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10-13 01:18:56

序论:在您撰写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社会心理学;高职院校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产生背景

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日显突出,20世纪60年代,为弥补学校内专业心理咨询人士不足带来的工作被动,美国一些精神心理健康学者探索高校内非专业心理咨询的改革,在校内设立朋辈辅导机构,选拔部分学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充实到心理咨询队伍中,并通过他们向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在我国,因为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内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数及在校生数均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50%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承担着不可低估的历史重担。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考本科线以下的学生和“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个性突出,桀骜不训;自我中心,责任缺失等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虽也有按照一定比例(5000:1)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要求,但从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随着“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日益成为共识,这样的人员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各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和辅导工作的需要。为弥补这一不足,在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成熟做法基础上,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始推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做法

即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兴趣爱好和责任心的学生,通过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协助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及作用

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是区别于专业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受过一定培训和考核的非专业人员,义务从事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活动,又称“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在这一心理辅导方式中,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关系较为亲密,年龄或层次相当,因而具有义务提供帮助、过程互动较好、帮助充满友谊、辅导简便有效等特点。

朋辈辅导中的“朋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朋”即“朋友”,是指有参与辅导双方是曾经有过交往的,或者比较熟悉,甚至可以使知心朋友,是值得信赖的;“辈”即“同辈”,是指参与辅导双方年龄或者层次相当,他们相互之间的生活方式和阅历相近、人生观和价值观类似、关注的问题或兴趣爱好相同,容易做到同感和移情。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适度延伸和有益补充,具有覆盖面广,发现问题及时,能防患于未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等特殊作用。它让受帮助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心理安抚和解脱,让辅导者在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得到价值认同并促进自身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人的社会化是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化进程中,人们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从个体视角来看,社会化是一个个体与其他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客观因素中的“同辈群体”亦称“同龄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似的人结合形成的群体,如同学、朋友、同伴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相对于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随意、传播速度快、容易接受和采纳等显著特点。他们成长于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有相似的价值观,趣味相同,感情融洽,情绪易相互感染,行为易相互模仿,他们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一致,同心协力,相互容忍。这种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常常高于家庭、学校和教师、父母,影响着个体社会化的各个方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四、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探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4年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同时成立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2006年开始在实施朋辈心理辅导计划,各班级中设立朋辈辅导员(亦称“心理委员”);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朋辈心理辅导为主的“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明辈心理辅导应做好以下工作;建立辅导员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设立团体互动或一对一的个体活动项目;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一)“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简述

第一级:分朋辈辅导员(含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心理健康信息员(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班级设立朋辈辅导员一至两名,主要负责将本班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异常现象、人员及时报告各班主任以及分院,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处置。

在各学生公寓设立心理健康信息员(建议选拔优秀的学生公寓楼层长兼任),将各学生公寓中存在的各类心理异常现象、人员,及时报告各学生公寓思政辅导员以及学生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处置

第二级:分各分院、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分院、学生公寓设立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辅导站,由各分院学工负责人、学生处分管学生公寓负责人任站长,并指定一名专职辅导员老师负责(兼任),辅导站成员为各班级朋辈辅导员、各学生公寓心理健康信息员。

第三级: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

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原学生心理辅导室)下设心理素质拓展辅导总站,由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从有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中选拔10名左右同学加入(按照各分院2名左右配备),并归入学院学生会劳卫部干部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培训和评价

1.选拔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

这是开展朋辈辅导的重要环节。按照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喜欢和吸引理论,影响人际喜欢和吸引的因素有三类――情景、个人特质、相似与互补。因此,我们在朋辈辅导员的选拔考核过程中,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相对适合担任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征,比如:对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兴趣,强烈的责任心,人际交往和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热心于公益服务等。

2.对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

朋辈辅导虽然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但是要最大程度发挥朋辈辅导的真正作用,在他们真正参与辅导前,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或咨询职业道德和原则、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应对、咨询示范、咨询实践、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等,使朋辈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光凭热心办事,甚至是好心办坏事。

3.相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作为校级社团纳入学院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其成员招纳按照学生社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业务及常规工作开展由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监督和指导,指派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指导老师。

4.建立完善的朋辈辅导员评价体系。为了全面掌控、监督和评价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还设立了从工作计划、工作开展情况报表、到工作总结及评优的一整套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1.设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项目

