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8-07 18:48:09

序论:在您撰写网课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网课交流材料

第1篇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

    4.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

    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

    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

    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1、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

第2篇

一、针对不同课型实施阅读教学

1.新授课的阅读分为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

概念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三环节教学.粗读——了解慨念的结构、意义及背景.细读——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句.精读—一准确把握概念关键特征、基本性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区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适用范围.

命题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拓展”四环节教学.粗读——弄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及其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细读—一探讨命题的证明途径和方法.精读——联想类似命题,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拓展——思考命题能否逆用、变用、巧用、推广及引伸,并举例说明.

解题课的阅读.采用“细读、精读、拓展”三环节教学.细读——认真审题,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思考解题过程.精读——尝试解题并与正解比较解法的优劣,掌握用图技巧,使解题过程的表达简捷规范.拓展——适当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探求问题成立的真假,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自编题目进行知识拓展.

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课内外结合,以教材内容为引子,鼓励学生多方收集信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数学模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习新知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阅读.

课前独立反思性阅读,系统梳理、归纳整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与方法间的联系.课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使学生体验构建知识网络过程,形成所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拓展解决—些综合性或应用性较强的问题,训练技能,使知识“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从而提高能力.

3.讲评课的阅读.

测验后,反馈结果,展示典型错例,让学生细读,寻找错因,进行讨论、评析、纠正.展示一题多解及创新性解法,进行借鉴性阅读,优化解法.对典型题目进行拓展、变式训练.评析后可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或拓宽,鼓励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将阅读教学按阶段划分,分层次要求

研究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将阅读教学分为“扶读、解读、放读”三个阶段,分层次要求.“扶读”阶段——教师编好阅读提纲,选一些典型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解读”阶段——在老师指导下自编提纲,根据,材料进行阅读,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策略并适当进行交流评价.“放读”阶段——学生独立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并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遇到困难能自己查阅相关辅助资料进行解决.

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初期,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期刊、网站等,让学生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学生通过“读”,学习数学新知识,感知数学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在阅读材料中设置一些易错、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阅读的区别,转变观念,提高阅读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

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特点,根据上下出预知、猜想、估计、试证等等,再与材料进行比较,通过主动加工上下文材料,发现知识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及转化训练.

数学语言是文本、符号、图形语言的交融,阅渎中语义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因此学生应边阅读材料边进行画图、演算、推理、概括、验证和揭示规律等,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3.通过学生习作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错题剖析、归纳学法及解题方法等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五、推荐课外资料,加强阅渎指导

第3篇

美国教育技术界将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分为四大类: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学生学习内容来源包括多媒体片段、录像、教科书、参考作品、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方面;教师准备材料包括单元或课、教学方案、活动及指南或必要的培训等;学生作品则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成果,包括数字作品和活动方案等;特殊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者兴趣的内容或手段,如竞赛、游戏、内容奖品等。参考借鉴这种分类方式,把一门课程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也可叫后援支持内容,包括一些技术操作信息、兴趣刺激信息),如果建立一个专门的系统管理这些课程资源,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帮助。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而是需要学生大量地去获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因而便利地获得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大、课程周期短等情况,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周期和别的专业不同。

据笔者调查所知,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上课周期是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要把一门课程结束,这样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一门课程的知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反映,感觉刚入门了,课程也结束了,很多学生希望拿到教师的PPT或者其它一些学习资源,以便后续学习和巩固。同时,课堂大、课程周期短又使得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时间有限。目前,很多教师通过QQ、MSN等软件和学生进行联络及沟通,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很多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的讲义、教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和成果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对其加以归类、整理,并展示出来,它们就会继续分散、无序,以致最后消失,这是资源的一个巨大浪费。基于该种情况,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正是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创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对院系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课程学习这一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组织和建设,并把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另外,针对高校教学中师生缺乏交流的情况,在系统中创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就一门课程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本系统是以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建构模型,以教师的课程教学为中心,围绕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网上、查询、浏览和更新。另外通过网上答疑、师生交流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为课程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师生交流提供平台。

