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19:10

序论:在您撰写汉语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汉语毕业论文

第1篇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二,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第三,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

 (1)有的教师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

第2篇

论文

中文题目

日本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

间的意义

日文题目

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

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考察

别:

年级专业:

名:

号:

指导教师

称:

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考察

【要

旨】日本語の中で漢字の使用は不可欠で、漢字の意味は漢語の意味と直接な関係があると思われる。漢字を組合わせた漢語の意味は、それを構成する漢字の意味の組み合わせになる。字訓を通して、意味を覚えることが容易である。しかし、日本語の中には同音語が増えていて、音声表現の立場から考えて、比較的に複雑だと考える。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を研究して、漢語の習得とその漢語が表す事柄の意味を理解することにも役立って、すごく探究に値す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キーワード】漢字、漢語、字訓、同音語

目次

はじめに------------------------------------------------------------------------------------------------------1

一、漢字の意味とその組み合わせ---------------------------------------------------------------------1

(一)漢字の字訓------------------------------------------------------------------------------------------1

1.字訓を用い漢字---------------------------------------------------------------------------------------1

2.字訓を用いない漢字---------------------------------------------------------------------------------2

3.同字多義------------------------------------------------------------------------------------------------2

(二)漢字の組み合わせ---------------------------------------------------------------------------------2

1.並び方と同じ場合------------------------------------------------------------------------------------2

2.並び方と逆の場合------------------------------------------------------------------------------------3

二、漢語理解の実情---------------------------------------------------------------------------------------3

(一)類推させる行き方---------------------------------------------------------------------------------3

(二)名づける実情による行き方---------------------------------------------------------------------3

三、漢語と和語の優劣------------------------------------------------------------------------------------4

(一)和語による行き方---------------------------------------------------------------------------------4

(二)外来語による行き方------------------------------------------------------------------------------5

(三)漢語による行き方---------------------------------------------------------------------------------5

四、意味を重視する立場---------------------------------------------------------------------------------5

(一)同音語の問題---------------------------------------------------------------------------------------5

(二)知的な日本語---------------------------------------------------------------------------------------6

おわりに------------------------------------------------------------------------------------------------------6

謝辞------------------------------------------------------------------------------------------------------------8

参考文献------------------------------------------------------------------------------------------------------9

中国語版

中文摘要-------------------------------------------------------------------10

引言-----------------------------------------------------------------------11

一、日语汉字的意义及其组成-------------------------------------------------11

(一)日语汉字的训读-------------------------------------------------------11

1.有训读汉字-------------------------------------------------------------11

2.无训读汉字-------------------------------------------------------------12

3.一字多义---------------------------------------------------------------12

(二)日语汉字的组成-------------------------------------------------------12

1.汉字排列同意义接续一致-------------------------------------------------12

2.汉字排列同意义接续相反-------------------------------------------------12

二、理解音读汉语词的实际情况-----------------------------------------------13

(一)根据推理的方法-------------------------------------------------------13

(二)根据起名实际情况的方法-----------------------------------------------13

三、汉语同和语的优劣-------------------------------------------------------14

(一)基于和语的造词法-----------------------------------------------------14

(二)基于外来语的造词法---------------------------------------------------14

(三)基于汉语的造词法-----------------------------------------------------15

四、重视意义的立场---------------------------------------------------------15

(一)同音词的问题---------------------------------------------------------15

(二)理性的日本语---------------------------------------------------------15

结束语---------------------------------------------------------------------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はじめに

個々の漢字はそれぞれ意味を持っている。そうして、漢字を組合わせた漢語の意味は、それを構成する漢字の意味の組み合わせになる。例えば、次のようになる。

①海水:「海というのが「うみという意味を持ち、「水というのが「みずという意味を持つから全体で「うみの・みずという意味になるである。

この場合、「海水という語とともに二つの漢字を覚えたことは、「海や「水を含むいろいろの漢語の構成要素を覚えたことになり、漢字の意味が漢語の意味を理解する上で役立つことになる。

②海外:「うみ・そととなるが、「うみの・そととはどんなところか、ちょっと理解しにくいことになる。実際には日本以外の国のことである。

「海外という漢字の組み合わせから「海外が実際に表す事柄の理解までは成り立たない。

このように見てくると、どうしても問題になるのが、漢字の意味とその漢字を含む漢語が表す事柄の意味との関係である。この点が実際にはどの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のだろうか。以下ここでこの問題を取り上げるのは、このことが、漢字教育・漢語教育の立場で、いろいろと役立つに違いないと考えるからである。

一.漢字の意味とその組み合わせ

漢字の意味と事柄の意味との関係を考えるに当たって、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から取り上げることにする。個々の漢字がどのような意味を持ち、その意味が漢語の中でどのような組み合わせになっている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一)漢字の字訓

1.字訓を用い漢字

漢字の意味であるが、一般には、漢字の意味に当たる日本語がその漢字の字訓になっている。「海という漢字の意味に当たる日本語が「海の字訓「うみだと考えればよいのである。したがって、個々の漢字の意味は、その漢字の字訓を通して理解するのが好都合である。次のような場合も、この種の字訓である。例えば:

手・て

池・いけ

高・たかい

大・おおきい

来・くる

思・おもう

最・もっとも

必・かならず

2.字訓を用いない漢字

すべての漢字において字訓が見られるわけではない。中には現代表記において字訓を用いない漢字も少なくないが、そのような場合にも、漢字の意味としては、それに当たる日本語を考えるほうがよいのである。この行き方は、一般的でないことばが字訓になっている場合も同じである。例えば、次のようになる。

室・へや

校・たてもの

公・みんなの

園・にわ

このような場合の日本語については、普通の字訓と区別し、特に「意味訓と名付けておく。一般に、字訓や意味訓に共通することは、「意味を解説した日本語ではなく、「単語またはそれに近い形が用いられ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中には、「茶・菊のように、字音がそのまま意味訓の役をしているものもあるが、それはそれでよいのである。

3.同字多義

個々の漢字の意味が、必ずしも一つは限らないことである。例えば、「長音・長男の場合に、「長音の「長は、その字訓の示すとおりに「ながいであるが、そのことに基づいて「長男を「ながい・おとこ(背の高い男)と考えてはならない。このほうは「うえの意味であり、「うえの・おとこ(いちばん先に生まれた男)である。「先月の「先は「まえであっても、「先日を「まえの・ひと考えてはならない。この「先のほうは「すこしまえという意味であり、「先日は「すこしまえの・ひ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二)漢字の組み合わせ

漢字の意味がどのように組み合わさって漢語の意味になる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が、これに二つの型がある。

1.並び方と同じ場合

「海水が「うみの・みずという意味を持つように、漢字の並び方と意味の続き方が同じ場合であり、次のような語がこの並びになる。

水道(みずの・みち)

新人(あたらしい・ひと)

最初(もっとも・はじめ)

予習(まえに・ならう)

水泳(みずで・およぐ)

