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审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4:29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审计教学

第1篇

一、审计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审计课程建设 李艳辉等(2006)对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应分别设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理论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环节教学课程应包括专业问题的社会调查实践、基础课程的实习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算机在审计专业应用的实践教学和走进审计实务界的专题实习。

马琳英(2007)认为审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原则应该是厚基础,厚相关专业,有主有次,要注意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突出特色的需求。指出审计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基础审计》、《中级财务会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同时指出审计学科的教材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复合型人才。

胡继荣等(2008)建议会计学专业或审计学专业增设政府绩效审计为必修课,增设计算机审计为辅修课程。并指出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等教学内容,可以开设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并指出应当提高审计学科的地位,注重审计学课程内部知识的组合,即注重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的结合。

(二)职业判断能力在审计教学中的培养新审计准则与旧审计准则相比,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学者在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判断能力和风险审计理念的措施。

张学军(2007)指出教师在审计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审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田钊平(2008)指出要想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有必要补充培养学生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的教材或训练内容。其次要推行“现场”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何晓华(2009)指出在制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外,可以将逻辑学纳入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建议将写作纳入审计学科考核范围之一,因为写作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

张家杰(2009)针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给高校审计教学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指出应做好审计教学的衔接,更新审计理念和改革审计教学模式。

(三)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审计课堂教学中 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关注。学者们及实务界人士多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职业道德建设展开研究,随后又将职业道德问题拓展到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层面。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张白(2001)指出中国审计与国际上的较大差别,除了职业环境、管理体制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就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指出对于职业质量而言,主要问题是职业道德问题,专业技术相对而言是次要问题。

赵素琴(2005)指出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作用的发挥。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

周莉(2008)指出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因课时的限制削弱甚至忽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审计入门时就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将其纳入日常的教学中。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应突出诚信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形成以诚信为本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研究 高岩芳(2005)指出为了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可以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审计的教学效果。

邵丽(2007)指出可以综合运用如目标教学法、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创造性的启发式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教学的质量。

何秀英(2007)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案――“审计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三维整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指出课程整合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审计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局部释放;审计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二)审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工商管理研究生中运用,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采用,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从案例的选编、开发、意义、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如燕(2009)指出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案例,并且要重视案例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如课前举出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课中举出实用性强的案例;课后留下大型的、典型的案例。再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和关注网络资源中涉及的审计界的最新动态。

常京萍等(2007)指出可以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因为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资源。郭桂花(2005)指出审计案例研究对审计教学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经济意义、发现意义和证伪存真意义。

朱锦余(2002)指出审计案例的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即审计方法层次案例、审计业务循环层次案例、综合性审计案例。张根文(2004)指出审计学案例教材的内容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审计案例实务篇、审计案例阅读篇、附录篇,同时提出了审计学案例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李凤荣(2003)以一个具体的审计案例讲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具体讲解了其操作模式。王淅勤(2005)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以内容为线索、以案例为线索的两种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以旨在推动实践发展或理论提升的案例研究模式,其比较适合于研究性的学习。刘淑芬(2006)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审计案例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且应当对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开发等。阮莹(2008)对案例教学法和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了区别和研究,并且基于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侯洪涛(2010)指出案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将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导型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使用。在案例分析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单案例分析与多案例分析的结合以及国内外案例的结合等问题。

(三)实验模拟教学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是改变审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极佳的途径。可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弥补直接实践严重受限的不足。

李轶群(2005)对审计实验对象的实习内容、审计模拟实验资料的解决方案以及应该具备的硬件条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刘蓉(2007)指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未引起我国各大高校的足够重视,并且缺乏一个实现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平台,提出了完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设想。顾征娣(2008)分析了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梁素萍(2009)通过分析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一个既易于学习又便于操作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构想。

(四)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获得很大的成功。

陈朝晖(2001)指出多媒体网站式课件是会计审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资源共享、易于维护,适合自学等特点,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开发思路。刘淑芬(2007)指出由于案例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为合适,可以将开发的典型案例制成电子版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同时可以制作审计案例在线答疑校园网页。

