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范文

时间:2022-03-02 23:59:2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数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数学

第1篇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引入新课 方法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他勤奋学习之所得。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几何教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选取有趣、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新的课程新课,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几何知识。

1.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因为初中生对几何知识还只是一个开始的阶段,所以在开始老师在进行几何教学的时候,应在备课,完善教学内容,应该选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中,还应创设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充分调动各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通过几何图形的美感来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图形的线条和色彩美感,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此外,老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尽量把身边的几何美图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或者现实生活的设计中,促使并且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几何功底

我们已经知道,从初中开始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以后几何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因此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多动笔,在实践中去理解

初中数学几何的概念和基本定理非常多,让学生结合画图来理解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能让学生准确记住各几何定理.如,在学习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时候,教师可以慢慢的引导自己的学生自己动手用直尺在纸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出斜边的中线,测量中线是否为斜边的一半。 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不仅使学生理解记忆几何定理的能力加深,更加让其记得更加清晰和牢固。

2.提高识图的能力

识图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生应该注重识图能力的提升,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3.画图能力的提升.

画图是学生读懂题意,让学生知道几何符号说的是什么的关键,只有会画图才能准确知道图形的含义,这是一个图形到语言工具的转换过程,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训练时,让学生读懂题意,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读完题后,让学生回忆一些几何术语的图像,比如:有且只有、经过、延长、相交的含义等。

4.转换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转换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多绘图,只有让学生多经历这种图形和语言的转化过程,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几何知识。

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1.突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入室外,例如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 让学生亲自测量出旗杆高度等数值,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仰角和俯角的概念,将学习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几何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性,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扩展,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

2.利用多媒体

简便快捷方便的多媒体现在已经普及,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几何知识,ppt得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老师提前做好ppt并且熟悉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让每一节课更加高效,从而教师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讲解知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更能让学生集中听课的注意力,结合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知识更加清楚明白,更加有条理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加高。

3.多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的教学和学习光靠书本的东西是远远不能让学生把几何知识学好的的,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实体,从而在脑中留下印象,在空间中构建出几何模型,达到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认识几何的教学目的,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活动要有趣、轻松, 让初中几何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课后巩固,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过后,课下还需要巩固加深,这样学过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学生以后遇到相似的知识和问题时,便可以对知识点和答案信手拈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更加高。

五、结语

初中几何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多用心去设计,几何作为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中的问题,几何的学习,主要是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性质,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田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

[2]丁焱鑫.试谈初中数学几何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

[3]杨雪.略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 建模 主体性 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实验者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经反复思考和研究后,做出某些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在不致失真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算法,求得结果并将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和解释。它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开发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现实意义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是:从学生角度看,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越学越怕,感到数学太难接受;从现行新课程教材角度看,教材的应用性不明显,平时很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运用数学建模载体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验课中通过自身参与的实验活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基本的数学能力。要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两大转化:一是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转化,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转化,从而为培养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地方用数学,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觉得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靠已有的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进一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能更好地学习数学,那么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新颖的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

1.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主要以解决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传统型应用题为主,即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具有明确条件的求解问题,或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的纯数学背景下的数学问题,如定义、规律及公式的发现、推导等等。它主要由下列流程构成:创设情境问题提出自主探讨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按照以上流程逐一落实,条件从一个增加到两个、三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数学实验操作,的确能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2. 教师仅给予必要指导的数学建模活动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构建数学模型,即如何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的条件限制加工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进而选择适当的正确的数学方法来求解。这类实验课可分五个主要阶段:收集整理素材、进行模型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求解模型、模型化归研究。

例:攀岩植物葛藤总是绕着大树干螺旋而上(如图1),现测得一棵大树的直径是40cm,葛藤绕它一周上升25cm。测得葛藤绕它攀爬了17圈。

(1)求葛藤绕树干一周的长;

(2)求这根葛藤的总长。(八年级数学作业题)

学生感到求“葛藤绕树干一周的长”比较难,认为是曲的,从未见过,如果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空间图形展开以后(如图2),转化为利用“勾股定理”的模型来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课题学习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题学习、然后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数学思想实验。即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创设、改变和控制某种数学情景,在有利的条件下经过思想活动,以研究某种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从而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建立模型等应用数学的过程。这类实验课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成果总结和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4. 结合计算机运用数学软件型实验课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此类型实验课协助学生利用计算机与数学软件包来完成一些典型的习题,一方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及方法的理解。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C的大小与三边大小的关系充分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于a、b、c三个不同的数值,只有当a、b、c满足a2+b2=c2时,∠C才会是90°。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得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思考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在实验课中积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解释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素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模型,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了解它的应用背景,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数学实验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实验课中应用计算机结合数学软件,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方法处理数学问题、发现问题,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获得真实、鲜明、生动的具体过程,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主动建构数学概念,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广大的初中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地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实验课的素材均来自生活,即是生活数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仅起指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选材、建模、求模等环节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教师的安排,而且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自己做数学实验。因此,由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也是数学实验课中尤为重要的方面。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构建模型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评价和处理的能力,等等。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大都是开放型的,其解决的模式和方法并非是惟一的,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勋.对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修订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规划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7

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对教师,对学生,这都将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作为教师,在这三年中,我们将见证学生们的成长、成熟,学生们知识的积累,学生们能力的提升。而学生们的这些进步与教师的辛勤、用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为了辅助学生们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规划,使得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总结个人经验,我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初中数学教学的规划。

