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自我控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1:59

序论:在您撰写自我控制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自我控制论文

第1篇

“我们希望儿童由自己控制而不是由别人控制,原因在于,能控制自己的人可靠而负责任,能指望他正确的行事。不管有无交通警,他们都不会去闯红灯”。(乔安·亨德里克)

21世纪需要创造性智力,更需要创造性人格。当我们探讨儿童社会化问题时,重在研究创造性人格。它包括开拓性、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独立意识、自信心、进取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必备品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发展。有人认为,自我控制的能力对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自我延迟的满足是未来20年的前沿课题。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在分析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之前,有必要探讨一下自我的概念。自我是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知”即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情”指自我的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意”指自我控制和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

由此不难看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表现为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控、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以成功地适应社会。

三、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

与自我控制相对的是冲动性。因此,许多研究重在从心理学角度围绕“怎样解决冲动性问题”进行,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沃德(Ward)“慢画测验”和“慢走测验”追踪研究儿童控制自己运动能力的发展,认为这一能力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对认知活动的控制。凯根(Kagan)“匹配熟悉图形测验”(MFFT)认为儿童认知型有熟虑型和冲动型之分。

3.对情绪情感的控制。米歇尔(Mischel)等设计的“延迟满足”实验认为:学前儿童抵制诱惑、延迟满足的整体水平较低(学龄期逐渐提高);道奇(Dodge)的研究发现: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然而,也有研究是从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纵向发展阶段提出的。科普(Kopp,1982)认为,在儿童早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第二阶段属知觉运动调节阶段;第三阶段属外部控制调节阶段;第四阶段属自我控制阶段;第五阶段属自我调节阶段。需要指出的是,科普还认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两者之间只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类别上的差异。与自我控制相比,自我调节在对外界灵活的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每个发展阶段中,儿童的身心机能都发生着一些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儿童更高水平自我控制行为的基础。此处纵向阶段的划分是以儿童的年龄为依据的,比较公认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生时间为5—6岁。

与科普不同的是,勒温格(J.Lovinger,1970)认为:个体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但这些阶段并不完全与个体的年龄相对应,不同的个体所达到的阶段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七个阶段是: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冲动阶段、自我保护阶段、遵奉者阶段、良心阶段、自主阶段、整合阶段。不难看出,勒温格的研究注意到了个体的差异,所以更易被人接受。

四、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在对“影响自我控制因素”的研究中,人们的思维方式没有突破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方法上,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探讨具体情境下的相关和因果联系。主要的结论有:

1.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鲁利亚)。

2.不同的父母控制模式形成儿童不同的自我控制特征(爱德华兹,1971)。

3.言语指导(包括自我言语和成人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利里·利伯特,1983)。

4.重大的生活事件影响情绪控制(道奇)。

5.榜样的作用对儿童自我控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利伯特,1983)。

6.面对不同性质任务儿童所表现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同(许政援,1987)。

7.物质诱因影响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张丹华,1989)。

8.幼儿的年龄、性别影响其自我控制能力(谢军,1994)。

9.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但菲,1999)。

综上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逐步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儿童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意味着他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情感和其它各种活动,从而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的需要。因此,培养儿童对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与良好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如何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交往、游戏情境创设等方面融入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同仁积极大胆的尝试和努力。

参考资料:

[1]许政援,吴念阳,闵瑞芳.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心理学报,1987,(01).

[2]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03).

[3]谢军.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4).

[4]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1).

第2篇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的法律体系存在很多漏洞,各方各面并不完善。特别是行政管理领域,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和复杂,这就让行政法律法规在社会关系的调整方面处于一种千头万绪的状态。照目前的形势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行政事项,作出的规定往往并不完善。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相关概述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什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学者们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一些学者认为,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行判断、自行选择和自由决定,从而作出公正而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而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或者在法规无明文规定亦无习惯法可循,或者在法律法规的授权下由行政机关以自由判断作出适当处理的权利。

总结上述学者的观点,我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的原则和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和行政的目的和精神,自我寻求最佳结合点,确定事实和法律,并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具体表现为行政行为的范围,方式,类型,规模,权限等选择权。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特点

首先,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种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行政机关拥有了自由决定管理某项事物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必须受到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行政自由裁量权中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约束。

其次,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特殊性。行政自由裁量权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是针对个案进行的,不能推而广之,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主要是由自由裁量权裁量事项内容的多样性、性质的复杂性造成的。

