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2:11
序论:在您撰写打印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3D打印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又被称为“添加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技术,它是以三维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到一起,能以自身逐层添加打印的制造方式完美地实现各种材料的结合。3D打印技术自开发以来得到不断地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军事、航天、医疗等不同领域,并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的突破。3D打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增材制造设备来说,更加注重体现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和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在0.01mm的单层厚度上实现600dpi的精确分辨率,。并且适用于该技术的材料丰富,比如以生物细胞为材料,能够打印出器官、骨骼;以金属为材料,能够打印出机械零件;以沙子为材料,能够打印出建筑物;以玻璃为材料,能够打印出玻璃制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年底,著名的3D打印成型公司Stratasys的产品已经发展为能支持123种不同材料进行3D打印,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数字将不断地被刷新。同时,在打印速度上,3D打印技术能实现垂直25.4mm/h以上。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智能制造的逐渐深入发展与成熟,将会有更多新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不断地投入应用,3D打印技术也会在此基础上被进一步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常规几何形态,开始以更具创新性、类似于自然形态的精美造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独特的制造方式和时代意义赋予我们的生活空间新的活力。比如在人们熟悉的服装领域中,著名的荷兰时装设计师IrisvanHerpen与Materialise在2013年初的巴黎时装展上合作制造的3D打印时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盛宴,风靡一时。此外,2011年Materialise公司提供以14K金和纯银为原材料的3D打印服务,更是为珠宝制造业带来巨大革新。由比利时公司MGX设计的分形桌子,设计师以数学特征中的自相似性为设计原理,以自然界中的分形生长为模型创造了这一作品,其成就是传统制造方式无法企及的。以现代装饰中的灯饰为例,2012年设计师宋波纹协同格物工作室,创新性地推出3D打印作品“十二水灯”,灯具快速成型材料为尼龙,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马远的水画名作“十二水图”。在该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完美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传统思想中“格物致知”的观念进行融合,通过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智慧的源头。作品利用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向人们呈现出耳目一新的作品,并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对文化的传承。所以,可以说,3D打印技术让产品的造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让产品的个性化特色更为突出。与传统机器生产和手工制造相比,3D打印技术突破了以往制造过程中受众多造型、材料和设备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其对产品造型的制造更加接近设计本来的要求,同时与产品造型设计随着时代、科技和人文艺术的发展而革新的历史使命相符。3D打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开拓了设计师的想象思维,即使是外观再复杂的产品都能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并能保证与设计的浑然一体。这就促使设计师将关注力放在产品形态创意和功能创新上,不断实现超越。并且,随着产品造型设计的多元化,设计师开始重视体现产品的美学属性,将时尚化、个性化因素融入到产品造型的艺术化表现方式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消费者对产品造型审美观的变化。
三、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问题和展望
就目前而言,虽然3D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从整体上来说,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中的普及力度仍然比较弱。这可能是因为3D打印技术本身受自身打印机性能、打印材料、打印成本、打印精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因此也就无法促使对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另外,现阶段,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服装、家具及相关家居用品等形态比较小的产品造型设计中,还没有广泛应用到较大型的产品设计上。并且一些产品在空间界面上的打印要求3D打印机和相关材料都必须有较高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其在制造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的持续创新,未来3D打印技术必然与计算机技术、云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设计成果的资料共享。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部门将会更加重视设计师的设计产权知识、消费者权益责任保障、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为3D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在未来,3D打印技术也会在此基础上被进一步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不断突破传统的生产和制造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四、结语
(一)3D打印拓展了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
在后工业时代,每个人都是设计师,传统的设计师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设计,而是扮演设计组织者的角色,组织有效的设计平台。3D打印是由计算机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模型建造,并以STL的文件格式传输至3D打印机,3D打印机识别到片层截面,并完成文件输出。截面是由多个三角形面来模拟所设计的物品的表面形态,三角形面越小,物体打印的越精细。此外,VRML、WRL也是经常被使用的输入文件格式。设计师能够专注于产品形态创意和功能创新,即所谓“设计即生产”。设计师对产品形态的创作将更加挥洒自如,这是传统产品设计、手板模型制作等流程难以企及的。
