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2:32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贸易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摘要】网络时代,最具明丽色彩的当属网络与贸易的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贸易组织。在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形式多样,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贸易组织创新网络贸易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网络交易本质上是销售行为,应该依法纳税,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征管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的基础上,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的税收难题。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易税收征管税收监控
一、我国网络交易的现状
网络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网络中推销商品并进行货款结算。这种交易快捷、方便的营销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企业网络交易对于传统商务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据IT市场研究公司(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首次超越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预计到2012年将增至3.75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通过B2B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1239亿元,较上年增长65.g%:据2008年3月我国商务部编写出版的《中国电子商务报(2006-2007年)》描述,“2006年我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2009年全球的企业网络交易总额有望突破900亿美元”。随着我国企业网络交易的不断发展,虚拟企业、虚拟银行、网络营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广告等网络交易正在迅猛发展。其实,网络交易的电子形式并不改变其贸易的特性,其迅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税源空间,无疑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税收。但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而目前法律规章尚未对企业网络交易这个新兴事物如何计税、纳税作出明确规定,网上交易成了税收的真空地带,网上交易的税收损失逐年扩大,企业网络交易的税收流失问题严重。
网络交易本质上仍然是销售行为,如果它没有相关的免税政策,那么网络交易就应该依法缴税。如何针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税收问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及税收办法,已成为国内外税收中讨论的热点问题。2007年8月7日,我国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影响着全国4000万网络贸易用户的研讨会,会议的议题为是否应向进行网络交易的群体进行征税,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能因为税收问题把电子商务行业毁掉。在2008年“两会”上,民建中央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提案:电子商务是一种交易方式,按我国现行税法规定,无论是线上线下,只要达成了交易就应纳税,否则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避税,而资本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流动,也将导致大量税收流失或转移。网络经济引发的税收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原则、政策、法规、征管和企业如何在网络贸易条件下合法、高效纳税等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税收难题。
二、企业网络交易存在的税收问题及影响
(一)网络交易税收征管不到位
我国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给税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税收征管提出了挑战。企业网络交易的纳税人、适用税种、适用税率等难以界定。使税收征管从一开始就陷入无从着手的窘境。
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往往既无合同又无协议,双方均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的形式形成交易,网上的价格可以随时被修改、删除或变更,销售计量难以得到真实、合法的保证,且随时有收不到或收不足价款的可能。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传统企业的“收入”概念非常清晰和明确。然而在企业网络交易行为中,通常买卖双方的网上交易往往被虚拟化、无形化、随意化、隐匿化,实物形态存在的商品以数字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对于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收入,无论是在线实现商品销售收入,或是在线实现服务收入,都面临着确认问题。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税收征管的一大难题。
在网络交易时代,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无纸化的交易没有有形载体,许多交易对象都被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交易双方在网络中以加密的电子数据形式填制。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身份或交易信息的难度,不易查清买方和卖方的身份,收入难以确定,征收税款无从下手,从而造成税款大量流失。无纸化的网络交易却不能适应传统的货币交易的税收征管制度,为我国现行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税务机关稽查难度大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网络交易具有无形性、隐匿性、虚拟性、全球性、快捷性等特点,供求双方在网上直接见面,网上看样品、谈价签合同、支付货款,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生成各种电子凭证,无纸化的网络交易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网络交易对象均被化威“数字化信息”在网上传送,税务机关很难确定其交易对象的性质和数量。电子凭证可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据,无法追踪。据2007年10月18日河南财经报道,网上交易通过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数据、账簿、凭证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随便修改而不留痕迹,且纳税人可以运用加密技术隐藏相关信息。而目前的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以财务账册、财务报表等书面凭证为主,对网上交易相关资料的收集十分困难,使得传统征管和稽查方法陷入窘境。而且,网上交易规模大、对象多,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网上交易税务管理机构,普通税务人员日常管理难度大。
