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2:41
序论:在您撰写少儿保险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古籍保护;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4504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意义
地方古籍文献是地方图书馆收藏的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保存价值和版本价值 的文献,它大都是线装本。有的是古籍善本书,有的是反映地方历史与发展的文献,有的是拓印本或有的是手抄本,它的版本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因此,认真保护好这些地方古籍文献,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为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历史发展的读者提供第一手详实的资料。特别是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很多资料是在国家图书馆均无法查阅的。如:《诺叶》、《洪水连天》手抄本,带有较为浓重的地方色彩,是其它地区无法查到的,它对研究彝族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如光绪年间成书的《普洱府志》,《思茅厅志》等历史典籍,详细记载了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沿革等等资料线索,它是研究我市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其历史沿革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文献信息的收藏、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图书馆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那些被称为“老古董”的古籍文献,并高度重视和加强其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对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普洱市少数民族地区古籍文献资源现状
2.1 数量、质量和价值
普洱市位于云南西南部,辖九县一市,14个勤劳智慧的世居少数民族很早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传承下来了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记载了几个世纪,几朝几代以来普洱府、思茅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银生城等普洱市古代各族人民的历史沿革、地理概貌、经济状况,古迹名胜、民族文化、茶文化。体现了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天各少数民族建设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宝贵的借鉴。
少数民族文献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知识资源。普洱市14个少数民族中近半数有自己的文字,在各县图书馆都收藏有各个民族的文献。文种上有拉祜、彝、傣、布朗、苗等。从版本上看,既有贝叶经写本、草纸毛笔写本、线装本。
彝族有传统文字,俗称老彝文,普洱市尚存的彝文古籍手抄本有《诺叶》、《洪水连天》、《作泊布》、《无常》、《买常》、《彝族情歌》、《择日历书》、《彝族医药书》等70多卷。这些文献,内容涉及天文、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地理、医药、民族等,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贵材料。
为了发掘彝族文化遗产,从1982年开始,市、县民委和有关部门聘请彝族毕摩,对彝族古籍进行编目,翻译和整理。目前已翻译整理出《诺叶》、《洪水连天》、《彝族医药书》、《指路经》、《作泊布》、《作斋篇》、《六祖史》等近10部史书,约30万字。《彝族医药书》成书时间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全年共9000余字,完全用彝文写成,经普洱市中草药研究所验证,确认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书。《诺叶》一书汉语可译为“教育”主要宣扬彝族的伦理道德。《指路经》是为之者举行蔡祀活动时念诵的经文,内容是为之灵指路,使之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和祖先团聚,它从一个侧面概述了彝族先民的迁徒路线。
拉祜族,有语言和文字,影响较深的文学作品有200多篇,代表作品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别》、《古搓戛搓》和《古根》等,拉祜文献有《拉祜族史诗》。
佤族,有语言和文字,口头文学作品中,尤以“司岗里”、“三木落”等最为流行。“司岗里”所代表的事实已远远超过文学范畴,成为研究佤族社会历史的验证史料。在脍灸人口的“三木落”长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佤族青年英雄“三木落”的形象。
2.2普洱市县图书馆工作者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
2.2.1普洱市图书馆。2008年开始,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云南省各市州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义》(图办发〔2007〕6号)文件要求,依据这些精神,普洱市图书馆领导重视并认真落实。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料,一旦破坏就不能再现。为抓好这项工作,普洱市图书馆于2008年8月成立了普洱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划拨了必需的经费,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几年来先后举办多次古籍讲座和培训班,保障古籍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领导小组成员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总的指导原则,先后对全市进行多次古籍的普查、收藏、管理工作。
2.2.1.1对私家藏书进行普查。2008年11月,先后到景谷,在景谷县图书馆同仁的带领配合下,到景谷永平镇芒东村谢荣卫家考察征集古籍。由于主人保管不善,古籍出现了虫蛀、鼠啮、火烟烤过的味道,古籍受损十分严重,工作人员耐心宣传古籍保护的知识,给他们送去经济上的补偿,使普洱市图书馆购卖到这批古籍文献,填补了普洱市图书馆无古籍的空白,这批古书内容为四书五经和教科书。有55种、205册(其中古籍有100册、民国的书有34册、手抄本75册、破损书22册.)
