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2:32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安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安全论文

第1篇

目前石油运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道

目前,石油的陆路运输主要采用的是管道运输。管道直径为0.72米,一年可以运输2000万吨左右的原油,和一条铁路的运输量相当。它的最大特点是运输量大、便捷、安全、经济。管道运输能耗少、成本低,单位耗能量不足铁路的1/7。同时,管道密闭安全,一般不受气候影响,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再者,管道运输受地形限制小,占地面积少,容易选取捷径路线,基本不产生废液废渣,不污染环境。因而,管道运输是各国油港、提炼中心和油田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

2.铁路

铁路运输是管运和海运最重要的补充方式。它虽然运量小、成本高,但可以灵活调整运输量。一旦海运和管道运输受阻,铁路运输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局面。目前,我国进口石油铁路运输最主要的线路是中俄铁路和泛亚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有利于分散海运和管道运输风险,确保石油安全运输。

3.海运

国际石油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它具有通过能力强、运量大、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海运石油量占整个消耗总量的50%以上。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所以游轮运输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运路线还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好望角、赫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目前,马六甲地区的动荡局势,对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二、我国石油运输存在问题

1.油管爆炸

2010年7月16日18时,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震惊全国。2000多名消防官兵通宵奋战,直到17日上午火势才基本扑灭。这次爆炸导致大连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海面被污染。同时,火势直逼剧毒二甲苯存储区,险些造成更大灾难。另外,还有20个左右的储油罐在被烧储油罐附近,中间间隔不足10米。

2.石油泄漏

调查显示,每年由于各种原因泄入海洋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量的0.5%,其中游轮海难造成的石油泄漏最为显著。石油泄漏主要危害有三点:第一,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石油泄入海洋后,对鸟类造成危害最大,特别是那些潜水捕食的鸟类;第二,危害渔业。成鱼嗅到油味后可以快速游离溢油水域,但是幼鱼大多生活在浅水域,容易受到污染。另外,养鱼场网箱的鱼不能及时逃离,一旦受到污染将不能食用。近海岸养殖的海带、扇贝也如此。第三,影响浅水岸线。贝类、珊瑚、幼鱼、海草多生活在浅水岸。溢油对该区域的危害异常严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三、石油工程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开辟新路线

国民经济和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多方向、多通道、多种运输方式的石油进口体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与他国合作,主动参与到石油通道建设中,通过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和邻国或石油运输过境国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确保运输通道安全、运输过程畅通。

2.引进HSE体系

HSE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科学分析风险,确定可能发生的后果与危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进而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强调持续改进与预防,具有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的必备制度。把HSE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到石油运输中,能够确保运输人员自身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

3.加强运输安全管理

打破石油运输企业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束缚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与规划中,自觉摒弃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石油运输工作中。其次,加强专业运输知识培训,建立一批专业化运输管理人员。最后,定期检查油管、游轮、输油管道,防止泄露和爆管。同时,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石油运输管理条例。

四、结束语

第2篇

        1. 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的内容设置及教学实践       

        2.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的内容设置及教学实践       

        3.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例跟踪审计探究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石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6.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讨       

        7.陇南永兴王塄饮水安全工程自检补救分析    

        8.浅谈海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分析      

        10.基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      

        11.高校新生《安全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12.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索     

        13.PBL教学模式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14.独立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探析     

        16.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建设及改革对策研究      

        17.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18.安全工程原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9.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20.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22.对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       

        23.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初探    

        24.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5.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26.交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实验室建设的积极作用     

        27.安全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8.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水源保护措施      

        30.创建“土壤安全工程”       

        31.特色专业建设对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作用     

        32.宣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讨     

        33.宣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讨     

        34.做好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及管理的意义     

        35.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与探索     

        36.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责任追究      

        37.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38.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9.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0.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研究      

        41.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2.禄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探究及对策    

        43.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研究       

        44.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       

        45.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46.基于从业能力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47.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48.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49.3D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0.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5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故障影响因素及排除对策     

        52.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53.浅谈东昌府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5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5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蓄水池设计浅议       

        56.灵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消毒设备应用     

        57.浅谈如何解决灵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    

        58.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59.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0.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现状分析及改革模式探讨      

        61.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综合性人才培养分析与评价     

        62.安全工程专业《空气调节》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研究     

        63.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连通海原县      

        64.产学研结合培养煤矿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65.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66.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农村人饮安全工程       