(三)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网络交易的税收归属于增值税当中。纳税人应该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网络交易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等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纳税主体不清晰、征税对象不明确、纳税地点难确定、纳税环节将改变、法律责任难定性。企业网络交易税务登记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制度,税务机关没有掌握每一公司的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电子银行账号等上网资料,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交易的情况、申报纳税情况不清楚,无法在线核查和监控。随着企业网络交易的发展,商业交易已不存在任何地理界限,也就是说,企业网络交易利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已无法依靠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来规范网上交易行为的课税。
三、完善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的对策
(一)完善现行税法,补充有关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
目前我国尚没有与企业网络交易相配套的税收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得网络税收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以现行税法为基础,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各要素给予明确的界定,以确保建立公平的税收法制环境。
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络交易登记制度,使用企业网络交易专用发票,确立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明确电子申报数据的法律效力;确立电子票据和电子账册的法律地位,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例如,我国可以立法规定网上交易者应经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注册批准,因为如果没有相关登记,税务部门根本无从查起。同时我国应加快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电子商务的税费管理。
针对网络贸易的特征,重新界定居民、所得来源地、商品、劳务、特许权转让等互联网税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修改与网络贸易关系重大的流转税、所得税法。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首先,增值税法中要增加有形贸易(离线交易)的征税规定,明确货物销售,包括一切有形动产,不论这种有形动产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都征收增值税;其次,营业税法的修订,把网上服务归结于营业税范围,计入服务业,按服务业征税,而将在线交易明确为“特许权”,按“转让无形资产”的税目征税;再次,相应的所得税也应适当调整,如因网络贸易引起的所得税税基在国家之间任意发生转移,造成国际避税,给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网络贸易在所得税法中的完善成为税法修订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能够规范网络交易市场,促进良性的竞争市场,使其健康地发展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
为适应网络经济的“无纸化”,必须尽快建立电子纳税申报制度。征税机构必须首先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并使自己的网络和银行、海关、工商、网络营销者的私人网络甚至国外税务机构的网络连通,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全国从国税总局到省、地市、县四级建立一个统一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该系统实现税务机关对企业网络交易及电子商务经营状况的严密监视。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可以减少征税成本和工作量,增强税务部门的征税效率和监管力度。而纳税人则不出门就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报税和缴纳税款。同时,税务局与银行实现了税银联网,保证了税款能及时上缴国库。
税务部门应当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监控条件,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建立备案、核算、代扣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开发自动征税软件等专业软件,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三)在互联网上设立税收监控中心
税务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一个税收监控中心。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的合法身份证明和银行账户信息、税务登记证等资料,与提供网上支付手段的银行、交易双方的认证机构等部门联网。当买方企业登录到卖方企业主页的网站,选购商品,通过卖方主页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要求每一笔交易都被实时地传送到税收监控中心。通过该中心,反馈信息给买方,保障买方合法的权益,同时也能令卖方(网络交易企业)顺利完成电子票据的生成,以此无纸凭证进行缴税。税务部门通过在互联网上的税收监控中心,提供统一的计算机发票管理系统,将发票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行对接,掌握网络交易卖方进货渠道、进货量、进货价格等信息。这样,税务部门联合物流公司、仓库、银行等各个环节通过交易平台的税控装置,获得了纳税人真实的网上交易数据,就可以监控网络交易的应纳税额,实现网上交易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了网络交易平台的征税管理。
(四)完善征纳双方共享的网络交易税务管理平台
由于企业网络交易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纳税申报等过程无需人员干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它要求税务、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利华.浅谈供应链管理模式.经济管理,2004,(5).
