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8:34
序论:在您撰写自主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00年前的泰勒的科学管理不相信人的主动性,认为只有对员工施行控制才能使管理行为有效,它以管理者控制为主,是一种被动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员工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的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如今,在快速求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被动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行自主管理乃是大势所趋。
一、什么是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组织不断发展与前进。实现组织共同愿景目标。
自主管理是将决策权尽最大可能向组织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拥有充分的自,并做到责任权利的有机统一。自主管理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参与管理的渠道,它强调自率,主要运用员工内在的约束性来提高责任感,使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要干”、“我要干好”的愿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自主管理的主要特征
1.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自主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应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只有这样的体制,才能保证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下层才能有直接体会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吸取第一曾的营养。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2.领导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领导角色往往颇具“一夫当关”“指挥全局”的气概,领导作用主要是指挥,控制,协调,这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领导的创新角色应是设计师,服务员和教练员。自主管理下的领导角色亦然。领导者应效力与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目标,重视每一个员工的作用,通过自主管理引导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自觉的投入,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潜在的能量,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组织成员自主学习,自我更新
在“自主管理”的团队中组织成员能够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果,不断进行创新。真正做到敏学日新,使组织自主地进行新陈代谢,保持企业健康向上,焕发勃勃生机。
三、自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自主管理并非不要制度管理,更不是“自由管理”。制度管理是基础,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当企业在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管理阶段后,各项管理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各项制度内涵被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便可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在自主管理中将以往制度下的监督命令变为员工的自觉认识和认真执行,同过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先要通过”制度管理”的必然王国,再向”自主管理”的自由王国迈进。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推行自主管理的意义
1.满足了人性的需求
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不断实现。这将带给人莫大的愉悦和满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发挥自己更大的创造力,自主管理顺应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充分地尊重员工,引导,帮助员工将企业总体目标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它为每个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发挥。创造性被激发,从而获得成功和发展,真正体验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目前随着我们企业知识员工的不断增加,他们更加自尊更加上进,更具有事业心,因此渴望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为明显和强烈,所以企业推行自主管理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2.体现了快变、巨变的时代要求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惟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发展生存,不变的什么——是创新,它包括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而创新靠的是什么——是人的创造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员工的创新,领导集中控制,凡是靠领导组织,安排员工没有自,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创造性更无从谈起。这样的企业如何产生创新力?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长足发展?而自主管理便建立了这样一个机制,一种自我更新的机制,通过下移管理重心,充分放权,激发每一个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一个让员工自我发展不断学习,主动创新的环境,使员工的创造力最终凝聚成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保持可持续发展。
五、企业推行自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建设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活的灵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愿景目标,各项规章制度等被员工认可并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推行自主管理的基础,否则自主管理无从谈起。在员工中营造了一种人情味与亲和力。所以能引起员工的共鸣,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缺陷自我身边止,不犯缺陷不传递,日清日结日更高,分析主观更有效。”当这种文化理念形成他们共同的价值观时,他们就会自觉遵守与维护,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2.领导要充分授权
在推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领导有必要充分授权。要尽量把责任落实到最终的执行者。减少下属的依赖性。领导授权不意味着权利的丧失,反而会意味着权利的加强,传统的管理,领导注重于控制下属的行为,而自主管理的领导角色强调通过引导人的思想来影响行动。领导不再依靠权威,而是靠影响力,不再是简单的控制者,而是新观念的传播者,是共同愿景的设计者。与此同时领导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这一回报同时将使员工更具有能力,并感到深深的满足和成就。而这些回报所具有的意义,比传统的领导者得到的权利和称颂更为深远。
3.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的素质水平是我们推行自主管理的条件之一,高素质的员工对任何企业的文化和个性规章制度有教深层次的认识,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和对策也会更科学和有效。大凡高素质的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就源于组织引导,目前我们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使团队的学习力不断增强,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为了共同愿景的实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而通过自主管理当个人价值不断实现,企业给予其高度的认可和回报时,就会激发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智
要使自主管理能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激励机智,以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对开展自主管理卓有成效的班组或课题小组的经验,可以通过成果会进行推广,可通过“自主管理班组”、“免检班”命名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以次使员工更感责任的重大,也使自主管理的行为和范围向纵身发展。
