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1:21
序论:在您撰写光纤传感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纤与探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光纤,经光纤进入调制区,在调治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作用于进入调区内的光信号,是其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相位、偏振态、波长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而获得被测参数,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通常由纤芯、包层、树脂涂层和塑料护套组成,纤芯和包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树脂涂层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光纤按材料组成分为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按光纤纤芯和包层折射率的分布可分为阶跃折射率型光纤和梯度折射率光纤两种。光纤能够约束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向前传播,具有感测和传输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能材料。
2.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很多,按光纤传感器中光纤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又称为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使用单模光纤,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同时又是敏感元件,它利用光纤本身的传输特性经被测物理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光波传导的属性(振幅、相位、频率、偏振)被调制。因此,这一类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偏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几种。对于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本身是敏感元件,因此加长光纤的长度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又称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段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治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
3.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城市建设中桥梁、大坝、油田等的干涉陀螺仪和光栅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光纤传感器可预埋在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塑料及各种复合材料中,用于测试应力松弛、施工应力和动荷载应力从而来评估桥梁短期、施工阶段和长期营运状态的结构性能。
(2)在电力系统,需要测定温度、电流等参数,如对高压变压器和大型电机的定子、转子内的温度检测等,由于电类传感器易受强电磁场的干扰,无法在这些场合中使用,只能用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高新技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不仅具有普通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还具有对光纤沿线各点的温度的分布式传感能力,利用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连续实时测量光纤沿线几公里内各点的温度,定位精度可达米的量级,测温精度可达1度的水平,非常适用于大范围多点测温的应用场合。
(3)在石油化工系统、矿井、大型电厂等,需要检测氧气、碳氢化合物、CO等气体,采用电类传感器不但达不到要求的精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光纤气敏传感器,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上述检测。
(4)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由于其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使用其它传感器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并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采用光纤传感器可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精度,可实现对上述各领域的生物量的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目前,我国水源的污染情况严重,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光纤传感器在这些领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5)医学及生物传感器。医学临床应用光纤辐射剂量计、呼吸系统气流传感系统;圆锥形微型FOS测量氧气浓度及其他生物参数;用FOS探测氢氧化物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光纤表面细胞质粒基因组共振生物传感器;生物适应FOS系统应用于海水监测、生化技术、医药。
光纤传感器在实践中运用到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技术都是多学科的综合,涵盖的知识面广,象光纤陀螺,火花塞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复合材料,以及利用光纤传感器对植物叶绿素的研究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光纤传感器将面世,它将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光纤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方向
光纤传感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很多实用性的产品,然而实际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光纤传感技术的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光纤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1)传感器的实用化研究。即一种光纤传感器不仅只针对一种物理量,要能够对多种物理量进行同时测量。
(2)提高分布式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降低其成本,设计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工程。注意分布式传感器的参数,即压力、温度,特别是化学参数(碳氢化合物、一些污染物、湿度、PH值等)对光纤的影响。
(3)传感器用特殊光纤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例如:增敏和去敏光纤、荧光光纤、电极化光纤的研究等。这些将是以后传感器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4)在恶劣条件下(高温、高压、化学腐蚀)低成本传感器(支架、连接、安装)的开发和应用。
(5)新传感机理的研究,开拓新型光纤传感器。
参考文献
[1]肖军,王颖.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2]吴洁,薛玲玲.光纤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07,5.
[3]吴琼,吴善波,刘勇,袁长迎.新型光纤传感器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11.
[4]李文植.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科技创业月刊,2006,7.
关键词:光纤传感;军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65-04
一、引言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系统学科,既要求学员有扎实的光学、电学基础,又要求学员能够摆脱课本的束缚、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灵活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为适应这一形势,2006年以来,我们针对技术类本科生、军事指挥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未来适应部队工作的不同要求,建立了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学以致用”是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的特色之一。为此,课程建设非常注重学员对课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改革,在多层次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二、光纤传感技术多层次一体化课程建设
我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并作为光纤传感专业研究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为培养光纤传感技术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在现代化信息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部队对光纤传感专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校原有的只针对研究生展开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部队所需人才的紧迫要求。从2004年开始我院开始酝酿对光纤传感技术课程进行深入改革,将授课对象拓展到全校本科生和本院研究生,并从2006年开始实行。经过6年多的系统建设,最终建立起了完备的多层次光纤传感系列课程。
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专业和非本专业学员、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学员的知识基础和应用方向差异太大,如何科学划分课程层次、清晰明确课程内容、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是光纤传感系列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在广泛调研军队需求、不同类别学员的知识积累和兴趣及国内外学校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上,我们建立起了分别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本院专业和全校学员的光纤传感系列课程。新增了技术类《光纤传感技术》、军事指挥类《光纤传感技术》,面向全校本科生专题研讨课《基于虚拟仪器的光纤传感技术》三门课程,原有针对研究生的《光纤传感技术》则改为《光纤传感系统》[1,2]。