1.资源利用最大化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一般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学校,传授知识的教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以网络为依托,各种教学资源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走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形成开放式教育。这样,学校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育通过互联网把全国最好的老师和实训室带到每个学生身边,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种自主学习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习方式单一枯燥。网络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影像、动画等先进技术,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授课,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中职生毕业后一般就是面向就业,而国际贸易实际工作不止需要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际操作中不断加以概括、总结、更新和完善知识系统。传统课堂难以满足这种要求,但如果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模拟练习,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形成形象化记忆。
二、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完善校园网
虽然目前学校都有自己的局域网,但是整个校园网络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同实训室、多媒体之间的网络相互分离,并且网络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网速较慢,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等。学校应该以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正常进行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访问为目标,增加网络设备,完善整个学校网络的统一规划、组网和管理。
2.开发教学辅助软件
教学应以教师为主,教学软件为辅,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可以考虑与程序开发公司合作,针对教师的具体授课情况,开发合适的软件,使其投放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师生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充分利用机房教学
网络经济是被用于经济活动中所产生新的运行发展方式,换一种角度上看,这是利用网络与经济的融合,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比之前的经济形态来说,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的特点影响而衍生出诸多的发展方式特点。其中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经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全时段进行网络商务活动。第二,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经济,所以,网络经济活动要能将空间因素制约减低到最小的程度,使得整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让各个国家的经济依赖度正在不断提升。第三,网络经济可以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可以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逐渐成为当前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新趋势。第四,同样的,网络经济也作为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企业的网络技术可以实时处理一切的信息,从而逐步加大现代企业的贸易活动速度。第五,网络经济也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在现代化企业的经济制度和商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在另外一方面,现代企业通过采用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支付就可以了,这种交易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交易方式,有效地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极大提高了现代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这对我国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间的转型。
二、网络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发展方式创新的举措
在我国网络经济的出现和电子商务影响下,我国企业贸易手段和贸易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当中,所以,我们要能够积极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进程还需要不断改进,在面对全球贸易的电子化趋势中,只有不断加强电子商务在企业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现代化企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
针对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运用情况,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西方现代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还相差很远,并且在网络运行速度上比较慢,所产生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也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此,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2.加强企业外贸的信息化程度