(五)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田岗(2005)指出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式。张雪梅(2007,2008)指出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迫切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了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黄胤强(2008)对启发式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设计,并指出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特别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六)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张优勤(2009)指出在审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七)直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两种实践模式,直接实践即学生直接到事务所或企业进行实习。而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吴丹(2008)指出可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培训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杨录强(2009)提出校企“联姻”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认为校企“联姻”可以助推审计实践教学,首先应当革新指导思想,大力推广实践教学,其次可以“走出去、请进来”锻造教师队伍,还可以实施校企优势互补,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

(八)其他教学方法 蔡才德(2005)把“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审计案例教学中,为教学创新开启实践通道,从而使得审计案例教学成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

赵建平(2007)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创新模式,指出通过国际认证考试与高校审计教学相联系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教育上的相互融合,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审计状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技能。

郑新源(2008)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题是前提,能力为本位是目标,任务为驱动是手段。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从单纯联系向任务驱动转变,有利于审计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陈利军(2009)提出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实验、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四轮驱动教学方式,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从有关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来看,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已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其他教学法的探讨比较少,如项目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其具体实施的目标、原则、程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都没有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运用。在方法的应用上,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每一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而对于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目前研究的还不深入。

三、审计教学效果与研究方法选用

(一)审计教学效果研究 对审计教学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得出审计教学的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意义。同时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起到完善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少数学者对审计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潘念萍(2006)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审计教学环境也不容乐观。有88%的学生认为当前审计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 72%的学生感觉理论多而抽象,难以理解,58%的学生感觉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60%的学生希望增加案例分析,但只有16%的学生表明在审计课程中接受过案例,并且这些学生中仅有5%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说明教师特别注重应试教育,教材的建设水平也比较低。80%的学生呼吁在校内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可以看出,审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梁素萍(2009)在2006~2007年间对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4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审计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理论多而抽象,难于理解;48%的学生认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只有6.3%的学生认为审计课还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从调查可以得出审计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何琴(2009)基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视角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效果,得出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师和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不一,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效果良好,而学生则感觉不是十分满意;从审计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细节来看,时间安排存在问题,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分析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对检索的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发现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规范研究是当前研究审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涉及很少,采取的实证研究也大多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而没有采用实地研究等其他研究方式。因此,应加快实证研究的步伐,使实证研究能在审计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可以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使用,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推理,其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搜集数据,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以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再用实证研究去证实结论,结论的可靠性将大大提高。

为了不断提高审计职业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教育界应当拓宽研究的视野,以审计市场对于审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审计教学研究,改善审计教学的质量,缩小审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审计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 审计教学 现状分析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7-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审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审计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审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审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多种审计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的审计教学还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方法落后,中职学生素质不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审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通过对中职审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审计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目前中职审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2中职学校审计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可行性,对审计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虽然设置了审计课程,但只是把它作为传统会计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学校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以后真正从事审计工作的少之又少,所以并没有重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审计教学工作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大多数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什么也不记得,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另外,由于专业教师很少有机会去更新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都比较陈旧,导致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法,即使使用案例,也是脱离实际的案例,导致学生无从深入理解,无法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1.3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无法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再加上社会上对劳动力的要求供大于求,同时对劳动力学历的要求过高,导致中职学生在求职时十分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首要问题,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想去学到一技之长。

1.4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

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这些老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参与过社会审计社会实践,所以,在教学中大多是照本宣科,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训练。但是审计是一门集会计、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有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这样学科的要求和实际教师的现状导致了老师觉得审计课难上,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教学效果不好等情况。

2 中职教学的改进措施

2.1提高对审计教学的认识,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中职学校首先要提高对审计教学的认识,对该门学科要足够重视。其次,要优化审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制定一系列的可行性教学计划,分配好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只有学校对该门课重视起来,学生才能重视,通过科学的学习,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2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运用案例教学

改变以往的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再使用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来,形成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大量使用案例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掌握理论知识;其次,教师要经常通过查阅一些最新的文献资料、搜集电视媒体的报道、浏览网站等途径搜集一些各种类型的审计案例,从而建立起审计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源;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那么一定要积极开发审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到审计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4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要提高中职审计教学的质量,一定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或者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的实践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或者聘请一些社会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

3 结语

总之,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必须提高对审计课程的认识,改变现有中职审计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强校企合作,不断增强审计的实践环节,提高中职学校审计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

2009,(8).

[2]何明辉.中职教育中审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1.4:(170-171).

[3]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财会经纬,2008.4(上):(70-71).