2.並び方と逆の場合

「配水の場合は、「くばる・みずではなく、「みずを・くばるという続き方になる。このほうは、漢字の並び方と意味の続き方が全く逆になるが、このような語も少なくない。次のような場合が、この方の例である。

開店(みせを・ひらく)

出国(くにを・でる)

登山(やまに・のぼる)

起床(ベッドから・おきる)

不動(うごか・ない)

したがって、漢字の並び方と意味の続き方の関係については、同じのと反対のものとが見られるわけである。ただし、同じような並び方をしていても、「愛犬は「あいする・いぬであり、「愛国は「くにを・あいす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読者(よむ・ひと)と「読書(ほんを・よむ)

の場合も同じである。理論的には二つの型があるとしても、語によっていずれかに限定される場合がみられ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二.漢語理解の実情

(一)類推させる行き方

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が以上のようであるとすれば、漢字の意味の理解が容易に漢語の意味の理解につながることになる。例えば、次のような漢語の場合も、それぞれの漢字の意味が理解できれば、常識と類推とを動かせることによって、漢語の意味を理解することが、それほど困難ではないのである。例えば:

校長・校舎・校医・校旗・校庭

高校・高級・高空・高価・高温

両親・両面・両輪・両端・両性

例文・短文・古文・英文・和文

このようにして、漢語そのものとしては初出であっても、その意味が、漢字の意味を通して理解できるようになる。漢字を学習することによって理解できる漢語が急速に増えていくのは、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間にこのような関係が見られるからである。

(二)名づける実情による行き方

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間にこのような関係が見られるとしても、こういう行き方ですべての漢語が理解できると考えてはならないのである。例えば、次のような漢語の場合に括弧の中のように理解したとすれば、それは明らかに誤りである。

①校友(学校の友達)―同じ学校の卒業生

②高僧(年を取ったお坊さん)―偉いお坊さん

③成文法(文を組み立てるやり方)―文章で書いた法律

④両生類(二つ生まれる種類)―子供のときは水の中で大きくなり、成長してから空気を吸って生きていく動物

実際に用いられる漢語がどのような事柄を表わしているか、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と、その実体を導き出すことが必ずしも容易ではないのである。

それでは、どうしてこのような結果になるかという理由であるが、このことは、名づける必要が起ったときに、どのようになづけているかの実情を探ることによって、ある程度は明らかになると思う。

三.漢語と和語の優劣

観点を変えて、名づける必要が生じたときに、どのようにして新しい語が造られてきたかを取り上げることにする。その場合に見られた行き方としては、大きく三つに分け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こで取り上げてきた漢語による行き方のほかに、和語による行き方と外来語による行き方の二つが見られるからである。

(一)和語による行き方

和語による行き方であるが、この行き方で成功したのが、郵便関係の用語である。今日でも当時のまま用いられている次にような語の場合が、その例である。

切手 葉書 小包 書留 差し立て 留め置き

これらは、郵便制度の推進力となった前島密(まえじま・ひそか)が漢字廃止を主張していたことに負うものである。

しかし、仮名文字専用を自ら実行してが化学の入門書「ものわりのはしごを著した清水卯三郎の場合は、残念ながら、そのような成功を収めるまでには至らなかった。清水の造り出した用語の幾つかを紹介すると、次のようになる。(括弧の中は、今日普通に使われているほうの用語)

ほのけ(空気)

けぶりもの(気体)

ゆげり(蒸留)

もやだち(蒸気)

おほね(元素)

みづね(水素)

すいね(酸素)

すみね(炭素)

おにびね(燐)

すみのす(炭酸)

いわうのす(硫酸)

(二)外来語による行き方

清水卯三郎は、一部を外来語に頼ることにもなった。次のような場合がこれである。

とたむ(亜鉛)

ころく(コルク)

がす(ガス)

あむもにや(アンモニア)

あまるがむ(アマルガム)

外来語を用いたほうの言い方が、今日も広く行われているくらいである

(三)漢語による行き方

当時一般に行われたのは、漢字を組合わせで対処できたことが、文明開化を成功させたといっても、言い過ぎではないのである。その一つの例として議会関係の用語を取り上げると、次のようになる。

議会 議院 議員 議長 議席 議事 議題 議案 議決

ここに見られる特徴は、「議という形で一貫させたことである。このような体系化が、個々の漢字の意味と相まって、新しい漢語の理解を更に容易にしたわけである

四.意味を重視する立場

漢字の意味が漢語の意味を表わすということ、そのような漢語を用いて事柄の名づけができるということ、これは漢字の持つ大きな利点である。しかしながら、そのような利点を持つ漢字でも、これを事柄の名づけのために積極的に利用しようとすると、いろいろの問題がある。

(一)同音語の問題

漢字の意味を重視して事柄に名づけていくと、同音の語が増えていくのは当然である。同じ分野の用語でも、次のようなものが決して少なくはないのである。

洗顔・洗眼

精算・清算

五感・五官

過料・科料

こうして、中には全く反対の事柄を表わす同音が生まれるに至ることは、次の例に見るとおりである。

詳録・抄録

排外・拝外

配水・排水

吸湿・給湿

漢字を単位として見ても同音のものが著しく多い実情から考えて、同音の語が多くなっていくのは当然である。その点だけを見ると、音声表現の立場から考えて、決して好ましい現状とは言えないわけである。

(二)知的な日本語

言語そのものは、音声表現を優先させ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ものかというと、必ずしもそうとばかりは言えない。言語そのものの機能としては、「話す・聞く・書く・読むのほかに、「考えるという機能も無視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その点で日本語の実情を見るとき、日本語というのが、大きく二つに分かれることも見逃がせない。一つが音声を主とする日常の日本語であり、もう一つが文字を主とする知的な日本語である。前者を重視するあまり、後者がおろそかになってはならないのである。

考えてみると、漢字そのものが本質的に同音語を生み出す宿命を持っ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個々の漢字の持つ本来の字音を崩れる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支障が見られなかったのは、知的な日本語が、「話す・聞くよりも、むしろ「書く・読む・考える面で用いられてきたからである。しかも、その場合の「読むというのが、黙読を主としているわけである。こうして、ここで取り上げてきた漢語というのも、こういう知的なほうの日本語にほかならないのである。

おわりに

漢語の学習に当たっては、漢字の意味を通して習得するのが効果的だということである。漢字の意味を通して習得するのでなかれば、知的な日本語は習得できないと言ってもよいくらいである。その役立つのが、知的な漢語の意味を既習の漢字の意味から類推させる行き方である。ただし、その場合に、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漢語の意味と事柄の意味との関係に注意しなければいけない。

漢語の意味は、それを組み立てる漢字の意味と関連させ、それによって記憶の中に定着させるのが効果的だということである。知的な漢語には同じ発音の語(同音語)や似た発音の語(類音語)が多く、それらを発音との関係で定着させることは極めて困難である。しかし、実際問題として、次から次と出てくる漢字や漢語は、学習意欲を失わせることにもなる。それを防ぐためには、学習者を積極的に活動させなければいけない。

謝辞

本論文を書いている間に、指導教官陳亜強先生に、論文のテーマ決定から、資料収集、書き方、言語表現まで常に丁寧に温かくご指導いただき、誠に感謝の念にたえない。

また、日本語学部の諸先生からもご指導いただき、謹んで感謝の意を表する。

そして、いろいろ支援していただいた同級生の皆様に感謝の意を表する。

2011年5月15日

参考文献

[1]

古宦臣.浅谈日语汉字音读的规律

[J]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5,

(6):67-72

[2]

胡珊.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17-19.

