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49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和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形成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房屋建筑施工和工程节能技术管理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异常温度的影响,特别是新建的房屋建筑之中,墙体和楼面顶层面板之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裂开点。此外,在某些房屋建筑两端,在横墙、纵墙之间也可能会产生裂缝,在这样一种裂缝形成的状态下,房屋建筑就会出现中间相对较宽、而两端相对较小的裂缝,这主要是因为温度骤变而使得混凝土、墙面发生膨胀,造成水分难以较好吸收而形成[2]。(2)由于地基不稳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地基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时候,倘若施工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或者未对施工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就极有可能造成地基不稳。地基沉降会使结构应力相对较大的部位产生沉降型的裂缝,地基的桩基不稳固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另外,地基基础缺乏有效保护,特别是由于排水以及防水工作不到位,导致地基出现进水现象,从而使地基发生导管进水、缩颈、孔壁坍塌以及断桩等事故,同样会使房屋建筑出现裂缝,影响房屋建筑施工及工程节能技术的管理。(3)不合理的施工操作。施工操作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基本前提,但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中,会由于施工操作及施工工艺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而产生施工裂缝,此种施工裂缝没有相应的分布规律[3]。导致该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没有对施工裂缝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理、管道设置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房屋建筑的浇注速度太快、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相关标准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严重制约了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2房屋建筑施工中工程节能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房屋屋面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中,房屋屋面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重点关注的是防水层与屋面板间的相关保温材料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要实现屋面工程的节能目标,就要对保温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要确保保温材料的强度较高、密度较低,吸水性能、导热性能都相对较弱。目前,这一类型的保温材料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种类也比较多,例如聚苯乙烯板、珍珠岩加水泥胶结料以及水泥沥青珍珠岩板等。在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应采用保温层在防水层之上的房屋屋面施工反铺法,这种施工方法相对简单,施工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充分借助保温材料来设置房屋屋面结构的隔热层以及反射层,从而保证房屋屋面的隔热效果及保护效果[4]。
2.2房屋外墙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墙体的相关保温水平会受到房屋的保温结构不合理、房屋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等多种因素的重要影响,所以,在房屋外墙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对这些因素给予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房屋外墙的保温作用明显比内墙好,但是存在施工材料成本高以及粘结性能较差等问题,如果施工不当甚至会导致脱落及渗水现象的出现。因此,房屋外墙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要从几下两方面进行:(1)房屋建筑外墙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图纸来砌墙,施工人员要对墙体热阻和裂缝进行全面考虑,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艺采用整砖平齐的方法进行承重墙的砌筑,以提高墙体的总体质量,从而达到工程节能的目的。(2)根据施工实际进行保温材料的有效选择。在市场上,保温材料的种类比较多,只有选择满足自身施工的所需保温材料,才能较好的解决房屋墙体开裂的问题。(3)外墙保温施工的时候,要以相关施工图纸为依据,先将墙体外的杂物清除干净以后,再在墙角处或者墙体两端铺砌5公分厚的水泥砂浆,铺砌工作完成并清除残留物之后,再进行保温及防潮处理,才能实现房屋外墙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目标。
2.3房屋门窗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在进行房屋门窗的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选择适合的房屋门窗材料,以门窗材料的实用性、价格性为准。安装门窗的时候先要对门框角垂直的角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还要对门窗抗风压性、雨水的渗漏性以及空气的渗透性实施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达标之后再进行安装。针对需要加大采光面积的房间则需要合理设置墙体及窗体比例、窗户的具置,并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玻璃品种的选择。
3结束语
1)专业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合成用原料、溶剂、催化剂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路线设计和评价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步骤设计能力;常规实验室设备操作能力;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产品生产和DCS操作;能拟定操作规程和拟定事故处理预案;具有一般事故处理的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行业国内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2教学模式的设计