除了面对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项目,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也是朋辈辅导的主要载体。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做法是在新生班级中设立班主任助理。每学年结束前,各分院就组织开展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的选拔工作,除了满足朋辈辅导员的一般素质要求外,特别要求这些学生应当品学兼优,原则上要求为建党积极分子。在新生刚入学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些学长除了完成日常学习、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外,重点发挥同辈群体的优势,深入到新生的学习、生活中,宣传学校的各项制度、新生适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全面广泛地与新生交流沟通,解答新生中存在的各类困惑。

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正如消防安全中所强调的“安全重在防范”,心理辅导只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融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相互合作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宣泄和自我安抚,最终达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

“心理互助”组织设立的依据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青年学生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这个问题时,有超过70%的调查对象回答的是“寻找同伴”,回答“寻找老师”、“寻找父母”的只占8%和10%。这一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更加愿意找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同伴倾述,而非那些所谓“见多识广”的家长或者老师,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也非他们的选择。我们在总院及分院两个层面开通心理帮扶QQ、电话热线,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和辅导站也分别设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室,并安排各级朋辈辅导员轮流值班。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困惑时,通过QQ聊天、打电话或直接找朋辈辅导员寻求帮助、倾诉。在经过朋辈心理互助后,绝大多数求助者都能敞开心扉,理顺自己的心态,重新以积极振作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五)设立团体或个体互动活动项目

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与治疗四大功能。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来说,团体辅导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团体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团体成员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而以一对一为主要方式的个体辅导则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引导其摆正心态,疏导心情为主要目的。

(六)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委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7.4%以上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疾患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强烈的心理独立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生了巨大冲突,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许多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和在校学生比例不足1∶10000。在咨询教师人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自助组织,形成一种运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构建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自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班级中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以来,一些高校也在班级设立了心理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在同辈心理辅导模式理论的指引下,尝试建立班级心理委员,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经过一年的运行,发现其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活动开展、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近者,他们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有时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1、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以宿舍、班级、社团等方式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在心理辅导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且朋辈心理辅导员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此外助人者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

4、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理互助”便自发产生了。

5、友谊性: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二、朋辈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探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一)学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简介

根据学校实际,参考其他高校的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6年11月开始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模式探索,具体如下:

1、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确定:

(1)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关心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有利于维护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

(3)在本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最大程度的预防本班重大紧急事件发生;

(4)协助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5)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作;

(6)按要求参加心理委员培训及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

(7)关注特殊人群: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8)当本班同学中出现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班主任、辅导员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9)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有效地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10)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好保密工作,严格保护同学的隐私,维护同学的权益;

(11)认真完成上级交予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按时参加各项心理健康教育会议与活动;

2、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方式:

心理委员由“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咨询师面试”的方式产生。“个人自愿”是指希望担任这一职务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主动帮助同学的愿望,不能简单地通过一般的选举来产生,而是通过自愿报名,填写《甘肃农业大学班级心理委员选聘表》。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再通过“班级推荐”,即获本班半数以上的同学支持即可。然后提交到所在学院主管学生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考察,考察合格后再通过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试,如果符合要求即可确定为“心理委员”。但真正获得行使自己职责的资格还需经过学校规定的心理培训。

3、规定了选聘班级心理委员的具体条件:

(1)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

(4)具有乐观、开朗、热情的性格品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6)能够服从组织要求,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保密原则;

(7)学习成绩较好。

4、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方式:

学校制定了《甘肃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在日常管理中实行星级制度,通过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对心理委员进行考核,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心理委员。

5、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

心理委员刚设立时,165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和班级,基本上都不认识,不好组织协调开展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管理,每个学院设一名联络员,负责信息的传达和协调。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环节以促进同学间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素质拓展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信任协作意识,激发生活热情,增强心理委员这个团队的凝聚力。

当同学们基本上相互认识和有初步的了解后,打破学院的界限,在心理委员队伍内部采取负责制,设置了网络部、策划部、新闻部和事务部管理四个部门,各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不同。各心理委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择进入各组。

在设置心理活动场所时,学校考虑到学生开展活动和管理的便利性,将心理委员的活动室放在了学生公寓里。在装饰心理活动室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和装饰。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心理委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他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还起到了宣传心理健康的作用,漂亮的活动室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并积极主动要求协助工作。

当然,要有效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我校是农科类院校,部分学生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互助技能的培训,帮助提高心理委员的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能力。在每学年的第2学期给心理委员安排20课时的岗前培训,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心理委员工作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在教学时以受训者为中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点提高心理委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在培训中辅以心理辅导活动,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心理辅导能力发展。

