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引导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18:02

序论:在您撰写引导艺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引导艺术论文

第1篇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学生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歌唱理念。歌唱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活动,是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首先教师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声乐歌唱的理论。其次,教师要阐述呼吸、发声、共鸣、语言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运作是一个有机活动,而不是某一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第二,呼吸和发声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发声效果。第三,歌唱语言和共鸣是对立统一的,“从口腔的后咽腔念字”才能使二者达到平衡。最后,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生活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例如,不能让学生认为唱歌时声音大就好,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声音的大小是相对的,它是随着音乐内涵而发生变化的。如果一首声乐作品的声音很大、音量很强,那么音乐就不复存在了,声乐艺术的审美就不会产生了。所以,声乐教师的教学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模仿与特色

模仿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也会经常情不自禁地模仿那些优秀的歌唱家,而且很多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声乐艺术的美,增加了对声乐艺术学习的热情,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学生处于错误的模仿学习阶段,对于这一问题,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荷伯特•凯萨利认为“:对于这类问题,作为一个学生你也许会反驳道,你已经模仿,或已经试着模仿这些声音的效果,由于这样做而使你自己的发声已经得到改善。我们承认这种可能性,这种想法很好,但这只是初步的,我们希望强调的是:通过那种模仿的方法是否能够得到根本的知识呢?”问题已经提出来了,即西方早期的声乐教育也是靠模仿来完成教学。模仿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些不具备一定声乐知识的学生会钻死胡同,走入声乐学习的误区。鉴于此,模仿要具备一定条件,要有一定限度,且一定要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有选择性的模仿。第一,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特的,因此模仿者不应该在那些很细微的差异中寻求共同点。如果一定要寻求共同点,那么只能强迫自己的心理和发声器官改变自然的发声状态,但这样容易对声带和其他的发声器官带来严重的伤害。因为“人体发声既是参与发声的各器官间的一种精确的生理运动,也是受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所支配的一种审美心理反映。如果这种审美反映偏离了嗓音发展的实际,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嗓音的健康”。同时,如果大家都去模仿就会失去个人特色,那就只有共性没有特性了,到时候就真的是“千人一面”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教师就应该设法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特点。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像”而失去自我,主要目的还是从他人身上找到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而提高自己。第二,模仿的实质是为了创新。已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学生可以自行处理歌曲。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演唱比原作和很多演唱者更能展示歌唱技术时,就会激发创新的欲望,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结论

第2篇

>>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 自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的正确引导分析 论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舆论引导 自媒体时代如何引导网络舆论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试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艺术 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强化 自媒体格局下的新闻舆论引导与对策确定 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建构 自媒体时代舆论危机的应对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与引导反思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论娱乐新闻的舆论引导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媒类人才舆论引导能力培养的内涵研究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艺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胡国华:《想全部封锁资讯不可能管理媒体不是什么都不让报》,2007年2月7日,《南方都市报》。

③见#f=dupdate。

④作者王册,载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⑤鲁迅:《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⑥见2016年5月5日《人民日报》。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刘云山出席[N].人民日报,2016-2-20.

[2]佟慧娟.无法复制的感动――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我把光明献给你》创作体会[EB/OL].http://.cn/zt/2013-11/05/cms1600

756article.shtml?nodes=_3287.

第3篇

一、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始终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艺术的主要着力点。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关键是兼顾各方意愿,寻求最大公约数。二、优选工作方式方法。优选工作方式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用最适宜的手段达到最恰当的效果。用传统媒体表达更权威、更可信就用传统媒体,用新媒体表达更好、更方便就用新媒体。三、讲究时度效。掌握工作主动权需要讲究时度效,优选方式方法是为了追求时度效。新闻舆论引导工作要从时度效出发,从时度效着力,达到时度效目的。要讲究先后之序,快慢之用。四、准确认识“你我他”的关系。社会在发展,受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正确认识“你我他”的关系,尽量尊重每一位受众,不能搞居高临下的简单说教、空洞说教。(殷陆君于《 人民日报 》2016/11/23)

