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1:53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操作员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转贴于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一、顺利完成各专业设备的政府招标采购任务
今年本科室与市政府采购中心协调,圆满完成了69万计算机及空调设备的采购,这使我校的硬件设施更趋完备,为我校创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创建国家级技工学校提供了优厚的资源优势。
二、积极开展各类社会业余培训,全年社会培训、鉴定人数共计567人,培训、鉴定纯收入2.7万元。
(一)社会培训今年共开展了两期社会培训:
1、三月举办第一期培训,培训工种是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人数共34人,其中高级工13人,中级工21人。
2、七月举办第二期培训,培训工种是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电焊工,培训人数共19人,其中高级工14人,中级工4人,初级工1人。
(二)联合办学培训今年联合办学培训共开展了以下几项:
1、与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办两期技师培训、考核。
今年六月与十月,嘉兴市2007年的两期技师职业资格考试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作为主考场,本次承担了维修电工、电工、管道工、锅炉操作工、电焊工、热工仪表工、中式烹调师、电焊工等工种的技能操作考核和论文答辩,共计129多人次。经过精心筹备,该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2、与秀洲区劳动人事局联合举办培训。
秀洲区王店、洪合、杨溪举办198人电焊工、电工培训班,由我校骨干教师担任,共培训人数我校教师较好知识水平,热情教学法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秀洲区劳动人事局领导的赞扬。
3、与华兴职业技能文化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电焊工、电工培训,培训人数共计34人。
4、为嘉兴市特殊学校培训了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共计9人。
5、与国立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电焊工、电工培训,培训人数共计200人。
6、与总工会职工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电工、电焊工培训,培训人数42人。
8、与嘉兴市建设局培训鉴定了电焊工,培训人数76人。
9、十月下旬,为嘉兴市管道公司(嘉源给排水公司)培训鉴定管道工,其中高级工10人,中级工14人。
积极承担各类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任务,是我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将我校打造成嘉兴市高技能培训基地的必然要求。
三、积极开展对校内教师、学生的培训、考核、鉴定、发证等工作,培训鉴定人数共计1236人次,培训纯收入9万元。
1、组织好对学生的技能等级考核工作。今年我校学生鉴定总数是1236人次,其中上半年692人次,下半年544人次。鉴定对象主要是05级、06级学生,鉴定工种有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钳工、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管工、水处理分析、计算机维修工、锅炉工、电子仪表装配工等工种。鉴定人数在平稳增长,鉴定工种也由以前的单一化转为多样化,虽然学生的考核、鉴定、发证呈现“繁、多、杂”的特点,但是,在各部门、各专业部和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在培训处教师的团结协作下,该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2、组织好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上岗证的报名、培训、考核工作。今年四月份,组织05级会计专业(1)、(2)班120名学生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单科考试、会计上岗证的培训、考核工作;十二月份,将组织06级会计专业学生做好报名工作。
3、继续开展对本校教师的“双师型”培训。上半年组织34位教师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高级考试;下半年组织11教师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工培训和鉴定,全部合格,这使我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升。
四、鉴定所及鉴定工种复评审批。
我科室向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递交鉴定所及鉴定工种的批文,现处在审批之中。如审批成功,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共有30个工种鉴定范围,这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设了有利条件。
五、常规管理稳中求变,力求突破
培训工作面向本校师生,面向全社会人员,是学校对外服务的窗口之一。在培训处的日常管理中,我们追求稳中有变,争取每年有新的突破。我们承诺诚信服务,在第一时间给予学员最大的方便;我们始终脚踏实地,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最细微的地方,特别注意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和设备管理。
1、服务管理更上一层:培训服务注重人性化,想学员所想,为学员服务,做到礼貌周到,不卑不亢。给予学员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给学员提供最快捷的便利是我们的目标。
2、安全意识牢记在心:培训安全是培训工作的首要前提,为此我科室严格把好设备维修关,定期对培训设备、机房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各项培训和考试顺利进行。
3、教学管理常抓不懈,培训教师团队协作、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学校没有专职的培训教师,所有参加培训课程教学的老师同时担任着本校正常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克服困难,以学校利益为重,服从安排投入到培训工作中,面对学员,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培训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肯定。
4、设备管理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截止今年12月,学校的主要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采购完毕,我们在做好设备登记入库工作的同时,制定了有关设备保管方面的制度,各专业设备指定专人保管,专人负责管理。
五、进一步完善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管理工作。九和十二月份,我们对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质量做了自查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制定相应的考试制度、考评员管理制度等,做好材料的归档工作,使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2007年四月,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省级优秀鉴定所。下半年,三位考评员取得考评资格,三位被评为省级高级考评员。
六、明年工作设想:
1、加大培训宣传力度,特别是让企业了解学校开展培训工种,大幅度增加培训人数。
论文关键词:安全,节能控制ATX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能源的巨大消耗与安全方面的问题。计算机业高速发展,正在使用的计算机遍及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大量电力能源,同样使人类面临环保节能方面问题,此外在计算机管理领域还存在数据保密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2 剖析问题,重点考虑节能与数据安全