2.2.1.2对宗教寺庙藏书进行普查。2009年至2012年先后几次到孟连宣抚司置学习、普查、了解傣族贝叶典籍,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叶典籍是傣族创制,使用时间较早的文字,它是用特殊的叶子贝叶上刻字制作成一捆捆的。内容为佛经、民间故事、歌遥、诗歌等描写本乡土的山山水水,使民族文化遗产自古传承至今,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共普查登记贝叶经28件(册),近代古籍文献385件(册)。
2.2.1.3对全县藏有古籍的单位机关进行普查。
①2012年在思茅区档案局普查到2种3册,分别是清时期《思茅厅志》上下册原稿,清时期《思普志稿》一册。并做图片拍摄。
②2012年在江城县档案馆普查到彝文稿1件,并做图片拍摄。
③2012年在孟连县档案馆普查到傣族贝叶经《侈啥》集卷之五1件。
④2012年在普洱市档案馆普查到3种21册,分别为:光绪十三年丁西重修《普洱府志》原稿13册。乾隆元年《云南通志》二十八卷、7册。清朝乾隆四十五年《钦定历代职官表(文渊阔)四库全书》1册。
⑤2012年在景谷县档案馆普查到景谷傣族贝叶经棉纸稿1册,景谷县傣文档案1份,并做图片拍摄。
⑥2012年在景东县档案馆普查到彝文档案10册,并做图片拍摄。
2.2.2墨江县图书馆:汉文古籍59种、175册,少数民族古籍16册。
2.2.3江城县图书馆:汉文古籍2种、2册,谣族经书8种、14册。
2.2.4景东县图书馆:汉文古籍3种、4册。
截止2012年11月,普洱市图书馆对本辖区内古籍登记联合目录总是数为494种,722册。
3 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与传承
3.1加强领导对保护古籍文献的认识
无论什么工作,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们大力宣传加强古籍保护和弘扬本地地方古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要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此项工作,才能使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
3.2 加强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古籍文献和整个图书馆的管理。因此,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培训。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开展。其次,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思想素质高的人,无论工作难度有多大,总是想方设法的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们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无论什么工作都能认真的做好。再次,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业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标准化。
3.3 积极改善环境条件,加强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条件对古籍文献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改善管理条件方面,首先要改善馆舍 ,让那些破旧的馆舍和书架告别古籍图书的收藏室;其次古籍图书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有的已经发霉、变黄;有的被虫蛀;有的因纸张变脆,在过去的搬动中出现了严重的破损现象;有的缺张少页;有的文字模糊不清。发霉、变黄的古籍文献 ,是由于库房空气潮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纸张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在温度过高时所致。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古籍管理和保护的标准,在库房内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和空词,随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古籍文献的再次发霉、变黄。被虫蛀的古籍文献,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杀虫、防虫措施。纸张变脆的古籍文献,是由于纸张严重脱水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管理时,一定要经常观察室内的空气湿度,凡是温度高或低都要尽快调整。缺张少页、被虫蛀坏的古籍文献,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如:对缺页的古籍,要请教有关专家学者,让他们根据上下内容将该古籍补充完整,也可以向其他图书馆求助,请求他们帮助补齐、补全,使资料具有较全面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对被虫蛀的古籍,我们也要进行修复,将被虫蛀掉的字仿照书中字体补齐补全,将其修复完整齐全。文献能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连贯性。总之,我们只有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工作下,积极改变原来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我们普洱优秀的古代文献、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4 加强西部地区古籍文献的开发,提高古籍文献利用率