(一)建立起针对本院技术类本科生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内容体系,以“扎实广泛的技术基础为核心,典型的系统应用为亮点”
考虑到授课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在《光纤通信》、《光电检测技术》等课程中对光纤和光纤器件等有初步了解,在本课程中首先介绍光纤传感技术的概念和内涵,然后针对光纤传感系统的特点,介绍光纤、光纤器件、光纤传感原理和光纤传感信号解调原理。这四部分内容涵盖了强度型、偏振型、波长型、相位型和分布式光纤传感的系统构成、传感原理和关键技术,为光纤传感基础知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最后以2-3种典型的光纤传感系统为例,向学员示范在系统中如何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启发学员根据学到的基础知识来分析理解新型光纤传感系统。
(二)研究生的《光纤传感系统》课程以“系统应用技术为核心,系统设计为亮点”
与原有的研究生《光纤传感技术》相比,新的课程内容和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突出“系统应用”,大幅度削减了光纤传感基础知识,而是以四大类典型光纤传感系统为授课重点。课程中的四大类典型光纤传感系统选取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或技术难度较高的光纤水听器系统、光纤陀螺系统、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和光纤光栅传感系统,针对每一类对其应用背景、系统组成、系统指标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构建课本知识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桥梁。在讲解完每一类典型光纤传感系统后,特别设计了光纤传感系统设计环节,要求学员以分组的形式,根据特定应用背景设计出光纤传感系统,阐明系统特色和关键技术。
课程调整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学习本课程的研究生既包括本校本专业的学员,也包括来自于外院和外校的本科非光信息专业的学员。对于前者,通过本科生阶段的《光纤传感技术》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学习中应尽量避免内容重复;对于后者,直接学习典型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对光纤传感基础知识进行介绍。为此,在研究生的《光纤传感系统》课程中,首先设定了3个课时对光纤传感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点明各部分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参考书。同时由于使用了与本科生《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同一系列的教材,为解决学员基础参差不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而面向全校的《基于虚拟仪器的光纤传感技术》则为毕业于本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学员提供了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三)军事指挥类本科生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以“完善学员知识结构为重点,突出军事应用特色为亮点”,为学员提供装备相关知识基础
课程针对军事指挥类本科学员培训的主要目标,将军事指挥类本科生《光纤传感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拓展军事指挥类学员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了解最新军用传感器技术,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我军现有装备的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外军作战手段,有效克敌制胜。课程简化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扩充了典型光纤传感部分,特别是注重光纤水听器、光纤陀螺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军事中的应用,并拓展光纤水听器在声纳系统应用中的相关知识,让学员在进行工作岗位后可以更快的掌握相关装备的使用和维护。
(四)面向研究生的《虚拟光纤传感技术》以“引导学员自主学习为核心,激发学员独立思考为亮点”
课程以光纤传感技术中相干检测技术为背景,以虚拟仪器技术为手段,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为研讨对象,让学员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动手做实验,一边学会自主学习。课程首先在学员高中已经具备的光学知识基础上讲解干涉型光纤传感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员自习LabVIEW虚拟仪器语言,通过研讨学习心得让学员掌握LabVIEW基本知识,最后要求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和工具完成光纤传感中一个典型信号处理问题。整个课程以学员自己动手动脑为主,精选了一门易学好用的虚拟仪器语言LabVIEW,使学员可以在四到五次课的时间内学会,并结合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的建设成果,让学员可以在课程上针对典型的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实验,一方面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了学员的自信心,并为学员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运用科研成果和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增加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环节
在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中引入堂演示实验,对于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最为明显。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所在实验室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上的优势,在每门课程讲授中都加入了1~2个课堂演示实验。
与专门的实验课不同,课堂演示实验的侧重点在实验效果上,通常都是完整的光纤系统,包括光源、光传输链路、光接收模块、显示模块等等,并注重演示效果。以往的光纤系统虽然功能性明显,但结构复杂。近年来,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在光纤传感系统的工程可靠性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一些便携式高可靠性的光纤传感集成模块在科研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的突破使得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复杂的光纤传感系统实验成为可能[5]。另一方面,由于虚拟仪器技术在光纤传感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复杂的信号解调可以通过电脑直观的显示在课堂多媒体系统中,“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使得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非常直观和可信。以研究生的《光纤传感系统》课程为例,我们选取了光纤光栅应变系统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内容。在硬件上,这套系统的光收发模块为集成化的便携式光纤光栅解调仪,采用法兰盘对接可串接起多个光纤传感阵列;而复杂的信号解调系统则全部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在电脑上软件实现,解调结果直接显示在电脑程序界面中。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完整地演示了光纤传感器设计、光纤传输链路构成、复用光纤传感网络、和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等多项知识内容,学员普遍反映通过这一演示实验对光纤传感系统有了清晰深刻的了解。
(二)借鉴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在考核中引入小型综合设计环节,充分考察学员的综合素质
课题组的两位教员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参考国外大学在光纤传感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作业环节引入小型光纤传感综合设计内容,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实现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评价。
光纤传感综合设计参考了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教学经验,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考察目标。本科生光纤传感技术采用适当的综合设计题目难度,重视对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一般在授课过程中只进行1次;研究生除了要求基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更注重对实际工程应用系统的完整性和前沿问题的拓展性考察[6],一般则开设2~3次。综合设计作业由学员分组完成,小组内成员根据资料调研、方案设计、报告撰写等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明确分工,并推选一位组员参加课堂专门设置答辩环节。
(三)针对授课内容的层次划分和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设置研讨专题
研讨式教学我校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之一。由于光纤传感技术具有经典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在系列课程建设中,课题组在原有研究生《光纤传感技术》的研讨式专题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拓展,将课程中的研讨专题划分为三大类:经典理论知识的研讨、前沿研究的研讨和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研讨。
