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3:20
序论:在您撰写质量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实验研究类课题,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多种仪器、生化试剂和其他耗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试剂,价格非常昂贵。对于一些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生物院系,教学资源会相对不足,如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不全、少药品等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经费的拨付是通过折算成课时(每位按28学时)以课时酬金的形式拨给指导教师。但许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非常低,如有的高校生平均经费只有100元[3]。因此,大部分经费只能从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拨付。加上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其研究结果发表的价值不大。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部分指导教师不太情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这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南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2.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以考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提前,在大三甚至大二时学生即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郑增娟等对某医学院校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2.6%受调查的学生都希望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提前至大三[4]。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创新性和探索性较高的课题,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我校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已开展了尝试,在新生入校起,所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一般每位导师指导2-4名本科生。这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有充足的时间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教师承担论文的指导
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细则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制度化[5]。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学生会有深刻的影响。
2.3全程监控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管理为保障[6]。从任务书的下达、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论文的准备、开题、实施、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阶段教师均要全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制度,全程监控论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学校还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论文档案,如学生的任务书、开提报告、实验记录、论文等。指导教师在论文全程中的指导和监督是指强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指导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规范论文写作、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成绩
论文写作要按正式期刊的发表要求来规范,从科学术语、文献引用、标点符号使用、图表绘制、图表说明等方面都应规范化。学校从2012年起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规定重复率在30%以上的必须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重复率在60%以上的推迟一年答辩。对答辩过程应严格监督,如采取的教研室小组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校级公开答辩三种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尝试。小组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互相答辩对方评委的学生,严格规定答辩程序和时间(如学校规定陈述和答辩时间必须控制在15min左右)。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最好是能量化的指标,如从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论文工作量、实验结果、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的主体可采用指导老师、论文评阅教师、答辩评委三级评分相结合。随机抽取30%左右参加院级公开答辩,被评为优秀的再参加校级公开答辩。这样能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进行监控。
2.5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应建立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激励制度,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获得了某些等级的奖励与表彰、获得了国家专利等,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或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绩点、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形式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6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
1.学院应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务秘书、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为成员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结合本院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与实施细则,并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交教务处存档。
2.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审题和任务书的制定;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负责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等。
二、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及实施
1.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在对前期毕业论文工作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制定细则,为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选题的指导。师生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与就业相结合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填写选题审批表,明确选题要求;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后,学生在广泛阅读资料情况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最后进行开题。开题报告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创新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答辩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形式,向答辩委员会陈述开题报告中的内容。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实验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提出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再进行改进,为毕业论文能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首先,院领导要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和答辩的细则和质量管理监控的制度;教务秘书或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教辅人员能与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阶段的论文教学工作任务及时下达并落实。其次,教学委员会针对指导教师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是否认真与学生讨论论文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是否定期召见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否重视实验数据的翔实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论文的审阅是否认真,对答辩后论文的修改是否认真。最后,教学委员会针对学生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对待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各阶段的任务;学生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论文实施的计划;能否定期参加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指导教师的意见,学生能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认真并很重视细节问题;学生毕业试验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提供真实的实验数据记录;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三、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
1.初级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类型、范围、可行性;选题审批表填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与资料查阅等情况。