2.1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
精细合成技术采用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与企业实际相似的学习情境(项目)中设置若干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化。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所需的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2.2教学做一体化
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形成“学做合一”,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所在的实训场所是开放式教学的实训中心,为方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它集理论知识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指导,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教学内容的设计
3.1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工艺技术骨干进行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的研讨,确定了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项目组合作形式,参与产品的开发合成;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原料,设计出不同的合成路线;确定最佳合成路线并进行实验室合成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能够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磺化、硝化、氧化等反应系统的工艺操作;能够使用实验室常规设备和反应设备及其辅助工具;能够按照事故处理预案解决工艺操作中存在的一般故障;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根据规定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原料;充分重视操作质量,实施过程控制,检查评价自身的工作过程和成果;适应团队工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3.2教学内容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的合成技术为载体,以产品的开发流程为主线。根据精细化学品合成涉及的典型合成技术,如卤化、磺化、硝化、烃化、酰化、还原、氧化、氨解、重氮化、水解、缩合等,选择7个具体产品为学习情境,按照产品的开发流程,原料的选择-产品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评价-产品的合成-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分离-产品分析-成本核算的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完整的产品合成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精细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反应参数调节。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实现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重构,体现工程教育特色,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经历。学习情境的安排不仅基于工作过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3.3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
每个工作任务主要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学生进行课外查资料,合作(分组)策划项目完成的途径,包括产品合成路线选择、实施任务的材料和器材、工作流程、工作时间等→教师在了解学生项目策划情况下进行评议→学生修订后,按企业要求交项目负责人(教师)审核批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训练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方法→教师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和总结→实训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清场,组长(学生)检查,项目负责人(教师)抽查→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学生,予以纠正。
4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演讲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六步法教学中的运用。
5教学手段的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每个项目实施中,教师的讲解、学生方案的演示、讨论和工艺流程的展示等均采用多媒体,既生动又可以节省黑板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利用仿真技术开发与生产装置逼真的学习仿真系统,学员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设备,并能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操作,包括开车、停车、模拟事故并进行事故处理、优化工艺操作条件等,学员可反复练习。在练习操作的同时又可熟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控制方案、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等知识。3)通过课程网站建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通过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拓展了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空间。
6考核方法的设计
以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来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需求,科学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较完善的评分体系。课程的考核分为终结性评价(占30%)和过程性评价(占70%)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包括学习态度(占10%)、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占10%)、操作考核(占30%)、结果考核(占20%)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终结性评价以三个主题(工艺路线评价、合成路线设计、安全操作知识,各占10%)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安全环保的掌握。
