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13:35:10
序论:在您撰写印刷工艺课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技术;印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99-02
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专业中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电脑软件、硬件科技及环保技术的课程。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工艺的三大版块内容,其相互之间的前后关系及教学方法成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印刷工艺课程的现状
第一,印刷设备不断更新与换代,使得印刷理论需要不断更新;第二,课程讲解停留在理论和计算机模拟阶段,印刷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成为空想;第三,传统枯燥的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第四,学生实践环节的成就感缺失。
二、印刷技术与印刷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1.教学顺序的调整。印刷工艺的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常规教学步骤,从印前技术到印刷技术再到印后工艺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本文研究发现,在不懂印刷技术和印后工艺的情况下进行印前制作只是空想,因为毫无根据,艺术设计也落不到实处。因此,将印后工艺设置在课程开始前面部分是一次新的尝试。首先,一个优秀的印刷品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烫金工艺,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展现可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因为只有主动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让他们从现状中找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种启发式学习的开始。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拆分思考,可以借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进行了解和开拓学习,使学生从兴趣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解决问题。
2.从个案中讲解印刷理论。①胶印工艺。印刷工艺课程的理论部分完全靠PPT的讲解是行不通的,因此精装书籍印刷、包装印刷、精装礼盒印刷等成了现成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印刷品的了解可以引出有关印刷理论的基本知识,比如:通过印刷品是看不到网点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点放大镜让学生了解印刷的真实现象,通过网点的构成引导学生推理出印版的制作,而对于印版与网点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存在的一大疑点。可将重大疑点通过实际的实验器材来指导学生完成理解,比如借鉴传统菲林片的概念来讲解印版的制作流程,同时也要介绍最新的CTP制版技术,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印刷品的印刷流程和工艺,以便重点让学生掌握印刷的图像处理及文字处理的基本问题。对于拼版的制作及流程可以在此章节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拼版的流程、颜色的设置、出血线的考虑、纸张的尺寸等问题。②丝网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既能解决印刷理论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对印刷的好奇心。因为丝网印刷的印刷范围特别广,油墨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到普通油墨和特俗防水油墨等。而承印物的材料从普通纸张到特种纸的印刷,再到特殊材质的印刷,如:塑料、薄膜、有机玻璃、木材、金属、棉麻类等都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而学生对此项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绘制过的一些插图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完成衣服图案的设计与印刷。除此以外,UV的油墨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去展现,因此对于市面上的一些UV印刷成品的效果,学生也就很容易能掌握。在这个章节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同时激发学生利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艺术创意设计,这个环节的理论及实验部分成为了本章节的重点。③覆膜和双裱工艺。任何印刷的成品,封面和外包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无论是书籍还是包装封面都是需要通过覆膜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同时为了加厚其封面就会采用双裱的工艺,让封面和外包装更加厚实。学生在这个章节中很容易能够理解覆膜和双裱的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双裱在包装工艺中的重要性,因为许多厚实的包装成品,学生在理解印刷的时候会产生疑惑,例如木板、双灰板的印刷是如何实现的。因此了解了双裱工艺,学生就很自然的从中获得了感悟,同时,借此工艺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创意特点,将不同的材质进行双裱合成为具有个性的装饰封面或是包装封面。④模切工艺。模切工艺是印刷后的一种成型工艺,他可以把印刷品不要的部分通过刀模的工艺将飞边去掉,同时能批量模切出一些异形的或者是一些点的图案,如图:左上图中没有通过任何印刷,仅仅是就通过模切工艺和击凸工艺制成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名片;左下图仅仅通过模切的形式做出了一张立体贺卡;中图通过点状刀模片切出了动植物的轮廓图形,使得模切工艺不仅仅是完成模切轮廓的功能;右图就是一本完全通过模切工艺创作的一本艺术类图书。通过类似的样例观看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模切的概念,比如一些立体的书籍,手撕折页,异形的贺卡等,仅仅利用模切就可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⑤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可以作为一个章节的实验进行讲解,之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是因为烫金和击凸可以通过相同的设备和物料完成。首先还是通过样例的观看来了解烫金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明白烫金和击凸工艺的使用范围和效果样式,通过大量的烫金和击凸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烫金工艺的流程和工艺,督促学生通过自主的形式完成烫金工艺和击凸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烫金的文件要求和烫金版的制作工艺以及烫金纸与承印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烫金和击凸工艺是整个印后工艺中最出彩的一种工艺。熟练的掌握烫金纸和承印物在转印过程中的温度、力度和时间之间的配合是关系到最终成品的效果。因此,熟练地掌握烫金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借烫金工艺发挥学生印刷创作的想象和创意是最终目标。⑥激光雕刻工艺。激光雕刻技术是印刷工艺技术中另一项非常出彩的工艺形式。学生必须了解雕刻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效果。激光雕刻的材质范围非常广泛,如:木材、纸张、金属等不同的特殊材质都可以进行雕刻。时常会在一些高档画册和礼盒的包装封面上运用雕刻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加强成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学生了解印刷工艺提升产品价值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激光雕刻的技术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实践练习。
