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4:49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实践经历大学生在学校的实践经历是指除课程内容外从事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大学期间所从事的实践经历与其今后的创业意愿及表现息息相关。Van和Clouse在1990年做的实证分析显示有多元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更高,因其更能处理好复杂的情况。黄勇(2009)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比例不是太高。只有28%的学生参与过创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涵盖了课外科技作品创作、挑战杯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教师科研项目等。刘群,孟永(2012)认为有兼职工作或实习经历的学生较没有兼职工作实习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更高。
1.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者具备的特殊的人力资本。美国国家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这几项能力。国外学者Bhandari(2006)认为领导力、创新性、果断决策力、自我挑战能力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我国学者熊彤(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所具备的创业能力包括市场识别能力、创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等五个方面。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1.3个体特质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Marry&MacMillan(1988)研究认为将创业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主要有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个人价值观选择等。Grant(1995)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前瞻性人格与创业意愿有关。钱永红(2007)认为,创业者应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时间、经历和财力等方面具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其创业行为成功率更高。杨德彬等(2011)认为自信和人格魅力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特质,自信的人也敢于面对别人在观点上的挑战,拥有个人魅力的人更易受到别人的推崇[24]。
2创业意愿的环境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行为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来自外在环境的支持或帮助服务等综合性因素统称为创业环境(R.Devi&S.Daniel,1994)。国外的学者在创业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模型:五维度模型和九方面模型。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资金支持和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九方面模型是由GEM(全球创业观察)研究提出,主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我国学者熊彤(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他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包括创业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硬件环境包括政府的社会、政府、高校、家庭等的政策、资金支持;软件环境包括融资信贷、人脉关系和社会服务等。在创业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在政策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支持三方面较为集中,下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政策环境。创业政策指国家各级机构对大学生创业制定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旨在培育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齐昕,刘家树2011)。杨德彬(2011)认为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贷款、税收、工商注册、人事等多个方面。刘群(2012)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政府扶持措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上,大学生们认为重要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序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税收优惠。总体而言,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关的资金、经验、项目等资源,政府政策是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强有力的支持。
(2)学校环境。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叶榆枫2012)。王华锋、郑珠、牛晋泽(2010)认为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开设课程、开办讲座、开展培训以及举办竞赛四个方面。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体系。邀请成功人士进行创业类讲座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培训能够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掌握创业过程的注意事项。创业竞赛能让大学生理论性的掌握创业的整体过程。刘群,孟永(2012)调查显示参加过创业讲座或培训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并且其创业意愿的高低程度与其参加创业讲座或培训的次数成正比。李琼(2012)研究表明如果学院让有创业经验的老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家庭环境。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人脉、经验等资源,其家庭支持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不少学者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有显著关系。李琼(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相关。研究认为父母均是企业家或自我雇佣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强。杨德彬(2011)认为父母的价值观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选择产生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创业决定持支持鼓励的态度,那他们在对创业就意愿方面会更积极;反之,父母对孩子创业决定持反对态度,其孩子的创业意愿不高。何忠伟,郭君平(2010)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十分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差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关系。
3结语
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方面,选择提升创业意识的占56%,提升创业技能占21%,发现创业机会占20%。从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看,其对创业意愿实际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创业技能和开展创业实践实现的。通过提升学生自身知识和技能来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创业意愿并引导其开展创业活动。然而在此过程中,很多本身创业意愿较为薄弱的人群对于创业教育持消极态度,因此很难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实际的提升。并且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毕业就立即创业”的误区。然而学生在刚进社会并无某些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背景下创业往往会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打击创业者的自信。
