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邮轮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2:30

序论:在您撰写邮轮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邮轮经济论文

第1篇

邮电经济论文2500字(一):试述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本方法论文

摘要:对于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并为对其进行完善做出不懈努力。目前,有很多的学者和专家已经投入到邮电通信技术经济的分析和研究中去。本文通过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并对当前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同业者参考。

关键词: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本方法探讨

经济评价是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研究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手段。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项目工艺技术、需求预测、网络通信规划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以及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层次,权衡项目的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机结合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验证,为我国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一、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1.邮电通信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国民经济评价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对项目中国民经济的效益进行考察,分析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科学有效性;财务评价是从邮电行业和通信行业的角度对项目财务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当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产生矛盾时,要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来决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相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那么只能放弃该项建设项目;相反,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可行,这时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减免税收和补贴政策等措施,让财务评价考察结果变得可行。

2.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应该遵循项目全网全程的发展特点,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有机的结合。

3.应该坚持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与国家财税制度保持一致的发展原则。

4.可以同时采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评价方法,其中动态指标可以全程反映出计算期内的各种表现,所以一般都是以动态指标的评价方式为主。

5.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每年使用的价格标准应该保持一致的原则。

6.经济评价只是一种方法,不能够代替项目评价人员的分析和判断。

二、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是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基于整体性角度来分析项目的社会费用一效益,对项目经济的合理性作出综合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从社会整体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考察,从而对建设项目合理性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衡量计算,同时也是利用项目投资来增加和消耗国民经济资源的重要价值依据。它与财务评价中的货币体系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产出物工资、投入物数量、汇率、价格等的变化,来有效的反映各种资源的价值。

2.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按照邮电企业财务制度和国家财务制度,利用现有的价格基础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获利、收益以及偿债等各种财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并且以此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于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项目经济评价也具有多角度性和多面性,暂时还不存在单独的指标来描述经济全貌。此外,由于决策者之间存在的习惯性差异,其选择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决策者的具体需求,然后再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邮电通信建设的财务评价是根据我国的财务制度,不仅包括国家的而且包括邮电企业的制度,通过分析现行价格来预测价格,制定相关邮电资费标准,同时对项目的各种能力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价邮电通信建设在财务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

3.项目建设的随机风险分析

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之后,就是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确立。然后要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就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效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进行计算,从而对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行预测,增加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发生严重的经济风险。这是进行随机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随机风险的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方面,其中,概率分析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较少。

盈亏平衡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盈亏平衡点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是一种反比例关系。所以,邮电通信企业在对建设项目盈亏平衡进行分析时,一般都很难正确的把握其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敏感性分析就是在建设项目中经济因素发生变化时,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敏感性的分析工作主要就是分析各种变化因素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但是只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很难有效的说明问题,需要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等三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邮电费用标准的变化、通信产品数量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外汇和人民币比价的变化、借款利率的变化等六个方面,如果对这些因素进行单独的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将它们分为基础投资、再分配收入、运营成本等三种类型,通过这些因素来对指标的变化进行考察,可以相对简单、直观,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深化,其中通过固定资产的投资来获取经济效益发展模式,受到了企业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经济评价是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研究發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手段,对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邮电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第2篇

邮电经济论文2900字(一):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3结语

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虽说起步非常早,但是发展却十分缓慢,从标准化来说未明确设置健全的标准化经济合同制度,导致合同内容缺乏详细,且具有复杂的签订流程,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来说,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管理方式能够顺应时展,并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管理模式,邮电企业监管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难以很好地防范出现经济诈骗等违法情况,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那么对于我国现状而言,需要有关人员高度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与标准化方面,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推动邮电企业更稳定且持续的发展。

邮电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第3篇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创新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促使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经济活动生态化。从旅游业的本质属性与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循环经济的思想同样适用旅游业。为此,旅游业应该积极倡导循环经济,不断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美国学者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他认为,循环经济不同于旧有的过分依靠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是建立在资源循环运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运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它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使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进程中,从而使得物质资源在不断循环运用中得到充分利用。总而言之,循环经济是高效、污染低的一种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不健全

我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旅游经济管理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比如,我国还没有全国性旅游行业组织机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一些地方政府旅游经济管理模式单一化。当前,旅游主管部门已初步意识到旅游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单项事务的管理,还涉及城管、交管、物价、劳动、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因此,需要成立一个多职能单位兼收的管理委员会,专项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旅游经济进行管理。另外,许多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忽略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其管理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实现有效的旅游经济管理。

(二)旅游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中存下着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及不合理的情况。1.旅游经费投入不足。旅游行业产业链比较广泛,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庞大,难以组织财政资金投向旅游设施建设,导致旅游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法发挥优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比如,外部交通、旅游步道、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落后等。总而言之,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从而制约了旅游经济管理的效益。

