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2:05:59
序论:在您撰写英语翻译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毕业论文 翻译
一、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有关英语专业建设的规范中提到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重点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其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翻译方向教学的特点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仲伟合,穆雷)不同于一般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实践教学。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因此翻译方向的教学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开设的课程紧密围绕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摸索、体会翻译这个复杂的语言转换过程。翻译的技巧要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得以掌握。
2.培养双语运用能力。英语翻译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应用与转换,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主要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翻译方向兼顾培养学生中英双语的运用能力。翻译的艺术只有在具备熟练运用双语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展现。
3.关注跨文化交际意识。翻译是一个跨越不同文化,连接不同文明的交流工具,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从文字中感受文化差异,并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三、 传统翻译类学术论文的普遍问题
从选题上来看,根据多位学者的调查统计,相较于文学或文化领域,英语专业的学生真正选择翻译理论研究方向的相对较少(张春芳,2009),这是因为翻译方向的参考资料相对来说专业度高,抽象难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从形式上来看,英语专业传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用全英文进行撰写。这对于翻译这一强调双语运用能力的领域来说无异于“瘸腿跑”。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毕业环节中更多的重视了英文表达能力,却忽略了汉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从效果上来看,目前本科生的论文普遍存在论文东拼西凑,质量不佳,甚至在答辩时还不清楚基本概念,也讲不清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自己所经历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此对于理论的理解也只停留在了表面文字上。基于以上传统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培养目标间出现的落差,对于传统毕业论文进行改革让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 论文改革方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更是语言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翻译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环节更应该将训练重点放在实践上,并且兼顾中英双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实贯彻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要求。设计出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毕业综合训练模式。
参考MTI(英语专业硕士)的毕业环节设计,学生可以采取参与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方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从未有过译本的中外原文本进行翻译。出于对于学生双语能力训练的考虑,原则上要求学生选择与翻译译文相反的语言进行实践报告的撰写。如:
进行汉译英原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汉语的翻译实践,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汉语实践报告;或英译汉原文字数不少于3500英文单词的翻译实践,并写出不少于2000英文单词的实践报告。
所有翻译活动不拘泥于第四年完成,可累计完成。
基本步骤为:
1.学生自主联系客户或寻找符合要求的题材确定翻译内容。通过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与翻译市场接轨,了解行业需求,建立翻译职业服务意识。
2.根据工作量组队或独自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翻译任务。在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中,学生是教学和实践的主体,在此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其分工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翻译辅助工具进行翻译,起到监督、启示、引导的作用。
3.组织校审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译文。经过多轮校审学生要严格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提交译文。
4.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完成翻译任务之后要对所经过的整个翻译环节进行系统的回顾,找出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类总结。不同于学术类传统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作品出发,用自己的实践成果作为素材完成报告。这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地思考和整理翻译流程中的具体环节,用审视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翻译作品。
5.根据所学相关翻译理论知识与技巧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注重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6.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提出自己对特定问题的观点,以及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真正做的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论文评价方式为:
翻译实践报告从选题、工作量、结构、案例分析、语言和译文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翻译部分评分可以参照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评分标准,从忠实度和通顺度两方面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评价。
五、 总结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翻译方向的教学特点,提出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改革的方式,即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形式,译文语言和实践报告语言兼顾中英双语。使学生在参与完整翻译环节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充分运用其所学翻译理论技巧、训练双语表达能力、案例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贾军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方案探索[J].宜宾学院学报.2013.
[3]李淑敏,闵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初探[J].大家.2011.
[4]穆雷,邹兵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5]许勉君.由选题和理论框架谈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改革[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
关键词:信守内容意旨;遵从译语习惯;切合语体语域
Abstract:Transmigration,anabstractwholeatlarge,istoogoodtobepracticalandsuchconcretesubwholesunder“goodtranslation”asfidelitytothesource-languagetextincontentandintention,grammaticalnormality,andlexicalappropriatenessaremoreworkableascardinalprinciplesoftranslation.