第3篇

关键词:审计案例;重要性;教学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和必修课程,是研究审计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现代经济管理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审计的本质,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并能运用审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评价经济责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门课,能给高职学生提供更宽阔的就业空间,如可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工作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拓展了高职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普遍陈旧

目前市场上高职高专系列审计课程教材普遍内容陈旧。新的审计准则已出台数年,但结合新审计准则,真正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最新内容的教材相当少,有的教材只是披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外衣,具体内容还是制度基础审计的老一套。这种过时的教材对学生有很大的危害性;很多高校采用注册会计师考试用的《审计》教材,但对高职学生来说该教材内容太多,难度过高,也不合适。因此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审计教材是一个首要任务。

2.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大多是重审计理论、轻审计实践的课堂讲授。如“存货监盘”是审计实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重点介绍监盘的实际操作程序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但多数教师运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则是对监盘的概念、目的、意义等枯燥理论一一精讲,因为他们认为学生现在接触不到实务工作,讲了也没用,学生也记不住,这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审计实践技能及学习方法的培养。

3.审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课教师拥有较高学历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审计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审计实践经验,讲授该课程终究是“纸上谈兵”,如前段提到的“存货监盘”,许多专业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实际监盘工作的要点,在教学中自然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项重要审计工作。

二、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学校能较好掌握审计的理论,但是对于如何开展审计实际工作、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实行审计案例教学非常必要。审计教学案例来源于审计实际工作,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审计实际活动的再现,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审计案例教学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勤于思考、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已学知识。该方法有利于培养财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查错防弊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在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能容忍学生不成熟甚至出格的想法与做法,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课堂轻松,没有恐惧感,进而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三、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1.精心选择审计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审计课程教学中,因为高职学生没有实际从业经验,所以选择案例应该先简单后复杂,最后到综合案例。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适应,激发其学习兴趣。初始阶段千万不可使用过于复杂的案例导致学生晕头转向。审计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提高其理实结合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应经常关注审计及会计界发展的最新进展、变革,多以与实际、当地有联系的且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并进行整理,将这些加工过的最新的案例补充到审计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以及对教学案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随时接触到反映时代特征的审计实务。

2.有效准备审计教学案例

(1)课前设计引导案例时,应做到短小精练、吸引力强,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并推测事物发展的结果,以此来引导学生。这种小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融入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2)课中要准备能引起学生激烈讨论和认真分析的案例。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案例与所学章节知识的针对性,甚至可以虚构一些情节和做法,丰富案例内容,并设计一些相关性强、能引申的问题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师要把握好度,让学生的观点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充分表达出来。

(3)课后要留有典型的综合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料。这种案例要求社会影响越大越好,内容越详细越好,如“蓝田股份”“银广厦”、国外的“安然”“世界通信”这些知名审计案例。教师要交代清楚案情的具体内容、后果及社会影响,关键是结合相应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审计实际工作要点,使学生系统掌握每一章节所学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到一定阶段以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审计案例。

3. 深入实施审计案例教学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千万不能只重表面形式,应该将案例教学步骤细化,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例如,函证业务案例中针对不同的回函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剥茧抽丝式的分析:如果存在对询证函回函的可靠性产生疑虑的因素,审计人员应当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以消除这些疑虑;如果认为询证函回函不可靠,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其对评估的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在未回函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又如针对几大业务循环,教师不妨以审计工作底稿为载体,以报表项目和审计流程为主线,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开展审计案例模拟实验。如销售和收款循环,常有为了虚增业绩搞“假销售”,同时虚构产品“假出库”这一类作假手法,我们将其完整地融入案例,将学生合理分组,按最新的风险导向准则进行审计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怎样处理不同的问题,如何完成审计工作底稿,最终出具审计报告。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审计案例分析和实务处理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正确。教师最后的点评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之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案例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喜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研究性学习理论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4).

