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3:40
序论:在您撰写中药炮制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我国的《中国药典》中将炮制的方法归纳为三类:净制法、切制法、炮炙法。净制法主要是为了除去非用药的部位,包括:筛选、挑拣、淘洗;切制法主要包括:浸泡、润、漂、切片、粉碎等方法;炮炙法主要包括:炙、炒、煮、煅、蒸等。
1.1净制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的非用药的部位和祛除部分的毒性。例如:巴戟天的木质中心具有大量的铅,属于非用药的部位,必须要祛除;麻黄的茎有发汗的作用,而根具有止汗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分开使用,确保疗效;蕲蛇的头部因为具有毒腺,因此祛除该蛇的头部,就会消除毒性。
1.2切制法
该方法又称之为水制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调配和炮制,从而提升煎药的质量。常见的方法有:淘、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淘:对附有泥土、砂粒的药材放在清水中进行搅动、搓擦,利用水的浮力,使轻浮的杂物或者是皮壳祛除,例如:王不留行、菟丝子等。浸泡:将经过清水淘洗后的药材放进容器内,使药材中含有的淀粉或者是质地较硬的东西在浸泡之后取出,例如:动物的甲、骨,药材的根茎分离等。漂:利用水的溶出作用,祛除药材的一些杂质或者是部分的毒性、挥发性的物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例如:附子、川乌、半夏、草乌等。水飞:利用水的悬浮作用,将细粉分离出来的方法;首先将药材研碎并用筛子过筛;然后,在研钵内加上清水进行研磨,漂浮液面的用手捻去;其次,进行悬浮分离:将碾好药末放在缸内,倒入清水搅拌,静止片刻后,取出悬浮于中上部的细粉,将缸底部的粗粉在进行研磨,反复操作,最后将不能悬浮的粗粉祛除;最后,干燥:将水分吸去,放在垫有皮纸的篾器内滤水,再放在太阳下盖子晒干,得到细粉即可。例如:朱砂、炉甘石、雄黄、滑石等。
1.3炮炙法
又称之为火制法,借助外力火堆药材进行加工炮制。该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广泛,常见的有:炒、炙、煅、煨等。炒包括清炒和米炒等,使用文火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味较辛、苦,性温;有毒。将清洗洁净的苍耳子放入锅内,文火清炒,直到变成焦黄色则可,然后将上面的刺碾去并筛干净。经过清火炒之后,不仅能降低该药的毒性,而且还能改变药性,通鼻窍、止痛、祛风湿等。米炒主要为了矫正药材的臭味,例如:斑蝥,味辛,性热;含有大量的毒素。先将米放入锅内用中火加热,直到米冒烟,再将斑蝥放入锅内混合米一起炒,直到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足、头、翅,晾干则行。炙法的方法很多,包括:醋炙法、酒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醋炙法:能够将药材引入肝脏,缓和药性;例如:延胡索,味辛、苦,性温;主要归于肝和脾;能行气、活血、止痛等。使用一定量的米醋闷润延胡索,直到延胡索将米醋吸收完全,然后将闷润后的延胡索放入锅内使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即可。蜜炙法:益气补脾、止咳润肺,矫正辛臭气味等。例如:甘草,味甘,性平;首先用水稀释蜜,将蜜汁倒入甘草中,闷润搅拌,在放入锅中用文火炒,直至黄色,待不粘手时取出再晾干即可。
2.1清洁药物确保用量
原有的药材商含有多量的非用药部位,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处包含的部分的杂质、泥沙;动物的角、骨等处有残留的血、腐肉等。在使用前清除这些杂质、污垢,清洁了药材,确保了在临床上的使用剂量。
2.2便于制剂和调剂
植物的根、茎、果实等部位经过炮制后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例如:切成块、片、段、丝等,有利于在调剂时分配制和配方。又如:牡蛎、磁石、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因质地较硬,很难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而且不利于在短时间内煎熬出有效的治疗成分,因此,对这些药材进行炮制,使其药材的质的变脆、变酥,容易粉碎,使有效治疗成分更易于煎熬出。
2.3降低、消除药材的副作用及毒性
一些中药材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有副作用或者是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在临床的使用不安全。因此。各种不同炮制方法,最主要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例如:草乌,具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的方法,从而降低该药的毒性。
2.4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药材的疗效。第一种,是提高药材的溶出率,使溶出物有利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的《医宗粹言》中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都要通过炒后,煎时方得味出[2]。因为有壳,经过炒之后,皮壳破裂,有效的物质就便于煎出。第二种,药物之间和协同作用能增效,例如:款冬花和紫苑等能有效的化痰止咳,再经过蜜炙后疗效增强。
2.5矫正药味,有利于服用
有些植物类或者是动物类因自身带有腥臭气味,病人很难接受。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因此,使用各种方法,如:酒炙乌梢蛇、醋炙乳香等。
2.6利于保存药效和储存
经过炮制加工,避免药材的变质腐烂,非常利于储存。例如:动物类的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等;植物类的经过加热之后,防止种子的萌芽变质,利于保存。
3中药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3.1使有效的成分稳定以提升疗效
对于某些含有苷类的药材,因为这些药材含有一种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容易受到酶的作用而造成分解。因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是破坏,从而防止苷类水解失效。例如:黄芩,在遇到凉水之后由黄色变成绿色,是因为黄芩苷和黄芩酶在一定的温度下相遇被酶分解成黄芩素,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变成绿色,使抗菌力下降;对黄芩进行蒸煮法炮制,祛除黄芩内的酶而保苷,达到用药的要求。又如槐花,若放置过久使芸香苷被酶分解。降低了止血、凉血的效果;经炒制过后,酶被破坏,稳定了作用,疗效提升。
3.2加工改变成分起到新的疗效
部分药材在经过加工炮制过后使原有的成分改变了,有了新的疗效。例如:山楂,常用于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但因其味较酸,食之过久会伤筋损齿;经过炒焦之后使有机酸被破坏,从而产生苦味降低了酸味,不仅可以长久服用,还具有止泻的功效;加之炒焦后的焦香味还能健脾醒脾。再如,何首乌,生泻熟补;莱菔子,生升熟降等。
3.3添加辅料以提升疗效
