上。出于简洁,也可表述为“观点―理由一事实”。

三、论证的核心架构――分析和调整议论类文本的有力工具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想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仅仅把论证的核心架构当成一个“死”的东西抛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它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来分析和调整自己的习作。我们先来看两个以“舍弃与获得”为话题的习作片段:

片段一: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舍弃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李白用“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气鄙视世俗的污利浊禄,才获得了“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逍遥与浪漫,成为不朽的诗仙。杨振宁若非终于抛开“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念,告别钟爱的实验室,岂会有后来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丁俊晖若不是毅然舍弃了升学这条众人认为的“正确道路”,又哪来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

片段二: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丁俊晖念初中时,在打台球上显露出很高的天分,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国际斯诺克大师,但传统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少回,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将来我能靠打斯诺克来养活自己吗?周围的人也都劝他:“还是读书吧,读书比什么都重要!”然而。最后他决定放弃升学,摒除一切杂念,一门心思专攻斯诺克,终于取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这些都源于他学会了舍弃,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理由)

在选材(事实)上,片段一共选用了四则材料,古今中外皆有涉及,看似丰富,实则都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也没有解释材料的理由陈述来支撑观点。片段二虽然只用了一个材料,但利用得比较充分,而且段末也结合该材料陈述了支持观点的理由。从事实和理由两个基本要素的角度来说,片段二优于片段一。

请看在片段二基础上再作的调整:

片段三: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1)丁俊晖念初中时,在打台球上显露出很高的天分,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国际斯诺克大师,但传统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少回,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将来我能靠打斯诺克来养活自己吗?周围的人也都劝他:“还是读书吧,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当初他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转而听从周围人的意见回到学校继续念书,那还能有后来的成就吗?(事实1)如果他顾虑太多,便不能鼓起勇气走出校门,去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成功将只是奢谈。(理由1)然而,最后他决定放弃升学,摒除一切杂念,一门心思专攻斯诺克。终于获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2)因为只有舍弃不必要的顾虑,才能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理由2)所以,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把顾虑放到一边,把它当成登上成功台阶的垫脚石。(理由3/观点2)只因为他们真正懂得: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1)

可看出,片段三较片段二说理更加严密,也更有方法与策略。片段二只陈述了一条理由来支撑观点,而片段三则更进一步,将片段二陈述的理由作为“二级观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另外,片段三还呈现出首尾圆合的文本结构,就算是在这个层次讲,它也起码做到了“自圆其说”。其次,对于同一事例的运用,片段三也比片段二更充分、更有效些。

第7篇

读书会有苦,但苦即为一种乐,读书会感到快乐,而必须是在经历苦的条件之后,是亦苦即是乐,乐必经苦,这便是读书的苦乐之境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1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乐之境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无法在意义上体会到乐。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也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净(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见林语堂《论读书》)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应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当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2在人生的旅途中,或有欢乐,或有悲伤,但这一切的情感一旦通过阅读的洗礼,一切情感都已全无,只剩读书之乐。

或许有人会说:“书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品起来可真苦啊!”可是不然,你殊不知,口感越苦,越会使人振奋,口感越苦,越能使人体味深刻,正如钱钟书的那句:“真正的读书的快乐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来,苦才真正是读书的快乐的引诱。”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们可以重返《三国》的激烈战场,感受《水浒》英雄的英姿飒爽,身临《西游记》的神人怪鬼之界,垂怜《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在书中,从孔子的《论语》鲁迅的的《彷徨》《呐喊》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冰心的《小桔灯》《繁星?春水》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季轮回,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书令我们感受到了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从老一辈到新一代的改变与不同,博览群书,生活是如此充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为未来的蓝图染上光辉的色彩。是故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邻光,更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燃糠自照,最终终成一代名人。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造就一个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在,多数同学只重视读课本,而不重视课外阅读,只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身心感悟,只重视表面意思而不重视深层涵意,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读书只会觉得乏味,枯槁,必会感到苦了,而只有用心,用爱去读书,读书之乐必会令你乐得合不拢嘴。

读书会有苦,但苦即为一种乐,读书会感到快乐,而必须是在经历苦的条件之后,是亦苦即是乐,乐必经苦,这便是读书的苦乐之境了。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3书——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就与吃饭睡觉一样。可是有些人厌恶读书,认为读书十分枯燥无味,而我却认为读书可以给我带来乐趣。

书好象是一位懂得许多知识、有许多经验的智者,可以从她的谈吐中学到各种知识,这倒应验作家歌德的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书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用的知识,她在各个方面还是我们有用的向导,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便可以去请教工具书;如果我在生活上遇上麻烦,可以去请有关生活方面的书来帮忙......读书还可以交流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作者在写一本书时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读者读到他的书时,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读不同的书给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读历史书能让人回到那遥远的过去,了解各种各样古代的事情;读小说能让人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一下主人公的经历;读科幻书能让人置身于新奇的幻想世界;读科普书能让那些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图片与文字展现在你面前......

我最喜欢的书是美国作家房龙所写的《人类的故事》。这本书图文并茂,里面有367幅世界名画和60多幅经典照片,介绍了人类历的各种大事,有罗马兴衰、埃及女王、希腊与波斯之战、、一次世界大战......等等。

我们一家人中,不仅我一个人爱读书,爸爸妈妈也都很爱读书。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家中,我在全神贯注地读课外读物,爸爸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小说,妈妈把切好的肉放在锅里烧,趁肉没熟,自己去看看书,不知过了多久,妈妈闻到了一股糊味,大叫一声:“肉糊了!”,来到厨房,发现肉已经黑糊糊的了,我笑着说:“看来咱们啃书本的味儿比吃肉还香!”大家都笑了。

说到读书,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到图书馆去还书,图书管理员发现他的书又破又烂,便问:“为什么你的书破成这样?”那个人答道:“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管理员又问:“为什么这两页不见了?”那个人又答道:“高尔基说过,‘看一本书就象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页我吃了。”——我们读书可不能象他这样呀!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享受。”古今中外,没有一位诗人不读书,就可写出优美的.诗集;没有一位作家不读书,就可写出优美的散文。然而,他们都为书儿痴迷。

期间,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不仅是我,可能读好书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一点。总而言之,读好书,会带来很多益处,同时它也会帮你奠定一个坚固的“地基”。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5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她对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对于我也是一样。我说不清对书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似乎是朋友,似乎又是亲人,又好像是师生,难以琢磨。对待她,我与孙犁就有些志同道合了,“惟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净手,阅后安置……”之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师生情。每当我困惑、懵懂了,她填补了我的无知,充实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见识,给予我人生的智慧。她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幸而有顽强的一生,告诉我,人要坚强;她用十八本《语文》把我引进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她用一本泱泱万字的《上下五千年》为我讲述了中国这只雄师鲜为人知的过去。书,她是我的良师,给我带来智慧与见识。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友谊。每当我寂寞、无聊时,是书给我带来娱乐、轻松、解脱。每当沉浸在福尔摩斯的悬念侦探世界中,我的空洞一时间被满足,跟随她揭破一个又一个阴谋;每当我漫游在二月河描写的宫廷宦海中,看着康熙斗螯拜、清黄河、撤三藩,似乎我也投身在着起伏翻滚的动荡宫廷,见证一个又一个气势辉煌的里程碑……书,她是我的益友,与我分享那一份刺激与喜悦。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亲情。每当我难过、失落时,是她拂平我的伤痛。一本《经典笑话三千则》在我脸上画出灿烂、开怀的笑容。一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天龙八部》让我忘却了烦恼,坠入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书,她是我的至亲,抚慰我失落的心灵。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