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05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会计体系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开采资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实务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传统会计核算只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子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也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务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完全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现代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表对部分环境负债未作确认,利润表中同样未确认企业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发生的支出,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会计应增加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1.环境信息应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大量的环境信息,如环保经常性支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保治理费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的确认,以及利润表中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应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尽管环境成本如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被认为是社会成本部分,而非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其目的是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使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报表范畴。
2.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企业经济和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执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二是由于环境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受益和风险,联系着未来的负债和费用,因而,许多投资者愿意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能力与环境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且,近来有些国家的投资者出现了将收益与环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资对象的“绿色投资”趋向。三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有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决策依据,甚至有的还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了,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随着环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业的环保形象。会计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势必被要求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若会计消极对待环境信息的报告,与那些注重环境并在环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业相比,在对外报告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很理想,但无疑破坏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会计学界提出的绿色会计、生态会计或可持续发展会计,其目标就是解决会计如何向外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问题。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尚无统一的要求。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报告披露和专题报告分析两种模式。
1.采用独立报告披露模式。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企业一般可以按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某地区污染企业数量,总量比重法、万元产值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中国证监会应要求企业在上市时将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企业重点披露。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日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叙述。独立报告披露模式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保方针、政策,环境标准如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以及环境业绩信息如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和环境审计报告。
2.采用专题报告分析模式。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表分析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指标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通过报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资源产出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标反映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高雅军信小娟试论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林业科技情报2004.3
[2]林光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4.6
[3]安庆钊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经济师2004。2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开采资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实务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传统会计核算只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子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也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务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完全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现代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表对部分环境负债未作确认,利润表中同样未确认企业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发生的支出,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会计应增加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1.环境信息应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大量的环境信息,如环保经常性支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保治理费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的确认,以及利润表中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应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尽管环境成本如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被认为是社会成本部分,而非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其目的是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使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报表范畴。
2.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企业经济和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执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二是由于环境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受益和风险,联系着未来的负债和费用,因而,许多投资者愿意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能力与环境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且,近来有些国家的投资者出现了将收益与环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资对象的“绿色投资”趋向。三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有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决策依据,甚至有的还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了,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随着环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业的环保形象。会计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势必被要求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若会计消极对待环境信息的报告,与那些注重环境并在环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业相比,在对外报告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很理想,但无疑破坏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会计学界提出的绿色会计、生态会计或可持续发展会计,其目标就是解决会计如何向外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问题。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尚无统一的要求。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报告披露和专题报告分析两种模式。
1.采用独立报告披露模式。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企业一般可以按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某地区污染企业数量,总量比重法、万元产值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中国证监会应要求企业在上市时将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企业重点披露。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日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叙述。独立报告披露模式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保方针、政策,环境标准如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以及环境业绩信息如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和环境审计报告。