辅料本身具有不同的归经合性味,因为与药物进行炮制要么起到协同的增效作用,要么利用二者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消除其副作用,从而改变药效的性、味、归经以及升降浮沉,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增强疗效。例如:酒炒当归、川穹能使温经活血的作用增强;醋炙柴胡能够这增强疏肝止痛的功效;蜜炙紫苑、白部使润肺止咳的功效增强等。
3.4降低或者消除毒性以增强疗效
一些药材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若不经炮制服用,反而会导致人体的损伤。例如:巴豆,内含35%~38%的巴豆油,巴豆油既是峻下药又是毒药,因此,要适度的控制其脂肪油的成分含量,但不能完全的消除。又如附子,一种毒性较大的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并且还含有附子磷脂酸钙13-谷甾醇、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经加热之后,是原有的剧毒生物碱-乌头碱被水解,生成了毒性较低的乌头原碱。
对中药材的进行炮制之前,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中药材的性质。对含有毒性的中药材的炮制,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2]。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
2净制法
主要是指药材通过净制的处理过后,使毒副作用祛除。例如:白首乌的外皮含有剧毒,经过加工之后,大大降低了何首乌的毒性。又如:巴戟天的木质心中含有大量的铅,祛除木质心过后,使铅的含量大大降低。再如蕲蛇:因头部有个毒腺,并且含有大量的溶血性毒和出血性毒[3],当人畜被咬伤之后,即内脏出血,所以必须要祛除该蛇的头部,祛除毒性。
3水制法
水中祛毒,毒性溶解于水中,降低毒性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洗、泡、漂、浸、润、水飞等。下面介绍两种。
3.1浸泡法
长时间的将药材放进流水中浸泡,已达到祛除毒性的目的。例如:生天南星,该药含有剧毒,在进行炮制之前,必须要用水浸泡上10天,并且每天都要换水,一直到该药材没有白心,口试稍带麻辣感觉。槟榔的炮制也需置水中浸泡,每日换水,约浸3~5d,捞起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
3.2水飞法
药材通过反复的研磨,使其成分溶于水的毒性被祛除,从而达到祛毒的目的。例如:雄黄,有效成分As2S2是不溶于水中,但是剧毒成分的As2O3则溶于水;经过水飞制成了极细的粉末,并反复的操作,使其有毒成分逐渐溶于水,降低毒性。一般雄黄:水=1:500以内,水温大于90℃,除去As2O3的效果最好。
4火制法
借助外力火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广泛的,常见的方法有:炒、炙、煅、煨等。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法。
4.1炒法
4.1.1清炒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性温,味较苦、辛;有毒。将干净的苍耳子放进锅内,使用中火清炒,直至成焦黄色即可,然后碾去刺,筛干净。该药经过清炒之后,毒性降低,止痛、祛风湿,并且还能通鼻窍。槐花炭190℃以前制备的,其止血作用随制炭温度升高而增强,以190~195℃制成的槐花炭止血作用最强。所以有些药材清炒时,对温度的掌握很重要。
4.1.2米炒法
米炒主要是为了矫正臭味,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斑蝥,性热,味辛;含有大毒。将米放进锅中,中火加热直到冒烟,再放斑蝥混合清炒,直至将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头、足、翅,晾干即可。炮制后的斑蝥,降低了毒副作用,气味也得到了矫正,并可以内服。
4.2炙法
该方法包括多种:酒炙法、醋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4.2.1醋炙法
该方法能够引药进入肝脏,从而增强活血止痛的功能,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材的性质,还能矫正臭味。例如: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于脾脏和肝脏;能活血、止痛、行气等。用定量的米醋读延胡索进行闷润,直至米醋被吸收完,然后将延胡索放进锅内用文火炒干,然后取出晾干即可。一般醋炙法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
4.2.2蜜炙法
该方法能够降低副作用,矫正辛臭气味,润肺止咳、益气补脾,缓和中药材的性能等。例如:甘草,性平、味甘;先用水稀释蜜,再将稀释好的蜜汁倒入甘草中,搅拌闷润,放进铁锅中使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的时候再取出晾干即可。蜜炙后的甘草性温,调和诸药,和胃益气等。蜜炙法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5水火共制
利用水和火共同炮制药材,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毒副作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煮、蒸、淬等。
5.1煮
将药材放进适当的容器之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煮,用以祛除药材的毒副作用。例如:川乌,该药材毒性较大,通过蒸或者是煮4~6h之后,能够降低毒性。清半夏在炮制的过程中先清水浸泡(夏7天,冬14天左右),日换水1~2次,泡至稍有麻辣感,再加白矾煮透,或加白面制团切薄片干燥,即得清半夏。
5.2淬
将药材煅烧红后,迅速将其放进凉水或者是在醋中,使其达到酥脆。例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
中药炮制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研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传统特色学科,与中医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医药结合可提高中医生临床工作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炮制学的选修课程实践,浅谈对中医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中医学;教学实践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规格、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等考试的科目之一,和中医临床紧密相连[1]。自古以来,我国的名医大家都是药学与医学兼备,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药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大多从事制药和医疗两大实践,并涌现出不同医学流派,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不同医家采用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医疗实践验证疗效并改进炮制方法,真正做到医药结合,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运用中医思维模式阐明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2-3]。