4.1古籍文献之所以利用率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宣传力度不够,读者根本不知道图书馆里有哪些古籍图书,于是使得这些古籍图书长期积压无人问津;②由于古籍图书大都用古字体,大部分读者群对古字体阅读困难,即使是研究历史的读者,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困难和问题;③开发的力度不够。在这些地方古籍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撰写地方史志、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和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最有价值的资料,但由于资料分散,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收集齐全,大部分读者由于缺乏耐心,使得这些资料也无法用上。
4.2加大对古籍文献的开发,提高其利用率
一是利用图书馆的墙报和在显要位置对本馆的地方古籍进行宣传、介绍,让读者进图书馆就看到本馆有那些古籍文献。还可 以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和宣传面 ,让更多人知道、了解 、认识并利用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二是加大古籍文献开发的力度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编制古籍文献专题索引,将馆藏古籍 中的各种资料按专题进行集 中,并利用宣传橱窗向广大读者进行推荐和介绍。②对古籍文献 中的生僻字和不常用字用拼音字母进行注音,方便读者阅读。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懂它、理解它,并进一步利用它;③对古籍文献进行全面介绍,主要是对馆藏古籍文献的结构、内容、编排体例进行全面介绍,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有选择地利用现有馆藏古籍文献。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馆藏古籍文献的功能,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廷镛著。中国古籍版本概要 [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2 廖廷唐等编著.图书馆古籍整理 [M ].武汉: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湖北高校图书馆》杂志社,1986.。
在CRISP-DM方法论指导下,构建基于聚类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对保险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一、数据准备
结合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数据库的信息,可以概括为客户信息表、保单信息表及理赔信息。将三张表中和挖掘主题相关的字段信息抽取,整合为一张宽表。
研究样本中,年龄和保费都是连续型数据,将其转化为离散化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利用SQLServer2005的IntegrationServer工具加载数据表,建立多维数据立方体。
基于数据挖掘的保险交叉销售模型应用
(一)构建基于聚类的挖掘模型
选取412(金彩明天两全保险)、413(瑞鑫两全保障)等为主细分变量,地区、保费、渠道等为辅细分变量。并保证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建立聚类挖掘模型,得到聚类结构图。
模型将数据分为10个群体,对每个群进行钻取,结合剖面图和数据倾向图,判别其所具备的特征。10个分类的强弱势特征如下表所示:
选择保费10000和100000为临界点,可见类1、类2、类3为低端客户,缴纳保费均在10000元以下,类4-8为中端用户,缴纳保费为10001到100000元之间,类9和类10属于高端客户,缴纳保费均在100000元以上。
针对低中高端群组,结合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对群组的业务特征进行描述,低端群组特征分析如下表1-4所示:
低端群组消费特征描述: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初中以下,年龄偏大,大多在50―65岁之间,缴纳保费的能力较低,都在10000元以下。由于S42(康宁终身健康保险)缴费较高,所以需求很低,此外S66(少儿保险)需求很少。同样的方法,统计分析中端和高端客户的群体特征。
聚类只能解决已经发生过的客户消费行为,并不能对将来的消费行为和规律进行预测。在聚类的基础上,对所有险种类别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强的关联规则,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各客户群组进行交叉销售。
(二)构建关联挖掘模型
针对每一群组,构建关联挖掘模型,关联规则的默认算法是Apriori算法。通过运行关联挖掘结构,得出依赖网络图。
对于每一群组来说,最强的险种关联只是两个或三个而已。选择关联最强的两个险种:S43701,险种出现的概率为88.9%,重要度为1.9,为正关联。说明低端客户类1,在购买S43(康宁定期保险)的同时购买701(全家福意外卡)的几率为88.9%,结合低端客户群组的消费特征,较顺应常理。得出的关联规则是形如AB,代表如果购买了产品A,则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产品B。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各个类别最佳的险种关联,像所对应的群组中还没有消费这种保险组合的客户进行推销,已经购买了其中一种保险产品的客户,向其推荐另一款产品;或者在未来向某一类客户推荐产品时,根据其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判断大致所属的群组,推销产品组合,以达到实现交叉销售的目的。
结束语:论文对基于聚类的关联规则交叉销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先从客户角度出发,运用EM聚类算法对准备好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自然的10个群组分类,然后对每一个群组,从产品业务角度出发,用Apriori算法对险种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可以指导交叉销售的规则。在客户聚类的基础上,找出保险产品潜在的关联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交叉销售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以语用移情理论为框架,结合语境探讨说服行为中的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现象。该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较好地理解人称指示语非常规使用在说服行为中的移情功能,对人们在交际中行使说服行为有指导意义。
