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4:31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科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信息科技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科技翻译是把国内外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本文针对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专业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等

新经济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及持续化。2l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以科技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进行更广阔和更深层面的交流合作及信息共享。科技翻译是把国内外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之间学习探讨包容吸收他人先进技术的一座桥梁,在促进国际信息交流乃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翻译也将融入国际市场。科技翻译应如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科技翻译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从新经济时代下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新挑战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科技情报翻译的大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的挑战

科技翻译就是把国内外高新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地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科技翻译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大。科技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高水平的科技翻译,机械工业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将图纸技术资料的翻译、转换作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关键环节,将翻译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日本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二战后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大量翻译转换、消化吸收,提高了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所以认真研究科技翻译工作,提升科技翻译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因此,科技翻译要向信息嘏务业延伸,科技翻译人员必须树立为科技服务的意识,将有应用前景的科技资料翻译整理出来,供科技人员参考和领导决策。这就要求加强科技翻译队伍的组织领导,打破效率低、分散和个体操作的小作坊翻译方式。加强横向联系,逐步形成翻译网络和群体优势。与此同时,要加快提高科技翻译人员的素质,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提高翻译效率。科技翻译作为科技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全球科技信息、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对科技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须有一支熟悉翻译资料的背景知识和专门术语、具备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科技翻译队伍,才能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在新经济时代,人们对翻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目前在我国翻译队伍中,人数最多的是科技翻译工作者,与目前市场经济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也是科技翻译工作者。然而,当前科技译文的质量仍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科技专业知识更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

1.科学素养

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人员应有科学意识,知识渊博,涉猎多门学科,了解所译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知识、概念、术语不断涌现,同一单词在不同领域里表达不同的意思,专业不同,意思迥异。如:leader,(机械)导杆,(电力)引线,(电影)片头。因此,如果没有广泛的科技知识,不掌握较多的科技词汇和专业知识,从事科技翻译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由科技翻译的多学科性质决定的。如果不熟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翻译好有关该学科的资料。要译好有关学科的文献(如论文、技术资料、招投标文件、技术规范、产品说明书等)将是困难的。如commonlaw应译为普通法,而不懂法律的译者会译为共同法。把“胃舒冲剂”译成StomachComfortableLotion”,则大错特错,贻笑大方。造成这种误译的原因就是译者对专业术语不熟悉,对专门术语信手乱译、乱造词,使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再如水利水电行业涉及水文学、气象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量学、水力学、岩土力学、电工学和土木建筑等基础科学,及与水法、水利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水利机械、机电与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高压输电、电信、计算机、大坝监测等几十门专业。要做好水利水电方面的科技翻译,译员应熟知上述专业知识,译文读起来才有专业味道;否则,不能充分体现技术文献中的“科技语言”,影响译文的表达和质量。

2.专业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日本农业科技信息保障体系

我国实行以后,形成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这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成效的重要因素。日本农村也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但是日本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效率较高。完善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成效的重要条件。研究日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特点

1.日本政府重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的通讯、广播、电视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乡镇级以及地方综合农协在信息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迅速。日本农村除了有线电视和电话、报纸等媒体很普及外,计算机也很普及。日本农户购买微机可得到一定补助,政府所派的普及改良员除了教农民农业技术以外,还举办各类培训班,承担了面对农民的微机教学工作,促进了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日本农民获得信息的媒介渠道主要有以有线电视、计算机、传真机为主3种形式,适应于不同经济实力、人口密度、距离的不同地域。1994年,日本开始实施一项称为“高度信息化农村系统”的计划,直接服务于农民。目前,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制定一项名为“21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的计划,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充实农村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

2.日本政府重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

日本政府很重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平均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与网络相关的农业信息中心。跨入21世纪后,日本积极实施农业IT战略,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开发普及了气象、病虫害防治、农技、栽培等各类基础数据库。90年代初,日本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即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其大型电子计算机可收集、处理、贮存和传递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信息。每个县都设有DRESS分中心,可迅速得到有关信息,并随时交换信息。日本现在已将29个国立农业科研机构、381个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及571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全部联网,其中,571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与农协或农户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网上咨询。