2.论文中期检查。①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无变更课题内容;前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进度;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是否定期召集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能否如期完成课题并制定相应措施。②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掌握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各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学院中期检查材料提交给教务处。中期检查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
3.后期检查,主要包括:答辩组织、落实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程度;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及评语质量;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成绩评定等情况。在答辩前要教务秘书采用随机抽查形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方能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结合选题的类型,考察论文的题目、论文研究内容,检查实验设计是否与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论文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文献综述是否有参考文献来源;论文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阅。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答辩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合格后方能提交学院。
四、毕业论文的处理
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确保管理的落实。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对上一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改进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运作,若不再出现问题,则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学院教学文件存档,以后继续使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提,要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使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尽可能地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建立一套络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时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
2.建立指导教师、学校专家和学院专家三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评价信息。首先,学院成立毕业文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标准。组建院内专家评估检查小组,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时期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检查毕业论文。聘请学校专家来学院抽查毕业论文,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专业负责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而学院管理人员则要密切关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实施,若发现纠偏效果欠佳,则须及时阻止并实施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纠偏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
3.采取方式,避免学生在选题和实验设计上重复,从而迫使学生和老师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使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工作,我们站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角度,开展多方面工作和研究,进一步严格了对毕业论文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做到了毕业论文早布置、早选题,学生充分准备,教师严格指导,组织毕业论文公开答辩。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院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 加强研究,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2006年,在2004年4月制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10月制订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的基础上制定了《桂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明确了选题要求,选题申报程序;明确学生接到任务书后必须进行开题报告;要求记录毕业论文指导情况;严格中期检查制度;严格答辩及成绩评定制度,毕业论文须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评审及给出三方成绩,进一步规范了毕业论文审题、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严格了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2 多管齐下,全面系统地增强毕业论文管理
2.1 切实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针对以往毕业论文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严格执行学院有关规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细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2.1.1及早布置安排,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毕业论文前期工作精心准备、及早布置安排。准备工作越充分,论文就会越扎实。否则,学生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对毕业论文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的投入都不足,论文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学院统一印制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各二级学院进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工作,明确了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就毕业论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2.1.2 严把选题关,提高了选题质量 各专业对学生申报的论文题目组织审批,从源头上严把毕业论文选题关,保证了论文的选题质量。本届选题与往届相比有明显进步:第一,选题内容覆盖面更广泛,体现出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第二,专业学科特点更为鲜明,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综合训练基本要求。第三,题目的难易度与绝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难度既不过大,也不太小。选题工作量适中,达到教学安排的要求。第四,理论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许多题目来源于生物、医药的科研教学,部分也来源于与医药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五,能够跟踪学科发展新趋势,选题关注专业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相当部分学生的论文课题来源于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
2.1.3 组织开题报告,正确引导学生思路 各学院都组织开题组进行了开题报告,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情况、论文整体思路、工作重点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同时也给学生一定压力,使其更加重视毕业论文环节。
2.1.4 记录指导过程,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绝大多数二级学院都根据学院要求,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了记录。指导教师有无责任心,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否,对学生具体指导了多少,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院要求对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记录,检查指导记录,有效遏制了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敷衍了事,对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2.1.5 组织公开答辩,师生高度重视 毕业论文答辩是指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面对面的对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它有“问”也有“答”,还可以“辩”[1]。虽然学院以往也要求毕业论文进行答辩,但个别二级学院由于种种原因,虽组织答辩,但严格程度不够,学生在这种惯例和氛围中,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自然不足。学院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答辩,且要有答辩记录。学生终评成绩经答辩委员会确定等级。各学院严格执行学院要求,都成立了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学院院长或主管院长任答辩委员会的主任,各答辩小组的组长基本上都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这一系列严格要求强化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如果论文工作不扎实、不充分,答辩就有可能通不过,从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经过答辩,学生论文质量公开化了,直接影响到了指导教师的声誉。教师无形中也加强了对自己指导学生的要求。