3.回到设计原点进行印刷创作。将所有的印刷工艺和技术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之后,使学生重新回到设计的原点进行再创作,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印刷的理论和技术以后才能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艺术设计创作。在此环节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围绕一本印刷书籍的作业展开练习,首先可以从整体书籍的规划进行创意,从装帧形式到书籍封面再到书内的每一页的印刷形式都可以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装帧上来讲,学生通过印刷工艺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线装、胶装、环状、骑马钉装及其他特殊装订形式,学生在此环节中可以通过自己来完成装帧工艺。从书籍封面的印刷设计来看,指导学生要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烫金、击凸、镂空、雕刻、丝印等艺术效果进行艺术创作。书籍的内页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工艺效果,例如选用何种纸张、运用哪一种印刷工艺已成为书籍印刷的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印刷工艺进行梳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自己设计的创新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印刷工艺与印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印刷工艺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的渗透法,而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掌握基本的印刷工艺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能够独立策划印刷工艺与技术的完美创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印刷;教学
一、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
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将各个元素组合布局,其中包括图形创意、色彩编辑、文字设计等重要元素。这些设计内容的传达最终会通过现代印刷工艺技术来传递,批量复制的印刷工艺属性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印刷工艺的每一次改革创新都会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印刷工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工艺理论
完整的印刷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三阶段。
(一)印前
印前技术指的是印刷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设计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稿,特别是印前计算机图文处理,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融合着电子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图文技术等,迅速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进入现代数字制版时代,成为先进印刷工艺的主流。
(二)印刷
1.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板印刷演变命名,又称胶刷。印刷图文和非印刷图文几乎在一个平面,通过油水不相融的原理使需印刷的图文涂上油墨,非印刷图文吸收适当水分。版面涂拭油墨后,印刷图文部分便开始排斥水分吸收油墨,而非印刷图文需要水分抗墨。此方法称为平版印刷。2.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是通过印刷机的给墨装置通过墨辊将油墨转印。凸版上的印刷图文部分远高于非印刷图文,油墨只能转印到凸出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印刷。凹版印刷是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版,方法是利用压力接触,直接将凹坑中的油墨压印到承印物上,油墨量的多少决定承印物上墨层厚度,完成印制。3.丝网印刷丝网印刷是将布织物网绷在网框上,传统方法是采用手工刻漆膜、光化学制版制作。现代方法则是利用感光材料照相制版,使丝网印版上印刷图文的丝网孔为通孔,非印刷图文的丝网孔堵住。通过刮板挤压,油墨通过网孔转移到承印物。4.热转印印刷热转印是一种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通过热转印机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的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油墨层与承印物表面融为一体,视觉效果甚好。传统升华热转印是需要按照图片尺寸制作出网点式凹版电雕版,将凹版安装到机械上印刷到PET聚酯薄膜上即印刷成热转印花膜,转印花膜安装上热转印烫印机上进行印刷,操作简单,图案一次成型,无需套色。数码热转印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印刷图案打印在转印纸上,用烫印机印制,操作简单。
(三)印后
印刷产品成型的最后阶段,工序流程丰富繁多,例如烫金、打孔装订、磨光、覆膜、涂胶等,通过精修装潢,提高印刷产品的档次。
三、印刷工艺实践实训
(一)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数码热转印印刷方法为例。数码热转印的承印物主要针对T恤、布包、情侣服及个性化服饰定制。传统升华热转印制作成本高昂,而数码热转印制版工艺简单,周期缩短,印刷图文从Photoshop软件内处理完毕,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打印设备打印,效率快,色彩还原度高,是传统热转印无可比拟的。针对当下应用较多的数码热转印,制定“动手绘稿,独特定制”的布包小课题,学生兴趣浓厚。前期的承印材料选择上,学生多途径搜集购买各种承印物,因为材料性能的不同直接关联到数码热转印时间的差异性,也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原稿设计让学生手绘或软件制作,制定独一无二的个性图案,在此课程先前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图案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编排等课程,因此学生有基础绘制个性图案;图文完成后开始规范制作打印,通过转印机将图案转印到布包上。
(二)校外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印刷企业参观学习这个阶段的教学点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隆泰印务,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印刷企业了解印刷流程、设备、材料,感受印刷流程的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与创新意识。2.布置实际案例操作作业以丝网印刷为例,学生针对本土文化,课下前期调研,每组提炼出泰州代表性文化演变成图案,将先前的图案专业基础很好地衔接;学生在企业内学习“绷网—脱脂—烘干—剥离片基—曝光—显影—烘干—修版—封网”的丝网操作,在独立操作时,教师和企业工人阶段性跟踪。整个过程完成下来,教师监督、企业技术指导,深入泰州文化并将传统手工丝网印刷技法吸收,教学效果甚好。
四、结论
通过印刷工艺理论、校内印刷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参股实训,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从“印前原稿设计—印前制版—材料运用—印刷流程—印后加工”的整套过程,更大地发挥了印刷工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是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其先导课程为综合设计类软件,是创意设计之后学习掌握完整印刷材料、印刷工艺的实用性课程,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纵观国内印刷行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印刷强国的建设目标,都急需大量既懂创意设计又懂印刷工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本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