2.采用专题报告分析模式。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表分析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指标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通过报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资源产出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标反映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高雅军 信小娟 试论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林业科技情报 2004.3
[2]林光侨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2004.6
[3]安庆钊
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
经济师
2004。2
[4]蔡荣芳 尹玲燕
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经济师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开采资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实务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传统会计核算只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子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也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务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完全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现代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表对部分环境负债未作确认,利润表中同样未确认企业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发生的支出,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会计应增加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1.环境信息应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大量的环境信息,如环保经常性支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保治理费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的确认,以及利润表中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应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尽管环境成本如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被认为是社会成本部分,而非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其目的是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使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报表范畴。
2.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企业经济和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执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二是由于环境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受益和风险,联系着未来的负债和费用,因而,许多投资者愿意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能力与环境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且,近来有些国家的投资者出现了将收益与环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资对象的“绿色投资”趋向。三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有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决策依据,甚至有的还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了,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随着环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业的环保形象。会计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势必被要求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若会计消极对待环境信息的报告,与那些注重环境并在环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业相比,在对外报告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很理想,但无疑破坏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会计学界提出的绿色会计、生态会计或可持续发展会计,其目标就是解决会计如何向外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问题。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尚无统一的要求。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报告披露和专题报告分析两种模式。
1.采用独立报告披露模式。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企业一般可以按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某地区污染企业数量,总量比重法、万元产值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中国证监会应要求企业在上市时将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企业重点披露。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日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叙述。独立报告披露模式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保方针、政策,环境标准如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以及环境业绩信息如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和环境审计报告。
2.采用专题报告分析模式。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表分析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指标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通过报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资源产出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标反映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高雅军 信小娟 试论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林业科技情报 2004.3
[2]林光侨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2004.6
[3]安庆钊
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
经济师
2004。2
[4]蔡荣芳 尹玲燕
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经济师
关键词: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后,无数以此为基础的新理念诞生并快速席卷全球。而今,在这一思想下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渐入人心,成为经济危机之后企业依赖的重要理念。与此同时,环境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悄然而生,并在循环经济发展及资金环境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环境会计的成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及环保措施,但我们应该看到其信息披露体制仍存在一定问题。加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建设,无论对企业还是国家,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环境会计的披露特点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信息应该具备有定的公共产品特点。如果存在公共产品定位特点,就必须重新使用信息以满足各方需要。更进一步来看,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形成一种自愿行为具有诸多优点,以下是:准确及时对外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可看作是一种信息沟通上的公开,有利于企业形象的良好构建,让其在激烈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实力,这一点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具有更显著的特点。企业主动去披露会计信息,就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全面了解资金使用途径及流向,就能够做出更科学、系统、准确的判断,进而形成客观地评价。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采取某种激励措施,使企业积极性提高,增加自愿披露的决心。
当然,完全靠自愿来披露行为几乎是做不到的,只有寻求一种良好的运作机制才能使披露更现实。强制披露的理由如下:①企业管理当局身处企业内部,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非常熟悉,成为企业各种信息的自然垄断者。由于考虑自己的利益,由于降低成本,他们也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从而使信息处于一种不对称的状态。通过强制披露,可解决信息垄断的问题。②由于自愿披露缺乏第三方的审核和验证,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便极有可能形成误导,遗害无穷。通过强制披露解决不当和虚假信息。③通过对信息披露的统一管理,保证社会各方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在维护公平竞争。
二、环境会计的运行模式