计算机领域的环保节能与数据安全,应从计算机的AT/ATX控制管理模式入手,通过分析关机状态下ATX管理模式计算机的耗电情况,同时分析Windows等广泛应用的系统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重要数据安全问题,提出对计算机管理控制模式的合理化建议和相对应实施方案,规范计算机在节能环保与数据安全的管理与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已研究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领域在原基础上又会出现许多关于环保节能、数据安全方面等新的问题。由于节能与电源有关,我们就从电源管理方面入手网络安全论文,对环保节能、数据安全方面,进行剖析如下:
研究计算机领域的环保节能,首先要分析计算机对环境的干扰、污染、能耗。计算机工作中,对周围产生微波干扰、辐射污染,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对眼睛的损害、在低频率声音环境中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疲劳,长期静坐在计算机前工作会引起各种相关疾病等等。这一些问题已有许多人员在研究,并已在计算机中使用了ATX管理模式及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机领域中还是大量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这是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造成的。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计算机的节能问题。由于ATX电源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中占的比重很大,对ATX电源管理模式的计算机进行节能分析就成为必要。ATX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只要接通交流电源,即使在关机状态也会消耗电能。使用ATX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又是如此之多,因此,重提和研究节能环保,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计算机操作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在关机后,再去关闭交流电源开关,实施断电,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还有,由于大多数计算机没有断开交流电源,关机后的时间内一般无人看管,可能会引起一些事故,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在不使用时,应该让计算机完全断电。以前,采用AT管理模式的计算机,由于采用直接的断电控制模式,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以前的AT管理模式无法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管理。
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安全方面的研究:关键词)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唤醒已关机的计算机,远程控制此计算机实现盗窃机密数据的目的。
通过以上剖析,结合AT与ATX管理模式的优点,考虑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安全以及节能,探索找出了问题之所在,我们可以用如下具体方案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
3 具体方案及效果分析
3.1、充分考虑环境及工作要求,对于一些使用AT电源管理模式可满足要求的计算机,则不要使用ATX电源,改用AT电源。
ATX电源关机状态下维持了一个比较微弱的电流,计算机并没有彻底断电,因而在关机后的这段时间里存在消耗电能的现象。对不需要使用ATX智能化电源管理或对电源的智能化要求不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完全可采用AT模式电源做计算机电源。这样可彻底节约计算机关机后的电能消耗,杜绝了计算机关机后的安全隐患,并能防止其他人通过网络远程唤醒控制已关机的计算机,保护了计算机上的数据。
3.2、在ATX模式电源中增加断电开关及控件,在计算机系统关机后,计算机电源自动或由手动控制断电开关,切断电源。
该方案简单可行,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费用也很少,适应所有具有智能管理模式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在一些电器设备中已使用,如长虹电器产品的电源就应用过此类电路,效果理想。此方法需要在电源电路中增加相应的电路及元件。此方案具有ATX管理模式节能的优点,增加了断电控制功能,即在节能降耗上节约了计算机“关机”的这段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当电网异常时,在关机的状态下,也能起到保护主机,防止损坏的作用。在数据安全方面,别人(包括自己)无法利用网络异地开机,保证了此计算机上数据的安全。当然,如果计算机操作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关机后再按插座上的断电开关(一般的计算机电源插座上都有开关)的习惯后,也可以达到节能及安全方面的效果。但操作人员一般都较懒散,所以考虑在计算机ATX电源中增加断电开关及控件,这样,在节能及安全方面效果也就明显优于原来的ATX模式或AT模式的计算机。
3.3、进行产品研究,综合AT/ATX电源管理模式,适当改变电源的受控电路,使计算机管理兼具两者的功能。
ATX电源管理模式除了具有自动关机的功能之外,还能够支持系统休眠和STR,如果使用的是在线式UPS,当UPS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还会自动报警和关机。ATX电源管理模式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管理之所以优秀,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序管理模式。但由于人们操作计算机时的不良习惯,才使ATX模式得在节能及数据安全方面不尽如人意,也让研究节能环保的人员在这方面还有可研究的空间。而AT模式不存在软件开关机器、键盘开机、网络唤醒等功能,与ATX模式相比,在计算机关机后的数据安全及节能方面具有小小的优势。
综合AT、ATX电源管理模式的优点,研究ATX管理模式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适当改变ATX电源的受控电路网络安全论文,再在计算机系统的关机控制程序模块中增加一“断电”功能模块,使电源既具有智能电源管理功能,也兼有AT/ATX电源管理模式的优点,增加关机断电的功能。这样,计算机就具有了两种关机状态(“关机”与“断电”)可供操作者选择。在节能及安全方面效果也就明显优于只具有ATX模式或AT模式的计算机。这种电源,可以成为符合节能降耗环保与数据安全方面新的计算机部件。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无法实现微功耗,系统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重新分析原来的管理模式,在原管理模式的基础了进行研究改革,对已研究的成果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分析,在应用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研究。本文针对计算机目前在节能环保及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索,虽然是简单的研究探索,但对于计算机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应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与选择。这对于当今在计算机行业就如何实现计算机的节能环保及数据安全,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利用价值,具有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向文.计算机的节能管理[J]. 科技广场, 2008, (01)
[2]高山,徐秀军.计算机省电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09,(08)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趋势。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的互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行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然而网络易受恶意软件、黑客等的非法攻击。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行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是跨区域的Intranet网络,提供信息管理、资源共享、业务窗口等应用服务的平台,网络内部建立数据库,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采集、信息、流程审批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等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成为行政机关办公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计算机网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1、开放式网络互连及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把网络通信分为7个层次,使得不同结构的网络体系在相应的层次上得到互联。下面就根据网络系统结构,对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分层次讨论并构造网络安全策略。