经典理论知识的研讨要求学员在授课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上对全体学员讲解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如在进行“光纤干涉仪传感系统”的授课时,要求学员预习时弄明白两个问题:什么是随机相位衰落?什么是偏振诱导信号衰落?进行研讨时不要求学员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但要求学员用精炼的语言阐明问题的物理含义。学员普遍认为这种研讨专题不是特别复杂,通过预习教材即可,但大部分学员会准备PPT课件,且自愿上讲台讲述的学员一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与该专题相关的研究工作,因此在其课件上还会加入自己以往的工作、自己对该问题的扩展认知及自己尚未弄明白的问题等。这种教学效果是在深入了解学员的知识积累基础上,通过巧妙设置研讨专题取得的。
前沿研究的研讨要求学员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特别是光纤传感前沿研究课题的查阅。对于某一个问题,由于课堂讲授的时间受限或者教材中没有系统的描述,对该问题的课堂讲授可能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提供相关信息,要求学员查阅该文献并进行精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专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提供明确的检索信息,由学员查阅到该文献后精度文献,分析文献的精华及不足;另一种则是教师提供所要解决的问题,由学员对该问题进行解读,提炼关键检索信息,进行检索后,对检索文献进行初步分析,总结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学员反映这种研讨专题的难度稍大于第一种,但一般稍花时间都能解决。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研讨目的在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学习完相应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后马上就要投入到学位论文工作中。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研讨,学员逐渐掌握了在未来从事学位论文研究中必须具备的研究方法,这类的研讨主要培养学员的仿真计算能力和光纤传感系统的设计能力。例如在讲授完光纤光栅的基本理论之后,学员反映耦合模理论的公式很繁琐,难以一眼看出其中的物理特性,为此,我们安排了相关理论的仿真计算研讨,要求学员根据课堂讲授的公式进行理论仿真,计算光纤光栅反射光谱,并绘制带宽、反射率等关键参数随着光栅参数的变化曲线。学员在课堂研讨时要讲述自己的关键参数设置和仿真结果。通过这种研讨方式,学员对光纤光栅的反射谱特性建立了深入的了解,效果远远好于课堂直接讲授相关结论。
根据光纤传感课程层次划分,不同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对三种研讨专题的应用程度也不相同,本科生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以经典理论知识的研讨为主,并设置1~2次前沿研究的研讨;研究生的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则以前沿研究的研讨专题和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研讨专题为主,对特别重要的概念设置少量经典理论知识的研讨专题。
四、以光纤传感技术课程为支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一套实用的光纤传感系统可以很庞大很复杂,也可以很小巧灵活。针对这一特点,课题组教师在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项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与光纤传感技术相关的各项活动。
针对本科生的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在授课结束后,在光电设计大赛、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中开设了大量关于光纤传感技术应用的课题,引起学员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热情。一方面,参与光纤传感技术相关的本科毕业设计学员数量大幅度提高。以技术类本科毕业设计为例,2013、2014年参与光纤传感技术相关课题的学生均达到光信息专业学员总数的50%以上。另一方面,学员完成课题的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有8名本科生获得学校创新资助,从侧面反映出光纤传感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日渐提高。这些竞赛成果也作为评价授课效果的标准之一,并将学员在课外延拓活动中的效果和意见及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3,4]。
针对研究生的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一方面鼓励学员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研究深度,在光纤传感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在课题组所在实验室所培养的研究生中,有3名研究生获得学校创新资助,1名研究生获得湖南省创新资助,其课题都是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此外还有5项研究生参与申请的光纤传感技术相关专利;另一方面,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与光纤传感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中,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对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目前在光纤信息专业的毕业研究生中,参加过光纤传感相关的湖上或海上试验的学员达到95%以上,为其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充分适应部队对光纤传感技术人才的需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教育的重要媒介,教师是活动中的主要因素。教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锤炼教师队伍,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科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系列课程而言,学即能致用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课题组全部教员均参加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历练,教员的学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方面教员接触了学术前沿,开拓了学术视野,经历了科研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自然会将科研最新成果、专业发展动向带进课堂,另一方面,教员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时对光纤传感的技术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于在课堂上清楚明白的讲好各个知识点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中对课程内容的反复推敲及与学员之间展开的研讨交流,可以加深教员对技术环节的领悟,甚至激发教员的灵感。通过在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同时锤炼,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自身进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将真正做到科研教学一体化。
(二)鼓励教员进行对外交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
课题组有两名教员具有国(境)外留学经历,其他教员也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交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教员已经带回的国外大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鼓励教员在回到学校后仍然定期与留学单位交流,及时获取留学单位最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信息,并通过交流,不断补充自身的不足,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对外学术活动交流中,有意识的了解其他院校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对于感兴趣的单位积极主动与对方联系进行实际考察。活跃的对外交流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并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
目前,课题组教员是一支相对年轻化的队伍,很多才刚刚博士毕业,青年教师充满热情,思想活跃,比较了解学员的思想,与学员进行交流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课题组指定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当青年教师的导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指导,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编写教案;采取措施督促教员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教研室、系所、学院三级试讲,每次授课必须重新编写教案、编写课件、编制教学日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院系领导经常性听查课,督促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从科研和教学两方面锤炼教学队伍,课题组教员自身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多次在全军和全校获得教学优秀奖,其中获军队院校育才奖1人次,优秀研究生导师奖3次,校本科“研究型”教学比赛三等奖1人次,校研究生教学优秀三等奖1人次,教员在国内教学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教学论文10篇,课题组已经成为了一支能独立承担授课任务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孟洲,胡永明,姚琼,宋章启.《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生课程改革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98-100.