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取决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充分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水平,不能自主管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缺乏自主管理的企业也绝不是好企业。只有积极地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喷涌的源头,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华:西钞文化与团队再造[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对此,笔者作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现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其次,改革了班级干部设置体制。笔者在实践中,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厉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除设部长外(部长由选举产生),部长还可以按需招聘助理、干事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笔者通过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2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名著,影视节目,歌曲绘画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些积淀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发展。只有当学生获取了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时,他们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3布置任务,分小组学习,学生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先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时,每个小组有好、中、差搭配,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分工。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动向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约束自己,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能完成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要有好的人格魅力,有好的情趣、好的心态、好的习惯,使其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学生才会听教师的,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假如说教师都在学生面前抽烟、赌博,又教育学生不要抽烟、赌博,这样学生会听你的吗?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吗?只有知行统一、教书育人有方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愿意与其亲近,听从其教诲,积极改正老师指出的缺点。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5把学生放到行业中去实践,增强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到了行业,要自觉遵守行业纪律,自己生活,自己学习,自己工作,如何与行业的领导职工相处等,一切都必须依靠自己。因此,到行业中去实践是增强学生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6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
在给学生的评价反馈中要让学生觉得分数固然重要,但大家更看中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是否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实践和教育,是否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要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原则,还有,也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公正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7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自参以活动,亲自体验,才能够让学生不断从做中学,从做中提高能力,从做中发展自己。通过开展活动,学生有了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的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做中体验、从做中管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1]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2]武大勇.《教学与管理》.2005年02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自主管理
100年前的泰勒的科学管理不相信人的主动性,认为只有对员工施行控制才能使管理行为有效,它以管理者控制为主,是一种被动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员工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的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如今,在快速求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被动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行自主管理乃是大势所趋。
一、什么是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组织不断发展与前进。实现组织共同愿景目标。
自主管理是将决策权尽最大可能向组织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拥有充分的自,并做到责任权利的有机统一。自主管理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参与管理的渠道,它强调自率,主要运用员工内在的约束性来提高责任感,使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要干”、“我要干好”的愿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自主管理的主要特征
1.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自主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应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只有这样的体制,才能保证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下层才能有直接体会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吸取第一曾的营养。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2.领导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领导角色往往颇具“一夫当关”“指挥全局”的气概,领导作用主要是指挥,控制,协调,这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领导的创新角色应是设计师,服务员和教练员。自主管理下的领导角色亦然。领导者应效力与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目标,重视每一个员工的作用,通过自主管理引导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自觉的投入,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潜在的能量,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组织成员自主学习,自我更新
在“自主管理”的团队中组织成员能够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果,不断进行创新。真正做到敏学日新,使组织自主地进行新陈代谢,保持企业健康向上,焕发勃勃生机。
三、自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自主管理并非不要制度管理,更不是“自由管理”。制度管理是基础,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当企业在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管理阶段后,各项管理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各项制度内涵被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便可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在自主管理中将以往制度下的监督命令变为员工的自觉认识和认真执行,同过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先要通过”制度管理”的必然王国,再向”自主管理”的自由王国迈进。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推行自主管理的意义
1.满足了人性的需求
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不断实现。这将带给人莫大的愉悦和满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发挥自己更大的创造力,自主管理顺应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充分地尊重员工,引导,帮助员工将企业总体目标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它为每个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发挥。创造性被激发,从而获得成功和发展,真正体验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目前随着我们企业知识员工的不断增加,他们更加自尊更加上进,更具有事业心,因此渴望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为明显和强烈,所以企业推行自主管理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2.体现了快变、巨变的时代要求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惟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发展生存,不变的什么——是创新,它包括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而创新靠的是什么——是人的创造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员工的创新,领导集中控制,凡是靠领导组织,安排员工没有自,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创造性更无从谈起。这样的企业如何产生创新力?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长足发展?而自主管理便建立了这样一个机制,一种自我更新的机制,通过下移管理重心,充分放权,激发每一个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一个让员工自我发展不断学习,主动创新的环境,使员工的创造力最终凝聚成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保持可持续发展。