        67.建筑方向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68.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69.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问题的探讨     

        70.浅析高寒山区公路的安全工程管理     

        71.陆良县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72.对尾矿库闭库治理安全工程项目立项的认识       

        73.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思考       

        75.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       

        76.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索      

        77.浅析福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78.突出行业特色的安全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79.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80.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8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82.太康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实施办法      

        83.假期兼职对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84.沈阳质监加快部署电梯安全工程工作     

        85.基于MOOC资源的弹药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8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87.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88.解读《消防安全工程》系列标准        

        89.安全工程材料在重大灾害事故防治中的开发与应用      

        90.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校内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91.安全工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      

        92.晋中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和探讨      

        93.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94.《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95.浅析煤矿安全工程监控发展走势      

        96.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9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迁安市的建设与思考     .

第3篇

“安全文化”这一术语最早由国际核安全顾问组(InternationalNuclearSafetyAdvisoryGroup,INSAG)于1986年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总结报告中提出。报告分析称,该起事故是由不良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导致的。之后,学术界发表了许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定义仍未达成共识。国际上比较权威、流行的是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即安全文化是个人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和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承诺、风格和效率[1]。对于全行业来讲,安全文化既是个人问题,涉及个人态度和行为模式,同时还与组织的管理体制有关。对建筑业来讲,建设工程具有环境动态多变、项目参与方众多、项目组织临时性强、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等特点,Fang等[2]在文献研究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做出了以下解释: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是建设工程项目部不同参与方的个人和集体的态度、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标准的混合体,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在项目运行的环境中形成并随着项目的实施而发展。这是目前对于建设工程安全文化较为全面、清晰的定义与解释。然而,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定义仅仅从概念上强调了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将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应用于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模型的提出

考虑到建筑行业本身的内在特殊性,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也更为复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期望从模型要素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上来揭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涵。Geller[3]提出全面安全文化模型(TotalSafetyCultureModel),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技术三者联系起来,并包含了人、技术、组织和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模型中,将“人的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此描述安全文化的构成。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对这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Bandura的相互决定论,Cooper[4]提出安全文化交互模型(ReciprocalSafetyCultureModel)。该模型包括主观的心理因素、实际的安全行为以及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3个要素,主观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来评估,实际的安全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并对比行业安全行为标准规范来评估,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可以通过审查安全管理系统来评估。通过这3个测量方法,分别对安全文化的3个构成要素进行定量研究。相比Geller[3]的全面安全文化模型,Cooper[4]的交互模型对原有的因素进行了定义,在原来的环境因素中增加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情景因素,并且承认这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型,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全面安全文化模型和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基础上,Choudry等[5]提出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模型(TheModelofConstructionSafetyCulture)。相比前两个模型,Choudry等提出的安全文化模型把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作为3个研究指标,这3个指标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现场测评,以此对建设工程组织的安全文化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由此,对于安全文化的探索既可以通过研究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因素的分别作用,也可以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这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建立并没有强调对于建设工程特点的研究,这限制了模型在建设工程上的直接应用。

Fang等[2]提出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安全文化交互模型(SafetyCultureInteractionModel),见图2。相较于之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组织临时性强、项目参与方众多、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环境动态多变等特点,体现出建设项目最为重要的3个参与方: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建设项目安全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动态性,将认知、行为和环境作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架构,在每一构成因素中均涉及管理层面和工人层面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分析,并且可以概扩性地描述建设项目组织的安全文化嵌入组织运转过程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方式。此外,通过选取新加坡的铁路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案例,验证了SCI理论模型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有效性。虽然,SCI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所得出的实际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对于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实证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3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

3.1安全氛围

Zohar[6]最早使用安全氛围的概念,描述了工人对特定时间下组织环境中安全的看法和态度。对安全氛围这一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类看法:一类学者认为,安全氛围是IASAG于1988年提出安全文化构成因素的一个子类[4,6,9,13];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可以通过对安全氛围的测量来反映实际安全文化。对于第二种观点,很多研究学者并不认同,以Cooper[4]为代表,他认为安全氛围调查不能体现安全文化概念复杂性及多元性,因此无法全面地反映安全文化。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方法,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调查(调查问卷或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但是不同行业对于安全氛围的研究维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Flin等[7]对18份不同行业的安全氛围报告进行研究指出,各行业最常用的6个“主题词”来研究安全氛围:管理(72%)、风险(67%)、安全管理系统(67%)、工作压力(33%)、工作能力(33%)以及安全规程。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有代表性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见表1。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很强的共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行业而言,探索一个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者应科学、合理地选取安全氛围维度,以此保证安全氛围调查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3.2安全行为