(二)3D打印缩短了产品设计到成型的周期
当前,消费者对新奇产品的需要和渴望远远大于过去,3D打印等数码技术可以帮助厂家应对消费者瞬息万变的口味,设计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开源平台进行设计,注重利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进入产品和经营的长尾时代。3D打印更适合一些小规模制造,尤其是高端定制产品,比如零部件制造。虽然当前打印制造材料仍然以塑料为主,但金属材料肯定会在未来被运用到3D打印中来。可以预见,该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3D打印节省产品设计研发的成本
市场需要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但新产品生产出来后,若没有销路,则得不偿失。开发一副模具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把产品先开发出来,如果该产品符合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再进行模具开发,并进行进一步批量生产。此外,3D打印技术和传统模具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相互补充,而未来的制造领域中,3D打印机可完成30%的产品,而70%由模具制完成。在产品设计方面,3D打印产品不需要昂贵的模具实现生产注塑,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仅为传统方式的1/10,还降低了企业因开模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风险;3D打印可以制造曲面更复杂、造型更丰富的产品,可以为客户定制个性化产品,实现“即想即得”;3D打印产品也可以远程传输文件并异地打印,减少运输费用。3D打印的出现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制造自己的产品供其他人进行消费,人们的设计创造才能被尽情释放,能够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二、结语
减少人力成本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一些类似机和火电等行业使用一些重型的机械以及高端的精密机械装备进行工作,这些精密的仪器和设备等在制造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很多的材料,并且还需要经过特别复杂的工序。像是一些类似于切割焊接等的制造过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工程,这对于工人的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另外这也对于员工的人身安全影响极大,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消耗。但是,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一些操作过程的无缝连接,实现无缝连接能够使得大数目的螺丝螺帽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流程成为多余,3D打印技术还能够使得结构之间的的相对稳定性能和连接的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跟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的原理能够使用增加材料的方法来制造出更为复杂的形式的产品,这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大有裨益。因此,3D打印技术能够对我国的制造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这其中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减少更多的人力成本。
二、增加创新机制
3D打印技术属于一种能够使用电脑来辅助技术来完成的一系列的数字性的切片,并且能够使用这些切片的相关信息来传送到打印机上面,之后再进行多层次的加工并且成形,简而言之就是把一些连续性的薄型的层面进行堆叠,一直到一个固态的物体能够成型。换而言之,3D打印技术和普通的打印机的相关工作原理非常相似,在和电脑进行连接之后,使用电脑进行控制将需要打印的材料来进行层层叠加,最后的环节是将计算机上面的蓝图变成为需要最后成型的实际物体。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很可能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很多的产品的生产的组织方式,更加吸引关注的是传统型的大规模产品生产的相关优势出现的削弱的情况,甚至是消失。这给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的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且能够使用集中方式的生产规模来朝向分布式的生产方式前进。传统的制造业因为资金的问题使得一些创新项目很难顺利展开,严重阻碍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创新本企业的生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三、缓解产能过剩
近十几年来,在计算机功能的迅速提高、电脑设计软件的不断出新,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和互联网的推动下,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经济优势充分显示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实现绿色经济目标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人们先生产所需要的零件,然后用这些零件进行组装来生产物品,然而3D打印技术能够使生产的物品的各部分一体化成型,不需要组装,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节省了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资源,环境污染也随之减少,有利于实现绿色生产。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还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据统计,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中,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金属原材料被丢弃在车间里,而3D打印机技术将金属制造业的浪费大大降低。随着3D打印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净成型”制造将成为未来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1.2在变换产品样式或者生产复杂产品时不增加生产成本在传统的制造方式下,如果生产的产品越复杂,就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制造的难度增加,导致生产成本越高。然而,在利用3D打印技术的方式下制造一个复杂精美的产品与制造一个简单的方块所消耗的时间、生产成本以及技能方面一样,只不过是需要设计不同的模型和新的材料罢了。