Keywords:fidelity;grammaticalnormality;lexicalappropriatenes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①但是,如何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表达出来?“换易言语”之后是否能“相解”?“相解”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疑就是: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的方法应如何?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三字经’!”②
虽然严复持论有故,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信、达、雅”实质上既不是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抽象标准,也不是具有切实指导性的具体标准,“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把信、达、雅并列起来作为翻译标准是具有逻辑缺陷的,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原文不达,也可以故意使之‘达’;原文不雅,也可以故意使之‘雅’。那么,这样和‘信’字,岂不自相矛盾?”③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意谓朴实的内容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的内容又未免虚浮。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反对浮华的辞藻,所以说“辞达而已矣”—言辞足以达意就可以了。《尔雅》序题下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论语·述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其中的“雅言”是指区别于各地方言的“诸夏的话”—标准语,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但是,严复的“雅”指的不是“利俗文字”—大众的语言,而是“汉以前字法句法”。为了掩盖“达”的矛盾,严复在“畅达”(如“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和“表达”(如“题曰达旨,不云笔译”)之间周旋,取便发挥,借“辞达而已”求“信”—“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求“雅”—“信达之外,求其尔雅”。不难看出,严复的逻辑是:要“信”则必须“达”,要“达”则必须“雅”,换言之,“雅”是“达”的条件,“达”是“信”的条件,“为达”最终成了“求雅”的借口:“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与“并世译才”的林纾相比,严复所译的书总共不过八九种,而在其所译的这八九种书中,只有《群学肄言》、《原富》、《群己权界论》和《社会通诠》四种“略近直译,少可讥议”,④此前“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⑤此后“中间义忄旨,则承用原书;而所引喻设譬,则多用己意更易。盖吾之为书,取足喻人而已,谨合原文与否,所不论也”。⑥严复虽然提出“信、达、雅”,但他本人并未完全履行。
严复是在译介西学的时候提出“信、达、雅”的,因此“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完备与否,必须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审视,不能简而单之地就事论事,从而忽视严复“辛苦辶多译之本心”。
严复“窃以谓文辞者,载理想之羽翼”。⑦于是,从“达”来看,洋务派和传教士翻译的书“不合师授次第”,“不合政学纲要”,有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因而“非命脉之所在”。相比之下,“新西学”的命脉之所在则是“维新”,即运用进化论、天赋人权来反对天命论、君权神授论,用自然科学、机械唯物论来论证无神论,从而“开民智,强国基”。正是“于自强保种之事”,严复才“反复三致意焉”。从根本上说,严复的“辛苦辶多译之本心”是“取便发挥”,其所谓“达旨”是“旨”在“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的“民权平等之说”、“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学说和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
从“雅“来看,严复以“雅言”来“达旨”是“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因为当时的白话远未成熟,饱读先秦诗书,受古文的熏陶而成积习,摇头晃脑地读起古书来连平仄也都留心的老夫子大抵不常接触“利俗文字”,对“利俗文字”的运用不像对古文的运用得心应手,但又要翻译,不得已就只能在“利俗文字”和“古文”之中择取后者了,不仅翻译的时候,甚至在日常写作中,大概也会觉得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更重要的是,作为复古的维新改良派,严复的翻译所针对的读者是操“雅言”的士大夫阶层,为了使他们能够看自己所译的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用“雅言”来吸引他们,借“雅”以破启锢闭,从而使顽固保守的士大夫阶层乐于接受西方学理,正如严复在其《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中所言:“吾译正以待多读中国古书之人”,“若徒为近俗之辞,以便市井乡僻之学,此于文界,乃所谓凌迟,非革命也。”一语道破天机!严复的“雅”诚可谓用心良苦:从表达形式入手,使士大夫们认为“足与周秦诸子相上下”而最终“倾倒”。当然,严复毕竟是带有复古思想的维新改良主义者,后来又沦为保守派,不懂得“利俗文字”是历史的必然,更不懂得“利俗大众”是历史的推动者。
单纯从翻译标准的角度审视,“若是全盘而真实地‘信’了,把原作的思想感情,意思之最微妙的地方,连它的文字的风格、神韵都传达了出来,则不但‘顺’没有问题,就是所谓‘雅’(如果原作是‘雅’的话)也没有问题。‘信’、‘达’(顺)、‘雅’三字,实在作到一个‘信’就都有了。”⑧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信、达、雅”在逻辑上确实“先天不足”。
早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建忠(1845-1900)就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善译”的标准:
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粗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
在这段文字中,马建忠不仅指出了“善译”的条件—自如驾驭“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的能力,而且指明了“善译”的过程—“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对原文能够达到“心悟神解”的程度,翻译起来就自然能够“振笔而书”,“译成之文”就自然能够成为“善译”了—“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
马建忠的“善译”,一言以蔽之,即是“信”—从内容意旨到风格效果无所不信,较诸严复的“信、达、雅”则更具高度抽象的概括力,使“直译”、“意译”和“信、达、雅”在“无毫发出入于其间……与观原文无异”中得到了统一。如果说“直译”是为了“信”而“意译”是为了“达”的话,那么,既然译者已经“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并达到了“心悟神解”的程度,“信”自然就不会成为问题;既然译者已经“考彼此文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又“审其音声之高下,析起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则“达”自然也不会成为问题。同时,以译者能够“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为前提,原文“雅”,“译成之文”则定然不会“俗”,反之,原文“俗”,“译成之文”也定然不会“雅”。