(三)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严重

为了短期利益,有些旅游经营者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违背自然资源发展规律,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初期,而且在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利用中,也存在这种不注意资源保护的做法。这种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行为后果必然要以高昂的治理费用作为代价,甚至是旅游资源的永远破坏。

(四)旅游产品缺乏个性

许多旅游景区的产品缺乏个性,采用旧有的产品设计方案,满足不了游客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新颖性的需求,难以吸引回头客,旅游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主题公园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但是由于缺乏个性,并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导致游客数量不断减小。

三、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

(一)系统观创新

旅游行业是综合性强的行业,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产业。旅游行业存在政府部门、旅游经营开发者、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涉及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要素。因此,旅游行业应该在五位一体发展指导下,构建系统管理和控制的系统观。系统观要求旅游行业发展要考虑供求规律,从整体出发,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品牌景区,用品牌景区带动区域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旅游行业的开发与管理要尽量实现市场化操作,有效融合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合力。另外,规划旅游行业时,要以系统观为原则,考虑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所有因素,规划旅游行业,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观创新

经济观创新指的是旅游行业要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优化旅游行业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时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管理时,要考虑环境的容量,以保证旅客有一个舒适和愉快的旅游体验。同时,旅游行业的经济观要求,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以及自然资源不危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取得最合理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旅游行业的开发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在自然资源可以承载的范围内开发和利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环境伦理观创新

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以外的物种存在于世界,也具有其生存价值。人类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物种,对地球其他生命体应该承担伦理责任。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要尊重生态环境,肩负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并且将环境伦理观运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济管理,运用于保护环境的实践。

(四)生产观创新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产观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生产资料,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在旅游行业开发利用中,运用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和绿色生产等生产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知识等非自然资源物质在旅游市场中的比重,减小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旅游行业国际认证,按照国际标准化ISO14001的标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

(五)消费观创新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消费观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观念,在旅游过程中注重精神文化消费,适度物质消费,杜绝不文明消费行为,提倡健康消费,减小旅游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要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鼓励民众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范文二: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业,是由农业生产活动而展开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创建的。正因如此,我们要让当地的民众都加入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来,让本地的人均收入能够随旅游业的发展而提高,更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一方面把旅游资源挖掘出来提供给游客,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土特产的销售量,整合农业生态旅游一条龙服务,将生态效益变为当地民众收入的提高。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意义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收入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创建的旅游项目中,农业生态旅游是放在首位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当地生态作为主体,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两者同时进步。农业生态旅游是最近新生的发展方式,是把生态环境当作主体,在农业生态发展时,和其它旅游项目一起发展,将农业和旅游业综合起来,它的特点就是让旅行者旅游时可以欣赏秀丽的风景,也能看见当地的田园风貌,不但能够尝到特色的农家小菜,还能够亲自看到当地的农业活动,而且能够亲自参与体会,亲身尝试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特色旅游业,即能大幅度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加民众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

1.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虽然在最近很受人们青睐,可是由于地理位置不方便,三农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是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经济主要是由传统农业来发展的,经济很难跟上,基础差。这是影响农家游的一大原因。

2.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资金不足

农家游主要是以湖光山色和农业生产相加为特点,建设风景区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这些旅游资源,必须要建设许多基础设施,这样才能让观光者更好的游玩、体验。由于许多农民的收入很难支持这些基础投资,所以这些更加深层次的开发虽然很想做到却无法实现,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有很大困难。

3.农业生态旅游地域特点性强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风土人情也很丰富,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好河山风光秀丽,每个地区的特色也完全不一样。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农家游的内容十分丰富。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模式单调

特色农家游是以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特色历史、农业生产劳动等为主体,如果建设的构想都一样,这样就让农家游的模式显得单调,没有一点创意,每个地方都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的特点来规划建设,无法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注意,这就使得一些农家游无法保持应有的热度。

2.本土民众加入少

在许多发展特色农家游的地区,当地农民没有加入到旅游业的想法,因为生长的环境和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本地农民很少加入,外地人口加入的较多,让许多来此的旅游者认为这是过度商业化,这不但没有让当地农民受益,生态农家游也没带领经济快速发展,反而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引起本地农民的意见。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还有许多的发展农家游地区,是开发商直接购买或者租赁获得的,所以损失了许多耕地面积,还有的地区,政府为了让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过度的开发建设,这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并且因为当地没有认真规划,不符合当地环境发展,使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建设的农家游景区没有体现本地的特色,景区建设的投入太大,不仅使当地民众失去了土地,还无法获得补偿,于是导致当地民众对发展特色农家游不再有信心,更加不愿意加入。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1.改善农业生态旅游