最后,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法定性。行政自由裁量权来源于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机关以自由裁量的方式,可以是明示的方式,也可以是默示的方式,它的存在必须是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前提,否则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是无效的,是违法的。

二、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法律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目前,我国立法条件相对不成熟,法律法规只是在形式上赋予了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让行政机关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政问题。另外,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立法的语义上也显得含糊不清,缺乏标准的具体执行措施,在设定行政处罚上,处罚幅度也不完善。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七条中的处罚规定,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根据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成果,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此规定的处罚幅度就显得比较大了。

(二)缺乏有效限制的程序规范

控制和规范自由裁量权主要依靠的是行政程序法。然而,我国的行政程序法一直不完整,尽管可以在法律法规中看到部分有关程序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程序法规仅仅是零零散散的,并没有强劲的法律约束力。此外,现有行政程序的设计在很多方面不合理。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程序建设环节上的薄弱。大量事实也证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被侵犯,主要原因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司法监督的范围有限

目前,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只有在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才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人民法院只是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而不考虑抽象行政行为。事实上,由于抽象行政行为滥用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造成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比具体行政行为更为严重。

(四)司法审查标准粗糙

第3篇

【关键词】 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货币开支的合理、合法和货币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贪污舞弊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2)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3)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现金和银行存款控制实施方面。①现金管理中,企业存在不执行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超限额库存额留存现金不及时送存银行;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没有很好执行,现金不定期盘点制度,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不符,造成“白条”抵库公款私存挪用现金等。②银行存款管理中,不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随意开立账户或多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不能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办法,应使用转账方式支付的款项,常常用现金支付;企业违反规定出借单位银行账户,转账套现;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方式的企业,在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时,授权批准程序不规范,无专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审核。

(2)票据及印章管理的问题。会计人员私自背书转让,出借支票;财务专用章和名章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因贪图工作便利,常将印鉴交由出纳员一人掌管。

(3)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方面。 ①职责分工方面。企业在实施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钱账分离”等方面,通常基本符合规范。但在员工临时休假、出差和生病等意外情况下,缺乏明确的交接制度,临时指派人员兼任,存在不相容职务由一人担任现象;在“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的规定方面,几乎没有得到落实;对出纳人员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大部分企业都由出纳人员一人完成,存在巨大风险隐患。②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实施方面。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中,并非依靠内部控制来进行授权审批,而主要依靠企业领导的“一支笔”进行审批。企业领导拥有较大的审批自,对重大资金的审批常常越过集体商议的决策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照授权审核程序、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越审批权限办理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形成不少控制漏洞。

2.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大多数企业缺乏健全有效内部控制框架,控制环境薄弱,组织机构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符。(2)企业忽视了对资金内部控制关键要点。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岗位分工,没有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3)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三、企业有效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

1.充分利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企业在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或金额巨大的货币资金应实行集体审批。

2.完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1)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资金安全性控制主要包括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岗位分离控制、实物隔离控制四个方面的内容。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库存限额控制是对各企业规定一定的资金库存限额,将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以降低货币资金被盗风险,统筹使用货币资金。岗位分离控制是将不相容的岗位由不同的人负责,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实物隔离控制主要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妥善保管实物,避免他人接触。

(2)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资金合法性控制,是指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采用加大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力度的方法。对业务量少、单笔金额小的单位,记账凭证可由一人复核;对业务量大、单笔金额大的单位,记账凭证应由两人复核,即增设复核会计。还可以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重点控制大金额货币资金支付。另外,还可利用政府机关、社会力量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检查。

3.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1)现金收支业务控制。控制现金收支业务,必须对现金流人流出及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把握。首先,要管住现金的流入点。明确资金的来源,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及时人账。其次,要把好现金支出。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严格审核支付过程。另外,要管好现金盘点。增加第三者参与盘点内容,并进行定期抽盘,保证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

(2)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控制。第一,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不能在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第二,要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对账环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

4.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企业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领导、组织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负责人内部控制责任制,将内部控制的效果和单位负责人的政绩、业绩考核、升迁结合起来,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最终需要人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和员工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单位定期对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进行考评,择优上岗。

5.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指导和监督

首先,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推进力度,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法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内部控制实施力度,强制企业管理着对内部控制效果作出保证,强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切实引导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联的,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要定期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及时发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会{2007}7号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窦永强.企业实施货币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坛,2007,11.

