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8:31:33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家庭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学生对于家长以及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小学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师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并且能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但是,现实是不少家长工作繁忙,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在照看,父母陪学生的时间短是造成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这就会导致不少学生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要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用15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陪学生阅读,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会天真的提出“为什么小女孩的家人不管她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等类似的问题,此时,正是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亲人了,她并不像你这么幸福,你现在可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喝茶一起读书,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正在遭受苦难,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快长大,快快懂事,不调皮,不让家人担心……”,学生会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且对于家长的教导牢记于心,陪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亲情的陪伴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也是缺失最严重的,作为家长,要想真正将家庭教育做到位,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的温馨是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关系往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父母,进而影响着家庭生活,学生的父母回家后,和学生交流少,长时间抱着手机过个人生活或者长期沉浸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习惯晚归,往往也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这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也要做出表率,让学生当作标杆和榜样去模仿。学生的母亲做饭时,父亲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起帮母亲摘菜,摘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话题和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帮妈妈摘菜吗?”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饭后,父母还可以陪学生做游戏,游戏的输家负责洗碗,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更加亲密。
生活中,父母精心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
三、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出现了溺爱学生的现象,由于父母工作忙,陪学生的时间短,不少父母认识到自己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于是,为了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往往对学生百依百顺,甚至到了过分溺爱的程度。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校园里往往会出现“孤芳自赏”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也没有人帮忙解答,很难适应校园生活,而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是不言而喻。因此,父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困难,适当性地不满足学生的需求。某次其中考试,教师已经许诺学生数学考试成绩高于95分,送给学生一个儿童手表作为礼物,因为部分考试题目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考取了92分,但已经是全班第一的成绩,出于挫折教育的目的,尽管对学生的成绩十分满意,已经准备好的儿童手表还是被锁在了抽屉里,并与学生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沟通,鼓励学生面对挫折,要有勇气迈过去,期末考试中,学生数学成绩考取了全校唯一的满分。
一、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学生对于家长以及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小学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师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并且能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但是,现实是不少家长工作繁忙,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在照看,父母陪学生的时间短是造成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这就会导致不少学生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要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用15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陪学生阅读,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会天真的提出“为什么小女孩的家人不管她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等类似的问题,此时,正是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亲人了,她并不像你这么幸福,你现在可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喝茶一起读书,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正在遭受苦难,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快长大,快快懂事,不调皮,不让家人担心……”,学生会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且对于家长的教导牢记于心,陪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亲情的陪伴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也是缺失最严重的,作为家长,要想真正将家庭教育做到位,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的温馨是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关系往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父母,进而影响着家庭生活,学生的父母回家后,和学生交流少,长时间抱着手机过个人生活或者长期沉浸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习惯晚归,往往也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这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也要做出表率,让学生当作标杆和榜样去模仿。学生的母亲做饭时,父亲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起帮母亲摘菜,摘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话题和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帮妈妈摘菜吗?”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饭后,父母还可以陪学生做游戏,游戏的输家负责洗碗,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更加亲密。生活中,父母精心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
三、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91-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只是被人们视为经验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下面就家庭教育谈几点笔者的体会。
一、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形象,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构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作为家长,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应该牺牲点儿喝酒、娱乐的时间,多陪读陪练,以表率的作用感染和潜移默化,进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里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三、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过苦、受过挫折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强,能坦然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温室教育”培养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和困难,易走极端。现在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可以用开放的环境训练交往能力,教会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要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不能事事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胃口,做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困境中树立信心,学会通过努力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历炼中成长。
四、多与孩子沟通,学会跟孩子交朋友
现在很多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和父母吐露心声。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难以走近,父母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教训”、“命令”、“责骂”等都归于沟通。可是这种沟通相会使孩子封锁心灵,越走越远,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调节的对立体: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是世界上没人理解自己;从父母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是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有一颗为孩子付出的心,面对孩子的困惑却无能为力。其中与孩子经常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父母要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如下棋、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后,孩子才能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不受重视时,就喜欢把秘密藏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导致沟通困难。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学做“智慧型”的父母。
五、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30-01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已成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实施家庭教育,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1.家庭教育的误区
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但是,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1 填鸭型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认为对孩子的教育项目越全越好,于是不顾孩子的喜好和感受,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学习外语、打字、绘画、舞蹈、乐器等等,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造成许多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
1.2 放任自流型家庭教育。部分家长依据自己小时候父母很少管教的经历,采取顺其自然的家教方式,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干脆放手不管。孩子就是孩子,自觉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欠缺,个性培养、学习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放任自流的家教方式有可能导致孩子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
1.3 过度溺爱型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一切围着“小太阳”转,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度保护,使孩子处于家庭“核心”地位,必然影响独立意识的形成,往往会造成孩子任性、自私、逆反心理。
1.4 保姆型家庭教育。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很难立足。
1.5 智力中心型家庭教育。片面注重智力的开发培养,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幼儿智力开发愈来愈早,难度也愈来愈高,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盲目进行智力教育攀比,忽视孩子个性的培养。这种以牺牲孩子个性培养为代价的教育往往得不偿失。
2.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相同部分,又各有侧重,而且有些方面是学校教育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家庭教育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2.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踏入社会,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个性形成和品质培养等等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还能使其受益终身。第一,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起居习惯。规律性的起居、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还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第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营养均衡是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基础;再次,要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承受国差,挫败感较强;第三,还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这是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许多初、高中生还不会做家务劳动,说明家长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劳动观念的培养。要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自信、自强,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勤奋好学,自食其力。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要培养,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边学习边玩,半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却用了一个小时,效果不好,长大后做什么事都会拖拖拉拉。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第二,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些孩子存在不热爱学习,缺少求知欲,逃学、厌学的现象,这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对待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带她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不可用搪塞的办法应付甚至直接训斥。第三,培养孩子课外学习的习惯。家长要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孩子阅读,养成课外学习的习惯,拓展孩子的知识面。第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评价。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要求孩子做到规范书写、坐姿端正、独立思考、认真审题、自我检查,切不可嫌麻烦、图省事而越俎代庖或放任不管。