中药炮制正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变化,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熟悉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随着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加之课程安排的限制,目前年轻中医生普遍存在“医不知药情”的现象,很多中医生不能很好地在临床中使用中药炮制品,因此,在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是十分必要的[4]。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已认识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已在临床专业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我校将该课程列为教学计划的情况下,笔者自2008年开始尝试在中医临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选修课程,最初开课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中医临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中药学专业不同,而中药炮制学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使中药炮制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中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中药炮制品,另外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关系。后来,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积累也逐渐丰富,比如丰富教师自身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参考《中药采收加工学》和《中药调剂学》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如此,在课堂上既可以与临床专业的学生形成共鸣,进行互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3-7]。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中药炮制学开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增加学科外延内容
选修课程刚开课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通过调研,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所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其学科外延内容。如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等内容。比如介绍人参、三七时,会介绍到人参、三七的采收期、产地加工、炮制等内容,如人参一般5~6年采收,特殊品种如石柱参需12~18年采收,一般8~9月采收,产地可加工成红参、糖参等。临床应用时,人参味甘,味苦,性平,可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等,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三七一般种植3~4年采收,7~8月采收者为“春七”,翌年1月采挖者为“冬七”,两者相比前者质量更佳。巴戟天除了介绍净制的重要性之外,采收期也非常重要,巴戟天以种植5~6年后采挖为宜,采收时间以秋、冬季为好。采收不当会影响到药物药效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临床功效,还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巴戟天除了生用之外,还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生用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肾虚兼风湿之证,盐炙后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甘草制后增加甘草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产地中药材加工方法内容时,介绍到硫熏工艺部分学生反响较大,针对学生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效果较好。介绍处方调剂内容时,会介绍毒性药物的保管、处方调剂的特殊要求等。如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中药需特殊保管,包括专库、专柜,双人、双锁保管的基本要求,开具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处方保管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扩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善。
2另类方解
课程的考核方式尝试过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但都不尽人意。论文更多的机械的拼凑,毫无新意。后来的考核方式仍然以论文为主,但是论文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学生任选一中医方剂,从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四个方面对方剂进行方解,另外可根据临床或当地特色炮制方法展开讨论。学生提交的论文以自选方剂进行方解为主,从处方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调剂要求几个方面解释处方。比如学生自选大承气汤进行分析,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传统方解多从中药功效方面进行解释,如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本科程所谓方解主要从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医方剂。如分析大承气汤方中药物了解到大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不同,如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湿热黄疸等;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喉肿痛等;熟大黄,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有淤血者。醋大黄与生大黄相比泻下作用减弱,以消极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等;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正气,逐淤而不败正。从各药特点分析结合大黄承气汤主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该方应选用大黄饮片中的生大黄。