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

本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Irt-naet、Ietmet或者通过手机浏览和利用本系统,其它学习者和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院系的教学资源情况,做到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本系统的功能设计分为如下方面:

1用户管理

这一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用户的注册信息认证和用户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把用户分为4类:一是教师,主要指艺术专业院系的教师,在教师用户中,如果某一教师创建了课程,他就成为该门课程的课程管理员,承担该门课程资源建设的义务;二是学生,指本院系在读的学生;三是一般用户,指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用户;四是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角色不同,其被给予的访问权限也不同,其系统操作的内容也不同。

2课程创建管理

这一模块也是本系统的主体,主要实现新课程的创建,以及创建一门课程后,课程管理员对课程资源的上传、审核、删除等相关管理工作。

3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所有添加在系统里的课程进行管理。

4用户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实现的是对某一个用户所添加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

5课程资源管理

实现的功能是按照课程组织呈现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的四大部分: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在学生学习内容中,资源包括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数字书籍、参考作品、期刊文章等;教师准备材料中,资源包括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案、PPT、单元或课)、课程中安排的活动、教学指南或试卷试题等;学生作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或者学生习得成果;特殊兴趣包括一些竞赛信息、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文章等,以实现资源检索、下载、上传及审核与录用的功能。

6课程公告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课程公告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添加和删除公告。这些公告包括课程的上课安排、调课安排、考试安排等。

7课程留言板管理

这一模块是实现课程留言的管理,主要是留言的浏览、签写、回复和删除。

8系统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各类用户权限的管理,还有对系统进行各种更新和维护。本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其中,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又分为:学生学习内容管理、教师准备材料管理、学生作品管理、特殊兴趣管理4个子模块。本系统的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

第4篇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激发兴趣、进入状态。目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课题,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操作提示:创设情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和兴趣点,以便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取得共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要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同时明确这一课题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情景可以是小故事、小资料,可以是演示实验、某一生活现象,也可以是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等。注意:①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如果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学生会在等待中丧失兴趣。②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研究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③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任务分配、调控参与、帮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找出问题。目的:这一环节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基础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识记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惑进行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操作提示:教师分配任务,出示探究材料或问题,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教师巡回指导,规范要求。注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学习任务。给学生布置的每一项学习任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点:①为学生探究指明方向,即解决什么问题。②创设一个具体的学习情景: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此驱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③要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个体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达成目标。

3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教师:提供平台、点拨评价、完善结论。学生:展示交流、质疑释疑、成果共享。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探究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探究问题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操作提示:可以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完善补充;也可以对分解的几个问题分别由不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意总结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交流互动过程是一种自我评价与完善的过程。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得到自我完善。注意:①学生展示成果和进行争辩的时间要充分。②信息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明确对错误信息的辨析过程比死记正确信息更重要。③要关注为什么,不能只关注是什么。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而不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裁决。⑤学生要依据事实组织好语言,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要善意地与他人争辩。⑥要以成果共享、互相完善的心态进行交流。⑦教师必须根据交流情况,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使学生达成共识,必要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最后结论的正确性。说明: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4 梳理知识,归纳整合。教师:搭建平台、引导归纳、知识整合。学生:学生自结、交流互评、共建网络。目的: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操作提示: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②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③教师引导组间交流,形成本节的知识体系。注意:是学生自己的总结整理,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5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教师:提供材料、诊断补偿的。学生:自我演练、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目的: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后,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使已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前几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操作提示:教师出示训练材料,材料的出示应根据学情,灵活设置。学生自我演练,独立完成。

第5篇

一、“三段五环节”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段五环节”模式的基本框架:(课前阶段)提出整理要求,学生自主整理――(课中阶段)分享交流构建,全面内化提升(五环节)――(课后阶段)进行检测评价,反馈复习效果。“三段五环节”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中学习,在分享交流中构建,在分层练习中内化提升。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材为教学资源,以乐于参与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构建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整理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全面内化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三段五环节”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解说模式。

