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2:49

序论:在您撰写单位行政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第1篇

1.原有观念的转变比较困难。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前的那些“等靠要”的观念需要转变,转变成为新的“竞争与效益”观念,但转变也比较困难。

2.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定位困难。如何根据当前市场的发展提出适应其需求的服务与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

3.事业单位的人员放置情况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优秀人才吸引来、留得住给单位带来更高效益的人才,如何将冗余人员妥善安置,通过裁员来增薪,这也是面临的最突出于最敏感的问题。

二、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具有国有性、公益性、服务性三方面的特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变化发展是必然的,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进步。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需要事业单位承担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些单位或职业,今天还需要事业单位来承担,但是,未来的事情不能预见,比如过去的会计、律师事务所都是公办的性质,如今也都换成了民办单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单位也要相应进行调整。所以,事业单位的变革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时展和规律的,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通过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制,主要想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的。

1.营造一种新的经济氛围;

2.建立一个用人新体制:使事业单位吸取大量的人才,通过留住人才、用好人,优胜劣汰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形成竞争的优势;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应用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形象;

4.建设一支好队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通过裁员增薪减轻财政负担,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制的方向是,将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单位企业化,将主要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科学的转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单位的经营运作,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其体制改革要求如下:

1.对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完善员工任用机制和分工体制等序列制度对员工进行定编定岗;

2.分配制度的改制,通过工作的细分,按市场经济创造的贡献来分配绩效。根据事业单位的四个特征,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制中,我们应该对原有的事业单位,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改制,促进各累事业单位有效、健康的发展。

三)具体科学的改制方法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合理的分级管理流程:根据单位发张的基本要求,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级授权的管理体系,具体体系由如下几个部门组成:宏观管理部门、中间层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组成和专项资产管理部门。通过逐级管理,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形式而空走流程的无效浪费。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经营性资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合理的计算成本的投入和效益的产出比,合理的控制成本,使企业产生低成本高收益的效益,达到企业追求效益最高化的目标。通过绩效与业绩挂钩,领导的能上能下以效率为考核标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机制:通过公共预算配置标准、采用科学的配置手段、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配置。这样就可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预防改制过程中腐败现象的产生。使在改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

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的结合。社会调查是了解客观实际需求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互联网通信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决策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集和调查问卷,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能因为信息飞速发展而忽略社会调查。一个正确的决策应该兼顾资料和调查结果。

三、结语

第2篇

就我国而言,事业单位的特征是:(1)具有服务性;(2)具有公益性;(3)具有文化性;(4)具有公有性。根据事业单位的这些自身的特征,目前我们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投入,但是,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下,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经营。体制的运行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权责不明确,管理形式单一,机制死板,人员配备不合理等等。在发现体制不完善时,只有进行改制,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任何改制都存在难处。具体到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制存在以下难点:1.原有观念的转变比较困难。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前的那些“等靠要”的观念需要转变,转变成为新的“竞争与效益”观念,但转变也比较困难。2.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定位困难。如何根据当前市场的发展提出适应其需求的服务与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3.事业单位的人员放置情况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优秀人才吸引来、留得住给单位带来更高效益的人才,如何将冗余人员妥善安置,通过裁员来增薪,这也是面临的最突出于最敏感的问题。

二、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具有国有性、公益性、服务性三方面的特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变化发展是必然的,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进步。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需要事业单位承担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些单位或职业,今天还需要事业单位来承担,但是,未来的事情不能预见,比如过去的会计、律师事务所都是公办的性质,如今也都换成了民办单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单位也要相应进行调整。所以,事业单位的变革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时展和规律的,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制,主要想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的。1.营造一种新的经济氛围;2.建立一个用人新体制:使事业单位吸取大量的人才,通过留住人才、用好人,优胜劣汰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形成竞争的优势;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应用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形象;4.建设一支好队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通过裁员增薪减轻财政负担,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制的方向是,将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单位企业化,将主要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行政机构。

事业单位科学的转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单位的经营运作,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其体制改革要求如下:1.对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完善员工任用机制和分工体制等序列制度对员工进行定编定岗;2.分配制度的改制,通过工作的细分,按市场经济创造的贡献来分配绩效。根据事业单位的四个特征,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制中,我们应该对原有的事业单位,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改制,促进各累事业单位有效、健康的发展。