五、企业推行自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建设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活的灵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愿景目标,各项规章制度等被员工认可并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推行自主管理的基础,否则自主管理无从谈起。在员工中营造了一种人情味与亲和力。所以能引起员工的共鸣,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缺陷自我身边止,不犯缺陷不传递,日清日结日更高,分析主观更有效。”当这种文化理念形成他们共同的价值观时,他们就会自觉遵守与维护,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2.领导要充分授权
在推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领导有必要充分授权。要尽量把责任落实到最终的执行者。减少下属的依赖性。领导授权不意味着权利的丧失,反而会意味着权利的加强,传统的管理,领导注重于控制下属的行为,而自主管理的领导角色强调通过引导人的思想来影响行动。领导不再依靠权威,而是靠影响力,不再是简单的控制者,而是新观念的传播者,是共同愿景的设计者。与此同时领导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这一回报同时将使员工更具有能力,并感到深深的满足和成就。而这些回报所具有的意义,比传统的领导者得到的权利和称颂更为深远。
3.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的素质水平是我们推行自主管理的条件之一,高素质的员工对任何企业的文化和个性规章制度有教深层次的认识,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和对策也会更科学和有效。大凡高素质的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就源于组织引导,目前我们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使团队的学习力不断增强,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为了共同愿景的实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而通过自主管理当个人价值不断实现,企业给予其高度的认可和回报时,就会激发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智
要使自主管理能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激励机智,以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对开展自主管理卓有成效的班组或课题小组的经验,可以通过成果会进行推广,可通过“自主管理班组”、“免检班”命名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以次使员工更感责任的重大,也使自主管理的行为和范围向纵身发展。
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取决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充分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水平,不能自主管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缺乏自主管理的企业也绝不是好企业。只有积极地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喷涌的源头,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华:西钞文化与团队再造[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字共有100个,这些字都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编排的,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扎实地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从而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顺利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这一教学任务呢?我回想起在1994年我曾任一年级语文教师,那时教学生写字都是老师教一笔,学生写一笔,这些字虽然学生都会写了,但他们都是被动地跟着我在转,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当然就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的。因此,在今年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决心转变教学观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合作互助,自主探究,为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我觉得师生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做到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我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有时是我当老师,指导他们写字,而有时则是请学生们做老师,我做他们的学生。这时候,学生们都乐开了,个个抢着要做我的老师。而我这个“学生”却有点“笨”,有时把字写到上半格,有时把字写歪了,有时又画倒笔,“小老师”们可认真了,一一地给我纠正。直到我在田字格中把字写规范,写端正了,才兴奋地嚷道“对对对,你真棒”!
在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投入了,而师生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和谐、更民主了。比如在学生练习写字时,有的学生在遇到难写的字时,总会叫我,“黄老师,这个字我不会写,您能教教我吗?”,每当此刻,我总会握住他(她)的小手,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好每一笔、每一画,而每当我握住那一双双暖乎乎的小手时,我心里就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动。因为此刻,学生不仅仅把我当作师长,更视为能赖以信任的朋友。他们不再慑于过去的“师道尊严”,他们更期盼的是能在我的帮助下,去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第二,在写字教学中照顾学生群体上的认知差异,做到生生互动,因材施教。由于新生刚入学,学生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和学前基础方面的差异,有些字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全是生字,他们不仅会认,而且会写。我就请他们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小老师”们在教其他同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也变得更自信了,而对其余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奋发的促进剂。
第三,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会共同进步。
在我们一(9)班教室的墙上,画着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它们俩在合作栽种一棵松树,在它们的上面,贴着“合作”两个醒目的大字。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给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让“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在写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在观察后进行讨论交流,找一找压线笔,说一说这个字该怎样写。然后在练习写字时,也让小组成员间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写得好,再评一评哪个同学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最后,请小组同学给写得好的字画红旗。这样让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就弥补了老师不能个个兼顾的不足。
第四,抓住教材中的难点,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在写字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疑点、难点,我经常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去解决。
比如在学习《借生日》课后的四个生字“今、正、雨、两”时,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首先是学“今”字时,出现了一个疑点,“今”字的第四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撇”呢?学生们有的说是横折,有的说是横撇,他们为这两种意见争拆不下,此刻,我若直接告诉他们说是“横折”,那有一部分学生肯定会口服心不服。于是我想,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得出结论吧。于是我让他们翻到《语文》书的最后一面《汉字笔画名称表》,让他们找出“横折”和“横撇”两种笔画,仔细观察这两种笔画写法的异同,再与田字格中“今”字的第四笔进行比较,经过认真的比较,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班同学的意见一致了。此刻,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奋而满足的小脸,我分明感受到探究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一、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阅读带音节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我是……。“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于是,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还收集商标字及有关图片,剪贴成集,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并把其中的得意之作张贴在教室周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识字,体验情操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例如:我在教归类识字(二)“自选商场”这一课时,我说:“最近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商品包装上的字,现在请你把认识的字告诉给自己的同伴”。接着就让大家拿着自己搜集编排的商标版面字去找自己的伙伴相互展示,大声认读。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但会认自己收集的商标版面字,同时还学会了对方展示的商标版面字。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再如:我还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或组长检查所学生字、讨论问题、玩“给生字找朋友”的竞赛游戏。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体验到团结雅的高尚情感。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