新形势下电视品牌栏目的

三大经营战略

一、与全网平台达成互利合作。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全网平台的经济价值首先在于渠道最大化整合带来用户规模最大化。如果暂时难以构建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全网平台,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经营策略,就是尽快与全网平台达成互利合作,尽早分享并共同拓展全网平台,把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全网竞争优势。二、与小微内容创新群体共生共荣。小微力量支撑下的内容创新,正在成为新媒体内容为王的“长尾”。这是网络自媒体发展进入成熟期的必然趋势,那就是在技术性和市场性的“长尾”中,加入内容创新的“长尾”,带来下一次互联网媒体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作为电视品牌栏目的可持续经营策略,现阶段更需要的是在社交平台或智能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与小微内容创新群体的直接融合。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发挥出与全网平台战略合作的潜在优势。三、成为内容定制服务的开拓者。享有了全网平台,拥有了广大小微内容创新群体的支持与合作,才有可能面向全社会提供内容产品的定制化服务,以有效提升电视品牌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和产业增值力。电视品牌栏目在新形势下能否经营成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它们能否更好地满足每一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创造出真正的定制化服务产品(据周 笑于《电视研究》2016年第11期)。

广播电视自主创新需把握几个要点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自主创新不是无原则的想象和无限的拔高,而是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这个根本,不跟风,不模仿,保证自主创新始终符合党和人民的需要。二是履行社会责任。有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和担当,通过自主创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三是坚守文化品格。广播电视节目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找生长基点、汲取发展养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强。四是坚决反对唯收听收视率。自主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广播电视繁荣发展,要自主研发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用优秀的作品引导人。五是借鉴先进经验。倡导自主创新并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把创新的“脚”踩在中国大地上,借鉴吸收国外节目中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通过本土化融入与观众形成共鸣。六是扎根人民生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生活现实中挖掘更多素材。七是整合优势资源。要与社会上实力强大的民营机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激发自主创新的内生活力,但同时要避免广播电视自身制作力量的空壳化。八是加强媒体融合传播。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充分利用新型媒体的技术优势和手段。(据李腾林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11期)

缺少受众参与的媒体难以“转身”

随着媒介技术和媒体融合的发展推进,受众参与新闻有了新的方式、手段,互动性成为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受众生产内容,受众参与传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身份和角色发生了变化。对受众参与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媒体更全面地认识受众,了解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互动与融合。受众参与是媒体将来发展的大方向。针对受众参与这一大趋势,媒体人起码要树立三种意识:认同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首先,要学会认同。媒体格局的“革命式”变化是很多传统媒体人没有想到的,当新事物到来并形成气势的时候,我们要努力认同它,因为它代表了发展的大方向。这个方面,最需要改变的是媒体人传统的“庙堂式”思维,要学会尽量把“江湖式”思维作为重要方式之一。其次,要树立参与意识。最后是创新意识。现在的媒体格局能维持多长时间,当然也无人知道。但这里有两句话是真理,一是适者生存,二是创新者掌握“风口”。在今天的媒介技术革命大潮下,在受众已经习惯新型的媒介文化――参与式文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还用老办法、老套路做新闻,就会同他们渐行渐远。缺少受众参与的媒体难以“变现”,难以“转身”。(据赵国华于《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下)

总理指令:

国家信息化先破政府信息“孤岛”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会议确定的规划重点,首先便是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总理明确说,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信息孤岛要坚决打通,起码政府系统不应再有。(消息来源:《第一财经》)

“备案通知”出台

网络视听告别“野蛮生长”

“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已经将工作重点从原来的偏机构、偏平台、偏业务形态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网络视听平台、内容管理并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在2016年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上说。随着《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的出台,曾经野蛮生长的网络视听内容,终于迎来了备案登记制。《通知》宣布,所有视频网站的网络大电影、网剧、网络综艺等网络视听内容,实行备案登记制度,都须填写重点网络原创节目信息登记表,报送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备案。《通知》还规定,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司法、公安、医疗卫生等重大题材和特殊题材,需由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审核。(消息来源:《北京日报》)