除了对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开展素质拓展外,还定期召开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对班级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意见与建议。同时不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开展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训练等活动。同时,督促各部门各自开展有特色的部门活动,并在开展全校性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动心理委员,让他们发挥协助、组织和协调的作用。通过以上工作,起到明确心理委员职责,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委员组织健全后,我们制定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按时间段布置了工作重点,明确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班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以及其日常主要工作。以指导各班级心理委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

(二)取得的成果

2007年12月份,在班级心理委员设立一年、经培训上岗一学期后,学校在大一、大二、大三各20个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一些心理委员和老师进行交流,结果显示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1、心理委员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经过推荐和系统课程培训的心理委员,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发展。自我意识与自我观察力明显增强,具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良好的奉献精神,乐于为他人服务。因此,心理委员成为班级中受欢迎的人,一些辅导员和其他老师开始着手在心理委员中 “挖人才”;有的班级在竞选班干部时,有20多人竞聘心理委员,成为最热门职位。

2、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壮大。使经过培训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助者,使从事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解决了传统模式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校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心理委员,共有心理委员220名,为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并开展工作以后,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较前期数量增加,还有一些同学主动要求心理委员帮他们预约并带他们到咨询室;班级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增多,一些班级出现同学要求、老师督促心理委员开展活动的情况。在调查中对“当你或你的同学、朋友有了心理问题时,你们会不会去做心理咨询?”有28%的同学选择了“会”,与两年前11%的调查结果相比有显著提高;对“你对心理咨询的看法”的回答,有50%的同学选择了“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做咨询”。

4、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灵敏度和有效性。心理委员能够与学生保持近距离接触,能敏锐地察觉到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周边环境的各种变化,及时有效地向学校传递信息。2007-2008学年的第一学期,经过班级心理委员转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咨询的同学有23人;有的心理委员将心理咨询老师请到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因心理委员的信息预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有效地干预了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各一名,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现已返校正常学习,状态比较稳定。

5、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委员渗透到学生中去。通过心理委员这个“桥梁”,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普通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学校和班级能更多地组织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后,2007年的“5.25心理健康节”发动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搬到舞台上,开展了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随后的“首届兰州市高校心理情景剧巡演”中,学校推荐的剧目受到其他高校好评。2007年11月底学校依靠心理委员开展了“心理游园”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这些活动在没有心理委员之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开展的。不仅如此,班级中自发开展的活动也增多。自2007年9月第一批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培训上任的这一学期,班级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报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有近20次,而在以前,每学期最多只有5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

6、信息渠道更畅通。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后,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信息,增加了渠道直接倾听他们的声音。仅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就接收到班级心理委员的建议14条,同时在开展活动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早做部署和预防,使大型活动都能圆满完成。同时在综测和评发奖助学金等其它时候,心理委员也会及时主动地和我们交流信息,反映学生的状况,促使我们针对这些主题及时开展讨论,引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

(三)不足

心理委员的建立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次探索,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经过思考与分析发现该工作还存在几点不足,总结如下:

1、工作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心理委员的定位不明确,相应的工作体制还有待于完善,造成了其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性。学院重视,心理委员负责的班级,工作开展的很好,效果也比较显著;而部分心理委员则感到工作重要性与责任性不强,以至工作缺乏主动,得过且过,在调查中,有30%的同学反映班级心理委员没有开展相关活动,这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心理委员的工作和管理体制的建立,相关的政策的扶持依然需要增强,如危机防预方案的建立和落实等。

2、培训系统体系不健全。我校没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委员专业知识不足,并且没有相关配套教材出版,学校只是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培训。和心理委员交流后发现多数心理委员表示培训不够,专业知识缺少,在日常工作中觉得没有“底气”。还有一些心理委员因种种原因中途调离岗位,接任的同学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融入集体,开展工作。这要求我们尽快健全培训体系,编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进一步落实班级心理委员的选聘和管理制度。

3、心理委员作用发挥不足。原因有二:一是管理漏洞。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有限,各学院重视程度不一样,使得部分班级心理委员与学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不紧密,弱化了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二是工作没有头绪,难见成效。据报道,一些率先设立心理委员的高校出现了班干部聘选中无人愿意当心理委员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心理委员出力不讨好,而其他班委的工作容易出成绩。这提示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学院在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和组织管理中的工作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亮点,今后我们会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危机干预体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启生、李义丹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3)

