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18:08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

第1篇

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渐过度到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无意注意占优势;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③观察随意性;④意志自觉性较差;⑤学习习惯未形成;⑥思维非逻辑性,操作能力很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一)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加强调控,多多开展小组竞赛,定期评价小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设倾听星,操作星,守纪星,智慧星,作业星等多个奖项。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这间的竞赛。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第2篇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一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二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

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

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

三、建筑物的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生活上的应用

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三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了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性,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从中我还发现了几个数量关系呢!①兔=(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②鸡=(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而且这类题目在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了我,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了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四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在我们校园里总会看到一位年龄大的老师在校园溜达。这个人既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又是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今年50多岁,再过3年就要退休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每当有同学在他的课上做小动作时,总会被他逮个正着,所以没人敢在他的数学课上乱动。

数学老师坏习惯很多,一天到晚抽烟喝酒最在行。不管在哪遇见他,总能看见他嘴上叼着根烟,若无其事地抽着。他每天中午都会喝酒,下午有他课的时候,教室里就会到处洋溢着酒味,害得同学们都想去投诉他。

有一次,他中午喝完酒后一不小心一个踉跄,摔个正着,把两个眼圈都摔肿了,成了国宝大熊猫。

虽然数学老师有许多坏习惯,但是他还依然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第3篇

1.1.生活情境,让课堂更丰满

创设精彩的生活情境就是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彩的具体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赞赏、分享、互助,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拿出面值不同的钱币让学生认识,让学生准确掌握各种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去“宝贝商店”购物。学生一听说购物,顿时兴趣浓厚。教师在教室里设地摊,挂牌营业,学生自主购物,讨价还价,在一付一找中学会了购物,小小的课堂成了自选商场。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了商品的价格,学会理财。

1.2.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挖掘数学素材,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果你想买单价是25元的儿童童话,你会怎么付款啊?请听要求:你必须一次把钱付清又不用收银员找钱,该怎么付款,你有好办法吗?”大家在小组里用用学具纸钱演示后,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选择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5,也有的小组直接选一个20和一个5元。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发展了智力。把数学问题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学数学是有用途的,能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营造互动氛围,彰显数学魅力

2.1.游戏情境,让课堂魅力无限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减少疲劳,在玩中学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产生向往的心情。教师运用“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数学游戏教学,给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创设了最佳情境,课堂不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教师用软件出游戏规则:“狐狸小姐今天要去参加动物演唱会大赛,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衣柜里的实在是衣服太多了,怎样搭配穿才能最漂亮呢?大家来帮狐狸小姐的忙吧。”教师介绍课件,讲解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用2种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教师出示:“狐狸小姐又拿出黄、黑2件上衣,红、蓝、绿3条裤子,能有几种穿法?你们帮狐狸小姐迅速搭配一下吧,你认为哪种穿法最漂亮?”游戏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在游戏中学生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裤子”或“先穿裤子再搭配衣服”的结论。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游戏。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有趣、更易懂。注重游戏过程,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在玩玩、做做中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成功和快乐。

2.2.媒体情境,张扬学生个性

第4篇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二、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三、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第5篇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现状;研究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融合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强化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学生的解题兴致不高,互动积极性较差,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思考与解决。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一)态度不够端正

数学注重思考、创新、实践,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受到外界的一点干扰就会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问题,学生的解题态度不够认真,解题能力自然难以显著提高。

(二)难以独立解题

数学课堂练习中,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图画形成而呈现的,学生需要看图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才能进行问题的针对性解决。而一年级小学生还不懂得正确的搜集方法,他们对图片一知半解,脱离教师引导就容易在问题中迷失了自己。

(三)思维过于局限

正因为学生的思维也具有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很低,无法按正确解题思路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关系。有的题目是逆向思维,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大部分是单向思维,大多数孩子还达不到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学“在比较100以内两位数的大小”时,我营造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熊爸的生日,熊大和和熊二约好,一起到森林超市里给爸爸买生日礼物。去森林超市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熊大的座位号是21,熊二的座位号是27。过了一会儿,光头强司機开着中巴车来了。光头强司机想为难一下熊大和熊二,就对他俩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熊大和熊二都还没有学过两位数的大小比较,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松鼠,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熊大和熊二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熊大和熊二。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借助这个生活情境,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小组讨论合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各组学生分组大体均衡。让学生先积极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加减(或减加)。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回窝1只,又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上岸2只,掉进河里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来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理解了“飞走、跑回、掉进河里和走掉”是表示变少了,用减法计算;而“飞来、跑来、爬上岸和走来”是表示变多了,要用加法计算。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得出对简单的具体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如:男生人数+女生只数=总人数,红花的朵数+白花的朵数=花的总数,等等个例。学生有了丰富的加法数量关系的个例感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量关系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更为简约、更为概括的数量关系模型:“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最后,再用数量关系模型去对照生活中的同类问题,验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进而通过对这一数量关系模型的变式应用,实现数量关系结构化迁移。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束语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让“解决问题”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宋义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66-67.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预习单;问题意识;培养

【分类号】G623.5

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利用预习单,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受到了不少教师的青睐。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有缜密的思维和探索精神,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够有效的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预习单的利用,往往不得要领,不能够有效的引导自己所带的学生,发挥预习单的效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渐掌握了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方法,下面,笔者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预习单的内涵及作用

预习单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自己做一个简单的预习,并且在预习的时候找出自己可能有疑惑或是不懂的内容,将其列成单子。预习单,尽管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单在这张纸里收录有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如果运用得当,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尽管小学生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大多较为年龄,在学习上部分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预习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1、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权威性,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对世界的认识不足,教师说的一句话在很多时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圣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习惯性的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没能够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够了,方法,并不重要,有些教师即使在课前让自己班上的学生预习了,也只是让他们简单的看一看书,看一看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此,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一个有效培养。

2、学生在学习中较为被动,提问缺乏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会致使尚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对错的小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时,习惯于教师将知识一点点的灌输给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预习,也导致在学习中小学生不会甚至是不愿意去预习。而且,即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了,他也找不到正确的提问方法,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原因,也饿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

三、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找到正确的预习方法。在安排学生预习的时候,不能够大而化之,只让他们囫囵吞枣的看书就够了。而是应该适当的提一些问题或是让这些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看书,看一看书上有什么内容是自己感兴趣而有看不懂的,在课堂上积极的提问。

比如说,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教师可以先提几个问题: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有哪些地方涉及到了这两个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或是看一看自己有什么问题。学生预习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将自己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列出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2、利用预习单,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大部分都较为活泼好动,在学习时候他们的好奇心重,问题也多,有时候他们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可能在教师看来十分幼稚,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不能轻易的打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而是要耐心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同时小学生身上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不能只简单的采用某一种方法,而是要想办法利于预习单,结合教学实际,找出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的问题意识。比如上面提到的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可以让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他们在预习时,带着问题去看书。但是在学习“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跟圆有关系的物体,让他们根据这些物体的特点,总结一下圆的特点,自己试着画一画圆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让班上的同学自己去感受圆的特点,在学生正式学习圆这一章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师所讲的知识与自己实际探究的有些不同,在比较的时候,学生可以提出疑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利用预习单学习,也并不是只有一种预习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仔细的观察,把握好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令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的展现自己,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逐渐培养好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宸轩.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J].科普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