2.1.6 成绩评定统一标准,力争公平公正 答辩前,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写出评语并预评成绩。同时请具有论文指导资质的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评阅;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审成绩决定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进入答辩程序的毕业论文,由各专业答辩小组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综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评审及成绩,按3∶2∶5的比例确定为论文成绩。以上过程充分保证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过程符合公平公正、严格要求、提高质量的原则。
2.2 组织开展了毕业论文多次检查工作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还开展了多次检查。①组织了毕业论文前期检查工作,确保题目申报、论文计划任务书、选题工作等落实到位。②组织各二级学院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重点检查了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问题。③进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各二级学院对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等。④答辩结束进行了毕业论文抽查工作,随机抽检部分毕业论文,组织专家对选题质量,格式规范,论文质量,成绩评定,开题、指导、答辩等有关过程材料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管理。
2.3 选送论文给院外专家进行评审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各二级学院论文答辩结束后,教务处专门聘请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专家对部分论文进行院外评审,更加公正客观地了解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2.4 开展评优工作并编印优秀毕业论文集 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每个专业按论文总数5%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学院组织专家对推荐论文进行审查后,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集,分发至各二级学院、图书馆等,为低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提供学习的资料、激励的典范。
2.5 重视分析、总结工作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分析、总结整个毕业论文过程,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从2006届、2007届毕业论文成绩对比(见表1)来看,优和良总比例上升了将近10%,由此看出我们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水平的一系列工作起得了显著效果。
表1 2006届、2007届毕业论文成绩对比(略)
3 小结
实践证明,由于系统性加强了毕业论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有了明显改观。首先,提高了师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其次,完成毕业论文过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无形中形成了竞争的势态,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后,提高了教师们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热情,教学相长,提高了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PDCA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32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也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控制成为各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毕业生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
1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趋势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综合、有效地配置学校的有限资源,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把握好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毕业论文就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基础是四年来的知识积累。其次,对每篇毕业论文都配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仅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进行指导,同时还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再次,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校为毕业论文置留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和试验条件。
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1961年费根堡姆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若干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具体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关键因素、制定措施计划、执行计划、调查结果等步骤。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方位控制质量因素,将工作质量作为管理的重点,以此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要领就是要求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实施文档化。
2.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质量方针是学校教学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方面的宗旨和行动准则。质量方针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两个方面的内容,质量标准是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面描述和具体细化;质量监控包括对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监控和过程监控。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师资和设备等质量特性;要求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提高,对各种不合格的情况进行纠正、改进和预防等。
3 加强标准建设,全面提高质量
质量标准是阐明学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毕业论文执行过程的基本规程,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内,它用于规范教学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对外,它用于展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结构、运作状态和向教学质量。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角度来看,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包括过程控制流,即毕业论文设计应该经过哪些基本过程及各过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其次,应有具体的质量标准,针对每一个基本过程的主体和客体设计切实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监控措施。
具体地说,根据全面质量的思想,毕业论文基本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选题、论文指导、基本训练、质量检查、成绩评定、答辩、材料总结和存档等环节。针对每一环节,选择最能直接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观测点,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遵照PDCA基本流程,可以分解为目标系统、执行系统、检查系统和总结系统,该标准的建立实际上就是PDCA四个子系统的建立过程。
3.1 目标系统的建立(Plan)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两部分。要求教务部门组织修订各专业毕业论文大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订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对毕业论文的全程组织管理进行规范。
3.2 执行系统的建立(Do)
该子系统包括选题、开题和指导。执行系统的作用是按目标系统的各项要求完成所规定的任务。按照三全质量管理思想,产品质量的主体是人,要求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要加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各司其职,做到层层落实,实现全员思想。另外,质量的优劣体现在客体――毕业论文上,因此对主体如何作用于客体应进行详尽的规定,即怎样进行论文选题、开题、指导。
3.3 检查系统的建立(Check)
检查系统的作用是及时了解执行系统按目标系统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该子系统包括论文质量和评定。论文质量重在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论点正确性、论据充分性、格式规范性、论文实用性等。建立毕业设计的检查制度,包括学院自查、专家组抽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
3.4 总结系统的建立(Act)
总结系统的作用是信息反馈,以此进行偏差修订、错误更正。在各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总结,肯定成绩,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不断地充实修改文件,不断完善目标系统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对论文进行及时规范地归类存档。
4 结论
毕业论文工作是全面系统工程,将TQM引入毕业论文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它的核心是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监控,这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有利于学校明确每个角色在毕业论文中的任务、职责和工作程序,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到质量上,主动地根据质量标准自查和互查、自评和互评,及时预防、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学校声誉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向华.浅析高等教育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11,(6).