[3]袁丽梅.浅谈日语汉字的讲解和归纳的几种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3):9-15.

[4]李金莲.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字词

[J].《山东外语教学》,

2004,(6):13-19.

[5]李杰.

浅谈日语汉字的音读与训读 [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2):83-87.

[6]陈亮晓.

日语汉字词浅析 [J]. 考试周刊 ,

2010,(

20):24-35.

[7]

包央.《万变里其宗—谈日语汉字的读音》[J].日语知识》,2002.1:19-20.

[8]

徐一平.《日本语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

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91.

付録

中国語版

日本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间的意义

【摘

要】日语中汉字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汉字的意义直接关系到音读汉语词的意义。由汉字组合的汉语词的意义即构成其汉字的意义的组合。通过训读,能容易地记住词语的意义。但随着日语中同音词的增加,从音色表现的角度来考虑的话相对较为繁杂。研究日语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间的意义的关系,有助于学习汉语以及理解该汉语所要表达的事情的意义,非常值得探究。

【关键词】日语汉字;音读汉语词;训读;同音词

引言

每个日语汉字都有其分别对应的意义。而由汉字组成的汉语词的意义就是构成其汉字的意义的组合。如下所示:

①海水:“海”有“うみ”的意思,“水”有“みず”的意思,所以整体便是“うみの、みず”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记住“海水”这个词及两个汉字的同时便记住了包含“海”与包含“水”的各种汉语词的构成要素。这有助于通过汉字的意义来记忆汉语词的意义。

②海外:两个汉字分别对应“うみ、そと”,但是整体组成的“うみの、そと”的意思又是什么,令人费解。事实上它指的是日本以外的国家。

“海外”这个词若是从汉字的组成这一点来看,要理解它实际想表达的事情是无法成立的。

以此看来,汉字的意义同包含此汉字的汉语所表达事情的含义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考虑到这对于汉字教育和汉语教育必定能起到很多作用。

一、日语汉字的意义及其组成

在考虑日语汉字的意义同事情含义之间的关系之时,我们提出探究关于日语汉字的意义与汉语词意义之间的关系。每个汉字包含什么样的意义,其意义在汉语词当中又是如何组成的?

(一)日语汉字的训读

1.有训读汉字

日语汉字的意义,一般来说相当于其汉字的训读。“海”这个汉字的意义所对应的日语就可以认为是它的训读“うみ”。因而,通过汉字的训读来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会更方便。以下便是这种类型的训读,例如:

手、て

池、いけ

高、たかい

大、おおきい 来、くる

思、おもう

最、もっとも

必、かならず

2.无训读汉字

并非所有的日语汉字都有训读。其中现代记载的无训读汉字也不少,但即使这样的情况,还是要考虑相当于此汉字意义的日语比较好。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特殊的词汇在变成训读的情况。如下所示:

室、へや

校、たてもの

公、みんなの

園、にわ

将这种情况的日语和普通的训读作区别,我们特别将它起名为“意义训读”。一般来说,训读和意义训读的共同点是,二者都适用于“单词或是与之相似的形状”而不适用于“解说意义的日语”。其中,像“茶、菊”这样的单词,字音仍旧扮演象征意义的训读就可以了。

3.一字多义

每个汉字的意义未必只有一个。例如,“長音、長男”这种情况,“長音”中的“長”,按照其训读“ながい”所表示的,就是“ながい、おとこ(高个子的男人)”的意思。而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うえ”的意思,即“うえの、おとこ(长子)”。“先月”中的“先”是“まえ”的意思,但是把“先日”理解为“まえの、ひ”的意思是不可行的。这里的“先”

是“すこしまえ”的意思,所以“先日”指的是“すこしまえの、ひ”。

(二)日语汉字的组成

日语汉字的意义是怎样组合成汉语词意义的,我们将其分为两种情况。

1.汉字排列同意义接续一致

如同“海水”的意义是“うみの、みず”一样,以下这些词语都属于日语汉字的排列方式同意义的接续方式一致的情况。

水道(みずの、みち) 新人(あたらしい、ひと) 最初(もっとも、はじめ)

予習(まえに、ならう) 水泳(みずで、およぐ)

2.汉字排列同意义接续相反

像“配水”这样的情况,它的意义接续方式则不是“くばる、みず”而是“みずを、くばる”。这种情况下,汉字的排列方式和意义的接续方式则完全相反。这类的词语也不少,下列所示便是这样的例子。

開店(みせを、ひらく) 出国(くにを、でる) 登山(やまに、のぼる)

起床(ベッドから、おきる) 不動(うごか、な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语汉字的排列方式和意义的接续方式有相同的情况也有相反的情况。但是,即使是一样的汉字排列方式,对应的意义接续方式也可能不同。如“愛犬”的意义接续方式是“あいする、いぬ”,而“愛国”的意义接续方式则是“くにを、あいする”。还有“読者(よむ、ひと)”和“読書(ほんを、よむ)”的情况也是和上面一样的。虽然理论上是两种类型,但是我们还是要根据词语本身来限定是哪种情况。

二、理解音读汉语词的实际情况

(一)根据推理的方法

如果日语汉字的意义和日语汉语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如同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那么理解日语汉字的意义同简单理解日语汉语词的意义是息息相关的。例如下列汉语词的情况,如果我们能理解各个汉字的含义,再通过运用常识和推理的方法来理解汉语词的意思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如下所示:

校長、校舎、校医、校旗、校庭

高校、高級、高空、高価、高温

両親、両面、両輪、両端、両性

例文、短文、古文、英文、和文

这样一来,就算是首次出现的汉语词也能够通过汉字的意义来理解它。由于我们看到两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通过学习汉字可以理解的汉语词也就快速增加了。

(二)根据起名实际情况的方法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意义和汉语词的意义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但是我们并不能认为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理解所有的汉语词。例如,以下这些汉语词如果像括号里面那样理解的话显然是错误的。

①校友(学校の友達)正确理解:同じ学校の卒業生

②高僧(年を取ったお坊さん)正确理解:偉いお坊さん

③成文法(文を組み立てるやり方)正确理解:―文章で書いた法律

④両生類(二つ生まれる種類)正确理解:子供のときは水の中で大きくなり、成長してから空気を吸って生きていく動物

当考虑到被应用的汉语词实际要表达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要推导出事情的本质就未必那么容易。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究其原因要从汉语词产生起名需要的时候说起,根据起名时是怎样的实际情况来探究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我们更加清楚。

