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防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3:39

序论:在您撰写人防建筑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防建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人防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大量人口和物资集聚于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往往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做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人防工程就是人民防空工程,是战争时期用于防空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建筑工程,主要用于保障人员、物资安全,提供医疗救护场所等。由于人防工程承担着特殊使命,因此,城市人防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1、人防工程相关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武器不断被研发出来,现代炸弹的威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进,其破袭深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报道称美国的穿地弹穿入火山深度达到22英尺。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穿地弹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其威力还将进一步加大。除了各种穿地弹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航空炸弹、陆基导弹等,都能够对城市产生巨大破坏,因此,城市人防工程所需要应对的挑战越来越大。

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是指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以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人防工程是城市人民保障自身安全的可靠手段,也是大多数国家耗资最大的民防准备活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以下简称《人民防空法》)明确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贯彻与经济技术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十二字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防工程与民用工程的结合建设已成为当前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形式,许多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已完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比例协调,平战转换措施完善的人防工程建设,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不少问题,常常由于设计环节人员对人防工程不够重视和熟悉,导致人防工程设计中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影响人防工程战时使用效果,严重时甚至失去战时防护功能[1]。

2、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常出现的问题

2.1设置人防口部洗消污水集水坑

人防工程在遭敌空袭外界染毒的情况下,人员掩蔽工程会启动滤毒通风或隔绝通风的通风方式,物资库会启动隔绝通风系统,此时人员掩蔽工程只允许少数人员在主要出入口进入,进入工程主体之前必须经过洗消区域除去身上残留的毒剂,防止将毒剂带入工程主体,物资库不允许人员进出,在外界毒剂浓度降至安全范围以内时,工作人员应对染毒的工程口部进行洗消,根据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人防工程的冲洗部分包括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排风扩散室、进风扩散室、密闭通道、滤毒室等。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防空地下室》2.5.5规定:洗消污水集水坑的设置位置是防空地下室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井或通道内,平时设有截水沟或集水池的可不另设洗消污水集水坑,所以在人防地下室设计中,一般将洗消区域的污水通过防爆地漏引入洗消污水集水坑。但是由于部分设计图纸未注明集水坑盖板为防护井盖,导致实际工程中使用普通铁篦子充当集水坑顶盖,当外界遭遇空袭时,冲击波会通过连接管道,作用在防爆地漏上。

而防爆地漏的工作原理是只能够防止正面冲击波打击,相当于冲击波绕过工程口部抗力最高的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直接进入防毒通道或密闭通道内部,这样就会对通道内部设施造成一定破坏,也不能有效阻止外界的毒剂进入工程内部,严重地影响了人防工程的战时使用功能 [2]。

2.2设置人防地下室排风口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防空地下室》2.5.1规定:“当室外确无单独设置进风口条件时,二等人员掩蔽所的进风口可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但防爆波活门外侧的上方楼板结构宜按照防倒塌设计,或在防爆波活门的外侧采取防阻塞措施。”部分设计图纸将排风口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一般情况下人防工程的排风口是结合主要出入口设置的,将排风口设置在楼梯间内会严重影响楼梯内的空气质量,不利于战时的人员进出。

2.3人防通风竖井的高度

人防工程的室外通风口应采取防倒塌、防阻塞、防雨、防地表水的措施,位于倒塌范围以内的人防工程通风口,百叶窗下沿离地面高度不宜低于1.0m,位于倒塌范围以外的人防工程通风口下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宜低于0.5m,而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2.11规定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m,并作消声处理,所以结合地下车库建设的人防工程设计时应注意本条规定,此外还需要满足相距不小于10m(进风竖井与排烟竖井间距不小于15m)或高差不小于6m的规定。