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两个方面[9,13]。测量安全行为的方法通常是自陈法和观察法,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指标测量和客观指标测量。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对安全行为测量所采用的自陈法存在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经专门培训的观察员对实际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对安全行为的分析主要基于行为安全理论(BehaviorBasedSafety,BBS)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基于BBS管理方法,设计BBS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可以测量并提高安全行为。该程序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其输出的数学性质,根据BBS程序给出的安全行为分数,可以对现场的安全行为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准来改进员工的行为[5]。基于TPB理论,开发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CausationModelofUnsafeBehaviors),可以作为因果分析的工具来调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特别是管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建设项目中应用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因果分析,有助于BBS程序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并获得持续性的安全行为提高效果[2]。

3.3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的系统过程,以此评价安全文化模型中的环境因素。一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安全政策及其目标、安全标准及其目标、工作计划和组织、应用和一般性操作实践、监测、反馈和审核、纠正措施、再次审查以及持续改进[5]。在此系统中,包括所有用于现场操作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标、角色、责任、岗位职责、规范、标准、交流、过程、步骤、工具、数据和文件。并且,可以通过建设工程现场特定的安全计划对工人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文化的环境特征进行审查。

4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基于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的总结和分析,就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方面,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研究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关键,也是学者们亟于解决的问题。近些年,研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组织的安全绩效。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统计学方法论证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很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把安全氛围称作是安全行为的“预测器”(Predictor)。例如,Mohamed[10]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维度和安全工作行为的关系,证实了安全工作行为是安全氛围的结果。其中,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非惩罚性安全办法会促进员工间对于安全问题更加自由、开放的沟通,以此形成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工人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寻找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Neal等[13]通过对组织氛围与个体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安全氛围通过知识和动机这两个内在变量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此外,他还指出知识更多的是影响安全参与这一行为,而动机更多的是影响安全遵守。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建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出发,研究安全氛围各个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以此建立安全氛围的评价指标。对此,一些研究者做出了尝试[9,10,14],尽管迄今未成功建立起建筑业的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14]。同时,一些研究也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安全行为也会影响到安全氛围的形成。例如,工人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能促进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影响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动机[13]。因此,通过对员工在安全行为上进行引导,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组织安全氛围。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安全行为对安全氛围的作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

5结语

(1)在建筑业,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绩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3个要素,安全氛围反映了主观的心理因素,安全行为反映了实际的安全工作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反映了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范围。

(2)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各有其特定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采用调查的方式,针对管理层的调查以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主,对工人的调查以结构化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可以通过应用BBS和TPB理论,设计具体的BBS流程,结合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以此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并有助于在建设项目中实现BBS程序对安全行为的测量和提高作用;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等系统过程,以此测量建设项目组织的管理环境,并且,通过项目具体现场安全计划(例如,施工方案)可以测量建设项目工人的作业环境。

(3)通过对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常用的安全氛围维度为:管理层的关注、监督和支持、制度和规范、员工的参与、沟通、工作压力、风险、安全施工的能力8个因素。由此看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探索建筑业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这一研究方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4)目前有很多学者已经证实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为建立建设工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诸如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仍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

第4篇

据有关调查表明,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不良因素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环境因素。水利工程多涉及河道管理,沿海防汛等施工项目,所以工程施工过程常会受到汛期及潮汐的影响,从而危及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此种危险多余气象有关,不能够提前预测其变化,在施工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其次是内部因素,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多为较广阔施工,无法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严格考核,在施工过程中做不到监管到位,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大大增加了难度,就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最后是人为因素。人是整个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重点,无论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施工工人,都要对安全施工为题提起高度重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水利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施工人员大力支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的有效策略

(1)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从各个单位的最高管理机构入手,令其掌握安全工作第一的理念,采取预防为主的管控策略,强化安全管理,将安全意识下达至每个基层为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提高管理阶层人员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控问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考评和评估,以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意识目的,促进安全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标准,将责任落实,使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关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对引起事故员工加以警告,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开除处分。另外,无论是施工者还是管理者都要在统一安全意识的同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加强管理部门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将安全制度与行业规范相互结合,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监控。