3.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棍棒不能出孝子,强迫学习同样不能出才子,反而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3.1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孩子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决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3.2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能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小学因还没有跟升学直接挂钩,因此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小,在各校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对小学教育的改革显得更加夺目。要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仅仅凭学校的力量还不够,更需要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相结合。
一、小学生的特点概述
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日趋成熟,活动由以前的游戏为主变为学习知识为主,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共同点。学生在小学期间最具有可塑性,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是小学生普遍具备的第二大特点。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及时的良好的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但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容易消极。这是小学生们所具备的第三大特点。
二、现代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金钱的衡量标准更加强大,给小学生德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网络文化迅速蔓延,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无拘无束的网络世界,学生可以全凭自己的好恶选择信息,很容易受到异端文化思想的侵蚀。
小学生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很大,唯分数论统治着绝大部分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仍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与现代文明不匹配的素质缺陷。很多小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问题的改进方法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使得学生接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面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度过一个有着美好记忆的童年。
1.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小学生都希望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愿意主动学习,但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开导。帮助孩子克服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每位家长必定经历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上小学,学生容易将以前养成的习惯带到小学的学习中来,喜欢一边学习,一边玩耍,如在学习的时候玩玩铅笔盒、摆弄一下小玩具,导致花了很长的时间,却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时家长需要注意去掉一些干预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一些可爱的图画、新买的文具盒或故事书等,让学生知道该学的时候学习,学完之后再去玩。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引导小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的粗心大意的毛病。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将一些难度不大的试题做错,很多家长为此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然而许多家长不知道,粗心其实是这个阶段小学生所犯的“通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对一件事产生注意的同时要去关注另外一件事情是很有困难的。家长应该知道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只要对孩子有耐心,不断纠正,那么孩子面临的困难必定将会得到克服。
2.学生个性方面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朝着培养一个活泼、有责任心、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一目标去努力。这个目标也是小学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家长在孩子成长阶段应该如何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培养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培养孩子的特长。家长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才能继续深造和发挥,那么孩子很容易进步。在此需要家长对孩子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孩子平时的表现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通过分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尽量去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对孩子志趣的培养及独特个性的形成、孩子志趣的形成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社交中完善孩子的个性。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跟社会进行适当的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因此父母应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大胆地放开孩子。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高度重视,用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双.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西江月,2013(18).
[2]徐 岩.试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初步情况,设计和编制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背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家庭氛围三个部分。于2012年4月对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0份,统计数据由人工统计。其间与家长面对面访谈8次,接受个别访谈的家长共计30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小学生家庭背景情况
(二)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长认为任其自然发展;也有13%的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据调查,被调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别高达85%,其中分别有45%的农村小学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
(2)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长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34%的家长偶尔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46%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长辈,关心长辈的占12%;时常教孩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占24%;有64%的家长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的高。
3.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50%,与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决定是否满足的占49%,无条件满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以身作则;当孩子犯了错时,只有25%的家长与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氛围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缺乏沟通;有78%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仅占30%。农村小学合校后大多数都有寄宿部,85%的农村小学生都寄宿,在家的时间仅仅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教育期望过高
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期望的强弱,与子女学业和品德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或缺乏创造性。
(二)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由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高,在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这几个方面不是全面发展的。
(三)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持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不科学,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家庭不是专门的机构,家长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在教养方式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会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违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彻底失败。
(四)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
由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融洽,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亲子沟通是维持健康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内部氛围的必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沟通出现了重重障碍,严重影响家庭氛围。
四、应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一)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应该积极参加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老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村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向农村小学生家长宣传最新的家庭教育资讯,并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加强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进行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期望则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以目前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观还是可行的。
(三)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
上文提到,农村小学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我们知道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导致亲子间发生冲突。因此,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方法。[5]
一、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学生对于家长以及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小学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师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并且能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但是,现实是不少家长工作繁忙,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在照看,父母陪学生的时间短是造成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这就会导致不少学生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要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用15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陪学生阅读,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会天真的提出“为什么小女孩的家人不管她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等类似的问题,此时,正是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亲人了,她并不像你这么幸福,你现在可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喝茶一起读书,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正在遭受苦难,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快长大,快快懂事,不调皮,不让家人担心……”,学生会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且对于家长的教导牢记于心,陪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亲情的陪伴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也是缺失最严重的,作为家长,要想真正将家庭教育做到位,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的温馨是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关系往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父母,进而影响着家庭生活,学生的父母回家后,和学生交流少,长时间抱着手机过个人生活或者长期沉浸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习惯晚归,往往也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这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也要做出表率,让学生当作标杆和榜样去模仿。学生的母亲做饭时,父亲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起帮母亲摘菜,摘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话题和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帮妈妈摘菜吗?”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饭后,父母还可以陪学生做游戏,游戏的输家负责洗碗,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更加亲密。生活中,父母精心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