[2]孟洲,姚琼,曹春燕,梁迅,张学亮.光纤信息技术本硕博系列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50-53.
[3]周建华,邱琪,周晓军,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2):89-91.
[4]胡昌奎,杨应平,黎敏,刘辛,易迎彦,光电信息类专业光纤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2):16-18.
关键词:BOTDA,布里渊散射, 工程监测, 标定,光纤
1. 引言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检测以及施工过程监控。其原理基于在光纤中传播的激光会发生布里渊散射,而散射光的频率,会随所在的点的温度和应变发生变化,这两种效应都是线性的。一般使用通讯光纤布置于工程构件,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对光纤进行标定。标定后的光纤,其频移与相应的温度或应变有一个明确的换算系数,单位是Hz/℃,以及Hz/?ε.
为了标定光纤,我们制作了专用标定台。由钢质简支梁组成,采用砝码做四点弯曲加载,因此中段是纯弯曲段。梁的弹性模量、尺寸已知,因此可以在理论上确定弯曲应变、应力。在纯弯曲段贴应变片,测试应变值作为校验。由于本次试验目的在于检验标定方法和标定方案的合理性,采用一段已经标定过的光纤做实验,其标定值为0.051MHz/?ε,本文不做应变片以及砝码载荷下理论应变的校验分析。
2. 试验材料和仪器
此次试验同时标定的光纤有:(1)裸光纤;(2)普通紧套光纤;(3)铠装紧套光纤。
三组光纤稍微预张拉后分别粘贴在钢梁的下侧即受拉一侧,三条光纤线路分别连接好(激光笔测试光路通畅),各自编号,各自线路上对应的待测纯弯段距离范围量测准确后,即开始测试。
测试仪器为日本 NBX6050分布式光纤监测仪。图1是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
3.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文仅分析裸光纤的标定结果,另两组光纤的标定,数据处理较复杂,将另文发表。
实验过程包括加载砝码、运用光纤监测仪发出激光、读取散射光、分析频移得出数据。数字化的数据以电脑文件形式保存。图2是由数据画出的裸光纤的测量曲线。其中中段是纯弯曲段的响应,两侧有非纯弯曲段以及光纤引线的响应。
图2 裸光纤应变曲线
根据数字化的数据文件,数据导入excel绘制散点图并拟合线性直线
得出结果见表1. 拟合的直线见图3。根据直线方程,可以知道其标定系数。
表1 拟合直线的数据
图3 拟合的线性度及其斜率
拟合线性方程式表明裸光纤的标定值在0.0508-0.0514MHZ/?ε之间。与名义标定值符合较好,也符合一般光纤的平均特性。
4. 结论
通过使用标定台,对光纤进行试验性标定,确认名义应变系数为0.051的光纤,其标定系数在0.0508-0.0514MHZ/?ε之间。标定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78%. 研究表明,这种标定台性能较好,标定方法合理。
本次试验还有很多其他数据待分析,将另外撰文发表。
参考文献
[1] 史彦新. 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王 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Tarun Kumar Gangopadhyay, Mousumi Majumder, Ashim Kumar Chakraborty, Asok Kumar Dikshit, and DiPak Kumar Bhattacharya. Fiber Bragg Grating Strain Sensor and Study of Its Packaging Material for Use in Critical Analysis on Steel Structure.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2009,150:78~86.
[4] Jun hong Ng, Xiaoqun Zhou, Xiufeng Yang and Jian zhong Hao. A Simple Temperatue-Insensitive Fiber Bragg Grating Displacement Sensor,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7, 273:398~401.