第4篇

一、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

(一)案例知识点的讲解

在进行正式案例分析之前,首先对案例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和讲解,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盈利预测报告披露的基本动机和历史演进。

主要从信息观的视角分析了披露盈利预测的动机,并分析了赞成和反对强制披露盈利预测者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我国盈利预测披露的历史演进,让学生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披露的历史过程有深刻了解,既要了解不同历史阶段对盈利预测的要求,同时又要了解历史上盈利预测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盈利预测历史演进的分析中,具体给学生介绍了红光实业的盈利预测情况。该公司1997年5月23日,为扩建彩色显像管生产线项目,以每股60.5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发行7 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发行A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199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7 055万元(所得税税率15%),每股税后利润(全面摊薄)0.3063元/股,每股税后利润(加权平均)0.3515元。1998年4月30日,年报中披露1997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为-19 840万元,每股收益-0.363元。这与盈利预测净利润7 055万元相距甚远。导致盈利预测与实际完成业绩产生重大差异的主要项目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成本”。原预计主营业务收入为59 326万元,但实际完成额为27 066万元,实际完成额仅为预计额的45.62%。而营业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预计额基本持平(实际发生额为36 476万元,预计额为39 184万元)。这样,主营业务利润与预测数之间形成很大的差异,导致实际实现净利润与预测净利润的巨大差异。并简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净利润与预测净利润之间的重大差异的产生,能否用公司提出的下述两个理由予以解释:(1)由于近几年因电视大幅度降价导致行业内的竞争激烈,使公司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2)由于未能通过不断热修保证已超龄的彩管玻壳屏炉和锥炉维持正常生产状态,造成公司产品合格率降低,成本加大。如果不能用上述理由解释,那么重大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审计师未能关注到盈利预测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是过失还是合谋?

2.盈利预测编制的现行有关规定。

主要是证监会有关盈利预测披露的内容与格式要求,新股发行公司盈利预测报告编制指南等文件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盈利预测编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盈利预测报告包括盈利预测基准、盈利预测基本假设、盈利预测表和盈利预测说明四个部分。并熟练掌握和理解盈利预测基准是公司盈利预测编制的基础,包括经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前三年经营业绩,预测期间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投资计划、生产计划和营销计划和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等。盈利预测基本假设是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和行业特点对预测期间的一般经济环境、经营条件、相关的金融与税收政策、市场情况等盈利预测的编制前提所作出的合理假设,盈利预测报告中应说明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利率、汇率、税率、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产品价格等假定条件。盈利预测表是反映预测期间利润来源和构成的预测报表,凡有控股子公司并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应分别编制母公司盈利预测表与合并盈利预测表。盈利预测表各预测项目应分别编制解释性附表。盈利预测说明是对预测期间利润形成的原因、计算依据、计算方法所做出的详细分析。编制合并盈利预测表的新股发行公司,应着重对合并盈利预测进行详细说明,对母公司盈利预测所涉及的重要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

这些有关盈利预测编制的现行规定是审计师判断盈利预测单位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是否适当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作为案例分析者的学生要对此有完整的理解和把握。

3.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准则。

审计师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必须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的要求,因此,案例分析前学生必须掌握此准则的相关内容,尽管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此内容有所掌握,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对此做了重新讲解。讲解时着重强调了预测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充分、适当的证据、保证程度、了解被审核单位基本情况、涵盖期间、评价假设关注的重点、列报、审核报告的出具等内容。

(二)分组与案例资料发放

案例讨论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个人学习模式(individual study),即每个学习者单独就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表见解;二是小组讨论(small-group study),由3~5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合作;三是大组讨论(large-group study),由比较多的成员,甚至是一个班,组成一个大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Graham和Cline,2001)。本人采用的是第二种案例讨论模式,即将全班按每组5人分组进行讨论。分组时主要考虑男女生搭配和平时学习成绩。

案例资料的发放是安排在讲解完案例相关知识点之后,案例分析报告前一周。发放给学生的案例资料包括:涉及与新能源所在行业相关的行业发展信息、新能源最近连续多年的年度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盈利预测审核报告。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还另外给学生提出了几个引导性的思考问题。本人结合新能源公司盈利预测报告的情况,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有四个:(1)仔细阅读新能源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分析新能源盈利预测的基本假设的合理性;(2)分析合并新能源盈利预测的编制范围是否适当;(3)注册会计师在对新能源公司编制的盈利预测进行审核时需要关注哪些问题;(4)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分析审计报告与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在性质、格式、责任等诸方面的差异。

发放案例资料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案例分析报告前一周,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小组内的讨论又安排在课后,由各小组的组长组织完成,故提前一周发放材料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研读案例,写出较好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讨论的实施