国际纪录片节

首设“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

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日前在广州开幕。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参展参评,让这个有13年历史的国际纪录片节在征片数量和覆盖范围保持亚洲同类节展首位。据悉,这些征集的纪录片中,有200多部曾在国内外影展获奖、入围或参展记录,作品多数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拥有悠久电影或纪录片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最终入围纪录片节“金红棉”奖的影片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内首个引进方案预售国际模式的节展,广州纪录片节已成功促成120多个国内外纪录片方案获得投融资及播映机会,其中包括《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我的诗篇》等知名纪录片。(消息来源:新华社)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5.14亿

94.9%用户用手机看视频

日前,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四川成都《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与2015年相比,网络视频用户增长1000万人。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看,94.9%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收看视频节目,比去年增加了18.2个百分点,台式电脑的使用率为54.1%。这次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调查显示,电影、内地电视剧、综艺、新闻资讯节目是网络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在问卷调查中,81.1%的网络视频用户过去半年内经常在视频网站看电影,68.5%的用户经常在网站上收看综艺节目。(消息来源:《光明日报》)

财经观察:

通信企业进军传媒业或成未来趋势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日前宣布,将斥资854亿美元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时代华纳公司。该并购案如果获批,将成为年内全美最大并购案。华尔街专家认为,未来信息发展将以内容为王,一家既拥有“内容”又拥有“渠道”的公司才会占领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因此,通信企业并购传媒公司可能是一大发展趋势。分析师表示,AT&T当前一大重要收入来源仍是无线电话业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例如微信等便利应用的出现,无线电话未来前景岌岌可危,整个通信行业都面临江河日下的窘迫局面。这时,旗下拥有大量知名电视频道和电影制片公司的时代华纳就成为AT&T的最佳选择。(消息来源:新华社)

第4篇

作为人们普遍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管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舞蹈,还是作为文化的舞蹈艺术,总能激发起人们心中潜藏已久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制度在经过多次改革之后,日见成效。其中包括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音乐舞蹈教学要将专业技能和学生心理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凸显舞蹈教学的艺术性和多元性。只有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音乐舞蹈教学才是真正合格的教学。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若干点高职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高职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对策

1.1借助情感诱导,让学生真正认识音乐舞蹈

作为音乐舞蹈的精华,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音乐舞蹈势必没有灵气,只是一种优雅的形体表演而已。所以教师要借助情感诱导,让学生真正认识音乐舞蹈。

我们都知道音乐舞蹈以舞传情,是一种以情达意的艺术表现。但是学生对音乐舞蹈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每个动作所带来的情感波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已经日趋成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情感有自我的解读。教师就是要将学生的自我情感融入对音乐舞蹈的认识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在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在舞蹈理论课中加入情感的讲解,并让学生欣赏舞蹈的情感韵味。同时,在实践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因情而动的意识,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感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每一次形体起伏都是情感的体现与延伸。教师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而动,让音乐旋律启迪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逐渐达到艺术的境界。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活跃期,他们渴望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契机,要通过把握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将他们对艺术、对舞蹈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1.2借助先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音乐舞蹈教学要谨记自己的教学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毋庸置疑,高职音乐舞蹈教学就是要培养具备专业舞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舞者所必备的素质。如果一直停留在别人的艺术层次上,模仿别人的舞蹈动作,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艺术人才。所以,高职音乐舞蹈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音乐舞蹈艺术不断传承文化底蕴的需要,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首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认识。前文说过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动态表现。基于这种入门级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舞蹈中所要传达的情意,领略舞蹈的肢体语言。比如,古典舞表达的是一种浓厚的中国情结,传达着低回、忧郁的心理情愫;民族舞表达的是一种大气、豪放和激情的心理情意。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丰富意蕴。作为重要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本身就被赋予了众多含义,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含义,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自由舞蹈比赛的课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秀出自己的舞蹈,释放自己的心情。高职生正处于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所帮助。

1.3借助舞蹈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欣赏舞蹈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在高职音乐舞蹈教学中开设欣赏课程,必定能激发学生学好舞蹈的兴趣和信心。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汲取作品中的舞蹈精华,学习经典的舞蹈动作,进而收获新的知识,以此勉励自己更加努力。此外,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在优雅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旋律感染下,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舞蹈世界的向往。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舞蹈欣赏课程,激发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欲望。