[3]袁爱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进展及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关键词】课程设置;毕业论文;培养质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置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它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自1997年首次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走过了10余个春秋,随着培养院校的增加,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已初具规模。在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下,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实践、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各培养单位之间不断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整个教育过程有了日渐明晰的认识,初步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如何完善这一体系,继续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问题,仍处在不断摸索之中,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两个方面来探讨进一步加强教育硕士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育制度的灵魂,教育政策最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如何从课程设置上提升高等师范教育的质量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须从教育硕士坚持的职业性方向出发,紧密结合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际,适当压缩政治理论和英语等公共课的课时比重,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实践性鲜明的实践型课程,并增加观摩教学等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突出实践能力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硕士。
1、从教育硕士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设置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史面向中小学教师职业及课程教学实践需要的,因此教育硕士课程必须贴近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现实,要考虑到中小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需要,必须提供有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策略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务实性,以适应和满足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现实需求为宗旨。教育硕士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纵深度和前沿性;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学生教育科研能力。为此,必须打破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以教师职业的实践需求为依据,创造性地设置课程。务实性与创新性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对哪一方面的忽视或弱化,都会直接影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2、从教育硕士实际出发,针对性的设置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教师职业为依据,且其培养对象具有多学科专业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不可能像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那样围绕着单一性质的学科专业来组织安排,而是要围绕多重性质的学科专业需求来组织安排,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不仅要关注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知识的纵深度,而且要关注其知识体系构建的宽广度、前沿性和应用性。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拓宽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既要进行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学习,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限定教育科学的发展、变革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等问题,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既要拓宽教育硕士的知识背景,又要及时反映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变化及趋势,将现代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纳入课程之中,使教育硕士在学习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促进教育改革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课程设置的复合性。但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复合性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范围和数量的限定,也不意味着众多科目的随意堆积,还必须本着重质量和高效益的准则,依据学生需求,少而精地、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二、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教学管理的最后的教学环节,也是教育硕士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可以全面地衡量教育硕士培养的效果,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水平,所以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1、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直接影响到教育硕士论文的写作和水平。题目选得不好,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难以完成学位论文。国务院学位办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他们的本职工作,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或方法。可以说,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将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创造能力结合的集中表现。因此在学位论文选题时,我们不是以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学术见解来框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志趣,而是从教育硕士入学开始,就向他们宣讲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让他们理解专业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的侧重点,要求论文选题应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推行实证性研究,促使他们在课程学习开始就思考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一般我们要求教育硕士首先自己选定几个题目,然后学员之间进行讨论,避免选题冲突,在自我研讨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然后交导师审定。
2、论证开题报告。
争取在校学习期间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课程学习的排,我们要求在第一学期中期就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使导师与研究生尽早接触;在第二学期开始就确定论文的选题范围,以使他们利用在校学习的时机尽早开始积累资料,确定论文主题和完成开题报告的论证。为保证教育硕士论文质量,我们高度重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工作。开题论证是教育硕士能力培养和学位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由于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真正具有教育学科背景和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导师不足,往往导致教育硕士论文选题不合理,论文写作难以顺利完成。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采取脱产一年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要求导师组最迟在学员入学的第二学期末组织开题论证会,论证会成员要求包括教学论专家和基础教育一线专家,人数不能少于5人。
3、督促学位论文写作。
由于教育硕士多数为基层教学骨干,回单位后都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工作紧张,加上中学文献资料的限制,许多教育硕士回原单位后将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搁置一边,寄希望于最后的突击,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我们规定教育硕士在校撰写论文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整个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校开发并运行了研究生管理系统,研究生论文开题后管理系统自行记录时间,至答辩申请不到1 年的系统将不同意答辩申请,这一措施更加规范了学位论文的管理。实践证明这对保证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是非常有效的。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我们实行学位论文预审制度。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由导师组对提交的论文进行预审,符合要求的方提交答辩申请,避免由于导师要求不一而导致论文水平差别太大,影响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加大学位论文盲审力度,进一步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盲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我校一直坚持实行学位论文双盲抽查评审制度。这一制度不仅给教育硕士学员一定的紧迫感,而且对指导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学校除了统一按比例进行抽检外,鼓励各学科方向自己进行论文盲审。对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论文要求其修改,并推迟其学位论文答辩。实践证明,这一措施对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育硕士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而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这两个教学环节正是考核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所以这两项工作也是各培养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应该对这两项工作严格把关,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行工作条例(第三稿)[A]. 2002.
