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5:23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生学习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生学习论文

第1篇

1合作学习概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的,是指一个团队的人为了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之中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型学生。

2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高中生物是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获取实际经验。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其中确定了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及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以科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有的学生对教师或者是同组的同学存在排斥心理,因而不愿意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站在教师的角度,开展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应该以科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消除学生对教师或者对同学的排斥心理,以此来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团队的协作以及团队内部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对于学习任务的分析,也对不同的思维进行的交换,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能够解决的学习任务,即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来设计学习任务,保证学习任务能够被解决,以此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由教师来制定的,而教师在制定时需要使任务具有一定的趣味,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进行探究。以细胞知识为例,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细胞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不妨通过一定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显微镜来观察简单的细胞,从而掌握细胞的外在形态,如果在这时候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学生就会对细胞的形态有更深的了解,这就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对于细胞的兴趣,此时再来提出一系列的有关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有效的碰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也很好的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采用合作学习的生物教学课堂氛围更加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确保课堂的纪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讨论如何解决学习任务的目标之上,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合作学习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让学生体会到团结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运用合作学习来达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效果。当然学生也会为了博得教师的好评而更加努力,这也会在班级中培养一种竞争的氛围,这种竞争氛围的出现能够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站在教师的角度,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能够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谐班级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当学生遇到与现有的知识体系发生矛盾的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究矛盾发生的原因和答案。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互启发带来的好处,因此更愿意与别人进行全面的合作,这样就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应用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也使得学生对于各项知识的了解愈加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5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想要良好的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在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时需要注意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和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混编,从而保证每一个教学任务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二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完成合作学习法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也有必要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进行混编,以保证充分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6小结

第2篇

1.数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的难度比较高,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几何学中,更是完全依靠着学生的想象力去学习。加之,新课改之前的小学时期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开发,错过了想象力开发的最佳阶段,因此,在高中阶段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就会十分吃力。这些与学生自身的资质和小学数学启蒙有很大的联系。

2.新课标改革后,看似在减少学生压力。其实不然,新课标的课本知识较浅,学习难度不大,可是知识量也同比增多了许多。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无法跟上教师讲课的速度。在这一方面,教师想帮学生减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考试大纲里的知识他们都必须学会。同时,为了高考,也无法全面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加之高中的数学连接性比较大,基本上一堂课教师一个知识点就讲完了,没有掌握的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就会显得吃力。

3.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很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无法像过去那样心无旁骛地学习,那些垃圾文化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而高中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如果学生脑中注入太多杂乱信息,会导致他们无法静下心,无法安心思考。

4.有的学生学习十分用功,甚至说得上是废寝忘食,但却无法有很大的收获。这是每位高中教师都会遇到的情况,他们发现班上有两个学习十分认真勤奋的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排在中下水平,这使他们十分不解,按道理来说不应该会这样。在后来的一些了解中才发现他们有的不注重课堂学习,有的太过注重理论知识,无实践经验。其实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习中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干脆不学。同时,由于高中数学的任务量大,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好像飘在大海中的浮木一样,无法找到方向,所以没有正确的方法,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二、高中生如何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方法

1.找准自身的定位。只有了解自身的基础才能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的教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多向学习好的学生请教学习方法。其实,这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的方法,可以尝试他人的建议,但自己也要学会比较。

2.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的45分钟并不重要,认为教师讲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只要自己课下花时间看书便可以了。其实不然,学生在课下看10遍也比不上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而且课堂上教师所讲的例题是涵盖了所有的理论知识,会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给学生先提出来,让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堂质量是保证学习数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学习数学就像学习语文一样要“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不二法门,高中数学每一节知识间的连接都非常紧密,所以切不可学新忘旧。学生要在学习新知识之余,将上节知识点复习一遍,把没有掌握好的,在复习时坚持把它掌握好变成自己的知识。

4.做任何事情都能熟能生巧,学习数学也不例外。光有空洞的理论知识并不够,学习要重在实践。反复的实践能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能够加深印象,易于知识点的消化。在课后的反复练习利于对知识点的巩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心理比较敏感,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时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成绩变化,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发现,一般教师都会比较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样的态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同时,大多数学生都很在乎教师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冲劲十足。

2.保证课堂的上课质量。一节课虽然只有45分钟,但是可以向学生传达的知识是很多的。如果只有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不吸收,这样的课堂便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教师要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将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快地吸收新的知识点。