在欣赏舞蹈作品前,教师要先讲述舞蹈的时代背景,并对舞蹈做相关介绍。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世界,去感悟舞蹈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让舞蹈与学生心理产生激烈碰撞,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动力。在欣赏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作品中受到的启示,谈谈在作品中感受到的难以忘记的东西,以此巩固欣赏效果,并让学生相互补充,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欣赏过的舞蹈作品,进行自主创编。可以在原有舞蹈动作基础上进行续编,也可以让学生另行编舞。只要学生能用舞蹈动作表达出内心情感,教师就要给予表扬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结束语

第5篇

舞蹈《胭脂扣》的音乐及动作特点

(一)舞蹈《胭脂扣》的音乐特点舞蹈《胭脂扣》是一个三段体结构的情绪舞,为A—B—C的结构。这个作品的音乐部分和舞蹈部分都是建筑在“同构”的节奏之上的。正是通过音乐节奏,把空间运行的舞蹈和时间里流淌的旋律水融地结合在一起。这三个段落都选择不同的音乐做背景。第一段是选自《花样年华》,这首曲子的特点是3/4拍,节奏明显富有“强—弱—弱”感觉,令舞蹈中的动作更加流畅,也能将一个风尘女子的娇媚和万千风情衬托得淋漓尽致,反映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无比渴望。第二段是选自一段钢琴与小提琴演奏的音乐,通过开始的几个钢琴和弦强音,表现女主人公的命运开始转变,过去的繁华只是过眼云烟了,生活开始变得窘迫和残酷。最后通过一连串的钢琴爬音来表现如花与陈振邦双双选择殉情后,女主人公在黄泉焦急地寻找和等候爱人的场面。第三段是选自歌曲《葬心》,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凄美爱情歌曲,歌曲的特点是带有浓厚的忧伤,能够把观众的情绪也一起带入30年代。三段不同的音乐都有不同的节奏,节奏又直接制约着舞蹈的体动节奏。但体动节奏并不一定直接对应音乐节奏,有时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有时则身体各部的节奏在一种“交响”中达到和谐。此作品是一个抒情性的舞蹈,表达女主人公的悲伤,要求舞者具有“表现力”,“表现力”与情感相关,但情感的变化其实是由体态节奏的改变来体现的。

(二)舞蹈《胭脂扣》的动作特点舞蹈《胭脂扣》中动作特点包括三种基本形态。1.表情性动作(亦称抒情性动作),这类动作主要功能是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动作特点具有一定的类型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只能表达、描述人物的情绪、感情状态,而不能说明人物有什么样的行为目的。2.表意性动作(亦称叙事性动作),这类动作是展示人物行为目的和事件具体内容的动作,具有模拟性和再现性的特点,具有现实生活中生活动作的明显痕迹。3.装饰性动作(亦称陪衬性动作),这类动作是一种辅动作,类似于音乐中乐曲的伴奏部分或装饰音,在舞蹈中起烘托气氛、装饰陪衬、连接转换等作用。舞蹈《胭脂扣》中的动作一反传统舞蹈的动作形态模式,大胆开掘,创造出更加挺拔、舒展、奔放的舞蹈动作,并在舞蹈中融入了一些非民族舞的元素。舞蹈动作特点追求简洁、舒展、对比、匀称、衬托、连贯、变化,舞蹈中更多的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动作衔接转换,让人感觉是在节奏启发下,自由地产生舞蹈动作。其中通过简单又极富有表现力的“寻找中的行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舞蹈中大量运用到的旋转也有别于以往旋转的标准模式,而是在里面加入了夸张的踢腿、甩手和跳跃等动作,从而让观众透过舞蹈看到剧中女主人公真实的内心宣泄。舞蹈的中,舞者用高难度的控腿动作造型亮相,恰恰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造型亮相的静正是“静中寓动”,带给观众对人物、情节的无限丰富的联想。这样的表演不仅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新的审美视野。

