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地管理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0:42

序论:在您撰写土地管理法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土地管理法论文

第1篇

一、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兵团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总认为兵团的开发就是开荒,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在考虑新疆兵团的发展思路时,总是念念不忘开荒,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二、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

三、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今后必须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1、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多,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晰耕地产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1、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认识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忽视生态效益,只求索取,不讲投入,掠夺式利用,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提高违规成本。

4、严把用地审批关,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第2篇

1.1组织效率低

只要是关乎到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性问题就会存在工程规划与建设。所以土地开发背景下的工程自立项待到项目实施动工阶段,包括最后的收尾的验工计价等阶段工作处理,时间周期都相对较长,处理的细节问题都相对繁缛与系统。也就是说,土地开发经办审核程序或流程等批复时间较长,有些项目资金到位一般都需要一年时间,甚至不少项目开发整理资金到位需长达两年之久。即使有些项目经过了经费划拨或资金筹措等关卡,但资金到位后,市场中的作业原料价格已经今非昔比,如果再考虑用地规划编制等问题,也会进一步拖延工程建设。此外,在工程开工阶段不可预控的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也会导致项目建设严重超出合同工期进度时间要求。同时,当前不少土地开发项目审计介入时间相对滞后,发挥审计职能也多以事后审计为主,结果一旦审计到隐蔽作业项时,工作处理量大,难度提升,进而则会影响到验工计价等流程处理效果。

1.2专业化程度不够

所谓专业化则包括土地开发项目下的人员业务技能素质问题与工艺技术水平问题等。从项目立项准备工作完毕后待到工程动工时期的实施结果来看,几乎全部问题表现在管理体系制度下的各类措施与管理手段的执行或落实方面存在各类问题。其中,技术工艺应用往往和整理资金投入幅度相关,或者工程组织设计下的技术工艺不适用等有关。但涉及到项目财政管理问题,往往和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表现相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预算审核。一般参与到预算审核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都是之前从事财务主管工作居多,关于土地开发规划及预算相关的专业技能或知识相对欠缺,难以识别预算编制中高估项或冒算项,最终审核职能发挥往往流于形式。第二,工程质量控制。由于土地开发背景下的工程立项直至竣工交付的工期进度要比一般工程建设用时消耗大得多。因此,其在项目全程阶段出现的问题也较多,比如项目招投环节资质审核问题、项目原始资料及手续不全、工程动工变更较多、以及现场施工偷工减料等。第三,审计报告问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有别于一般建筑工程,一些审计人员对其审计标准往往拿捏不准,尤其是关乎到工程量计算及一些关键、隐蔽水利水电项目的勘察等,往往缺乏科学审计评估手段,投入到实践工程核定方面时就缺乏合理性;同时有些地方还有以拨代支、乡镇两账套用等现象。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途径探讨

2.1重视组织管理,形成协同效应

第一,要对土地开发工程的项目法人制加以有效确认,主要以国土局耕保科或各级县复垦中心机构作为工程法人。同时,在现行的财政体系管理机制下,财政部与国土部管理机构要对资金核算事宜或相关组织活动予以负责,区分镇一级和县级的资金核算机制,取消镇一级资金核算机制,贯彻实行县级报账机制,加强项目全程成本控制实施效果。第二,构建协调体系制度,主要制度中要涵盖地方政府单位、财政部门、规划单位、以及国土部,包括地方乡镇政府,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上行下效的联动协调机制。第三,落实土地开发工程的项目负责指挥人,人员代表应由财政、国土、乡镇政府、审计等单位共同委派人员,负责各自组织机构的工作任务,发挥项目的全程监督职责与职能。

2.2强化项目审批,保障项目预算执行效率

预算审批流程执行贯彻下来应当具有高度的时效性、经济适用性、实际可操作性。不过,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预算审批往往背离这些原则。由此可见,改变项目预算审批管理体制问题也是一项重点处理工作。同时,应加快中央与省级对新增用地征占的费用补偿进度,即当年上班年度申报的工程要在下半年下达预算资金。此外,要对传统意义上的集中会议审计方式作出调整与变革,主要贯彻采用现场预算审核制。另外,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由省级招标来辅助进行,出资费用由省级直拨,并按照各地分配到的指标份额予以直接扣除。