关键词: 毕业论文 质量 管理 督导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设,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质量是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1]。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交易的转变,学生人数的爆发性增加,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传统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学需求,尤其毕设这一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改进、调整[2]。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角度出发
毕设与学生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问题。毕设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后和第八学期,这个时期刚好是学生择业或考研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分配工作期间,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扎扎实实地完成毕业设计,检验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而高校扩招后,随着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就业环境严峻,导致学生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而择业时间与毕设时间冲突,第七学期后期与第八学期刚好是招聘高峰期,学生忙于四处投简历和面试,甚至外出择业,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毕设环节中[3]。二是就业导向问题,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一般不关注学生的毕设质量,导致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另外一部分用人单位会让已签约学生提前来单位实习,进行岗前培训,导致这部分同学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毕设,对于考研、考公同学也是一样的,第七学期正是研究生考试复习准备阶段,根本无力关注毕设,而第八学期则要忙于复试,很难将精力投入到毕设中,这种在毕设与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精力、时间冲突已是毕设工作中的普遍难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设环节理解不透彻,对毕设持一种漠视态度,不重视,仅仅将其看做毕业前需经历的一门课而已,而不是将其作为检验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过程认真对待。其主观态度是决定这一训练过程成效的关键[4]。
2.从教师角度出发
第一,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失调。
近年来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良好的师资建设却没有跟上,造成在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普通毕设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为4~10人,多的学院指导教师要达到20~30名左右,同时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毕设题目或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指导教师难免在指导过程中力不从心。随着高校扩招,学校里青年教师过多,由于毕业指导教师的职称限制,无法有效参与到指导工作中,等满足了职称要求,直接上手,缺少一线指导经验。不仅不利于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学校教学水平。
第二,高校政策导向问题。
现在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一定量的纵向及横向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无法保证指导效果和论文质量[5]。
第三,部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职业修养不够。
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上,由于自身水平、科研任务较重、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很少按要求与学生见面,指导论文,学生发现、遇到问题得不到反馈,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对论文缺乏整体掌控,导致设计过程出现偏差,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甚至在论文初稿提交后,教师都没有认真审阅论文结构、文章规范性等,直接通过,草草装订、答辩,怎样保证论文质量呢[6]?
3.从管理者角度出发
第一,毕设流程时间跨度大,缺乏有效的监控。
学校针对本科毕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例,但是由于规章制度条例在执行中缺乏量化考核,缺乏可操作性,学校在毕设管理过程中,从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这一时间阶段,只能给出一个大致毕业论文流程时间节点,各学院、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学校的时间节点操作,最终只能在毕业前完成毕设,提交各项材料,参加答辩,获得成绩。就算完成毕设工作,也很难避免指导教师突击赶工现象,缺乏对毕设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同时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机制,最终导致本科毕设工作流于形式[7]。
第二,毕设质量监控缺少有效审核。
毕设的选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系主任审核,由指导老师指定学生选题,缺少双选和专家的审核。毕设中期检查表用于老师自查学生的论文进度,缺少专家审核,毕设的初稿由指导老师审定,评阅老师参阅指导教师意见,进行论文审阅,缺少专家审核,这三者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指导教师对毕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老师反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他们来讲纯属任务,提不起工作热情。在完成指导学生论文的期间,可以完成更多科研工作量,调整毕业设计工作的绩效考核,将老师的科研热情激发出来。
二、提高毕设质量的对策
第一,加强学生论文培训和技能指导。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明确毕设在其大学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与其求学择业的冲突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同时,对于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安排、时间节点要广而告知,便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联系导师。同时在低年级开设科研论文写作通修课,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方法。如教师申报毕设课题,学生选题,确认并撰写开题报告,开展专题调研、中期检查报告、外文翻译、提交论文等活动。
第二,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调整时间。
针对学生择业与毕业冲突的前提,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调整部分课程的上课时间,如调整部分专业课的周学时,将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放到前面学期,从第七学期开始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各学院统一时间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系主任审批,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然后学生、老师双选,确定选题,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联系指导教师,完成选题的调查研究,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督导检查教师的了解情况、学生的开题情况。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空出一个寒假的时间段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有效避免毕业设计和择业的部分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5]。
第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师资。
首先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只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对现任在职年轻教师的培训,组建毕设教学团队,让青年教师属于团队,团队中做好传帮带工作,共同指导毕设,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要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吸引优秀老师看重毕业设计,如加大毕业指导学生的工作量统计系数,将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纳入科研工作量统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考核,从而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毕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证。再次,选聘更多校外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的“双师型”或“三师型”人员担任毕设的指导教师,同时将专业实习与毕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设工作,充分调用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提高毕设质量。
第四,规范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根据毕设的分步骤制定科学的规范文件,对毕设的组织管理、课题申报、学生选题、中期检查、随机抽查、论文答辩、成绩考核等,都要有详细的可操作管理规定和细则,形成健全、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对毕设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监控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学生使用这个系统,管理者全程控制时间节点,督导组利用这个系统,方便地查看毕业设计的相关各种表格,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程的有效督导。同时督导组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监控机制是解决毕设质量下降的最好方法。围绕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方面,以申报课题、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外文翻译、论文提交、专家调研督导、答辩、成绩评定、论文抽检、资料归档、论文评优等环节形成质量控制面。
第五,建立毕业论文专家督导制度。
毕业设计专家督导指学校聘请在职教授或离退休教授作为指导专家,对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和反馈的教学活动,督导模式包括督导的内容、规模和范围。督导制度的执行力度反映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督导专家督导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撰写、教师指导记录、论文评语、资料归档等方面。专家督导工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采取按人数比例抽检的方式。前期可安排于教师申报课题时,对课题的科学性、实践性、难度进行把关审核,同时考核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前期组织和准备情况。中期安排于中期检查阶段,考查课题的研究进度,了解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见面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进展情况、学生投入时间、指导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确保毕设后期工作顺利进行。后期安排在毕业答辩前,对论文定稿、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阅成绩进行二次考核,通过后方能进行整体答辩。通过这三个阶段,给老师、学生提供反映问题和建议的平台。在选定质量控制面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中如申报课题、学生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考核,做到反馈、整改、考核与评估相结合,进一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在答辩完成后,专家还可对成绩进行评定,进行论文抽检,检查资料归档情况等。