3.政府从法律、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法律先行,政策配套,资金扶持。日本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如2000年11月正式公布了“高度信息通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简称“IT基本法”),旨在通过建设高度信息化的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实施农业领域的IT战略和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如在农村尽快普及因特网,向农村开放提供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等信息。在资金方面也予以大力扶持,日本各地域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由政府投资。

4.重视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

日本农民继续教育体系完备,包括民间研修教育机构、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校、就农准备校等,这些院校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日本农业科研机构都承担了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等信息素质培训的职能,政府每年在全国各地经常举办面向所有居民的网络与计算机培训班。

二、对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

1.加强我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我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村的通讯、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的硬件设施。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如日本般在农村普及电脑及因特网尚不现实,但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条件及地域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形成以计算机、有线电视、广播、电话等为主的各种传播形式,是切实可行的。

根据我国国情,在农村普及有线电视是个很有效的途径。很多农业类电视节目,本应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可是由于条件所限,农民仅靠接收天线收看不到此类有线电视才能收到的节目。有线电视能不能通到农村,是农业科技信息能否有效传播到农民手中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农民买电脑,上宽带网络还只能是极少数富裕地区农民能办到的事,绝大多数地区农民尚难以接触,即便能去网吧,又因为缺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知识而不能得到相关农业科技信息。报纸在农村的订阅率也很低,农民只有极少数是通过报纸来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农民接触最多的传播媒体就是电视和广播,相比较而言,电视的受欢迎率又远胜过广播,因此,通过电视这一最有效最普及的媒体传播方式,把适用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告知农民,是很有可行价值的。地方市县电视台由于技术及信息的限制,很难制作出较高水平的农业类电视节目,而有线电视中央七套及各省电视台的农村频道节目制作水平很高,信息来源较广,且有价值的新信息较多,问题在于农民接收不到。因此,解决问题的症结就在能否让有线电视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从而使一些优秀的农业类电视节目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扩大农民接触农业信息的视野,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已能安装有线电视接收系统,但门坎较高,且收费不一致。据调查,豫北某县有线电视初装费是150元,年使用费100元;安装无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所收台比接有线还要多,机顶盒的价格是200元左右,年使用费是120元。豫东某县有线电视初装费是298元,年使用费100元;安装无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机顶盒的价格是400元左右,年使用费是100元。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支撑;农民是弱势群体,收入较低,因此,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尽量减免初装费及年使用费,并严格要求各地费用统一,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不使一些地方部门为了牟利,而随意提高费用,影响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从而影响农村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

2.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

借鉴日本的经验,充分重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大多掌握在各级政府主办的科研或普及机构手中,政府应协调这些机构间的数据库资源建设及联网,做好资源集成及共享工作,建立气象、病虫害防治、农技、栽培等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专业性农业网站越来越多,要按照国家“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总方针,加快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特别是县乡(镇)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我国可将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及各地农业推广中心全部联网,取经日本,建立我国的农业科技信息实时管理系统,设置大型计算机收集、处理、贮存和传递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在各县乡设分中心,农业从业者可迅速得到有关信息,并随时交换信息。

3.重视政府在政策、完善法律、加强资金投入方面的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分散经营,他们需要政府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给予政策、法律、资金方面的支撑。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一系列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政策,如信息标准化;农业科技信息免费提供;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农业科技信息人才的培养、待遇、培训政策;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等一系列政策。同时,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相关法制、法规建设,结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采集到、传播以及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出台一套完整的法律,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保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我国农业通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

4.重视我国农民信息教育,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农民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终端,农民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成效。我国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大力发展农民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各级成人教育中心、农校、农业服务中心为基础,定期举办政府出资,农民免费的短期信息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信息接收、咨询、计算机运用、网络查询等信息素质培训,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的意识及查询信息、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宣传,鼓励农民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向农业信息部门和专家进行各种信息咨询,或注意收看农业类有线电视节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尽快提高农民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查询信息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效率。

第3篇

信息化是创新档案工作服务内容的必然需求。传统的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就是提供纸质档案信息。我国在推行电子公务之后,出现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馆当前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纸质文件,也包括电子文件。例如,观测资料原来只有酸雨、日射、高空、地面、农气,现在有了雷达、卫星云图、大气成分、土壤水分、沙尘暴、生态、农业的气象监测,既增加了信息的种类,也增加的信息的数量。目前,保存的主要气象科技档案就是大量的电子信息,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的内容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历史和现行文件。通过实践建立信息化的气象科技档案,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和开发这些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给社会,对社会中不同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需求进行满足。