[2]宋英大学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中国学校卫生2005, (12)

[3]王猛、周莉、张野、王聪高校心理委员发展研究中国地质教育,2007,(3)

[4]吴代莉发展性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探索 2005,(8)

第3篇

1、基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概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工委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探索,去年底开始组建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

2、基于我校面临形势的需要

2015年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年,在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意义的修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一体多翼,多翼部分的大量工作需要在第二课堂实现,主要由学生工作系统来完成。学生工作系统由过去的安全稳定的维护部门、安全稳定的消防员、一个保姆团队,要上升为人才培养部门的组成部分。对这支队伍的整体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和辅导员提出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团队、工作室定位、开展工作的途径和开展工作的方法

1、专业团队、工作室的定位及开展工作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团队侧重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需要用专业化来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潮流性的理论和新动向以及实现工作的基本途径,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成员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优质培训,搭建良好的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辅导员工作室是基于理论探索基础之上,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基层,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或叫教师社团),它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心贴心、一对一跟踪式的咨询、解惑、指导、帮助、培训、生活导航等全面服务;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教师,为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2、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要基于团队的理论,把团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实到工作方法和途径当中,谋求工作的平台;二是工作室内部要结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不断地拓展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内容、范围、途径和阵地。我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队的吸引力为学生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一盏最亮的灯,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来。

三、我校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1、制定了工作方案

每个工作室制定有详实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简介、工作室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计划、专业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和服务等)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

目前,17个工作室均建立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如:西京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有关注用户3300余人,仅2014年10月30日晚,工作室组织的一次达人秀决赛,微信公众平台单日浏览量近20000人次。

2、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

(1)学院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而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辅导员个人或团体自愿申请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评选活动,获奖工作室成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级别评定时予以倾斜,被评为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时,优先予以考虑。

(3)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保障辅导员专业团队必要的运行经费,其经费从辅导员年度专项培训经费中支出;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经费学校允许社区(书院)从本单位年度发展基金中支出;社区(书院)要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和良好工作条件,并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构架了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运行系统

目前,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团队;大学生学业指导团队;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团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团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团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而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又下设17个辅导员工作室。

四、团队和工作室的主要特点

1、团队协同精神凸显

辅导员原来只负责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团队、工作室要面向整个社区(书院),甚至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变人自为战、班自为战为团队协同作战。

2、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

团队或工作室成员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促进了专业团队梯队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团队架构。

3、整合资源,优化队伍

在遇到问题和进行危机处理时,团队工作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援支持和专业后援支持。后援支持还能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力量进一步整合,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工作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无价值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五、辅导员专业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目标

第4篇

关键词 特色成长 辅导室 建设与运行 自信心 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78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process and the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of counseling room construction, analyze 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put forward to the counseling room, growth counseling room as a carrier, gathering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force, in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hint guidanc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pecial growth; counsel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elf-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1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

1.1 建设富有特色而又标准化的硬件平台

按照《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和项目本身要求,青春燃点特色成长辅导室集个体辅导、团体辅导于一体,有较好的功能分区、是一个色调温和舒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辅导平台。因此,整个成长辅导室包括了个体辅导区、团体辅导区。个体辅导区配置了空调、办公桌、电脑、打印机、双人沙发、茶几、文件柜、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团体辅导区配置了沙发、活动桌椅、投影仪、饮水机、书柜以及成长励志图书等活动设备。辅导室门口安装了醒目的门牌,制作了有辅导内容和辅导队伍一览表的宣传板。辅导室内张贴了制度板,添置了窗帘、挂画、牌匾。经过合理分区布置,辅导室宽敞明亮、舒适宁静,具备办公、谈心、辅导、学习、活动功能。个体辅导区色调温馨、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团体辅导区备有活动桌椅、投影仪等设备,既可以为老师开展小型团体辅导提供场地和设备,也可供学生开展诸如读书会、干部培训班等小型团体活动。

1.2 组建多层次高素质的辅导队伍

组建教师和朋辈两个层次的辅导队伍。一是由学工、教学管理与专业教师及校外专家组成的教师辅导队伍;二是由班长、团支书、各班心理委员、寝室长中选拔组成的朋辈辅导队伍。

对辅导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素B和辅导能力。辅导队伍先后进行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生涯规划师培训、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负责人培训(共计10人次),均取得了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另外聘请多名行业专家为辅导教师,增强辅导队伍的专业性,以行业人才需求规格来指导烟花系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建立规范科学的辅导制度