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组发言。要求各小组推荐一个成员在讲台使用PPT进行讲解,时间在10~15分钟,当小组成员讲解完成后,其他小组成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可以继续补充;第二阶段是组间讨论。即其他组的成员对进行报告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适当评论。

在学生完成了所有报告和讨论后,本人再结合各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点评意见从层面上来说,既有针对某一具体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也有就整体案例分析情况的评价。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已经涉及的点,指出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所指出的问题是否适当;(2)对案例背景资料的使用,分析其应用是否得当,有否正确理解盈利预测报告所依据的基本假设,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规定;(3)提醒学生案例中可能还存在的其他相关问题;(4)提醒学生案例讨论后,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准则及其指南的相关规定是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重要的体会应提炼总结;(5)肯定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突出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每个班级总会有小组能够提出一些以前尚未关注到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点评要适可而止,既要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给出的信息也是一己之见,案例讨论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二是要控制好组间讨论,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防止出现偏题,比如讨论新能源公司盈利预测审核,结果出现讨论新能源公司是否违规等问题。同时还要控制要讨论的时间,如果任由学生发言讨论,可能课堂上就无法完成案例讨论的任务,因此,还要艺术地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三、案例讨论后的总结、思考与完善

每当完成一次案例教学后,作为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思考是必要的,有助于改善未来的教学质量。每次案例讨论完毕后,我都要求各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和讲演用的PPT,在案例讨论完毕后,对各小组的分析报告进行认真阅读,这不仅仅是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完善案例教学的手段。通过认真阅读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案例资料的准备是否充分。比如,为什么在案例资料中,发放给了学生公司连续多年的年报,原因就在于过去的案例讨论中发现,学生未能把握公司的经营环境、无法对假设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经分析和询问学生,发现是缺乏相关暗示性资料,而作为一名本科生缺乏检索资料的习惯,故而无法获知公司的历史信息,也难以分析哪些基本假设可能存在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改革;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审计专业是各个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学院所必设的专业,而《审计学》又是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开设《审计学》这一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审计体系,了解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学会审计报告的编写,使审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上手做与审计相关的各项工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审计学》为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审计课程之后依然不清楚审计学的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四个不同角度分析审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审计学》课程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审计学》课程也是目前各个高等财经类院校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有关财务类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审计监督也渐渐发展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二、《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学的理论方法不同于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财会类基础学科,审计学里面没有数学计算,也没有分录的列示,主要是理论和注册会计师准则的应用,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的后置学科,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会计基础,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各高校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企业审计人员标准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审计学的教学大多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实践教学,只是填鸭式教学的讲解法条,很少讲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在审计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上建设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等实用方面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审计学的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方式单一、互动性差,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同时,审计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这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审计课程的兴趣,学习难度加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审计知识,没有探究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热情。

(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欠缺的问题,导致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拨弱,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学历普遍较高,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民办高校的审计教师也有相应的问题,许多教师对于具体审计实务操作了解甚少,多数认知来源于书本。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理论讲理论,甚至于照本宣科地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审计工作的具体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四)成绩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期末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的考查仍只采用笔试,仅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忽视了对审计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疏于对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除了经济供给侧改革外,在教育行业也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即争取努力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针对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中的审计人员职位,在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除了要体现整体性和递进性,保证知识架构的完整,同时要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为主线,通过引入典型企业比较成熟的全套审计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带领学生通过操作整个流程熟悉审计方法,甚至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增加审计报告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之一,让学生彻底掌握审计实践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解为主,虽然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传授知识最大化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强迫性的缺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思考,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审计学的主要知识体系。例如应收账款审计的讲解时,就可以找相关的审计案例直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操作,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学生自己审计完应收账款后,可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虽然在审计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问题比较多,但一旦完成就会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把握就更深刻、更准确。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弥补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欠缺,高校应注重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可定期组织对审计师资队伍进行教学能力考核与培训,积极促进教师团队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工作。努力建立与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作,安排审计教师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效改善实务经验欠缺的情况,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在提高现有审计教师素质的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具备审计实践能力的教师,通过将审计实践经验与审计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促进授课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安排考核方式

可以将传统的期末仅仅笔试考查课本知识点形式改为由随堂案例作业、课堂分组讨论、审计报告编写、审计软件应用等考察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审计专业的应用式教学目的。整体的考核内容应结合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同时紧紧围绕审计专业的各个主要知识点展开。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e极性,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审计学》是审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学生们进行后续专业学习以及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各民办高校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审计学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审计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审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凌云,郭焕书.就业导向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财会通讯,2010.