在当前我国企业实行全球化的战略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外贸信息化程度,并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挖掘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我国现代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而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这就必须要时刻加强企业的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同时,还要能够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电子商务。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要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相应的网络经营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逐步加强我国企业法律以及贸易法规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更加契合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制制度,有效确保我国现代化企业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
3.国际贸易与国际各部门之间进行紧密合作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企业逐渐转型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除了要树立全球化的发展眼光,还要能够加强企业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合作。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与其他的商务活动有所不同,这就集中体现在对它所涉及的部门和业务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例如,在现代企业的交易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海关、银行以及保险和商检等各个方面,所以,在现代化企业的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和国家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结语
国际贸易网络拓扑结构的顶点度主要代表与顶点存在关联的边数,在有向网络中,各个顶点均存在对应的出度和入度,n(T)表示T年全球进行贸易的国家总数,A国在T年的出度与入度则等于从A国进口以及向A国出口的各个国家的总数。有关学者将贸易网络中具有某种幂指数形式的度分布称作无标度网络,即BA模型,并将真实系统运用自组织建立起无标度网络归结为两个重要因素——增长性与择优连接。在BA模型中,于整个贸易网络中找寻连通度最大的顶点视为择优顶点,从而使中枢顶点可以获得优势连接,使之变得更加强大;若贸易网络中的顶点数量达到一个特定的数值时,贸易网络中的顶点连接数量就会出现一些顶点存在大规模连接的情况,然而,大部分顶点只存在少量连接[2]。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存在很大的优势,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其国际贸易关系数量成正比。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选用一部分经济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作为表示国际贸易网络发展中新增顶点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产品主要是某些基本商品,考虑到空间地理位置具有差异性,运输成本将有所增加,因此无标度网络中的择优选择难以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得以展现。对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而言,其在一般情况下是与周边邻国发展贸易关系,难以在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实现择优连接。由此可见,尽管择优选择能够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发挥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完整的国际贸易网络并非典型的无标度网络。从本质上看,复杂的贸易网络无标度性可以视为异质性,贸易网络中存在少数的顶点拥有大规模连接、大部分顶点拥有少量连接的情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描述国际贸易网络异质性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网络结构熵与标准网络结构熵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标准网络结构熵,能够对比不同年度国际贸易网络快照的异质性,本文对2003年至2013年的国际贸易网络进行计算,对国际贸易网络快照顶点存在相同、边数相同的某个随机网络情况进行分析[3]。实验表明,国际贸易网络与随机网络的网络结构熵差异并不明显,二者的增长趋势均相同,不存在无标度网络异质性的情况。国际贸易网络从2003年至2013年的演化过程中,标准网络结构熵与随机网络趋近,说明国际贸易网络顶点度的异质性特征在不断消失,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出现随机化趋势。所得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运输与通信费用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在此情况下,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使得各个国家之间有条件自行开展直接贸易,极大地促使了国际贸易趋向全球化发展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在发展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使世界贸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国际贸易网络拓扑结构的群聚性
群聚系数的一般含义为对于存在kA条边的顶点A,群聚系数表示为。在上述公式中,nA是A的kA个邻边的数量,若CA=0,则顶点A的邻边不存在连通情况;若CA=1,则顶点A的所有邻边都存在连通的情况,群聚性越高则说明顶点周边的邻边连通性越好。通过计算得知,2003年至2013年国际贸易网络快照C(k)和k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每个网络快照中,C(k)的总体趋势与k呈负相关,即C(k)随着k的增加而不断下降[4]。顶点度k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贸易联系范围的广泛性,顶点度数低的国家通常为经济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因其受本国经济规模的制约,只能在国与国之间的周边区域内开展贸易关系,其国际贸易伙伴在区域上相对集中,贸易往来的机会也随之增高;顶点度数高的国家通常为世界性的贸易强国,其贸易伙伴数量多且分布的范围广,然而这些贸易伙伴之间能够直接开展贸易往来的概率较小。从网络快照的对比中可以看出,2003年一部分国家的顶点度数很低,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联系相对较少,由网络快照的顶点分布情况可知,2003年的国际贸易系统还未形成有序的结构;而在2013年的网络快照中,各个顶点数分布得更为集中,表现出极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这就意味着2013年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与贸易分工更为明细,此时国际贸易网络趋于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