[5] 陈朋超. 长输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何建平. 全尺度光纤布里渊分布式监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7] 聂 俊, 李端有,梁 俊. 基于BOTDA的温度和应变测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28(4):67~70.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构成及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光纤传感器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实用化有了迅速发展,且以体积小、重量轻、检测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测温范围宽、保密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抗腐蚀性强等明显优于传统传感器的特点,其应用范围深入至国防军事、航天航空、土木工程、电力、能源、环保、医学等。现如今光纤传感器已经能够对温度、压力、温度、振动、电流、电压、磁场等物理量进行测定,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1.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构成和组成原理
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纤与探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光纤,经光纤进入调制区,在调治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作用于进入调区内的光信号,是其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相位、偏振态、波长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而获得被测参数,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通常由纤芯、包层、树脂涂层和塑料护套组成,纤芯和包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树脂涂层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光纤按材料组成分为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按光纤纤芯和包层折射率的分布可分为阶跃折射率型光纤和梯度折射率光纤两种。光纤能够约束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向前传播,具有感测和传输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能材料。
2.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很多,按光纤传感器中光纤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又称为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使用单模光纤,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同时又是敏感元件,它利用光纤本身的传输特性经被测物理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光波传导的属性(振幅、相位、频率、偏振)被调制。因此,这一类光纤传感器又分 为光强调制型,偏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几种。对于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本身是敏感元件,因此加长光纤的长度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又称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段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治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
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城市建设中桥梁、大坝、油田等的干涉陀螺仪和光栅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光纤传感器可预埋在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塑料及各种复合材料中,用于测试应力松弛、施工应力和动荷载应力从而来评估桥梁短期、施工阶段和长期营运状态的结构性能。
(2) 在电力系统,需要测定温度、电流等参数,如对高压变压器和大型电机的定子、转子内的温度检测等,由于电类传感器易受强电磁场的干扰,无法在这些场合中使用,只能用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高新技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不仅具有普通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还具有对光纤沿线各点的温度的分布式传感能力,利用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连续实时测量光纤沿线几公里内各点的温度,定位精度可达米的量级,测温精度可达1度的水平,非常适用于大范围多点测温的应用场合。
(3) 在石油化工系统、矿井、大型电厂等,需要检测氧气、碳氢化合物、CO等气体,采用电类传感器不但达不到要求的精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光纤气敏传感器,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上述检测。
(4) 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由于其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使用其它传感器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并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采用光纤传感器可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精度,可实现对上述各领域的生物量的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目前,我国水源的污染情况严重,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光纤传感器在这些领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5) 医学及生物传感器。医学临床应用光纤辐射剂量计、呼吸系统气流传感系统;圆锥形微型FOS测量氧气浓度及其他生物参数;用FOS探测氢氧化物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光纤表面细胞质粒基因组共振生物传感器;生物适应FOS系统应用于海水监测、生化技术、医药。
光纤传感器在实践中运用到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技术都是多学科的综合,涵盖的知识面广,象光纤陀螺,火花塞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复合材料,以及利用光纤传感器对植物叶绿素的研究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光纤传感器将面世,它将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 光纤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方向
光纤传感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很多实用性的产品,然而实际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光纤传感技术的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光纤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1) 传感器的实用化研究。即一种光纤传感器不仅只针对一种物理量,要能够对多种物理量进行同时测量。
(2) 提高分布式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降低其成本,设计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工程。注意分布式传感器的参数,即压力、温度,特别是化学参数(碳氢化合物、一些污染物、湿度、PH值等)对光纤的影响。
(3) 传感器用特殊光纤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例如:增敏和去敏光纤、荧光光纤、电极化光纤的研究等。这些将是以后传感器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4) 在恶劣条件下(高温、高压、化学腐蚀)低成本传感器(支架、连接、安装)的开发和应用。
(5) 新传感机理的研究,开拓新型光纤传感器。
参考文献
[1] 肖军, 王颖. 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机械管理开发, 2006,6.
[2] 吴洁, 薛玲玲. 光纤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激光杂志, 2007,5.
[3] 吴琼, 吴善波, 刘勇, 袁长迎. 新型光纤传感器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7,11.
关键词:隧道工程;光纤;监控量测;隧道施工;隧道火灾;健康监测
