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2:35
序论:在您撰写集体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增收途径的选择必须面对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地区有差异。2012年底,全市村集体收入7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还有121个,占总村数的13.5%,主要集中在金坛市、溧阳市和新北区的辖市(区),集体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发展不快,村集体基本没有积累,村级公共事业建设比较落后。二是村情有不同。各地所辖的行政村由于区位位置、地理环境、当地经济氛围等不同,村级收入和集体实力也参差不齐,所选择的增收途径不尽相同。三是增收有难度。行政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增收途径,在后续发展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是启动困难,村级项目不是受用地限制,就是受规划限制,许多项目因此搁置。其次是资金难筹,项目投资大,动辄成百上千万元,大部分村筹资困难。其三建后难租,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的项目建成后出租相对困难,而且租金不高,较难收回成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创新发展模式,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道路”。一是路径要选对。其一物业资产租赁。城区、中心镇区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村,可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构建物业、经营资产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其二集体资源开发。在土地、山林、生态等资源比较丰富的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或高效农业,提高集体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其三合作互助增收。鼓励村集体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合作生产和联合经营,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服务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服务性收入。其四抱团资本运作。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的“抱团发展”,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镇为单位组建经济实体,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统一经营、产权独立、收益归村”的形式,实现村集体联合发展,共同富裕。其五异地谋求发展。鼓励自身土地资源紧缺,但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可以采取“走出去”战略,跨地区兴建标准厂房和物业设施,打破地域限制,拓展运作空间。二是镇级要牵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体在村、主责在镇”,正因为村级增收有各方面的难度,镇(涉农街道)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镇(涉农街道)要积极落实市级和辖市(区)的政策办法,俯下身子,主动为村集体的优质增收项目解决用地、规划、资金筹措和承租上的难题。要敢闯敢试,以镇为单位统一发展物业和经营资产,避免分散无序的发展模式,扩大项目的规模效益,较好地解决发展集体经济缺项目、缺资金、势单力薄等问题。强化政府引导,跳出地域局限,打破行政界限,以各镇(涉农街道)为单位,组建股份合作联社、集团公司等联合性经济实体,采取抱团发展和资本合作形式,进行城市化等各项建设。
二、减轻负担问题
2010-2012年全市村级支出情况分别为3.82亿元、4.0亿元和4.71亿元,村均42.5万元、44.5万元和52.4万元,村级负担日益加重,少数村甚至入不敷出。一是公益事业建设负担很重。村庄环境整治、垃圾集中处理、河道清淤、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便民惠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村级投入大量的资金。2012年全市村级在环境整治和修建道路上共支出4.08亿元,村均支出45万元,是村级支出的大项。二是社会保障性支出逐年增多。如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等,都要村级承担一定的资金,人口较多的村每年需要承担10万-20万元左右。三是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主要是管理费用、报刊征订、办公经费和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向农村推进后,农村居民正逐步向市民角色转变,但政府公共财政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覆盖到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等仍需要村级大量投入。一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取消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达标检查活动,减少村级无实质性意义的费用开支。二是村级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严禁举债进行非生产性投入,严禁各级平调、移用村级所拥有的资金和资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坚决杜绝村级新增不良债务。三是尽力减少村级负担范围,本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项目,不能转嫁到村级头上;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村级负担的督查,对市以下增加村级负担的各项规定要进行全面清理。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减轻村级负担,确保正常运转。
三、内部管理问题