马建忠的“善译”无疑就是翻译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奈达的“等效”,还是傅雷的“神似”,抑或钱钟书的“化境”,均未跳出“善译”的圈子。然而,在实际翻译活动中如果采用“善译”—或者“等效”、“神似”、“化境”—作为标准去衡量译文,可以断言,没有任何译文能够“达标”,因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⑨。虽然高标准是为了严要求,但是既然“法乎其上”最终也只是“仅得其中”,那么与其取法“不可实现的理想”毋宁提出切实具体的要求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守原文的内容意旨;2)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3)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
有人偏重“精心的再创造”,视翻译为艺术;有人偏重“一定的客观规律”,视翻译为科学。但是,不管视为艺术,还是视为科学,翻译的根本任务即在于“传真”,译者不能充当“说谎的媒婆”,⑩否则就会怨偶无数。翻译无非是用新瓶子装旧酒,虽然瓶子—语言文字类型—换了,但是酒—内容风格效果—却不能变。
翻译必须“忠实”,这是共识。但是,“忠实”什么?“忠实”的应该是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的语言表达形态。如果斤斤于原文的语言表达形态,译文无疑就会“异彩纷呈”,因“隔阂”而不“合格”。译文的语言表达如果连“贯通”都做不到,读者还怎么去“融会”?结果又怎么可能“与观原文无异”?语言文字类型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也就大不相同。
吴岩出其《从所谓“翻译体”说起》中针对操汉语的译者将外语译成汉语的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翻译体”的实质:一些译者“一条腿走路”,“未能辩证地对待两种语言文字”,译文“是外国化了的中文”,未能“忠实地融会贯通地把原作翻译和表达出来”。叶圣陶称自己“不通一种外国语,常常看些翻译东西”,在《谈谈翻译》一文中坦言“正因为不通外国语,我才要读译本呢”,揭示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别人不懂外文,所以要请教你译;如果大家懂得,就不必劳驾了。”正是凭着“不通一种外国语”的“外行”眼光,叶圣陶才看到并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叶圣陶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死翻”。“死翻”,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话”。“各种语言的语言习惯都是相当稳定的”,“既然是两种语言,语法方面,修辞方面,选词造句方面,不同之处当然很多”,“同样一个意思,运用甲种语言该怎么样表达,运用乙种语言该怎么样表达”,不能“死翻”,即便“接受外来影响”,也“要以跟中国的语言习惯合得来为条件”。据叶圣陶想,“翻译家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人,也就是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来表达的人”,反观之,“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来表达的人”才算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人”,“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才能成为“翻译家”。叶圣陶的意思是:“死翻”者自然成不了“翻译家”,之所以成不了“翻译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精通两种语言,不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表达,而不精通两种语言,不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表达,最终结果就只能是“死翻”—“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话”。
吴岩以“内行”的眼光审视“外国化了的中文”,站在“辩证地对待两种语言文字”的思想认识高度来批语“翻译体”,指出:“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忠实地融会贯通地把原作翻译和表达出来”。叶圣陶以“外行”的眼光旁观“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话”,立足于“精神两种语言”的基本条件来批评“死翻”,指出:“各种语言的语言习惯都是相当稳定的,咱们接受外来影响要以跟中国的语言习惯合得来为条件”。吴岩与叶圣陶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却完全一致:“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并“跟中国的语言习惯合得来”。吴岩和叶圣陶所针对的是操汉语的译者将外语译成汉语的情况,主张译文要“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要“跟中国的语言习惯合得来”。若就“所译者”和“所以译者”而言,吴岩和叶圣陶的主张无非是: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翻译实践;翻译评论;创新能力
Abstract: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proces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in graduation thesi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graduation thesis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ation. The author has attempted some changes, and better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hanges, what and how to reform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inspi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novation ability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更是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卓越。但在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这一领域还未见正式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的一项重大的教学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目前,教育部又把毕业论文列为英语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然而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在指导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时,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性
目前,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选题
根据历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统计,写文学的论文最多,这不仅仅是某一届的个别现象,往届情形亦如此,而且其它院校也有类似现象。这与文学的影响、文学的吸引力、文学课开课的多少都有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学的资料多而且相对好查、好懂,由于文学方面学生可参考的文献丰富,因此,论文就会写得丰满、顺利一些。所以,文学类的毕业论文较多。而翻译类、教学类和文化类的论文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参考资料有的太专业,抽象难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教学实验来验证,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
1.2 参考资料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参考资料、报刊杂志的数量和来源比从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些资源。一半以上的同学利用网上资源获得自己论文中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参考和运用一切可接触到的资料是撰写论文的重要过程,但如何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吸收到自己的论文中,很多同学一片茫然。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一半以上是完全借助他人的文章。