三、结语
本科毕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并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不断提高毕设质量,是保证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针对我校本科毕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论文系统,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参与考核,参与反馈。有效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同时提出从学生出发,年轻教师传帮带团队建设,督导全程参与毕设考核,教学改革举措和加大奖励措施等设想,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望能在提高本科毕设质量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乐,郭仁宁,于静梅.本科毕业设计问题分析及质量提高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40-142.
[2]唐湘宁,华维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创新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98-199.
[3朱丽华.论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8):100-103.
[4]张俊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16-117.
[5]付建伟,陈志民,许群.浅析提高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05-106.
[6]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7]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8(2):66-68.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米兰•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是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程序逐渐发展完善而成的一种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新观念和新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质量是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知的优良程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顾客”;“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管理的重要外在功能是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均受益,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与持续发展。质量管理的过程是目标实施建立的过程,不仅是对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意味着一种从上到下的系统结构:质量管理过程是与质量目标相挂钩的,并且关注生产领域质量的结果;质量管理是对产品质量价值长时间的追加过程;质量管理赋予高层领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确定权,同时提供培训;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对于实际中产品的反馈及其信息收集,以改进目前的管理水平;质量管理过程强调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的过程建立在活动组织、产品、服务和文化全方位视野之上。作为一种组织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推崇,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引入这一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有两个:顾客导向和持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是让顾客满意。顾客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前者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外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按照“下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原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在学校内部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和人员都是内部顾客,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
二、普通本科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98年,2014年6月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这类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我院结合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系统过程管理的理论以及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验、处理四个环节,我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动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计划阶段: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各学科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和标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阶段:按照计划分为三阶段,检查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前期主要检查各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派、选题、开题等情况;中期对教师指导论文情况、存在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安排情况,如答辩组成员的资格、答辩记录、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定等。处理阶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该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赋予高校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我院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责任和义务。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如同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受到专业实践训练,成为教育最直接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我院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完善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就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科学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人才、研究设备等资源,结合实习内容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
2.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
由一开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一致认可,发展到顾客开始根据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品位选择产品,到目前依据顾客的潜在需求来设计新的产品的服务。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评审标准,我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统一了开题报告格式、写作格式和装订格式,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指标体系。各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检查、监控及质量评估工作,对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论文选题、撰写、答辩、评分等提出统一规范和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工作总结,及时检查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特点是“三全”模式,即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管理。
鉴于此,我院实行多层次质量评估和监控,一方面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考勤、学习工作态度、查阅资料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工艺论证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工程绘图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由答辩小组对论文(设计)工作量、论文或计算正确性、设计方案先进性、推理严密性、图纸质量、数据处理、论文(设计)特色、独立见解与创新、文字表达、附件水平等进行评分。力图全员、全过程、全范围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过程,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英国学者辛姆斯说:“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不断改进对自己和整个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竭的功力之源。我院改变由单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由高职称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换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明确指导教师资格,各系选派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设计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启发指导学生的人员担任。此外,鼓励各系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水平、能力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学习积累实践指导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5.为选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表彰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我院每年将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并编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由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以此激励教师更好地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