(一)课前阶段:提出整理要求,学生自主整理

复习课,由于学生对旧知识或多或少出现了遗忘,所以在上复习课前,教师要根据复习目标和重难点编制好整理复习材料,提出具体的整理要求。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时,我是这样编制整理复习材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1.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学过有哪些知识?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3. 我们已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些所有知识,请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4.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把题目及你的错解写下来。

(二)课中阶段:分享交流构建,全面内化提升(五环节)

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将平时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内化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本人认为可通过下面五环节实现:

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复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使旧知以新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课伊始,我就用课件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猜一个被一块木板挡住上部分,长5厘米,宽5厘米的规则图形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

第二环节:小组分享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教师出示课前整理复习材料,学生围绕整理复习材料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把自己整理得不够完整的材料补充完整,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全班分享交流,完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是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此环节我为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有补充的同学可站起来补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起智慧的碰撞,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完善知识网络图:

第四环节: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在复习课中,要针对复习目标、重难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全面内化提升,实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地。

第五环节:开展多元评价,及时总结反思。教育心里学认为:通过教W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阶段:进行检测评价,反馈复习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示出其能力的不足,而需要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不同课型阅读教学谈点粗浅看法。

一、针对不同课型实施阅读教学

(一)新授课的阅读分为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

概念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三环节教学。粗读――了解概念的结构、意义及背景。细读――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句。精读―一准确把握概念关键特征、基本性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区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适用范围,命题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拓展”四环节教学。粗读――弄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及其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细读―一探讨命题的证明途径和方法。精读――联想类似命题,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拓展――思考命题能否逆用、变用、巧用、推广及引申,并举例说明。

解题课的阅读。采用“细读、精读、拓展”三环节教学。细读――认真审题,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思考解题过程。精读――尝试解题并与正解比较解法的优劣,掌握用图技巧,使解题过程的表达简捷规范。拓展――适当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探求问题成立的真假,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自编题目进行知识拓展。

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课内外结合,以教材内容为引子,鼓励学生多方收集信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数学模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习新知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阅读。课前独立反思性阅读,系统梳理、归纳整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与方法间的联系。课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使学生体验构建知识网络过程,形成所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拓展解决―些综合性或应用性较强的问题,训练技能,使知识“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从而提高能力。

(三)讲评课的阅读。测验后,反馈结果,展示典型错例,让学生细读,寻找错因,进行讨论、评析、纠正。展示一题多解及创新性解法,进行借鉴性阅读,优化解法。对典型题目进行拓展、变式训练。评析后可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或拓宽,鼓励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将阅读教学按阶段划分,分层次要求

研究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将阅读教学分为“扶读、解读、放读”三个阶段,分层次要求。“扶读”阶段――教师编好阅读提纲,选一些典型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解读”阶段――在老师指导下自编提纲,根据,材料进行阅读,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策略并适当进行交流评价。“放读”阶段――学生独立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并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遇到困难能自己查阅相关辅助资料进行解决。

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初期,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期刊、网站等,让学生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学生通过“读”,学习数学新知识,感知数学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在阅读材料中设置一些易错、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阅读的区别,转变观念,提高阅读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

(一)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特点,根据上下出预知、猜想、估计、试证等等,再与材料进行比较,通过主动加工上下文材料,发现知识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及转化训练。数学语言是文本、符号、图形语言的交融,阅渎中语义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因此学生应边阅读材料边进行画图、演算、推理、概括、验证和揭示规律等,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通过学生习作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错题剖析、归纳学法及解题方法等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五、推荐课外资料,加强阅渎指导

第7篇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7-0063-03

近年来,一种新的视频教学模式“微课”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一些致力于研究翻转课堂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微课对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引起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1.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自学。而大多数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并不多,而且要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课是非常适合课外自学的一种教学内容呈现形式。