通过前述两项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愿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学生在对创业教育功能的认识方面有所偏颇。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仅是针对于有创业动机的人,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识方面的作用。而从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可以发现,提升创业意识正是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对现行高校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侧重于创业技能、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教育,这些项目对于具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作用显著,但是对于创业意愿模糊的大学生来说效果较差,并且这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明显的排斥情绪。
二、基于提升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改进方案
(一)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
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是对创业机会把握的一种锻炼。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接受创业教育并非一定要毕业即创业,而是为未来发现创业机会。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创业意愿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创业意愿的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创业意愿较为薄弱的学生,课程设置应该着力培养其创业意识;对于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和发现创业内容上。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
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愿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得学生明白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基础、经济实力和创业技能,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后便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合理的观念培养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必备的创业素质的同时能理性的观察市场环境,从而使其具备长久的创业意识和技能,使创业成为其长久具备的素质。
三、结束语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还要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和练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然后再去创业,无疑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700万,2014年已达到73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但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后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和出国等之外逼不得已的选择,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雄心壮志。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便利随机抽样,通过网络直接发放问卷,利用微博、微信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进行相关传播,共收回320份问卷。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7人;大一学生125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69人,大四学生37人。调查主要针对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集中体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问卷设计,将数据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的需求。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320人中220人现在或者毕业后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75%;而家庭支持的有165人,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有81人,分别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1.56%、25.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
2.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的占166人,是总体调查对象的51.88%;专业课教学期间接受过专业创业教育的有19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1.56%;课外实践参与过创业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有161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0.31%。由以上数据发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院校大学生仅半数对创业有所了解。
3.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占总体人数51.25%的164人了解政府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形势看法发现88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5%,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才22人,仅占6.88%,整体而言,有62%的人认为目前创业困难;在调查创业最大的障碍时,有180人选择知识不足,占总体的56.25%;在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发现有166人认为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是制胜关键,有165人认为艺术类专业特色是获胜法宝,还有167人认为是艺术专业的创新意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88%、51.56%和52.19%;但究其至今没有创业的打算的原因,有180人是选择缺乏商业头脑,占总数的56.25%。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商业知识的积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政策扶持需求。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扶持需求时,有占61.88%的198人认为政府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机构,有占50.63%的162人、占49.38%的158人和占41.25%的132人认为艺术院校应将商业运营、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配套的指导机构和创业网站,并组织或者参加各级商业创业大赛。可见,政府和学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际。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半数对创业有所认识且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市场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进入存在壁垒
