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

时间:2022-10-04 11:06:47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成本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成本分析

第1篇

摘 要 合理加强成本控制是目前施工企业的重要任务。随着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逐日增长,例如水泥、钢筋、沙石等,伴随而来的是施工企业成本也在随之提升。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业获得一席之地以及长久发展的关键,必须要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从而赢取最大利润。在本文中,笔者就根据多年市政路面桥梁施工的成本管理经验,对施工企业的成本分析作出阐述。

关键词 施工企业 成本分析 成本控制 实际成本

对施工成本的分析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与重要途径,成本分析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成本控制的最终成效。施工企业通过对成本分析的利用,把施工成本浪费的原因以及管理差距找出来,从而进行查漏补缺,科学地制定成本改善的措施,并且还要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密切落实和展开。建筑工程中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它不仅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同时又具有工期紧迫性,市政工程涉及的专业很多,质量要求也高,另外,它还有受恶劣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的时候情况较为复杂,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改善传统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施工企业才能获得巨大利润,在行业竞争中获取核心优势。

一、施工前期的成本分析

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首先要准备投标报价工作,这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项根本性工作,对施工企业影响深远。在投标期间,施工企业要认真细致地对各项成本的投入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工程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打好基础。

(一)投标总价整体分析

成本分析要与工程造价对比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从多方面获取造价信息,同时也要与已经结束的造价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造价目标。目前虽然很多施工企业都能根据投标单价判断出总价是否适当,但是更具体细化的分析却被故意忽略掉了。因此,施工企业要制定好一套固定的报价系统,其中包括单方工程量、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工程管理费以及分包费等。同时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要求等,对制定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检查,分析其数量是否具备准确性,以此来作为投标策划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投标成本明细分析

施工企业首先应对市场进行价格调查,然后再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最终制定出投标价格,这一过程也称之为投标报价。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报价时,其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的价格都要做好明确的书面记录,区别出投标的实际报价和市场价格的不同,并以此作为在施工阶段时,项目部门经理可以由此依据展开计算对比,从而找寻出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规律。

二、施工阶段的成本分析

施工阶段的成本分析包括预算成本、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以此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行计算,找出其中原因并进行有效分析,为有效控制成本寻找突破口。施工企业要具体对签订的单份合同展开分析,研究收支是否达到平衡,再采取一定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最终的成本控制走向。施工阶段的成本分析包括:项目单位、名称、收入与支出数量,收入与支出单价以及盈亏等条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项目单位:是对投标合同中,用来表示标的物的计量单位,同时,尽量保证合同上与清单上的单位一样。另外,单位也可使用物理计量。

项目名称:是对签订的投标合同中,每一个标的物制定的名称。项目的划分要建立在施工界面与工程量方便划分与计算的基础上。分包工程可以依据项目或者内容进行。笔者建议分包子目要统一划分,逐一制定编号,从而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

收入数量:根据业主发出的招标书中,进行具体分析,看能从中获得的收益价值多少。收益分为间接收益与直接受收益的总和。

支出数量:这是指签订的分供合同中,双方共同确定的工程数量。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环境影响,最后竣工时工程量会发生变动,因此结算也要相应变化。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中也难以全面预料变更的实际情况,难以准确把握。所以支出数量的要按照实际工程的结束后确定,以免影响成本分析的真实性。

收入单价:收入单价是指在工程清单中双方协商的单价,这一部分中,单价的口径必须保持相同。若口径存在差异,成本分析的准确性也将值得怀疑。

支出单价:这是指签订的分供合同中,双方共同确定的单价,此时的单价笔者建议为固定单价。此外也包括在施工现场时,受到众多主客观因素影响而最终致使价格产生变动的风险。

数量盈亏:数量盈亏是所有盈亏现象的一个单独分类,其作用在于能够有效识别出项目经理的工作成败的考核标准之一,可以检验成本管理工作有无成效。依据清单中的内容条款规定,工程量的制定以及准确与否,都应该在业主的管理范围之内。因此,只要亏损的数量是在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之外,都可以要求业主对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单价盈亏:这是指支出单价跟收入单价间产生的差异,其数值之差是作为判断单位数量盈亏的标准。