【关键词】机器翻译毕业论文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多依赖翻译软件,往往造成辞不达义。分析机器翻译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机器翻译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联接,一些英文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翻译,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带来的便利,由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忙于找工作或备战研究生考试,学生对毕业写作兴趣不高,为此依赖机器翻译就成了一普遍现象。
其次,机器翻译降低了论文的写作质量。单词翻译是目前翻译软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译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虽然每一个单词都翻译的没有问题,但如果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来看就非常不准确,更不要提把这个单词放在文章整个环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译对于翻译软件来说是软肋,目前翻译软件百花齐放,软件翻译的结果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对论文写作的消极影响,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认知。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介绍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与高年级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学、语言学、文化和翻译等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各个语言板块的信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书面提纲、报告或学期论文,在写作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及词汇的多样化运用,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训练其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第二、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除了理论教学,开展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形式多样化、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第三、加大奖惩力度, 增强学籍档案可信度。
论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译者,“双重”身份
一.引言
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译开始转向对翻译文本的译者和接受者(读者和译语文化的接受环境)的研究,因此,如何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起步于2001年的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译者主导、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并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它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作用。这里的译者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约,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与操纵。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可以表述成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
回顾20世纪以来国内古典诗歌英译研究状况,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应该译成韵体还是散体”[3]。或重声韵,用传统英语诗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的整体美;或重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以求传达唐诗艺术的真质。这两种方向,既有其成功之处,又有其遗憾不足。诗律有碍达意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因形害义”;而达意又要丢弃唐诗本身的形式美,以致损害了唐诗本貌。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唐诗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原文一译者一译文”三元关系视角看[4],我们从译者居中的位置向两端审视,由此演绎出来的译论构架也有可能相对‘中和”稳定。基于这个理论视角,笔者认为唐诗英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其实质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其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分析著名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双译本的异同,探讨唐诗翻译中译者的双重身份。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对生态翻译学的体现
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包括了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5]。从这个意义上说,许渊冲和庞德在英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中适应原文和译语文化生态环境、继而做出对原文的主题思想“取便发挥”,这种做法又可以解释为是两位译者适应其生存境遇的一种选择。
2.1 译者是原文的“读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具体表现为对“能力”的适应。译文产生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者,“重点是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2]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原文是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要选中的,可以说应当是诗人译者,或者是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造诣的译者论文格式模板。许渊冲先生是“诗译英法惟一人”,他用韵文来译,显示出了中国翻译家力求保持中国古诗词民族特色的诉求。美国诗人庞德改译的《华夏集》包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中国古典诗词十九首,其译文语言简练、流畅而不浮华,遣词造句富于现代气息。艾略特为此称赞庞德为“中国诗歌之发明者”[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英译本中许渊冲和庞德这两位文学大师的译文得到广泛流传,说明两位译者不仅没有被“翻译生态环境”给淘汰掉(比如或审稿者“未通过”、或出版商“不出版”、或读者“不愿看”、或译评者“不认可”等等),而且其译作也做到了“适者生存”。
