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7:49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
当前学校出现一种现象: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必然十分重视课余体育训练;不重视课余体育训练的必然十分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课余体育训练为何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焦点呢?
本文试从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关系、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关系及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展开分析研究。
1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工作对象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或运动天赋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采用竞技训练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水平,对这些学生实施“精英教育”。长期以来体育界把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与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联系在一起;然而普通大、中、小学学校真能成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吗?它在实现学校这一目标有多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探讨。虽然,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但启蒙不等于培养。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为竞技人才的选拔提供一个选拔的平台的功能,我国竞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把普通中、小学作为它的组成部分,只是把普通中、小学学生作为它的选材基地。一旦发现可造之才就会使其脱离中小学的课余训练而纳入各级的体育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如果要说课余体育训练真的具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的话,也仅存在于国家布点于个别大、中、小学学校的体育训练基地,极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真以为各级专业运动队输送多少人才来评价课余体育训练的成绩的话,绝大部分的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失败的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一事无成的。由于现行的竞技体育开始走“体教结合”之路,普通大中、小学更多担负的是此类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而不是竞技能力的打造。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队员身份外,还具有挂靠所在大、中、小学学生的身份。当然他们亦有资格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校外各类的比赛,并轻易地取得出色的竞技成绩,为校争光。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并不是所在普通中小学培养出来的,而是由体育运动学校或各级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所培养出来的。从某一角度来说,他们有充当“”,学校有“请枪”的嫌疑。若普通大、中、小学通过他们获得的荣誉鼓叫自己的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出色;或这类运动员身份的学生在国内外大赛披金戴银,学校而利用媒体大肆宣传自己为国家竞技体育作出极大的贡献;此中给人以自欺欺人、欺世盗名之意。
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来说不具普遍性,其面对的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与天赋的学生,属于高层次的体育教育;其要实现的是学校体育总目标之一的“提高少数学生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学生整体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对整个学校体育任务完成、目标的实现远次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论文怎么写论文格式模板。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更多是基于学校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学校体育的需要,表现出极强的工具性、手段性。
3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分析
从理论上讲,课余体育训练较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不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可在现实的工作中,因其能成为学校的“面子”工程和“功利”的争逐场,很多学校对课余训练过分厚爱,很多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课余训练为主,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为次。这种本末倒置“错位”现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校目前是要据课余训练的需要配备所需专项特长师资,而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得不少学校的师资配备不合理,制约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很多学校为了参加校外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荣誉而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体育经费用于竞赛,使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缺粮”。学校之所以如此重视课余训练,是为了在校外各级体育竞赛中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这些都是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3.1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
各级校际间的官方比赛它能为各个学校提供一个展现体育水平的舞台。各学校都想在此舞台上披金戴银打败对手塑造一个体育强校的形象,并借此宣传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2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对外窗口,很多学校都试图通过这个窗口让兄弟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借此窥探到本校体育工作的成绩。虽然课余训练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但是,很多学校都想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竞赛成绩并借此论“英雄”。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偏离学校体育工作的轨道狠抓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以图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就。
3.3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政绩”邀功论赏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当然是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和体育科组的工作职责,学校体育成绩当然亦成为学校领导其“政绩”的重要考评
摘要和较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受到校领导和相关人员重视“热棒”,把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心来抓的关键所在;使得学校体育在实践中不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方针”而是践行“功利”性的方针,扭曲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的正常关系,这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健康、正常发展。
4结语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对部分有运动天赋和运动特长的体育“尖子”实施的“精英”教育,以图实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功利性目标。而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其不具有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学校体育不能以课余体育训练主导体育师资的配备、经费分配;不能把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工作的重点,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把在次要的位置,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9.