二、加强建设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档案观念,认识到建设信息化气象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积极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提供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给社会。这不仅是社会对气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提早制定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以及要求,并且增加投入与其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接着,气象科技档案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建立并完善局域网中气象科技档案网页,进而更好的宣传其工作以及更好的进行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服务。后期持续对网络内容进行丰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查询和利用服务。最后,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整合和定位其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就需要档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应用信息化观念、技术、设备以及方法完成工作。可是当前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还能熟练应用网络、熟练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可以存储、编辑、检索、利用气象科技档案。明确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接着是实现接收、传递储存、提供利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一体化,然后实现高度共享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档案馆开放的档案,超越了时间、空间、文件数量的限制,还也可以更具不用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实施气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数字化原有馆藏的传统载体的档案,也就是扫描、加工以及处理馆藏的传统载体档案,进而实现其数字化,此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此时,一定要及时的归档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避免将来也要对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做好这样工作,不仅不能专注精力数字化原有的馆藏资源,还忽视了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这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双重浪费。随着不断增强的电子文件功能和不断膨胀的数量,如果缺乏相同的纸质文件归档,就可能导致档案的断档。所以可以明确一个时间,以此为开始,不仅归档纸质气象科技档案文件,也归档电子气象科技档案文件,所以要实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归档工作,切实提出可行的气象科技档案管理和归档意见。虽然当前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可是纸质文件更具法律和凭证作用,所以在归档的时候既包括电子文件,也包括纸质文件。气象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需要应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当前,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只有统一标准,制作规范,才能有效的储存、管理和使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此外,当前都是电子政务,需要依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受、归档和管理电子公文以及文档。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了促使新旧设备以及系统之间可以兼容,长期的保存数字资源,也需要依照严格的标准信息化建设气象科技档案。

三、结语

第4篇

为规范项目申报立项,坚持“统一申报、公开程序、民主决策、评审论证、阳光操作”的原则,市级农业科技目申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以保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全部实行项目信息公开化、项目申报网络化、项目管理信息化,引入的专家网络评审机制,把项目立项条件、项目管理办法、资金分配结果等亮在明处,也可以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业务功能流程与分析

系统业务功能分析项目数据集中、业务规范统一,为财政支农项目申报项目信息资源整合和全面监管提供依据。集成项目申报业务、项目立项业务、人员专家资料库、经费管理业务、项目实施管理和成果管理及项目评审验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职能,实现项目资源上的人、财、物的全面管理和项目滚动管理的全程跟踪。提供动态的项目执行控制和资料管理,可及时监管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果。支持多年数据集中管理、动态分析、对比分析和挖掘分析。与市财政预算系统能够进行预算科目对接,实现协调办公。预留与涉农补贴资金监管系统等相关系统对接的接口。

三、主要功能

1.项目申报管理上海市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预算申报数据经本系统校验通过后,可形成上报文件,上报市级农委。上海市级农委通过本系统对区县农委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聘请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与立项,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对通过项目评审的支农项目进行支出预算和审核。需要进行数据调整的单位可自行进行调整,再次上报。

2.项目执行管理上海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进行项目执行(包括各类监督检查、资金管理、整改处理等),各类数据经本系统校验通过后,形成上报文件,上报市级农委。上海市级农委、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对区县农委上报的各类材料进行审核与评估,必要时聘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

3项目验收管理上海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进行项目验收申请,提交验收材料,各类数据经本系统校验通过后,形成上报文件,上报市级农委。上海市级农委、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对区县农委上报的各类验收材料进行审核与评估,聘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

4项目资金管理上海市级和区县级农委通过本系统,实现农业科技项目支出预算录入、预算审批、预算审核等项目资金管理功能,同时通过与市财政局部门预算软件的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向是财政局提交预算与接受市财政局的预算批复信息。