3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度相关性
在一般情况下,顶点之间的有边连接存在的情况往往由顶点类型决定,在复杂网络中,根据顶点度的选择性关联,被称作顶点的度相关性,并可以分为同类混合和非同类混合两类。同类混合就是指度数高的顶点更倾向于和度数高的顶点相连接。非同类混合就是指度数高的顶点更倾向于与度数低的顶点相连接。本文将同类混合网络度相关数值设置为正,非同类混合网络度相关数值设置为负,结合国际贸易度相关数值的变化情况,度相关<0则说明国际贸易网络为非同类混合网络,顶点度低的国家更倾向于与周边中枢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并形成以区域中枢国家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诸如东盟、欧盟等。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能与其他地区断绝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大国成为连接各个地区贸易沟通的桥梁,因此,国际贸易网络系统已经形成全球化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并存的局面,当度相关系数数值越低,这一趋势也随之加强。
4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的互惠性
在国际贸易网络拓扑结构中,当中的贸易关系并非全部呈现双向性特征,换言之,A国与B国存在贸易出口关系,但B国对A国不一定也存在贸易出口关系,因此,这就牵扯到了国际贸易网络的互惠性。国际贸易网络的互惠性,主要就是指贸易网络中两个国家之间存在双向贸易关系的具体程度,互惠性是国际贸易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测量指标,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互惠性能够对国际贸易网络存在的威胁传播机制与传播速度产生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其能够对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网络参与程度进行全面的衡量。从2003~2013年各个年度国际贸易网络互惠系数的变化可知,2003年的互惠系数为1.03,2013年的互惠系数为1.57。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网络的互惠性在逐渐增长,并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世界各国都存在双向贸易关系,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日益增强,使得更多的国家能够建立本国的比较优势,并积极投入到国际贸易分工的全球化贸易体系之中。
5结语
首先,必须解决分公司的角色定位。每个分公司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个分公司运作的程序是什么?这是在分公司角色定位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当今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确定每个分公司在整个供应链当中的角色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供应链在满足变化的需求量时所具有的柔性大小。因此,在对分公司定位时不仅要考虑当地市场的需要,还必须考量该分公司对供应链中其它市场的贡献。如丰田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市场都建有生产厂,1997年以前,各生产厂的产品只能供应当地市场,但一旦本地经济不景气,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当生产能力超过了当地市场需要,剩余的生产能力却不能用来满足其它市场的需求,从而出现产能闲置。现在丰田把每个工厂都加上柔性因素使之不仅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也能满足外地市场的需要。这样,从供应链整体考虑的分公司定位能够帮助丰田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
其次,决定分公司的选址方案。一个好的定址决策能够使一个供应链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又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映。例如,丰田公司于1988年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市建立了一个装配厂,一直使用至今,使丰田获利匪浅。特别是当日元坚挺、在日本生产轿车变得很昂贵时,列克星敦的产品更具有很强的成本竞争力,使丰田公司在对美国市场做出快速反映的同时,又能保持低成本。
再次,确定分公司的生产能力。适当地确定分公司的生产能力将有助于供应链的高效率运作,而不合理的配置将会影响供应链的业绩表现。一方面,过高的配置会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另一方面,过低的配置会导致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或不能快速响应,或是必须从其它分公司调配而拉高成本。
最后,明确分公司的市场和供应配置。分公司服务的市场和供应源的定位对总产量、存货和供应链满足顾客需求而产生的运输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每个分公司服务于什么样的市场?每个分公司的供应来源如何安排?这是应该明确的问题。当然,只有在分公司具有足够的柔性来服务于不同的市场并能够从不同的供应源接受供应的时候,市场和供应源的决策才有现实意义。
在进行供应链网络内跨国分公司决策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几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要分析供应链运行的内、外环境中影响跨国分公司设计决策的各种可能因素。
二、影响跨国分公司决策的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政治、战略、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和物流与运作等因素都会影响供应链网络中的跨国分公司决策。
1、战略因素
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对供应链内的跨国分公司决策至关重要。如果公司致力于成本领先战略,它将倾向于为制造工厂找到一个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址,即使离它所服务的市场很远。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家电生产商把生产基地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以求降低总成本。致力于快速反映的公司则倾向于把分公司建在离市场比较近的地方,只要能够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映,选择高成本的地址也在所不惜。如意大利的服装制造商开发了非常柔性的生产厂,从而可以快捷地提供高水平多品种的产品。那些非常重视快速反映能力的公司就利用了意大利制造商的这种特点,而不管他们的成本有多高。
