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04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校园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宏伟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就要在活动中稳步推进,落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空文。如何稳步推进落实呢?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开始。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壁能说话。走进城东中学校园的每一处,就如在享受一道精神大餐。“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海敢为鲲鹏展翅飞”、“增自尊苦练学习本领,树雄心掌握一技之长”、“祖国园丁心胸容天地,城中教师智慧运乾坤”、……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宿舍等场所,挂满励志类书法对联。教学楼墙壁上,随处可见“985大学”、“211大学”的图片和简介。走进教室,窗明净几,桌椅整齐,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各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全校48个教学班都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口号、奋斗目标。每一句标语,都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人文关怀。“寄语教师,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学校”,每一句话都激励着师生上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名人名言”,学习园地贴满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建学生社团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仅有氛围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活动促成长就是城东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在开好日常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大力开发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准定位,健康成长。”王校长表示,要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走向城东,迈向成功。近年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城东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成立了启航书法社、鸿帆舞蹈社、欢乐合唱团、美韵器乐社、育才美术社、天涯草文学社、红叶记者社、劲旅篮球社、艺轩棋社等2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文学和科技诸方面。学生自愿申报参加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建制,材,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或学习培训,或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兴趣与潜能。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监控设备、网络,建有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无声,风正帆扬一路歌。办学以来,城东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第一,曾先后获“三明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福建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推陈出新,发展好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同时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在互动中生成、发展好校园文化。宁化城东中学的社团文化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才艺展示及提高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活动,邀请专家及学生家长到场观摩指导,现场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在第六届体育艺术节期间,该校曾与县老年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宁化城东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有实效的成绩,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实现校园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才能把城东中学建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校园。
三、总结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行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处于从“他律”到“自律”过渡的阶段,但大部分仍以“他律”为主,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制定合理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小红花、积分等,通过这一长期的奖赏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对精彩之处加以保留,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并提倡其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向“自律”发展,将学习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抓好细节,促成养成
有道是,细节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就应该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学校应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细节意识,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的大道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生中推广了“敬孝心、献爱心”实践作业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为父母、亲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的方式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该校还利用德育大讲堂、每周一大讲、每日一小讲,让学生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多样化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学校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班级活动,学校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班会的主题,如母亲节时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劳动节时可开展“热爱劳动”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每次班会学校要求各班设计好黑板板书,写清楚班会的主题,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班会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如果发现了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各班班会召开的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以促进主题班会的积极、良性、持续开展。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已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正能量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庄严的、庄重的,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坚持每一周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安排一个班级选拔一名学生代表做主旨讲话,篇幅不宜过长,但应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老爱幼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让这些正能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现在,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三)媒体下的文化氛围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如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最大化的发挥其宣传作用,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学校广播室每天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不同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广播;学生在制作海报、黑板报时也可根据近日学校热点、专题教育活动等设计多样化的主题,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气氛,而且增加了校园文化的渲染力,为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笔者所在的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理念,由德育处、校团委牵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学校现拥有“琴书艺苑”艺术培训社团、创办了“沃土”校报,成立了校舞蹈队、篮球队、合唱队、吉他班、葫芦丝班、沃土文学社、航模表演的多个缤纷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基于这些社团的建设,开展了多个社团活动。