(1)物理层的安全要素:这一层的安全要素包括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网络环境设施的安全性等。包括网络传输线路、设备之间的联接是否尊从物理层协议标准,通信线路是否可靠,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有抗干扰的能力,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电源的安全性(ups备用电源)等。
(2)网络层的安全要素:该层安全要素表现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的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资源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功能、层访问的安全性、路由系统的安全性、域名解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入侵检测应用的安全性和硬件设备防病毒能力等。
(3)系统层的安全要素:系统层是建立在硬件之上软环境,它的安全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网络中各服务器、用户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和不足以及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来自于系统层的病毒攻击防范手段。
(4)应用层的安全要素:应用层的安全要素主要考虑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web服务器,以及来自于病毒软件的威胁。
(5)管理层的安全要素: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组织培训、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等。
2、网络安全策略模型及多维的网络安全体系
行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安全策略模型,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考虑。
技术:是指当今现有使用的设备设施产品、服务支持和工具手段,是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的基础。
管理:是组织、策略和流程。行政机关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关键取决于组织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执行力,是安全成败的必要措施。
人员: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不论是安全技术还是安全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操作者。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是安全行为执行的关键。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响应改进的循环系统,我们构造网络安全策略模型为:防护-->检测-->响应-->恢复-->改善-->防护。
运用这个安全体系我们解决网络中的不安全要素,即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个层次利用技术、组织和人员策略对设备信息进行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和改善。
(1)物理安全:采用环境隔离门禁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物理设备保护装置(防雷设备)等,设置监控中心、感应探测装置,设置自动响应装置,事故发生时,一方面防护装置自动响应,另一方面人员发现处理,修复或更换设备的软、硬件,必要时授权更新设备或设施。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扫描器、防病毒软件等进行安全保护,采用网络三层交换机通过划分VLAN,把网络中不同的服务需求划分成网段,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扫描、检测节点所在网段的主机及子网扫描,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分析并做出响应,通过修改策略的方式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
(3)系统安全:采用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作为服务器的基础环境,使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进行保护,用登陆控制、审计日志、文件签名等方式检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接入控制审计响应,通过对系统升级、打补丁方式恢复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更新权限来改善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4)应用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组件访问权限和加密的办法进行保护,用文件、程序的散列签名、应用程序日志等方式检测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通过事件响应通知用户,采用备份数据的办法恢复数据,通过更新权限完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组织和人力资源,对违规作业进行统计,制定紧急响应预案,进行安全流程的变更和组织调整,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修订安全制度。
3、行政机关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网络信息的安全,人员占据重要的地位,网络安全的各要素中都涉及人员的参与,因此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是行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首先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周密的安全制度(包括网络机房安全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技术规范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对专业技术人员做深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
再次是网络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巡检维护,及时修改和更新与实际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最后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员工的网络信息方面的安全问题。
4、结语
行政机关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保障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将各种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级水平、安全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行政机关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晓光.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才智,2009,(08).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趋势。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的互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行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然而网络易受恶意软件、黑客等的非法攻击。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行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是跨区域的intranet网络,提供信息管理、资源共享、业务窗口等应用服务的平台,网络内部建立数据库,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采集、信息、流程审批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等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成为行政机关办公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计算机网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1、开放式网络互连及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把网络通信分为7个层次,使得不同结构的网络体系在相应的层次上得到互联。下面就根据网络系统结构,对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分层次讨论并构造网络安全策略。