1、建立可行的计量模式。会计计量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它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会计工作对管理的参与(如控制、分析等)。有鉴于此,环境会计必须尽快解决计量问题。环境会计之所以一直无法迅速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正是计量上的困难。首先,传统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并不承认环境资源的价值,使得环境资源一直被排除在经济学和会计学所讲的资源之外;其次,即便承认环境资源存在价值,但是,对其予以明确的货币量化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精确性上离现行会计体系的习惯和要求还有差距;再次,目前的会计观念中对非货币计量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仍有疑问和顾虑。这些问题不解决,环境会计将很难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2、制订明确的会计规范。会计工作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会计规范,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是混乱的,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在一定的会计规范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西方国家近几年环境会计的实践也已表明,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可能许多企业就不会披露环境信息;即便披露环境信息,各企业的环境报告也是具有极大的差异和随意性,企业间不具有可比性,对信息使用者的用处就大打折扣。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统一的会计规范,许多企业不提供环境信息,或者随意提供环境信息等的局面也将是存在的。而且,由于环境会计所特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即便有些企业想提供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具体指导而无从下手。有鉴于此,我们应该考虑建立明确的会计规范。会计规范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会计准则,也可以是会计制度或其它某种法律法规。考虑到迫切性问题及推广的难度,可实行分步走的基本方针,即近期内将推广的重点放在污染较重、规模较大的企业,然后逐步再扩展到其它企业。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然外部有信息需要,环境会计就必须对外予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宜于分步走,由简单到逐步完善。在初期,环境信息不妨主要是非货币化的和简单的成本资料,可以以现有报表的补充资料的形式公布。经过一定时期之后,逐步过渡到建立独立的以货币指标为主的报表,作为企业报表体系中的一部分。成熟的理想的环境信息的披露是构建一套健全的和完善的环境会计报表体系。与此同时,审计界也应该积极研究相应的环境审计,这也是环境会计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
4、积极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需要是环境会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环境管理需要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基础和保障,同时,环境会计也将积极参与环境管理。这一点我们已经从会计的现有各分支的历史与现实中得到启示。环境会计将参与环境管理中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参与对环境活动和环境管理的日常控制,并构建一个科学和合理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
总之,我国环境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尚待完善。对此,在充分考虑国情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突破计量难、自愿披露不足的现实困难,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问题及对策
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必要性
我们也把环境会计叫做“绿色会计”,其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的确认和计量,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增长,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 能够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信息
通常情况下,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社会大众、政府、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他们之中任一部分的的财务信息都会受到环境活动和环境管理的影响,所以,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为了更好的进行决策,那么就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为了方便这些利益相关者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他们也必须深入的了解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这样就方便他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未来的投资计划。
1.2 真实的反映出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会计完全忽视了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单纯的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就会纵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他们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而要想有效的杜绝这一问题,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就是一项必要的措施,能够公正的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 很多企业都还无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目前,我国能够有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是很少的,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他们最为重视的还是企业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他们几乎都没有考虑自身的经营活动可能对周围活动产生的影响,因此,大部分企业都还无法规范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也不是特别强烈,那么企业内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压力就大大的降低了,而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不多,所以,企业通常都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2 无法完整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在我国,那些能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他们所披露的内容也是很少的,显然是无法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求相适应的。一方面,一部分企业认为只要在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就是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根本没有按照要求来设置环境科目,并且也都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几乎没有定量的描述。另一方面,企业往往都不愿意披露会对自身形象产生影响的信息,他们更加愿意披露对自身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最后,企业在年报中不会连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那么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
2.3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环境会计与众多的学科都是密切相关的,如可持续发展学、环境学、会计学以及生态学等,而要想做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就要求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完善的知识结构。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企业中的财会人员都是毕业于相应的专业,但是他们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却是十分缺乏的,这就会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同时也限制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做好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提升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首要工作就是应大力的宣传环境会计理论,提高企业全员的环境意识,这样企业才能更加自觉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做好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一旦企业的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污染,那么势必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群众才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更加的需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了,那么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大。最后,我国还应进一步的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的提升法律法规文件的可操作性,这样企业和群众才能更加的重视环境会计工作。
3.2 进一步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应进一步的统一会计信息的计量方式,同时强制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比各类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断的加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采取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将对企业有利和对企业不利的信息都披露出来,从而公正并且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第二,应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充分的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的应用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和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这两种主流的披露形式。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所受到的企业的污染现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那么就应采用独立环境会计报告这一形式,而如果污染较轻,那么就可以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这种披露形式。
3.3 相关部门应发挥出监管的作用
在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也应参考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对环境进行审计时建议采取第三方审计的方式。针对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我国的财政部、环保局以及证监会等部门应联合起来共同负责对其的审核和评价工作,审核中应严格的处罚违规企业,充分的保证环境会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社会大众自身也有监管和管理的权力,新闻媒体应发挥出宣传、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应保证环保举报投诉渠道始终是畅通无阻的。
3.4 企业应大力的培养环境会计专业的人才
环境会计这门学科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相关人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国的各类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培养环境会计方面人才的重要性,开设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保证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奠定人才基础。而企业在外聘人员时,也应多招募那些熟悉环境会计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保证企业中的财会人员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环境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主要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银波.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模式选择[J].商业会计,2011.