7结束语
关键词:黄河险工改建工程 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黄河险工是指在黄河大堤上因平时靠河或汛期经常受到水溜直接冲击或易贴溜出险的堤段,或历史上经常发生冲刷险情的堤段修建的关键工程。险工基本布置在弯曲河道的凹岸,利用坝垛的应溜,挑溜,送溜,消能等作用,通过“以坝护弯,一弯导流“来控制河势,稳定河势,保护提防。
1.1.1国家也加大了对黄河险工工程的投资力度,也对黄河险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一般采用退坦,加固基础,加高或水中进占,下跨外展,坝身帮宽等方式,拆改为稳定性强,易于抢护的扣石坝或乱石坝。近几年又根据河势变化情况增加防范范围,大大提高了险工的抵抗能力。
2、工程的执行情况和工程的实施情况
1.2建立健全“三检”制,严格监理、监督制,按监理程序进行施工。每一道工序结束,由班组质检员检查并填写初检记录,尔后由质检组人员一起搞好复检工作,并填写复检意见,搞好施工质量复检,努力提高一次检查合格率。然后由质检处和施工单元专职质检员进行终检,签署终检意见,最后经驻地监理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每个单元工程及时进行抽检。要想在工程能如实进行,设计标准必须严格要求,然后进行黄河工程施工技术操作。
1.2.1实施情况包括: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认真学习设
计文件,并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施工前划分目标各司其责,实行奖罚制度,为共同创优良
工程奠定基础。
施工准备: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大修、维修、保养。
对施工场地道路进行垫土平整。
安设测量断面桩。
3.改建工程设计标准
1.3工程改建标准可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3.1坦石顶宽1.0m,内坡1:0.8―1:1,外坡1:1.0―1:1.2,坦顶 高程低于相应大堤顶0.3m,低于坝顶0.1m;
1.3.2根石边坡、高程原则上保持不变,全险工改建时,为便于工程管理,以原根石台高程的平均值计;
1.3.3新裹护段根石深度:低于滩面或河床2.5m;坡度1:1.5;高程与相邻工程同。
以下进行黄河施工技术分析:
4、坦石与坝胎
1.4.1险工工程结构形式及标准险工坝岸一般为土石方工程,结构上从内向外依次为:坝基、坝胎、坦石以及根石。
坦石由面石和腹石组成,是防御洪水淘刷和雨水冲刷的主体结构,起到保护大堤和坝体的作用。坦石尺寸一般为:顶宽1.0m(扣石结构的面石宽0.35m),外边坡1∶1.0~1∶1.5,内边坡1∶1.0~1∶1.3,从根石台顶高程下1.0m处起坡加高修建至坝顶。
坝胎是坦石和坝基的连接体,兼有防冲、固土、防渗的作用,设在胆石与土坝基之间,主要采取粘性涂料。
根石是位于坝体底部的防冲乱石结构,起到缓冲,防水溜淘 ,固基的防护作用,是坝体的基础。当发生中小型洪水时,根石就容易出现走失险情,需要随走失随抛护。根石顶宽同2000年3000m3/s 水位平,顶宽2.0m边坡1:1.5。
注:险工工程座坝、垛、护岸,常年靠河,自修建以来,经过历次大水的考验,工程严重老化,坦石顶部厚度不足、高低不平,根石台参差不齐,根石下蛰,土石结合部不牢,加之坦石坡度较陡,坦石出现大量陷坑,工程强度不足,抗洪能力下降。
5、改建工程多种技术措施
1.5.1黄河险工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确保总体目标按期实现,必须确定合理的技术施工。其中黄河险工改建加固工程复杂,工期紧,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任务,总体方案确定,严格控制个程序施工进度。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要求其根据实际情况,报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定项目建设的控制工期,一次作为整个项目建设期的工期,控制依据。
1.5.2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文件要求进行施工
我们在险工改建施工过程中,虽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仍然要求施工几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精神,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有关质量控制措施,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6、险工改建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
6.1拆除与开挖
拆除与开挖就是将原坝的沿字石,坦石拆除,对土坝坡和根石槽进行开挖,清理等。
1.6.1水中进占工程
水中进占时,占体材料应准备充足。同时,按照设计和施工工序要求,结合河势,溜势的实际进行施工,完成的进占体一般应超宽设计坝基2m左右,为防止回流淘刷,当占体在河底稳固,沉降稳定后,迎及时在迎水面抛枕抛石,背水面填筑土坝墓。
1.6.2根石施工
根石施工,一是利用拆除后的旧坦石,旧根石,二是采用抛石排或船抛方式进行抛护。根石施工主要以人工为主,遵循“不伤小石,小石在里(不小于20kg),大石在外,大小结合,一次抛护完成”的原则。要选择大河潮势较缓时抛护,容易定位。抛根石应从下游开始,逐段向上游抛占。
7、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7.1险工单坝施工时,由于作业面较小,特别在坝身与提身结合处,施工单位常为便于施工,出现顺坡斜填筑碾压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坦石稳定,安全隐患很大。
1.7.2险工坝胎施工中,易出现因坝胎铺土过窄而造成削坡后的坝胎宽度不足或坝胎外剿压实不达标等问题,迎注意控制。
1.7.3险工坝面石和腹石是分开施工,材料不同,但通过面石中的丁向用石和腹石,上下层结合为统一体。施工中,一些单位不注意丁向用石和立石的使用,造成面石和腹石分离,上下层结合不好,影响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工程的抗洪强度。
8、严格质量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我们将以下石方、土方工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点:
石方工程控制点: 测量放线、旧石拆除堆放的范围、旧石利用和新运石石块大小、石质,毛石粗排的外形尺度(长、高程、坡度)。
土方工程:工程挖槽的宽度、槽底高程;削坡的坡度、高程以及坝基土方的填筑的干密度、高程。
严格施工测量方法
根据险工改建工程总体规划和本工期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毛石粗排顶部高程、坦石、根石坡度,以沁河左堤河大断桩(三等点)为依据,在施工堤顶背河及险工挖槽以外安设临时水准点,以便随时校测
结语
通过分 析该黄河险工改建工程的施工标准,采用的一些导上游险工坝垛位置等的防洪措施的主动治理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文件要求进行施工控导减少险情的发生。通过该项 目实施,将能规顺黄河水流,调整河势,争取黄河防洪的主动性,从而增强黄河险工改建工程的稳固性,充分体现工程中的熟练技术和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耀祥.项目融资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经济,2006,(4).