政府可以颁布生态旅游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宣传,这样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定制旅游产业的法规,来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时全国的监督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使特色生态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开发新型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业的玩法,让特色农家游保持活力,不断的发展下去,那就要不断增加吸引力,并且能够让当地的民风名俗、生产方式、生活特点这些方面具有特色,让这成为当地景区招牌,吸引全国的旅游者。

第4篇

(一)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获取性等原则,结合安徽省实际,选取具有国际和国内可比较性的20种高等级旅游资源作为评价旅游资源优势度的主要指标(见表1)。表中,旅游资源数量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官网、中国旅游网、国土资源部官网、安徽旅游政务网、安徽林业信息网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官网等网站;各类旅游资源的赋权得分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

(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选取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研究旅游经济的2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安徽16个市旅游经济的主要指标(表2)。考虑到研究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比较性,表中指标数据主要为2012年的截面数据,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次的数据直接来源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外汇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等数据直接来源于2012年安徽16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文简称《公报》);在计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相对值时,所采用的户籍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公报》,《公报》未给出的数据则参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所采用的面积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16个市的政府网站。

(三)研究方法1.旅游资源优势度对区际旅游资源的评价,本研究借鉴王凯[9]、黄成林[10]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消除人口、面积等因素带来误差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的数量、游览价值及资源间的匹配度来确定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度(表3)。2.旅游经济贡献率为保证旅游经济各项指标数据可与旅游资源优势度进行有效比较,本研究采用旅游经济贡献率来衡量安徽16个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等各项旅游经济指标,指标数值同样选择剔除了人口和面积等因素影响的相对值。3.旅游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计算公式。4.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本研究考察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系数值分级如下:0<r<0.3为微弱相关;0.3≤r<0.5为低度相关;0.5≤r<0.7为中等相关;0.7≤r<0.85为显著相关;0.85≤r<1为高度相关[11]。空间错位理论最早用来分析城市快速空间重构的背景下,弱势群体居住和就业空间机会错位的情况,本文借用重心模型与聚类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来分析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情况。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借用重心模型公式计算出各次级区域(市)在总区域空间范围内的重心地理坐标。式中,xi是指某一区域的第i个次级区域(市)所在地的经度坐标;yi是指某一区域的第i个次级区域(市)所在地的纬度坐标;Mi是指某一区域的第i个次级区域(市)的属性量值(资源、收入、人次等)。然后借用聚类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判断各次级区域(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情况,具体做法是,以旅游资源为横轴、旅游经济各指标为纵轴构建坐标系;同时,分别将横轴、纵轴划分为m、n个等级,形成纵横交错的二维数表(本文均划分为5个等级),将安徽16个市归入相应的交叉网格内,从而判断其空间错位情况。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一)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相关性测定与分析首先根据公式(1)—公式(7),分别计算出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然后根据公式(10)和公式(11)分别计算出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率等旅游经济各项指标数值(表3);基于以上结果,运用SPSS19.0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工具,对2012年安徽16市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见表4、表5)。根据表4,就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收入相对值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来看,2012年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总收入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591,相关系数值0.5≤r<0.7,为中等相关;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656,相关系数值0.5≤r<0.7为中等相关;与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02,相关系数值0.85≤r<1为高度相关。就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人次相对值的相关性分析来看,2012年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总人次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616,处为中等相关;与国内旅游人次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709,为显著相关;与入境旅游人次相对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27,为高度相关。根据表5,从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相关系数值均为负数;且除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与旅游资源优势度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r<0.5的低度相关的范围内,其他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3,处于0<r<0.3的区间范围内,为微弱负相关。究其原因,现阶段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吸引力仍然对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总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旅游资源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然而,旅游经济的增长不再单纯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演变和区位条件等因素均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与旅游资源之间微弱负相关的关系亟待改善。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性分析首先,根据表3数据,通过公式(12)和公式(13),计算得出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各项指标间的重心分布情况(图1);然后,通过聚类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描绘出旅游资源与旅游总收入的空间错位分布情况(图2)。从图1中可以看出,旅游资源与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次的重心较为接近,而与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以旅游收入为例,旅游资源与旅游总收入的重心相差0.216个经度、0.576个纬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差0.209个经度、0.555个纬度,与旅游外汇收入相差0.148个经度、0.028个纬度;根据各指标重心的经纬度数值,查询得出,旅游资源、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的重心分别处于池州市青阳县、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巢湖市、芜湖市南陵县,结合地图可知,青阳县与南陵县地理距离最小,而与巢湖市距离较大。与此同时,通过图2可以进一步地看出,旅游资源和旅游总收入等级均高的市为黄山,旅游资源和旅游总收入等级均较低的市为马鞍山、铜陵、蚌埠、阜阳、淮北和宿州;安庆、宣城、六安、淮南、滁州和亳州等市的旅游资源等级较高而旅游总收入等级却较低,呈现出与旅游经济反向偏离的特征;合肥、池州等市的旅游资源等级较低而旅游总收入等级却较高,呈现出与旅游经济正向偏离的特征。同理,可得出旅游资源与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之间的二维组合矩阵图,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做赘述。究其原因,旅游资源仍然是入境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等级越高,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越多;受到闲暇时间及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国内旅游者选择就近旅游,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重心出现偏离。合肥、宣城和安庆等市的空间错位表现最为明显,就合肥而言,其旅游资源优势度较低,但作为省会城市,可以依托全省便捷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为新业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条件,使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指标均较高,旅游业发展已突破原有的依赖旅游资源发展的单一模式;安庆和宣城等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度较高,但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指标则较低,说明上述两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借助优势旅游资源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首先,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间存在相关性关系。一方面,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旅游人次等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且与入境旅游高度相关,与国内旅游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旅游资源与旅游人次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更大,说明旅游资源对旅游人次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另一方面,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旅游人次等经济增长速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其次,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间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就全省而言,入境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重心与旅游资源重心较为接近,而国内旅游经济指标则偏离旅游资源重心;就各市而言,旅游资源等级与旅游经济等级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这种错位在合肥、宣城、安庆等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第5篇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第6篇