第6篇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审计软件; 审计教学; 信息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36-001

一、引言

审计教学课堂的内容设置,一直是审计教学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审计信息化的普及广度增加,被审计单位和事务所对于审计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重视度增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进步,审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各种业务往来数据可以被记录和模拟,更容易寻找审计技能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关键审计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各种审计软件的用途,以此来重新设计和丰富审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审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率。

二、审计软件的教学效用

审计信息化项目自2002年从我国启动,审计信息化普及面的增加,使计算机和软件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极为迅速的便利了审计的工作,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解审计软件和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有助于深刻理解审计软件和信息化的教学用途。

审计软件具备高度仿真和模拟审计,通过模拟场景,从而具备开发教学的功效。审计软件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审计基本流程与方法,熟悉基本的审计技术,能够快速的和较为熟练地运用审计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审计项目,掌握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和审计证据等审计工作文件的编写。对审计程序和审计业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审计实务的操作能力。

现行市场中的审计软件主要有审计之星,中普审计管理以及企审通等。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和转换,项目计划和作业,分析复核,风险评估,抽样及测试,财务查询分析,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万能查询分析,审计统计报表,审计底稿及成果管理,项目管理及归档法规查询,专家系统,审计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实时查证,审计监控分析统计,预警以及团队协同作业。这些常见的审计业务功能被高度抽象并集中在一起出现,能够极大程度的弥补传统审计教学理论知识可感知的不足以及理解的偏差性。

三、基于审计软件开展教学的建议

审计软件具备信息处理,数据查询,资源共享的突出特点,但是不能就此忽视理论教学对于培养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和广阔视野的潜在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在利用审计软件的基础上提高审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审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实现审计教学面向实践的需要。

1.利用审计软件提升审计教学的可视性

审计教学中的理解效率是审计教学的难题,理论知识的教授不具备整体的连贯性,通过使用审计软件,能够以直观而简洁的方式串联大量的审计理论知识,使审计授课具备图文并茂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审计疑点的精神,也降低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审计知识中的记忆工作强度,理解审计软件的这一特点,对审计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2.利用审计软件提升审计教学中的自主性

审计软件具备在指令下自动处理数据的功能,这也是软件最突出的特点。例如在通过审计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只要提供必要的账户设置信息,就能够实现自动的数据调取和录入;而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审计软件具备抽样模块功能,能够自动生成随机的审计抽样列表供审计人员选择。同时,在完成审计数据录入和基本的分析之后,能够自动对存在的预警指标提供提示,产生疑点以供审计人员选择性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开展追踪以及分析。因此,在传授基本的教学理论之后,加强整体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整体性的意识,而在细节方面有意识的激励学生的自主性,是对审计教学的极大补充。

3.利用审计软件培养学生的协作性

审计工作由于复杂而细致,在事务所中常常由项目团队完成,因此,审计软件最大程度的提供这种情景的模拟。审计软件的模块功能使得任何项目都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实现多人的共享。包括被审计客户的基本数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的基本目标的数据化资料。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可以通过多人同时在线完成,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登陆系统了解项目的进度和工作量,从而提升了整体的写作水平。审计软件通过使用培养了学生在审计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意识,这是审计理论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功效。

四、结论

审计教学是会计课程中的难点,抽象的知识面临最具备实践性的工作,这对于教师将是极大的挑战。虽然审计软件提供了审计基本工作智能化的便利,但是仍然需要审计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推演和规律总结以及判断力的总结与审计软件最大程度的结合起来。在基本的审计数据中,仍然需要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思考。审计软件仅仅在于提供参考的作用,在从数据转向知识和判断过程中,仍然需要发挥审计理论教学的功效。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利用审计软件的数据分析能力,理论教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逻辑推演和审计职业判断力,达到最优的审计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BYJYZD201208)。

参考文献:

[1]陈伟.审计软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36(2):1-4

[2]谢筠,李烘飞.新审计准则要求下审计软件功能的完善[J]财会月刊:综合版(中),2008(11):67-68

[3]汪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成果与发展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4(1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