2.2 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作者”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译者不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还要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因此,在译文的产生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生态环境选择译文,“重点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2]。这时的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作者”,是真正的“主宰”。“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选择”[2]。这种选择性适应集中体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上。评判译品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首先要看译者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尤其要看是否做到了“三维”转换。本文从这三方面看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译本的异同。
2.2.1 译者对语言维的选择转换
“语言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7]。
在形式上,唐诗整齐、简练,信息载量丰富;英文诗中冠词、介词、连词常常是不可缺少的,这就使得在行数方面保持形似十分困难。作为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只有四行,每行七字,充分体现了唐诗布局合理,排列整齐,富于建筑美的特点。在两篇译文中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保存了原诗的这一特点,也是四行,而在音节数上是呈递减趋势,从形式上反映出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的画面,从诗的形式上与情境遥相呼应。而庞德采用了现代自由诗体译成了散文诗,他认为,翻译不应该受原语句法的限制,应该根据译语的表达需要,采用自然的、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句法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唐诗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有其特定的形式与内涵,所以译者在适应译语生态环境的同时,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选择和原文较为一致的形式来传达诗意。因而,就形式方面笔者认为,两篇译文中,许的译文较为突出。
在韵式方面,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友人、以及对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十分切合。在这两种译文中,许渊冲的译文保持了唐诗的音韵美,采用了aabb式的韵脚的转换,并在句数上采用了绝句的四行式排列。而庞德译这首诗时运用现代自由诗体。可见,由于两名译者的体会、判断和选择的不同,即使是对同一首诗,也会产生不同的译作。
2.2.2 译者对文化维的选择转换
“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上和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解原文,译者不仅需要注重原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1]。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在“黄鹤楼”送行富有文化内涵。许译的第一句“My old friend has left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既交代了友人是自西向东而行,又传达出了黄鹤楼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既是传说中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也是千古登览圣地和中国诗人经常留下诗句的地方。庞德在此句的译文中保留了古风和异国情调,例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他选取“Ko-jin”代替“故人”,“ko-kahu-ro”代替“黄鹤楼”原因在于这两个词作为名字好听,和“故人”的汉音有点类似,带有一点恰当的异国情调,放在诗歌的开头和首句末显得亲切、自然,对整体意境传达起着一定的作用。
次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开元盛世的“扬州”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象征着欣欣向荣,充满希望。通过对诗人写作背景的研究,可以考证当时的扬州确实是李白心之所向。许译用River Town向译文读者点出了扬州的水乡特征,有助于译文读者产生有益的联想。庞德的译文舍弃了表示目的地的“扬州”,而换成了一个新的意象: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似烟如雾的花丛随着孤舟渐行渐远,慢慢地变得模糊不清。这一意象凸现了一个动的过程,孤舟的远去,花丛的逐渐模糊与送别之人的心情交相辉映,送别之人的情感由此得到升华。
文化传递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诗歌而言尤为如此。两位大师在文化维的选择转换都是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生性,应用他们各自的语言来体现两种文化的转换,都选择尽量把文化内涵传达到位, 可谓都是较为好地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翻译。
2.2.3 译者对交际维的选择转换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说译者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1]论文格式模板。诗歌在交际维层面的转换体现为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通过译者的桥梁作用,读者与作者在情感、思想等各方面产生共鸣,促成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间交际目的的实现。因此,译文中意境的传达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诗意赖以飞翔的翅膀,是一种软信息的传达。
诗的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实际却描写的是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许译文用“theboundless azure sky”表明天空的无穷无尽,这种空间上的延续也能表明诗人送友人时的怅惘情怀。原文中的“流”这个意象,许译为“rolling”,表示的是长江的气势和浩荡,与诗人感伤的情绪形成了对比,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庞德对两个意象的英译仍然没有逐字对译,而是用“lone sail”,“blots”和“thefar sky”,将一叶白帆远去消失在天边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reaching heaven”将“天际流”的意境和美感白描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这一方面充分表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另一方面让西方读者可以透过诗中突出的语言意象了解到异域文化,潜移默化地领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味。这样的译诗,经过内容和形式上的“转述、改写、变形”后,在当时客观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大获成功,这是译者庞德的成功,然后才是李白诗歌的成功“出访”。在这部分译文中,两位译者对原文的处理增减恰当,将原诗中的“诗眼”和美的意境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从翻译创生性来看,两位译者是发挥其主导作用,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下实现了交际目的,堪称最佳翻译。
三.结语