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和运营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其管理主体基本上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财务管理执行公开透明度不到位;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变动频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真实存在。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利用现代化网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逐步实现“三资”管理制度化、运营规范化、决策民主化、手段信息化,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行监督,执行预决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会计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通过加强管理、抑制非正常开支来发展和巩固集体经济。二是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主体。对鱼塘、经济林、荒山、荒坡等资源发包以及集体资产租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标经营,确保集体收益稳步增长。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一律实行民主决策,村民主理财小组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广泛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执行好干部责任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制度。四是加强信息化监管。发挥好“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作用,进一步亮明集体“三资”家底,透明“三资”运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状况实行业务管理、过程监控、查询分析和动态预警,有力保障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和安全运行,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改革放活问题
在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征地和拆迁使村级资产性、资源性收入大幅减少。如何抓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机遇,更好地融入城市,让股份合作经济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金)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新课题。一是大胆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鼓励组建以镇为单位的股份合作联社,联合经营,增加收益;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积极鼓励村集体以资产投入、设施投入和服务等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收益;发展劳务合作社,在发展合作社同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互助合作,组织开展村集体之间的合作生产和联合经营,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服务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服务性收入。二是加快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公开拍卖、招标、招租、发包等市场运作方式,有效配置农村集体资产、合作社股权等,规范村级集体经营性、资源性、非经营性资产的购置、处置和交易等行为。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涉及农村集体和农业生产领域中相关的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对各类农村生产要素发挥集聚与整合、信息披露、价格发现、规范交易行为等市场功能,为各类农村生产要素交易和各类涉农企业市场化融资提供服务,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五、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1.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1.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1.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1.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2发展思路
2.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2.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2.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2.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东省烟台市南山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河南省临颍县、新乡县刘庄村等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从表2可以看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有依托现代农业的,有工业兴村的,还有发展旅游、文化、商业、物业经济的,关键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过程呈现不断升级和转型的特点,普遍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关键是紧跟市场、与时俱进。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呈现出小企业靠集权,规模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的规律。
二、几点体会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对国内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带头人作用。带头人的个人追求、驾驭能力、市场意识等综合能力,往往决定了同样的村队实现不一样的发展。建立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机制,搭建便于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研究对带头人实施有效监督考评的办法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二是政府支持。各种帮扶政策,产业方向引导,难点问题破解以及市场信息方面,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应以市场化为前提,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尤其针对不稳定或基础薄弱的村,积极探索村队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功能剥离后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办法。三是公司治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类似,容易出现所有者“虚位”和经营者“错位”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改制后,要实现企业高效运营和有效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四是产业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如果项目选错了,不仅丧失了发展机遇,而且容易降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从起步到壮大的过程,也必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安于现状或转型失误,就会被市场淘汰,改革开放出名的小岗村,今天常常出现在负面案例中。因此,产业选择的方法研究,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天津市东丽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路径