1、引言
说服,即说话者通过使信息听起来是真实可信的语言方式,影响听话者的看法和行为的动态的交际行为。成功的说服行为要求在一定的语境中以简洁、准确、妥帖的语言产生最大的可信度。
在说服过程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是说话者出于改变听话者态度的动机从词项系统中做出的移情选择,服务于说服行为。恰当运用人称指示语,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以实现心理趋同;或催生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以体现亲密关系;或体现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尊敬(冉永平,2007)。因此,语用移情是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最突出的功能之一,决定了人们在说服时尤为重视人称指示语运用。
2、人称指示语非常规使用的具体实例分析
为研究说服行为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笔者对少儿英语学校招生以及保险业务推销的说服事例进行了录音及书面整理。
经分析,具备语用移情功能的人称指示语主要有第一人称单数“咱”、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以及称呼语,分别指代了异于常规用法的不同社会角色和态度。其中,由于“咱”的北方方言化,在语料中只出现一次;“我们”出现次数频繁,其非常规用法达到28次之多;具备移情功能的称呼语出现13次。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具有语用移情功能的人称指示在说服语言中的运用。
2.1 第一人称单数指代第二人称(-S,+A)
例1. 语境:在少儿英语学校招生过程中,孩子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家长因此拒绝招生老师的邀请。
家长:孩子不想学英语,算了吧。
招生老师:孩子目前还不知道学习英语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孩子不懂事,咱不能也不懂事啊。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咱就不让他上学了么?您和孩子的角色颠倒了,该您决定的事情由他决定了。
第一人称“咱”多用于口语中,指代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第二人称复数“我们”。例1中的“咱”指孩子的家长,招生老师考虑到直说“孩子不懂事,你不能也不懂事啊。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你就不让他上学了么?”显得莽撞不礼貌,家长的面子可能受损。因此把自己摆到家长一边向家长表达了亲切的态度,自然地体现对彼此的尊重,增加家长的认同感。
2.2 第一人称复数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是典型的增强说服力的人称指示语。排除式“我们”表示非一致性关系,具一定的权威性;包括式“我们”可缩短双方距离、加深感情。
2.2.1 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二人称(-S,+A)
例 2. 语境:家长对报名的费用意见有意见。
家长:你们学校的报名费太贵。
招生老师:在选择英语学校时,没人会想为教育投资超负荷的金钱,但投资少也有问题。投资太多,最多我们损失一些钱,但投资太少,孩子的学习效果不能带来预期的满足,我们损失的就更多了。
例2中的“我们”指家长一方。招生老师站在家长的立场陈述,亲切的话语使家长心理上相悦,从而拉近与家长情感上的距离,使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产生认同、信任感,达到预期的说服效果。
2.2.2 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一人称单数(+S, -A)
例 3.语境:客户以没时间为由拒绝保险推销。
客户:我最近太忙了,没时间谈保险的事。
推销员:您这样的成功人士不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已经为您制定了详细的保险方案,您只需要抽五分钟过目,就会意识到这套方案的重要性。
例3中的“我们”仅指推销员自己。在推销说服时,出于委婉和谦虚,“我们”代替“我”可以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可接受性和较强的说服力;这样的说法显得比较系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2.3 第一人称复数泛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S,+A)
例 4.语境:客户对产品价格有异议。
客户:这个产品太贵了。
推销员:小姐,以价格引导我们做购买的决策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很少发现可以用最低价格买到最高品质的产品,这是经济社会的真理,在购买任何产品时,有时多投资一点,是很值得的。
例4中的“我们”指代包括谈话双方及不在场的所有消费者,推销员将交际双方囊括到商品经济社会中普遍的购买现象中,避免凸显其销售方的地位,加强说服的理性力度和感情力度;使消费者想象产品可能带来的实惠和满足感,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被说服。
2.3 称呼语
例 5. 语境:家长文化程度低,担心自己不能辅导监督学习,孩子的英语学习效果不能得到保障。
家长:我不懂英语,怎么知道孩子在你们学校的学习效果好不好。
招生老师:孩子学英语还是得老师来教,妈妈只要尽监督之责,把问题直接反映给老师就够了。别让不懂英语称为辅导孩子的心理障碍。妈妈懂英语固然很好,但即使不懂也大有可为,更何况可以再充电再学习啊!