就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课堂知识吸收接纳程度比较低。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热衷于各类软件的学习,认为将来自己就业无非也是电脑软件设计,而对印刷相关知识基本是谈虎色变,这主要源于社会等各方面对印刷的片面了解认识和误导,都认为印刷行业又苦又累又脏,既不想从事,更不想与印刷打交道,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指点,把平面设计与印刷的关系客观公正地予以理顺。
2.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目前该课程仅安排有30课时,教学难以深入,并且有限的实践教学又多以参观演示印刷过程为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难以达到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3]
3.在教学硬件、教学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印刷实验室设备简陋,不能完成高品质的作业,有的材料能耗高,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学校和企业关联不够,未能形成有成效的合作机制,课程教学变成纸上谈兵等等。[4]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院转型发展及强基创优和双一流建设目标,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专业教师进行了应用型课程改革,尤其是实施了项目化实战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意设计、印刷实现、工艺特效、防伪及材料应用等全面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就业及创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提高就业及创业创新能力。
三、课程改革实践
实践教学是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实战项目教学法就是基于企业或市场的真实需要,将需要变为一个个符合课程教学的项目,由教师作为教学任务下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学、互动教学、教师引导等方式,最终完成每个项目,提交企业或放到市场中进行成果转化。全程均为实战,没有虚拟的成分,这样培养的学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
(一)实施瘦型知识体系教学法
鉴于本课程总课时量较少,理论教学实施“瘦型知识体系教学法”,主要是把印刷工艺理论知识进行提炼,浓缩并重点讲述与印前设计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印刷色彩模式、出血设置、书刊封面自翻版拼版设计、印刷报价等,并与实践实训教学相互贯通,即理实一体化。
(二)实施案例教学
专业教师在参与企业多项科研项目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印刷材料、半成品、成品教学案例库,可以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不出校门即可接触各类材料与工艺。同时我院建有现代丝网印刷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实施完整印刷工艺流程的基本教学需要。当然,教师也会带领学生赴企业或专业展会实地参观教学。
(三)创业项目的实战
以企业实际业务为本课程创业实践实训项目进行实战教学,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打包式服务,按企业需求,进行实际产品的设计、印刷、成品制作,如动漫衍生产品T恤、城外家园物流包装设计印刷制作等,体现“没有应用就没有价值”。
以城外家园物流包装为例,该包装是基于“一次性使用自锁式快递包装瓦楞纸盒”专利,利用各种包装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以通过包装结构的创新最大可能的解决物流包装安全问题,使其符合物品及运输安全性的要求,从而实现农副产品网购的安全、可信服务。网购规模越来越庞大,而其实体商品无一不需要包装,所以本设计产品市场巨大,发展空间无限,同时也促进了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的完美对接。
(四)创新项目的实战实施
1.与市场接轨,实施具备创意研究的、有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研究:在课外课堂实施可持续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印刷材料与工艺的创新应用研究,鼓励申报相关专利(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检验提升到最高层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来进行审核、受理、授权,目前已申请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多项。结合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我们尤其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包装设计方面进行各类创意和创新,以广西中烟、陕西中烟等为直接客户,设计制作了多种富有地域特色内涵的烟包,并对其中的优秀作品申报专利。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同时又学习了专利相关知识,扩展了视野,利于终身学习和对设计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2.文创产品创新和研发:主要包括广西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幅面宣纸纪念报纸、烫金装饰画、仿真书画制作等,符合广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升级版”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新阶段。以广西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就笔者观察,缺少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印刷产品,而现代印刷技术完全可以有效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打造出特色产品,吸引游客的眼光并进而产生购买欲,从而更好地宣传美丽广西。以文化T血为例,广西博物馆目前已有的T恤产品中未见使用诸如光变、水变、温变、夜光等特效油墨,因此也就没有产生趣味性,失去了大批的消费客户群。
(五)实战教学的注意事项
印刷材料与工艺应用型课程改革,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还要体现先进性。
1.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从“教”到“学”的模式转变、范式变革,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任务是组织好学生的“学”。
2.先进性:与行业先进的印刷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结合授课,传授给学生前沿知识,毕业后利于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否则踏入社会还要从零开始,甚至未毕业所学即已过时,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印刷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2016年劲嘉、合兴等包装印刷界大咖纷纷抛出进军智能包装领域的大手笔,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智能包装成为了业界最为抢眼的大事件,而这其中,不论RFID应用领域在哪,都必然需要对印刷材料(包括普通意义上的和功能性的)和印刷工艺(适应智能化的各项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先进行实验小试、中试,最终才能实现量产。
四、结语
上述列举的各类实战项目的实施,均可与教师指导的大创项目有机结合,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小高地,本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欣,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5:5