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是针对原建筑物进行加固,而原来的工程本身就已经承受了一定的应力应变与受理,混凝土加固属于二次受理,因此需要合理解决原有工程混凝土与加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结合,使其可以共同承担工程的荷载。
1.1混凝土加固的技术要求
对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采用混凝土加固需要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处理,以确保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的效果能够满足技术需求。1)应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加固可以分担浑河闸工程的载荷量,尽量在避免损坏原工程的技术上实现加固效果。原工程上的物件也应该尽量保持、避免拆换。2)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最大可能得保证使用功能的正常运行,不能因为加固施工而对农田输水、灌溉造成负面影响,不能使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损坏。3)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应按照技术要求、遵循设计原则,考虑到加固后结构的调整与结合。
1.2施工吊架搭设技术
由于浑河闸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处于沈阳洪水多发期,因此水位上涨,水流较急,水流中漂浮物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施工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可以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吊架的安全进行思考,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拱桥闸孔门为28孔,横向设置5个吊点,其中以闸孔门中间为中心,向两边分散设置4个吊点,以此保证吊点通过钢筋加工而成的吊环,使其可以植入浑河闸原结构中,依次进行固定锚固。闸门的栏杆处设置横杆,扶手横向搭建在栏杆两侧,设置竹脚手板挡板与安全网。
1.3混凝土导流管与浇筑平台技术
经过数次洪水的冲刷,浑河闸工程上下游河岸周边的砌石护坡呈现出严重的裂纹与破损,为了保证岸坡的稳定性,改善水闸进水流条件,提高泄流能力,对与拦河闸衔接的上游左右岸两侧各700m进行防护。这种搭建模式需要构建浇筑平台,并设置混凝土导流管与浇筑平台,使混凝土可以通过混凝土导流管进入浇筑平台,浇筑平台通过加工底托和出料槽可以将混凝土进行调整。
1.4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采用C40密实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与一般地混凝土不同,具备以下特点:1)C40密实混凝土在进行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可以填充到钢筋、模块内的各个角落,防止出现表面气泡或者浇筑不均匀等现象,可以借助外部的敲击令内部模体均匀。C40密实混凝土虽然原则上不需要进行振捣,但是基于流动速度加强的角度与消除表面起泡的角度就可以对模块进行振捣,但是敲击时间不能太长,避免出现离析现象。2)C40密实混凝土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浇筑过程中是自由落下,因此其高度≤5m,最大水平流动速度也应该根据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各个部位的不同进行分别设定。3)C40密实混凝土中由于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比重产假了高效缓凝减水剂,因此比一般的混凝土凝固时间要长,容易造成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混凝土因缺水而开裂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4)C40密实混凝土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采用分段浇筑的模式,各个部位均采用一次性浇筑,各个连接面也与拱轴线垂直,仅需要对接缝面涂抹水泥即可,以保证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混凝土接缝面的密实性,并加强振捣。5)C40密实混凝土由于具备流动性,因此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可以依靠自身的重量进行流动。而水闸中由于很多地方会出现细小的裂缝,这些都会造成漏浆、跑浆的现象,影响后期浑河闸工程的施工效果,因此需要对排气孔进行预留。6)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由于C40密实混凝土自身具备收缩性,为了避免造成原材料的不融合,因此需要再加固原固件的同时添加适量的膨胀剂,中和二者之间的对比差值。
2浑河闸工程中应急除险加固混泥土施工技术
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采用了直接加固与简介加固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工程处理中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使原有工程混凝土与加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结合,令其可以共同承担工程的荷载。
2.1直接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对混凝土与钢筋的混合并用,使其可以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增强加固部分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性,使其具备提高界面承载力与刚度的目的。但是,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需要注重原结构与后期加固结构的整体受理问题,可以应用在拦河闸、浑蒲进水闸、浑沙进水闸上。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一般采用钢板包裹原构件的两边进行固定,在于通过环氧树脂胶黏剂对其进行关注,然后将原结构域后期加固结构进行黏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浑河闸工程的整体性。
2.2间接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施加预压力使原材料与新材料进行结合,承担共同的受力模式,以达到对原结构加固的目的。该方法由于具备一定的温度限制,因此不适合应用于浑河闸工程中温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中。增加构件法是在浑河闸工程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构件,以减少原结构上的荷载,达到加固结构的目的,其可以运用在浑河闸启闭机室下排架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增设支点加固法可以通过减少结构的受力面积提高原结构的荷载,使其达到加固的目的。而这种办法可以运用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按照增设支点的刚性与弹性灵活运用,在提高混凝土加固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对空间的影响性,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延长浑河闸工程使用寿命的作用。
3结论
1.1现场清理