2.3D打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13D打印技术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国家已经加入到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中来,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已经成为模具、现代模型和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国防军工、生物制药、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家电、教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3D打印技术必将成为各个领域大批量生产的主要模式。3D打印技术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必将衍生出新的商业经营模式或者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3D打印技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有利于扩大就业范围和创业范围,能够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23D打印技术有利于提供有效供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上的物质需求也越来越高,导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严重过剩的问题,消费者也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产品市场出现了供求矛盾,这种供不应求造成了稀缺资源的浪费。3D打印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供求矛盾,因为它可以按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产品,有利于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提供给消费者独特的商品,有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2.33D打印技术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D打印技术在生产复杂产品时不增加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而且其具有一种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化解在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如技术研发成本的计算、复杂形状的设计以及排放垃圾的技术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在3D打印技术下,可以依靠其高端的技术实现三大产业的现代化,优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由“减材”生产转向“增材”生产,有利于减少稀缺资源的浪费,减少排放垃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结语
目前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大幅度的节约成本,并且还具有传统建筑所不具有的绿色、低碳和环保等优势。目前的3D打印技术不再需要数量非常庞大的建筑工程队伍,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劳动成本和提升了施工生产效率。而且现在的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其他方式很难解决的高成本曲线建筑造型打印,并且其打印的强度更高,质量更加轻的混凝土建筑物。但是就目前的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还不能够完成大体积的建筑物打印,而只能够通过打印构件来进行拼装,因此3D打印技术还无法在高层建筑中进行打印,如果要打印出几十层的建筑物,那么就需要设计出更加庞大的打印机,并且还要解决打印结构的强度问题。
二、3D打印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展望
首先,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将会比现在的种类多出许多,应用的也将更为广泛,例如胶凝材料,未来可能将树脂材料、特种水泥材料,甚至是镁质胶凝材料作为其主要材料,此外,对于粗细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以满足3D打印的实际需求,也有可能使用破碎工艺制造出现在没有的材料,并且外加剂也将会产生较大的改变,材料运用的不用将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能够满足3D打印需求,混凝土不仅需要在空气中快速的凝结,而且其还应该具备优秀的流变性,骨料的粒径将进一步的缩小,粒径也更加趋于圆形,并且由于新型外加剂的使用,使得其能够完美的解决各层间的结合问题。其次,混凝土在配合比的设计上,可能还需要一些新的成熟的理论支撑,这是由于3D打印使用到的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有很大的差别,新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不是传统的水灰比、砂率等能够左右的,由于其性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硬化能力、收缩能力等,目前的混凝土相关强度理论、水化理论等都无法应用到新的混凝土中。为了进一步的获得更耐久、更高强度、更完美的拌合物性能,需要从新的角度去进行实践,再得到新的理论,然后再不断的完善理论,找出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模型、硬化模型、寿命模型等。最后,由于3D打印机将会随机不间断进行工作,混凝土生产持续性上也会随着3D打印的全过程不断运转。因此整个工程施工将会在一个周期或者是一次性完成,那么这就给搅拌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整个搅拌工作能够在搅拌运输车上完成。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意大利对转基因技术持否定态度。舆论普遍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环境风险,转基因产品不利于人类健康,而且与意大利的美食和传统文化是相悖的。意大利几个重要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组织对意大利公众持有的转基因技术观点产生了很大消极影响。主要的农民联盟——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食品零售部门,也不愿意支持转基因技术政策,认为转基因是反消费者的;各大区拒绝建立共存规则,一些大区声明自己是“非转基因”的。由于缺少共存规则,而且遭到舆论的强烈反对,意大利一些大区、农民联盟和非政府组织不允许在意大利种植转基因技术作物。当前,对转基因产品潜在污染风险的担心正在意大利全国范同内蔓延。Coldiretti2013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意大利人反对转基因产品,这一比例较2012年增长了14%[210意大利农业部长说,农业承包商和国民都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如果我们种植了转基因农作物,势必将严重损害农业有关产业,也将使意大利的农业失去同有的性质。