第4篇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制约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彻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政府对经理层、公司对政府、公司对债权人的契约关系仍未完全理顺,呈现出薪酬管制、政府干预和债务软约束的治理特征,这些仍不明确的契约安排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过度投资很普遍。过度投资指资金被用于净现值为负的新投资项目,或者不主动从已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退出,甚至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过度投资行为使得许多生产要素和资源被浪费,企业风险也增加很多,企业价值被损坏,广大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被损害。本文从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一个新的角度——会计稳健性来研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

一、会计稳健性原则与过度投资行为治理的研究概况

Basu(1997)[1]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比较认可即“会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中对于好消息的确认比坏消息的确认有更高程度的标准”,即在事项基本确定发生的情况下才确认“好消息”,或者采取在后续一段期间内确认“好消息”带来的收益;而应尽早积极的确认“坏消息”带来的损失。会计稳健性是会计处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产生的最重要的契约原因是为了合理分配管理层、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Watts,1993)[2]。会计稳健性是一项可以协调企业内部各契约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契约得以有效执行的机制,有助于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各契约参与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此外,稳健性能够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成本(Watts,2003)[3]。目前我国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如银企关系、股权性质和结构、董事会特征等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朱茶芬、李志文,2008[12];孙铮等,2005[11];刘运国等,2010[14];黎文靖,2009[13])。此外,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及新准则与国际会计趋同的背景下,有些学者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权衡(姜国华、张然,2007[15];毛新述、戴德明,2009[17];张荣武、伍中信,2010[17])。虽然目前已有很多文献研究会计稳健性,但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的文献还很少。

在完美资本市场上,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企业会将资金投资于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不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Jensen,Meckling,1976)[4]。但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问题以及管理层“帝国建造”等原因,过度投资在企业中很普遍。国内外对于过度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过度投资影响及制约因素及过度投资的计量方法等,而当前重点和难点是过度投资制约因素的研究。当前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的各个角度来研究过度投资的制约,如从债务契约、薪酬契约、独董制度、所有权结构、自由现金流量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二、会计稳健性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的理论分析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必然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导致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并不能完全通过契约来解决,因为并不存在完全的契约,以及考虑到契约的成本问题。因此,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这些冲突可以用公司治理机制来减缓。为了有效监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验证的会计信息被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而财务报告系统的关键来源是可验证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评价和监督管理层的战略和决策(Watts,Zimmerman,1986)[5]。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如Biddle、Hilary(2006)[6]、李青原(2009)[18]均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能通过监督和改善契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稳健性。

会计稳健政策的采用,一方面使得企业经理人面临比较高的违约风险,增强了其报酬降低、声誉受损、或公司被接管及被董事会解雇的可能性,增加了经理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减弱了经理与股东的委托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盈余中包含了由于稳健而确认更多的损失,使得股东或债权人能够非常及时的获知经理人经营决策中已发生亏损的信息,减弱信息不对称程度,因而无效投资发生时,股东或债权人能够更及时遏制经理人因过度投资而带来的成本(Watts,2003b[3];Ball et al,2005[7])。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重要性

 

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立足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当前内外环境的现实状况,着眼于让工程项目管理挥实效;第二、我们必须要开拓思路,立足战略和未来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做好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作。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仅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探讨:

1.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个部分:目标的系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别来自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三个原理倒不如说是三种方法。

1.1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是目标的系统管理原理的直接来源和理论基石

它作为一种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则、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1.2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系统;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自组织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模糊性理论等。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及其他领域,作为人们认识客体的工具和从整体把握客体的方法。

1.3现代信息技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

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项目管理都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抽象的信息变换过程,利用模拟模型和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2.要把项目管理实施中的持续改进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要认识到持续改进的必要性。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保持它的竞争优势,不断应对新的挑战。一般来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准比较后所得到的信息再因地制宜改进。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成熟的方式可以借鉴。目前引起业界关注的持续改进的领域共有以下几方面,下面来一一介绍。

2.1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规范化以后,可以形成合力,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管理绩效。我们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办事。

2.2在思想上要有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就是敢于创造、敢于改革、敢于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把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2.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投资(成本)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核算方法。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投资(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三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优化,以满意为原则。

2.4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信息化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使用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

2.5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

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外部环境,其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做到法制完善、管理得力和主体健全。