2.3强化审计监督,填补管理漏洞

第一,大力培养审计监管储备人才,将有关再教育与培训指导活动贯彻到实践中来,要在培训与再教育中了解项目规划及熟知预算知识,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的投标、合同、项目管理组织活动等基本要求。第二,要强化内部审计。资金是盘活项目的动力基础,加强项目整理资金的日常审计活动势在必行,凡是涉及到资金监管不力的问题要圈定问题重点范围,以及时研讨出可行性整改意见。第三,引入外部审计。整理资金的管理与运作需要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打好资金管理基础,填补、堵塞资金管理内部漏洞。但与之同时,要强调外部审计,特别是项目进入到验工计价组织环节时,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职能,将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处理得当,以有效审核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渠道与途径等。

3结语

第3篇

使土地权利制度进一步完善

从制度层面上看,土地制度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土地制度中,土地权利是土地市场交换的客体《,物权法》对各种土地权利的完善直接推动了土地市场的发展。《物权法》使土地权利制度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土地的产权代表,明确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出让或者划拨设立,明确了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续期及地上附属物的归属问题等。《物权法》显化了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揭示了土地作为不动产是物权所有人的权利客体,明晰的资源产权和有偿的使用制度的确立必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解决了由于产权不清、主体不明等引起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比如《,物权法》详细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并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为用益物权,这些规定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一项空白,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使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稳定、明确,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另外,《物权法》还确立了土地用益物权的基本体系,使中国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

加强对土地市场的有力监管

《物权法》的实施,使土地市场化更加深入,《物权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加强对土地市场的有力监督方面。《物权法》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这一规定在充分肯定我国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土地资源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从国家政策上升为法律,一方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强化土地市场监管,深入推进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物权法》首次将工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写进了法律,扩大了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土地资源的范围,第一次规范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制订全国统一的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示范文本,既是落实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有利于规范出让方和受让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4篇

(一)规划设计频繁更改

第一,地方政府的强烈干预,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对于规划设计的影响比较大,他们为了追求工期或者是形象工程,而忽视客观规律的现象经常出现,在这种强烈的干预下,一些土地整理项目不得不更改最初的设计规划;第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工期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遇到很多突发的情况,使得原本的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修改,另外,一些部门批准以后,进行了一定的规划设计,但是在获得其他部门的批准过程中,又会对原有的规划设计进行修改。

(二)施工质量还有待提高

土地整理项目对于我国的建设及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土地整理的数量之外,还需要保证施工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整理项目中施工质量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力,在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之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合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并没有完全按照合同上的规定执行,使得合同上的相关条例形同空文;二是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土地整理工程进行以前,施工队伍仅仅是按照竞价来选择,并没办法了解他们的施工质量,一些缺乏经验的施工队伍,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讲,一般项目的规模比较大,涉及到的资金也比较多,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项目的管理阶层对于资金的管理使用非常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预算不合理。对于一个庞大的工程来讲,预算工作可以说是指导工程各项工作的龙头,但是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缺乏相应的科学预算,在施工以后往往出现预算不够或者是预算大量结余的现象出现;二是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对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工程来讲,财务管理是保证项目开展良好的坚实后盾,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财务的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奖金福利的随意发放、公款吃喝、挪用资金等现象比较严重。

(四)缺乏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讲,不仅仅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而且在施工后期,还需要对项目进行不断的管理和维护,但是,通过目前的调查得知,很多土地整理项目缺乏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一是后期管护的目标不明确,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讲,涉及到后期维护的项目比较多,在工程施工的后期,往往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所以需要在众多的后期维护项目中选择一些重点管护的目标;二是对于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档案内容进行管理,而在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中,更需要对档案进行严格地管理,但是管理层往往忽视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造成了档案的缺失或者是损坏等等。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管理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进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以及管护,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以说是关系到项目能够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针对以上所述的规划设计频繁变更的现象,我们可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进行深层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规划编制:第一,在进行项目施工以前,需要对当地的土地环境进行侦测,充分掌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总体概况,确保土地的质量符合土地开发管理项目的相关规定;第二,认真分析相关的工程资料,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分析是否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解决问题;第三,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政府的相关规定或者是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二)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

工程质量不仅仅关系到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还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相关的利益,必须受到管理阶层和具体施工人员的重视。因此,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为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设计单位进行一定的考核机制,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克服规划立项中提出的可预见的问题,同时要突出设计人员在设计单位中的地位,对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考核,选拔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为其他施工人员树立榜样;第二,搞好工程质量管理,需要狠抓施工过程各个环节,对于一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讲,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以及进度都必须得到保障,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优质性,针对工程每一项环节都予以检测,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