2.4防毒通道的设置

防毒通道一般结合排风扩散室设置,人防工程主体采用超压排风的方式,当工程内的气压达到额定的标准时,位于防毒通道的超压排气阀门会自动打开,将工程内的空气送进防毒通道,进而进入排风扩散室,当工程内气压小于额定值时,超压排气活门自动关闭,防止外界毒剂进入。其中被排进防毒通道的空气能够对通道内的有毒气体产生稀释的作用,这就是防毒通道的工作原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二等人掩滤毒通风时的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为40次/h,部分图纸存在防毒通道过大的问题,导致换气次数不够,不能满足战时使用要求。例如某二等人员掩蔽部工程在设计时掩蔽面积为800m2,层高4200mm,通道净高3950mm,防毒通道面积18m2,按照1人/m2的指标要求,掩蔽人数即为800人,滤毒通风状态下,室内人员新风量要求为3m3/(P×h),排风量即为800×h×3,单位小时排风2400m3,2400/(40×3.95)=15.19m2

2.5临战封堵口的设置

结合汽车库设计的人防工程,汽车库坡道一般采用临战封堵,临战时疏散人员从结合车道的人防口部进入。此时设计人员应当注意双扇人防防护密闭门采用的是哪种材料,大门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临战封堵时沙袋堆积下部不小于500mm就可以满足早期核辐射及防破片要求,堆积沙袋后人防口部防护密闭门轴页处门垛宽度大于450mm,满足开启要求,不影响人防疏散,如果此处采用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沙袋厚度不得小于1000mm,堆积沙袋后,人防口部第一道防护密闭门将无法正常开启,影响战时人员进入。

结束语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城市在开展城建工作中提出了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重地下,轻地上,地下空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然而要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功能,需要从设计阶段就严格把关,才能消除上述列举的工程问题,使人防地下室的建设质量能满足国家人防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庆阳.防空地下室电气的设计要点分析[J].门窗.2013(05):78-79.

第2篇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便是人防地下室。人防地下室主要分为甲乙两类,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甲类防空地下室。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以及常规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乙类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不仅仅要在日常生活中适用,更要根据当时的战争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建筑的防空地下室的柱子、顶板、底板、梁以及外墙都要比平时的普通地下室的尺寸要大。有时候还要临战前进行转换,来满足平时的一些使用功能,例如战时的洞口和封堵墙等。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要对顶板上进行水平遮弹层设置,这样才能有效抵挡炸弹以及导弹的猛烈冲击。

2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设计

人防出入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甲类防空地下室中,主要的出入口必须设置成室外出入口,而且在地面上的建筑部分一定要在防倒塌范围之外,也可以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重要的出入口被建筑构件堵住。因为汽车库的坡道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室外设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用汽车库的坡道作为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如果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位置选择有错误,就会对其后许多的设计及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地下室门的设计

首先,人防地下室的门不能全部开启,根据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中的出入口一般采用楼梯式的出入口,作为公用通道的楼梯,在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管道井、排水管道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人防地下室的门与普通的门存在抗爆性与密闭性的差异。人防地下室的门扇的尺寸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洞口,而且不能镶嵌于洞口之中,门框墙和钢筋混凝土门扇都需要搭接100mm。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人防地下室的门在开启与关闭的范围之内没有消防栓、消防管道以及顶板梁等因素的制约,充分保证人防地下室门的前面的通道的尺寸能够达到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安装与关闭开启的要求,比如在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一定要设置一个后凸梁。如果没有对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进行一个后凸梁的设置,就会使密闭门在开启的时候被防护密闭门上方的后凸梁挡住从而无法开启。又或者是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设置了密闭门,这就使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有闭锁的一边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密闭门的开启会不会受影响进行思考。在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安装的时候注意设计的宽度也是尤为重要的。其次,要对人防地下室门的开启方向设计进行考虑,由于人防地下室门的比较重,开启较为不方便,所以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在人防地下室门的下边进行垫块处理,这样就可以支撑门的自重避免了人防地下室的门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过大而产生的变形。在对人防地下室的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开启的门完全的贴近墙边,在没有遮挡消防栓与门洞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由于密室的通道尺寸比较的小,并且滤毒室的门经常开启的话会给在地下室的人的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为朝内开启。最后,要保证防护密闭门的设置能够达标。在图纸交底时,发现竖井内部的防护门或沿通道侧墙在设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中人防地下室门的竖井的内墙面或是通道侧墙和门框外边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门扇正对冲击波的作用方向。对此应当对设计进行改进,将门扇镶嵌入墙内,使内墙面与门扇的外表面持平。