1.1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的共存(Coexistence)迄今为止,无论是意大利中央政府还是各大区关于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都没有共存规则方面的法。关于这一主题的立法之争,在意大利已经持续了7年之久,目前,是各大区负责制定有关共存规则的农业政策。2012年4月,意大利大区委员会(代表意大利的2O个大区和2个自治省)要求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种植欧盟认可的转基l六j生物技术作物,这是各大区第二次呼吁农业部伞面暂缓种植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第二次请求源于意大利前环境部长克里尼(Clini)的一次访谈。Clini在访谈中,公开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以及欧盟的“选择性退”提议。欧盟提议,允许各成员同自己决定是否种植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意大利大区请求意大利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使用和销售转基因作物,目的是保护意大利的有机作物种植和地理标识。然而,请求中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或另外的科学证据来表明欧盟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存在的风险,只是表达了各大区和自治省对转基冈作物的一致反对态度。大请求意大利农业部修订2003年的224号法令(该法令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以使各大区能对共存法规的颁布全面负责。
1.2转基因种子意大利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持“零容忍”态度。意大利农业部通过登记注册来管理同家的种子品种,并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负责。2001年4月24日颁布的212号法令使欧盟的98/95号法令正式生效,授权意农业部来管理种子的种植,并确定了对待转基因种子的总体原则,即要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来阻止转基因种子与传统种子接触。从技术角度来看,对转基因技术一64一作物的“容忍度”实际上为0.049%,或者说是可检测到的最小值。
1.3动物饲料中的低水平存在(LLP)2011年2月,欧盟27个成员围通过『_所谓的“技术解决方案”,允许在动物饲料中m现少量未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在经过两次投票推迟后,形成了一个多数赞成的关于低水平存在(LLP)的新规则。新的LLP政策,意味着欧盟委员会允许在动物饲料中含有不超过0.1%的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与以前的“零容忍”做法相比,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尽管意大利起初不支持这一“技术解决方案”,不过最终还是投了赞成票,这是为了应对欧盟各成员国进口检验方法一致性的要求。
1.4转基因技术的谨慎释放意大利通过2003年的334号法令来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该法令将转基因材料的释放权由意大利卫生部转到环境部。此外,该法令让多个部门共同负责新的生物技术事件:生部、劳动部、农业部、经济发展部、教育部以及跨部门评估委员会(由环境部领导,成员由其他各部委代表组成)。2003年的334号法令还赋予了超越各部委之上的自治能力:当评估发现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或者环境有新风险时,就可以启动应急法案,临时限制或者禁止将其投放市场、使用或销售,或者禁止在产品中包含该转基因成分。此外,意大利334号法令还指定环境部对生物技术释放与传统的高质量产品的兼容性进行特别关注。意大利生物技术行业认为这一条款与欧盟的立法是相悖的,因为,欧盟的立法对于生物技术作物与传统产品之间的不兼容性问题不作任何确认。而在意大利,这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认为应保护传统的“高质量”产品,使其免受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污染”。
1.5田间试验和转基因作物研究意大利是欧洲最先进行转基因作物实验的国家之一。因此,许多公共和私人研究项日都是与各种作物有关的,如,橄榄油、葡萄、樱桃和草莓等,国家级此类研究项目就达250多个。然而,随着有关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及作物实验政治辩论的逐渐恶化,意大利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培育的承诺也大大减弱,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公共和私人研究资助也被逐渐缩减到零,目前,在意大利没有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问试验。2001年,意大利农业部颁布法令,禁止进行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试验。然而,随后意大利不得不重新审视欧盟关于向环境中谨慎释放转基因作物的18/2001号法令。2005年,意大利农业部进一步颁布法令,要求评估转基因作物实验种植的风险,并要求各大区找出那些已经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的作物和地点。鉴于这项法令,一些大区在2008年批准对9种作物(柑橘、猕猴桃、草莓、樱桃、玉米、橄榄、茄子、西红柿和葡萄)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尽管如此,农业部却从未实施一项法令来对试验场所进行授权,因为没有制定共存规则。此外,许多大区和省宣称自己是“非转基因”的,这进一步阻碍了开展新研究和种植的范围。
1.6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的实施2004年4月,意大利实施了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然而,从那时起,零售食品几乎都没有被贴上转基因产品标签,因为食品零售部门不愿意支持那些可能被认为是反消费者的生物技术政策。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将矛头指向一家生产种子油的公司,因为发现该公司在超市销售的某些产品标识中含有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该组织呼吁消费者抵制这种产品,并在购买产品之前仔细阅读标签。然而,这未必意味着在意大利没有转基因食品消费。在经过多年的否认之后,大多数媒体甚至反生物技术团体都意识到,意大利最典型的保护原产地名称(PDO)的产品,包括帕马森乳酪、格拉纳帕达诺奶酪以及帕尔马火腿,都来自于被密集喂食了转基因豆粕的动物。意大利是大豆和豆粕的净进口国,而这又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据业内统计,意大利进口的豆粕中,80%~90%是转基因的,主要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
1.7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在意大利,几个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团体出头反对在意大利国内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这对政治家和消费者产生了强烈影响。几个主要的农民组织在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产生了分歧: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和意大利农民联合会(CIA)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而意大利农业联合会(Confagricoltura)则强调,意大利农业部门需要进行创新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并呼吁找到更为合理的方法。看来,意大利必须在基因革命、“意大利制造”以及作为一个领先的有机作物生产国之间寻求平衡。至于食品零售部门,意大利生物技术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舆论的强烈反对大大影响了连锁超市的营销策略,这使得一些品牌一贯将自己标注为“非转基因”产品。欧盟2010年的一份生物技术报告(Eurobarometer)显示,意大利人并未看到转基因食品的好处,相反,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意大利人通常所占比例较低(只占20%)。此外,公众对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克隆持强烈保留态度,意大利人看不到这门科学带来的好处。舆论普遍认为,不应鼓励食品生产中的动物克隆。