再如厚朴药材的采收期较长,一般选择15~20年树龄的植株,树龄愈长皮愈厚,油性愈足,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期为5~6月,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组织发育旺盛,薄壁细胞富含水分,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疏松,易剥离,采收时可采用环剥的方式。采收后的厚朴如为川厚朴,还应进行“发汗”。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但是生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半内服不生用,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等,故调剂时处方写厚朴应调剂姜厚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另一角度加深对中医方剂的理解,更有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学生论文中,部分学生在方解中配以饮片和原植物彩图,少数学生对方剂的配图采用手绘,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用心,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改观。曾有一位学生的论文为“跟师心得之特别的当归”,来源于临床跟师过程中,老师用到炒当归,老师解释原因为生当归活血养血,炒当归偏于养血。带着疑问,学生查阅《中国药典》、《中药炮制学》、《刘涓子鬼遗方》、《神农本草经疏》等书籍以及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归常用为生当归、酒当归,除此之外,还有土炒当归、当归炭,甚至有油炙当归等。经查阅文献了解到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当归酒炙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归土炒后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对当归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对炒当归的使用意图谈了自身的理解。如此论文,来源于临床最后应用于临床,颇有意义。
3开放性试验
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要求开设实验课程,所以,根据实验条件和课程容量,安排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一部分是实验室准备材料,另一部分使学生可以自带实验材料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饮片和炮制方法。比如曾有学生对蛋黄油的制法特别感兴趣,就自带鸡蛋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鸡蛋煮熟,后用干馏法加工蛋黄油,最后将加工后成品带回,如此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在正式接触临床前可以自己加工饮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学生会自带西瓜,借用实验室芒硝来制备西瓜霜,虽然最终实验并未成功,但是学生真正体会制药的不易,将来在临床上对药物的理解自然会更深一层。开放性实验的主要部分是教师演示药物的炮制方法后,学生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饮片和炮制方法。如炒莱菔子,老师演示完炒莱菔子的方法后,学生现场体会药材的气味变化、质地变化、颜色变化,再联系理论课所学内容,学生就明白为什么临床消食会用炒莱菔子。再比如炒王不留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味中药,首先它的现象是最直观的,教师演示完炮制方法后,学生可以直观的问道王不留行爆花的香味,所谓的“逢子必炒”无需过多解释,炒王不留行也是学生基本都会选做的一味中药。通过这样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实验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所做内容都是自发、主动的去做。实验小结中有的学生会写到“中药炮制很神奇,每一味药就像一个人,酒炙、醋炙……就像许多要经历的事情一样。经历了快乐的事,人会变得开朗;经历了悲伤的事,人会变得抑郁……药也是这样,经历了炮制方法不同,塑造出的药性也会不同。”除了感慨学生的文采之余,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此外,笔者不禁深思,中药炮制在中医药的大环境中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药,一味追求现代研究可能会顾此失彼。
4小结
中药炮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炮制不明,则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中药炮制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抽象、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同时作为一门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但这门学科又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增强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中医学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尝试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更多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总结经验,在学生具备中医学基础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中医临床用药必须炮制,从而重视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和作用,促进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5]。
参考文献
[1]杨军宣《.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85-86.
[2]李红伟,田连起,张振凌,等.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97-99.
[3]李红伟,孟祥乐.临床中药炮制学对临床相关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118-120.
[4]周改莲,曾春晖,覃葆.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146-147.
[5]李红伟,盂祥乐.我校不同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93-94.
[6]李红伟,孟祥乐.中药炮制学在中药传承班的教学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33-34.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