总盈亏:总价收入跟总价支出之间产生的差异,是分供合同中,判断整体盈亏的确切指标。

产生盈亏的缘由与改进措施:无论哪边合同产生亏损,项目的负责人与管理层都要将原因找出,然后据此深入分析,找出提升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扭转局势。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若亏损的原因是数量问题,那就从还能否补救,有无超出补救的范围,可否用其他灵活的途径再从供货商方获得等途径来进行分析。若亏损的原因是价格问题,第一步是先从厂家手中获得报批价格,随后再进行整个市场价格的调查,检查分供合同中制定的单价是否适当,合同中的内容在后续工作中还要不要重新商谈,甚至是否要更换厂家另寻合作方。成本在对比过程中,需要依据供应商的内部与外部结合分析,找出两部分差异。由于内部供应商供货范围存有限制,同时也不排除供货商存在价格垄断的因素。外部市场变化可以调整内部价格的缺陷,因为内部价格受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制定可能会存在不合理性,若将外部供应商引进,可以提升竞争力度,优化性价比,施工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也更为顺畅。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分析

工程施工结束后,结算阶段的成本分析为综合分析。要按照各个单位工程完成后提供的成本数据为基本依据,随后再以项目经理管理工作的成果,即经营效益结合分析。其中有竣工的成本分析、关键材料节约以及超出使用分析,对关键技术采取的节约手段,最终经济成效。同时,可以根据工程竣工后收集的众多成本分析资料作为参考,建立施工企业单独的造价指标,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种费用分析、单方工程量分析、人工、材料的耗费度分析等。如此便可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工程的成本构成,从而了解可以降低成本的途径。对今后的工程开展的一些列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标准。

结束语:施工企业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可以使其在招投标时,依据系统、合理以及科学的成本分析系统,准确报价,提升竞争力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依据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迅速找出对策,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再其次,施工企业通过自身成本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可以取长补短,对不足之处及时下达整改措施,提升以及完善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水平。最后,成本分析得来的数据,可以建立成数据库,由于造价数据库的特殊性,建立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新型承发包模式的增加,施工企业势必得尽快完善造价数据库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宋玉恒.施工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安装.2009(5):12-15.

[2]樊技飞.施工企业成本分析与管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冯小金.施工企业的成本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203-204.

[4]张琴,黄俭.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经济师.2010(3):263-265.

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税收 成本管理

一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中坚力量。而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发展策略,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创造利润的重要制度措施。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形式各异的企业逐步加强对税收成本的优化管理,通过良好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二、税收成本的含义和特征

(一)税收成本的基本含义

依据我国现行的税收筹划理论体系,税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经营成本都是企业谋求最大利利润的重要因素。从纳税人的理念来分析,税收成本是和企业的经营利润成负相关的,税收成本通过国家法律统一协调规定的情况下,对所有企业统一实施,企业税收成本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体制下,相对缺乏灵活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随意设定自我税收成本,损害的必将是国家利益。企业的税收成本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从广义上来讲,企业税收成本不仅包含形式各异的实体性税收,还包括企业进行纳税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关联性费用,比如滞纳金、罚款、税收人员工资等等,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税收成本仅仅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体性税收。

(二)企业税收成本的特征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本文主要对企业的实体性税收成本和企业税收处罚成本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企业税收实体成本特征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税法作为调整我国国家财政、企业经营的重要制度保障,逐步得到规范发展,在对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实体性成本征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经营之间的公平负担,在企业自身发展体系下,由于自身的税收筹划的差异,其实体性成本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素。

2、企业税收的处罚性成本特征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处罚性成本是企业税收成本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处罚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必然的,处罚性税收成本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国家基本的税收知识了解不够,纳税意识相对浅薄而导致的相关的违反国家企业税收政策的行为所受到的处罚,在企业自身依法经营的过程中,便不会产生处罚性税收成本。

三、企业税收成本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税收成本管理意识初步形成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法律体制同样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加大对企业税收知识的宣传推广,这使得众多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税收知识进行了全面了解。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已然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共同意识,税收成本管理意识的初步形成,促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能够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

(二)成本分析体系相对混乱

我国企业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于税收的成本管理意识观念,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税收管理体系中的成本分析体系的把控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手段保障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花销进行系统统计,缺乏完善的技术分析指导,在对企业平常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预测不系统,这便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能单纯去执行相关的成本计划,而不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进行总体把控,由此使得企业在税收管理中对于成本分析管理体制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企业税收成本优化管理建议