在河堤开挖施工需要对施工场地的准备和表土进行清理,清理施工现场包括永久施工地和临时工程用地的清理。对于施工现场植被的清理一般采用伐木工具进行清理。对于砍伐的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需要工程监理师的指导,放置在制定的位置,对于没有价值的可燃植物,必要时可以采用火烧的方法进行清理。对于对环境具有严重污染的清理物需要特殊的处理,避免在施工中污染河道。另外在进行植被的清理的时候,需要确保对自然环境和林业资源不造成影响。对于表土的清理,需要依照河堤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地势崎岖不平的地区需要采用自卸汽车把地表土运到指定位置,而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狂热以直接利用推土机进行推土,地表土可以用于后期工程的环境保护。
1.2测量放样
在河堤工程的施工中必须依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现场的测量和放样,并且绘制出平面图,依据现场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破堤的范围。
1.3破堤施工工序
在河堤的施工中需要依据深入的探析施工地的水文地理条件,河堤位于掉下水位以上,因此不需要考虑地下水降水措施。在河堤的施工前需要先完成河道的围堰工程,并且需要依照围堰施工的专项方案进行,这里不做深入的探讨。通常情况下河堤会在每隔20m设置变形链,在河堤的施工中如果在原变形缝出进行破堤施工,可以降低是成本,确保施工的质量。Wile确保河堤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对河堤物件进行分类管理,也可以进行编号管理,并且需要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在河堤管道的施工中需要分阶段进行放样,在工程的开挖中,在挖至管道埋藏深度大约20cm时,需要采用人工进行清理砂砾石,如果使用机械容易对管道和基地工程造成破坏。依照河堤的设计方案进行沟槽的开挖,并且必须在沟槽施工完成后,需要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验部门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管道的安装施工。
管道的质量决定着河堤的质量,因此在运送和安装时需要对管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治管道出现破损以及影响到河堤的施工质量。在管道的运送中,需要使用编织袋对钢管进行包裹,使用机械吊装时,尽量减少管道和石块的碰撞,需要在管道吊装到位后,撤出编织袋,并且仔细的检查管道的的防腐情况以及是否有裂缝,一旦发现管道存在质量问题,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在管道的安装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中,振捣混凝土时严禁振捣棒接触管道,防止对管道造成伤害。在管道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河堤进行回填,在破堤时需要把可以利用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放置,这样在河堤中,可以采用反铲挖掘机对材料进行处理,之后使用自卸汽车运送到河堤的位置,采用堆土机对河堤进行碾压路基的施工,采用从四周到中间的碾压路线,重复使用砂砾石推平,可以增加河堤施工的坚固性。在河堤进行恢复时需要注意,迎背水坡需要超填30~50cm,对于河堤的基部需要清除土块、杂草以及树根等,而且河堤基部需要碾压结实。防水墙的埋藏深度需要大于防冲深度,而且做好不要触动砂砾层。
2河堤施工的质量管理
2.1施工中的技术组织
在河堤的施工中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河堤的施工进行全程的跟踪和指导,并且需要对河堤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人员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2.2安全施工
在河堤的施工中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重视安全施工,严格落实安全施工的责任,让每个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且对应相应的岗位,还需进行细致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了解具体施工岗位的危险源,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应急的措施。河堤的施工中还需要安排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对施工进行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应该及时处理,防止安全隐患扩大影响。施工人员需要穿上救生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施工的设备每天需要进行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另外还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这样才能够减少由于机械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在施工场地中设置安全标语,并且在施工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施工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对于施工人员需要持证上岗,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才可以继续进行施工。有些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可能会在夜间施工,但是在夜间施工危险系数高,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配备好充足的照明设备,只有确保充足的照明才能够让机械操作人员合理的操作。如果遇到天气恶劣的天气,应该停止施工,防治发生安全事故。
2.3文明施工
在河堤的施工中需要依照施工的标准,尽量做到规范施工,并且施工的环境需要保持清洁美观。在河堤的施工中需要合理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临时的施工场地也需要安排的井然有序,对于不同的施工设备需要及时的整理,确保施工场地的干净和整洁。
3结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需要,以及健全水利工程数据资源体系,对数据资源的分析来说,首先要应用设计决策分析模式,在设计决策中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以使数据体系更加健全,实现运作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个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整合与利用,从而实现外部结构情况与内部资源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提升数据的有效利用率。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与决策的过程中运用得并不是很好,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是由当前数据分析工作量较大造成的。对于当前数据分析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来说,其数据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这主要是因为数据在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受到较多的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以及当前的信息平台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使得不同信息平台之间进行信息的提取非常的麻烦。