(1)物理层的安全要素:这一层的安全要素包括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网络环境设施的安全性等。包括网络传输线路、设备之间的联接是否尊从物理层协议标准,通信线路是否可靠,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有抗干扰的能力,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电源的安全性(ups备用电源)等。
(2)网络层的安全要素:该层安全要素表现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的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资源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功能、层访问的安全性、路由系统的安全性、域名解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入侵检测应用的安全性和硬件设备防病毒能力等。
(3)系统层的安全要素:系统层是建立在硬件之上软环境,它的安全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网络中各服务器、用户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和不足以及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来自于系统层的病毒攻击防范手段。
(4)应用层的安全要素:应用层的安全要素主要考虑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web服务器,以及来自于病毒软件的威胁。
(5)管理层的安全要素: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组织培训、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等。
2、网络安全策略模型及多维的网络安全体系
行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安全策略模型,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考虑。
技术:是指当今现有使用的设备设施产品、服务支持和工具手段,是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的基础。
管理:是组织、策略和流程。行政机关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关键取决于组织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执行力,是安全成败的必要措施。
人员: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不论是安全技术还是安全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操作者。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是安全行为执行的关键。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响应改进的循环系统,我们构造网络安全策略模型为:防护-->检测-->响应-->恢复-->改善-->防护。
运用这个安全体系我们解决网络中的不安全要素,即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个层次利用技术、组织和人员策略对设备信息进行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和改善。
(1)物理安全:采用环境隔离门禁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物理设备保护装置(防雷设备)等,设置监控中心、感应探测装置,设置自动响应装置,事故发生时,一方面防护装置自动响应,另一方面人员发现处理,修复或更换设备的软、硬件,必要时授权更新设备或设施。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扫描器、防病毒软件等进行安全保护,采用网络三层交换机通过划分vlan,把网络中不同的服务需求划分成网段,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扫描、检测节点所在网段的主机及子网扫描,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分析并做出响应,通过修改策略的方式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
(3)系统安全:采用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作为服务器的基础环境,使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进行保护,用登陆控制、审计日志、文件签名等方式检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接入控制审计响应,通过对系统升级、打补丁方式恢复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更新权限来改善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4)应用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组件访问权限和加密的办法进行保护,用文件、程序的散列签名、应用程序日志等方式检测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通过事件响应通知用户,采用备份数据的办法恢复数据,通过更新权限完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组织和人力资源,对违规作业进行统计,制定紧急响应预案,进行安全流程的变更和组织调整,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修订安全制度。
3、行政机关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网络信息的安全,人员占据重要的地位,网络安全的各要素中都涉及人员的参与,因此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是行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首先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周密的安全制度(包括网络机房安全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技术规范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对专业技术人员做深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
再次是网络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巡检维护,及时修改和更新与实际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最后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员工的网络信息方面的安全问题。
4、结语
行政机关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保障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将各种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级水平、安全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行政机关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晓光.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才智,2009,(08).