(一)筹建系统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注意对企业的税收成本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实现税收陈本预算执行报告制度,不断加强税收成本管理控制体系,逐步推行税收互负统计规划,依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属性、产品分类和企业发展体制进行系统的税收成本筹划,逐步形成依赖于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为保障,在以往企业预算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税收成本管理协调化。

(二)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

在企业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中,不断通过对企业相关工作员工的基本技能培训,逐步提升企业员工的相关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能够稳步进行体系化的税务管理,降低企业运行管理中成本花费,对于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纳税申报员工来说,不断加强对其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税务办理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统筹运行,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中,通过持续的人才引进和交流体系能够为企业税务管理奠定良好管理机制和发展基石。

五、结论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通过逐步完善企业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以先进税务运行机制,保障企业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自觉履行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元杰.税收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 吴玉林.基础会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34-01

1 企业物流成本及构成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总和。物流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重要指标,它由以下部分构成: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所有运输活动所造成的费用,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存货持有成本: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20%以上。存货持有成本有些概念区分模糊,难以确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当前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

仓储成本: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批量成本:批量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物料搬运成本、计划安排和加速作业成本以及因转产导致生产能力丧失等。

缺货损失: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满足客户订单或需求所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

订单处理成本: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其它管理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包括与物流管理及运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难点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商业企业则把物流费用与商品流通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

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

3 物流成本管理分析的方法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主要指标,但物流总成本本身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物流运作好坏。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

对物流总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R.Cooper与R.S.Kapl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4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的途径

4.1 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与物流管理会计制度

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正确地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削减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及其构成情况。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依据。

4.2 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

物流速度越快,物流量越大,其成本也就越小。从物流速度与流动资金的关系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从而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使物流成本降低。同时,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运输、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运输的次数,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从而加快企业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4.3 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应当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

4.4 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应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应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和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5 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包;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到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物流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实际上,物流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反应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控制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确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成本管理又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1]。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成本分析与管理,并针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化的改进方案,使煤炭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煤炭企业成本分析基本论述

(一)煤炭企业在成本分析方法上的论述

目前,煤炭企业比较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别为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具体来说,成本对比分析方法主要是借助找出实际发生数以及基数之间的差异性,然后清楚了解经济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与成绩。成本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专业化的统计指数体系来分析现象变动期间各个因素的实际影响程度。而成本相关分析方法则是合理化测定经济现象相互之间所存在的规律性关系,然后再实施企业成本预测以及成本控制。以上三种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成本分析方法,从根本上实现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分析具体内容

煤炭企业在实施成本分析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成本分析程序执行,首先要充分收集煤炭企业生产中多个方面的资料,清楚了解煤炭企业在实际成本以及预计成本上的关系,借助成本对比分析方法找出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所存在的差异性,然后再积极寻找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制定科学化的改进策略。再次,企业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借助因素分析方法就企业生产的技术方面、决策方面、管理方面以及操作方面对企业成本的相关影响实施合理化分析,准确寻找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之后再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案与计划。最后,借助相关分析方法来分析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因素相互间密切关系,实现各因素间良性循环。

(三)煤炭企业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在成本控制与分析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煤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成本分析的认识不全面,成本分析期间往往一味追求成本费用的降低,不能够针对企业特殊情况实施科学化分析研究,比如井下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情况、煤炭企业材料到位情况等[2]。第二,尽管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以及成本分析管理体系,然而仅仅是停留在简单化的成本核算与分析上。在其他成本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方面相对较少,且信息化管理程度也不高,企业成本管理不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实施科学化预测、分析以及决策。第三,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期间的企业报表仅仅是流于形式,经常会存在逃避审计以及法律追究的财务行为,对于实物亏空往往直接打入成本,造成隐性成本上升。

二、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煤炭企业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应从管理制度体系上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然后根据业务范围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划分,之后再将目标成本实施层层分解,分解到每一个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实际工作过程中,与责任部门工作绩效考核进行挂钩[3]。煤炭企业的每一个责任人以及责任部门的权限应通过授权进行确认,保证管理层次的清晰性,尽可能发挥以及调动每一个责任人以及企业责任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二)增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