综观两篇译文,通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两篇译文各有千秋。为了形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各自都尽可能地跟原诗保持一致,都在不同程度上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形象。基于此,译者需要克服巨大的时空差距和文化差异,从各自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译作竭力将壮丽的画卷忠实地再现在译语读者面前。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活动。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不仅要忠实于原作,对原者负责;同时是译文“作者”,要服务于读者,对读者负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身份表明译者是翻译成功的根本因素。因此译者是翻译的真正主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选择过程。译者的素质越高,他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应”与“选择’才会完成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3,136,137-138.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 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3]王海艳,刘秀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浅析中诗英译现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3):48-50.
[4]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 中国翻译,2004(5):10-16.
[5]束惠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 上海翻译,2010(2):39-42.
[6]吴其尧.庞德和中国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1.
[7]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J].上海翻译,2008,(2):1-5.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对策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反映大学生学习效果与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论文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对论文摘要翻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论文摘要的格式和结构都趋于格式化”。[1](P1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已不再系统英语学习,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等,目前许多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还存在某些缺陷与问题。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摘要译文搜集、文本细读,分析总结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结合问卷结果,提出提高翻译水平的有益建议。
1 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可找到超过200万个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或是论文摘要翻译求助或是提供论文摘要翻译服务的。这一现象说明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已经进行了至少十年的英语系统学习,但在具体应用尤其是论文摘要翻译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
笔者对天津城建大学1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未来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的预期等相关问题,同时涉及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反馈。
从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主要信息有:绝大多数学生(84.90%)会重视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然而有超过六成(60.37%)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大部分学生(75.74%)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指导。在谈到具体面临的困难时,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词汇量不够(84.90%)、缺乏翻译技巧(62.26%)、对科技英语特点了解不够(52.83%)。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中,通过网络或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最多(75.46%)。尽管有近一半的学生(45.28%)认为个人利用各种词典进行翻译最为可靠,但只有两成左右(20.75%)会采用该种方法。
2 毕业论文摘要翻译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搜集了近百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对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问题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关:
2.1 逐词翻译导致大量中式英语的存在
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部分学生在翻译时基本采取逐词翻译的方式,甚至不考虑句子结构,将汉语的标点符号也原封不动地译到英语中来,造成大量不符合句法的“英文”句子,使读者很难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例1:本文论述了我国村镇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研究了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村镇实施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
译: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s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basic survey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stat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esta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
析:由于在翻译时没有考虑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是直接从汉语进行翻译,造成了诸多错误或者不当之处。原文中的“我国”在英语中直译成“our country”显然不妥;“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也直接按照汉语词汇的排列顺序译成“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而没有考虑到短语中的动宾关系。
例2:但是市场比较法评估由于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影响造成了它存在着不同的精确性问题。
译:But the market comparison test appraised because the subjective factor not definite influence created him to have the different accurate problem.