总之,本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仅净化了校园文化,引导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如每年评选一次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尽管有些事例与我们联系甚远,但其蕴含的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去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事迹,通过深入学习榜样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该校还非常注重发现校园师生自身的优点,并将此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大力宣传,以期使榜样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就学校层面而言,可在文化宣传栏中将国家级、省市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作为教师队伍的榜样,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就班级层面而言,可将各方面均优秀的学生作为模范标兵,在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上进行公开表彰,以提高榜样的力量。榜样随处可见,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要学会认真、虚心向榜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1.培养协作互助团队精神
团结合作不论放逐于哪一领域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对于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而言,培育协作互助团队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协作互助团队精神主要涵盖了以下三项:其一,教职工间合作精神;其二,学生间合作精神;其三,师生间合作精神。三者间相互区分却又互相联系。而一旦这三者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校园文化气息将达到一种无法比拟的境界。协作互助团队精神能使学校每一位成员为之感到骄傲。有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师生搭建团结合作的平台;或是组织文娱竞赛,培养师生团结互助精神;又或是利用校内宣传栏、校刊等媒介平台宣传,拓宽文化建设的渠道,利用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与熏陶师生。
2.树立挑战意识严谨态度
思想决定着人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人的命运。良好的校园风气与文化环境,能够于无息之间促成学生树立不畏艰辛、挑战困难的意识与严谨审慎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代学校所承载的社会重任之一,即为国家培育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学生是否具有挑战意识严谨态度,则将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前程。由此,教师应从细节做起,慢慢地转变自身角色,让学生变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促使其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突破。
二、当前南疆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实际,缺失亲和力
由于南疆区域地处少数民族居住地,且多为贫瘠之地,校园建设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保障所传导的精神理念的准确性。比如,有的校园文化宣传仅是制作各种标语、制度、校训等在墙体上张贴,这般生硬的措施与师生间有着明显的距离感,且内容良莠不齐,深浅不一,与实际生活毫无相连。
2.形式单一,缺乏建设力
南疆地区多数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办学条件也相对较差,教育普及率相处比较低,且当地大多数人不重视教育,使得学生也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如当地部分学校所建设出的“校园文化”也毫无本校特色,主题不突出,恰与“做”出来的文化同出一辙,并非源于自身始然,缺乏自我。
3.偏离中心,缺少感染力
“学校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而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则越深厚。”然而,受制于经济条件、地域因素,南疆地区大多数中学在建设校园文化之时普遍存在同一诟病,即思想局限、思维狭隘,只注重任务完成与否,忽视对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和道德观念的端正,所以大多校园文化罕有生命力,鲜有文化感染力。
三、优化南疆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分析
据调查,目前仍存有少数的极端分子于南疆地区活动,这类人员偏执地认为领土被外族侵占,愚昧接受境外恐怖组织的煽动,企图分裂疆土。所以,为从根本上遏止歪风邪气渗入并影响南疆地区人民安居乐业,当地必须从学校教育、学风建设抓起。具体地说,即当地办学机构应首要重视相关校园文化的建设,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仅略为概要。
1.开展道德实践体验塑成团队向心力
我国教育界都在积极倡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核心,以期用先进、科学地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忠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传统文化,崇尚民族精神等高尚品格。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
2.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凝聚力
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引领学生端正思想认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有力保障。班级文化作为一众师生的意识载体,有着“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性质。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舆论与文化的作用,通过广泛地宣传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抵制生活周边的消极和腐朽,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传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积极组织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不仅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还有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行,促进全面发展。
3.强化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办学竞争力
(一)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职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学校的一切运转都需要制度来执行,校园文化业反映了制度的优劣,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校园制度要求全体师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教师按照规定办事,学生按照纪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都得到了规范,使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严谨的校风。健全的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制度的制定,使学校的校园文化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舒服的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2制度的实行应结合实际,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某校为了迎接教育局的一次重大活动,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市各区各县的老师前来参加活动。校长为了树立该校良好的形象,要求全校学生学小学的“精”、“气”“、神”,每天要求学生出操做到快、静、齐,尤其要做到精神抖擞。虽然校长每天都坚持严格训练,学生能从表面上做到快、静、齐,但是精神面貌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压力大,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要抓住根本原因,盲目照搬是不行的。每个学校的管理都不可能相同,学生的来源,领导的风格,教师的性格、经验,都可能对制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联系实际,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制度。学校领导应尊重教师的意见,接纳教职工的意见;教师也应根据班级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本班的规章制度。