有关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一:论渤海通道推动商品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

摘要:实现商品的高效运输是推动商贸繁荣的重要环节,渤海通道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推动了地区商贸经济的发展。渤海通道的建立形成了新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弱化了环渤海区域的行政壁垒,便利了区域商品的自由流通,推动了南北经贸的繁荣,加强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关键词:跨海通道;商品贸易;积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为代表的跨海通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将跨海通道的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引人注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将使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人、财、物的流动更加迅速和庞大,为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对商品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缩短了区域的时空距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对形成环渤海地区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创造了条件

1.环渤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尽管环渤海地区被称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由于渤海海峡的天然屏障,环渤海经济圈被分为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以各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发展为三足鼎立的诸侯经济态势。目前,在行政分割的五个省市之间区域合作机制缺乏,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不足等原因,相互之间竞争多而合作少。

从环渤海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结构来看,该区域在项目安排上呈现雷同现象,各省市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明显趋同。也正是这种区域经济的重复建设,区际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相互间的贸易需求较弱,使得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地区行政壁垒较多,市场分割严重,最终结果是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现象严重,商品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造成了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推动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跨海通道的建成打破了原有的区域限制,通过点效应将原先两个联系很少的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和产业的整合,便利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区域产业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提升。

(1)点效应的形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接连接隔海相望的大连和烟台,使得同三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通道继续向北延伸贯通营口、鞍山和沈阳,向南延伸联通威海和青岛,这些点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极,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效应,吸引资本、人员、技术、产业等进入这些区域。

(2)轴效应的形成。随着点效应辐射范围的逐步扩大,点之间逐步形成组合倍数效应的以这条通道为主轴线的轴,这个轴线的交通量逐步增大,经济效率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时间价值。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形成了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为轴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实现了沿海交通大动脉与内陆地区的衔接,使众多的内陆区域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畅通的出海口,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物流、客流,这样就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的支撑,从而拉动和创造交通需求,诱导新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形成依托此轴线的新的交通轴。

(3)点-轴-圈 综合集成效应的形成。即为多个点-轴型系统的组合所形成的综合效应。表现为在辽宁省以沈阳为点向西南发展,以京哈铁路、京沈铁路为依托,形成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的轴线,在西边与京津冀相接;在山东省以黄烟铁路、胶济铁路、威乌高速、青岛-银川高速为依托,以烟台、青岛为点横向发展,形成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的发展轴线,向北与京津冀相通。这两个轴线继续纵向、横向的集聚、辐射、发展,与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轴线一起形成一个有多个发展极协同作用的交通圈。 逐步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物流、人流更加自由、加速运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更加突出。随着交通圈的逐步发展,最终达到一种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一体化的环渤海经济圈, 逐步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配置在整个区域逐渐发展为由市场来主导,在区域内部更加自由、合理的流动,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

(二)实现南北贯通,缓冲了南北运输压力,使南北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便捷

目前,就全国范围的铁路网来看,交通运输线都是超负荷运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的制约着物流、人流的快捷运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就渤海海峡两岸的铁路交通网来看,进出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突出。虽然东北是我国铁路运输最发达、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渤海海峡北岸布有京沈线、京锦线、京通线和哈大线,但直接进出东北的铁路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山海关。由于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陆上铁路通道,通过能力十分有限。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封闭的环境,直接阻碍了信息、资金、技术、产品、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南北流动,对东北经济的发展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渤海南岸只有一条蓝烟线胶济线,运能只有1 000-2 000万吨左右,使得山海关的南北运输线成葫芦状,瓶颈制约明显,这种局面使得南北运输不堪重负,致使更多的物流、人流分流到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上来。