析:该句的翻译几乎没有一处是正确的,完全是逐字翻译,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英文的语法和句法,句中多个词的词性也出现错误,可以说该句已经没有修改的意义,只有重新翻译。
2.2 对词语的确切含义与用法不清楚,导致用词错误
背单词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花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复习准备英语考试就意味着背英文单词而已。然而尽管这样,只从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来看,背单词却是一项收效却甚微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英文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却没有注意到词汇的具体用法,没有将单词放到具体语境中,从而导致拼写以及词义较为接近的词的混淆。如architecture与building两个词,前者与“建筑学”有关,而后者是指“建筑物”,有些学生只了解两个词都是“建筑”的意思,因此在翻译中造成误用。另外,由于在背单词过程中过分关注其汉语词义,没有注意到词性,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用词错误。
例1:(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译:technique innovation
析:此处学生将technology与technique两个词混淆起来,没有弄清两个词的区别。technology指科学技术,而technique通常是指技巧或者某种手法。此处的“技术创新”显然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而不在于提高技巧或手法。另外此处学生没有注意到应该用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因此该短语应译为“technical innovation”。
例2:本文介绍了……
译:This paper introduction…
例3:经营战略
译:operating strategic
析:这两个翻译中都出现词性错误,名词“introduction”被误作动词使用,而形容词“strategic”被误作名词使用。
2.3 对英语句子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大量不断句错误的出现
汉语的语法,有些地方是与英语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汉语并没有对句子结构或成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英语对句子则有严格的规定。句子总的说来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subject)与谓语(predicate)。[2](P3)同时,英语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结束。当学生受到汉语影响较深而没有严格按照英语句子的规范翻译时,很容易出现不断句的错误。
例: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是管理。
译: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 but wecan see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e management.
析:译文为了完全对照汉语原文的结构,用逗号连接“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与“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两部分。然而根据英语语法,两部分分别包括主语和谓语,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要以句号结束,不能用逗号连接,如果使用逗号的话则必须与连词共同使用。
3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水平的几条对策
针对如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对大学英语课的认可度较低,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50.94%)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的收获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较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完成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一些学生相关专业词汇与习惯的表达,以适当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教师可布置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领域的英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汉英翻译水平。
3.2 专业英语课上加强英语语法的教学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P10)但与大学英语相比,学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满意度略低一些,有54.7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关。
“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4](P12)从目前情况来看,专业词汇的教与学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语法教学显然受到了忽视,通常教师和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已经在中学英语课和大学英语课上学习过,没有什么可再多讲、多学的,而且语法的教学枯燥无味。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样本分析,因对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译错误远多于因没有掌握专业词汇而犯的错误。
3.3 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
在受调查学生中,有75.74%认为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外,还需要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进行专门指导。另外,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首要因素,但从实际翻译文本的分析来看,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忽视以及对学术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特点的不了解才是主要问题。据此,有必要开设类似《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选修课,消除学生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误区,较为系统地讲授学术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全,黄琼英.简明应用翻译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道真.英语实用语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毕业论文指导
Contents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毕业论文概述 毕业论文的选题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格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的评审
一、毕业论文概述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本专业中的某一对 象、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后而 撰写出来的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时间运 用价值的文章 文体: 文体: 议论文中的学术论文 字数: 字数:3000以上 以上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含义: 含义: 1、选择的课题,即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 2、论文作者所选定的论题,即论文所要 、 写的具体问题, 写的具体问题,是论文的具体写作内容 ,从选择课题到选择论题是确定论文具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写什么 的过程。 ”的过程。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一、 商务英语类 1.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2.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异 3.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4.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5.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技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商务合同及信函中常见误译解析 商务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 企业对外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探讨 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原则及其运用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 的方法 商务英语阅读技巧初探 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 浅谈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比较特色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浅谈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简论商务英语email的写作 简论商务英语 的写作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在交流中的特点 浅析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 现代商场中的商务英语特点分析 商务英语语篇特点分析与运用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浅谈经济贸易活动中汉语与商务英语的契合 浅论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Business Negotiation 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 o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⒈ Fax ⒉letter ⒈ Personific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English in Business Etiquette Analysis on the Risk Protection of L/c Export Credit Operation Language Art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Cultural Barrie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Vocabulary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ross-cultur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Role of Englis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tiquette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二、 语言类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浅谈交际英语委婉语言现象 浅论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浅说英美英语词汇差异及其应用 浅谈英汉典故的比较与文化渊源 浅析英语笔译与口译的异同 浅谈英译汉时汉语成语的使用 浅谈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习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信”的原则 浅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51. 52. 53. 54. 55. 56. 57.