传统的传感器是以应变-电压为基础,以电信号来反映结构应变的变化,并借助导线传输。因此,传统传感器易受到电磁场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另外,由于电阻传感器和导线的金属易腐蚀性,难以实现长期监测和实时监测。这些传统传感器的局限性严重地制约了其应用,无法满足现代隧道建设中监控量测的需求,而以光纤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光纤传感器不但可以替代传统传感器的作用,还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传感器的上述缺陷。
1光纤传感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
光纤传感器以其材质和工作原理上的优越性,具有受环境干扰小,传输损耗低,连接方式丰富(可将多个传感器并联输出),导线价格低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隧道监控量测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并可以降低工作风险和监测成本。隧道的监控量测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其中的必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必测项目中的这四项在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中一般均需要做测试,这些项目一般通过观察、描述和光学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进行监测,所以,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一般不采用光纤应变传感器。选测项目中的锚杆内力量测、围岩体内位移量测、支护及衬砌内应力和表面应力量测、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型钢支撑内外力量测可以通过布设在待测点的光纤应变传感器进行量测。光纤应变传感器在这些项目上的应用不但可以高效准确的进行监控量测,还可以一直将监测工作随着隧道从建设到运营进行长期全寿命实时监测,这一点具有传统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2光纤传感器在隧道火灾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光纤的光栅栅距和折射率会因其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应地引发光纤光栅的反射谱以及透射谱的变化。通过解调仪将光纤光栅的反射谱或透射谱发生的变化检测并读取显示出来,则得到了光纤光栅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数据,通过程序中设定的温度控制阀值和报警装置就可以对隧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火灾报警。
(1)隧道内火灾发生的原因。隧道火灾一般由车辆、货物的着火以及交通事故起火而引发,而车辆油箱内的燃油和车辆所载易燃货物则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隧道内部发生火灾后,燃油和货物的燃烧会迅速释放出大量的热,并伴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浓烟雾,同时隧道内部温度随之而迅速升高。
(2)光纤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系统主要是针对所监测隧道内部温度的异常升高进行实时测量,显示温度并判断温度是否过高而进行及时报警。主要由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解调系统、报警装置、传输光缆和计算机组成。
(3)光纤传感器在隧道内的布设和安装。光纤传感器在隧道内部的布设间距应根据隧道的长度来计算确定,间距太密造成工作量和成本的的浪费,太疏则会影响火灾探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当隧道长度介于500m和10000m之间时,光纤传感器的纵向间距不能大于7m;当隧道长度超过10000m时,光纤传感器的纵向间距不能大于8m。光纤传感器应布置于距离隧道拱顶20cm左右的位置,并沿隧道纵向呈直线排列。光纤传感器应在隧道拱顶沿纵向用钢绞线进行固定,以便在不影响隧道内交通的情况下有效监测和预报火灾。对于长隧道和隧道群,由于工作人员观察室距离传感器距离较远,通常需要将光纤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通过光缆远程传输到设备处理器,所以其布设方法和连接方式应按照隧道内车道数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单车道和双车道的交通隧道,光纤传感器可在隧道内断面中央进行单排纵向布设;而当隧道行车道数量多于2时,光纤传感器在隧道内断面中央应按照双排进行纵向布设。双排布设时,两排传感器应交错布置,以便增大光纤传感器的感应机会。
3光纤传感器在隧道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隧道健康运营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就是隧道的衬砌结构劣化,其表现为衬砌的开裂、掉块、错台、和渗漏水等方面。隧道病害除了降低隧道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其使用性能等外,如不及时发现和处治还会诱发其他更为严重的病害,甚至会缩减隧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对隧道二次衬砌的全寿命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隧道二次衬砌病害的传统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地质雷达、地震波法、CT等实现,这些方法可探明某时某刻隧道衬砌的情况和其周围的围岩情况,但无法对隧道内衬砌和围岩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同时传统监测由于需要组织大量人员设备进入隧道进行监测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甚至中段隧道交通。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远程、精度高、耐久性、实时性和成本低等特点,将其布设在二次衬砌之中可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健康情况进行长期、实时的监测。该技术可自动进行,不会对交通造成干扰,并且其实时输出的数据信息可以让隧道工作人员随时掌握隧道的健康状况。光纤监测网的布设需要对隧道的围岩等级、围岩应力水平及经济性等进行综合考虑。沿隧道横断面布设的光纤传感器应根据围岩等级来确定其布设的环向间距,即传感器的环向间距应随着隧道围岩等级的增大而相应减小,并在隧道洞口附近适当加密布设。布设好光线监测网后,根据传输需要将传感器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组合,通过光缆将光线应变传感器连接到解调仪上进行监测。
4结论
光纤应变传感器以其相较于传统传感器的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隧道中。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光纤应变传感器可以准确监测隧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从而为隧道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在隧道火灾检测报警方面,光纤传感器以其自动化和网络化的特点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在隧道健康监测方面,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衬砌结构并进行长距离传输,从而使隧道的全寿命健康诊断与评估成为了可能。
参考文献
[1]陈建勋,马建秦.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黄尚廉.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J].测试技术,2004.
[3]吴钰骅.长距离光纤传感技术在地铁隧道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6.
[4]朱丽娟.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感温光纤系统设置及应用[J].山西建筑,2013.
[5]付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在隧道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
[6]陈涛.光纤传感技术在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 FBG;高应变;桩基检测;预制桩
【中图分类号】TU196+.1 【文献标识码】 B
Study on high strain detection of precast pile using FBG sensing technology
Qiu Zhenhong
(Shanghai jiangn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1800)
【Abstract】 FBG 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precision, strong ability of anti-electromagnetic, strong adaptive capacity to environment, long service life, etc has become a new advanced detection way in the field of pile foundation and brid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 principle of FBG sensing technology and the implantation process of fiber grating into precast pil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ject, the traditional high strain data and FBG strain data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BG data is suitable for high strain detection.