(2)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例如: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和其他安全设施,严禁除施工工人以外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场所,以免发生意外的事故。同时,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安排专门负责人员每24小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加强管理。工程施工项目一旦开展,监管是重要的安全管控环节,安全措施应紧随其后。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是势在必行的,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水平,配备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进行安全提醒。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施工的情况,制定明确管控目标和检测标准,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对于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行为加以劝阻,必要时勒令其停止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完工。

(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控监督

水利工程是一个工作持久,涉及范围大的工作,这对施工人员的耐性及责任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进安全管控方面的培训,可以促进施工人员管控意识的提高,加强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采取奖罚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施工单位的素质水平。并据施工人员工作经验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针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管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对现代化高科技加以利用不断推广,并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管,采取高效措施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4)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安全管控效应

现代化建设中,要想保证水利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进行不断完善,及时对配套设施进行维修及保养,确定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然后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现场人员安全施工,加大检查力度。对质量严格把关,不允许劣质工程发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第5篇

电力工程中以上存在的各个问题,是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需采用科学、有效的办法解决,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配网电力系统。以下是各个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

1)电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①梳理、规划好每一条线路的路线,避免线路混杂、电网交错的现象出现。

②在变电站的建设时,尽量缩短电源与变电站之间的距离。

③配上充足的电源设备,以保障配网电力工程输电工作的的充足、持续进行。

2)科学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在无功补偿设备的使用之前,应对供电系统有足够的了解,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无功补偿设备。如果在无功补偿设备与供电系统相匹配的情况下,还出现谐波干扰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安装监测的配件。

3)综合管理外因条件。针对配网中出现的各种外因技术问题及闪络问题,我们需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检查线路的交叉和重叠问题是否存在,接点方法是否正确、科学,线路的设置尽量避开大的施工路段,避免线路的严重损坏。针对闪络问题的出现,可以采取加防污罩、穿凿套管等技术性手段进行避免。

2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逐渐深入,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安全问题,例如,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督不到位、检修技术不合格、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这些都是电力施工安全中的隐患。对于这些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一定要提出解决措施,防微杜渐,才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以下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具体措施。

1)设计阶段水平的提升。在电力工程的方案设计时,要详细调查规划地区中负荷的增长情况,以及调研当地的地理情况,并与该地区的一线班组交流,从那里获得一些有效的建议。设计时,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合理、科学、全面地进行规划,保证施工安全。

2)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之前,需对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线路进行细致调查,认真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与细节,制定较为详尽的施工方案。

3)定期维护,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对已完成或未完成的施工线路都需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和施工安全探讨以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减少施工过程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入新型的技术到施工过程当中,既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又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例如带电在线检测设备技术的使用。

4)加强施工设备的养护。在电力施工设备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受到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些影响,需要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在施工之前对绝缘导线防腐处理,或选择抗污能力较强的绝缘子,并对设备加强定期的保养和维护。

3结束语

第6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有很多危险存在其中。因此,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严格执行采矿资源开发要求,保证矿产资源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推动矿产行业的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很多矿产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还存有诸多局限性,导致有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于井下采矿工作中。因此,在矿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矿产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具体来讲,井下采矿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井下采矿技术较多

目前,有很多种井下采矿技术,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不同采矿技术的应用方式和适用程度也不同。例如,长壁开采技术作为最常见的井下采矿技术,通常在煤矿开采中应用,但在金属矿产开采中却没有较好的适用性,因为金属矿在储量和矿层厚度方面不同于煤矿,这时就需要结合矿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采矿技术。

1.2井下采矿工艺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相比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来说,井下采矿技术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通常在应用井下采矿技术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保证开采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场地较小等,相比于露天采矿,井下采矿技术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在应用井下采矿技术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改善工艺技术,强化科学管理,使井下采矿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1.3井下采矿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大投资成本,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专业化人才,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2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

2.1采场围岩的控制技术

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充分结合煤矿采场的具体情况,比如地质围岩结构压力等,对采场围岩控制方面的理论进行完善。对那些难采煤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如不太稳定、倾斜度较高和地质构造复杂等。研究在较恶劣的环境中,支架围岩同放顶煤开采岩层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支护质量技术和顶板动态监测技术进行研发和完善。此外,还需要研发其他一些岩层控制技术,比如如何有效地预测和防治冲击地压等,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保证煤矿开采的质量。

