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9:28
序论:在您撰写任务驱动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也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达成的结果。设计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过程等这一系列知识内容的主题。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和教学实际,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可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设计。设计教学目标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设计、实施的,而且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教学目标分析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二、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是都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确定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从而使教师设计出能够适合学生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学习任务。学生特征分析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目的是设计出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与任务。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意义记忆占具主导地位,而且会更多地运用有意记忆,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增强。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强,多数属于外在的学习动机。对于“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学生要差别对待。要根据学习动机设计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避免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
(二)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已经具备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实践操作技能和协同合作的能力,哪些技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学生能够利用去独立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初步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作为设计者是必须要掌握的。
三、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是为了明确学生学习内容中哪些是陈述性知识、哪些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确定所教授内容、方法,才能确定情景任务,达到在任务中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四、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减少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创建的模拟现实的情景环境。情景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问题背景,并且以此作为启动教学的支撑,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需要。在电子商务课程中,不同的知识点对情景创设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设计学习情景时,要注意明确学习类型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要在对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础概念、方法和过程,融入到当前教学主题中。学习的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建立在真实学习情景之上的。
五、设计学习情景的策略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情景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中加入一些名人轶事、生活常识、趣闻、社会现象等,使情景内容无限贴近现实,则能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生活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和实用。创设情境要从电子商务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入手,既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性。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手段。电子商务中的许多内容与实践,和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联系紧密的。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做法、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之中,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情景的设计应用生活性策略,不但会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性
创设自主化学习情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要让教师的思维方式约束住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的思维只是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要将学生的自主思维方式激活,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设计学习情景的自主性是要充分激活学生旧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自行探究解决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协作性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任务设计时要不仅要设计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还要设计具有协作性的任务,要想完成这样的任务,则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这种具有协作性的任务必须对小组各成员的分工进行充分考虑,要把任务进行分解成若干个分任务,用以适应小组内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情景的协作性,能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协作带来的成功和高效率。同时,还会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交流沟通,从而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形成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引导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要有教师教的效果评价,又需要有学生学的效果评价,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需要有形成性评价。教学评价要包括对知识和技巧的领悟程度、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价。及时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及正确的操作习惯将起到极大的修正作用。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功条件是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教师的评价最好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不是针对于个人评价,而是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对知识、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激励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修订并形成方案
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整个教学模式设计的修订;修订的过程是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整理以及再加工的过程,修订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修订的过程中要从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设计的的最后环节是形成方案,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应采取一个开放的模式,出于对不同学生差异性的考虑,在一些细节设计上要体现出多个任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
八、结束语
(一)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意义记忆占具主导地位,而且会更多地运用有意记忆,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增强。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强,多数属于外在的学习动机。对于“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学生要差别对待。要根据学习动机设计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避免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
(二)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已经具备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实践操作技能和协同合作的能力,哪些技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学生能够利用去独立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初步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作为设计者是必须要掌握的。
二、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是为了明确学生学习内容中哪些是陈述性知识、哪些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确定所教授内容、方法,才能确定情景任务,达到在任务中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减少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创建的模拟现实的情景环境。情景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问题背景,并且以此作为启动教学的支撑,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需要。在电子商务课程中,不同的知识点对情景创设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设计学习情景时,要注意明确学习类型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要在对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础概念、方法和过程,融入到当前教学主题中。学习的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建立在真实学习情景之上的。
四、设计学习情景的策略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情景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中加入一些名人轶事、生活常识、趣闻、社会现象等,使情景内容无限贴近现实,则能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生活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和实用。创设情境要从电子商务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入手,既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性。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手段。电子商务中的许多内容与实践,和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联系紧密的。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做法、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之中,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情景的设计应用生活性策略,不但会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性
创设自主化学习情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要让教师的思维方式约束住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的思维只是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要将学生的自主思维方式激活,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设计学习情景的自主性是要充分激活学生旧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自行探究解决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协作性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任务设计时要不仅要设计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还要设计具有协作性的任务,要想完成这样的任务,则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这种具有协作性的任务必须对小组各成员的分工进行充分考虑,要把任务进行分解成若干个分任务,用以适应小组内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情景的协作性,能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协作带来的成功和高效率。同时,还会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交流沟通,从而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形成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引导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要有教师教的效果评价,又需要有学生学的效果评价,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需要有形成性评价。教学评价要包括对知识和技巧的领悟程度、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价。及时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及正确的操作习惯将起到极大的修正作用。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功条件是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教师的评价最好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不是针对于个人评价,而是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对知识、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激励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修订并形成方案