2.3人防地下室集水坑的设计

战时的防空地下室,重要的进出口防护密闭门的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部以及外通道内都要对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排水与给水,滤毒室、进风扩散室和除尘室或是防毒通道等,都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集水坑、清扫口或是地漏进行设计。

2.4人口疏散问题

如果按照每200个人不小于0.6M的要求来计算的话,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就要小于等于700个人。2.1m为每700个人的疏散宽度,所以即便是门洞的宽度为2.1m,其可以疏散的人数也就是700人。楼梯虽然是疏散的口部,但是疏散宽度主要是看楼梯之间的中到中的轴线距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使实际的疏散要求不能达到正规的设计要求。

3结束语

第3篇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便是人防地下室。人防地下室主要分为甲乙两类,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甲类防空地下室。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以及常规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乙类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不仅仅要在日常生活中适用,更要根据当时的战争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建筑的防空地下室的柱子、顶板、底板、梁以及外墙都要比平时的普通地下室的尺寸要大。有时候还要临战前进行转换,来满足平时的一些使用功能,例如战时的洞口和封堵墙等。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要对顶板上进行水平遮弹层设置,这样才能有效抵挡炸弹以及导弹的猛烈冲击。

2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设计

人防出入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甲类防空地下室中,主要的出入口必须设置成室外出入口,而且在地面上的建筑部分一定要在防倒塌范围之外,也可以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重要的出入口被建筑构件堵住。因为汽车库的坡道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室外设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用汽车库的坡道作为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如果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位置选择有错误,就会对其后许多的设计及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地下室门的设计

首先,人防地下室的门不能全部开启,根据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中的出入口一般采用楼梯式的出入口,作为公用通道的楼梯,在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管道井、排水管道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人防地下室的门与普通的门存在抗爆性与密闭性的差异。人防地下室的门扇的尺寸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洞口,而且不能镶嵌于洞口之中,门框墙和钢筋混凝土门扇都需要搭接100mm。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人防地下室的门在开启与关闭的范围之内没有消防栓、消防管道以及顶板梁等因素的制约,充分保证人防地下室门的前面的通道的尺寸能够达到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安装与关闭开启的要求,比如在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一定要设置一个后凸梁。如果没有对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进行一个后凸梁的设置,就会使密闭门在开启的时候被防护密闭门上方的后凸梁挡住从而无法开启。又或者是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设置了密闭门,这就使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有闭锁的一边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密闭门的开启会不会受影响进行思考。在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安装的时候注意设计的宽度也是尤为重要的。其次,要对人防地下室门的开启方向设计进行考虑,由于人防地下室门的比较重,开启较为不方便,所以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在人防地下室门的下边进行垫块处理,这样就可以支撑门的自重避免了人防地下室的门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过大而产生的变形。在对人防地下室的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开启的门完全的贴近墙边,在没有遮挡消防栓与门洞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由于密室的通道尺寸比较的小,并且滤毒室的门经常开启的话会给在地下室的人的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为朝内开启。最后,要保证防护密闭门的设置能够达标。在图纸交底时,发现竖井内部的防护门或沿通道侧墙在设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中人防地下室门的竖井的内墙面或是通道侧墙和门框外边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门扇正对冲击波的作用方向。对此应当对设计进行改进,将门扇镶嵌入墙内,使内墙面与门扇的外表面持平。

2.3人防地下室集水坑的设计

战时的防空地下室,重要的进出口防护密闭门的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部以及外通道内都要对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排水与给水,滤毒室、进风扩散室和除尘室或是防毒通道等,都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集水坑、清扫口或是地漏进行设计。