在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开展企业成本宣传活动,做到整个企业在成本分析方面的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使煤炭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息息相关,积极转变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做到人人学管理以及人人会管理。煤炭企业应该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相对良好的环境,保证全体员工都可以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经营的关注,将成本管理逐渐渗透到每位工作人员心中,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4]。

(三)合理控制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

目前,煤炭企业的原煤生产属于多工种以及多工序作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所需要的劳动力也相对较多,其职工薪酬在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首先提升全体员工的基本素质,员工招聘期间合理选择企业劳动力,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与专业化技能培训,从而在安全基础上,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实现经验曲线效应[5]。其次,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因采煤工作需要大量体力劳动,且危险度高,所以要做好劳动保护,最大限度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尽量增加岗位津贴,增强员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因此,在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以及控制工作中,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增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以及合理控制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等措施,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作者:秦丽 单位: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财务科

参考文献:

[1]刘桂梅.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166.

[2]郝晓丽.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2.

[3]韩云飞.浅谈煤炭企业的成本分析控制[J].科技信息,2013,05:417.

第5篇

关键词:铸造成本 敏感性分析 关键控制点 降成本

铸造企业加工工序复杂,需经过砂处理、造型、制芯、熔炼、浇注、清理等几大工序,每大工序又由较多细分工序组成,生产工序中生产资料流从投入到产出不如冷加工企业消耗对象化、很直观和清晰,加之铸造工艺专业性较强,铸造用材料品种复杂且用量不易控制,造成铸造成本分析难度大,成本控制难度大。

低成本制造是企业重要竞争力。那么,铸造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是铸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成本进行科学分析找到影响成本的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的系统开展降成本工作,挖掘降成本的潜力,对降低成本将起到重要意义。

一、铸造成本归集与核算

铸造成本核算通常采用定额成本法,使用工艺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对实际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

(二)原材料

原材料成本通过铁水成本归集,要核算原材料成本,应先核算铁水成本,现假定铁水成本为Coy。

为便于进行计算与下一步分析,对产品的工艺出品率、废品率、残值做以下假定:

铸件工艺出品率为G,发生的废品率为N,(本文仅讨论内废),废品及回炉料的残值为Z元/吨。

假定原材料成本为C1(元/吨),则C1 = {Coy-Z*(1-G)-Z*G*N}/{G*(1-N) }

(二)辅助材料

产品辅助材料成本由各种辅助材料按照工艺定额配比组成,假定产品全工序配比辅料成本为Cof,吨铸件辅助材料成本为C2。则C2 = Cof/{G*(1-N) }

(三)动能成本

能、工、费成本由单位消耗费率与工时核算。设每吨铸件能、工、费成本合计为C3,每小时单位能耗为Dd,每小时人工成本为Dr,每小时制造费率为Df,设备工时为HS/件,人工工时为Hr/件,产品重量为M,则C3 =(Dd*Hs+ Dr*Hr+ Df*Hs )/ M

(四)废品损失成本

设废品损失成本为C4,则C4 =(C1 +C2+C3-Z)*N/(1-N)

(五)铸件产品总吨成本:

产品总吨成本Cp =C1 +C2+C3+ C4

二、铸造成本核算模拟

为进行具体分析,现以灰铸铁HT250(CU)某柴油机框架为例,假定各期产品库存均衡,对铸造成本进行模拟核算。

该产品铸件工艺出品率为72.54%,废品率5%,残值单价3100元/吨,设备工时0.85/件,人工工时4.1/件。

(一)原材料成本

通过上表,得出每吨HT250(CU)铁水成本Coy为4004.46元/吨,由此得出 C1 = 4412.47元/吨。

(二)辅料成本

由此得出Cof=1848.3元/吨, C2 =2682.1元/吨。

(三)能、工、费成本

每小时单位能耗为57.8元,每小时人工成本为16.7元,每小时制造费率为55.8元,得出C3 =2472元/吨。

(四)废品损失成本

计算得出C4 = 340.35元/吨。

(五)单位吨总成本Cp

由上计算得出Cp =9906.92元/吨。

三、铸造成本敏感性分析

以上述核算模拟为基准,对铸件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

Cp的敏感性分析

影响四个成本项目的指标因素较多,其中出品率、废品率、铁水成本、辅料配比直接影响C1 、C2、 C4,工时直接影响C3、 C4,这些因素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可控因素,在此做进一步分析:

四、铸造成本控制

通过以上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铸造原材料成本在铸件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总成本的影响也最大,因而控制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也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铁水成本、工艺出品率、辅料配比、废品率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较大,设备运转工时、人工工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次之。

对以上成本重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一)降低铁水成本、调整辅料配比

通过优化工艺设计,科学合理进行材料配比, 做到以最低的成本配制所需铁水、砂芯、砂型。

注重生产现场材料使用的节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创新性地使用新材料,降低材料配比成本。

(二)提高工艺出品率

影响铸件出品率的因素有两个, 即工艺设计和现场管理。

对工艺设计因素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工艺设计注重成本优化,铸件在正式批量投产前务必进行持续工艺验证, 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找出成本性最佳的铸造工艺。

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工艺人员队伍。老的铸造企业,因开发新产品较少,往往认为工艺设计环节已不是关键,不再注重培养和发展工艺设计人员。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工艺改进与优化是持续性的,通过不断创新,运用新工艺,既能提高产品性能,又可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优化现场管理能够直接提高铁水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浇注工的浇注准确度。保证既不浪费铁水, 也不会因铁水不足而报废产品。

通过现场流程优化,缩短铁水运转时间,减少低温铁水,提高一次浇注率。

(三)降低废品率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谈三点:

优化工艺设计。通过可靠的工艺设计并经过持续验证,保证产品质量。

保证材料质量。材料质量已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市场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必须采取措施,从选择供应商、材料运输、进厂检验、库存仓储、投料炉前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不合格,杜绝使用。

提高操作者技能水平。操作者技能水平是影响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岗前严格培训,班前培训、操作技能比武、操作质量检查及质量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操作者技能水平。

五、结束语

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是低成本,二是差异化。我国铸造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力不够,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明显,在价格竞争成为普遍的竞争手段的情况下,成本领先就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特别是铸造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控制内部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到成本的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成本控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铸造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燕.浅谈铸造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与管理[J].现代铸铁,2010

[2]魏改林,张学志.铸造企业生产成本分析及控制[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7

[3]张宝学.谈铸造车间成本管理[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1

第6篇

关键词:决策成本;信息成本;成本

一、企业决策成本的构成

决策成本的研究是从21世纪初开始兴起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王智慧(2001)等人按不同决策权分配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决策成本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基于决策成本的决策权最优分配数学模型以确定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张世和(2002)从决策起始因素、物质因素、时间因素等方面分析领导决策成本的构成因素。王维(2003)等从企业的决策成本形成因素,从决策权分配的角度对决策成本与决策权分配进行系统分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企业决策成本是由信息成本和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信息成本

美国科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和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从信息的功能上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可见在一个决策过程中加大信息量,可以减少其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然而,信息获得需要付出代价,并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成本的增加,也同样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二)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增加,企业所有者深刻感到无法应付和完成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他们就可能委托他们认为能够胜任的专业人员他们执行管理和经营企业的职能,这时就产生了关系。在活动中,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委托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信息成本分析

(一)成长期企业信息成本的形成分析

1、使用不完全信息导致信息成本增大

众所周知,无论企业花费多大的代价从外界获取信息情报,对企业而言要么是既成的事实要么是预测未来的境况,这些信息的使用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也更需要这种迅速发展,它需要企业能够把握信息的瞬息万变,要能做好决策。然而,现实情况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根本无法面面俱到的把握好来自各方面的外部信息,只能大体把握市场变化的趋势。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也正好处于自身的一个发展优势环境中。对于决策者而言,不同的决策者对于信息的把握以及运用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只有完全的利用信息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决策成本。

2、不注重信息的获取导致利用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增大

成长期中的企业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企业处于市场上的亟需,产品不会缺乏销路。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信息情况的搜集不会太重视,反而它们还会认为过多的在信息成本上的投入是一种浪费。

(二)成熟期企业信息成本的形成分析

1、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致使信息成本增大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面对着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这一时期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能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他们的产出已经足以从数量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为了能准确的获知市场的情况,就会增加信息成本的投入。