为了缓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我国加大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出了五纵七横等国家干线建设规划。然而,全国公路建设仍然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从水路运输来看,这些年来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负增长,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251%和454%。由于铁路、公路的瓶颈制约,沿海各大城市货运要走水路,内地相当多的货运量也改走水路。更为重要的是沿海港口吞吐量从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但港口能力明显不足。流通成本是制约商品流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可以扩大流通商品的种类和延展商品流通的范围。目前,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之间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是既要途径更多的路程,而且耗时较多。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真正实现了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的闭合环状通道,从根本上改变了环渤海南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路线,大大节省运费及时间,使得南北农产品、其他商品等加速流转。

第一,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快速通道。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粮食生产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东北经济区每年都有大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要运往关内,但是面临出关难的巨大运输瓶颈。处于渤海南岸的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样面临难以快捷北上的困境。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线取道海上捷径,绕过山海关这处瓶颈,开辟了东北地区至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运输通道,缩短沿线地区这些农产品储运的时间,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信息的交流,改变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和需求状况,扩大了市场空间,加快了粮食产销区的衔

接,有力的推动了农贸市场的发展。

第二,南北互补品流通更快,种类更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大东北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冶金、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共同构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比较活跃的增长极,原材料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以及所需设备对国外市场较高的依赖度,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长三角、珠三角可以加强与东北地区在轻工、食品、电子等方面的交流。这种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助推下,可以构建一条互通有无、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南北经济纽带。

(三)加强环渤海地区与经济腹地的良性互动,推动新一轮人流物流运转,为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的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沿海省份的交通便利程度,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明显超过中西部地区。在我国中西部的大多地区,基础设施的短缺仍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才能促进区域商品的快捷流通。

1.环渤海地区加强了与其经济腹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处于环渤海南岸的山东省来说,在极力拓展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加速建设山东省与内陆省份完整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新的省际大通道建成后,山东将形成与京津塘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对于处于环渤海中心位置的河北省来说,近年来在积极以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以港口为龙头的 东出西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强化沿海与腹地互动。东出就是利用河北省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提高河北省及这些地区的开放水平;西联就是加强与京津、山西、陕西、内蒙古、鲁北、豫北等地的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辽宁提出五点一线的一项关于全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与其经济腹地内蒙古东部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的联系。这些涉及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的交汇点即是环渤海地区,交汇点的焦点即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纽带作用,而纽带的中心则是实现同三高速的南北对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渤海通道使得各经济腹地互相覆盖,加强了全国市场一体化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贯通了属于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12条主干线中最长的同三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在胶东地区、苏北地区向西与新欧亚大陆桥、青岛-银川高速、霍尔果斯-连云港高速相接,加强了与中西部地区的经贸联系和合作。向南与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布局带相通,与长三角、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加强了联系。向北与哈大、京沈铁路、沈大高速相接,贯通了整个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成为东西、南北方向上的物质、信息、资金、技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联系的纽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这条纽带得以畅通的结点,是一个以点、轴带面最终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互动的网络式发展格局,为逐步形成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动的区域共同市场,为国内商品贸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加强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环渤海经济面临快速发展的极好良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公路、铁路、水路综合运输网络中最发达、最灵活、最重要的枢纽,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投资的热点,为加快制造业的转移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东北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我国的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接壤,南面与朝鲜半岛相连,东部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目前,东北地区具有与东北亚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经贸往来的相对较完善的交通网络,有12条公路同朝鲜、俄罗斯、蒙古相连,有5条铁路分别与俄罗斯和朝鲜接轨,其中以大连为桥头堡,以哈大线和滨州线为通道的第一欧亚大陆桥是重要的国际大通道。这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为我国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环渤海地区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地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居我国与亚太地区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枢纽地位。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

东北亚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我国与这些资源富有国家开展资源贸易前景非常广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0%, 远东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全俄储量的10%左右,石油储量超过150亿吨,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1 000万吨左右的石油。我国与蒙古国也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其矿石资源开发。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韩国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第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架起了我国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交通运输是实现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贸易交流的物质手段,完善、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使得地区间的物流通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同一座跨越渤海的桥梁,打通了东北亚西部的贸易通道。它接通了与东北亚合作的桥头堡和中心地区,并进一步向南贯通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联通了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向西与第二欧亚大陆桥相接,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良性互动,搭建了一条我国中西部地区、华东地区等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同时也打开了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南下的陆上通道,使第一欧亚大陆桥与第二亚欧大路桥实现了对接和联网,扩大了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重工、木材、化肥、粮食等物资与内地的交流,扩大华东地区轻工、食品、电子等物资与东北及俄罗斯的交流,加强了我国与韩国、日本的信息、科技、人才、商品交流,对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结束语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不仅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构建环渤海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将发挥重大作用;对完善全国交通网络体系、对拓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腹地、进一步加强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将发挥重要的功能。它联通

了第一亚欧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了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对推动东北亚地区商品贸易的交流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魏礼群.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魏礼群,柳新华,刘良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金凤君.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周立群,祝茂.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尚存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瞭望,2004(8).