[2]何基东.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改革探讨[J]大众文艺,2015:12
[3]王炳涛等,课堂活动教学理念下包装印刷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4
关键词 印刷原理 印刷工艺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育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首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2+2+1”的“以岗导学”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学理念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教学理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提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发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为现代的引导式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要紧扣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技术应用为主,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设备也逐步采用的高科技技术,是一项集技术性强和专业要求高的产物。比如,数码印刷、CTP技术等先进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因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内容基本还是原有的一些落后技术,导致老师无法讲授新技术、新知识,最终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印刷业的需求。鉴于此种原因,革新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可前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概念做一些手机,将印刷业新的技术知识逐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与印刷业相对口,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当下印刷专业的上课方式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陈旧模式,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缺少创新精神,主动学生能力不足。加上印刷理论知识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降低,印刷业是一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绪论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绪论章节时,可以通过讲解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的不同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讲解印刷的整体工序,最后讲解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课堂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PPT教学、运用教学视频教学等灵活方式,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对相关实践操作带来一定的了解。改变了学生只是枯燥的面试课本理论的单一教学局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这些教学方式的同时,增加师生交流,让学生不理解就提问,老师进行解答,拉近师生距离。最后,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给予学习自由学习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印刷知识。3.创新考核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以期末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模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标准。如分为三类:平时的考勤成绩、平时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最后按一定百分比这算得出综合成绩为学生最终成绩。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学生学习松懈,防止学生在考试时才努力的坏习惯。
四、增加实践教学印刷是一个很讲究实践经验的专业,而经验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比如,印刷压力调整、水墨平衡等技术,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做铺垫,专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只有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面对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分析,最后总结才能得到技术提升。1.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水平,使学生对印刷原理和工艺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教学内容,应当安排学生做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和油墨转移的综合实验等。但是很多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多采用观摩代替,所以必须完善实验室建设。2.实训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学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五年一贯2+2+1矩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就是通过零距离、仿真性、长时间的独立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模式,奠定学生就业技能基础。所以,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设施,有效降低实习成本,改变过去的过程式实训现象。当下一个实训特点,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样,企业可以借助印刷院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学校也节约了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容易走形式。只有把学生的实训工作做好,强化学生的定岗实习,从而让学生在实习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好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五、总结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印刷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五年制高职印刷技术专业教育必须及时对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改革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前提,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和实验操作、改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是保障。需要努力克服和解决实验室缺失,实习经费缺少等矛盾,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印刷专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关于“印刷原理”课程和“印刷工艺”课程建设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02):49-51.