3.在学习的道路上做好引导工作。在给学生讲解题目时教师不要只充当讲解的角色,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思路上的引导,教会学生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在解三角函数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告诉学生这道题目如何来解,而是告诉他这将会用到什么知识。学生在了解这些之后,便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完成这道题目。这便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这需要教师传教方法和个人感染力来调节。其实,数学可以进行生活化和游戏化。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或者通过一些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才会主动学习。当学生能把学习当作娱乐,才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第3篇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

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同学树为榜样,让同学借鉴。

2.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分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运用问题等都是初中教材都不用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时或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发展健全的人格。

3.抓好学习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①预习——高中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预习对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预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每次预习应该有计划和明确的进度;其次预习要仔细认真,并结合课本例题和习题反思,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最后对预习的内容整理出条理性的框架,明确知识结构。

②课堂学习——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学。所以要在课堂上学好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才是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广度与深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听课。会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带着预习时未懂的问题听课,全神贯注,尽可能把疑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解决:其次,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凡是在听课时发现预习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错误的地方,或是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都应作出简单的标记,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新的理解。第三,注意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设问、提问,或自己在预习中、作业中、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思考,并记住,然后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或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再思考。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捕捉与解决的过程,正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③练习——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做适当的练习。只顾看书,而不做适当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练习之前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如果课本知识还存在困惑,应先复习课文,直至把有困惑的知识理解之后再认真独立的完成。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注意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并注意解题的步骤规范性和表述条理性。如果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马大哈”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探究目标的确立可以分层展开.浅层次的探究目标在于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与掌握,这是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此之上的探究目标可以落在对于知识的多方面、多角度应用上,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体会.如果学生的知识掌握十分牢固,自身的基础水平也较为过硬,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立发散性的探究性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知识点间的关联与共通,并且能够透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论证教学知识点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在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最终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这些生物学规律.这部分知识,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生物学知识,也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为了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要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两个学习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理论联系实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两个探究性学习目标具备梯度性,完成第一个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于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则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能力.只有确立合理的且多层面的探究性学习目标,才能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一种方式.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探究性学习要想有效地展开,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理解、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才能展开对于各类问题的探究,进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后不要急着问老师或者是和其他同学讨论,首先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来分析问题,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基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够展开的根基,这也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叶绿体中色素种类及其功能”时,为了深化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棚蔬菜为什么要采用白色的薄膜来进行覆盖?这样做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同样很有帮助.探究性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对于学生有效展开探究性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效用.生活化的情境与内容,学生更为熟悉,很多生活实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生活化的探究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很有意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案例或者是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深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细胞呼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酸菜怎么制作、在高原地区激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腰酸背痛、植物长期淹水为什么会烂根、粮食在储存前为什么要晾晒、水果密封在袋子里一段时间打开后为什么会有气味等.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身边存在的现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无形中使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不断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不仅是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学及高中阶段办学思路的制约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研究还难以真正实施,其必然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在某种程度将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更好地指导高中阶段的教与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策略,目的在于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争取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渐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其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能主动地制订计划,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他们常能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2.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向社会学习,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理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理论体系,并且趋于完善。

3.学习活动表征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对以上几个目标的追求,并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局限,很多时候出于个人的利益,他们会表现出利用已有的条件抢占有限的学习资源来强化学习中的优势,再通过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去占有好的学习资源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竞争。合理的学习竞争是有益的,它能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人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繁多,难度增大,任务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有86.36%的学生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的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4.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们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得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不妥之处,并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讨论,应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个层面考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需要从变革文化观念、学校家庭氛围、教师能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1.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塑造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是长期以来积累在人们内心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因而文化对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等具有弥漫性的影响。这种弥漫性既表现为它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现为它对人在所有问题上的观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更为久远。

影响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具有封闭与保守的特征,并且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因此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首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积极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华部分,使学校师生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中扩大视野,进而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内的革新和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成员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变化产生。

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而反思是转变观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进行课后小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改进;另一方面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其背后隐藏的观念进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2.变革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调控学习方式的杠杆,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变革评价制度主要涉及改革传统的高考体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高考是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学校教与学改革的最大因素。现行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考试分数的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形式。但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因此,要“回归”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变革考试制度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强学生对多种多样学习方式的重视,并通过这些方式培养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能否升人大学的一项评分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发展,帮助学生从“听讲型”的学习方式向“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应朝向实行多元、多维评价体制的方向发展,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外,这种完整体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现有的评价手段,要积极借鉴和运用质性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学及高中阶段办学思路的制约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研究还难以真正实施,其必然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在某种程度将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更好地指导高中阶段的教与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策略,目的在于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争取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渐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其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能主动地制订计划,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他们常能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2.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向社会学习,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理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理论体系,并且趋于完善。