称呼语在语言行为中可作为建立、发展、改善、调节与他人关系的一种交际策略。例5中招生老师直接称呼家长为妈妈,这种亲切称呼使家长与招生老师的心理距离缩短,顺应家长的心理世界,表现出亲密友爱的语用移情,更好地达到说服者预期的语用效果。
3. 小结
在说服行为中,说服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贴近听话者需求的人称指示语,一定程度上能使被说服者对其产生移情,从而接受说服者的交际意图。文中各例证明,具有移情作用的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可以在说服中达到鼓励、暗示、迎合等交际目的。
了解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说服交际中更加得体使用词语,更好理解其指示功能,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完善交际质量。关于说服的语用研究还待深入,特别是对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现象进行分析,定会对增加交际中的说服力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抚养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就如何面对和把握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我国在1999年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不可低估的态势。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1世纪初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 97%,同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亚洲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我国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 6%,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 0%,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为5. 6% ;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齐齐哈尔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 2%。虽然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比全国快。预计到2010年时齐齐哈尔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 1 %,到2020年时将达到14. 3%。
3.区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预计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在2005年进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和10%时,人均GDP分别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为6. 96%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人均GDP也仅为3000美元。闭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齐齐哈尔市的GDP更是在全国平均值以下,齐齐哈尔市2000年老龄人口达到5. 6%时人均GDP为590美元,2003年时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预计在1600美元左右。
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对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3. 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1949~1958年和1962~1973年的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在2021~2050年都要进人老龄行列。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 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
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高峰时期,这个即将持续20年的老年人口高峰,使得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保持在40%~50%,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从现在到2030年这20多年时间,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低抚养比的“人口红利期”,是我们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利时机。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及时把握这个机遇期。
三、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1.老龄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愈显突出
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 ;2021年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 78% ;2051年到2100年,高龄老人将保持在8000一9000万,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 ~30%。齐齐哈尔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大约为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 54%,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9. 7%左右。预计2020年时齐齐哈尔市大约将有9万高龄老人,占全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12%,比2000年时要多出6万人左右。
2.劳动力资源由丰富走向短缺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虽然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虽然已进人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仍十分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这一优势将在21世纪20~50年代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问题。齐齐哈尔市2000年15~34岁人口比重为36. 8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35~44岁人口比重为18. 50% ,45~59岁人口比重为16. 65%。这些人将在2015年后步人老年,随着新增劳动力的减少,也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
3.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高龄老人日益增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将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代际人口结构将形成4:2:1的格局。子女负担的加重,很难对老人照顾周到,也很难使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这势必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
4.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
我国正在与发达国家一样经历着人口老龄化,但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准备和保障功能还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3 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 %,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长期照顾老人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由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导致的长期失能与残障而需要长期医疗护理。2005年我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为1 270万人,2020年将超过2 000万人,2050年将达到3 800万人。如果再加上生活半自理人群,规模将更加庞大。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 ~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随着生理的老化,患病的概率大于其他年龄组。据统计,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已经占到了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齐齐哈尔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也已经接近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将更加突出。
5.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行,以及“人口红利期”的消失,我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现象。届时老年人的抚养问题将不断加剧,200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5. 6个老年人,预计2025年抚养29. 46人,2050年抚养48. 49人,这将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5. 37%上升到2000年的7. 42% ,10年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这比国家同期增长速度还高出0. 3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17.9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重点将由少儿人口转向老年人口,社会负担系数将进一步加大。
6.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对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增强,这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据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可消费资金约达3 000一4 000亿元,预计2020年老年人潜在市场购买力约为14 000亿元,2050年可达50 000亿元。有经济学者预测,未来十大最有潜力的消费领域中包括老年用品市场。
四、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社会承受力
未来30年,我国少儿人口的比重很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不算太高,总负担系数较低,但劳动力资源空前充足,并以每年60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期”。随着“人口红利期”过后,社会抚养比上升的“人口亏损”期将会接踵而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得不到较快发展,社会将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关键的准备期,积极调动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国力,以利补亏,为迎接老龄高峰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没有涉及全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国家养老金为基础、职业养老金是主导、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做法,强化社会保险金的收缴力度,完善养老金发放制度,由社会保障机构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要激励各类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提高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于那些不能享受养老保障、经济贫困的老年人,要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以将其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产业养老保险公司,以房作价人股,再按照股份领取养老金。在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之前,我们要逐步形成集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3.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严峻的,我们要加快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激励数量众多的集体、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扩大参保面,同时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补充功能,将贫困老人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4.