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将其理解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是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专职的从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方式主体,在审计环境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为达到其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
一、信息化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控制不足
首先,审计前,审计人员能够获取的信息比较少,对于一些隐含的经济活动无法准确地把握,加之审计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取证风险。其次,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无法得到规范,审计操作程序中的种种问题都会给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违纪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恰当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为审计带来风险。
(二)审计基础不成熟
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精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不懂的会计、审计,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又不懂得计算机审计技术,复合型审计人才严重匮乏。另外,我国的许多审计软件缺少实用性且功能不完善,已开发出的审计软件也未能做到不断优化,没有健全的硬件环境,而且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三)组织方式要素不规范
首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形式已不适应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的发展现状,这造成了组织方式主体不规范。其次,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之间会有不同的审计工作组织方式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不能够做好协调工作,这造成了组织方式目标不规范。
二、优化信息化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组织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风险防范
一方面,要增强风险意识。审计的主体、客体以及环境等都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因此审计人员要增强对审计客体和环境的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审计质量。要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水平,这样可以使审计行为得到一定的规范,从而达到风险防范的效果。
(二)建立成熟的审计基础
审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审计人员要全面发展,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将在职的审计人员分为普通审计人员和高层次审计人员,因材施教定向培养,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也不容忽视。另外,为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的管理,做好传输路线上的安全与保密工作。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组织方式的优化需要成熟的基础为支撑。
关键词:企业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体系
引言
环境会计的研究对于我国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防止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蹈覆辙,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博士论文,会计体系。我国必须加紧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通过上文对环境会计的探讨,结合我国国情,针对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开展环境会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博士论文,会计体系。为了保障环境会计在我国真实有效地推行实施,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体系,以强制的法律手段保障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可以在考虑我国特有国情的前提下,适当地借鉴、吸收国际上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目前,环境会计在目标上还很不明确,对其目标的正确认识是完善和发展环境会计的前提;环境使用者的群体还不够普及,到现今为止,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比较重视,并且依据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为上制定出了一定得奖惩措施。博士论文,会计体系。除此以外,大多数企业部门和个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我国要发展环境会计必须增强和国外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交流,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深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方面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探讨,使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都跟上国际的步伐。
2遵循环境会计发展的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想让环境会计的实施在我国一下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国的环境会计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对于不同阶段,环境会计的应用要求也有所不同,从形式到内容,从核算方法到应用范围,都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1、形式上,将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两种方法的核算相结合,然后由单式记账慢慢转变成复式记账;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先采用在财务报表中补充资料或附注的形式,再逐渐向正规的报表披露模式转变。2、内容上,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内容先确认、计量和披露,当发展成熟时对其全部内容进行核算。3、核算方式上,暂时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不作非常严格的要求,之需要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获得环境信息就可以,不过当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逐步发展成熟时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4、推行范围上,先在一小部分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可以先在污染状况比较严重或者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对其反映效果的观察从中进一步改善,总结其中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最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博士论文,会计体系。
3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博士论文,会计体系。社会公众监督和社会中介监督都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博士论文,会计体系。其中,社会公众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它的舆论影响不能忽视,它往往决定着媒体对企业的舆论导向,所以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是很重要的,这是促进环境会计完善的一个重要部份。然而,国家有关机构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专业性上,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机构还没有环境审计这个组织,在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对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监督组织,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审计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建立环境审计首先要了解环境审计法规建设;其次为建立环境审计做好物力人力和财力准备如配备环境审计人员;最后出具环境审计报告,这是我们进行环境审计得出的书面证明,是促进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前进的有效推进力。环境审计部门可以从核查原则、核查内容和核查材料上这三个方面对环境审计进行定义确认和披露。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会计处理的实际操作者,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极大程度地直接影响到国家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实际贯彻执行是否合法真实有效。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还没有被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熟悉,要想在我国大力推行实施环境会计,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批高专业技能素质的会计人才,同时也要提高现有会计工作者在环境会计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出现,环保措施的进步以及绿色产品的产生,企业对环境管理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虽然经常强调生产商对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但是没有改变其根源,污染源还是不断扩散开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回到过去清新的环境,必须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消耗再到回收利用等每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只有从管理思想上彻底变革了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改变。对于会计的主要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就必须树立起积极的环保思想,另外,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学多门学科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传统会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财务人员就需要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财务人员在加强对环保认识的基础上更要在专业水平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2010,(03):76-77
[2]刘洁亮,忻琦,査林蓉.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6-18
[3]张晓会.刍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86
[4]邓寅.关于我国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