[2]冯长勇,崔纪超.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教改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92-94.
[3]杨付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焊接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2,(03):35.
“智能化”的目标是什么?笔者以为,应该做到“业务来自互联网、生产走向无人化、材料(产品)通过物联网”。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企业用工,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与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达到理想境界可能得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切忌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既不现实,也容易摔跟头。
智能化课题的提出
最先提出智能化生产的当属工业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他们于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紧接着中国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二者遥相呼应。
“智能化”命题的提出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前提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基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到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计算机、传感器、机器人、用于生产与管理的专业软件广泛使用,甚至包括客户资源都整合到一起,这才使得从业务承接、生产到物流的全过程走上智能化成为可能。
印刷圈首先提出“无人工厂”概念的当属德国的海德堡公司。在2016年德鲁巴展会上,海德堡对外宣传的口号就是帮助客户实现“Push to Stop”(一触而就)。他们宣称:要“让他们的客户如同无人驾驶一样,无须干预生产过程,通过软件集成,实现各工序间及设备间的全自动、不间断运行,直至完成系统中的所有订单,这将全方位地改变现有印刷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现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这既令人憧憬也确实存在着可能。
在数年前,就听瑞士的马天尼公司告知,他们工厂的夜间作业除了少量值班员工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外,基本作业都系设备自动完成。这可以说是下一步印刷厂的方向,也正好解决了“蜜罐”里长大的新一代工人对上夜班避之不及的现状。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像上海等不少城市把印刷业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安置返城知青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近10年来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与社会保险走向规范,企业深感用人压力的巨大,用设备置换人工成为一种趋势,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的积极性日趋高涨。从单体设备的自动化到全流程的智能化既是时展的要求,也因为科技的进步使得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成为可能。
不要指望一口吃成胖子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是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清晰把握主客观状况。在印刷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工作中,同样必须准确地把握企业现状,实事求是地提出阶段性目标,如果目标与现实不匹配,在人、财、物诸环节上出现任何一块短版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目标的流产。
因为条件不具备导致满盘皆输的案例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已经出现过不少,龙樱网从先锋成为先烈,涂书网在赢得人气后因后继乏力无奈退市,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向都对,但在入市的时机与自身条件的匹配上存在问题,在走智能化发展之路上前车之鉴当引以为戒。
由自动化进而走到智能化看似一步之遥,但这中间的差别巨大。有关部门编制的《中国制造业工业 4.0进程》报告认为:“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现在仍然徘徊在工业2.0~3.0之间”,对照下面的说明,显然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报告指出:“工业2.0通常指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工业3.0则需要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以实时掌握各类生产信息。”“升级到工业4.0层面,则被认为必须拥有最高层次的机器间的信息交互,这会赋予机器决策能力,而这背后则需要以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作为依托。”
以此标准来衡量我们印刷业的现状,确实充其量也就是徘徊在工业2.0~3.0之间,也就是“拥有自动化生产线”,部分企业“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化”,而且,这个所谓的信息化还只是局部的,比如仅是使用了ERP,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并没有延伸到物流领域。至于对企业积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能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看到了差距,就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毫无疑问,印刷全流程智能化的基础建筑在网络全覆盖之上、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之上,软件的开发应用、传感器在生产中的应用不计其数,无处不在,原本大量依靠员工通过生产积累形成经验进行操作的环节,现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来加以实现,因此,智能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仅高而且多,而这恰恰是印刷企业现时的短版,如何通过自我培养与对外招募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客观存在的这一问题,是走智能化道路过程中绕不过的一道槛儿。
两个渐进发展智能化生产的案例