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国家,加之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但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社区是除家庭之外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常事务服务,也可以开设老年人食堂、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和心理咨询诊疗室,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要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建立不同档次、不同时间段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5.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区针对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和设施的研发生产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业,例如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老龄专用品制造业、老年精神文化娱乐业、老年房地产业等。老年人消费市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发展老龄产业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我国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抚养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就如何面对和把握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我国在1999年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不可低估的态势。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1世纪初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 97%,同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亚洲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我国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 6%,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 0%,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为5. 6% ;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齐齐哈尔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 2%。虽然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比全国快。预计到2010年时齐齐哈尔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 1 %,到2020年时将达到14. 3%。
3.区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预计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在2005年进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和10%时,人均GDP分别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为6. 96%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人均GDP也仅为3000美元。闭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齐齐哈尔市的GDP更是在全国平均值以下,齐齐哈尔市2000年老龄人口达到5. 6%时人均GDP为590美元,2003年时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预计在1600美元左右。
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对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3. 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1949~1958年和1962~1973年的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在2021~2050年都要进人老龄行列。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 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
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高峰时期,这个即将持续20年的老年人口高峰,使得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保持在40%~50%,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从现在到2030年这20多年时间,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低抚养比的“人口红利期”,是我们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利时机。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及时把握这个机遇期。
三、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1.老龄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愈显突出
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 ;2021年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 78% ;2051年到2100年,高龄老人将保持在8000一9000万,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 ~30%。齐齐哈尔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大约为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 54%,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9. 7%左右。预计2020年时齐齐哈尔市大约将有9万高龄老人,占全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12%,比2000年时要多出6万人左右。
2.劳动力资源由丰富走向短缺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虽然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虽然已进人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仍十分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这一优势将在21世纪20~50年代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问题。齐齐哈尔市2000年15~34岁人口比重为36. 8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35~44岁人口比重为18. 50% ,45~59岁人口比重为16. 65%。这些人将在2015年后步人老年,随着新增劳动力的减少,也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
3.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高龄老人日益增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将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代际人口结构将形成4:2:1的格局。子女负担的加重,很难对老人照顾周到,也很难使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这势必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
4.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
我国正在与发达国家一样经历着人口老龄化,但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准备和保障功能还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3 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 %,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长期照顾老人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由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导致的长期失能与残障而需要长期医疗护理。2005年我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为1 270万人,2020年将超过2 000万人,2050年将达到3 800万人。如果再加上生活半自理人群,规模将更加庞大。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 ~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随着生理的老化,患病的概率大于其他年龄组。据统计,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已经占到了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齐齐哈尔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也已经接近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将更加突出。
5.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行,以及“人口红利期”的消失,我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现象。届时老年人的抚养问题将不断加剧,200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5. 6个老年人,预计2025年抚养29. 46人,2050年抚养48. 49人,这将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5. 37%上升到2000年的7. 42% ,10年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这比国家同期增长速度还高出0. 3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17.9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重点将由少儿人口转向老年人口,社会负担系数将进一步加大。
6.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对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增强,这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据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可消费资金约达3 000一4 000亿元,预计2020年老年人潜在市场购买力约为14 000亿元,2050年可达50 000亿元。有经济学者预测,未来十大最有潜力的消费领域中包括老年用品市场。
四、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社会承受力
未来30年,我国少儿人口的比重很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不算太高,总负担系数较低,但劳动力资源空前充足,并以每年60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期”。随着“人口红利期”过后,社会抚养比上升的“人口亏损”期将会接踵而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得不到较快发展,社会将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关键的准备期,积极调动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国力,以利补亏,为迎接老龄高峰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没有涉及全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国家养老金为基础、职业养老金是主导、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做法,强化社会保险金的收缴力度,完善养老金发放制度,由社会保障机构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要激励各类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提高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于那些不能享受养老保障、经济贫困的老年人,要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以将其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产业养老保险公司,以房作价人股,再按照股份领取养老金。在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之前,我们要逐步形成集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3.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严峻的,我们要加快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激励数量众多的集体、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扩大参保面,同时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补充功能,将贫困老人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4.