三、汉语同和语的优劣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们探究在产生起名需要的时候,新词汇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种情况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法。在此,除了列举基于汉语的造词法以外,还分别列举基于和语和基于外来语的造词法。

(一)基于和语的造词法

说到基于和语的造词法,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关于邮政的术语。如下列这些词语至今仍延续当时的用法:

切手 葉書 小包 書留 差し立て 留め置き

这些是日本现代邮政之父前岛密借助于主张“汉字废止论”的胜利果实。

但是,亲自实行全假名文字书写的化学入门书《ものわりのはしご》的作者清水卯三郎则遗憾地没能收获这样的成功。下面也介绍一些清水创造的术语,如下所示。(括号中所示的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说法)

ほのけ(空気)

けぶりもの(気体)

ゆげり(蒸留)

もやだち(蒸気)

おほね(元素)

みづね(水素)

すいね(酸素)

すみね(炭素)

おにびね(燐)

すみのす(炭酸)

いわうのす(硫酸)

(二)基于外来语的造词法

清水卯三郎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创造是借助外来语的造词法,如下所示:

とたむ(亜鉛)

ころく(コルク)

がす(ガス)

あむもにや(アンモニア)

あまるがむ(アマルガム)

这种运用外来语的说法,如今也广泛地盛行。

(三)基于汉语的造词法

现在普遍流行的汉字组合的造词法,即使说它使日本成功走向文明开化之路也不为过。例如议会关系的术语便是其中之一的例子,如下所示:

議会 議院 議員 議長 議席 議事 議題 議案 議決

从以上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一个特点,就是一律采用了“議”的形式。这样的系统化和每个汉字的含义互相结合,使人更容易理解新的汉语词的意义。

四、重视意义的立场

用日语汉字的意义来表达汉语词的意义,这样的汉语词可以用来为事情命名,这是日语汉字最大的优点。然而,即使是拥有这样优点的汉字,在积极利用它为事情命名的时候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同音词的问题

重视日语汉字意义为事情命名的过程中,同音词随之增加便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同一领域的术语,如下面情况的例子绝对不在少数。

洗顔、洗眼

精算、清算

五感、五官

過料、科料

这样一来,甚至产生了表达完全相反事情的同音词,如同下面所示的:

詳録、抄録

排外、拝外

配水、排水

吸湿、給湿

以汉字为单位来看,考虑到同音字很多的实际情况,同音词增多便是理所当然的。单从这一点来看,从语音表现的角度考虑,决不能说是可喜的现状。

(二)理性的日本语

语言本身,未必说一定要以音色表现为先。作为语言本身的功能,除了“说、听、写、读”之外,“想”的功能也不能无视。看到日语在这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语音为主的日常的日语,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的理性的日语。如果不够重视前者,后者必定会受到忽视。

试想,日语汉字并非本质上注定要产生同音词的。分解每个汉字本来的读音能够克服理解的障碍,理性的日语,与其说是用于“说、听”,不如说是用于“写、读、想”方面的。并且,这种情况下的“读”应以默读为主。如此一来,以上提到的汉语就是所谓的理性的日本语。

结束语

当我们学习汉语词的时候,利用汉字的意义来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如果不能通过汉字的意义来学习的话,就无法学会理性的日本语。起重要作用的方法是,根据学过的汉字的意义来类推理性的汉语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情况必须注意日语汉字的意义同汉语词意义、及汉语词意义同事情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将汉语词的意义与组成它的汉字的意义相联系,在脑海中固定其中的意义与关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理性的汉语词中,相同发音的词语(同音词)和相似发音的词语(近音词)很多,要固定这些词语与发音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困难的。但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接连出现的汉字与汉语词会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热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必须让学习者积极动脑学习。

致谢

在论文写作期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陈亚强老师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老师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最后,向我的父母亲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2011年5月3日

参考文献

[1]

古宦臣.浅谈日语汉字音读的规律

[J]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5,

(6):67-72

[2]

胡珊.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17-19.

[3]袁丽梅.浅谈日语汉字的讲解和归纳的几种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3):9-15.

[4]李金莲.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字词

[J].《山东外语教学》,

2004,(6):13-19.

[5]李杰.

浅谈日语汉字的音读与训读 [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2):83-87.

[6]陈亮晓.

日语汉字词浅析 [J]. 考试周刊 ,

2010,(

20):24-35.

[7]

包央.《万变里其宗—谈日语汉字的读音》[J].日语知识》,2002.1:19-20.

[8]

徐一平.《日本语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韩语专业毕业生 毕业论文 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效的总体反映。撰写毕业论文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现就目前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情况及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加之教师存在一般都让其通过的心理,导致其态度不认真,行动不积极。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在无充分思想、理论、素材的准备下应付了事。

2.严重的抄袭现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他们做出抄袭论文的消极行为。现代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有的学生直接从网站上下载文章进行剽窃,不同的学校之间互相抄袭,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互相抄袭,甚至于不同专业之间也相互“借用”等,方法花样之多令人惊叹。

3.实际外语水平的影响。一门陌生的语言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学期要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句较多。大部分学生写论文时都是先用汉语的思维想问题,然后把汉语翻译成韩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汉语式的韩语句子。虽然意思都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但是因为不符合韩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生活中也很难听到、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觉得很别扭。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条件不充分。图书馆内韩文版的资料及有关韩国、韩语的资料不充分,从而限制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质量的提高。

2.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由于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学校为了照顾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任自流,管理不严。而学生本身也忙于准备简历、投简历面试,往往无心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师在开展较为繁重的教学的同时,还要面对提高自身学历、完成科研任务等压力。尽管学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大多数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精力不足,只是泛泛地布置。规定多,具体的指导检查少,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关于论文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是只凭指导教师的判断,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就合格,指导教师认为不合格就不合格。事实上仅凭论文指导教师一人的评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四)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完成,但这一阶段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学期开始社会实习工作,有的实习单位不允许毕业生擅自上网,而且休息也无固定时间,造成学生无法收集材料,也不方便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学业生认为写好毕业论文对求职没有直接的好处,况且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综合起来考虑,自然要牺牲论文的质量。

二、如何解决高职高专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目前韩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个人、学校、教师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地进行解决,以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

学校、教师、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教育功能,进而意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具有与不可替代的特点。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要自觉地把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效果的大检阅。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发现、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从教师到学生就都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决不能敷衍了事,要自觉地、认真地把它做好。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这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途径。毕业论文的完成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必须由学生亲自去做。所以,应该在写作课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有关论文方面的写作,以便以后写毕业论文时运用自如。在阅读课上多找一些各种题材的论文、文章给学生参阅,以使其积累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经验和基础。

(三)学校要为学生书写毕业论文创造条件并加强管理。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毕业论文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在论文的指导方面制订详细的标准,使论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果有写论文与求职或实习之间存在矛盾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尽早进行,错开时间、合理地安排,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指导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指导方法适当与否具体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教师要承担起指导任务的职责,必须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写作实力,要把握韩语的学术动态,进入该学科研究的前沿,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能给予其有效的启示和帮助,以收到“学有所导,导有所学”的效果。