项目组先后制定了《成长辅导室辅导老师守则》、《成长辅导室辅导员工作职责》、《成长辅导室管理细则》、《朋辈辅导员工作职责及考核机制》、《成长辅导室图书借阅制度》、《辅导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明确了辅导老师的工作规范;理顺了辅导室的管理机制;保障了成长辅导室的正常运行。

2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的运行

加强宣传,提高成长辅导室的知晓度。每学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针对重难点案例,辅导人员定期进行案例探讨。利用成长辅导室开展学生小型会议和活动,提高成长辅导室的利用率。

有计划地开展成长辅导工作,辅导时分类别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辅导。突出成长辅导室的辅导作用。开展的成长辅导涵盖了理想信念、学业规划和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违纪处理、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辅导室建设以来,辅导老师共完成284人次的个体成长辅导工作,其中理想信念思想提升辅导56人次、职业规划辅导74人次、学业发展辅导78人次,生活适应辅导33人次、特殊群体辅导28人次、危机应对辅导14人次,做到了记录详细,资料完整。共开展职业生涯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团学干部思想提升辅导、专业辅导、就业指导等14次团体辅导,共计575人次。朋辈辅导72人次。

个体辅导让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师生关系由对抗逐渐转变为合作,很多问题也由于认识的转变而变得迎刃而解。团体辅导,及时解答了学生专业困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动力得到加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3 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的特色

成长辅导室成为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教育阵地,运用成长辅导室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的学业教育、思想教育。

实践前,针对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校内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辅导、理想信念辅导、就业辅导等团体辅导;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实践活动,既可服务社会,也能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实践中,针对可能出现的生活环境不适、职业道德缺失和职业技能欠缺等问题,辅导老师及时跟进,与实习带队老师密切配合,利用网络、电话等沟通方式随时对学生进行生活适应辅导、思想辅导、职业技能辅导,必要时辅导老师还会赶赴实训现场,来到学生身边,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实践后,我们及时召开小型团体辅导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学生畅谈体会、互相学习,分享在实训中的难忘时刻和重要收获。我们及时进行表彰,让学生都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中不断成长。

4 反思

成长辅导室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青春燃点”成长辅导室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紧密结合了系部专业特点,针对性强。特色成长辅导室在设计上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暗示效应。成长辅导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技术,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革新,激励激发学生信心的形成。成长辅导室的作用凸现。

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等思想问题,在前期得到了疏导和关注,减少了心理问题学生产生,减少学院心理咨询室工作量,同时促进了学院的安全稳定。通过成长辅导室建设,带动了学工队伍建设,辅导队伍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问题的被辅导对象要求。辅导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成长辅导室验收完后,没有运行经费经费,辅导老师的工作量得不到认可,辅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学生成长辅导室的功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独立的,要与专业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技术方面经验不足、能力不足,在应对新时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举措不多。

5 结语

充分发挥成长辅导室的作用,应将成长辅导室作为载体,集聚学生管理工作力量,在积极心理暗示思想指导下,辅以心理咨询技术,结合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⒖嘉南

[1] 王同军,胡云斗.基于积极心理学高职生积极成长团体辅导.滨洲职业学院学报,2012(3).

[2] 吴巧玉,傅早霞.浅析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的管理新模式.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

[4] 李英杰,石英.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总结与思考――以护理学院“阳光天使”特色成长辅导室为例[J].高教学刊,2015(17).

[5] 陈七三.大学生特色成长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华大学环安学院“绿色安心屋”大学生特色成长室建设为例[J].亚太教育,2015(29).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76-02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借鉴现代服务科学,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要求,强化服务理念,凸现服务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的现代性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需求,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服务型大学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理念来开展。“以生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把教育对象真正当成“人”来看,教师放下身份的权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去接纳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需要与情感需求,这样才会产生信任与共鸣,更易使师生达成对道德困境、道德难题的理解与共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而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就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师为尊”的理念在于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与共鸣,相互融合与提升,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那么在教学服务型大学里,作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角政治辅导员,其工作定位更应随着学校定位的调整而改变,不能局限于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要围绕“成人教育是基础,成才教育是关键,成功教育是目的”的工作理念更深入,更细致地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工作要从五方面入手,多重角色发挥,成为多师型教师。