微课内容精炼,学生能够轻松地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时间较短,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会疲劳,注意力分散的几率较低;微课观看方便,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如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内容丰富,包含文字、图片甚至电影片段,学生可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减轻学习压力。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为微课发展提供载体

目前微课还处于建设阶段,推广的范围和力度都还不够,主要应用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和学习,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够理想。而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会推动微课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植根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并使用。

微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验证。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会将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价,教师将会发现微课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修正,推动微课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中职校学生基础一般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更是他们的弱项,他们学习英语知识迫于英语是必修课或为了参加高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科素养。

教师应避免教学视频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视频内容除了包括知识点的精讲外,还应设置提问、思考和练习环节,使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倾听、记录,而要通过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消化新知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不再长篇大论地授课,而是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或是小组协作来完成,教师只在学习活动进展不顺利或是学生求助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必定会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令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要在翻转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除了提供基础教学资源外,还应补充扩展资源。扩展资源主要是为了让基础差的学生加强训练。其次,教师应开设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再次,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优等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学困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不必为了迁就他人而被迫忽视甚至放弃某些知识的学习。

(3)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整个教学活动状态做出分析与判断,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学生根据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有关自己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并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比传统课堂上要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教学反馈。一是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二是通过课堂面对面交流。课堂上学生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可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为学生解答难题,同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进度。三是通过批改作业获得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写上评语,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改正自己的不足。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基于现在完成时的视听说练习”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W。

1. 课程开发

(1)导学设计

导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本节课选用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太空旅行,并以此话题为背景加入听力材料和电影视频片段,引导他们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在复习、输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使用现在完成时进一步谈论空间旅行。

(2)录制微课

如果想要长期借助微课进行教学,最好学习使用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这样可以提升制作效果。本节课在听力文本和视频材料的基础上,使用Mark这样一位人物,将听力和视频以及课后的任务表述串了起来,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大部分。听前部分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听中部分引导学生从Mark 的日记,即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中使用不同的听力技巧加深对文本和视频的理解,同时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听后部分鼓励学生在一系列的语言学习、体验后,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准确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各种句型,以记者的身份用现在完成时句型在新闻会上对Mark进行采访,自由的表述空间旅行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的听说练习为主,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讲授不宜过多,只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录制一段 8分钟左右的微课。录制微课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微课中的文字都应尽量使用英语,生僻的单词可以配上汉语解释。为了强调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可以将重点词汇进行标红处理。

(3)上传学习资料

通常情况下,需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资源和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师自制的微课和课件,以及从其他学习资源网站上下载的微课、课件、视频短片、音频资料等。

2. 知识传授

(1)教师远程监督

虽然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到课外,教师无法亲眼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他们可以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定时给每位同学发消息提醒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教师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解答,而对于少数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在线交流进行个别指导即可。

(2)学生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环节放到了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进度,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观看微课。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甚至在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微课。

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只需要看一遍微课就能完成相关练习,再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就能够独立用现在完成时写出对Mark提问的内容。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能需要多次暂停或是回放微课,虽然花费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最终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Mark新闻会的提问。

完成练习后,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可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网络在线交流,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是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由于不必和教师面对面说话,学生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得到的反馈也会更加全面。

3. 知识内化

(1)教师组织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他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教师集中授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只需要用 10~15 分钟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即可。本节课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进行复习。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学习任务了。如前所述,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特点,教师在课前已经设计好了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只需要按照步骤宣布任务内容及要求就可以了。本节课课堂任务依次为:解决课前?W习过程中的难题、复习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听说练习、完成任务以及小组互评。

(2)学生协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协作学习完成。因为只有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丰富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互助完成任务的行为。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注重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助,通过“生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评价反思

(1)教师总结

教师的课后总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批阅作业的方式。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反馈,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教学效果的评定。如果在总结过程中发现有任何不足,教师应及时更正,以保证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学生复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果听力材料难度较大,可以多听几遍。如果觉得词汇量不够,可以给自己布置任务,每天至少背几十个英语单词。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老师或是同学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