对于一项庞大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讲,涉及到巨大的资金数额,关乎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顺利开展的坚实后盾,首先,做好工程的预算工作,在核实预算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各项工程环节,确保无遗漏、无重复,认真核实好每一个环节,使得最初的预算与最终的工程款项相差较少;其次,施工过程的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其他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私自挪用,给施工过程造成重大的损失;再者,收入和支出进行分开管理,确保“收支两条线”之间的相互平衡。

(四)完善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

第5篇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项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完善的制度指导,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但是其根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很难保证项目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制约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容易抓住制度的漏洞,以非正常的手段搞政绩、急功利,常常存在表面应付的情况,这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正常开展,使开发整理的土地项目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2人民对土地开发整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适用于广大农村的项目之一,人们对于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只是知道这项项目是一种德政工程,所以大家对这项项目具有很大的期望,期望通过这项项目的开展能具体解决大家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人们对于项目的具体开展流程、以及项目的长远意义并没有良好的认识。当土地开发项目涉及到其自身的利益时候,人们就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的为项目开展提供帮助,甚至破坏项目的正常开展。如在某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项目材料的运输车队需要经过某村的自建公路,所以当地村民就提出了收过路费的的要求,甚至有的村民会在路上设置障碍,破坏材料等。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诉问题外,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项目资金短缺、使用中介缺乏规范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项较为庞大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较多,有关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不是根据具体项目所需要的情况而定的,而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受投入资金量而具体执行,这样的模式下,项目很难开展,对于项目开展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某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资金量而进行了工作,但是其功能工程的整体性就没那么完整,所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不满,纷纷要求增加工程。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常常会借助于一些中介结构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介机构的资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存在一些中介机构业务水平低下,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的中介机构在工作中,常常会脱离项目实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施,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

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针对上诉问题,需要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项目实施人员素质等,其具体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从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以及项目移交等方面实施管理。

(1)需要设计合理的项目规划,这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当地的政府将工作做细,并统一思想,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主动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对一些重点普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还需要将项目的范围进行明确,并进行相应的土地测绘等工作,明确土地的归属权问题。然后需要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处理,这关系着整个规划的有效实施。

(2)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实施质量,并保证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项目实施进度管理,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落实方面入手,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计划书;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有效监督,对于不合格的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勒令有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③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出现投资的盲目性,对于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需要严格的给予审评,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3)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加强验收管理。①制定完善的工程验收制度,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②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项目进行自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③强化项目资金审计工作,只有对项目实施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的结算;④做好相关资金的支付工作。在项目施工验收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移交,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投资方扣除工程费用的5%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无法进行修复,保证金不给于支付。对于质量保修期过后的管护工作及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前也应该重点考虑。

2.2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宣传力度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关系到所有群众的切身效益,具有长远的效益目标,所以需要广大的人民积极参与和支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提升项目实施的社会性以及生命力。

2.3全面提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人员的专业素养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人员是整个项目的终端,也是开展项目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必须加强实施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性强的项目实施队伍。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并合理的调配施工人才资源,保证实施队伍中专业人才的全面性,将土地开发整理人员与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高效的实施。

3总结

第6篇

土地开发管理,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里,以土地利用的各项城市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土地的使用目标和用途进行确认,综合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工程技术等多种途径,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改造和治理,从而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的过程。土地开发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工程,开发管理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现实的发展情况,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综合比较各种土地开发手段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通过土地的开发管理,可以维持可用耕地总量的一个动态平衡,实现土地的最优化利用,并科学的控制土地用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土地的利用率,达到社会经济的平稳进步。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维持可用耕地的总面积不降低是我国今后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需要在控制建筑和工业用地规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将每一宗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合理调整土地用地结构,在保证耕地规模的基础上,科学的开发建筑和工业用地,严禁非农业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现象。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土地卡发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土地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给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工作基础,大幅度提升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层次,从而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

2土地开发管理对于土地测绘的具体要求

2.1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第一步就是确定合适的绘图比例尺。如果测绘目标是地形起伏大、地势比较崎岖而导致通视度差的地区,需要布置高程网点,以测量其高程点。而如果是在地形起伏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平原地带进行测绘工作,一般应该将网格间距定为一米以内,以满足多个用途的使用要求。

2.2对关键点测量的精准度

土地测量中的关键点,应当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一系列关键数据。在实地测绘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测量出上述关键点的具体数据信息。此外,在测绘图上除了要体现沟渠、居民点、园地、农田等信息外,还需要体现旧村复垦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的林木面积和种类,以及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等信息。为了给随后的工程施工活动提供便利,测绘工作结束后应当用标石标注关键点的高程和坐标。