2.2深矿井的开采技术发展前景

冲击矿压防治、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井巷布置、瓦斯和热害处理等是深矿井中进行煤炭开采关键性技术的几个方面。针对深矿井开采的现状,目前急需大力研究和发展的有:深井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分布状态;深井冲击矿压的监测、监控和防治技术;深井的高产高效开采的相关配套技术等。

3采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井下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工种岗位的操作流程,以便顺利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分层、分解井下安全生产目标,将责任严格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工作上,促使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生产的安全。强化安全工作,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并坚持和落实每周的安全例会制度。

其次,要大力检查安全责任,及时消除井下采矿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例如日常监测、专业检测和大规模检测等。如果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存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责令相关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汇报,避免出现问题。再次,要结合矿山的具体情况,在科学地制订灾害应急方案时,要将灾难事故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提高采矿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紧急情况下处置事情的意识,并完善和健全灾难应对体制;强化救助演练,结合具体情况,对灾难逃生和救援方案进行科学的制订;应用高科技的救援和检测设备,以保证矿区的生产安全,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

最后,为了避免因通风不畅而导致的窒息灾难,对矿区来讲,构建通风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除了要强化通风管理外,还需要构建检测风量、风质和风速的台账,促使其与相关要求相符。此外,还需要落实基层班组建设,在班组建设中加入安全管理规划内容,不能只重视生产,还需要重视安全;构建班组考核等级制度,给班组提供一个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平台,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促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班组要做好安全监察工作,保证采矿工作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和落实;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班组建设为核心内容,重视标准和考核,进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4结束语

第7篇

1.不同管理水平均适用。

1.1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

可以采取工业工程的技术,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煤矿实际开采的条件以及工程的内容,还有系统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等。合理优化并分析工人操作流程,提供帮助给编制的作业规程,对于基础设施布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分析,并深入研究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动作。

1.2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

在基础工业工程作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性的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将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系统优化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到生产中,对其进行监控,不管是在井下或是在的井上的作业人员,对其行踪进行监控,这样随时掌握作业的状态。另外,采取是计算仿真的技术,模拟其煤矿中潜在的危险以及有害因素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给安全管理。

2.不同管理层次均适用。

2.1煤矿宏观管理的层次

工业工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安全管理和投入的安全费用,并预先分析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同时还可以以较少的安全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对于一个安全生产的周期内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

2.2煤矿微观管理的层次指的就是具体的对安全的管理

例如识别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纠正不当或不规范的人工操作,作业的流程更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的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制定作业的规程,这些都可以通过事业工程采用而实现。

3.不同工作场合均适用。

3.1生产现场

由于煤矿生产具有较多的系统,同时涉及到较多的设备与设施,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工种都相对较多,若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采取5S这一基本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优化其现场管理,将不必要的杂物清除,保证现场整洁有序,从而确保安全的生产并提高其工作的质量。

3.2辅助服务部门

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也需要采用工业工程的技术理念与方法,优化并改善其各自的系统,从而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

3.3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教育

因为煤炭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以采取应用工业工程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对于培训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尽量投入较少的经费以及工作量,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使员工对工业工程中安全思想以及方法和效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其安全的生产得到保障。

4.不同的管理对象均适用。

4.1设备设施的管理

煤矿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与设施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生产的功能,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融入工业工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对其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将其安全设备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其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2管理生产环境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业工程技术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想结合,尽量消除其影响因素,优化并治理作业的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4.3管理煤炭安全的标准化以及基本标准

想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化作为基础。所谓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就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行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排查隐患,反馈并统计信息,以及事故抢险和防险与处理等方面均建立工作规范以及责任制度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其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并避免,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4.4管理安全投入的资金

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安全资金作为保障,最后这种投入会转化为矿煤安全的成本,煤矿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安全保障度较差,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安全保障度。采取工业工程思想以及理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对安全投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4.5管理安全信息

在管理煤矿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的系统。通过结合工业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追踪以及发现错误操作行为,还有对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提示必要物料的缺少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从而及时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5.不同管理阶段均适用。

5.1工业工程基本的原理与方法运用

在安全管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中,对于同一生产周期内每个环节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统筹的考虑进行规划并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5.2预防并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采用工业工程的发现以及分析问题这种方法,事先预防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使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萌芽状态消亡。工业工程特有的手段可以看出、问出、实践出、变换角度找出、挖掘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煤矿实际,制定整改隐患的措施,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5.3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救援

工业工程对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救援指挥的中心,启动应急救援的预案,对于救援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组织其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实施救援,降低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