天津市东丽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实际情况,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牵引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配置,通过五条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物业经济鼓励和引导拥有一定数量厂房、楼宇、公建资源的村队发展物业经济。通过厂房、楼宇等载体出租取得租赁性收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能力,完善载体配套功能,提高资源性资产利用附加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载体租赁到配套服务,从单体楼宇到园区、综合体项目,努力实现物业经济更高层级的发展。
(二)服务型经济鼓励和引导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一定资金基础的村队发展服务型经济。通过组建社区物业、家政服务、绿化养护等技术门槛低、劳动用工量大的服务性公司,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产业。从区域内服务向区域周边服务延伸,从本区服务向全市服务拓展,从常规服务向专业服务升级,使服务型经济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资本经营鼓励和引导有闲置资金或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村队发展资本经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公建补偿款、征地补偿款、集体经济收益投资低风险、稳健型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政府投融资平台,入股华明村镇银行,购置科技楼宇、商业设施,投资本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科技企业,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四)合作发展鼓励和引导紧临经济功能区、大型企业、旅游区、主干道路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队,积极与相关主体单位沟通洽谈,探寻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以合作开发、投资入股、物业置换等方式与经济功能区合作;以蓝白领公寓、劳务合作、生产配套等方式与大型企业合作;以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发展商业楼宇、观光农业、零售、餐饮等配套服务;以交通主干道为依托,发展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业态。
近年来如皋农村“三大合作”快速发展,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46家,合作联社24家、农地股份合作社305个、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个,有效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搬经镇土山村、丁堰镇刘海村等村通过建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在确保农户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志勇村抢抓扬启高速等重点工程经过该村的机会,吸引本村能人范存建投资数千万元,盘活取土坑水面100多亩,成立了“南通市黑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养殖乌渔为主,年销售近一个亿,利润达2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80多万元。
二、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
通过开发集体有效资源,走集体、农民互利之路。据统计,全市332个村,共盘活经营性资产4700多万元,盘活村组集体土地27023.5亩,水面27852.7亩,新增集体收入1100多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吴窑镇立新社区将集体拥有的国有河堤岸边资源对外发包,年收入10多万元。东陈镇万富社区利用建造高速公路在社区留下600多亩废塘,引进嘉定客商与本村能人合股建设淡水白鲳养殖场,增加村营收入近20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发展多个农业项目累计流转土地3379亩,达到总面积的81%,其中属于社区集体所有的路、渠、沟、塘等公共面积241亩,每年村集体可获收入24.1万元。
三、发展资产经营型经济
充分利用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产经营,实现资产增值。如城街道城南社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使资金向资产转化,资产再产生收益,从而确保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利用集体积累4238万元购置经营性资产10905平方米,年租金收入达183.9万元,实现了组组有资产、年年有收益、户户有分配、人人有享受的目标。磨头镇磨头社区以186万元的价格整体购买占地12亩的金磨综合市场产权,由居委会统一管理经营,村级集体年实现收入70多万元。
四、发展物业带动型经济
通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强化村级物业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搬经镇湖刘社区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现已形成入住300多户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小区物业管理及房屋出租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搬经镇中心社区在农民集中居住推进过程中,社区统一对外发包代建,将小区的服务配套用房对外发包,既保证项目的整体推进,又为集体增加收入50多万元。
五、发展服务创收型经济