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整个教学模式设计的修订;修订的过程是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整理以及再加工的过程,修订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修订的过程中要从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设计的的最后环节是形成方案,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应采取一个开放的模式,出于对不同学生差异性的考虑,在一些细节设计上要体现出多个任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
七、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并不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德就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被称之为“范例教学”方法。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利用典型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阶段。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特殊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所讲授内容的相关规律,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还通过设定与生活和学习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对应的问题,从而完成所设定的任务。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都自主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是在合适的阶段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让学生始终处于边做边学的状态,最终实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因为计算机课程教学自身本来就是一项极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更灵活的掌握与应用。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高职专科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合理引入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首个环节就是要进行任务设计,这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否奏效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该环节予以重点准备。通常,教师可以在教学子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其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合理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成就感的意识,在上课之初就直接指出通过这堂课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最终可以在实际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哪个部分予以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哪一项目标,可以完成什么工作等。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提出整体性的要求,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哪些技能和怎样获得其中的知识。在教学子目标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展示的方式实现目标需要的相关技能,然后将驱动任务引入到课堂中。另外,在制定任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教学工作的现实性特点与应用性要求。若所制定的任务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所制定的任务就是失败的。
2.2合理的教学分组与清晰的任务分工(1)合理的教学分组教学小组是开展协作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之间的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小组,而是一个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需要相互信赖、彼此依靠的小团队。从具体的实践效果来看,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的小组,其学习效果要明显高于传统的授课班级。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学小组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小组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各个小组具有足够但是不过分多的学习信息量;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各自的小组过程中都能够承担对应的学习任务,并有成功学习知识的机会;要对每一名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形成积极、信赖的合作关系。总的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习小组之间形成有机的交流,学生在独立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时,还必须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最终达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任何一名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其自身与各个小组之间的内在联系,若自己不成功,小组也将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使得其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2)清晰的任务分工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任务驱动教学小组过程中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建立个人任务分工表,并将之提交给教师,便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任务开展过程中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督促。每一名学生都要承担其对应的工作,即获得特定任务下的角色,这对于整个小组学习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学习角色与学习任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合理的角色分配能够使得整个学习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角色分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因此要尽量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足够的知识扩充以及技能展示的机会。这就要求角色的分配要灵活,可以随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任务的整体进度进行适时的调整。例如,每个学习小组内的角色分配最好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医院进行组合和分配,必要的时候可以由老师在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2.3设计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学生合理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使得学生学习活动得以保持高水平状态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物质支撑。一个完整的协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空间环境、组织环境以及硬件技术支撑。其中,组织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例如小组划分、学生间的功能分配等;空间环境则是指协作学习的基本场所,例如实践机房、学生自习室等。通常,任务驱动教学一般在教学机房中进行。在组织协作环境下,教师让学生尽量坐在一处,使得他们拥有相同的学习材料,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意见交流氛围。
3结语
1.从目标出发,设计任务项目
对于教学而言,需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来支撑。也就是说,目标是制订任务最重要的依据。对于一节信息技术课而言,教学目标要相对集中简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活动任务,让活动任务与目标之间形成紧密的对应关系,这样的活动任务就是聚焦的、有实效的。如五年级《调动文字》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插入和改写状态的切换与区别;(2)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的方法。因而,这一课教学前所要建构的任务就非常明晰,通过设计三项任务,一是提供一个文本,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尝试插入相关文本的操作;二是对于文本中相关的语句,按照指令完成改写状态的切换以及插入、改写工作;三是让学生自己写一小段文字,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如此,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的活动任务,有序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学生的积极性必然提高。
2.从需要出发,确定主要任务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学习需要是设计活动任务时必须重点考虑的方面。同样一项内容,有的班级学生课外已有接触,或者已能熟练运用,如果再按部就班设计浅层次的活动任务,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相反,如果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那么活动任务的设计就要有一定的坡度性,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这样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才会高涨。如在《文字复印机》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课前已对复制文本的一两种方法有所掌握,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设计几项灵活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呈现的内容进行复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导。这样的任务设计,既是向目标的迈进,也确保了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经验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并能顺利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妙设情境,提出任务
建构好任务项目后,以怎样的形式提出任务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或是组织一些小竞赛,或是模拟一些现实场景,或是以问题引发他们的挑战闯关欲,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任务活动中。
1.把握认知心理,创设模拟性情境导引任务
小学生喜欢直观、形象性的事物,丰富有趣的情境,最能激活他们的学习因子。因而在教学中,应将学习任务纳入情境之中,通过模拟学习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任务,并饶有兴趣地展开任务的探究。如在教学《我是板报设计师》时,邀请两位同学将事先做好的两块电子板报展示给大家看,一块板报内容字体与图案比较单一,另一块从色彩的搭配到图文的结合,都给人以一种协调舒适感。这时,请同学们说说:你更喜欢哪块板报?为什么?学生都很有自己的见解,纷纷发表建议。这时老师顺势问学生:你们也想自己动手来设计一块这样美丽的板报吗?特别注意板报标题的设计。学生兴致极浓,都急切地想一展身手。如此将任务置于情境中呈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艺术字的魅力,继而自主动手、尝试任务,比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生硬布置,效果要理想得多。
2.遵循思维规律,创设问题性的情境导引任务
“一切思皆起于疑”,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导引活动任务,即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实践操作,在问题的突破中获取新知识,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查找与替换”这个操作,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手工进行查找替换,学生查得很认真,却费时费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启发:既然计算机是智能化的,那是不是应该有一种更加快捷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这些任务一次性完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探究的劲来了,纷纷要展开尝试。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利用工具栏中的工具自主实践。这样遵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极为有益的思维与实践的锻炼。
三、立足发展,指导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知识来源于动作。”这强调了学生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学生接受了活动任务后,展开自主探究与实践,这时,教师可以从实践途径、问题策略、协作方式等方面,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挑战学习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将教学活动指向学生长远的能力发展。