2.4人口疏散问题

如果按照每200个人不小于0.6M的要求来计算的话,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就要小于等于700个人。2.1m为每700个人的疏散宽度,所以即便是门洞的宽度为2.1m,其可以疏散的人数也就是700人。楼梯虽然是疏散的口部,但是疏散宽度主要是看楼梯之间的中到中的轴线距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使实际的疏散要求不能达到正规的设计要求。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人文主义 方法论 教育研究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倾向于以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教育研究自然也受到影响。“当今严肃对待教育理论学者的主要职责是养成归纳研究的习惯和学习统计学的逻辑”。但同时,许多思想家看到自然科学方法阻碍了教育研究的发展,因为这种方法:只处理与教育有关的技术性问题,听命于现实或经验的统计趋势而无法在符合价值与理想的方向上提出真知灼见,触及不到教育活动的本质性问题及教育中的灵魂和实质。而教育中的智慧、人格、情感、精神这些才是研究的焦点。

对此,我们提出在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主张。

首先,人文主义方法论是与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别在于前者试图解释,后者试图理解。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方法论中最具人文精神,最有影响的派别。社会现象研究和纯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现象涉及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他们自己赋予行为以意义,所以社会科学家为了描述和说明社会现象就要有理解的概念与实践,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觉,所以人文主义传统坚决反对要求社会科学把人的行为客观化,把行为主体物质化的观点。

其次,人文主义方法论关注的焦点为三方面:

1.关于经验的客观性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事实中人的主观性方面,如人的信念、动机、需要和希望等并不完全表达于客观的外表行为中。单纯的外表行为研究,不足以深透主观动机和意向领域,因此,人的行为仅仅部分的由它同外界对象或未来结果的关系构成,它的意义相当大部分在于它表达了某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没有同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具体个人的直接接触,是不可能完整理解有关的事实的。选择哪些资料作为有意义的事实,在何种深度或层次上挖掘事实本身的意义都与理论的解释有关。

2.关于因果律的有效性。在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归结为原因——结果模式,而人文主义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在自然世界中,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于不同的社会或文化都是中立的,对于支配任何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的意义都是无关的,但人的行为却由它们对行为主体或对象参与者所具有的意义来辨认,而这些意义的内涵与阐释都是由一种给定文化与行为者本身的意义感受来决定的。众所周知,每一种文化有相应的意义库,不同的人对意义的感受、辨认与理解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里不同人的行为之间,要作出正确的因果概括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然不能把因果规律固定下来解释人的具体行为,要了解这种渗透着社会意义的范畴之间的联系,只能靠对那个意义系统的深刻体会,而不是外部的机械概括。

3.关于理论或解释的性质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理论或解释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导出经验概括或统计定律,而是要对人的行为和语言的意图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人文科学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人而不是事物为研究对象,理论解释的目的不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回答行为的内在依据,包括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因此,一个好的理论要能提供合理的行为主体有关的规范标准,要理解他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并不是提供当作客观事件的行为的演绎说明。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价值观念不可能是中立的,不能免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要受到一定文化的规范、预设和偏见的支配。

教育作为使人性完善的最佳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人文主义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说,不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何无所不能的程度,自然科学方法论被推到如何高的地位,只要教育还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那么它的人文性就一天也改变不了,人文主义方法论也一天不能被抛弃。

再次,教育活动本性特点与教育实践的内在构成决定了方法论的取向。

一般来说,教育活动的特性表现为:教育活动在对象与目的维度上的特殊性;教育活动进行过程的点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教育活动具有预测性与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的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教育活动是人的科学精神的活动,表现在求真;教育活动是美感经验活动,表现为求美;教育活动是人伦道德活动,表现为求善;教育活动是实在主体探求生命意义的心灵历程,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或灵魂的洗礼,关怀人生或命运问题,不依赖哪一门学科。教育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而且是人文活动的最高境地,虽然达到这种境地的人是凤毛麟角。