2、组织系统钝化导致信息成本增大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其组织系统趋于钝化,使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摩擦损失"从而使得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增大。造成信息成本的加剧增长,从而使决策成本的不断增加。

三、企业成本分析

对于企业的成本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几乎是差不多的。

1、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增大成本

劳伦斯・米勒也曾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说,公司唯有发展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只有这种公司在竞争中才有可能成功。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存在健康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缺乏团队精神,员工精神涣散,可能存在这种不利的现象:人和企业的所有者即委托人之间存在自身利益上的冲突,这样会导致有损于企业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的出现,所造成整体决策的机会损失,从而形成成本。

2、竞争激烈致使知识成本增大

知识储备缺乏或知识的获取滞后对于决策的时效性的需要,会导致决策失误或机会损失。这样,知识贫乏的决策者要获得决策所需知识,则需要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如企业培训自己的员工等活动,所有这些都需要花一笔学费,形成决策的知识成本。

成熟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最为激烈的,由于市场的竞争除了需要企业决策者自身不断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对于知识的付出就增加了成熟期企业决策中的成本。

四、企业决策成本的控制

通过之前对决策成本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了解了企业决策成长增大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能有效的控制决策成本下面一些措施应当予以应用。

1、借助情报企业搜集信息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所面对市场受到竞争者的争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单单只依靠企业内部的信息搜集部门已经不足以应对如此众多的竞争者,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引入专业情报公司的帮助,它们可以搜集到企业需要的有用信息。而企业的情报部门可以抽身应对一些重要的竞争对手,实现对竞争对手信息搜集的优化。达到对外部竞争对手信息把握准确的目的,实现对企业决策成本的降低。

2、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

企业与供应商的协同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信息收集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的防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将改变原有的竞争关系,使它们由竞争走向合作,使双方协同发展共赢。实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

3、引入消费者参与企业决策机制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经营决策效果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消费者的检验。而让消费者参与决策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消费者对于决策效果的认同,并且从中了解到消费者对于新替代品需求情况的信息。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保证决策方向的准确性,达到降低决策成本的目的。

4、建立弹性化、简单化和信息化的组织结构

建立这种结构有利于消除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中的摩擦和不健康的小团体文化。弹性高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随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和文化氛围;简单化和数字信息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从而达到降低决策成本的目的。

5、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由于委托过程中目标不一致所造成的决策成本增加问题。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会促使经理人为决策者提供所需决策信息。

6、合理分配决策权

为降低成熟期企业决策的成本,企业决策权应该是在管理层上下目标一致的原则下,按知识和信息优势分配决策权力,即将决策权分配给拥有知识和信息优势的人。

五、结语

处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出现同质同效的趋势,企业如何挫败对手,获得消费者手中的订单,成为各个厂商竞争的焦点。如何获得比他人更强的竞争力,也是我们研究的热点。企业决策成本作为影响企业的利润的一个项目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决策成本对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企业都有着不可限量的影响,都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曾燕,霍国庆.信息成本研究的视角[J].中外管理导报,2002,(11).

[2]王维,盛秋生.企业决策成本的形成与决策权的分配[J].统计与决策,2003,(4).

[3]王东民.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战略选择[J].特区经济,2005,(9).

第7篇

在航空餐饮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了保证航空餐饮的质量问题,餐食的制作成本也不断提高。很多航食企业的食品原料都是进口,并且大多数原料在制作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清洗、消毒工作。制作完成后必须立刻进行冷藏和运输,而且,冷藏运输的温度要求控制在零下十八度以下,这都大大增加了配送、水电成本。目前,国内航空企业的配餐成本约占公司总收入的百分之六,随着航空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内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已经存在很大压力了,因此,降低配餐成本问题已成为航空公司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二、航空配餐企业所面临的配餐成本问题

(一) 食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由于安全是航空运输的首要问题,所以在安全的基础上对航空食品的要求非常高。由机上的食物不能有硬物,所以,肉食中不能带骨头,在做鱼肉餐的时候,只能取鱼肚或者鱼背上的肉,其余的部分只能当做垃圾扔掉。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许多原本经营航空配餐的公司开始转向经营地面配餐,以此提高食材的利用率和公司的收益。从成本组成结构来看,航空配餐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原材料成本、机器等固定资产折旧、人工成本。其中,原材料成本占绝大部分。 在航空配餐成本组成结构中,食材和一次性餐具的成本约占百分之五十,人工成本占百分之三十,其余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设备折旧、冷藏运输以及水电支出。