四、结语

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也会改变某些工作流程。本系统以农业科技项目集中监管为目的,以农业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以农业科技项目资源管理为重点,全面实现了农业科技项目信息整合,从而方便高效地管理和控制农业科技项目活动,满足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达到对农业科技项目全面管理的目的,为上级农委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者对农业科技项目成果的正确评估提供依据。

本系统服务于上海市级农业科技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信息共享,增进了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利于管理者发现和分析管理中的各项问题。

第5篇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第6篇

作者:邹艳辉

电子医疗档案意味着压缩信息内存大小、规范储存的内容和位置。传统的电子医疗档案所认为的唯一目的是保存医疗诊治信息,尽管这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是当今电子医疗档案的功能远不止这一目的。基于强调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维持病人健康的目的,医疗照顾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电子医疗档案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病人(例如:只局限某一个体所患的疾病),电子医疗档案所强调的是完善和保存健康和疾病信息。因此对于某一个体来说,电子医疗档案里实际记录的是某人一生健康资料的信息,包括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计划、措施和结果等,同时也包括个体的过敏信息、疾病和外伤史、身体功能状态、检查、检验结果、体格检查、医嘱、会诊报告及治疗病程记录等。电子医疗档案还包括某人保持健康状态的信息:比如接种史、个人行为资料、环境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医疗保险、为治疗过程提供管理信息,还包括其它法律相关的资料例如:同意书等。电子医疗档案还记录了:记录人、时间、地点和资料取得的方式等。资料可以以文本、数字、声音、图像、甚至是视频的方式记录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医疗信息及个体的电子医疗档案。所以电子医疗档案就是捕捉、加工、沟通、储存和显示病人的信息。这一系统也可能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组成电子医疗档案,还包括诊疗规范、病人健康教育资料、专家会诊意见和收费明细等。当所有功能同时工作时,电子医疗档案提供的就不止病人的病历而是一个临床诊疗护理活动的支持工具。电子医疗档案能够把各种信息资源融合提供给决策制定者,最终成为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主要的信息来源。收集资料(DataCapture)资料收集是指收集和储存信息到计算机系统。收集资料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打字输入、认知模型(声音、手写、生物特征等)输入和医疗仪器输入。

资料来源于病人本身、家属、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电子医疗档案信息。储存(Storage)储存是指信息的物理位置。在电子医疗档案系统中,健康信息以各种方式在各种系统间传播,因此应该建立电子医疗档案权限储存计划和严格的身份确认。电子医疗档案的权限是指只允许特定的用户可以查阅到某病人的信息。系统具有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储存计划所强调的是使某一信息以活动和非活动的方式储存或者永久地保存在某一种储存媒介里。工作人员的电子身份可以通过电子签名或数字的方法进行确认。信息加工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信息加工过程是指有效提取信息和资料使之变成有用的信息,包括决策支持工具,如:药品警示系统提供药品禁忌、过敏和异常检查结果的提示。备忘录提示病人的检查时间、关键的路径措施、需要给的药和其他医疗活动。信息加工甚至提供统计数据、循证诊断方法、治疗指南和原则。护士可以为某一个病人提供标准的护理指南、原则、关键路径,使得护理计划满足某一病人的需求,并以此作为管理病人和护理记录的基础。这些诊疗信息及其结果以电子记录的方式储存为后续的照顾者、其他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并对信息分析做出持续改进的工作指南和原则。电子医疗档案信息甚至可以以某种方式下载,用某种软件分析做更复杂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信息的交流(InformationCom-munication)信息交流是指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链接和交换。把健康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的地点,为不同的目标人群在其相应的权限下得到信息服务。目标人群包括病人、照顾人员、信息提供者、付账者;而系统的构成可能是国家的、大中心的、区域的层面,把各分支机构及其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用标准的信息代码进行沟通的原则,是使得这一系统功能运转正常的关键。因此各系统持有者必须达成广泛的共识,对信息的转化和传递形成一致意见。使用统一的词汇和代码使得资讯变成有意义的信息。电子医疗档案系统必须提供治疗护理的关键信息数据库和知识平台,例如:药学公式、会诊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库等。安全(Security)基于电脑程序的电子医疗档案系统能更好地保护医疗信息。因为只有被授权人员才能够进入电子医疗档案系统查阅或记录相关信息。信息安全所强调的是病人的隐私及其权利,保证数据的完整。信息安全功能必须与相应的法律条例和执行标准一致。信息安全系统必须确保信息只能提供给被允许获得信息的人,即合法性。信息安全系统也必须对不合法的侵入进行审查。为了充分的理解信息的权限重要性,必须讨论以下三个重要的术语:隐私、保密和安全。①隐私是指个人有权利使自己的信息不被公布给其他人。如果一个病人决定不告知医务人员她曾经做过人工流产,保护这一隐私是她的权利。②保密是指保护他人的隐私。当一个病人把自己的隐私信息告诉医护人员时,医护人员就有责任保密,不把这个信息透露给无权得到这个信息的人。③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使之免遭不慎或者有目的地泄露给其它无权知道的人,使信息不被改变、破坏、和丢失。