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此后,上大学免费制度在我国逐渐成为历史。近些年我国城乡居民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高校学费也日渐增长,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高校贫困生大约有几十万,1999年有100万,2006年有400多万。2009年达到了527万,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有166.1万,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高校贫困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高校贫困生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措施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教育管理论文,国家在高等学校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多元混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1.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
中央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5万名,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另外专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2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2. 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工作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按月计酬的岗位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按小时计酬的岗位每小时酬金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人民币。
另外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还包括“绿色通道”、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了贫困生因较高学杂费造成的生活压力,基本保证了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资助政策让贫困生强烈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怀理念,增强了他们为人民服务,报效社会的感恩意识。据笔者做的一份关于关于贫困生的调查显示,70%以上受资助的贫困生对国家资助政策表示满意。
二、我国贫困生资助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管理论文,仍然停留在“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的阶段。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国家助学金的依赖性心理较重,贫困生自我脱贫的“造血功能”不足,另外国家资助政策在具体落实时也存在偏差,这些都需要进行改革和不断创新,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贫困生资助政策存在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一,贫困生认定存在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在1993年的《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中提到,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高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每学年结束之前,也向在校生发放此表。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家庭成员情况,要求填写职业、年收入和健康状况;另一项是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内容有家庭人均年收入状况、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和突发意外事件以及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失业情况等。如果学生能够如实填写上述内容,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能够负责任地实地考察后加盖公章予以确认,贫困生的认定应该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学生不实事求是地填写信息,再加上民政部门把关不太严格,致使学生入校或开学后虚假家庭情况调查表如雪花般飞往学校,给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困难,毕竟学校也没有条件去学生的家乡逐一做调查。据笔者做的调查显示教育管理论文,65%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周围有虚假的“假贫困生”。
另外贫困生资助程序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大部分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中采取名额分配的方法,学校将总名额按人数分配到院系,院系再将指标分配到班级,没有按照所在班级的实际贫困生数进行资助。这样势必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结果使得原本不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了资助,而较多贫困生的班级却很多人得不到资助。
第二,勤工助学岗位缺乏,学生勤工助学的收入偏低,报酬未按国家规定执行,校外勤工助学的资源开发不足。
据了解,很多高校勤工助学的工资每月每生大约200元,有些甚至低于这个数,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并且勤工助学的岗位技术含量较低,大多为卫生清洁岗等“劳务型”岗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因而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高校还引进了物业公司管理校园,也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形成了“争饭碗”的局面。目前贫困生勤工助学主要利用的是校内资源,丰富的社会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贫困生虽然获得了物质资助,但缺乏必要的心理救助。
调查发现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自卑现象,很多贫困生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贫困生在接收物质救助的同时,精神上却无法脱贫。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咨询室,但因贫困前来寻求心理救助的人寥寥无几。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很容易造成有事临时解决,没事无人过问的被动局面。2007年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便是贫困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典型案例。
第四,目前我国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缺乏全社会的参与。
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不断地摸索教育管理论文,令人可喜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了12231.0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8542.30元,比2008年的7577.71元增长12.73%。2007年国家推行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也为千万贫困学生带来了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的福音,可以预见将来免费学校免费专业的覆盖面一定会继续扩大。2006年教育部设立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成立了评定贫困生的监督机构,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结语
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成才是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个长期、规范、系统的制度设计,是治本之策、长远之计。在国家政策的有利扶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的资助贫困生政策会更加程序化、法律化和制度化,一个健全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执行情况[EB/OL].教育部网站moe.edu.cn/.
[2]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xszz.cee.edu.cn/.
[3]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Z]. 国发[2007]13号,2007.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 教财[2007]8号,2007.
[5]陈至立.在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2007-5-16.
[6]周济.加强领导细化管理狠抓落实——在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Z]. 2007-5-16.
[7]陈艳.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
[8]崔艳菊.吉林大学贫困生资助研究[D]. 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