2.6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复杂性要求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项目管理总会面临新的挑战,往往不是某个人单独可以承担的,需要整个项目团队齐心合力,共同攻克难关。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塑造成功团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目标”、强调“自我控制”、下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等方法使用,调动整个团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成就一个真正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2.7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项目风险。风险是随机的,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2.8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3.必须开阔视野,深入思索文化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而应是一种文化,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方法论、语言和工具。这就是所谓管理文化,它比所谓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各种高利润的指标更加重要。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在任何国家应用都具有同质性,但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不同的国家或企业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它就是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项目管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应用项目管理时,也应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以便研究项目管理的价值观、方法、语言和工具,解决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使项目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从广义上讲,项目管理所应用的一切技术都有可以视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即外在的文化产品。从狭义讲在上述技术系统中只有那些与文化价值观念有较为直接联系的技术才可视为文化的工具,它们就是技术经济寻优和协调替代寻找。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一种管理的生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或符合某种价值观念的要求。项目管理也不能例外。那么,项目管理生成和应用的价值导向是什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或者说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倾向、团队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统一。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物种生长不同的地方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项目管理虽不是植物,但同样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和气候环境。它就是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管理倾向、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及与之相应的方法、制度和工具。如果我们不考虑文化环境单兵突进推进项目管理,恐怕十有八九不会成功。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因此,与其单兵突进的推行项目管理,倒不如好好分析,来一个辩证施治,为项目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否则我们的项目管理工作就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水平,就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第6篇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传习式重复活动因此,构建篮球运动先进的训练理念,更新和完善我国篮球训练理念是我国篮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改变我国篮球运动落后局面的根本出路,本研究的任务是在探讨运动训练理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我国专业篮球运动与训练的现状,寻找我国篮球训练理念的偏差,从更深层次寻出我国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监宣现有体育学、运动学理论,造笠国外的篮球训练理念和中国运动训练理念倡导之先行者的思想。建立系统哲学、管理学等的人文社会学理论,兰达建立适合中国现状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从而为我国制定出符合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训练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为有关部门指导篮球训练工作、尽快摒弃不符合现代篮球运动实际需要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提供佐证。

1982年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委员会和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举办了我国首次篮球学术论文报告会,征到论文篇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还召开了篮球国家级教练员复核、套改高级教练员技术职称论文答辩会,这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阶段。1984年,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科研所,联合召开了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讨论会,随之展开的科学化训练研究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引入篮球训练和竞赛之中,研究重点集中在篮球训练原理、训练过程的调控及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方法、途径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篮球训练的特点与规律、篮球训练原则、篮球训练方法、篮球训练的组织与管理等一整套系统的训练理论。

1985年12月,中国篮球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篮球科学成果讲学班,以《篮球科学化训练》为主题的13个子课题的优秀论文在讲学班上报告这些成果为我国篮球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广大篮球科研工作者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为前提,围绕篮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不仅研究的范围明显扩大,涉及到篮球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选材等诸多领域,而且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这一时期,我国篮球专业理论建设进展较快,从我国出版的篮球书籍和发表的篮球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明显反映出来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家宏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谈心理训练》,通过对全国甲级联赛和其它比赛的观察与调查,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的因素,即比赛规模与比赛性质、比赛的动机与目的、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比赛名次与成绩、赛前准备与比赛对手、比赛中缺乏适应力与应变力等,并提出训练中应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重视准备活动等建议;王家宏、茅鹏等的《关于儿童、少年篮球适宜形式的研究》认为,小学篮球的适宜形式是应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小学生体育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及其意识,对小学生,特别是对高身材儿童普遍具有吸引力。

第7篇

关键词:高铁调度指挥应急安全

中图分类号:U29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铁调度指挥特点

随着我国高铁的陆续开通运营,高铁速度快、密度大、要求严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给调度指挥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1、调度设备技术先进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TSR、GSM-R、CTC、防灾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使用,对列车调度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认识、驾驭先进技术设备,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是难点。

2、列车调度直接面对行车安全

高铁调度指挥采用调度集中系统(CTC),车站只设应急值守人员,在中心控制方式下不参与行车工作。列车调度由原来的指挥行车变成集指挥者与执行者于一身,除担当列车调度职责外,还兼有车站值班员、信号员职责,负责CTC控制区域内所有的行车设备操作、调度命令及交付、设备故障登销记、行车闭塞办理和进路排列等工作,并直接向司机等行车人员发出指令,直接面对行车安全。