信息的再现(InformationPresen-tation)通过电子医疗档案系统的管理使海量的信息变成有用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相应的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其它有权限得到这些信息的人。例如:护士所需要的信息是医嘱、病人存在的问题、日期等。信息可以以细节或者总结的形式出现。如以表格、图形、描述及其他各种方式显示。某些信息使用者也许只需要知道某些数据的存在和缺失,而不是数据本身的性质,例如:血库抽取捐血人的血液检查艾滋病、肝炎和其它状况。如果患者检测结果阳性,那么血液中心不必直接通知该捐血人的真实结果,而只是简单的告知其检测结果异常,然后指导其去合适的医疗机构去做进一步检测。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Deci-sionSupportandComputerizedProviderOrderEntry)美国医师学会推荐电子医疗档案系统提供七个方面的功能:①病人的健康信息和数据有利于做出临床诊断,诸如:病史、检查结果、过敏史、目前用药和同意书等。②结果管理:自动提供检验、检查结果分析、电子咨询报告等。③医嘱录入和医嘱的管理:在有或者没有决策支持系统下计算机管理医嘱录入有利于避免医嘱遗失和字迹潦草,自动产生相关的医嘱,监测复制和矛盾的医嘱,减少医嘱录入的时间。④电子备忘与提醒;⑤电子交流和联系:电子交流在医疗团队的各人员之间,在不同的场合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广泛交流。⑥支持病人管理的流程包括:预约、记账、医保资格审查、满意度调查等。⑦疾病信息报告和人群健康的管理,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所需要的健康报告,强调内部质量改进。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有利于决定治疗措施,其提供的自动提醒功能有利于及时处理病人的异常状况避免用药错误,相应的医嘱自动生成功能及电子录入避免了潦草的书写、医嘱的缺失,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归纳起来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医疗错误:①改善了沟通;②更容易得到资信;③提供关键信息(例如:药物的剂量);④帮助计算;⑤检查实际执行时间;⑥协助监测;⑦决策支持;⑧快速的反应和发现不良事件(BatesandGawande,2003)。传统的现场护理技术只是用于隐血试验、小便分析、早孕试验和血糖监测。当今现场护理技术更用于动脉血气、凝血时间、心脏标记物、链球菌快速鉴定、胆红素、肺功能分析、快速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快速艾滋病检测、唾液分析(Lewandrowskietal,2005;Newbold,2004;Nichols,2004)。现场护理技术的设备包括以上监控设备和PDA等。目前,PDA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常见的是移动护士站,广泛应用于现场护理技术中。移动护士站是护士工作站在病人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现场护理技术的一个优点是能扫描护士的胸牌从而来确认谁做了这项检测,并且能避免重复做的错误;同样可以扫描病人的信息,因此使得检测结果直接进入病人的信息系统,并形成电子医疗档案。

第7篇

早期,设计院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书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随着项目的增多,这种方式难以对大量的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操作的效率不高,不利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2011年,随着设计院生产管理项目系统的成功上线,当时的科技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科技管理系统。本系统基于ECA平台开发,完成了项目立项管理、项目验收等模块,实现了科技项目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此次的变革证明了科技项目走信息化建设道路的必要性。但初步的系统建设只是实现了科技管理数据的信息化。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交叉细分,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科技管理系统需实现从刚性至柔性、从数据信息化到流程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到决策信息化的转变。显而易见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现有科技管理的需求。2012年底,科信部全面梳理了科技管理业务流程,分析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条件,基于原平台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升级。系统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的控制,实现科技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产值管理、成果管理等全过程的跟踪实时管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院的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设计院的科技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4]。