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设计能够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建立分公司担任不同的角色而更好地支撑他们的战略目标。如,耐克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分公司,中国大陆和印尼的分公司主要追求低成本,为耐克大量生产低价格产品;相反,韩国和台湾的分公司主要追求快速反映,生产高价格款式新颖的鞋子。这种差异化使耐克能够用最有利可图的方式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对一个公司来说在设计它的全球性供应链网络时,必须明确界定每个分公司的主要任务或战略角色。Ferdows(1997)把全球性供应链网络中各种分公司可能的战略角色归为以下几类:
(1)离岸分公司。指在境外设立的为出口而生产的低成本分公司,一个离岸分公司担任着为其所在国之外的市场供应低成本产品的角色,选择作为这些分公司的所在地应该有劳动力和其它成本方面的优势,以促进低成本生产。
(2)供应分公司。指为全球生产低成本产品的分公司。一个供应分公司也把低成本作为它的首要目标,但它的战略角色比离岸分公司要广,它常常是全球网络中产品的主要来源,往往建立在生产成本相对低,基础设施发展好,有熟练劳动力的地方,一个好的离岸分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演变为供应分公司。
(3)地区分公司。指为当地服务的分公司,它的目标是为当地市场提品服务,它的设立主要是因为税收激励、关税壁垒,以及从其它地方运送产品的高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4)开发性分公司。指具有开发技能的地区性生产分公司,它不仅服务于当地的市场,同时负责产品顾客化、工艺改善,产品改进或开发等任务。大多数管理得好的地区服务分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展成开发性的分公司。
(5)前哨性分公司。指用于获取当地技能的地区性生产分公司。建立一个前哨分公司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获得存在于特定地区的知识或技能,一旦建成,它也担当地区服务分公司的角色,同时保留原来的目标,并为整个网络提供这种知识和技能。许多全球性公司不惜以高成本在日本都建立生产性分公司,其中大部分分公司就是这种前哨分公司的性质。
(6)领先性分公司。指在开发和工艺技术方面具有领先性的分公司。一个领先性分公司要为整个供应链网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它们往往建立在具有良好通道以获得熟练劳动力和技术资源的地区。
2、技术因素
生产技术的特性对分公司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生产技术显示出显著的规模经济特性,则宜在少建几个生产能力高的分公司。如计算机芯片制造业,建厂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大多数公司倾向于建立少量几个生产厂,但每一家生产厂的产能都很大。相反,如果建立分公司的固定成本很低,那么多建立分公司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如可口可乐公司建立瓶装厂的固定投资比较低,所以它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分厂以用于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此外,生产技术的柔性会影响供应链网络内部达到统一性的程度,如果生产技术缺乏灵活性,而且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产品的变化较大,公司就不得不在每个国家建立生产分公司;相反,如果技术是柔性的,则把相关制造合并在少数几个大的分公司内进行就更为容易。
3、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税收、关税、汇率等其他经济因素。随着贸易的增长,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宏观经济因素对供应链的业绩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制订跨国分公司决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关税指产品或设备通过国家、地区边界时必须交纳的税收,如果一个国家关税很高,公司为了节省关税,或者不进入该市场,或者就在这个国家内部设立生产厂,高关税导致供应链内更多的生产本地化。由于WTO的作用。以及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关税不断降低,从而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安排生产和分销,对于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关税的降低可导致生产公司数量的降低及每个分公司生产能力配置的提高。
税收激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为了鼓励公司在特定的区域建立分公司而减低相应关税或税收的措施。许多国家都设有税收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发展中国家常常设有自由贸易区,只要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了出口,区内的关税和税收都放得很松。这对全球性的公司来说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使他们既能享受优惠政策,又能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
汇率的波动对服务于全球市场的供应链的利润影响很大。比如,一家在日本生产产品卖往美国的公司要冒日元升值的风险,因为其成本以生产日元结算,而收益是美元,一旦日元升值就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公司利润。汇率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公司决策解决,合理设计的供应链网络可以充分利用汇率波动的机会,限制或免于它的波动所带来的损失,并增加利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网络内建立一些生产能力过剩并具有柔性的分厂,使之能供应不同的市场,保证在现行汇率下以较低的成本生产。
4、竞争因素
跨国分公司决策时必须考虑竞争战略、规模和定位因素,一个最基本的决策就是分公司设在离竞争者多远的地方,而这不仅取决于公司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外部因素的竞争情况,还取决于相互竞争的公司间能否产生积极的外部性。当竞争的对手聚集经营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外部性时,即多家公司的存在对彼此都有利,这时应和竞争者相互靠拢经营。例如,加油站和零售商店往往聚在一起经营,因为这样可增加总体需求,对各方都有利,特别是在shoppingmall(大型商场),很多竞争性的零售商店集中会给顾客带来了极大方便,因此也相应地增加了顾客对商店的需求。另一个积极的外部性的例子,是当竞争者聚集经营有利于发展和共用一些基础设施,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明显。当不存在积极的外部性时,分公司的定位主要应考虑如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5、物流和设施成本