舞蹈《胭脂扣》中“悲”之因素

(一)舞蹈《胭脂扣》中女主人公的坎坷人生命运十里洋场,霞飞路,一派上世纪30年代时光与爱情的韵味。如花与十二少的故事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在不得已的今生中,想要维系美满是进退两难的。《胭脂扣》中女主人公如花的命运可谓是充满坎坷,悲凄交加。首先两人的身份悬殊。一个是头牌名妓,一个是富家少爷,封建传统的礼教是不允许一位风尘女子走进庄严的深墙大院的,这在当时是很受嘲笑和忌讳的。如花诚心拜访陈家却被拒之千里,原因是如花出身卑微。如花卑微的出身便为今后的悲剧种下苦果,这也是如何都挥之不去的影子,也注定了此故事的悲剧性。如花和十二少同居后,本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可经济拮据,眼看两人的好景不长了,于是如花选择殉情,希望能在阴间续写前缘。这样极端的选择透露出如花对十二少深厚的爱,却注定要以沉重的代价来换取。结果更是悲哀的,两人殉情后,如花死去十二少活着,两人阴阳相隔。痴情的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十二少,最后上阳间寻找,找到的却是淡忘了往事的衰老十二少。如花用尽所有的爱和生命想换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结局只是她的所有付出变成枉费,所有的努力仍敌不过现实的大笔一挥。如此悲惨的结局让如花的命运画上了悲伤的句号。

(二)舞蹈《胭脂扣》把民族舞与当代舞进行编创交融来表现“悲”,充分渲染了“悲”的情绪舞蹈《胭脂扣》是一个成功的民族舞作品,而又在舞蹈中又融入了一些非民族舞的元素,这些元素包含了一些当代舞的元素。通过民族舞与当代舞的编创规律、表演规律相结合,从而产生出新的表演形式。今天,各类舞蹈艺术在发展中必然要“博采众长”,吸取其他舞种的特点,相互包容渗透,取长补短,以丰富自身的艺术手段,达到扩展表现领域,形成以舞蹈为核心的综合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舞蹈《胭脂扣》是吸收和借鉴了民族舞和当代舞的表演形式,把民族舞朴实无华、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与当代舞的动作形象、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相结合,最终展示出一个情感丰富、善于抒情、浪漫夸张的舞蹈作品。这样的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审美的本质属性。“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是舞蹈《胭脂扣》的情感表达依据,它将舞蹈的情感“悲”的情绪以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变形、虚拟、写意等舞姿和造型手段来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利用了舞蹈的抒情性手法,将一个出身卑微、又追崇理想爱情、对爱情至死不渝的风尘女子形象,通过夸张、变形、升华等艺术方法转化为“艺术真实”的、特殊的舞蹈形象,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同身受地体验出女主人公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悲伤。

(三)舞蹈《胭脂扣》抒情性的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悲”主题性按风格来讲,舞蹈《胭脂扣》是属于民族舞与当代舞结合的产物。作品具有民族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又具有当代舞的动作形象、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特点。这样的“舞种渗透”作品,更强调的是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抒情性。该作品始终贯穿其中的主题是“悲”,有意淡化故事中的叙事性情节,突出抒情性舞蹈的形式美,力图将传统民族舞蹈和当代舞形式挖掘到极致。创作中在展示传统民族舞动作特点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民族民间新舞蹈动态语汇。该舞蹈在追求展示民族传统舞蹈语汇动作形式美的同时,也不忘它的时代走向与现代情感的表达。例如《胭脂扣》舞蹈中大部分动作都是由在“寻找中的行走”这一动作基本舞步基础上衍变和发展而来的,打破了民族舞蹈动作的形态模式,把比民族舞更自由、连贯、始料不及的动作穿插在舞蹈里面,这更有利于表明女主人公对生活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在舞蹈女主人公痛苦矛盾的时刻,当代舞的“手舞”与“足蹈”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舞者用剧烈的身体颤动和脚下“欲乱不能”的步伐来表现她的痛苦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观众对“悲”的理解。这样的舞蹈风格表现形式,更准确、生动、通俗地表现出了舞蹈的悲伤情感。