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艺术作品出炉后,往往由于知名度不够而无人问津。很多艺术院校缺乏对艺术专业学生艺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难以适应艺术市场的特殊性。
(二)艺术教育多侧重专业教育,忽视创业教育且缺乏良性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尽管我国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创业教育研究及应用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它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国内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还需要一段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艺术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指导、扶持和保护等仍是空白。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空间过于狭窄,实操性较差
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与设备有限,校企型的设计实践结构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设计实践机会更少。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内容空洞
部分艺术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根本没有创业理念,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课程也仅是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策划书撰写注意事项,亦或是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等,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是案例讲解,均没有从创业本身教学,没有商业运作、经营管理,更没有资本、风险和社会价值等相关知识的接入,造成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没用”。
(五)艺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艺术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直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艺术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四、艺商衔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由此可知,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都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锻炼。而仅仅当前的创业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形成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对照国内外艺术院校发展情况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如下路径
(一)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形成创业学分制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对课程、师资、硬件等条件进行以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为根本的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采用创业学分制模式,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学分模式,将创业学分纳入教学过程,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创业比赛等,并通过盈利、获奖等方式获得创业学分。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注重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创业教育研究室可以面向社会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艺术行业协会成员、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行专家构成。研究室通过对艺术市场的政策分析、法律研究、风险投资等内容研究,指导学生在创意概念、策划方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让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
艺术类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剖析艺术市场,增进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和《商业运作》等课程,在课程上可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创意并设计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撰写营销策划,并设计出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过程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商业运用能力,诠释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首要条件。
(四)定义概念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意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体现在艺术、装饰、园林、环境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创业者需要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创业欲望,善于观察周边环境、商业机会,在行业市场迅速占据先机,实现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团队模拟和成功经验分享等课堂实践教学,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的课外实践教学。如此双轨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者,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者。
(五)积极备战商业竞赛,创建工作室,开展商业运作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活动。艺术院校大学生以自身专业特点或艺术创意参加各种商业竞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获得竞赛奖励,实现创业梦想。
2.创建专业工作室。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互补的团队。艺术院校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社会的深入了解,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胆魄、学科交叉的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创业。
以上研究成果涉及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创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及创业教育等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层面,鲜有涉及具体操作及实证性调查研究,对目前最具创业价值的移动网络领域也未有谈及。
二、我国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现状