王诗成,郑贵斌.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列为国家战略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11).

有关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二:谈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的分析

摘要: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由于世贸组织对反倾销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严重受害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图探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倾销;经营理念;价格承诺

一、反倾销问题的发展现状

反倾销是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原本是对立的,但发达国家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它扩张性的本质,决定了现在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意志的体现。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他们自己的经济制度,作为要求他国参加国际经济的准则,从而达到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的目的。同时,发达国家又利用制度上的优势,以合法的理由为借口,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设置贸易障碍,以保护其本国的自身利益,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既掠夺了他国又保护了自己。所以,对于国外的反倾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一种贸易保护的措施,而应将其同现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认清其实质。反倾销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贸易保护的最高级工具之一,行之也最有效。它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征,能够利用反不正当竞争的合法行为作掩护,实施贸易保护。

二、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

首先,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至约11.5%,其中工业品由11.7%降至约10.6%,农产品由18.5%降至约17.4%;在非关税措施方面,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与许可证,提高进口配额增长率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量。因此,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期内我国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仍将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仍将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这必将诱发更多的国外反倾销调查。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世贸成员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承诺,还在纷纷制定针对我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的反倾销法案,这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更为复杂,必将对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第三,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调查机关依法保护产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世贸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的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的调查和裁决中,要求调查机关的每一项调查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WTO相关协议对调查机关的具体调查程序、信息披露程序、裁定与公告程序、透明度和非歧视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我国调查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我国外贸商会建设远远滞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本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统筹管理的工作无法落实,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方面,商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管理好行业的经营秩序,防止企业之间出现低价竞销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企业能够通过分享市场份额,达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商会本身的特点,促进商会、商检、海关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对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会核定符合行业协议价格的,海关才允许出口,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这样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就可以随时提供于己有利的证据,为有力抗辩作准备,改变被动应诉的局面。同时,加强政府交涉和管理。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企业给予严厉制裁,将反倾销应诉与出口管理结合起来,制定真正体现谁应诉、谁收益的具体措施。加强企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处罚低价出口,力求把反倾销诱因降至最低程度。其次,需要国家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如规定出口定价,禁止低价出口,惩罚低价竞销者。还可以采取增加配额等优惠措施来鼓励优质产品的出口。尽快建立出口风险基金或反倾销应诉基金,有组织地开展反倾销应诉,终止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二)转变企业经营观念,积极应诉

首先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遵循创汇第一、利润第二的经营思想,但是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使外贸出口企业尽快建立和健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转移到追求利润最大化上来。这样出口企业就能提高自律意识,着眼大局,考虑整个行业的利益,改变我国外贸中低价竞销、出口增量不增值的现状,为国家争得应得的利益。其次由于倾销指控一成立,其造成的损失不会只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整个民族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要想胜诉,每一个涉诉企业必须团结起来积极应诉。这是因为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支付高额的调查费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自信;难以详细了解国际反倾销法;缺少必要的技巧和谋略。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应诉反倾销案件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和国际通行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外经贸行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也是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整顿外贸经营秩序的需要。中国需要加速建立反倾销法律体系,以国际公认的反倾销法则来规范自己的竞争行为。这不仅是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在国内市场进行反倾销执法的需要。这既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又可以用来制约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歧视。今后要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加大对某些不良行为的制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应诉国外反倾销案件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道路。鼓励优质产品出口,让企业看到生产优质产品的经济效益数倍于劣质品,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变传统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由量向质转变,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二是在提高商品档次的同时,争创世界名牌。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商品的内在质量。其次,要积极运用非价格手段如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策划等组合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在确定准备新进入的国际市场前,要了解该市场的产业结构与商品特点,尽量使我国出口产品与当地产品呈互补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反倾销引起的麻烦。

(五)加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提高反倾销能力

由于我国缺乏应诉国外反倾销方面的高级人才,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反倾销的能力。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必须具备经济学、法学、会计会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有懂会计、懂经济、有法律实践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律师才能胜任反倾销工作。而目前这恰恰是我国律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因此,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名牌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等各有关方面要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给他们以机会参与反倾销工作,既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一批长期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才派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和掌握国外反倾销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应诉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国反倾销的应诉能力。当前可以聘请熟悉反倾销应诉业务、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起诉国律师作为我方的诉讼人进行应诉。