可喜的是,印刷应该走智能化道路这件事已经被不少企业所认知,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他们是这条道上的开路人,无论成功与否,他们付出的努力都值得同行尊重。
早在数年前,笔者参观云南红塔烟草公司,车间内负责运输的叉车都是无人驾驶通过传感器行驶在规定的路线上,他们是凭借着远高于普通印刷企业的经济实力先于一般企业走在局部智能化道路的前列。
上海市奉贤区有一家名叫龙利得的包装印刷公司,在2016年花巨资对两条瓦楞包装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说是改造完成后,原来需要数百名员工操作的生产线将减至10人以内。如是看,不菲的生产线改造投资,因为劳动力的有效减少,在数年后即可得到有效回报。
作为“中国农村第一股”,于1994年成功上市的上海界龙实业集团,看到迪士尼扩张发展的趋势,正在酝酿把部分工厂迁去毗邻上海但VOCs排放收费标准却不到上海1/5的江苏平湖。在规划新企业的过程中,他们设想走的就是高度智能化的道路。
已经实现了局部智能化的江苏茉织华印刷公司和广州天意有福科技公司是两个渐进式地推进企业智能化的典型,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茉织华公司是一家以票据印刷为主营业务的企业,3年前,在新厂建造过程中,出于对接物联网的考虑,在厂房内同步布局了一座贯通4层生产楼面的智能化库房,无论是来自纸厂的卷筒白纸还是完成装箱等待外发的成品全部通过扫码入库,无人驾驶的铲车按照指令穿梭在窄窄的过道中,或把待加工的纸张放入指定的库位,或把待发运的成品提出交付货运车辆,一切显得井井有条,整个库房除了一名完成扫码的女工外不见其他人影,但就是这样一座库房承担起了整个企业的物流重任。这就是智能化管理库房带给我们的惊喜。
时至今日,做到这一切并不让我们感到诧异,因为连青岛港这样日进出成千上万个集装箱的码头都可以做到寥寥数人管理,更何况规模小得多的印刷企业。影响到企业下决心迈出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资金,毕竟起步阶段的投入十分庞大,但从节省人力、减少差错的角度考虑,印刷企业的智能化率先从库房开始并非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而这种突破为企业带来的是传统管理理念的颠覆。
广州天意有福是一家上规模的数字印刷企业,每天从线上或线下承接上万个个性化订单,要做到生产加工与产品对应发货没有差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智能化管理系统帮助他们把这一切做得有条不紊。学生毕业季不计其数的相册制作业务蜂拥而入,数量不一,交付时间、地点不一,在加工过程中封面与正文使用的纸张不一,完成印刷交付装订的时间同样不一,如果像以往一样凭人工选择配套,不仅使用人员众多,而且极易发生差错。天意自己开发的智能化管理软件,运用条形码来完成封面与正文的配套,在产品完成下线的时候,同步完成快递封装,按照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所有这一切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开发系统时针对需求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让人肃然起敬。
至今为止,天意所做的这一切只能说是实现了局部生产的智能化,只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完善项目添加,最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总之,智能化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企业必由之路,在有了足够认识以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与条件积极地付诸尝试,从局部开始,最终走上无人化生产、运营的道路。
走模块化发展的道路
走智能化道路是一个过程,既与投资人的认知有关,也与投入资金的多少有关。同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量与价的矛盾一样,起步阶段因为使用量少,单位成本就高,反之,待到数量上升,市场价格就会下降,但价高恰恰影响着新产品在起步阶段的良性发展,合理处置量与价的关系实际上是一门艺术。
智能化因为牵涉到传感器、网络软件的大量应用,起步阶段的成本肯定就高,加之,企业这方面专业人员的缺乏也导致不少工作需要依靠外援,这也对企业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家企业的智能化仓库,笔者就遇到因为设备故障,企业只能求救于建设方,等待对方派人从其他地区赶来维修,这肯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但这就是现状。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
1.理论讲述过于艰深
印刷工艺课程因为牵涉到许多技术原理,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很多教材照搬印刷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老师的讲解也照本宣科,文科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理解过于艰深的印刷原理,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个案实践教学
真实案例的讲解以及软件的实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如何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如何进行印前输出设定,这是课程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专业教师因为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对印刷工艺也是一知半解,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导致这一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忽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于课程作业,没有持续鼓励和深入指导学生努力完成最终印刷成品。学生作业最后往往以简单的彩色打印稿交付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主干课程横向打通不够
印刷工艺结课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也会陆续展开,但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谈设计创意,很少在相应的主题设计中指导学生结合印刷工艺来进行设计实践,这也影响了印刷工艺课程的后续效果。教学硬件设备和实训基地的缺失对绝大多数院校而言,为视觉传达专业配置动则几百万的印刷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不太现实。但是,印刷实训基地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院校也有长期联系的印刷厂供学生考察,但仅限于参观而已,对于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走马观花。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