第一,在学风建设上,要做好学生心目中的教学严师。首先强化辅导员地位,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学校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其次利用一些平台来促进学风建设,比如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建立必要的奖惩措施,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开展相关活动确保优良学风的树立。第三,除了制度措施的保证,更要使用人性化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提高学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因此,在开展服务型学生工作时,就要充分利用“正强化”,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的教育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努力的过程,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产生实际的效果。

第二,在日常管理上,要争做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在学生日常管理上,辅导员要掌握工作的特点,发挥人格魅力,体现学生主体,他律变自律,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局面。首先要以“前、全、实”为基础要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项工作要具有预见性、超前性,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工作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全面、循序渐进;各项工作开展过程和结果的实效性,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其次要以“丰、联、活”为前提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丰”,是指课余文化生活的内容要丰富。“联”,是指所举办的各项活动之间要尽可能地相互关联,形成系列。“活”,是指教育的方式要灵活。第三要以“爱、细、导”为关键来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爱”,是指对学生的真心关爱。“细”,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要从细微处抓起。“导”,是指在学生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妥善解决问题。

第三,在心理教育上,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心灵导师。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赏识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爱和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由此可见赏识的重要性。辅导员要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新生入学的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访谈和进一步心理干预。利用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班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认识一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以及对教师的崇敬感和亲切。利用朋辈心理委员、学生家长等外界的力量,及时获取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沟通,及时引导,形成关心爱护学生成长的合力。

第四,在生涯规划上,要敢当学生心目中的博学大师。服务型学生工作的开展,让辅导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受益匪浅。因此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上,辅导员老师要成为博览众书,博采众长的博学大师。首先辅导员要培养学生积极归因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每一阶段生涯目标的完成情况具有积极的归因和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获得下一阶段生涯规划和践行的信心。比如我校一直在开展的成才规划目标卡,这个目标卡的设立等同于生涯的阶段规划与总结,并将结果量化,能够使学生更客观、直接评价自我,及时调整目标,顺利完成规划。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训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可以开展小学期制,将课程压缩至8周内完成,接下来的时间就让学生进行实训环节,有在单位直接工作实习的,有在实验室模拟实习的,有外出调研的,这样的职业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第三合理设置每个阶段的目标,让目标与行为相匹配,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与个人的发展。当然在生涯规划过程中,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才成功的保障。辅导员老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就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情感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学业上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斗志,形成良好的生涯发展规划。

第五,在就业指导上,要甘当学生心目中的益友良师。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朝夕相处,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更多地以“益友良师”的关系展开交往活动,使辅导员较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畅通信息渠道,辅导员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就业信息的搜集工作中去,将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集中归类,采用短信、飞信、QQ群、博客等形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其次扩大就业途径,辅导员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帮助学生就业。第三,搭建就业平台,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解决学生的就业。通过合作办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所学知识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培养了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本质。

在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背景下,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激励辅导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又不断思考,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找寻一条真正服务学生、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这不仅促使了高校辅导员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加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丽娟.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J].中国电力教育,2011.

第6篇

关键词:学生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何龙山(1978-),男,安徽和县人,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讲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27-01

学生助理班主任制度是指从高年级学生中选聘品学兼优的主要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班级工作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助理班主任制度的实行,为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增添了新举措,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培养目标内涵。

一、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为学生工作管理者减轻工作负担

当前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工作管理者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很少有时间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重点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学生助理班主任的设立,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可由学生助理班主任来处理。辅导员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助理班主任与辅导员一同参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拓宽了思想教育的途径,使思想教育的方法由过去单纯的注入型转为师生双向的渗透互补型,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2.为学生助理班主任提供锻炼机会

学生助理班主任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又是助理班主任,需要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管理和帮助。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挑战。通过实际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参与低年级学生的引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助理班主任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其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多方面提高学生助理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其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3.为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提供向导

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他们会迅速获得新生的认同感并具有良好的朋辈引导效应。担任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的个人表现也会给新生产生较好的榜样作用。由于他们本身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近,通过讲授自己在校生活体会、学习经历、社会工作阅历、学习方法及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的不同等,能够对新生产生较大的启发作用,能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过渡期”。