又由于各个不同的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接口和平台,各个数据库的集合和统计较为困难。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需要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记录,但是现实情况是历史数据的记录并不完整。根据当前所面临的这种形式,为了适应决策信息系统的发展需要,需要结合数据整合技术,加强对办公管理、项目设计流程、图档数据资源、计划经营管理等资源和工作的整合,并建成统一的数据集中平台。在数据库资料的整合与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不同数据的分析与判断统计工作,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各个决策管理和技术设计方面环节的控制,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设计符合预期的要求标准。同时,要加强数据的模块化分析,有效而合理地利用生产信息数据库,从而有效开展数据库的整合与分析工作,实现对工程设计建设中数据资源的分类。在当前生产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中,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流程的管理以及图档设计与综合办公管理决策的管理,以确保水利工程数据整合分析与工程设计建设结果、管理的对接。对工程合同、招投标信息、竞争对手信息、顾客资源信息等资源的整合与建设来说,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库。另一方面,在合同信息使用过程中,要应用所建立的各种信息库,对其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核,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地交付使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项目信息环节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工作信息数据库、任务命令库、项目组人员的任命工作库等。在项目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要加强对关键流程和路径的控制,以实现任务资源分解的信息化。
2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数据整合体系的优化
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数据的整合来说,优化其数据整合体系对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集成建设来满足现阶段对水利工程建设数据信息整合的需要,以确保SQLSERVER数据库的应用与建设,实现工程技术与理论数据的协调与对应,从而满足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并确保整个数据库性能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触发器功能的应用,有效提取信息数据,保障信息资源查询环节的性能。对数据信息整合技术来说,影响信息的整合与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编程开发人员自身经验及其对实际操作的理解。在水利工程设计应用与分析处理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造成较大的干扰,水利工程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的效率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一些数据库开发与建设的专业性和标准性不是很强,不能适应当下数据整合与分析日益复杂的发展现状,因此水利工程设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化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目前ETL模式是数据信息整合中最为常见的运用模式。ETL模式能够对技术数据进行协调,并且能够确保数据的转换环节和数据抽取环节的优化协调。从ETL的优化和协调功能来看,其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水利工程数据库建设和设计的需要。ETL能够对特定的目标水利数据库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整合,真正满足水利工程建设复杂数据库的使用和设计要求。ETL模式通过对数据质量的改善,以及数据传输与联系的整合,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利工程设计与数据模式的应用与实施。对使用ETL模式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建立数据库来说,要注意垃圾无用数据的优化和处理,以确保数据整体性能的优化和管理。对于各个不同的数据库和信息库来说,可以通过对数据平台系统的优化与处理,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与连接应用。对于这种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来说,可以通过特定的数据转换软件,来实现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与交流,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应用。
3结语
“卓越计划”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高校对各专业本科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别,因此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由于核类专业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利用大型核设施进行实践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该专业主要选用一些具有工程应用的软件开展课程设计,比如mc-np软件、flunt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pctran软件、fortran软件、labview软件等。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展的主要课程设计有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屏蔽计算课程设计、核电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等。从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目标来看,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跟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完成课程设计,亟待更新。(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先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互动、引导、激发和案例驱动,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3)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决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照搬、照抄他人的现象,成绩评价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使得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围绕“卓越计划”的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设计的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改变考核方式都极为必要。