3、应急处置要求高

正常情况下高铁CTC系统使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列车按计划自动运行。但是,不良气候、设备故障、地质灾害等会对高铁正常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高铁严格的行车条件和旅客维权意识的迅速提高,迫切要求在非正常情况下实现调度安全万无一失和列车运输秩序快速恢复的双重目标,对调度的应急处置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铁调度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全路高铁CTC区段调度应急处置方面的案例分析总结,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CTC区段调度员对调度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对安全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没有严格执行各项岗位作业标准,存在盲目蛮干和侥幸思想,没有意识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如X年CTC区段“5.27”事故,列车调度与助理调度安全责任意识差,简化作业程序是主要原因。

2、调度命令不规范

在高铁CTC区段,调度命令直接通过无线传送系统发给司机,缺少车站值班员卡控这一环节,对调度命令的正确性要求极为严格。但在应急处置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紧迫、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调度命令错误、错传漏传调度命令等仍时有发生,给调度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3、高铁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不强

遇突况,各岗位间会出现职责界定不清、信息通报传递不畅、现场处理较为忙乱等现象,调度应急处置缺乏统一的指挥、决策、协调、组织。特别是列车大面积晚点后对现场车站通报和协调组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4、高铁调度员业务素质不过硬

高铁CTC系统对列车调度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过硬的业务素质是保证调度安全的前提。目前高铁调度大多是从既有线调度中选的,由于调度人员流动性差、培训时间短等因素,部分调度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对管辖区段线路、设备和人员情况不熟悉,在应急处置中分析处理问题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准确把握设备故障后的放行列车条件,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瞬间就会发生事故。如列车调度不清楚“进路、凭证(信号)”先后顺序的重要关系,在未准备相关进路的情况下盲目用作允许列车运行行车凭证的调度命令,是造成“6.27”事故的主要原因。

5、规章制度冗余繁杂

铁总、路局以及调度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卡控措施的不断出台,且各项制度变化更新较为频繁,在遇有设备故障查找相关规定时费时费力,需要对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及时更新,进一步优化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应急处置标准,防止非正常情况下发生因错误执行相关标准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高速铁路调度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目前,高铁人员、设备等情况总体趋于稳定,列车运行安全态势良好。但是各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隐患仍然不断暴露,突出表现在调度员盲目乐观情绪抬头,安全意识、业务素质下滑。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管控,确保高铁的长治久安需要深入思考。

1、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如何解决列车调度惯性违章违纪、安全意识起伏不定等问题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难点。急需在列车调度作业中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管理者要摒弃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控制模式,把精力放在规章制度、处置措施的细化完善及宏观安全形势的预判上,努力为处于操作执行层面的列车调度营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安全氛围。

2、规范调度命令的工作

在高铁应急处置中,调度命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指挥的安全。调度部门要加强调度命令的管理工作,并经常检查监督,考核命令的质量,及时纠正错误与漏洞。为此要组织演练在各种模拟情况下处理问题和调度命令的技能,特别是要锻炼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判断情况、采取对策、正确调度命令的能力,达到熟练、果断、准确、迅速的程度,使调度命令的切实做到正确、完整、清晰,保证行车安全。

3、进一步强化作业的自控与互控

进一步强化调度在应急处置方面的组织协调,落实应急处置分工和专业管理责任,认真落实逐级负责制和非正常行车干部盯控制度。并通过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卡控机制。对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作业实行重点卡控,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实现整个高速铁路网的安全。

4、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注重多样化培训

古板、命令式的课堂讲授,陈旧内容的反复灌输已不适应当前列车调度员的学习需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尝试菜单式培训、互动式教学、演练式考核等多样化培训,调动列车调度员对教育培训的激情,激发学习热情,提升业务素质。

5、优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规章制度体系

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保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整顿规章下发部门的权限,禁止非主管部门随意下发文电,及时清理、汇总、完善各项规章,废止过期及不适用的规章,消灭规章不统一、杂乱、相互矛盾等现象,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实用的规章制度。制作列车调度应急处置指导书,使列车调度在遇到突况时能有的放矢,以有力的措施、最快的速度,提高应急效率。

6、构建调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预警能力

积极引入并构建调度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控制论方法和故障诊断模型来分析安全信息,提高安全预警能力,找出倾向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扭转安全控制事后灭火的窘态。

四、结束语

高铁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基础做起,理论联系实际,长期坚持。随着国家高铁网逐步建成,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分析CTC列车调度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确保高铁列车运行绝对安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