2意大利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2.1欧盟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欧盟对转基因技术一直持保守态度。转基因作物要在欧盟国家种植或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审批程序,并对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实施溯源管理和强制标识制度。一旦获得批准,相关转基因作物或产品将获得为期10年的授权有效期。到期后,如想延期,欧洲食品安全局将展开新一轮的安全风险评估。目前,欧盟只批准了两种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土豆。尽管获得了欧盟的批准,但欧盟的多个成员国仍禁种转基因作物。当前,禁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9个,除意大利外,其他还包括奥地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卢森堡、希腊、保加利亚和波兰“。
2.2我国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国内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利害之争已经持续多年。一个突出的案例是2012年的“黄金大米”试验。,曾经引发长达3个多月之久的舆论风暴。此外,农业部在2013年6月批准3种巴西转基因大豆进口,再一次将转基因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转基因技术到底是好还是坏?当前国际上尚没有一个权威解释。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必将带来新的生物产业革命;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祸及子孙。在我国,目前转基因技术被视同无害。根据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的解释,“因为在现有的科学试验条件下,没有结论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尽管争议不断,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却并不慢。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3年3月的《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报告指,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户种植了1.7亿公顷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
坚持音乐艺术院校一对一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每学期对每个学生的授课计划,依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个性,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对一教学便于老师的指导演示,也便于对学生错误的纠正,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演奏水平和技艺得以提高。适当增加小组课和集体大课。使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彼此相互沟通,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会有共同语言,因为每个学生在专业上都各有闪光点,通过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激励自己,相互促进,提高专业的目的。充分考虑打击乐专业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多示范,少讲解”,尤其是老师掌握和擅长的一些高难技巧,更应毫无保留的反复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提供舞台,增加演示实践课,让学生们积累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释放和展示。鼓励同学们敢于登台,敢于创新,敢于表现自己。通过让学生们多展示,多比赛,多交流,从而证明自己,体验成功,提高自信。鼓励毕业班同学举办个人打击乐毕业音乐会,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大学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展演汇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力。观众的掌声可以造就他们的成就感、成功感和自豪感。总之,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必将会给音乐艺术院校的打击乐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提高打击乐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一)出版音乐艺术院校自己的打击乐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音乐院校没有统一的教材,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打击乐的教学质量。而我们自己编写的打击乐教材,它一定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国内音乐艺术院校的实际。
(二)重视打击乐的基础训练
无论是小军鼓、爵士鼓还是马林巴,都要强调具有过硬的演奏基本功。老师要严要求,循序渐进,做到演奏方法科学规范。充分利用好每一条练习,使基本功练的扎实有效。
(三)重视音乐素养
乐理、视唱、练耳是每一位学音乐的同学应具备的音乐素质。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不学好音乐素养,他就无法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加准确的去表现音乐。尤其是现代打击乐的爵士鼓,由于自身没有旋律,对听音、视唱接触的少,就更应该督促学生提早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引导学生参加
交响乐团和电声乐队的排练通过乐队的合作配合,提高打击乐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及乐队成员间的相互融合能力和演奏能力。享受打击乐带给学生的快乐,提高练功激情。还可组织以打击乐为主题的协作练习等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各自所长。如:打击乐独奏、合奏、为主唱伴奏、重奏等不同类型,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