2功能介绍

本系统基于EC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在对科技项目管理特点、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将科技管理内容划分为科标业项目管理、科技采购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管理报表与查询和科技管理配置五大模块。系统功能图如图2-1所示:科标业项目管理为项目为主线,覆盖了院内项目与外控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阶段的管理。项目立项:院内项目由各部门编制计划提交,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项目是否立项。过程管理:立项的项目,科研人员定期提供工作报告,对科研活动的进度、内容和成果进行汇报;科技管理部门安排相关检查和评审,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风险控制。项目验收: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验收和评审,根据验收结果形成处理意见。科技成果管理:项目完成以后,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期内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取得的成果,并对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及奖励。科技采购管理:申请人发起科技外委采购合同申请,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合同评审管理的过程。科技报表与查询:面向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等对象,提供灵活的查询与统计。

3创新成果

(1)信息共享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互联,科技项目信息互通,科技项目成果信息共享,融合科技信息资源[5]。平台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水平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分类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来源项目进行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院内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科技信息部列入科技项目实施计划并下达任务书给各项目组实施。院外批准立项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外控项目登记,无签入合同的,转为院内重点项目管理;有签入合同的,按照外控项目进行管理。院内项目过程管理完成项目变更、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估、产值等管理。外控项目过程管理完成合同管理、项目验收、经费结算等管理。项目根据不同来源实现具体化、明确化管理,满足不同来源项目不同内容的需求,全面提升高效、精细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3)过程控制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项目为主线,实现项目立项、项目控制、项目成果等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项目阶段管理状态,使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能够清楚地知道项目所处的阶段,方便对科技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协调处理,保证科技的有效进行。过程管理有一系列具有步骤性和控制关口的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具有固定的启承关系,前驱阶段完成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系统通过对产值申报阶段的控制来实现科技院内项目研发工作的有效推进。科技项目按阶段产值率来控制产值申报,立项后完成项目策划按15%申报;提交中间评审按30%申报;完成中间评审按40%申报;提交验收按80%申报;通过验收按95%申报;完成归档按100%申报。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了项目的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益。(4)产值统一申报生产项目与科标业项目产值遵循“分开管理,统一申报”原则。过程中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可对产值进行调整或终止。系统提供科标业的产值申报明细表和产值池情况,方便科技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产值动态。产值统一申报,各个部门每月底可同时申报生产项目和科标业项目的产值。集中化的申报,方便了部门产值申报,提高部门申报的效率。(5)无缝工作流分析并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流程,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流程的映射、建模和管理,实现无缝工作流。实现流程自动化,能够实时地传递项目管理的信息,及时RTX消息提醒相关负责人进行项目管理的具体任务操作。可以避免在等待中浪费时间,缩减行政成本,有效提升效率;实现监控全面,管理层可以全面把握各种工作的执行情况,了解和分析任务的状态,提高决策速度;具有可追溯性,可随时查看流程的历史执行情况,减小人员间的扯皮现象。

4后期升级

本系统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信息化。但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关系,系统还有一些不足,后期还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的研究:(1)门户展现运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结合科技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建设科信部门户。目前在科信部门户建立了报奖平台指南,展现了各种奖的评奖办法、相关文件下载的信息。后期将逐步丰富科信部门户,逐步将项目的重要信息、成果奖励机制等内容在门户上统一展现。大大提高科技项目范围内的知识传播和共享,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工作,实现科信部门户的专业化。(2)科研人才平台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最主要的资源,对科研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清楚的了解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及成果获奖等信息动态,是用好人才的前提。科研人才平台以人员为对象,集中展现人员在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具体包括人员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奖、技术标准、专利、论文等情况。使科技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领导等不同层面的用户清楚的掌握到设计院人才队伍现状,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规划,推动解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升院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决策支持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根据不同部门、项目组成员、领导、中建集团等用户的需求查询并生成相应报表,能够及时掌握解最新科技项目动态。但未达到决策支持水平,后期将逐步完善统计模块,全方位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帮助科技管理者及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从整体上提高设计院科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