一、规划目标

明确的目标会激励人们努力去奋斗,并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从而逐渐地实现目标。成功地成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这就是当初的职业目标。当我们涉及到这份职业当中,我们就应当规划下一个新的目标,而目标的规划角度则又包括了教学中的多种元素。首先,当然是规划教学目标,包括在这三年的教学中,教师们要完成的实际教学工作和精神性影响工作。通过教学,既要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们塑造优良的品质。再次,是规划自身目标和优化目标。即使我们是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但是教师们在知识、能力、授课技巧等方面都还是有进步空间的。因而,教师们需要为自己规划目标,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一步一步地接近优化目标。当然,教学数学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责任,当中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因此,教育学生们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刚刚结束小学学习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系统地学习数学也没有整体的概念。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需要教育学生们树立学习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从而取得进步。有目标,才会有明确的行动方向,才不至于在浑浑噩噩中挥霍光阴,才不至于萎靡不振、随波逐流。

二、规划定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首次接受到统一的、正式的教学。因此,他们对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比较懵懂、无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才会在课堂中仔细地、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但是,进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后,教师们要重新规划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为了锻炼学生们的求知、分析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教师们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辅助教学。当然,这种方式是针对逻辑结构清晰,难度较低的数学知识。至于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教师们还是要逐一地耐心讲解。除了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定位,教师们还应规划自身与学生的水平位。要想使教学工作成功顺利地开展,教师们需要了解自己的长短处,要了解教学环境中的利弊,这样才能扬长补短地开展教学,发挥自身的教学潜能。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教师们可以通过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们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的方式进行了解。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行了自我认识,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熟悉学生们的情况,教师们才能在在日常工作中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才能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因此,了解自身,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师、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规划教学节奏

掌握知识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们更应该合理地规划教学节奏,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们按层次、按系统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提高与成长。教学节奏的规划需要教师们考虑学生们的个性问题。针对初中生来说,进入初中阶段的他们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特点。教师们只有了解学生们的个性,才能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调整教学节奏,并针对学生们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计划。教学节奏也需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难度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课时的安排,但是学生们的特质又决定了教学节奏的规划。如果是在数学的初学阶段,即使数学知识是较为基础的,教师们还是应当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逐渐完成从小学学习到初中学习的过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们渐渐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流程,教师们再根据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要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张弛度,才不至于轻视数学的学习。合理地规划教学节奏需要教师们在工作中细心地揣摩,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规划专业素养

第6篇

一、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教

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数学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教师和其他方面的数学信息,而是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外部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过程。所以,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坚持“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学生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主体和主角是初中学生。《标准》中对初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了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够发现与理解数学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标准》规定的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乃至达到不同程度的较高要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们在认识新的事物时,都是在问题中去发掘,数学家认为,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地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所以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的演示过程,则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情景,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好的引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但在长期的教学中,我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在情境中探究,在情境中思维。因此数学课引入的设计是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课犹如写文章,要整体的构思本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引言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7篇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数学史对理解数学发展的作用;数学史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作用;数学史对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数学史教育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广泛性的原则。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数学的发展历史正是展示了人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探索数学从而进一步从理论上去发展数学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史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正确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也十分有益。

1数学史渗透到初中数学中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呆板地接受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机械地记忆、模仿、练习的层面上。而应在教师为他们展示数学各力一面的魅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不仅数学史知识本身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数学家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关于创造性活动过程的记录,充分展现了的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极具启发意义,数学史上不少显赫成果都闪烁着天才们创造性思维的熠熠生辉。福克斯说:“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是由稍微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他们的话道出了猜测和直觉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解题活动中探索性思维与数学家从事研究探索性思维本质上基本是相通的,正是因为这样,有关数学家从事研究活动的记录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教材。

2数学史渗透到初中数学中的方法

在这中学习方式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鲜明的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在知识、能力、思维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对数学史知识的系统理解上是受到很大局限的,因而,融入数学史的学习的案例开发在初中数学中非常少见。但是往事的回顾可以激后来者前进,而对全新知识的泛泛涉猎更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和兴趣。虽然初中所学有限,但不妨给同学们引入一些现代科学的信息,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是门活学课,是一个可以热情投身内的世界。

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他们所学所知的欧几里得几何开始,讲到些新兴且成熟的几何观点,打开他们的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最重要的,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数与代数部分,可以穿插介绍代数及代数语言的历史,并将促成代数兴起与发展的重要人物和有关史迹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与方程及其解法有关的资料(如《九章算术》、秦九 )、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内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概率论的起源、掷硬币实验、布丰投针问题与几何概率在密码学等方面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人类把我随机现象的历程有一个了解,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通过以下线索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介绍欧几里得《原本》,使学生初步感受几何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如欧几里得正法、赵爽正法等)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介绍机器证明的有关内容及我国数学家的突出贡献;简要介绍圆周率二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二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如;精确计算已经成为评价电脑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

3数学史在初中数学中的建议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即指数学史内容必须是数学史研究中公认的,有定论的,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史料与结论,具有客观性与确定性,应尊重历史事实。

匹配原则:是指所选取的数学内容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非数学史内容,与之匹配,才能让学生深入的感受到数学史与所学内容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