由于中职生学习较差,他们在课堂上的纪律也较差。教师要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能提高自制力,在体育课堂上能用正确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整洁的着装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用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技能,用体育魅力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堂,并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和学生一起进行集体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更积极地进行锻炼。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调节教学节奏,在张弛有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又要让学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使体育教学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下有效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又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从学生中获得的及时信息,使体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健康教育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联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并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在让学生掌握某个体育运用技能,在考虑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要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考虑天气和温度对学生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区别对待。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体质的不同,进行任务量的安排。这是因为同样的运动量有的学生很轻松就能完成,而有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时,教师也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要求学生在健康第一的意识下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并不是说体育教学对体育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进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对体育技能进行探究学习。在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改变单纯训练的枯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追我赶”的游戏,让学生在追赶过程中提高短跑速度。在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短跑的姿势和动作进行找错,并进行纠正,让学生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短跑技能。
三、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用创新的思维和教学理念来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他们对体育学习重视起来,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对教学进行创新和尝试,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能够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相互指导、共问提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投入练习,不仅要练习还要指导,扮演着练习者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职高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来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并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是体育课程的独特功能。在体育课上,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反应不一样。教师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再加以点拨,让学生进入尝试阶段,然后进行合作交流。此外,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练内容的不同、学练目标的需要及学生的条件来选择。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资源,优化幼儿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适当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会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精心选择内容,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体育活动。如跳跃区的袋鼠跳、助跑跳、跳格子、跳绳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同时,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教师在选择的体育器材时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来优化选择。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幼儿的平衡性,教师选择内容有走跑区的跨栏、乌龟鞋、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等等。在材料特征选择方面,幼儿会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自主选择。当然,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三、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
在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体育活动内容要简单,规则单一,活动角色要少。中班设计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要多样化,加强限制性,增加竞赛因素。因为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在不断地加强,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带有情节的游戏占很大的比重,游戏中的角色不断在增加,每个角色都可以有自己的动作和任务,游戏的规则数量大大增加,限制性也更强了一些,因此,大班体育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体现多样化,除了跑跳、追捕外,还要通过一定的障碍物,利用一些小型器械进行游戏。如果说将中大班的游戏方案放在小班幼儿来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就有了难度从而就退缩;如果说将小班的游戏特点放在中大班幼儿中进行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缺少了挑战性,各项动作发展也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年龄幼儿的个体差异。比如,某大班平时体育游戏活动有基础,班内幼儿又都是从小中班升上来的,这时可根据他们学过的各项动作和体力情况选择一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还要明确选编体育游戏的目的。课的基本部分前半部分是练习投掷动作,后半部分选用的游戏应该是流动量大的带有跑、跳动作的,结束部分则应选用活动量小的游戏。正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各部分对游戏量和动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编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一节课的各部分任务。因为游戏能激发幼儿园的情绪,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如果上午进行的是音乐课,则应选用活动量小一些的较安静的体育游戏;如果上午进行安静的语言课、计算课或是美工课等,户外体育活动时选编的应该是活动量较大的集体体育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精力,如带有跑、跳动作的体育游戏。四、优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增加幼儿的求知欲,增强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能很好地学会简单的体育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适应身体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圈套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又如,练习双脚向前跳时,如果前面放置一条红带,或画一个圆圈,要求幼儿往这人标志物上跳,效果就更好。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可以适当加入竞赛性。如玩“看谁跑得快”“看谁先追上球”“哪一队站得快”等游戏,这种方法在大班使用的较多。
四、优化体育活动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要不拘一格,要将“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生动、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使得传统文化在家庭、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如小班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旧游戏、新玩法,一物多玩、旧物新玩、多物一玩、多物合玩,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熊和石头人等游戏;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打沙包、攻城、传电等游戏;大班幼儿可开展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当然,大自然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远足活动,既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能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意志品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感知春夏秋冬,感受自然本色,感受家乡之美,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五、总结