具体科学的改制方法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理的分级管理流程:根据单位发张的基本要求,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级授权的管理体系,具体体系由如下几个部门组成:宏观管理部门、中间层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组成和专项资产管理部门。通过逐级管理,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形式而空走流程的无效浪费。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经营性资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合理的计算成本的投入和效益的产出比,合理的控制成本,使企业产生低成本高收益的效益,达到企业追求效益最高化的目标。通过绩效与业绩挂钩,领导的能上能下以效率为考核标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机制:通过公共预算配置标准、采用科学的配置手段、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配置。这样就可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预防改制过程中腐败现象的产生。使在改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的结合。社会调查是了解客观实际需求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互联网通信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决策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集和调查问卷,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能因为信息飞速发展而忽略社会调查。一个正确的决策应该兼顾资料和调查结果。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论文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一些突破,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上级要求,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如: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影响的一定是个人,权衡利弊,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县五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继续坚持,》接259页

【参考文献】

1、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第4篇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5篇

    财务管理改革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通过进行工作人员的职责与职务的分离加强内部的信息审批制度以及增加财物的保护制度,最大程度上降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在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方面是进行预算规范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是进行执行力的强化,只有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预算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规范化与执行力的现状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为了促进社会公益的发展,由国有资产进行构建的从事文化科技以及卫生等方面服务的社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是由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财务信息的编制,以此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进行预算任务的完善。在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对于各个事业单位的预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的全新改革。然而,现在的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规范化管理以及执行约束力上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预算体系规范化管理薄弱

    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预算管理工作由会计部门进行完成,其他部门进行参与的可能性极小,这样的情景使得一些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对于内部的预算模式以及绩效考核等没有明确的计划以及发展机制。同时,预算观念的缺乏也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发展缺乏一定的战略性,使得整个预算的编制模式继承了前一年度再加上今年的调整数目的这样一种方法,这表现出了单位比较重视短期的目标,对于长期发展的目标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将使得单位内部的预算体系与实现不符,将出现整个财政的资金使用不科学的普遍情况。因为这样的计算方式并没有加入过去几年的财政使用基数,这会使得整个预算的执行力度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这也促使了建立科学化,先进化的预算机制无法得到全面的落实。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分析;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越发重视,对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发展同样提出了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字财政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改善,文章就改善过程中存在或忽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经过研究找出相对应的资金控制策略,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涉及的采购、销售等方面比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比较忽视财政资金管理,从而造成单位没有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的使用无法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资金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且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跟不上,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因为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对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的全面评估,导致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出现,而且因为监督制度的缺失,间接的导致失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情况出现随意使用的情况,甚至逐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且再算上缺乏监督导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风险漏洞的存在,给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二)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比较随意。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事业单位比较缺少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导致成本和预算管理都比较的随便,相关的一些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化的配置,降低了四爷单位整体的效益水平,甚至在发展方面进行盲目的扩张,导致资金的使用超标或者资金闲置等多重问题出现,在设备的采买方面也过于的盲目的追求,没有专业人员跟进,导致一些实用性不强价格还比较昂贵的设备购买,使得资金产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出现。尤其是作为财政资金管理中重要的预算来说,财政资金的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项目,如果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不达标,会给职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包括预算不科学、没有进行规定的编制以及执行难度欠考虑等方面的存在,同样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转和使用效果(三)缺少准确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同样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每次的活动项目结束之时,就是对资金进行简单汇总,从而完成结算体系的建立,但是就目前发展来讲,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善的结算体系,同时在资金的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出现资金超支、浪费、停滞等问题的出现,甚至还在不断的加深问题,从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质量,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控制管理对策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的发展也有显著的进步,并且单位事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化,所以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资金进行整体的管理。对此,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情况加以准确的了解,并认识自身单位的正确定位,进而组织高效率的团体,处理财政资金的关系,尤其是监督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在财政资金管理控制方面非常的重要,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核心,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将法规、政策以及单位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监督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事业单位整体的效益发展,提高了事业单位组织效率,确保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价值【3】。(二)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管理。在对资金进行整体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准确管理,首先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成本管理的控制,成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以此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对此可以从人员的责任制进行分配,细化成本管理的整体目标,并将细化的目标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的资金管理人员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在资源管理有效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另外,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对此首先需要明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然后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以保证资金收支上的平衡,而且预算制度的制定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因为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员职责的匹配,和任务计划的合理安排,以此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资金管理效果。(三)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是根据项目的资金情况进行制定,借助比较科学的方式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制定,以最终的审批结果为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资金的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明确资金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做好财政资金的事前分析工作,制定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等为准的发展目标;其次强化分级负责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相关原则,实现绩效挂钩制定奖惩机制,以激励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并对某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违法等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包括具体的实施细则、资金管理流程等,以此增加资金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并针对一些资金效益上不去的项目,及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当的惩处,而对于绩效达标甚至效益优秀的项目,同样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奖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发展以来,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额工作越发的重视,不断的提升财政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了财政资金管理质量,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随意、缺少绩效评价等一些常见的管理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强化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管理资金成本和预算、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等解决对策,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控制管理的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潘道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侯明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10):131.