3.学习活动表征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对以上几个目标的追求,并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局限,很多时候出于个人的利益,他们会表现出利用已有的条件抢占有限的学习资源来强化学习中的优势,再通过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去占有好的学习资源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竞争。合理的学习竞争是有益的,它能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人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繁多,难度增大,任务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有86.36%的学生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的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4.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们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得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不妥之处,并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讨论,应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个层面考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需要从变革文化观念、学校家庭氛围、教师能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1.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塑造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是长期以来积累在人们内心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因而文化对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等具有弥漫性的影响。这种弥漫性既表现为它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现为它对人在所有问题上的观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更为久远。

影响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具有封闭与保守的特征,并且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因此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首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积极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华部分,使学校师生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中扩大视野,进而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内的革新和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成员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变化产生。

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而反思是转变观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进行课后小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改进;另一方面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其背后隐藏的观念进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2.变革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调控学习方式的杠杆,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变革评价制度主要涉及改革传统的高考体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高考是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学校教与学改革的最大因素。现行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考试分数的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形式。但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因此,要“回归”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变革考试制度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强学生对多种多样学习方式的重视,并通过这些方式培养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能否升人大学的一项评分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发展,帮助学生从“听讲型”的学习方式向“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应朝向实行多元、多维评价体制的方向发展,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外,这种完整体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现有的评价手段,要积极借鉴和运用质性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7篇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就会发现自己课堂上的重难点,哪些很简单,自己看看就会;哪些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但是需要教师讲一讲;哪些自己看了也没看懂,课堂上要认真听教师讲解。首先通过阅读教材,生物学基本概念,需要抓住的关键字,心里要有底细。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书,预习还离不开对知识的稍作升华和识记,看完书后定下心来想一想,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必要时再结合手中的资料,能做的题要提前做了,做对了说明自己记住了、会了;做错的题自己先检查一下,如果能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就把那个地方作为重点,自己在稍作巩固,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相应的标记;做错了,结合答案分析不出原因的、有疑惑的问题,在课上要作为重点,认真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可以用深红色的笔做出重点标记,以备以后复习的时候再次巩固和加深印象。学生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预习后自己可以做到有难点、有重点、有目标地听讲,从而能使课上注意力更集中,避免了课上“走思”现象,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听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避免了因为基础薄弱,课上听不懂、听不会,继而课上不断“走思”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听教师讲课,自己只在座位上坐着,不动手、不动口,思维的集中靠动手来调节。很多学生反映:“生物课上教师讲明白了,自己也听懂了,当时做题的时候不会,为什么?”因为课上教师讲到的内容,在自己作业题的时候全忘光了,导致教师讲了白讲,学生听了白听的状态。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做到心道、手到,能做的笔记尽量都落实到笔记本上,会的写一写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会的记一记,把别人的东西争取变为自己的东西;再难的知识点,要认真地落实到笔记本上,课上同教师讲,课下自己在努力的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学生在课上要做到紧随教师思路,眼到位,脑跟紧,手要勤,嘴要动。这样的生物课,教师会感觉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会感觉自己学有所获,这样的课堂才是较成功的课堂。

三、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堂笔记做好了,课下要及时做好复习工作。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课堂思维,课后复习要及时,争取尽快把课堂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课后复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整理把所学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只要坚持课后复习,久而久之,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学习生物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会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去主动思索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

四、养成及时习题巩固的学习习惯

知识点的转化不是简单地识记,这需要大量的习题训练。解题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要想把知识点真正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把知识落实到位。做题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缺陷和知识漏洞的过程。学生在做题训练中要针对相应的情况去补充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进而使生物知识系统化,这样在大规模的考试中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五、养成及时总结规律和方法的习惯

在教学中很少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学生有这一想法和思路,但是付诸实践的很少。教师要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在全国、全省市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很强,教师稍加点拨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内在潜力。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有利于一部分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高手,使生物成为他们众多学科中的强势学科,为他们的高考加油助力。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