4.为准确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助理班主任从学生中来,又服务于学生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更能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所思所想,并且他们更能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建议更贴切学生实际,更能为学生接受。[2]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无等级性”和“平等性”,决定了他们能比较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为辅导员教师提供第一手的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辅导员更加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防止一些表面现象造成的不公平、不公正。

二、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措施

1.明确岗位职责

明确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有关会议,接受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尊重教师,团结同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二是认真执行学院关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章制度,积极落实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和措施,取得教育和管理成效。三是加强班委干部的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明确分工和职责,团结班委一班人,共同抓好班级全面工作。四是认真抓好班级上课考勤工作,提高到课率;督促做好学生宿舍日常内务卫生;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学生思想稳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五是协助做好班级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规定和措施,安排好班级的各项值班工作。协助做好重点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查处有关违纪问题。六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谈心交流,及时做好少数重点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七是开展班级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协会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校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八是注意讲究工作方法。以身作则,模范带头,耐心细致,关爱同学,帮助同学解决思想和实际困难。九是做好信息员工作。经常收集班级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意见建议,及时向辅导员或学生工作处领导反馈情况。

2.严格选拔选聘

严格开展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选拔选聘工作,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帮助低年级班级或学生个人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这支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在选拔选聘过程中,要坚持严格、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严格筛选。选聘担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学生要有工作热情、具有亲和力,在学习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乐于担任此项工作、乐于为低年级学生服务、乐于付出和奉献。

3.注重培养管理

学生助理班主任都是担任过或正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其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阅历和经验,但是作为一个低年级班级和几十个学生的学生管理者来说,还需要接受更多的关于工作方式方法、整体思考、全局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同时对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发展程序等内容,也需要较好地掌握。

三、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

1.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对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要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考评方案,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量化指标,避免空洞、含糊。学院成立考核委员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主任,对学生班主任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开展总结、表彰和宣传,对于不能认真开展工作的学生助理班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考核优秀的学生助理班主任,学院在年度评奖评优中予以优先考虑,在毕业就业时给予重点推荐。

2.培养充足的后备人选

建立一支强大的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除了需要精心培养和培训之外,具有充足的后备人选也十分必要,因此,需要加大学生骨干队伍培养的力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骨干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得在学生助理班主任选聘的时候拥有较为充足的后备人选库,便于进行挑选更加合适的人选或有更多挑选的余地。

3.协调两种关系

学生助理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辅导员的助手、班级工作的重要协助者,而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管理好班级,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助理班主任。如果因为学生班级管理工作而影响了学习、甚至造成不及格课程出现,就适得其反了。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助理班主任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督促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果。

4.确立公认的共同愿景

规范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队伍的运作方式,编写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手册,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人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所有人一起创造的东西,是大家愿意将精力和时间为之付出的共同景象。确立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的共同愿景,即形成学生助理班主任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的建立、生存和发展,靠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念、理念和宗旨的追求。正是这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愿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助理班主任为共同目标主动且真诚的奉献和投入的精神,强化他们对这支队伍的认同。

5.注重后续的工作安排

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时限性,一般只有两年的工作时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助理班主任毕业离校,学生助理班主任所担任的学生班级的管理就出现了空白,这就迫切需要完善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后续工作,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使得班级的优良班风、学风持续保持下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导师的作用,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

6.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制定学生助理班主任系列规章制度,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使他们具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参考文献:

[1]孙艳杰.高校学生班主任的利弊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

第7篇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本科院校及中小学已蓬勃发展。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区。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和谐视野中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提出几点思考。

一、影响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从总体现状上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某些方面如课程建设、团体训练、咨询与治疗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都有一定的收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没有真正全面落实,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心育与德育二者结合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不甚明确且函待解决。心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德育改革的深化,在这一问题上的“等同论”、“冲击论”、“取消论”或“代替论”的观点逐渐被摒弃,人们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然而迄今为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如二者结合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仍然还是不甚明确且函待解决川。

在2006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扬州大学陈家麟教授作了有关心育与德育关系的专题报告。陈教授指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有时会寓意于同一件事情,但二者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异lz]。①理论基础不同。②目标有区别。德育工作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沁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自我调节与自我发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防治心理疾病,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③内容不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异常心理现象;④任务不同。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人格健康、协调发展[3]。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以其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完善学生的身心素质,必然可以直接影响思想品德的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代替德育,它仅仅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个方面,思想教育具有方向性,道德教育具有规范性,法制教育具有强制性,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其次、片面夸大心育的纯心理学技术应用问题剧裂与德育的关系。德育工作和心育工作都是指向人们的意识的,都是为了塑造个人的心灵。因此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地进行,对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的心理问题,不能奉行西方的“价值中立”的原则,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调整和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