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国家,加之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但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社区是除家庭之外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常事务服务,也可以开设老年人食堂、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和心理咨询诊疗室,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要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建立不同档次、不同时间段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5.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区针对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和设施的研发生产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业,例如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老龄专用品制造业、老年精神文化娱乐业、老年房地产业等。老年人消费市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发展老龄产业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我国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 关系 抚养负担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GDP排名位于全国第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也保持着较高的国民储蓄率,2010年已高达58.39%。江苏省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城乡居民存款储蓄额已达23334.8亿元,占当年总GDP的56.33%;企业部门储蓄额为19148.59亿元,占当年总GDP的46.22%;政府部门储蓄额569.95亿元,占当年总GDP的1.376%。从统计数据来看,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对江苏省高储蓄贡献较大,企业储蓄所占比例较小。
现有的关于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比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动等。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国际上将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 7%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根据该标准,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在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快。那么江苏省的高居民储蓄率和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验证。
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理论介绍
现有的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Me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CH)。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这时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储蓄或有很少的储蓄。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需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这时需要依靠年轻时的储蓄来消费,从而社会储蓄率又会下降。1976年,Medigliani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扩展,认为储蓄率会随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上升而下降,随劳动者人口比例上升而上升。
LCH理论是从微观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的关系,Coale and Hoover(1958)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人口转变过程的“抚养负担假说”(Dependency Hypothesis,DH)。该假说认为,下降的婴儿死亡率和上升的生育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上升,导致社会储蓄随之减少。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经济活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减轻,社会储蓄也增加。最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表现为巨大的老龄抚养负担,这将削弱储蓄力度并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以生命周期理论和抚养负担假说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Loayza等(2000)在Schmidt(1996),Higgins(1998)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与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Kraay(2000)通过不同国家截面数据的估计,认为老年抚养负担比对社会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显著。汪伟(2009)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得到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正,且均显著。李魁(2010)通过采用全国30个省市1990-2006的面板数据,主要运用二步系统GMM法进行研究,发现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老年赡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正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显著。王麒麟、赖晓琼(2012)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Hausman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总体来看,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利用面板数据对储蓄率进行整体的研究,较少将其细分,并且具体到省际的研究也较少。本文研究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江苏省关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数据、变量选取
由于本文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选择江苏省199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区分城乡差别的特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US)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储蓄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额与各自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解释变量里,本文选择少儿抚养比(FC)和老年抚养比(FO)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假定N、L、O、C分别表示总的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14-64岁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人口)和少儿人口数量(0-14岁人口数量),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用C/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抚养的儿童数量,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用O/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从微观上来讲,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引进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用NR表示。
以上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得来,由于考虑到各种数据指标的可得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区间选取为1995-2010年。
实证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非平稳性,为保证建立的回归有意义,应先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与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关系,选取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储蓄率(US)分别与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人口自然增长率(NR)的协整关系。各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知,上述序列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原序列平稳外,其余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二)协整检验
从上述ADF检验结果可知,城镇居民储蓄率、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负担比、老年抚养负担比、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协整的必要条件。分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自变量进行OLS估计,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CS=50.39658-1.586298FC+ 0.302968FO+2.728209NR (1)
t= 2.5987 -7.0439
0.294812 2.8644
R2 =0.9029, F=33.3552,DW=2.0091
US=-2.866137+0.970690FC+ 0.896333FO-4.244340NR (2)
t= -0.154251 4.498764
2.9103 -4.6510
R2 =0.9057, F=22.3758,DW=2.40739
上述模型回归效果比较理想,然后对上述两个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平稳性检验,仍然采用ADF检验。若平稳则可证明上述变量之间是协整关系,具体结果见表2。
通过对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E1的t检验值为-6.971217,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E2的t检验值为-3.87219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两个残差序列均平稳,意味着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根据上述协整方程,分指标情况看:第一,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为为正,并且影响效果显著;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均为正,但是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著,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负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正的影响,少儿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比,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1.586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约0.303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的影响,少儿抚养比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0.971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上升0.896个百分点。第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正的影响,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2.728个百分点;但对农村农村居民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4.244个百分点。第四,从常数项来看,城市居民存在更多的自发性储蓄行为,农村居民相对来说自发性储蓄比较少,这个可能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高低有关。