第6篇

作者:王文静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从文化学视角来看,开发本土的民间音乐资源是河南经济、文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一种“文化自觉”[2]。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自我认同,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且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看待自己的文化;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自我评价,不能局限于一地,既不能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又要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和发展的趋向,来考量自己文化的未来价值和导向意义。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本土的民间艺术形式与文化,在进一步了解、认识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逐渐加快本土音乐文化的自觉进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社会学价值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艺术类型,这些艺术无一不是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变异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音乐的变异和更新,其自身不同程度地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积淀。因为有着深深的社会烙印,人们才能够在民间音乐的欣赏和表演中寻觅到过去历史时代的文化风采,才能够从民间音乐的音调中感悟到浓浓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息。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民歌,它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例如革命战争年代,商城县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因此而生的民歌多达百余首,如《打商城》《送郎当》《来了晴了天》《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一直传唱至今。作为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我国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戏曲,同样也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精神。如建国初期反映广大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剧作,不仅出现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焦裕禄》等优秀剧作,更出现了建国以后戏剧创作的经典之作———《朝阳沟》。

《朝阳沟》是一部反映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参加生产劳动,接受思想改造的现代戏。就思想主题来说,《朝阳沟》正应和了20世纪5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需求,体现了极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加入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民间音乐知识,更有助于大学生更为直观地去感受、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的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把握时代特征。教育学价值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影响下,人们的观念必然会产生一些混乱和迷茫,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对整个社会精神品质的构造无疑是最为直接和最具影响力的。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崇尚精神之美,不断提高自身的辨别力和免疫力是当前教育战线上的重要课题。从民间音乐反映的内容来看,民间音乐直接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感情和愿望,成为人民表情达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人民的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从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在一首首的民歌、经典戏曲唱段中,无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人民群众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入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自觉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诉诸和唤起人的情感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以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来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进而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全面发展。因此,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渗透至学生的生活学习领域,具有独特的教育学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在传播学中,“自我传播指的是人自身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如感知以及感性到理性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如自吟、自唱等活动”[3]。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用整个身心来传达音乐信息,又用整个身心来接受传达来的音乐信息,他既是音乐的传播者,又是音乐信息的受传者。一切传播过程,都是在大学生自我欣赏音乐、自我弹奏、自唱自吟中完成的。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得到内心的愉悦与精神上的满足。民间音乐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曲目,它们按照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富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令人断肠,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更有一些稀有剧种,从唱腔、板式到乐器伴奏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使得大学生在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有较为系统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审美能力。

在民族音乐教育的主旋律下将爱省、爱国主义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大学生。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大学生对本省历史,对社会进步的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精神,表现出大学生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促进形成一个渗透着“和谐”内涵的具有完美人格的高素质“真人”,进而达到高校校园真正的、理想中的和谐。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象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的半文化之中。”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树立音乐教育多元文化观念,重视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抓住民族音乐文化之根,是高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本保障。

第7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

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当前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建立全新的认知,对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情感教育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的情感当中去,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引导心理、行动的变化,具有情感教育的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审美能力的提升

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得以提升。艺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一艺术形式的专业领域,艺术技巧和能力同样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而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当中,艺术教育所潜藏的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始终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除了培养艺术技巧和能力之外,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达给大学生,其中包括对“正能量”的赞扬和“负能量”的批判,让大学生能够从中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

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需要。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大脑的开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有效弥补了以往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势,将艺术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得以体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体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待于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非艺术类高校未能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当中仅仅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所展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艺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价值未能有效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出发,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了专业学习当中,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时间去学习,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艺术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样是最主要的原因,加上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有待改进。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推广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艺术环境的创设,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轻松愉悦的展开。高校要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为艺术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让大学生从中受益,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以显著提升,对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深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开展,大学生对于艺术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学生的艺术潜力挖掘不够。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形势下,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时的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充分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

艺术教育的标准化发展,容易将其固定在某种模式当中,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首先确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次为参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设置,分成多个类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一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