和传统创业行为相比,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年龄上,年轻化是重要特征。从世界各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经历能够发现,在功能层面上,互联网的每一个层级都存在许多的创业空间与创业机会。无论在哪一个层级上,都有不同国家大学生参与创业的身影与痕迹,他们中的许多人,开拓性地创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2013年中国整体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3.8亿部,同比增长5%;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44%。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刚进社会的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很好机会,自主创业已成为时下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他们通过大学时代积累的人际关系以及掌握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小额成本,开设移动网络销售。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的整体特点: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移动电子商务开店日益盛行,LBS等新兴网络服务备受推崇,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创业的区域分布尚不均衡。
三、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目前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手机APP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创业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校园外卖”、“超级课程表”等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优势:依靠技术及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团体如果有一些好点子,可以尝试做一两款产品投石问路,与一些企业合作,利用已经成熟的渠道、平台和资源去推广产品,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更快熟悉行业、获取资源和竞争力的捷径。
(2)智力服务领域
目前主要有利用移动社交提供咨询服务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
(3)移动电子商务
其最大优势是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只要拥有一台笔记本,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pad,可以通过它们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获得你所需要的商业信息。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智能手机,这就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手机app客户端各种功能齐全,比如滴滴打车,手机淘宝,校园外卖等等,根据不同的用户定制了不同的服务,快速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微信的兴起带动了电子微商的发展。这种潜伏于微信的电商,免去繁琐的交易流程,直接与卖家一对一交流,买卖意向达成后立即送货上门,同城内更是几小时便可到达。其实,不管是微商、淘宝商或是实体店商,在消费者眼中,只是渠道不同而已,他们更看重的是服务态度和诚信的问题。微信网友“骑猪FLY原子”说:“其实关于主动要求朋友转发自己产品广告,不如踏踏实实做,做得好了自然有人会诚心推荐。”他还建议,如果要扩大知名度和便于查找,微商们可以建立“公众号”,平时适当送点小礼物、弄点小抽奖活动也是能吸引更多人的。“不管是实体买卖还是网络买卖,服务态度绝对是最重要的。”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无疑又提供了一条创业途径。
(4)其他各种移动网络营销方式
优势:无线世界,无限遐想。
四、结语
艺术类教育在上世纪属于阳春白雪式教育,那时的艺术类学校在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每年招录的学生数量也有名额限制。学生一旦考入艺术类高校,也就意味着会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明星人物。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艺术类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招生数量随之不断扩大,阳春白雪式的艺术精英教育成为了下里巴人式的大众教育。扩招政策后的艺术类招生,门槛相对于其他专业变得更低,一些学生文化课成绩欠佳,就思量着进入艺术类高校学习,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艺术类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给人一种偏见,认为艺术类的学生都是成绩差的,这种偏见也严重影响着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大多是以音乐、传媒、美术为主,这些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相对狭窄,除了传统的艺术团体之外,就是到中小学当艺术类教师,但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选择艺术类作为专业时,是抱着为艺术献身的心态的。艺术类学生追求个性,不喜欢受管制,即使有相应的单位,他们也不愿意过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产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的原因,一些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只顾传授专业知识,忽视了社会需求。没能在教学中将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就等于从象牙塔中出来一样,对社会了解太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在教育成本上要大得多。艺术类专业一学年的学费是其他专业的三倍以上。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艺术类学生在择业中总希望自己能获得高薪,才能配得上这么多年的付出,因此,在就业时,艺术类学生都普遍存在期望值高的特点,但由于专业特点,这种期望值常常难于达到,给毕业生带来强烈的失落感。这也是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独立的性格,喜欢冒险和创新,富有创新精神。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不喜欢受约束,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另辟蹊径,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质。只要通过创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艺术类尽管在就业中难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不说明艺术类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艺术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己开办艺术辅导班,教中小学生音乐、美术知识。自主创业的另一个途径是可以开办娱乐公司,目前,社会上有婚庆、广告之类的娱乐活动,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像婚庆公司,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摄像、灯光,以及后期影像制作。一些大型企业也经常举办庆祝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公司助兴和摄像,这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样的娱乐公司单枪匹马办不成,需要几种专业的合作,像主持、摄像、美工、音乐合成、视频后期制作等。像美术类的学生也适合自主创业,成立广告、设计公司,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小型公司比较有市场。