只要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方案,韩语专业毕业的毕业论文就将日益规范,内容就将更加充实,合格率也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指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

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

1.1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将文章添加到百度搜藏

1.2“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一)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二)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三)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②这里我们借用下“中间站”这个说法。我们认为,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末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③“词组本位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学者对“词组本位说”提出质疑,试图把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区别开来,进而建立词法、短语法(有的学者叫“下句法结构”)、句法三足鼎立的语法分析体系,④这一步迈得很勇敢,也颇有见地。如果把短语法单列出来,那末短语分类就和句法结构分类有了质的区别。但他们的分类如仍按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来确定,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仍无法解决。

二短语分类的原则

2.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分析。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基于上述原则,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宾类问题。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事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比如许多学者分过“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动作”格式和“受事—一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我们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2.2我们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当然,语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之间的关系。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上也与语义有关),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如偏正关系)纠结在一起了。

2.3有的语法学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语和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语法单位,“其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就只有单纯的语义关系,而不存在其他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十类语义关系,

见下:

Ⅰ并列:机关学校阅读欣赏

Ⅱ限定:秀丽景色大胆设想

Ⅲ补充:解释清楚热得淌汗

Ⅳ施动:风吹人住

动施:吹风住人

Ⅴ动受:展览书画维修房屋

受动:书画展览房屋维修

Ⅵ评议:应该参加能够胜任

Ⅶ同Ⅶ判断:是高山叫海洋

Ⅷ同一:首都北京班长小李

Ⅸ描写:衣着朴素成就辉煌Ⅹ双受:问他问题给我知识[⑤]

就我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这种分类大概是第一次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短分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短语与句子的本质不同。我们将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探求一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是如何影响短语本身的句法功能,如何影响包括短语在内的更大一级句法结构的。需要说明的是“歧义结构”,因为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无法确定“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限定关系还是动受关系。“歧义结构”是短语脱离语境而产生的现象,在具体语境中,短语的内部关系只有一种,因此“歧义结构”对我们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没有影响。

三、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

1如前所述,我们所做的语义标准分类是为了揭示短语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句法结构和句法分析产生的影响。就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结构的变换关系;三是如果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即成为句子时,这些句子所具有的特点。语义标准短语分类的实用性即在于此。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具体验证的时候,并不一定在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验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在三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这里只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是比较,比如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相同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不同于受动短语,但两者的结构关系;却是相同的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不同的,与此相反,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相同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广义上相同于施动短语(主席团坐着/坐着主席团),但就结构关系看却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择比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动动语和受动短语来比较。倘若把这两种短语区分开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说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那就证明语义标准分类是有实用价值的,因为,如果用结构关系标准来分,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谓短语。我们希望这种比较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比较两种事物必须以一个在外的条件为参照点,被比较的事物在这个参照点上呈现出相同或相异之处,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进行比较,也需要参照点。我们找到两个参照点:一是两类短语由静态的语言单位转为动态的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二是两类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下面我们分节讨论。

四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在结构类型中都是主谓短语,按照一般语法著作的说法,一个主谓短语具备了一定的语调或加上一定的虚词就可以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一句子。但是,是不是必定转成一个自足的句子呢?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语法著述都讲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事主语句,因此给人的印象是施动短语似乎更容易直接转为自足的句子。其实不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言语单位进有各自的自足条件,而各自的自足条件又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

1丁声树先生在谈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时说:“……从谓语方面看,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⑥]这个概括当然是正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动短语转成的言语单位就是受事主语句,因此,我们谈受事主语句谓语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分析受动短语转为受事主语句(言语单位)时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的自足条件。施事主语句对谓语是否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这一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前后可以没有别的成分,如:(1)明天下午的会李校长发言。(2)我休息,他劳动。以上两例的谓语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而且这几个动词本身又不能带宾语,这和动词本身是不及物动词有关。

但是,汉语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及物动词,多数施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另一方面,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则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句子的自足条件完全不同。由施动(及物)短语转化而来的施事主语句,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否则尽管从结构上看主语和谓语俱备,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子:(3)医生们治好了他的病。

(4)*医生们治好了。例(4)是不成立的。而由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因主语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的受事,因此,动词一般不带受事宾语仍是自足的,如:(5)他的病治好了。(6)这首诗背下来了。

2事实上,人们在理解句子时,必然会受到两种短语的不同自足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面两个例句来证明这一点:(7)敌人打退了。(8)我们打退了。例(8)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们”不会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尽管“敌人”也可以是“打退”的施事,但这个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语句时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们一定会把这个句子的主语理解成受事。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其主语担负着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任务:从语法上看,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话题,即主语。假如这个话题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出现,它一定被语境承担了。话题可以是施事,可以不是施事,受事主语句的受事就是话题。从语义上看,一个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不管这个受事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说,受事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及物动词的受事若不出现,它在语义上就没有着落,以施事、受事与同它们相联系的及物动词的关系而论,受事似乎更重要一些,这一点还可以通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中看出来。“把”字引进受事,“把”字后面的受事不能省略,如:(9)我把信写完了(不说“我把写完了”)而“被”字引进施事,在许多情况下施事可以省略,如:(10)小王被人打了(可以说“小王被打了”)我们认为受事主语句可能就是为了满足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要求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例(5)(7)才是自足的,而例(4)(8)不成立。又如:(11)罪犯枪毙了。(12)行刑人枪毙了。例(11)是自足的,因为它是由受动短语转成的句子;例.(12)不自足,因为按通常的理解,它是由施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如果它原本是个受动短语,那末当它转化为句子时,动词的前边必须加上表示被动意义的虚词,如“被、给”等才合乎自足的条件。当然它也可以是施动短语,那就必须在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受事“犯人、罪犯”等才能自足。

总之,按结构关系标准分类,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属同一类型,那末这种分类对揭示两类短语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语法特点就没有任何成效,相反,按语义关系标准把它们加以区分,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们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所产生的根源。

五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

按结构类型来说,主谓短语(包括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可以充当六大句子成分(这里仍沿用传统的称谓)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充当某一相同的成分时,由于二者的语义关系不同对句子的另一成分有不同的要求,或者对短语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分别讨论。