浅谈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的关系 英汉习语互译技巧初探 试析汉语语言结构与英语语言结构的 差异 试论英汉思维区别对写作的影响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对 比研究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 小议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三、 文化类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中英文在生活习语中的差异 中英文化的背景差异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肢体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浅谈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简析中国商业文化及其语言特点 浅谈中外商业文化之比较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浅谈中西方礼貌异同及其根源 浅谈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浅谈商务交往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小议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及其对策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四、 翻译类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对外贸易单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商标名称的翻译和策略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浅议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探索 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92.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93.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94.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95.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 96.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97.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98.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99.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100.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商号、商标、 101. 英汉翻译中的外来词译法 102. 分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103. 浅谈菜单翻译
小议翻译中的词性转化 105. 中式菜单的翻译 106. 外来词语翻译的语用原则 107. 商标翻译与文化的传达 108. 数字翻译中的“信”与“不信” 数字翻译中的“ 不信” 109. 英语广告文体翻译的语言特征 110. 修辞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11. 色彩词汇的翻译及其联想意义 112. 套译法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运用 113. 委婉语在报刊英语中的应用 114.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115. 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 116. 语篇翻译策略初探 117.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 of Business letter 118. Numbers Translation in Trademark 119. On the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120.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104.
三、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意义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思路等, 思路等,以书面的形式向论文指导老师 作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 目的: 目的: 1、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研究 、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材料及参考 书目等) 书目等) 2、听取他人意见,理顺思路 、听取他人意见,
二、开题报告的构成与撰写
1、论文题目,即论题 、论文题目, 注意两点: 注意两点: 1)准确、规范,准确的把研究的对象和 )准确、规范, 问题概括出来 2)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 )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 个字, 个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选题的研究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1)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 )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解 决 2)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有 )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研究的相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即根据什么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第二通过 分析本地实际, 分析本地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 题,研究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 、 现状(文献综述) 现状(文献综述)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 的成果。 的成果。包括国内外学者对本选题曾经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属于未开拓的 领域, 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研究过的基础上进 行深层次的研究, 行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寻找有待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4、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重点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其特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研究难点在何 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 处?如: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对英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 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等
5、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引言:提出问题, 2)论点:分析问题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大 )论点: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论证问 题的解决方法, 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实际来阐述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利用实际数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3)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 )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6、研究方法 、
包括: 包括: 实验 调查 文献分析等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 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论文写作的步骤 、
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 束都要有规定。 束都要有规定。论文进行的主要步骤和 时间安排包括: 时间安排包括:整个论文写作过程拟分 为哪几个阶段; 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要完成哪些任务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如: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修改,终稿结束等。 修改,终稿结束等。
毕业论文的格式
一、标题 20字左右, 字左右, 字左右 论… 试论 浅析 浅议 ……初探 ……初探 ……之我见 ……之我见 ……思考 体会、 思考、 ……思考、体会、方略
二、署名 摘要Abstract 三、摘要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200-300字 字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能独立成文 英文翻译,不超过250实词,用现在时, 实词, 英文翻译,不超过 实词 用现在时, 常用被动 关键词Key Words 四、关键词 3-5个 个 中英文
五、引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交代课题的 由来、 由来、意义及其结论 1、引言的内容 、 1)课题研究的目的、范围及其他人在相关领 )课题研究的目的、 域的研究概况 2)课题的研究过程、 2)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理论与实验依 据 3)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 2、注意事项 、 1)开门见山,简明扼要,200-300字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 简明扼要, 字 2)顺序井然、条理清楚 )顺序井然、 3)介绍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 )介绍文献时,
6、正文 、 1、论点表述要准确、简洁 、论点表述要准确、 2、论据要典型、准确 、论据要典型、 3、论证可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依据灵活地使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 论点论据的高度统一
7、结论 、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对全 文概括、总结、 文概括、总结、强调和提高的作用 8、致谢 、 参与指导的人员 采用图文和数据的提供者 提供经费和物资支持的单位等
9、注释与参考文献 、 作用: 作用: 1)便于作者校对论文内容 ) 2)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观点资料 ) 3)便于论文答辩小组了解论文作者 ) 阅读资料的深广程度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年 份
参考文献具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