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精心选取课程设计题目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必须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选取课程设计题目:(1)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2)根据学院教学条件选题,需要具备合适的设计工具完成课程设计;(3)题目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关,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4)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用到。根据选题原则以及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我们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对于反应堆物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精心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进行栅元、组件的临界计算并设计了一个小堆芯的题目;对于核辐射探测方向,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计算不同探测器探测效率的题目;对于核电厂运行仿真,设计了采用MATLAB程序或者FORTRAN程序来实现核电仿真等。这些多样化和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抓好课程设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指导教师先讲解课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教师采用了图书指导法、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性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题目,教师介绍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后,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去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设计过程,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题目。指导教师注重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以便学生吸取经验,尽量减少设计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注重在大思路上进行引导,不干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细节,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采用MCNP程序对组件进行临界计算,指导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典型的组件类型、不同类型组件结构上的差别和组件组成等基本知识;然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怎样利用MCNP程序实现核电站15×15燃料组件临界计算的例题。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MCNP程序输入inp文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当场运行MCNP程序,掌握作图及其生成输出out文件等基本运行操作。同学们运行完后,指导教师再讲解out文件的每一个部分,告诉同学们怎样看输出结果。讲解完例题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当场实现大亚湾核电站17×17燃料组件的临界计算,同时设计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掌握不同可燃毒物布置方式下结果的变化趋势。每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都拥有一台电脑,可以单独完成作业,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指导教师全场监控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当场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及时解决的同学也会获得表扬,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指导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堆芯可能有多种方案,输入文件的代码量不同,同学们可以分成小团队讨论后确定一个方案,团队每一个人完成方案的一个部分,最终实现小堆芯的临界计算。总结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经验,采用图书指导法、课堂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以前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和平时成绩决定,课程设计报告占了大部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设计报告可能存在抄袭的情况,指导教师无法判断,成绩评定很有可能不公平,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只注重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不注重课程设计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公平性,课程设计成绩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践操作40%和课程设计报告30%。(1)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考勤采取签到的形式,上课前签到一次和下课前签到一次,保证学生在上课时间能全程到课学习;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回答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情况;课堂纪律是指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严禁玩游戏和玩手机等,只能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保证学生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2)实践操作40%,指导教师注重对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查找资料的能力、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报告30%,成绩包括书写格式、完成情况和创新性等。课程设计最后一般会有附加题,因此设计报告成绩也包括附加题完成情况。成绩评定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课前就告知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认真开展课程设计工作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