1.指导实践方法,发展个体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普及的情况下,学生人手一台机器,资源配置到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展开信息技术的学习。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以任务为引领,自主展开探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并给予及时指导。特别是当领到一项任务后,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展开尝试,也可以借助网络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还可以认真阅读教材获得化解之法。这些都是非常富有实际意义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也是作为学习者必须形成的能力。此后,当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借助这些方法去自我寻求突破。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就自然生成,将对以后的学有裨益。
2.引导互助共享,发展合作探究能力
1.1教学任务的设计
课前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在学习计算机理论时,学生往往会因为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理论术语较多且长篇叙述较多,在操作问题、方法上存在模糊、困难,因此设计好课前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分解并归纳为若干个主题,围绕每个主题来设计任务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进行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学习XP系统的基本操作时,要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打开电脑,进入系统之后要引导学生查看硬件配置情况,并且使学生能够设置个性化的操作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因此,任务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也能够完成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2任务展示及分析
在设计好任务以后,教师要避免进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自己解决的,提倡学生自主思考给予方案和思路;另一类是需要根据任务设计中的新内容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点拨,程度要使得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进行Powerpoint的制作中,要使学生了解任务,分析主题创意,结合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制作。
1.3任务的完成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教学的任务、方法、步骤之后,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帮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的讲解、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Word来制作求职简历的表格,在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再提醒学生对创建表格、编辑、输入文字等方面知识进行回顾,以便更好地记忆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解决,便于完成下一步的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4任务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评价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将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展示、评价,以便及时反馈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阶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要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任务评价中来,努力引导学生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如对Flash作品进行评价,将符合主题的程度、运用技术的简单和复杂、颜色的合理搭配、元件的逼真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分值,以此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中,要注意几个问题: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任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任务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操作,使学生及时转换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思考的精神;另外也要注意任务设计要有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水平、需求的区别来分别设计任务,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2结语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优势;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法主要内涵是指,通过教师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协助、查阅资料等方式,真正通过任务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本身就是一种自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任务进行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利用自身的努力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学生在进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时,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还可以对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促进作用。
(二)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对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来讲,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解决相关的问题,完成相应的任务。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能够以任务的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二,在开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能力解决相关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三)能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自身的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因材施教。而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计算机教学,教师对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能够促进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任务驱动法开展计算机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任务供同学们进行选择,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感兴趣的方向来选择任务,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抄袭日常作业和考试试题答案的情况,能够更加公平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
二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遵循的原则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对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原则
虽然任务驱动法经过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都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因此,必须要确保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差异性,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学习并应用计算机相关的内容。
(二)要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
对于任务驱动法来讲,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样,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任务选择的过程中,还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虽然对于学生来讲,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进行学习,但是教学任务还需要具有合适的难度。如果难度过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但是难度过低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效果不太明显;第二,选择的教学任务要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理论课堂中讲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随后安排相关的任务,使得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任务的完成中,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知识。
三促进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然而,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还需要更好地遵循相关的原则,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应用效果的提升。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任务驱动法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结合
任何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应用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法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得这一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教学目标相结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计算机教学目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当今的教育中,需要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教学目标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第二,对任务驱动法进行相关的设计和改革,对于任务驱动法来讲,应用到不同的学科开展教学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和改革,才能够使得教学模式更好地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真正适应计算机教学的开展。
(二)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目前,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第一,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任务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能够更加具体地体现教学任务,同时使得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好奇心,从而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第二,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一方面:需要注意考核的全面性,从而能够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考核,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考核的公平性,教师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由于不仅仅是按照试卷分数进行考核,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教师还需要注重考核中公平性的特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第二,学生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出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不足,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
作者:杨旭文 单位:朝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段丽霞.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17-119.
[2]李星宇,赵松.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4:127-129.
审计教育的重心应逐步转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审计置于经济管理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审计实务教学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目前的“口授+黑板/多媒体课件”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审计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如何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入合适的仿真案例,积极探讨“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