【论文摘 要】随着国家对考证的不断规范和完善,证书也会与持证者的素质和能力成对应关系,资格证书成为求职者的“敲门砖”。因此,高职生“考证热”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高职生为自己的将来加上一个厚重的“砝码”,使高职生适应多重性的就业形势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就业竞争的压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极不协调。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不得不参加资格认证考试,为将来就业铺好路。计算机考证使高职生在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找到了有效平衡点,当前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某些脱节。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分析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一 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现象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忙于考证,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考证热”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需要的脱节和矛盾,需要在教育与就业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考证热”的现象,也给政府主管教育和经济部门提出了制度革新和政策调整的新课题。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企业教育培训的力度,保障主管部门规范职业资格的考试与培训制度,不要增加应试者的负担。
二 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1.有利于强化师资建设
计算机等级考试不仅是考学生,也在考教师。首先,一个学校申请了某个认证考试考点,必须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统一要求的考试,教师也会自觉地去了解考试信息,学习考试大纲,了解考试题型,进而指导学生复习,为学生辅导。在该过程中会学到以前读书时未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等级考试,可以积累教学实例,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目标统一,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知识水平
高职院校不像中学,很少考试,即使考试,也考得很肤浅,很容易过关,这样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教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也没有明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同一个学校,常出现教师教学进度、教学重点不同的情况。考试也是自己教、自己出试题,试卷质量无法把握,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如果采用等级考试的教材,明确规定学生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通过等级考试,这样,教师和学生目标定位就很明确。另外,计算机等级考试分笔试和机试,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实践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3.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社会认同普遍不强。如何检测高职生文凭的“含金量”呢?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可作为学生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也很有针对性。
4.考证是顺应人才需求多重性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高新技术、高级经营管理、法律顾问等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人才流动的空间将更广阔,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今后的人才就必须顺应多重性的要求。这种人才多重性表现为技能型、技术型等。这必然需要一种更为合理、更能联系实际的系统的经过培训确认的人才认证。显然,考证是最合理的人才认证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时期完成符合人才需求多重性要求的考证,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能迅速给企业带来可观回报。高职生考证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专业+技能”的科学施教模式,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中专业基础知识不足的有效补充,也是将大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效衔接的体现,它在最大程度上使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高职生通过培训学习获得证书,本身就是对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肯定,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些持证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三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管理
高职毕业生要顺利走向市场、步入企业,不仅要学好相关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只有具有熟练技能水平的毕业生,到生产一线才能直接顶岗。因此,许多高职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相应的计算机证书。根据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制是政府维护公民利益的一项举措,职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就业准入制要求从业者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近期it培训市场行业结构分析,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变化,从事it行业的学生已经成为参与培训的主流。与两年前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急需一项显著的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在面对众多高校毕业生选择人才时,更看重实战技能和综合素质,于是学生开始选择以培训的方式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二是国内it人才的缺乏促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就业,选择it的工作岗位。这使从事it专业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比例逐年提升,甚至有超过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势头。
参考文献
[1]薛彦铜.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考证促学[j].才智,2011(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