存货、运输和设施等方面的成本因素都与分公司设立的数量有关,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物流成本与分厂数量
首先,供应链内分公司的增加会导致存货和相应的存货成本的上升,公司要减少存货成本,需要努力合并和限制供应链内的分厂数量。其次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包括输入和输出成本,前者指把材料运进分厂产生的运输成本,后者指把产品运出去产生的成本,输出成本往往高于输入成本,因为输入时一般都是大批量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而输出时则要根据顾客的需求量而定,一般都是小批量的运输。通过增设分公司数量能够减少产品运往顾客的平均距离,但如果分公司增加到一定量后又会使输入的规模也变得很小,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又上升。另外,如果运送的原材料在经过生产加工后,产成品的重量或体积有显著的减少,那么分厂定在离供应源而不是顾客较近的地点比较合算,如当铁矿石经过处理变成钢,输出的产品仅仅是原材料的很小一部分,把钢厂定在离铁矿附近可以大大减少大量矿石的运输成本。再次是设施成本(包括建成和使用成本),任何一个公司的设施成本可以分为二类:固定和可变成本,前者指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后者指与产量或仓储作业有关的成本,它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施成本一般随着分公司数量的减少而降低,因为分公司的合并可使公司充分利用可变和固定成本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总的物流成本是供应链内所有分公司存货、运输、和设施成本的总和,随着分公司数量的增加,总物流成本先是降低,然后再上升。
6、政治因素
政治稳定主要影响到公司的选址问题。一般情况下,最好把分公司设在政治稳定、商业规则明确的国家。司法体制独立明晰可以让公司及时得到法律上的援助。当然,政治稳定很难量化,主要得依凭主观判断。
7、基础设施因素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在既定地区设立分公司的必要条件,而落后的基础设施往往会增加经营成本。一些全球性的公司来华投资大都把分公司地址选在上海、天津或广州等沿海城市,尽管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或土地成本较高,但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跨国分公司决策时要考虑的关键的基础设施元素,包括场地、劳动力的可获性,距离运输终点、铁路、机场和港口的远近,以及公路建设、利用情况等方面。
8、顾客响应时间
公司的目标顾客对响应时间要求不高的话可以减少分公司的数量而提高每个点的生产能力,相反,如果目标顾客对响应时间要求很高,则应多设分支机构而减少每个点的生产能力。因此,顾客响应时间与网络内分公司数量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如下图2所示。
附图
图2顾客响应时间和分公司数量关系
三、供应网络中跨国分公司决策程序
供应链网络中跨国分公司决策程序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供应链战略。供应链战略的确定首先应该考虑服务于公司的整体竞争战略,并有助于公司竞争实力的提升。其次,管理者还应了解全球市场的竞争态势、需求变化情况,对公司现有的供应链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供应链战略,并决定是通过现存网络、建立新的分公司还是寻找合作伙伴未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阶段,确定分公司的地域布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供应链网络中建立多少分公司,这些分公司应该建立在什么地方,各自在供应链网络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各地分公司大概的生产能力是多少,它们是为特定的市场提供所有种类的产品,还是为所有市场提供少数几种产品等。为此,管理者首先要对有意向的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其次,要看生产技术是否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决定是进行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的生产来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政治风险、汇率风险、需求风险,以及关税、税收激励、进出口管制等条件。除此之外,当地竞争者情况,顾客对响应时间的要求也是这个阶段要考虑的。
第三阶段,确定可供选择的地址。主要是在打算建立分公司的地区选出一系列比较合意的地点。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基础设施软、硬条件,硬件方面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运输服务、交通、仓储设施等。软件方面包括熟练劳动力的可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等。
第四阶段,分公司定位。在上一阶段选定的范围内,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在考虑预期边际收益与需求及物流与生产要素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最后确定分公司的具置并对它们的生产能力进行配置。
四、结束语
一个跨国分公司的建立对整个供应链网络的业绩具有长期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跨国分公司决策时应该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仅要考虑未来的需求和成本,还要考虑生产技术的变化;不仅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还要考虑跨国分公司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生命周期。如果只是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是将来的发展,那很可能会导致跨国分公司在几年内就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会成为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沉重包袱。
【参考文献】
1.Ferdows,Kasra."Makingthemostofforeignfactories."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April1997),73-88.
2.Handified,R.B.,&Nichols,E.L.Introductiontosupplychainmanagement[M].NJ:Prentice-Hall,1999:22.
3.Hicks,D.A.Themanager''''sguidetosupplychainandlogisticsproblemsolvingtools
andtechniques-Part1:Understandingthetechniques[R].IIESolutions,1997,29(9):43-47.
4.RobertJ.Vokurkaetal.Supplychain:acasestudy[J],Production&InventoryManagement,1998,(1):30-35.
5.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