(一)资源环境分析湖南省位于南岭山脉中段与长江中游之间的内陆腹地,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组成岩种类多样,湖南境内水系发达。拥有全国第二大的淡水湖(洞庭湖),起着调节长江水量的重要作用。还有湘江、澧水、资江和沅江4个水系汇集流入洞庭湖并且还连接长江,全省拥有的水量是南方9个省份最多的。在全省土地中,各种常态地貌齐全,一般山丘、冈坪多呈垂向层状和水平镶嵌的组合状况,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农业地貌环境。湖南省几乎全部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且光、热、水配合相当良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由于经纬水平分异和山丘区垂直分异的直接影响,湖南的植物区域成分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植物和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全省木本植物达19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25%,茶叶仅一个南岳衡山就有20多个地方品种。还有湘西那一片的茶叶种植更是品种良多了。这些都为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交通环境分析湖南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长江中游之间的内陆腹地,介于华南经济圈和华中经济圈的之间,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湖南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非常的发达,更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市州均实现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4小时访问圈。在水运上也已经形成了以湘水、资水、沅水和醴水为主体的洞庭湖现代水系交通运输,并可通江到达海;京广、枝柳、湘赣、湘黔、湘桂、洛湛还有贵福、渝怀等主要铁路干线,并且上昆、京珠、衡昆等高速公路以及许多的国道、省道公路线相互连接,这对于开拓湖南特色农产品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三)技术环境分析湖南省的科研和教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省内的农业科研及农业教育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为湖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目前,湖南全省共拥有中科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湖南农科院等263个农业科研机构,其中,仅仅省级的农、牧、渔类的独立科研机构就有18个,拥有约2000名科研技术人员,聚集着袁隆平、官春云、刘荡、王克林等众多知名农业科技专家,几千名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并积累了一大批居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育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农业专业人才。
(四)政策环境分析首先,将特色农业列为全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实施项目,并直接由省府规划了优质水稻基地县、优质玉米县和优质蔬菜基地县等的科技示范基地,还在江永、泸溪、湘潭、祁东等地开发香柚、优质枣、优质柑、湘莲、黄花等特色农产品。其次,已制定了全省的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十二五”规划,并明确要重点加强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畜禽等产品的生产开发,建设了100多个重点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并在全省进行大量生产无公害类型的农产品,这可见湖南省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湖南省农业特色化的对策
(一)依靠品牌企业带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价值的载体是品牌的建立,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都是产品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各种变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进行的农业产业转移中可以依靠质量好、品牌好的地区转移。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就更加针对市场的需求和更加专业化的地域生产,这些在农业科技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并进一步去提高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加容易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这也是特色农业产业转移所需要的。通过产业转移形成一定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保障了特色农产品投入产出和资本转化,更加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湖南省已经有金健米业、油中王、童胖子酱板鸭、益阳松花皮蛋、东江鱼集团、益阳普华纺织有限公司等著名品牌企业。可以依靠这些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形成集科研、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特色农业产业链。
(二)借助政府的引导进行特色农业区域集聚化布局政府、农民和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三大主体,它们在农业发展中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行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对政府而言,首先是要提供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与适合的市场制度环境,对比给予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税收政策优惠,并开通相关的绿色运输通道等。其次要深化特色农业的融资渠道,改变比较单一的投资模式,可以去吸引和借助银行资金和社会各种风险投资资金去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条以政府为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最后要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的这些政策是特色农业进行区域集聚化产业转移的根本保证。
(三)知识化和技术化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特色农业技术化不但包括生产管理的技术化还包括了市场的信息化,不管是在传统的特色农业如水产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还是新兴的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等,整个过程的系统化技术化的生产管理是使得其活跃的关键。一方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要努力去提升质量产品的品质,以技术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动力,高的附加值是特色农业可以和其他新兴行业媲美的资本。另一方面,在管理上面也需要技术化的知识化,比如,在质量的检测和一些预防,还有一些市场信息的收集都是需要的。这是信息的时代,知识化是信息化是发展的根本。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与理论思考”,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与理论思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与理论思考”,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农户与村干部的演化博弈是一个由如上微分方程系统描述的农户与村干部群体的模仿者复制动态系统。