三、艺术类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自主创业的前景,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在招收学生时,文化课要求不太高,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知识,这样走上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也会形成不足。因此从长远出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二)在教学中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也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只侧重一种专业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训,例如学音乐的除了学习器乐,还要学一些声乐知识,即使不能当歌手,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培训别人。在器乐方面,要注重对民族乐器的培养,民族乐器相对于西洋乐器,具有体积小,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并且还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像学会了吹箫,笛子就会了;学会巴乌,葫芦丝也会了。学习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民乐的喜庆意味更浓。像传媒类专业,应该让学生将摄像、编辑、后期制作这些相关的专业同时掌握;主持和文稿编写同时掌握。在美术方面也要这样进行一专多能式培训,这样在自主创业中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三)在教学中进行创业教学
就业市场的严峻性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使更多大学生愿意尝试自主创业,越来越多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提供创业产业园、创业知识辅导、提供创业实践项目,等等,在多方引导和鼓励下,一些具有远见的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探索创业之路,诸多因素为本项目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校园艺术作品拍卖项目的可行性主要由以下方面决定: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们急迫需要多元文化充实自己的生活,以激励校园艺术品文化的发展;校园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精神内涵及系统学习艺术品创作过程,从而保障艺术品的创作质量;校园艺术作品进入装饰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会吸引艺术品开发商的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并且不受市场左右,创造出的产品极具艺术价值。
二、创业研究
校园艺术设计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陶冶校园人情操,对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等起到重要作用,对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氛围,对全民素质全面发展和审美观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校园艺术作品拍卖对活跃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就学生个人而言,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创业实践机会,使课堂知识得以运用,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同时为大学生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其次,就教师而言,带领学生做好艺术作品,使学生能在自由创作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学习效果更显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促进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产学研完美结合。再次,就学校而言,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创业、就业,对于提高学校就业率有显著作用,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对社会而言,它形成产业化经济发展,校园艺术品完成批量生产的过程能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和治安秩序方面的压力,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以校园艺术品拍卖为突破口的产业化的构建,是多方共赢、互利互惠的创业发展道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精英团队,设计适应市场、适应大众消费人群的艺术作品的发展思路具有美好前景。拍卖平台的核心功能设计是建立特殊的电子商务系统,如何构建和完善校园艺术作品拍卖的系统程序是一个亟须深思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市场资源调查和分析,搜集相关资料,多方面寻找拍卖渠道,建立精英团队。同时,要想有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机制,以保证团队各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分析资料,做好市场跟踪和运营的系统化。以基础作业为主,网上在线拍卖为主,线下拍卖为辅,逐步建立拍卖渠道,形成校园艺术作品拍卖体系。校园艺术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探索作品艺术形式发展路线、表现形式,以全新的表达途径对校园艺术作品做出诠释;(2)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思想、情感、校园文化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情感倾向,充盈其中使校园艺术作品的“灵魂”得以“活跃起来”;(3)艺术作品无时无刻不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和革新,通过对作品的深度探讨研究和当今时代的理解让校园艺术作品更具时代感。针对目前校园艺术品市场的特点,课题对校园艺术作品拍卖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研究,以人性化服务方式吸引更多客户参与拍卖行为过程,实现艺术作品价值的最大化;(2)以市场结构理论为依据,让校园文化走向艺术市场,与市场化相适应;(3)通过校园艺术作品拍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让校园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4)通过对审美文化、艺术创作、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整合在实际应用中探讨校园艺术如何走进大众的艺术生活。
三、结语
曾作了一次社会调查,一来是我第一次深入社会中,二来也锻炼了自己得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语言以及判断能力。我寒假去了温州,义乌,那两个地方的经济近年来迅猛发展,我感触很深。的确,既有长三角之优越发展环境,又有发达的交通,丰富的人文资源等优势,经济发达似乎成为必然,但这并非其根本原因,究其根本,是因为人是创业的主体,主体的卓越及其创业意识使得人有一种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精神;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求实、乐业敬业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才是最大的财富和使那里迅速发展的原因。下面,我根据寒假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来谈一谈“创业意识和创造财富".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基础建设,有了基础的建设,才能有城市的发展。创业也是这样,它需要一个无形的“基础架构”,这个“基础架构”就是一个创业文化动力体系,这个动力体系能有效地帮助创业者走向成功。创业文化是成功创业的灵魂。创业文化最深层的要素是心理文化,也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蕴含的最深厚的底蕴。
一、不等不靠的自主创业理念
创业的冲动来自于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的原动力。广大的创业者们正是在创业意识的驱动下,调动一切潜在的能力,焕发旺盛的生命活力,通过不懈地筹划和操劳,去开拓生存的发展空间,去展示生命价值的。
但是,创业意识并不是自然地产生的,创业意识来自于一种理念。理念体现为人的认识倾向和行为导向,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文化要素。有人曾问,浙江人创业奇迹的“根”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这种根就在于“求人不如求己”的不等不靠、自觉创业、自主创业的理念。