人的心理是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离不开正确合理认知模式,而正确的认知模式来源于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在有效的德育影响下,形成的正确思想观念、道德判断,有助于对社会、对人之间的关系、对名利等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可以说是心育成功的基础。另外,心理障碍疾病也必然影响个体思想的正确发展,并体现为如何对待事业,前途,人际关系,社会与家庭等,对这些由“心病,’引起的思想表现,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使用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才有针对性、实效性。例如一位家境不错的女孩,屡次偷东西,但所偷东西并不昂贵,而且并不刻意销脏或藏匿,以致于经常被抓住,多方教导无效。经心理医生帮助治疗后,改变了偷窃行为,这是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偷窃癖”。一个具有健康心态人格的大学生,必然有利于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纯技术心理教育”的错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能回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

2、对心理健康的意义认识模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投人不足。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衡量指标上也是有弹性的,很难以准确的数据作为标准,这就造成学校的精力和政策措施不到位,人为地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认为是针对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与其他人无关,没有完整的计划和方案,仅仅设一个心理咨询室就算完成任务,缺乏对健康概念的完整的认识。

我们应该看到,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合格的人才不仅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关于“非智力因素”和“情商”的讨论,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人才有所作为的保障机制,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心理素质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所有学生,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发掘利用生命潜能,防治疾病保障健康。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强,队伍不够稳定。高职院心理辅导员基本不是专职,工作职责不明,每个人负责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别的任务,或者本身对此不感兴趣,是领导安排的额外任务,但没有额外计算的工作量或报酬,所以总体来说工作热情不高,感觉是临时做做,没有长期稳定的打算。另外,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专业与行为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起步较晚,无法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许多从业人员都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或未加培训,就匆忙上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一般都不是心理咨询专业型的,尽管他们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但从整体而言,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工作效果不是很明显。#p#分页标题#e#

其次、师资的数量问题导致教育对象普及面比较窄。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师资问题,事实上却只面对那些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基本的关注。大学生正处于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的时期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的阶段,必然会遇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由此,有可能引发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出现了神经症、抑都症、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专业兴趣不强等心理问题,部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及职业迷茫、自我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通过同质问题的团体辅导可以得到解决,但一个专题需要八到十次活动才能完成,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这项活动很难进一步开展。再次、教育硬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的统计软件、团体咨询和辅导室、教学设施与资料等,都不具备。

二、对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下一步思考

1、进一步推进学院二级管理的进程,划分院系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自工作的范围。由院心理中心负责人根据院校的师资,学生状况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细则,并定期检查。各系部根据院中心的计划结合各系实际制订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进一步强化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院级层面的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帮助、指导各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宣传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对心理测试出来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一类学生进行跟踪访谈及日常的心理咨询等。而系部主要工作应放在对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方面。包括素质拓展训练、朋辈心理辅导和有主题的团体训练,发动班主任、辅导员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开展类似过去班会课但形式内容不同以往的活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观念上下工夫。同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即有固定的经费开支,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办公条件配套设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举办的一些活动,给予行政上的和财务上的支持。

2、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并完善吮自理一道德教育”模式。由于独生子女特有的教养方式和成长背景,这一代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发展上均不完善,加之自身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社会阅历的局限等,致使其思想状况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倾向,诸如自信心不足、就业焦虑、人际交往困扰、情感管理能力差、恋爱心理和行为异常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自卑、孤独、嫉妒、闭锁等心理病症较为普遍。笔者认为,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是造成高等院校德育工作难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心理一道德教育”模式是做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是把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提高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4j。在实际操作中,应正确认识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我们力图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构共建,以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理想状态。

3、开设心理学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保证应有的课时。从全国各地高校取得的成功的经验来看,仅仅有心理咨询中心是不够的,涉及面较小,应该设立相应的课程,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整自己,促进人格完整。我们常州大学城各高职院已尝试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新生适应”,下学期“人际交往”,大二下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三个专题的心理学必选课程,每个专题八课时,全部结束,可获三个学分。

4、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心理访谈主要由中心的老师负责接待和处理,各班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日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中心制定和完善心理咨询各项规章制度和日程安排,;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或是使其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实施心理普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而一些特别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