说到底,教育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其精神的、价值的、人文的、意义的一面。完整的理解教育,就是要清晰的认识教育活动的精神性、人文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设备的更新并不代表教育的先进,可能传播的是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训导如野兽般争斗的人生哲学,展示一个紧张、无人性的社会,培养出毫无生趣,面孔呆滞的“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教育活动形式的完美并不代表价值的实现,教育活动表达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觉悟,包含了对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及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寻觅。况且,科学精神本身也是从人文主义传统发展而来的,所以,唯有从人文角度理解科学,才算把握了科学精神的本质。

人类无法将全部教育的意蕴客观化,无法从纯粹客观的角度理解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无法还原为一个实体或得到严格控制的操作过程,不论历史上的以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教育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教育活动中较高层面的内涵并非在归纳推理或统计规律的意义上层面的内涵推演而来的。教育中的人文性是历史的生成的,是传统的,同时也依据个人的觉悟和感觉而存在。教育活动搀杂了历史的内省因素,这些因素与文化价值、目的意义等这些人文性经验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教育活动客观上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教育科学必须对教育活动达成普遍性的因果规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用以一种意义标准,一种思想框架或解释尺度来说明全部教育问题,我们能对某一特殊时间、地点、情境的教育发表评论,一旦离开具体场合则可能失效。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说明或解释常常是暂时的、相对的、主观的。教育中与意义、价值相关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约定的,不是外在规定的,教育的历史是一种互为主体性的过程,任何关于教育的思想如果未经主体心灵深处的认同,也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是探索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

助理班主任选拔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品学兼优和工作能力突出,这些同学能够在新生中形成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他们有着学生与管理者这一双重身份,不仅要与普通学生共同遵守校规,也要与班主任一起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既能促进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还能提供学生参与管理的平台。通过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不仅帮助新生逐渐适应新环境,使新生受益,同时也使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助理班主任既扮演了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教育的实践,实现了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模式

1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选聘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学习上成绩优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工作上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强,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身心上体魄健康,人格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选聘讲求公平公正和学生党员优先原则。只有通过一视同仁的考核才能更好的为助理班主任建立威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党员则是为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典型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优秀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2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2.1班级工作

协助班主任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开展入学教育,学习校规校纪,抓好班风建设,树立好学、向上的一个全新的班级新风。其他的工作还有指导新生整理内务,检查早锻炼、晚自习及宿舍卫生,评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等。

2.2班级个人辅导

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助理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深入了解新生个人身心情况,帮助解决新生的实际困难,帮助树立学习目标,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汇报新生动态,介绍和鼓励新生参加社团,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助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

3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考核、待遇及奖惩

对于学生助理班主任的考核可采用辅导员组织、班主任测评、学生自评的方式,以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为基点,建立全面细致的考评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助理班主任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予以教育和指正,经批评不改正的可考虑解聘。学生助理班主任享受的待遇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一些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提供固定的津贴或者给予勤工助学岗位待遇。这为助理班主任持续开展工作和辛勤的付出提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助理班主任的选拔问题和应对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对象有全国“统考统招”的高考录取批次中的最后一批学生,即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省内“单考单招”的三校生,即中职、技校、中专等毕业生。这些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欠佳、日常管理较难等问题。由于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选拔没有本科院校那么充足,不能保证给每个班级都提供同时具备思想上进、品学兼优、沟通能力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选。这时只能优先考虑思想和工作方面突出的同学,其他方面的能力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选拔的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学习能力一般,那么他在班级学风建设的方面影响必然有限,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选拔时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应对这类情况,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考察来选拔助理班主任。担任助理班主任的学生首先应该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其次要遵纪守法,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再次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具备一定担任学生干部的条件,最后还要具有群众威信、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要对助理班主任给予充分的信任,适当放权,放手让其有足够的自我掌控的空间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班主任要赋予助理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让其拥有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班主任同时还要注意助理班主任的个性与处事风格,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和指出助理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建立助理班主任培训的长效机制

学生助理班主任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掌握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而在他们上任之初往往会受到较多个人情感的影响,致使工作难以深入,此外由于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还不够成熟,不易区分问题的重要性及次要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助理班主任开展长期和有效的培养工作,但是各高职院校很少在助理班主任的培训上建立完备的体系,这使得助理班主任人员的培训上缺乏长效机制。