1作谓语

受动短语作谓语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方面句子的主语必须是受动短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另一方面短语内部的受事的范围也比较窄,或者由泛指代词“什么、谁”等充当,或者由遍指性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并且动词前有副词“也、都”等与之呼应。如果不是这样,往往是同式句子并列出现,如:(1)他什么都不说。(2)他样样事都会做。(3)大水……,头也不抬,话也不说。在意念上,以上各句的主语都是受动短语中动作的施事。从变换式上来看,遍指性句式的施事主语可以和短语里的受事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如:(4)什么他都不说。(5)样样事他都会做。它们可以自由变换的原因大概是这类句子的格式比较固定,以“S-O(遍指性受事)一也(都)-V”这样的格式作标志,不会把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弄混。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条件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受动短语里的受事是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如:(6)我这辆车买贵了。(7)王师傅那套西装做大了。(8)小刘帽子戴歪了。⑦(6)-(8)的主语都是施事,受动短语里的受事都是由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的,而非周遍性词语充当的。这三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之间具有领属和被领属关系;二是充当谓语的受动短语中的动词后面都有形容词补充成分。我们知道,描写短语作谓语时,主语和描写短语里的被描写成分之间一般情况下是领属和被领属关系,如“他性格坚强”、“李明眼圈红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对短语内部动词的要求是,必须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形容词补充成分的语义指向是短语里的受事,如例(8)的深层语义关系是“小李戴帽子,帽子歪了”,可以简说成“小李帽子歪了。”后者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与“李明眼圈红了”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动词后面带形容词补充成分是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句子就不成立,如“*小刘帽子戴了”,如果把形容词补充成分换成时态或趋向补充成分,句子就觉得不够自然,如“*小刘帽子戴过了”,“*小刘帽子戴出去了”。如果把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调换过来就成了施动短语作谓语。施动短语作谓语时对上述要求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如:(9)这辆车我买贵了。—一这辆车我买了。(10)那套西装王师傅做大了。—一那套西装王师傅做了。施动短语作谓语,一般不受这么严格的限制,其主语一般是非生命体,在语义上是作谓语的施动短语中动词的受事(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生命体。如:

(11)桌子我搬走。(12)这个人我认识。例(12)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都是生命体,可见施动短语作谓语对句子的主语和短语本身结构的要求都不严格,只要是生命体作施动短语的施事就可以了。又如:(13)谁的孩子妈都爱。当然,这方面没有限制,那方面就要有所“补偿”。从变换式上来看,许多施动短语作谓语,其主语又是非生命体时,二者往往不能自由互换,下面例子中右侧的句子都不成立:(14)汉语我辅导,(英语你辅导。)—一*我汉语辅导,(你英语辅导。)(15)桌子小王搬走了—一*小王桌子搬走了。有的施动短语作谓语,虽然主语是非生命体,但二者仍然互换,如例(9)(10)句可变换成例(6)(7)那样,这可能和二者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密切相关,例(14)(15)句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之间没有领属关系,因而二者不能互换。还有一种受动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如:(16)姐姐手扎了。(17)我眼睛迷了.这种受动短语作谓语和上文讲过的情况不同,其主语在意念上并不是受动短语中的动作的施事,而是受事,真正的施事是另外一种事物,如“针、木刺”或“沙子、风”等等,在表层结构中它们都没有出现。主语和受动短语中的受事,在意念上不是施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正因为二者都是受事,它们之间尽管具有领属关系,仍不能像例(6)和(9),例(7)和(10)那样互换,而且这种“O[,1](受事)—一O[,2](受事)—一V”句式的谓语只能是受动短语,下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18)*姐姐木刺扎了(手)。(19)*我沙子迷了(眼睛)。

2作宾语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都可以作宾语,表示事件或抽象的事物。但它们作宾语时,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和它们作主语时对谓语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很少以动作性很强的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往往由表示心理活动、感觉现象或表示判断的动词来充当。因此,从总体上说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宾语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些意义类型比较特殊的动词作谓语,对两类短语有不同的选择;反过来说,正因两类短语的内部语义关系不同,才使其一可与此类动词搭配,另一个不可以与之搭配。如“进行”这个动词在意义上表示持续性活动,在语法上它是一个形式动词,本身不表示动作,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它后面的动词,“进行”则在动作动词前承担表达时态的任务,并把后面的动词由谓语改变为宾语。“进行”的宾语一般是动词,而且用作宾语的动词本身下能再带宾语。有时,“进行”的宾语可以由受动短语充当,但不能由施动短语充当。如果我们按结构类型来分析,只能说有时“进行”的宾语可由主谓短语充当,这种说法掩盖了两类短语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语法现象。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是不成立的:(1)*进行干部学习(材料)。(2)*进行我们交流(思想)。而我们可以这样说:(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进行思想改造。许多语法学者在研究句型时,运用设计框架的办法来验证句型的不同,这里“进行--非名词性宾语”也构成一个框架,它是区别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各自不同的语法功能的一个标志。

3作被限定成分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如果前面没有限定成分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并对谓语动词有大体一致的要求。如果前面有限定成分,受动短语仍然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施动短语一般不能。下面两句的被限定成分都是由受动短语充当的:

(1)1984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2)我们必须做好机构变动中的人员调整。为什么不能换成施动短语呢?原来,施动短语既不是名词性的,也不是动词性的。而作被限定成分的受动短语,其动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兼类词(兼动词名词)的倾向,如(1)(2)句中的“改革”“调整”,又如“这个村的田间管理”,“家庭领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因此,受动短语可以以其整体功能的名词性充当普通名词经常充当的成分,即被限定成分。受动短语的这种名词性使它在被限定成分的位置上的词序比较固定,因而又表现出一定的凝固性。上面两句的受动短语一般不能变换成相应的动受短语:(3)*……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展开。(4)*……机构变动中的调整人员。受动短语的凝固性还表现在它可以做许多学科的术语,如“苗木定植”,“地质勘探”等等,许多刊物的名称也是这类学动短语,如“语文建设”、“汉语学习”、“哲学”研究等等⑧,这些学科术语和刊物名称一般不用施动短语或相应的动受短语来称谓。通过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类短语的不同语义关系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我们上面分析的语法现象,恐怕是结构分类所不能解释的,反过来却证明了语义标准分类的实用价值。可供比较的短语还很多,如动施短语和动受短语,评议短语和动作性限定短语等等,限于篇幅,只好暂付阙如了。

附注:

①范晓《说句子成分》,载《阜阳师院学报》(社科)1983.1。《关于结构和短语》,载《中国语文》1980.3。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③参见申小龙《中国语法学方法论研究》,载《语文导报》1986.5。

④参见陆仁昌《关系·平面·成分--汉语词组法试论》,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4.1-2。

⑤吕冀平《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学》,载《中国语文》1982.1。

⑥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⑦此三例转引自徐枢《从语文、语法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载《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5篇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示例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

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

1.1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

“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

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1.2“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它操作起来十

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一)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二)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三)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②这里我们借用下“中间站”这个说法。我们认为,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末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③“词组本位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学者对“词组本位说”提出质疑,试图把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区别开来,进而建立词法、短语法(有的学者叫“下句法结构”)、句法三足鼎立的语法分析体系,④这一步迈得很勇敢,也颇有见地。如果把短语法单列出来,那末短语分类就和句法结构分类有了质的区别。但他们的分类如仍按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来确定,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仍无法解决。

二短语分类的原则

2.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

服务于分析。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基于上述原则,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宾类问题。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事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比如许多学者分过“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动作”格式和“受事—一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我们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2.2我们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当然,语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