(二)航空配餐公司净利润比较低

现在单纯做航空配餐的公司在扣除人工成本后,净利润相当低,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近几年,随着物价上涨,食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逐年上升,然而航空食品的价格涨幅却很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航空配餐企业如此清贫的原因。航空配餐价格不能和成本同步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配”。 现在国内主流的几个航空公司为了相互之间能够推行“对配”方案都建立了不同的地方航食公司,其流程就是甲公司去程的餐饮由甲公司自己负责而返程的餐饮则会由乙公司的航食公司负责,相对的则是乙公司负责去航甲公司负责返航,由此甲乙公司实现“对配”,并且由于不同公司之间餐饮价格的制约导致价格不会明显的上涨。

(三)附加成本的难以解决

除了明显的航空食品的成本之外,附加成本也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其中包括包装成本的加成和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举例来说,在飞机的餐食中热食只有在商务舱或者vip舱会使用瓷器或者玻璃器皿作为餐饮工具之外,在普通舱和经济舱大部分都是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因为按照惯例,航空餐饮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备份来满足乘客的不时之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保质期很短,一般在24个小时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之内食品备份没有乘客需求消耗掉的话只能作为过期食品被丢弃,而且航班的临时取消或者因为特殊原因导致的延误,又会导致一部分的配餐无法发放而白白浪费掉。

三、针对成本控制航空公司所实施的方案

(一)控制航食原料成本

1、严格控制航空配餐的数量。按照惯例,在准备餐食备份时,始发航班的需求量最少的,而非始发航班则需要增加备份数量,因此控制非始发航班的航班配餐的本分是目前航空公司最主要的减少成本的措施之一,而且需要注意到航班配餐的制作和配送是在乘客人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就需要完成的。如果在空运过程中如果飞机配备的配餐备份出现短缺的话对航班造成的负面因素是非常严重的。所以靠减少航食备份来控制成本的方法并不可取。

2、减少配餐分量,控制好标准,既能够满足乘客的食用需求不影响服务,又能够减少浪费,减少餐饮制作成本。将餐食进行定量密封包装并及时进行冷藏,以确保送到乘客手中的食品安全放心。

3、通过选择制作配餐的原料来减少成本,例如调整配餐的荤素搭配,通过荤素搭配平衡原料成本,也可以根据季节来调成配餐的搭配,尽量使用当季菜,新鲜而又实惠,有些航空配餐公司也会通过选用低价的原料来控制餐饮成本。

( 二)提高员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员工效率是降低用工成本的重要途径。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目的是员工动机。有的人把工作当做挣钱的途径,有的人把工作当成提升自我的必然过程,而有的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乐趣。在动机的驱使下,员工会积极地完成任务,并且能创造性的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大多数员工还是以挣钱为目的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所以,为了满足员工的目的,同时又缩减航空成本,航空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建立公平的考核制度和薪酬机制。如果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十分公平公正,那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首先、工资是激发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工资分配合理,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再次、如果员工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他们将不再重视薪酬的高低,公平和公正会更加吸引他们。

2、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就是奖优罚劣,表彰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惩罚或批评不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通过这种方法,在公司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和健康阳光的工作氛围。此外,航空企业在分配员工的时候,要充分把握每个员工的长处和缺点,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根据岗位的特点合理分配员工,让他们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理管理设备,降低设备成本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航空配餐企业会运用食品加工设备,采取批量生产的方式。设备买回来以后还要进行维修和保养,这些后期工作都会增加配餐企业的成本。如果配餐企业在使用设备时能正确运用、合理配置,并且能定期对设备进行修护、保养的话,将大大缩减企业设备损耗,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用成本。

1、合理配置设备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孰企业在购进设备之前,应该先衡量使用设备与使用人工之间的成本孰高孰低,根据实际情况、生产量、员工质量和设备生产力来配置设备,增加使用率。在确保按时完工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2、合理使用设备,减少设备损耗。食品安全问题是航空配餐企业首要重视的问题,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就要做到及时生产与配送,缩短生产与食用的时间间隔。这一特点对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合理使用设备,减少设备损耗,降低事故率,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