针对人员培训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需要相应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培训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将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如培养助理班主任坚定的自信心、高度的自觉性和强烈的竞争力等;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序地对助理班主任进行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对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

3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责权不明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新生有时习惯于向助理班主任反映问题,这容易导致新生对助理班主任形成依赖心理,影响新生与班主任的正常交流。这类问题往往在助理班主任任期结束后才逐渐显现。此外,还要防止班主任把过多的工作任务推给助理班主任,以及助理班主任在新生基本适应校园生活后疏于班级管理等问题的出现。

加强制定完整和全面的助理班主任工作办法,明确职责,让各项工作有理有据,使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权利责任进一步明确,学生助理班主任模式可以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助理班主任的职责一般包括:配合班主任做好接待新生,组织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协助选拔学生干部,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深入了解新生动态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等等。

第6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 人防地下室 应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人防工程的军事重要性

在国防工程中,人防工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战时保障物资储备、居民掩蔽,减少物资损失、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而在和平时期又能服务于经济建设,人防工程是地区防护能力的有效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军事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核战争将会是未来的战争趋势。着眼于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人防工程依然是有效防护核武器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人防工程在国家军事中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人防工程,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得以生存。从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中,不难看出人防工程对付空袭有着重要作用,积极的防护措施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保全战争潜力和有生力量,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二、高层建筑中的人防工程应用

现代人防工程在建设规划阶段都会进行可行性论证,会综合考虑平时、战时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以及防空等多种需要,具有平战的双功能。人防工程的建设要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让人防工程体现出多种用途,使其不仅可在战时防空,还可缓解城市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投资一项工程,收获多种效益”,现代人防工程的这一优势在实际中得到了充分论证。这也让人防工程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更有很多的大中型人防工程在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取得了一席之地。目前来说,大多的人防工程都以防空地下室的形式出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从人民防空需要出发,应将其地下车库与战时防空功能相结合,从而实现平战结合。

高层建筑中的人防工程主要包括了防护设施、生活设施两部分,其中,防护设施是人民防空工程特有的设施,也是人防工程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包括了工程的密闭设施、虑毒通风设施、洗消设施等。

密闭设施:其组成部分包括了防毒通道、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其中防护密闭门是纺织冲击波进入、人员出入的主要设施,它同时具备密闭和防护作用;

虑毒通风设施:其组成部分包括风机、管道、滤毒器、滤尘器等设备;

洗消设施:其组成部分包括洗消器材、消毒药品、洗消间等。该设施主要用于人员、工程口部的消毒,以避免人员将外部毒剂、放射性物质带入工程内部,污染室内空气。

人防工程的战备需要要求工程必须坚固、稳定。第一,在建设人防工程时,必须采用刚度、强度、稳定性达到规定标准的支架和模板,同时还必须保证构建尺寸、形状、位置,以及工程结构的正确性;第二,要保证模板接缝不漏浆;第三,安装模板、支架时要设置临时的固定设施;第四,使用铁丝加固钢筋搭接处的两端和中心处;第五,焊接、绑扎的钢筋骨架或钢筋网不得出现开焊、松脱和变形,且在钢筋间的接头位置要错开绑扎;第六,对于有密闭要求的重要部位,如防爆井、防毒井、水库、采光井、防护密闭段、工程口部等,要一次性整体地浇注混凝土;最后,底板上层钢筋的穿越应当遵循从上向下的原则,即上层主筋向下穿越。

三、人防工程的问题分析

(一)防护方面的问题

首先,很多人防工程的防护单元面积都不符合规定标准(《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一般都超出了规定标准,这种问题带来的问题是:会使人员生存概率降低;其次,滤尘室、滤毒室、防毒通道的密闭要求不达标。例如:有些人防工程会在滤尘室、滤毒室、防毒通道开设采光窗,有些在设置防毒通道后进行二次浇注,还有些在密闭隔墙的施工过程中,使用PVC管中穿连接钢筋固定模板,在模板固定后抽出钢筋就留下了空洞,等等;第三,很多施工者在穿越顶板时,都使用了直径>75mm的上下水管,且未采取任何的密闭措施,该做法违背了“当需要穿过顶板时,只允许使用直径75mm的空调冷凝、采暖、给水管道,进入人防工程中的所有管道,以及穿过的围护结构,都必须采取防护密闭措施。”的规定(《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第四,防护密闭门的垂直度超出了偏差范围,不符合精度要求,致使门缝漏风、透气。