【Keywords】 FBG; high strain; dete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precast pile
0 引言
桩基检测中高应变检测是一项重要检测内容,通过分析应力应变随桩身变化情况分析桩身完整性和桩的承载性状[1-2]。由于采用高应变进行承载力检测具有工期短、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促进了高应变检测法的推广,但是高应变检测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与测试传感器有关。传统的电阻式、钢弦式、电感式传感器普遍存在灵敏度差、精度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弱,受水腐蚀失真或失效等缺点,难以适应现代工程精确检测的要求。而近年来兴起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则具有精度高、抗电磁干扰、防水防潮、抗腐蚀和耐久性长等特点[3-6],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铺设安装,且不存与监测对象不匹配的问题,对监测对象的材料性能和力学参数等影响较小。另外,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传输损耗小,容易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正好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FBG传感器植入检测的预制桩中,同时采集传统
的高应变检测应变数据和FBG应变数据,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BG测量数据可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1 FBG传感技术测量原理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在纤芯内形成空间相位,光栅其作用的实质是在纤芯内形成一个窄带的滤波器或反射镜,使得光在其中的传播行为得以改变和控制[7]。
图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构造
如图1所示,FBG传感器分布在光纤纤芯的一小段范围内,它的折射率沿光纤轴线发生周期性变
作者简介:邱正红,1982年出生,男,汉族,重庆潼南县人,工学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和基坑设计工作。E-mail:qzh@live.it
化,图中纤芯的明暗变化代表了折射率的周期变化。光纤布拉格光栅是光纤纤芯折射率沿光纤轴向呈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光栅。目前已有的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可以归结为对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的测量[8-9],即通过对由外界扰动引起的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漂移量的测量,得到被测参数;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与光纤纤芯有效折射率以及光纤光栅长度周期Λ相关[10]即:
(1)
其中:为布喇格光栅的中心波长;为光纤纤芯的有效折射率;为布喇格传感器光栅的栅距。
图2FBG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显然,宽带光源的输入光谱在通过FBG传感器1后,形成了波谷峰值为的凹陷,而反射光谱则具有波峰。当光栅所在处的光纤产生轴向应变时,栅距变为:
(2)
此时布喇格波长产生相应的变化,它满足:
(3)
其中:为有效光弹系数,它的值约为0.22。
另外,温度变化会引起光纤折射率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栅距的变化,当温度变化为时,将引起布拉格波长产生移动,可以表示为:
(4)
其中:为光纤的热膨胀系数,;为光纤的热光系数,。
由(3)、(4)两式得到同时考虑应变与温度变化时,所引起的波长移动:
(5)
由此可知,只要测出布喇格波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的应变或温度扰动。
2 预制桩FBG植入工艺
预制桩一般是在工厂制作而成的,特别是预应力预制桩是在预制厂经过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及高压蒸养等工艺生产而成的高强预制混凝土构件[11],无法将光纤光栅浇注到其中。在打桩的过程中,由于预制桩管壁与土体的摩擦力很大,将光纤光栅贴在预制桩表面时,很容易造成打桩时光纤光栅被刮断[12]。本文采用在预制桩表面刻槽后放入光纤光栅再用高强度胶进行密封,这样既成能保证光纤光栅的成活率,又能保证光纤光栅与预装桩身变形的一致性。预制桩的FBG植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序。
(1)光纤熔接
在FBG传感技术测量中,光纤只是进行光信号的传输,真正起到测量作用的是光栅的那部分。所以要根据桩长截取相应长度的传输光纤与FBG传感器进行熔接。
(2)刻槽布纤
用开槽机在预制桩身表面沿着布纤路线刻槽,槽宽和槽深以能放入光纤为准(太深容易破坏桩身强度),光纤放入槽内用502胶水进行定点固定,刻槽布纤如图3所示。
图3 刻槽布纤
(3)光纤保护
用高强胶(环氧树脂)填充槽内进行光栅粘贴和光纤线路保护,在桩端出露的光纤用套管进行保护,将多余的光纤盘绕在桩头并用缓冲材料进行包裹保护,光纤保护如图4所示。
图4 线路保护
(4)打桩对接
将布好光纤的桩按顺序进行打入,在桩对接时进行上下两桩光纤的对接,并将多余光纤盘绕在接头地方进行强化处理,打桩对接如图5所示。
图5 打桩对接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背景
嘉定区城北大型经济适用房(南块)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住宅楼和配套商业拟采用桩基础,地下车库、地下P型站和地下水泵房拟采用抗拔桩。工程主要负责桩基设计参数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设计需要,结合勘察资料,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包括:模型桩单桩竖向抗压、单桩竖向抗拔静载,锤击桩高应变跟踪监测及桩身应力分析,获得各层土设计参数。
3.2 测试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该工程中管桩(管桩桩长13.0m,内径0.22m,外径0.4m)的高应变检测。通过光纤光栅测得应变数据分别与高应变测桩仪导出数据进行对比。桩身应力测量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布设:在桩顶以下1m处(-1m)布设一个;在土层交界处6.5m处(-6.5m)布设1个,在桩底以上50cm处(-12.5m)布设1个,FBG传感器布设如图6所示。
图6 FBG传感器布设图
高应变初打跟踪监测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进行,测试方法见图7。
图7 高应变测试图
3.3 检测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了一根测试桩,对桩的锤击高应变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预埋在桩身上的光纤光栅测得应变数据分别与高应变测桩仪输出数据进行对比研究,FBG传感器测试出的数据曲线如图8所示。曲线中第一个峰值的出现表示在击打过程中桩身产生的最大应变,其余峰值是由于击打过程中余震产生。图形显示在-1m处峰值最高,其次-6.5m处,-12.5m处峰值最小。这表明:在被击打过程中,离测试桩由桩顶至桩底,桩身应变逐渐减小,在桩顶处会产生最大应变,所以在锤击过程中要加强对桩顶的保护。
图8高应变时光纤测得应变曲线图
由于-1m处安装的FBG传感器与高应变检测中的应变片安装位置接近(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用膨胀螺栓安装在距桩顶约2倍桩径处),将-1m处的FBG测试数据与应变片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光纤应变曲线与高应变仪导出应变曲线对比图如图9所示。从图9中可以看出,两者的曲线较为吻合,这说明FBG传感技术适用于高应变检测。
图9 高应变时光纤曲线与高应变仪导出曲线对比图
4 结论
(1)本文将FBG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桩基检测中,将光纤光栅测得应变数据与高应变测桩仪输出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数据能较好地适用于高应变检测,但也存在不足,由于高应变检测同时需要应变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而此次测试只采集了桩身FBG应变数据,如果在桩身相应的位置能安装FBG加速度传感,同时采集FBG应变和加速度数据,拟合桩基的承载力与传统高应变测桩仪测出的桩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将是本论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2)FBG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桩体的任何位置,如果将FBG传感技术运用于高应变检测中,就可以
测得桩体任何位置的应变,而不仅仅局限于桩顶附近。
(3)检测数据的精确度不但与测试方法有关,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FBG传感器正是由于其高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得到了工程界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其比较高的价格也限制着它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FBG传感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万恩,蔡克俭,夏结祥. 海上超长大管桩的高应变动力检测[J]. 施工技术,2006增刊,249-252.