[2]陈满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21):94-95.

第7篇

1.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性,是单位履行行政职能的有效保障,但是,现如今,还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其具体表现为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例如,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里,个别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以进行最终决策,使得财务管理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同时,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感,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流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不到位,极大影响了单位的管理。

2.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手段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使得财务管理力度不足,对于财务基础工作,通常只停留在较为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支出记录上,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配置不足,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一兼多职,导致责任和义务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此外,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循《会计法》以及相关会计管理制度,使内部控制手段逐渐沦为形式,不能有效发挥管理职能,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失去财务管理的意义。

3.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

财务预算主要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计支出和财务状况,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单位在进行执法或管理时的支出,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但是,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忽略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对于预算编制的要求和作用不了解,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的管理作用。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仍旧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年度整体估算上,并没有针对单独项目进行预算,导致财务预算流于形式。而且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无法有效发挥约束作用,使得财务实际决算与预算相差较大,特别是在单位支出问题上,并没有严格根据财务预算和单位实际情况来执行,使得支出存在随意性,导致临时支出大于预算支出,专款不能专用,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带来较大压力。

4.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措施

资产管理主要分为实物资产以及货币资产,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两者的管理仍旧缺乏有效措施,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对实物资产进行管理时,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清查制度,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使得实物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甚至存在流失的情况,而一旦发现问题也难以追究责任。在实物资产引进、使用和折旧处理时,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入账或出账,导致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再者,在货币资产的管理上,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票据管理混乱以及在银行多头开户等情况,票据管理混乱往往是由于财务人员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对票据进行管理,使得票据存根和会计入账金额不相符或者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单位多头开户情况较多,使得财务资金分散,不易管理,加上资金使用不规范,开支情况不透明,导致单位资金流失严重,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进行。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要求,因此,财务管理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创新前,要提高领导和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单位领导要做管理创新的先行者,优先带头尝试财务管理创新,积极落实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创新意识,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要共同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加强财务管理。

2.提高内部控制力度

在传统的审批政策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实施领导或者相关人员的会签制度,对于重大的支出,实行集体表决,明确各项消耗性费用的支出标准以及超支时的审核程序,例如,差旅费、招待费以及会议费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单位设备资产维护检修相关费用,也应该经过上级领导批示后作为单位财务处理的依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科学合理分设部门岗位,让各部门岗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避免的情况出现。

3.加强预算管理

为了提高财务预算对单位财务的约束能力,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发展要求,分析可能会对预算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例如,国家政策等,在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出贴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算不仅仅只包含简单的单位年度整体估算,还应该具体到每个项目的预算中,特别是每个部门的支出或者专项工作的支出等,也应该涉及其中,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力度。而对于年度预算的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扩大事业支出比重,减少消耗性支出”为编制原则,规划年度预算的大体方向,并交由上级领导进行审核,在审核完成后应要求单位各部门严格根据财务预算执行,一旦所耗用经费超过预算金额必须上交申请书,经过审核批准之后,才能进行超额经费的使用,加强预算管理力度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4.提高财务管理的核算制度以及技术创新

账实不符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出现混乱,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进行,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财务核算的工作流程,并将会计责任细化,明确财务人员各自的责任,定期对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清点核实,科学管理财务票据以及资产信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效进行的保障,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管理技术创新,利用新形势的优势,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例如,财务的虚拟管理以及再生管理等,多方位的实现财务管理技术创新,提高财务数据从收集、整理、更新、传输以及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