熟悉硅谷的人都知道,硅谷有一批人,有人开玩笑叫它职业的创业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创业过程,就是创立一个公司,然后卖掉或者上市,然后再创立一个公司,再上市或卖掉。有的人能在一生中搞出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公司。对这批创业者来说,创业既难又不难,关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那种主动出击的创业理念。自主创业的理念会激发出一股创业的激情,而创业的激情往往又是创业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只要血液里有了这种激情,就有了创业的冲动,有了破解难题、渡过创业难关的智慧和勇气。浙江全民创业的成功所依赖的正是这种在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理念激发下所产生的创业冲动与激情。
当然,要产生创业冲动与激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冲破“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心理障碍,还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正如心理学所指出的那样,人的自觉行为的产生,首先必须有一种需要意识,但仅仅有一般
的需要意识还不行。心理学告诉我们,由意识转变为行动,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激发。这种强烈的动机,就是一种压也压不住的欲望。浙江特别是温州人,为什么热衷于风风火火创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强烈的争当老板的心理欲望。众所周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区域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出现了一批“老板省”、“老板市”和一批“打工省”、“打工市”。所谓老板省、老板市,就是到处都是老板,甚至家家户户都是老板。所谓打工省、打工市,即这些省或市全民创业的热潮没有掀起来,民营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好涌向外地打
工。目前浙江就是老板省,浙江的许多市都是老板市。以慈溪市为例,一个100万人口的县级市,约有25000多家企业。如果一家企业两个老板(夫妻俩),由慈溪市共有50000个老板,老板数量占人口数量的5%。事实上,在浙江,几乎全省的人都在经商,都在办厂,很多村庄的人要么在家做买卖,要么出去闯世界。他们“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人人都想当老板。正是这种想当老板的欲望,激发出他们创业的冲动,使得“办厂子”成为浙江人日常生活中想得最多、讲得最多的话题。在浙江人眼里,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当,关键在你想不想淘金,想不想创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点钱的当倒爷,开作坊,办工厂,没有钱的外出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抓住机会埋头原始积累,稍有实力后,就当起小老板。企业有了发展之后,就接着二次创业,争当大老板。在这种一个比着一个干的浓烈氛围下,闲的人心里慌,懒的人不自在,穷的人不开心。
从浙江人的创业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创业理念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先进的心理文化,也是创业的内部源动力,我们要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首先必须从依赖、等待、得过且过的闲适文化中走出来,确立一种崭新的自主创业理念。
二、自强不息的创业毅力
创业是艰辛的,创业者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败,有挫折,有痛苦,然而所有成功的创业者是从不言败的,是永远不会在挫折面前低头的。
创业毅力体现为一种信念,它需要创业者能够用铁的意志把理想变成铁的事实。纵观中外古今史实,凡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者,他们的性格是既有对事业、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又有那么一股干一番事业的志向。如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原先是一个修鞋匠,300元起家办厂制造缝纫机,现在成为缝纫机
制造大王,销售额达15亿元,上缴利税155亿元,创汇额为6370万美元。当初,他拿着自己的产品要求参加“广交会”,遭到一片嘲笑,他就从下水道钻进去,被抓住后更是备受奚落。后来,他到深圳罗湖口岸,给一位香港
老太太500元,让她捎来一本香港电话本,然后逐个打电话联系代销商,逐步打开销路。他开始只是修皮鞋,后来造出了缝纫机。在他坚定的目标支持下,他把高新技术用在缝纫机上,他的产品销往日本、欧美等国,还雇用了200名外国人为他推销缝纫机。再如杭州的传化集团从一口水缸起家,用16年时间发展成集精细化工、日用化工、高科技农业和物流商贸四大核心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还有如万向集团以“奋斗十年添个零”为目标实现日创利润每10年增长10倍。他们的成功,凭的就是这样一股对远大目标不懈的追求。
创业毅力还体现为一种韧劲,它需要创业者能够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对于
创业的艰辛,浙江民营经济“黑马”、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作词的厂歌《我清楚》体现得最为生动:“人在旅途/谁知道前方有多少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不低头不认输/擦干眼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浙江人经商致富靠的就是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韧劲拼搏精神。他们“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浙江的第一代商人就是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一双空手下开始创业的,就是靠着吃苦节俭打拼出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人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人自为战、户自为战、村自为战,一些原本是修鞋打铁、缝衣摆摊的普通劳动者,成长为著名的企业家;一些原本是以小取胜、以量取胜、以薄利多销取胜的小商品和小市场,成了国内名牌、世界知名。打败日韩打火机厂家的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1992年用爱人下岗买断金5000元,从家庭作坊干起,在租来的无窗户、无烟囱、无厕所、无洗澡间的小阁楼里苦干5年,成就了世界品牌,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占全球的80%。温州的老板们也大多从事第一线生产。为了创业的成功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
总之,创业的成就都是与坚定的信念、惊人的胆略、艰辛的拼打分不开的。要创业就必须多吃苦,多流汗,多冒风险。只有像浙江人那样敢追求、敢冒险、肯吃苦,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百折不挠,才能获得创业成功的喜悦。
三、冒险拼搏的无畏精神
黑格尔认为,人们往往需要生命的冒险和拼搏才能确立自我意识的真实性。创业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敢冒风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敢冒风险、勇于拼搏需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不过是“从头再来”
的胆略。人们说市场如战场,足以说明市场竞争的激烈。纵观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所走过的路,无不是一条坎坷崎岖的道路,无不是从反复的失败中奋起的曲折道路。温州人为了创业是付出全部身心、不惜倾家荡产。据有关调查了解,温州人赚了钱以后,就想找项目,只要这个项目有50%以上的把握,
他就会投资。他们有10万元,绝不会只用5万,留5万备急,他不仅把10万全投进去而且还借款。温州人在投资上的大胆“冲动”便是一种创业的胆略。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胆略,所以他们在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今我们学浙江,搞创业,就不能没有这种胆略。
敢冒风险、勇于拼搏需要那种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勇气。到外地去寻找生存空间,勇敢地“走出去”,这是实现经营国际化、信息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提高企业国际化融资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创业者取得重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浙江人最重要的成功创业经验之一。浙江省虽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