(二)出入口设计的问题

首先,很多人防工程并未按照要求来设置出入口数量,尤其是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的设置;其次,对于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内的出入口,没有设置防倒塌的棚架,对于在建筑结构以内的出入口,没有设置直接通向建筑物外的出入口;第三,洗消间的门的设置朝向清洁区外开,违背了防化规范,正确的洗消间的门应当是设置在出口处,且朝内开;第四,在穿衣室与淋浴室之间安装密闭门、在淋浴室与更衣室之间安装普通门,这一做法正好与防化规范的要求相反;第五,设计洗消间和防毒通道的面积过大,不符合工程的超压换气要求。

(三)施工与主体结构问题

1、大量人防工程单建式车库顶板的底标高度超出室外地坪高度1米以上,同时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这是严重违背规定的;

2、很多地下防空设计单位,采用了“独立柱加自由板”的结构,该结构不符合人民防空的结构选型、荷载组合原则。还有的设计单位仅使用独立柱结构,使用构造配筋来连接独立柱间的板,该方法有悖于冲击波荷载的作用规律;

3、设计单位在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门洞宽度,使得设计的门洞宽度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还有些人防工事的顶板使用单面的配筋方式,不符合防空地下室规范的相关条文。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结构厚度的最小化,将部分工程顶板厚度设置在200毫米,并且还不覆土,该做法无法有效地防止核辐射。因为不覆土的顶板厚度至少要在250mm(6级)或350mm(5级)以上,才能起到防核辐射的作用;

4、对于墙板式的防空地下室,出于通风需要会在墙上开设洞口,有些工程的顶板下皮就是洞口的上皮,这对墙体的支承强度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加强筋、暗梁或构造来平衡支承。但很多的设计单位并未对此引起重视,使得工程的整体受力并不平衡。还有些工程在专业配合上不够紧密,常在临空墙上安置配电箱、消火栓,而又不对结构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此处结构强度的减弱。

(四)通风问题

在人防工程的设计中,通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在实际中,很多设计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从而常会造成通风系统的先天性问题,影响通风效果。其中问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风量不足,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很多设计人员一味想降低工程造价,其通风量往往达不到规定的最低要求每人每小时30m3的新风量。新风量的不足会造成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参考文献:

[1] 周颖.论人防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241.

[2] 程贤红.人防工程通风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3] 朱卫星.高层建筑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研究[J].科技风,2010,(24):201,203.

[4] 程贤红.人防工程通风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第7篇

【论文摘要】科学主义方法论虽然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端。通过分析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内涵,分析教育活动的人文特点,我们得出在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倾向于以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教育研究自然也受到影响。“当今严肃对待教育理论学者的主要职责是养成归纳研究的习惯和学习统计学的逻辑”。但同时,许多思想家看到自然科学方法阻碍了教育研究的发展,因为这种方法:只处理与教育有关的技术性问题,听命于现实或经验的统计趋势而无法在符合价值与理想的方向上提出真知灼见,触及不到教育活动的本质性问题及教育中的灵魂和实质。而教育中的智慧、人格、情感、精神这些才是研究的焦点。

对此,我们提出在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主张。

首先,人文主义方法论是与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别在于前者试图解释,后者试图理解。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方法论中最具人文精神,最有影响的派别。社会现象研究和纯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现象涉及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他们自己赋予行为以意义,所以社会科学家为了描述和说明社会现象就要有理解的概念与实践,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觉,所以人文主义传统坚决反对要求社会科学把人的行为客观化,把行为主体物质化的观点。

其次,人文主义方法论关注的焦点为三方面:

1.关于经验的客观性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事实中人的主观性方面,如人的信念、动机、需要和希望等并不完全表达于客观的外表行为中。单纯的外表行为研究,不足以深透主观动机和意向领域,因此,人的行为仅仅部分的由它同外界对象或未来结果的关系构成,它的意义相当大部分在于它表达了某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没有同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具体个人的直接接触,是不可能完整理解有关的事实的。选择哪些资料作为有意义的事实,在何种深度或层次上挖掘事实本身的意义都与理论的解释有关。

2.关于因果律的有效性。在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归结为原因——结果模式,而人文主义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在自然世界中,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于不同的社会或文化都是中立的,对于支配任何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的意义都是无关的,但人的行为却由它们对行为主体或对象参与者所具有的意义来辨认,而这些意义的内涵与阐释都是由一种给定文化与行为者本身的意义感受来决定的。众所周知,每一种文化有相应的意义库,不同的人对意义的感受、辨认与理解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里不同人的行为之间,要作出正确的因果概括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然不能把因果规律固定下来解释人的具体行为,要了解这种渗透着社会意义的范畴之间的联系,只能靠对那个意义系统的深刻体会,而不是外部的机械概括。

3.关于理论或解释的性质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理论或解释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导出经验概括或统计定律,而是要对人的行为和语言的意图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人文科学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人而不是事物为研究对象,理论解释的目的不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回答行为的内在依据,包括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因此,一个好的理论要能提供合理的行为主体有关的规范标准,要理解他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并不是提供当作客观事件的行为的演绎说明。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价值观念不可能是中立的,不能免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要受到一定文化的规范、预设和偏见的支配。

教育作为使人性完善的最佳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人文主义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说,不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何无所不能的程度,自然科学方法论被推到如何高的地位,只要教育还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那么它的人文性就一天也改变不了,人文主义方法论也一天不能被抛弃。

再次,教育活动本性特点与教育实践的内在构成决定了方法论的取向。

一般来说,教育活动的特性表现为:教育活动在对象与目的维度上的特殊性;教育活动进行过程的点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教育活动具有预测性与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的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教育活动是人的科学精神的活动,表现在求真;教育活动是美感经验活动,表现为求美;教育活动是人伦道德活动,表现为求善;教育活动是实在主体探求生命意义的心灵历程,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或灵魂的洗礼,关怀人生或命运问题,不依赖哪一门学科。教育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而且是人文活动的最高境地,虽然达到这种境地的人是凤毛麟角。

说到底,教育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其精神的、价值的、人文的、意义的一面。完整的理解教育,就是要清晰的认识教育活动的精神性、人文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设备的更新并不代表教育的先进,可能传播的是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训导如野兽般争斗的人生哲学,展示一个紧张、无人性的社会,培养出毫无生趣,面孔呆滞的“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教育活动形式的完美并不代表价值的实现,教育活动表达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觉悟,包含了对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及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寻觅。况且,科学精神本身也是从人文主义传统发展而来的,所以,唯有从人文角度理解科学,才算把握了科学精神的本质。

人类无法将全部教育的意蕴客观化,无法从纯粹客观的角度理解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无法还原为一个实体或得到严格控制的操作过程,不论历史上的以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教育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教育活动中较高层面的内涵并非在归纳推理或统计规律的意义上层面的内涵推演而来的。教育中的人文性是历史的生成的,是传统的,同时也依据个人的觉悟和感觉而存在。教育活动搀杂了历史的内省因素,这些因素与文化价值、目的意义等这些人文性经验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教育活动客观上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教育科学必须对教育活动达成普遍性的因果规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用以一种意义标准,一种思想框架或解释尺度来说明全部教育问题,我们能对某一特殊时间、地点、情境的教育发表评论,一旦离开具体场合则可能失效。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说明或解释常常是暂时的、相对的、主观的。教育中与意义、价值相关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约定的,不是外在规定的,教育的历史是一种互为主体性的过程,任何关于教育的思想如果未经主体心灵深处的认同,也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