1.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因此,无论教师制定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没有这个教学目标为支撑,其他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也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身心与运动结合,身心健康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重视学生通过体能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的组织围绕在此基础上展开。特别是注重对田径这一项目的教学,发挥田径运动对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教师可以制定分期计划,不一定要对田径教学进行一次性的课程,而是把田径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的分期进行授课。如在向学生讲述田径基本技术和动作规范等前提下,可以把长跑和短跑项目分开训练,在每周的体育课前都组织学进行一定量的长跑训练,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增强;而短跑则主要是在学生体能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爆发了的训练。通过这样有层次,有计划的分层教学,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而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训练也必须同时进行,唯此才能把握住"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主要的方法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好胜心理,让学生在高强度体能消耗下,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增强心理承受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梯度法,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自信,如长跑由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这样递进式的梯度教学也可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信心。
2.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离开人 的身体谈人的素质发展,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要失败的。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 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 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 炼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 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而不是让每个高中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也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 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发挥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是作为团体存在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为了使集体获得更高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班级之间举办的篮球比赛,就充分体现了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使得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紧紧地联合起来,通过互相协作,使比赛获得胜利。教师要运用体育比赛项目来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是要把眼光拓宽到集体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运用体育团体比赛项目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在互相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有了深入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识更多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身体素质,体会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活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体会体育比赛给自己的积极作用和情感。
二、体育能让学生发泄郁闷,解脱自我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极富感彩的高尚活动,它既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体育深层次的价值就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以及以身体感知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理性的宣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对压力感到无法承受时,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把心中的苦闷一扫而光,在进行体育运动中,可使身体和情感都能得到放松,把郁积心中的不良期许情绪消除。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又获得了正面的能量,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体育运动能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获得解决困难的信心,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体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引导下,他们对学习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进行体育锻炼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在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把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的坚韧的思想品质发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体育运动中,那些与生命本身直接相关的品质,诸如力量、速度、敏捷、和谐、智慧、毅力、勇敢、顽强、理智、热情、端正、坦荡……都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锤炼、检验、淘汰与升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成为了人们完善自我,指向理想人格的尺度与渠道,也成为锻造最佳生命质量的熔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树立做事的信心,确立做人的信念。体育会让他们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因不可知而畏惧,它发扬勇敢,崇尚韧性,只要坚持下去,成功终会有一天降临。
四、体育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1.1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贵州省2012-2014年3年来体育专业高考的考生,每年随机抽取100人,总计300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关于体育专业考试中出现的擦伤、抽筋、晕倒等相关资料,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现场发生擦伤、抽筋、晕倒的学生观察、了解原因、实施急救及心理疏导,进而给出相应的结论。
1.2结果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全国56个民族中,贵州分布着44个民族,其中主要的有汉族(78.3%)、壮族(6%)、苗族(4.7%)、彝族(2.3%)、水族(0.9%)、布依族(0.7%)。由于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民族地区的考生和外界接触较少,且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深刻影响其行为和观念,包括生活在大山中的汉族学生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影响考生运动时采取正确的方式以及发生问题时的应对措施。由于在高考测试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高度紧张,容易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因测试项目不同而出现的频率不同,如100m和800m跑步中,常会出现抽筋、晕倒、呕吐等问题;在三级跳和铅球投掷运动中问题却较少出现。就贵州省高考体育专业测试而言,近三年来笔者在现场急救过程中遇见的症状擦伤发生的频率为76.4%,是高考中最为普遍性的症状,其次是抽筋(13.8%),晕倒(6.7%)、呕吐(1.9%)也占一定的比例,其他症状相对较少。
2常见症状的原因分析
2.1热身运动准备不充分
热身运动不充分,“机体没有达到一个最适宜的运动状态”,易导致意外伤害。由于考试期间,考生需要自己解决热身场地问题,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和外界交流尚存在困难,从而影响热身运动的量或时间,进而造成考试中出现问题;也有少数考生,本身就缺乏热身的意识和习惯,对热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不去热身;还有少数学生误认为,热身运动消耗体能,影响考试成绩。
2.2考试心理过度紧张
因为这些考生许多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经验。因而在高考这样“高利害”考试中更易于紧张。诸如考试中常会出现跑步碰撞他人、摔倒形成擦伤、跑完之后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冒冷汗等类似于休克症状。
2.3饮食习惯不好
由于贵州省一些偏远山区,人们生活习惯每天只吃两餐,早餐正常缺位,所以部分考生考前不吃早饭,空腹运动,血糖偏低,也容易造成考生考试时出现晕倒及其他不适症状。当然,造成考生在考试中出现症状的原因很多,诸如“准备活动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训练组织方法不当”等因素,这里不再一一阐释。
3应对措施
对于体育高考中常见症状,我们应该认真研习预防和处理两种手段,以预防为主,但症状突发时也要能够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3.1症状处理擦伤的处理
首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然后用干棉签擦干创面,再用干棉签蘸上红汞,按顺时针由内向外涂抹创面。注意创面不能红汞和碘伏或碘酊同用,因为二者相遇会产生碘化汞,对皮肤有腐蚀作用。面部皮肤不宜用紫药水,以免面部皮肤着色。小伤口一般不需包扎,但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伤口较大或关节附近的擦伤就需要无菌纱布包扎,如果创面较深,污染较重,就要注射破伤风针及口服抗菌药。抽筋处理。当考生发生腿抽筋时,让其坐着或躺下,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脚板心对着考生的脚板心,两只脚互相用力对抵,利用“力的互相作用”就能缓解腿部抽筋。另外,如果出现休克,可以先按压人中穴、合谷穴,让其苏醒。然后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按医嘱给予高糖或甘露醇降颅压。
3.2症状预防
1.1体育课程较为枯燥中专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兴趣刺激才能够培养出对一件事物的长久的注意力。但是,很多中专学校的体育课程都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设立的,课程内容一般都只包括理论内容和实际运动内容等,缺乏趣味性的创造。这使得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觉得体育理论课较为枯燥。而在体育运动课程中,由于包含着很多枯燥的重复练习和耐力练习等,使得同学们对体育运动课程缺乏兴趣。并且,很多教师在体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不关注学生们的兴趣,只是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了一些原本对某些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学生难以发展其兴趣,最终导致了其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
1.2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