3软制度与硬制度应灵活结合起来
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制度不能过于僵硬,僵硬的制度容易导致教师的反感,执行起来也相对困难。比如,某校很重视教师的考勤,最原始的方法是签到,接着是打手模,到现在的进门刷卡。这套设备类似于地铁的开闸关闸,据说不仅能把教师进出校门的时间精确到秒,而且能连监控录像一起存入电脑。
学校领导对于考勤是绞尽了脑汁,考勤是个难题。有的老师虽然上班准时到校签到,但是经常在没课的情况下出校门办事、喝下午茶,这给学校领导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现在引进新的设备,虽然减轻了领导的负担,但是却引来了一些老师的反感。一些老师认为,学校的早餐中餐不好吃,要到外面吃,现在出去买个早餐都要刷卡,还要报告值日领导,未免管得太死了。小部分哺乳期的女老师则认为这样太过分了!中午在没有课的情况下11点回家给小孩子喂奶都不可以,没有人性化。虽然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权力,但是不能认为这是对制度的绝对控制。因此,学校的管理应该灵活处理,把软制度和硬制度结合起来。
4文化与制度相结合
根据制度文化的基本概述:文化是一种社会交流及社会传递,通过特定的途径,被社会成员共同获得。这种获得共同文化的特定途径,其实就是文化得以交流和传递的制度文化。文化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义的。而被认同和学习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则。在此,制度文化就将文化与制度统一起来了。当制度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反映了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理念。而当文化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采取或风俗、或习惯、或制度的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是不存在的,没有制度形式的文化也是不存在的。制度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一方面构成了人类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的变迁经常会引发文化三个子系统的整体互动式的变迁。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变迁。所有文化进化式传播过程都首先以制度变迁的形式发生。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制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和维系着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构成的整体。文化整体的协调互动必须依赖一个良性有效的秩序,这唯有通过制度才能达到。因此,要把文化和制度结合起来。
5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应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倾向于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它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格局、绿化美化及各种仪器设备等。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学风等。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才是校园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更具有一种内在的特性。当今中等职业学校更多注重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岂不是舍本逐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2.缺乏理性追求,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理念及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偏离。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是指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跟风现象严重,盲目效仿普通学校,撇开了职业高学校自身特色,游离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职业发展需要。办学理念及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偏离主要指办学的主导思想、学校的价值取向有脱离职业学校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轨道的倾向,忽视职业的独特性需求,忽视技术型、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培育。在市场供需变化这一价值规律为准绳的条件下,应该顺应时展的趋势理清职业学校的特色,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就是准确定位学校的培养目标,招进来的学生送出去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3.校园文化建设中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一部分,多元、多彩,多变的社会文化,早已渗入到校园中,封闭的校园文化虽然抵御了社会文化活动中的消极有害的东西渗入,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想闭塞、僵化,学校只有积极地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环境,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的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校园文化建设力度过多的用于加强学生管理的层面上。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已是捉襟见肘,苦不堪言。致使部分学生的素质呈下滑趋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多数学生是迫于低分的无奈才选择中职学校。面对这样低分低能的学生,学校必然会加大管理力度,而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上的无形作用,过度的管理必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是适得其反。
二、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组织文化的对策
1.实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齐头并进。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载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才会构成合理完善的校园文化这一道亮丽的风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考虑到它的文化蕴涵,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使每一个角落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或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陶冶的场所、审美滋养的场所。建立校园音响系统,将原来上下课刺耳的电铃变为动听的音乐铃;在课余时间,播放高雅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漫步校园,到处都充满曼妙的乐音。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彰显文化内涵,使得校园生活氛围更富融洽与温馨。
2.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专业设置。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可信度或者声誉,往往和它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和学生选择的是专业,而不是学校。甚至有的学生在进入了学校之后最关心的是“学以致用”。所以突出学校专业的特色是重中之重,也是主动迎合大众消费心理的举措。做到“有著名专业,有著名老师,有著名学生”。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设置要本着与学校发展的整体步伐下统一进行,着眼于突出中等职业学校“职”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3.以网络文化为载体,不断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闭门造车”已不利于学校文化的发展,学校要打开大门,接受社会大文化的洗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接触到各类信息。同时,信息化发展将将改变校园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也将使校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完善学校网站,建好信息平台,启动网络教学资源等手段,以积极和包容的心态赋予信息化技术更为积极的文化涵义,有意识地吸收有意义的网络文化,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它和校园文化和谐地共生发展,从而正确把握和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和发展,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サ鼻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