3土地开发管理中土地测绘的应用

3.1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需要仔细调查该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接下来测绘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调查阶段,土地测绘给土地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因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2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能够不断实时更新以往的测绘数据,帮助分析土地最初规划的合理性,不断改善土地规划,以保障土地管理能够适应形式的变化,维持其科学性。此外,在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土地测绘工作还可以提供在各个时期的测绘数据,帮助人们了解土地开发利用的动态过程,进而了解城镇的变迁历程。最后,在土地的开发管理过程中,现代土地测绘技术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进行农村集体土地开发时,由于农村土地的测绘范围大,导致其测绘难度比较高,这是运用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可以精准快速的对土地位置与权属界线进行勘测,从而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

3.3土地监管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管时,运用土地测绘中的卫星影像技术,能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关于违法用地的信息,如违章建筑的方位、面积及建筑形式等,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政府土地监管部门的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行为的工作效率。此外,土地测绘还是衡量最初的土地规划落实情况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在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也需要测绘数据的支持。

3.4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我国国土资源检查过程中,通过使用RS技术,可有效的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实现了土地使用情况的实时更新,为国土资源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此外,在土地审批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掌握所审批土地全面、真实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分析衡量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各个时期的城镇土地的测绘资料,还能够了解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情况的变迁过程,从而更加科学的分析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规划方案,以保证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结语

第7篇

一、地方文献资源的发掘与合理收藏,确立有特色的藏书体系

平遥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市,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她的建筑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彩塑艺术都有很高的价值。仅晋商文化而言,就创造了称雄华夏二百多年的奇迹。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祥地,也是闻名中外著名的晋商旅游圣地。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渊博的原始文化遗产,故平遥的地方史料资源极其丰富。我馆于1997年设立了地方文献收藏部,以收集、整理、开发和研究为主,对外开展有关平遥古城,晋商文化的查询,借阅,咨询等服务工作。我馆地方文献的发掘与收藏渠道及措施有以下几种:

1、从有关书店、出版社、古玩市场、淘宝网、民间购买。包括订购和现场购买两种方式,订征是通过书目预订单了解出版物,掌握地方文献的品种。现场采购是采编人员直接在书店,书摊选购需要的文献资料。

2、接受出版者或社会人士的捐赠。利用当地新闻媒体宣传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专题报道等形式或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报道宣传,以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地方文献,自愿将有自已出版或保存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捐赠给图书馆收藏。

3、上门采访,主动征集。一是广泛关注当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听到有关地方文献出版的报道,我馆派人主动上门去征集。二是广泛调查,深入史志办、档案馆、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登门采访征集。三是参与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非遗中心、乡镇文化中心站等单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活动,文化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让他们帮助征集。

4、争取领导重视,建呈缴本制度。本馆拟定于《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并通过我们的主管上级文体新闻出版(版权)局报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县政府办名义发文,将呈缴本制度化,要求全县有关部门及个人的出版物向图书馆呈缴2至4册,使收集工作带有行政指令性,这样做节约费用,功效明显。

5、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其它高科技术复制。对一些的珍贵资料,古籍善本,老照片,具有史料价值的又难以收藏到的地方文献,均可考虑采用数码相机、扫描仪其它高科技术复制的方法补充。

二、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的的发掘、收集、整理其目的就是利用,如何将这特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所在。

1、读者需求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归宿。以“藏”为“用”是公供图书馆工作的目标所在。用是通过满足读者需求来实现的,是图书馆搞好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地方文献资源的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2、对文献进行深加工是利用地方文献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在做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的文献资源和检索查工具,筛选、加工出读者所需的各类专业信息,以便及时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就需要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加工。其主要方式:①题录式的,针对古籍文献,编制专题目录;对于普通文献可经过标准著录、主题标引、整序合成篇名题录,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检索服务。②加强宣传与文献介绍工作。其目的也是揭示馆藏文献,促进利用。具体方法有编发新文献介绍,口头宣推荐及举办“专题讲座”等。文献检索讲座,帮助史料人员熟悉馆藏文献,是促进利用的一个好途径。③开展专题服务。文献管理人员应利用自身熟悉馆藏和计算机检索技术的优势,开展专题服务,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编写一些专题报道,如晋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家谱、饮食文化等专题,为史料研究者和各届人士提供快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