[2] 时猛. 东营市预应力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的竖向承载力计算[D].中国石油大学(东华),2008.
[3] 田德宝,张大煦,孙俊良,等. 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测量在天津奥体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08, 37(11):64-66.
[4] 嵇雪蘅,李宏男,任亮,等.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在钢架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28(1):43-48.
[5] 武胜军,王宏力,敖红奎.FBG传感器在隧道锚杆支护结构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12(26):31-33.
[6] 余小奎.分步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勘测,2006,6:12-16.
[7] 李川,张以谟,等.光纤光栅原理、技术与传感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王惠文.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9] 徐恕宏.传感器原理及其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0] 李宏男,孙丽,梁德志.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监测[J].建筑材料学报,2007,21(3):342-347.
参考文献
[1]梁瑞冰,孙琪真,沃江海,刘德明.微纳尺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传感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1(10)
[2]钱银博.基于SOA的长距离无源光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赵攀,隋成华,叶必卿.微纳光纤构建M-Z干涉光路进行液体折射率变化测量[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03)
[4]李宇航,童利民.微纳光纤马赫-泽德干涉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02)
[5]刘盛春.基于拍频解调技术的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1
[6]高学强,杨日杰.潜艇辐射噪声声源级经验公式修正[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7(03)
[7]胡家艳,江山.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力补偿及温度增敏封装[J].光电子·激光.2006(03)
[8]牛嗣亮.光纤法布里-珀罗水听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9]曹锋.新一代周界防入侵软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0]唐天国,朱以文,蔡德所,刘浩吾,蔡元奇.光纤岩层滑动传感监测原理及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02)
[11]詹亚歌,蔡海文,耿建新,瞿荣辉,向世清,王向朝.铝槽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增敏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4(08)
[12]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13]刘浩吾,吴永红,丁睿,文利.光纤应变传感检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试验[J].光电子·激光.2003(05)
[14]邓磊.OFDM技术在无源光网络及光无线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5]胡家雄,伏同先.21世纪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发展动态[J].舰船科学技术.2001(04)
[16]ZuyuanHe,QingwenLiu,TomochikaTokunaga.Ultrahighresolutionfiber-opticquasi-staticstrainsensorsforgeophysicalresearch[J].PhotonicSensors.2013(4)
[17]YiJiang,WenhuiDing.Recentdevelopmentsinfiberopticspectralwhite-lightinterferometry[J].PhotonicSensors.2011(1)
[18]AnSun,YuliyaSemenova,GeraldFarrell.Anovelhighlysensitiveopticalfibermicrophonebasedon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structure[J].Microw.Opt.Technol.Lett..2010(2)
参考文献
[1]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2]赵兴涛.掺镱、亚波长空芯及新型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杨春勇.GMPLS智能光网络中波长路由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4]许荣荣.光纤环形腔光谱技术与传感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张磊.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效应的超宽带可调谐光源[D].清华大学2014
[6]王超.基于高频等离子体法制备掺镱微结构光纤及其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
[7]林桢.新型大模场直径弯曲不敏感单模及少模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苏伟.新型光子准晶光纤及石英基光纤的微观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9]许艳.基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钱新伟.PCVD单模光纤高速拉丝工艺与光纤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刘国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常宇光.光纤射频传输(ROF)接入系统及无线局域网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3]张雅婷.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张小龙.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5]张传浩.电信级以太无源光网络接入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6]吴广生.无源光网络与电网络复合接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7]江国舟.10Gbps以太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张利.以太无源光网络安全性与增强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9]冯亭.MOPA光纤激光系统放大级增益光纤特性与高质量种子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0].EPON和WLAN融合网络架构下的上行链路调度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1]孙琪真.分布式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2]孙运强.Ⅰ钳式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反应研究Ⅱ有机氟化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刘钰旻.纳米功能材料在能量转换与储存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
[2]曾谦.声表面波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集成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彭露,朱红伟,杨旻,国世上.微沟道内两相流速比对液滴形成的影响[J].传感技术学报.2010(09)
[4]郭志霄.微液滴和海藻酸凝胶颗粒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全祖赐.环境友好型多功能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
[6]彭涛.功能电极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
[7]黄妞.光阳极修饰和二氧化钛形貌调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
[8]国世上.电子辐照铁电共聚物P(VDF-TrFE)及超声传感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9]韩宏伟.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太阳电池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0]何荣祥.纳米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在流体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1]周聪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极材料和寄生电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
[12]胡浩.碳材料对电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
[13]李伟平.铁电共聚物P(VDF-TrFE)的性能和换能器的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
[14]蓝才红,蒋炳炎,刘瑶,陈闻.聚合物微流控芯片键合微通道变形仿真研究[J].塑料工业.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