(六)在适当情况下提出价格承诺,争取反倾销的主动

价格承诺也是反倾销应诉可争取到的一种结果,是反倾销被投诉者与反倾销当局之间达成的一项提价协议。被投诉者承诺按提价协议规定的价格出口,可以消除因倾销对进口国造成的损害或损害威胁。所以,这种方法也能对进口国的损害作出补救,因而进口国在一定场合下也愿意接受。

实践中,欧盟对价格承诺采用得较多,而美国采用得较少,但并非不能争取。过去,我国的出口企业与欧盟达成过一些价格承诺的协议,后因我国的一些企业未能很好地遵守而导致欧盟不再愿意对我国采用。因此,今后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信誉,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积极争取价格承诺,以期把握主动。

所以反倾销最初只是以保护国内产业不会遭到破坏为目的的,并不普遍采用,只有当国外产品有意破坏本国市场和生产时,才能采取这种措施。从各国的实际立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反倾销措施随着立法的深入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在已成为最大的贸易壁垒之一。尽管进口国提出反倾销的出发点是正当的,但是实际上反倾销与理论上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反倾销实际上没有起到保护竞争的作用,而是变成了限制竞争的手段;反倾销也并没有表现为公平竞争,反而本身产生出不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陈铁军.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出口反倾销[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04).

唐礼智.唐建中.外国对华反倾销透视及启示[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10).

陈伟.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01).

孟兰兰.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04).

宋伟.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J].经济与管理,2008,(11).

贾洪.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7,(07).

第7篇

计量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一:企业生产经营中统计工作的应用探究

摘要: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 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工作;统计改革;国民经济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如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新统计调查体系的逐步形成,但这些改革都是就政府统计而言的。相比之下,企业统计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如何实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要做好任务工作,一定要抓住基础部分。 我们要让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就要强化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逐步做到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确保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质量, 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 企业统计的数据又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踏实与否直接关系最终的企业统计效果。 企业统计为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 这是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做不好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偏离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决策和管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展开的必备条件。 要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首先就要确保企业统计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最终要求企业统计做好快、精、准三点,有效的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体现企业统计的指标设定,遵循企业统计指标具有的可比性、层次性、科学性、简便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独特性。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置主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指标、 生产经营的成本价格、成品销售价格、产品获利情况、市场现状、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通过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来具体分析制定各项指标,做好可规范化、可执行性。

企业统计要与企业会计相互配合, 统计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凭证、单据、发票等。 其次,企业统计工作通过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互配合,核算企业资料。 就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来看,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统计制度体系要更完善更健 全,因此,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借鉴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的指标体系,在它们基础之上形成适合本公司企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健全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3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信息功能,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系统、通畅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个全方位、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能够产生效益,尤其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统计信息提供各类市场的信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的宏观信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企业统计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建立广泛的信息网,并及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企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产量与盈利,经营成效等等。经过企业统计,企业的发展以市场调查作为主要数据信息。 通过企业统计的各种报表,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数据信息集中统计,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竞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帮助企业及时跟踪、了解市场动态, 通过企业统计使企业经营者能从全方位的信息中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企业可以建立各种网络系统,使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化,使企业更快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信息,通过企业的各种市场调研,实现统计资料分析与评估的快速化、有效化,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渠道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信息,从而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

4企业统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统计人员的队伍,才能做出准确、严谨、客观的统计分析。因此,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企业统计分析人员。 首先,企业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能够详细的收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又能深入进行市场调研, 采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 通过统计人员的预测与分析,总结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分析。因此,要使企业统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及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统计人员。

5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

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 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企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在强调企业统计监督与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企业统计的服务职能,使企业统计工作很好地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不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监督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通过对企业工作和经营的参与,深入进行调研分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去,让企业统计从根本上完成从上级定期报表为主体转向以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为主体,确保完成企业统计任务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

6结束语。

企业统计分析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围绕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宏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使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企业的统计分析使企业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料,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珊。对企业统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统计,2001(02)。

[2]苏永明。论企业统计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江苏统计,2001(11)。

[3]王艳杰,李晓云。企 业统计改革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1(04)。

[4]杨翠玲。企业统计要立足企业搞好服务[J].山西统计,2000(11)。

[5]王联荣。现代企业统计改革之思考[J].浙江统计,2000(07)。

[6]贾龙杰。企业统计杂谈[J].浙江统计,2000(11)。

[7]李国柱,郑炳章。论新形势下企业统计的定位[J].中国统计,2001(01)。

计量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二:如何做好县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根据县级经济普查的特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工作节奏、人员培训、勇于创新几个重点,工作安排一定要细致、周密,时间安排上要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人员培训是关键,要下足工夫,自觉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方式,只有把这四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县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一、安排工作应慎重,质量控制要贯穿全程。