(三)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分析证明城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存在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各个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指标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变化结合起来。先对各自变量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回归分析,纳入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回归模型(3)和(4):
DCS=12.46441+0.540489DCS(-1)+0.577721DFC+1.568364DFC(-1)-1.743938DFO-1.686220DFO(-1)+11.89308DNR-10.45389DNR(-1)-0.919043ecm (3)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t=(-1.958373),(2.965464), (3.050599),(2.391702),(2.944830), (2.952219),(-2.378873),(-2.763881, (-3.109256)
R2 =0.8919 F=21.29877
DW=2.553747
DUS=-14.39142-0.121804DUS(-1)-0.527489DFC-1.25919DFC(-1)+ 1.685201DFO +0.950451DFO(-1)+ 5.010568DNR-1.647784DNR(-1)- 0.591880ecm (4)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t=(-1.978498),(-2.332162), (-2.402645),(-1.987975),(2.539363),(1.890086),(2.373466),(-2.063968)
R2=0.9124 F=21.419295
DW=2.018500
以上数据说明上述两个模型拟合度较好,变量之间无明显共线性。误差修正项为负,说明均衡误差对短期波动收敛于长期均衡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当城市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出现不适应时,误差项能够在其中起到迅速调节作用。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考察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判断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由表3可知,老年人口负担与城镇居民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因果关系,少儿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由表4可知,少儿人口负担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比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反映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可通过绘制脉冲响应图来衡量。
由图1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从第1年持续到第20年,影响最大的是前10年,在第15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由图2可知,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达15年,影响最大的是前8年,在第10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由图3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同样是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大的是前5年,从第7年后影响开始逐渐减弱。
江苏省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使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农村居民储蓄下降,这可能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有关。江苏省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229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911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52倍。城镇居民收入较高,少儿负担减轻了,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储蓄的钱相对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比较模糊,城镇社会保障政策的相对完善,而且老人有更多的再就业机会等原因,使老年抚养负担的增加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没有太大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除去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外,能储蓄的钱相对较少。少儿负担的减轻,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强。虽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正在逐步贯彻实施,但各地还是存在差别,同时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年限长于城镇,所以农村老年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仍然存在正的显著影响,预防性养老储蓄在农村还是比较普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不同效应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成熟。
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江苏省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少儿人口抚养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同时绘制脉冲响应图,说明人口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时间年限长于对城镇的影响时间年限,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相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来说更加深远。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特别要鼓励城镇居民消费,用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和贯彻实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1.Anselin,L.,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2.Loayza,N.,Schmidt-Hebbel,K.and Servn,L.,What Drives Saving across the world,Review of Economincs and Statistics,2000,82(2)
3.Kraay,Aart.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2000,14 (3)
4.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09(7)
摘要: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规模较小,有效供给不足;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这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管理模式落后,经营机制陈旧;产品结构单一,缺开发体系;保险法规滞后,这是问题所在。原因在于消费者保险意识滞后,保险品种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监管薄弱。
关键词:可保风险保险同构保险承保保险理赔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保险业要与国际保险市场全面接轨。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保险行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6.7亿元,同比增长17%;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4亿元,同比增长49.2%;截止2008年末,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由2007年的120家增加到130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445家,兼业机构136634家;保险业总资产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保险行业在优化资产配置,化解投资运作风险,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50个城市和地区保险市场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保险市场容量与潜力分析,保险产品购买动机,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状况等。结果显示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与世界同行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较低。但发展迅速,保险市场尤其是城市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2.中国保险产业规模较小,有效供给不足。与风险种类繁多这一现实相比,所提供的险种单一,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有限险种的经营上,保险产品同构现象十分严重。
3.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国内的保险企业将面临外来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
(二)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经营机制陈旧。中国的保险业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经营方式,重规模不重效益,贪大求全,专业性不强,缺乏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没有高效的资金运营渠道和手段。
2.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开发体系。险种开发无论从速度、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专业人才欠缺,而又不注重培训储备,势必会给未来的竞争带来被动。
4.保险法规有待完善,虽然《保险法》己于1997年颁布,但原则性的东西多,细则性的东西少,在操作上尚有许多盲点,不能满足保险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保险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保险意识滞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没有商业保险的实践,因此,中国人的风险意识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保险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保险品种单一。伴随着全新的、供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商品的出现,新的风险也应运而生。例如,飞机在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飞机失事所导致的巨灾风险等。此外,随着新体制、新规则的制定,新环境的出现,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风险因素。如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面对风险种类的迅速增加,我国保险业所提供的险种却十分有限。例如在寿险行业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少儿险市场;在财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
(三)专业人才缺乏。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直接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保险公司的培训水平很有限,相应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都使得保险业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由于一些保险营销员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大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
(四)监管力度薄弱。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它遍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其数理基础的,保险定价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多数投保人不了解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需要政府对保险业加以监督管理,以保障投保人获得合理的保障条件和费用支付条件。
在保险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保险监管制度却明显滞后。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中国保险市场秩序混乱,如乱设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资金管理松弛、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严重等,这些都是中国保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