令上述两模仿者复制动态方程均为零,得到博弈系统的平衡。据张宏斌2011年在浙江省的调研结果,仅有49%的土地征收补偿收益被分配于农户,也就是R2约为R1的50倍。此外,强拆造成的风险损失S包括被拆人员的伤亡损失、社会安定影响损失等,因此折合为货币的损失之后,其数值是较大的。在微分动力系统中,根据上述各参数的数值大小判断出雅克比矩阵的行列式和秩的数值正负,进而求得各平衡点的稳定性特征为:平衡点E2和E3是稳定的,是演化稳定均衡策略;E1和E4为不稳定的平衡点;E5为鞍点。图1为该演化博弈系统的相图。由不稳定平衡点E1、E4和鞍点E5所连成的折线可看成系统收敛于不同状态的临界线。分析以上相图,我们可以发现:(1)初始状态位于折线左下方区域的点将稳定地收敛于演化稳定策略(1,0),现实意义是:部分村民不满意村委会的补偿方案,会采取各种斗争策略,村委会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任务,在谈判中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这就是当前常见的“先拆迁者有奖励”措施。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农户逐渐认识到并学习这部分额外收益,最终博弈将趋于所有村民采取支持策略,村委会付出一定成本完成宅基地置换。(2)初始状态位于该折线左上方的区域的所有点将收敛到演化稳定策略(0,1),现实意义是:由于大量补偿收益被少数几名村干部所吞噬,农户对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程度较高,部分强硬的农户采取了游行、上访甚至自焚等抵抗置换拆迁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传染性,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支持宅基地置换。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最终将趋于虽然村委会支持、但是村民并不支持甚至过激抵制的困境。
2有监管下的宅基地置换演化博弈分析
如果上级政府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监管,带来的变化是:将村干部侵吞的宅基地置换收益返还农户,并对侵吞农户收益的村干部予以行政或经济处罚。那么,在有上级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如果农户和村干部均支持置换运动,补偿收益将完全分配给农户,村干部不仅不能获得额外收益,还将因无监管时侵占农户利益而受到惩罚L;如果村民积极响应置换运动,除获得全部收益R外,还获得额外奖励K,而对于村干部,只要置换运动开展且有上级政府监管,就获得不了任何额外收益,并且会因无监管时侵占农户的利益而受到惩罚L;如果村民不支持宅基地置换,需付出抗议代价M,而因为宅基地置换运动依旧开展,所以村干部的收益亦为-L;如果双方都不支持宅基地置换运动,那么双方都不能获得任何收益,而村干部因未完成上级政府的置换任务而受到惩罚C。博弈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监管方式有全程监管、间隔监管和抽查监管三种形式,以下基于演化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行为的三种监管方式。
2.1全程监管模式全程监管模式,是指在宅基地置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县市、乡镇等上级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保证宅基地置换运动顺利地进行,而派遣专员进驻当事村,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进行监控的方法。通过对违规侵吞农民权益的村干部实施撤职、罚款甚至刑事处分等惩罚,从而保障农民权益,保证宅基地置换运动得以平稳推进。全程监管模式的实施依赖于足够数量的特派监督专员长期进驻于当事村,因此人力成本非常大。在全程监管模式下,农户和村干部之间的博弈始终按照表2的支付矩阵而开展。则农户采取支持策略和不支持策略的收益分别为。通过判断雅克比矩阵的行列式和秩的正负,得到:平衡点E4是演化稳定均衡策略;E1、E2、E3和E5为不稳定的平衡点。在全程监管模式下,演化博弈相图如图2所示。为了直观的看到博弈模型的演化结果,对全程监管下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设定参数的数值如下:R=4,K=0.2,T=5,M=1,S=20,C=80,同样假设初始时博弈双方支持置换的人群比例均为50%,在惩罚程度分别为20和80的情形下,仿真结果为图3。仿真结果表明,在全程监管情况下,全部村干部都会非常快的选择支持置换,而且惩罚的力度越大,村干部支持的倾向越强;由于权益得到了保障,全体农户也一致性地支持了宅基地拆迁置换。在全程监管模式下,宅基地置换收益补偿的博弈双方最终都收敛于“支持拆迁置换”,因此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全程监管是有效的。
2.2间隔监管模式全程监管模式要求上级政府必须为每一个行政村委派至少一名专员进驻该村,成本是巨大的。间隔监督模式,是指在宅基地置换过程中上级政府对村委会行为实施间隔性的监督,也就是在置换全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去现场监查一次。采取间隔监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上级监管部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压力,灵活多变、操作因地制宜。间隔监管模式下,农户和村干部按照一定频率间隔地开展博弈,没有监管时按照支付矩阵1博弈,有监管时按照支付矩阵2博弈,记间隔频率为w。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参数依然设置如上。限于篇幅,本文仅用图4来表示实施监管频率为0.5-5的演化结果。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监管频率下农户对待宅基地置换的态度演化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只有在监管密度强至监管1次后至多不监管3次时,农户才能演化至均支持宅基地置换。由于监管越密集,监管的成本越高,因此3被视为最佳的监管频率。此外,随着惩罚力度的加大,农户支持宅基地置换的倾向性增强,但是在惩罚强度达到40以后,惩罚力度的继续加强对农户的态度几乎不再造成影响,因此对村干部的最佳惩罚系数是40。
2.3抽查监管模式在面对群体较大、违规行为较难发现的情况时,全程监管和间隔监管都将出现困难。抽查监管模式,是指在宅基地置换运动过程中,县市、乡镇等上级政府对自己所辖区域的村庄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实现对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监控。在抽查监管中,每一个村庄被抽到的概率相同;而且一旦被抽查到,违规的村干部将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也就是,在被抽查到的情况下,农户和村干部也是按支付矩阵2开展博弈,但在惩罚力度方面有所加重。记抽查率为λ,在仿真过程中,间隔监管模式是针对每一个行政村都展开间隔性的监督,按支付矩阵2博弈一次,再按支付矩阵1博弈w次,如此往复演化,而抽查监管模式是对全部群体以t的概率进行抽查,t的个体按照支付矩阵2、1-t的个体按照支付矩阵1同时进行博弈演化。仿真过程中各参数如下。仿真结果表明,在惩罚系数为40的情况下,农户支持置换的概率出现较为明显的“起伏变化”,且抽查比例越小,起伏越大,最终支持宅基地置换的概率也越小。在抽查比例至少为0.3时,概率起伏的变化才明显减轻且最终收敛的数值大于0.8。也就是,在惩罚系数为40的前提下,抽查监管的最佳抽查比例为0.3。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