全国经济普查较为复杂,包括单位比对、现场核查、入户调查、审核验收、资料开发等多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环节又包括多道工作程序,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每一道工作程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面工作的效果。某一项工作没有做好,有欠帐,都会在下一道工作程序中形成障碍,是要加倍偿还的。某地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普查中有一个工作环节是单位比对,就是各级普查机构向同级具有单位审批、登记职能的部门收集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名录资料,然后以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和登记注册号为关联,比对部门数据和统计名录库数据,生成一个资料较为完整的单位比对库,以用于开展现场核查。

县级普查机构不仅要完成本级负责的具体工作,还肩负着领导乡、村级普查工作的重任,影响面比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于每一步工作的安排一定要谨慎,要全盘考虑问题,统筹规划,在认真执行普查方案的同时,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作的全程,绝不放松,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每一项重要的工作都要安排出检查时间和改错时间,也就是把工作分出三个时间段,第一段是实施阶段,第二段是检查阶段,第三段是改错阶段。

例如证照照片传输工作的安排,在照片传输阶段,不能一传了之,然后就不闻不问了,而要考虑到照片上传不成功,需要重新上传的可能性。照片传输工作应分四步走:一是整理照片。将电脑中的照片资料按地址码分类,分到小区,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的文件夹,达到便于查找的目的。二是上传照片。三是检验上传质量。登录国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逐户检查是否所有照片都上传成功。如果发现上传不成功的情况,就要进入第四步---补传照片。因为之前对照片进行过分类整理,所以查找遗漏的照片就会比较容易。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传照片工作就圆满地完成了。

二、张弛有度,把握好工作节奏。

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经济普查工作也是如此,经济普查规模庞大、任务繁重、时间跨度长,更需要人员的团结协作。如何把握好工作节奏,保持普查人员旺盛的工作精力、孜孜不倦的工作热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是普查工作开始前,应充分做好思想动员。打好预防针,让大家做好加班加点工作和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以便于提前规划好普查期间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二是工作时间安排要合理。应尽量避免搞突击,连续长时间加班。因为经济普查时间跨度大,长达两到三年,前期的调查审核阶段也要半年多时间,而且工作密集、量大,日常工作时间就很繁忙,如果再长期加班加点会使人更加疲惫,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保持工作时间抓紧干,节假日尽量休息的状态,有张有弛,在和谐的工作状态下,打好经济普查这场持久战。

三、培训要系统、细化。

如果把普查员比作要奔赴杀场的战士,那么培训工作就相当于战前的练兵,只有操练好了,才能打胜仗。培训工作是普查中的重点,历次普查实践表明,哪里的培训工作搞得好,那里的普查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培训工作不能搞跃进,更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做到系统、扎实、细致、充分。我区的培训工作搞得比较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培训的准备要充分。首先是授课教师备课充分,根据普查员的实际水平去备课,进行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力求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普查员的工作能力。其次是培训设备准备齐全,如投影仪、麦克、电脑等足够满足培训需要。再次是充分考虑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如设备故障、程序更新等,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意外发生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解决,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

2.培训的时间要充分。因为经济普查涉及的工作环节多,调查项目专业性强,普查对象情况复杂,短时间内是很难了解清楚的,给授课教师留下充分地讲解时间,给普查员留下合理的消化吸收时间,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关键。

3.重点内容的讲解要充分。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认定是经济普查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这两个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很难区分的,尤其是产业活动单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而作为普查员必须要做到能现场准确地判断出一户单位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因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需要填的普查表内容和项目不一样,一旦判断错了,就要二次入户,重新填写普查表,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培训时应多安排些时间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定义讲清楚,把法人单位包括的五种类型讲明白,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讲透彻。力求课件详实,图文并茂,便于记忆。在现场展示不同类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营业执照照片,让普查员把这些照片牢牢地记在心里,在调查时通过看营业执照都能快速地判断出普查对象的单位类别,这是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进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4.实习要充分。在培训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讲解时多举实例,帮助普查员理解,讲完后还要出考题,进行填表录表的模拟测试,考一些典型的例子,让普查员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课堂内容。特别是要深入普查区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集中答疑,不断提高普查员的实际操作水平。经济普查要面对实实在在的普查对象,实践性非常强。如果不先练好兵,实战中就容易出纰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若因业务不熟出现问题,不仅会损害普查员的形象,也会影响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搞不好会出现不得不二次入户的情况,而如果不能一次入户就完成调查任务,二次入户会更难。

5.培训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对于全国经济普查这样时间跨度较长的大型普查,适宜分阶段搞培训,从以往经济普查经验来看这种培训形式比集中培训效果好。到哪个工作环节,培训哪个环节的内容,如在单位现场核查阶段、入户调查阶段分别开展培训,这么做针对性强,学完就用,不易忘记,效率高。

经过培训, 在入户调查时普查员都能熟练操作、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培训取得了实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