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之间的关系。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上也与语义有关),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

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如偏正关系)纠结在一起了。

2.3有的语法学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语和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语法单位,“其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就只有单纯的语义关系,而不存在其他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十类语义关系,

见下:

Ⅰ并列:机关学校阅读欣赏

Ⅱ限定:秀丽景色大胆设想

Ⅲ补充:解释清楚热得淌汗

Ⅳ施动:风吹人住

动施:吹风住人

Ⅴ动受:展览书画维修房屋

受动:书画展览房屋维修

Ⅵ评议:应该参加能够胜任

Ⅶ同Ⅶ判断:是高山叫海洋

Ⅷ同一:首都北京班长小李

Ⅸ描写:衣着朴素成就辉煌Ⅹ双受:问他问题给我知识[⑤]

就我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这种分类大概是第一次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短分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短语与句子的本质不同。我们将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探求一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是如何影响短语本身的句法功能,如

何影响包括短语在内的更大一级句法结构的。需要说明的是“歧义结构”,因为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无法确定“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限定关系还是动受关系。“歧义结构”是短语脱离语境而产生的现象,在具体语境中,短语的内部关系只有一种,因此“歧义结构”对我们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没有影响。

三、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

1如前所述,我们所做的语义标准分类是为了揭示短语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句法结构和句法分析产生的影响。就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充当句子成分时的

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结构的变换关系;三是如果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即成为句子时,这些句子所具有的特点。语义标准短语分类的实用性即在于此。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具体验证的时候,并不一定在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验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在三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这里只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是比较,比如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相同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不同于受动短语,但两者的结构关系;却是相同的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不同的,与此相反,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相同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广义上相同于施动短语(主席团坐着/坐着主席团),但就结构关系看却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择比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动动语和受动短语来比较。倘若把这两种短语区分开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说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那就证明语义标准分类是有实用价值的,因为,

如果用结构关系标准来分,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谓短语。我们希望这种比较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比较两种事物必须以一个在外的条件为参照点,被比较的事物在这个参照点上呈现出相同或相异之处,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进行比较,也需要参照点。我们找到两个参照点:一是两类短语由静态的语言单位转为动态的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二是两类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下面我们分节讨论。

四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在结构类型中都是主谓短语,按照一般语法著作的说法,一个主谓短语具备了一定的语调或加上一定的虚词就可以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一句子。但是,是不是必定转成一个自足的句子呢?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语法著述都讲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事主语句,因此给人的印象是施动短语似乎更容易直接转为自足的句子。其实不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言语单位进有各自的自足条件,而各自的自足条件又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

1丁声树先生在谈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时说:“……从谓语方面看,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⑥]这个概括当然是正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动短语转成的言语单位

就是受事主语句,因此,我们谈受事主语句谓语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分析受动短语转为受事主语句(言语单位)时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的自足条件。施事主语句对谓语是否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这一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前后可以没有别的成分,如:(1)明天下午的会李校长发言。(2)我休息,他劳动。以上两例的谓语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而且这几个动词本身又不能带宾语,这和动词本身是不及物动词有关。

但是,汉语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及物动词,多数施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另一方面,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则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句子的自足条

件完全不同。由施动(及物)短语转化而来的施事主语句,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否则尽管从结构上看主语和谓语俱备,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子:(3)医生们治好了他的病。

(4)*医生们治好了。例(4)是不成立的。而由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因主语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的受事,因此,动词一般不带受事宾语仍是自足的,如:(5)他的病治好了。(6)这首诗背下来了。

2事实上,人们在理解句子时,必然会受到两种短语的不同自足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面两个例句来证明这一点:(7)敌人打退了。(8)我们打退了。例(8)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们”不会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尽管“敌人”也可以是“打退”的施事,但这个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语句时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们一定会把这个句子的主语理解成受事。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其主语担负着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任务:从语法上看,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话题,即主语。假如这个话题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出现,它一定被语境承担了。话题可以是施事,可以不是施事,受事主语句的受事就是话题。从语义上看,一个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不管这个受事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说,受事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及物动词的受事若不出现,它在语义上就没有着落,以施事、受事与同它们相联系的及物动词的关系而论,受事似乎更重要一些,这一点还可以通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中看出来。“把”字引进受事,“把”字后面的受事不能省略,如:(9)我把信写完了(不说“我把写完了”)而“被”字引进施事,在许多情况下施事可以省略,如:(10)小王被人打了(可以说“小王被打了”)我们认为受事主语句可能就是为了满足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要求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例(5)(7)才是自足的,而例(4)(8)不成立。又如:(11)罪犯枪毙了。(12)行刑人枪毙了。例(11)是自足的,因为它是由受动短语转成的句子;例.(12)不自足,因为按通常的理解,它是由施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如果它原本是个受动短语,那末当它

转化为句子时,动词的前边必须加上表示被动意义的虚词,如“被、给”等才合乎自足的条件。当然它也可以是施动短语,那就必须在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受事“犯人、罪犯”等才能自足。

总之,按结构关系标准分类,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属同一类型,那末这种分类对揭示两类短语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语法特点就没有任何成效,相反,按语义关系标准把它们加以区分,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们

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所产生的根源。

五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

按结构类型来说,主谓短语(包括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可以充当六大句子成分(这里仍沿用传统的称谓)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充当某一相同的成分时,由于二者的语义关系不同对句子的另一成分有不同的要求,

或者对短语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分别讨论。

1作谓语

受动短语作谓语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方面句子的主语必须是受动短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另一方面短语内部的受事的范围也比较窄,或者由泛指代词“什么、谁”等充当,或者由遍指性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并且动词前有副词“也、都”等与之呼应。如果不是这样,往往是同式句子并列出现,如:(1)他什么都不说。(2)他样样事都会做。(3)大水……,头也不抬,话也不说。在意念上,以上各句的主语都是受动短语中动作的施事。从变换式上来看,遍指性句式的施事主语可以和短语里的受事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如:(4)什么他都不说。(5)样样事他都会做。它们可以自由变换的原因大概是这类句子的格式比较固定,以“S-O(遍指性受事)一也(都)-V”这样的格式作标志,不会把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弄混。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条件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受动短语里的受事是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如:(6)我这辆车买贵了。(7)王师傅那套西装做大了。(8)小刘帽子戴歪了。⑦(6)-(8)的主语都是施事,受动短语里的受事都是由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的,而非周遍性词语充当的。这三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之间具有领属和被领属关系;二是充当谓语的受动短语中的动词后面都有形容词补充成分。我们知道,描写短语作谓语时,主语和描写短语里的被描写成分之间一般情况下是领属和被领属关系,如“他性格坚强”、“李明眼圈红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对短语内部动词的要求是,必须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形容词补充成分的语义指向是短语里的受事,如例(8)的深层语义关系是“小李戴帽子,帽子歪了”,可以简说成“小李帽子歪了。”后者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与“李明眼圈红了”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动词后面带形容词补充成分是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句子就不成立,如“*小刘帽子戴了”,如果把形容词补充成分换成时态或趋向补充成分,句子就觉得不够自然,如“*小刘帽子戴过了”,“*小刘帽子戴出去了”。如果把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调换过来就成了施动短语作谓语。施动短语作谓语时对上述要求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如:(9)这辆车我买贵了。—一这辆车我买了。(10)那套西装王师傅做大了。—一那套西装王师傅做了。施动短语作谓语,一般不受这么严格的限制,其主语一般是非生命体,在语义上是作谓语的施动短语中动词的受事(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生命体。如:

(11)桌子我搬走。(12)这个人我认识。例(12)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都是生命体,可见施动短语作谓语对句子的主语和短语本身结构的要求都不严格,只要是生命体作施动短语的施事就可以了。又如:(13)谁的孩子妈都爱。当然,这方面没有限制,那方面就要有所“补偿”。从变换式上来看,许多施动短语作谓语,其主语又是非生命体时,二者往往不能自由互换,下面例子中右侧的句子都不成立:(14)汉语我辅导,(英语你辅导。)—一*我汉语辅导,(你英语辅导。)(15)桌子小王搬走了—一*小王桌子搬走了。有的施动短语作谓语,虽然主语是非生命体,但二者仍然互换,如例(9)(10)句可变换成例(6)(7)那样,这可能和二者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密切相关,例(14)(15)句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之间没有领属关系,因而二者不能互换。还有一种受动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如:(16)姐姐手扎了。(17)我眼睛迷了.这种受动短语作谓语和上文讲过的情况不同,其主语在意念上并不是受动短语中的动作的施事,而是受事,真正的施事是另外一种事物,如“针、木刺”或“沙子、风”等等,在表层结构中它们都没有出现。主语和受动短语中的受事,在意念上不是施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正因为二者都是受事,它们之间尽管具有领属关系,仍不能像例(6)和(9),例(7)和(10)那样互换,而且这种“O[,1](受事)—一O[,2](受事)—一V”句式的谓语只能是受动短语,下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18)*姐姐木刺扎了(手)。(19)*我沙子迷了(眼睛)。

2作宾语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都可以作宾语,表示事件或抽象的事物。但它们作宾语时,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和它们作主语时对谓语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很少以动作性很强的动词作句子的谓语,

往往由表示心理活动、感觉现象或表示判断的动词来充当。因此,从总体上说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宾语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些意义类型比较特殊的动词作谓语,对两类短语有不同的选择;反过来说,正因两类短语的内部语义关系不同,才使其一可与此类动词搭配,另一个不可以与之搭配。如“进行”这个动词在意义上表示持续性活动,在语法上它是一个形式动词,本身不表示动作,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它后面的动词,“进行”则在动作动词前承担表达时态的任务,并把后面的动词由谓语改变为宾语。“进行”的宾语一般是动词,而且用作宾语的动词本身下能再带宾语。有时,“进行”的宾语可以由受动短语充当,但不能由施动短语充当。如果我们按结构类型来分析,只能说有时“进行”的宾语可由主谓短语充当,这种说法掩盖了两类短语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语法现象。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是不成立的:(1)*进行干部学习(材料)。(2)*进行我们交流(思想)。而我们可以这样说:(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进行思想改造。许多语法学者在研究句型时,运用设计框架的办法来验证句型的不同,这里“进行--非名词性宾语”也构成一个框架,它是区别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各自不同的语法功能的一个标志。

.3作被限定成分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如果前面没有限定成分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并对谓语动词有大体一致的要求。如果前面有限定成分,受动短语仍然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施动短语一般不能。下面两句的被限定成分都是由受动短

语充当的:

(1)1984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2)我们必须做好机构变动中的人员调整。为什么不能换成施动短语呢?原来,施动短语既不是名词性

的,也不是动词性的。而作被限定成分的受动短语,其动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兼类词(兼动词名词)的倾向,如(1)(2)句中的“改革”“调整”,又如“这个村的田间管理”,“家庭领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因此,受动短语可以以其整体功能的名词性充当普通名词经常充当的成分,即被限定成分。受动短语的这种名词性使它在被限定成分的位置上的词序比较固定,因而又表现出一定的凝固性。上面两句的受动短语一般不能变换成相应的动受短语:(3)*……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展开。(4)*……机构变动中的调整人员。受动短语的凝固性还表现在它可以做许多学科的术语,如“苗木定植”,“地质勘探”等等,许多刊物的名称也是这类学动短语,如“语文建设”、“汉语学习”、“哲学”研究等等⑧,这些学科术语和刊物名称一般不用施动短语或相应的动受短语来称谓。通过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类短语的不同语义关系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我们上面分析的语法现象,恐怕是结构分类所不能解释的,反过来却证明了语义标准分类的实用价值。可供比较的短语还很多,如动施短语和动受短语,评议短语和动作性限定短语等等,限于篇幅,只好暂付阙如了。

附注:

①范晓《说句子成分》,载《阜阳师院学报》(社科)1983.1。《关于结构和短语》,载《中国语文》1980.3。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③参见申小龙《中国语法学方法论研究》,载《语文导报》1986.5。

④参见陆仁昌《关系·平面·成分--汉语词组法试论》,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4.1-2。

⑤吕冀平《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学》,载《中国语文》1982.1。

⑥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⑦此三例转引自徐枢《从语文、语法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载《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6篇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

第7篇

关键词: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管理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地位及在完成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一)从培养规格上看其必要性。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有机成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毕业论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写作和检索资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不做好这项工作就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从学员实际需要看其必要性。电大学员专科所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工作、学习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经历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员才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功用和特征,正确运用这一科研文体,反映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撰写学术论文,记录科研成果的意义主要就体现在知识积累和学术交流两个方面;从论文作者个人的角度来看,通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将学术成果公诸于世,研究者个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才能使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三)从提升电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从我们周围看,目前获取本科学历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就论文来看,与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这是树立电大质量意识的体现,是提升电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

二、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方面。如前所述,与其它高校相比,我们的要求过高过严,在教师层面也感觉过于苛刻,有抱怨情绪,给论文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层面,认识程度更是不够,在求易避难情绪驱使下,觉得好象是学校在为难他们,很不乐意。

(二)客观方面。就县级教学点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工作上来;二是一部分学员专科不是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修养方面欠缺较大,尽管本科理论阶段学了一些课程,但从专业素养方面来说,仍显不足;三是资料的搜集渠道不多,给资料的搜集带来诸多不便;四是指导教师难聘,特别是外聘教师,不好管理,对我们的教学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指导行为上不一致,把握不住要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在领导层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电大关于论文工作的有关精神,从培养目标层面和提升电大品牌的角度看待论文工作;积极与省、市电大主管教师沟通,寻求帮助与指导;利用网络查阅普通高校对论文工作的信息,借鉴有益的作法,移植在我们的论文工作中来,形成自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将这些思路和模式传达到教师中去,使大家形成共识,渗透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积极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论文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