印刷工艺课程在不同的院校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工艺基础》《印刷品设计与工艺》等,叫法颇多。课程名称各异,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各院校对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可以明确为: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印刷品的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流程,从而掌握印刷设计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即能迅速进入设计师状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也不能脱离设计来谈工艺。而过于注重印刷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讲授、忽视设计实践与设计创意的引导正是目前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积极提炼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注重结合设计创意来谈印刷工艺,加大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切切实实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范例教学
教学策略决定了把课程内容转换成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印刷工艺教学如果仅仅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罗列大量文字和图片的PPT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而拖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转化课程内容最典型的教学策略当属苏联学者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在上课时用一种直观图表,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数年教学实践,结合“纲要信号”图示法,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范例教学为中心,所有理论和技术讲解都围绕范例展开,利用图表归纳简化理论,结合印刷成品展示、印刷输出文件分解演示、分色菲林打样实物讲解,印刷材料工艺成本实物核算等形式来展开案例剖析,抽丝剥茧,有的放矢。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案例和教学上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印刷工艺,学生往往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刷品设计作业的实践中去。
3.细化印前输出指导,完善上机实践
印前输出指导和上机实践是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往往因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问题而把这一课程内容人为简化了。教师亲自上机操作印前输出,同时结合学生印前电子文件进行指导,这是印刷工艺知识落地式实践的重要步骤。笔者把印前细化输出指导分为三个层面,在具体教学中层层递进,相互穿插。第一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工艺印前输出指导。包括专色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印后加工的烫金、UV、模切等工艺在软件里的具体设置,都逐一实操演示。第二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品印前输出指导。如包装、书籍、报纸、海报等印刷品类型。这一层面强调解决各类型文件如何设置出血位和扣刀位,如何拼版,如何处理陷印和挂网等方面的问题,也须用软件具体操作演示。第三个层面是细化主流设计软件印前输出指导。这一层面强调对主流设计软件的优劣和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来挑选软件。笔者通常也会介绍一两款适合学生自学的拼版软件或插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学习,作为技术层面的补充。
4.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
印刷的整个过程就是把原稿(一般为电子文件)制成印版,以油墨为着色物质,把印版上的图文大量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印刷的最终产品称为印刷品。2也就是说,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包含设定印前电子输出稿到印刷出成品的整个过程。很多院校没有印刷打样设备,而印刷达不到一定数量印刷厂一般又不给开机,即使允许开机打样,费用也过高。于是,很多学生的作业形式往往就是一套没有任何特色的彩喷稿,印前输出电子稿也没有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严格来说,这其实没有完成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整个流程。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对印刷作业提出了“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强调用实验性观念做指导,以设计创意为中心,对印刷材料和工艺做极致性的探索和实践。在作业的具体要求上,笔者往往提供两个主题,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承印材料和特殊工艺,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设计一本富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小册子。另一方面,强调印制和手工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手段,尽力实现创作初衷,完成印刷成品。在笔者的详细指导和持续激励下,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展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承印物的选择上,学生积极寻找各类特种纸,甚至使用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在印刷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广泛采用数码快印和艺术微喷等接近印刷效果的方式来模拟印刷,找创意礼品店用热转印烫画机在布料、金属、木材等特殊承印物上实现印制等等;在特种工艺的实现上,学生更是集思广益,用指甲油模仿UV光油效果,用金粉和银粉手工上色模拟金银专色,找店家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用刻刀实现镂空效果等等。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充满激情,印刷成品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学生充分认识了设计、材料、工艺三者间的关系,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有高超的设计创意能力,又要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把设计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