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思品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1:17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思品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思品论文

第1篇

教学是一种互动的双方活动,只有双方都快乐地进行互动,我们的任务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双赢。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带有感彩,哪个老师对他好,他就好好学习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也会不喜欢他们的课程。这样会产生极坏的现象,不利于我们思想品德的教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待任何学生都要和蔼可亲,平等地对待。要求学生的事情,自己要先以身表率,这样就会在无形当中给学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并于无形当中加强了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学习中,不管是好学生还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要平等地对待,要多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他们学习上进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更加懂得珍惜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变得对老师尊重起来,在听课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记得牢固,同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获得了提高。

二、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手段

1.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中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讲课中情境的设置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爱好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章节内容来设置几个小故事或者小插曲,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其中,并贴近他们身边的事情,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2.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现在的教学当中,有条件的地区要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原因在于多媒体除了具有传统的教学优势之外,还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当堂监测,进行巩固。并且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使用视频或者图片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设计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将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育当中。3.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决定爱好,爱好就会产生动力。所以,在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那么他们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工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我们需要从以下入手:对于部分教学内容我们需要事例结合,将需要学习的道理寄托在事例中;课堂上,如果只说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将理论与具体的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会使理论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而且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4.适当地设置悬念。有句名言:思维源自疑问和惊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在有些枯燥无味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能够使学生感到兴奋和惊奇,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并掌握知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力。在练习及复习的时候,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能提出为什么,并能够进一步地解答出原因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鼓励对他们思维进行发散和开放式的锻炼。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把握好层次性及系统性,采取由难到易、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他们的思维进行纵向的发展。尽量给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每节课都要留下一点时间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1.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习效果显著的必要条件,也是初中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能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的老师,其教学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课堂上学生也不会那么紧张,思维也得到了放松,这就有助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的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对于表现较出色的学生进行课堂表扬,并鼓励其再接再厉,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其积极参与,更能增加学生自信心。那么他们一旦得到了别人的肯定,获得了信心,他们进行创新的时候,思维会既开阔又慎密,从而学习成绩不断得以提高。2.课外活动同样重要。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果比较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使学生从中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增加同学间的友谊,加强了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需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学到的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活动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时事热点、社会关注热点、社会的相关调查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等活动完成之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及心得。通过多次举办这样的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使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是策划者,就需要考虑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参与方式,以保证课外活动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总结

第2篇

初中阶段的思品课的学习较之高中阶段,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感知。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尽量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情感元素,将师生间的情感进行良好的互动,在感染学生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情感的交流提高自己对德育的认知能力。例如,我们“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节内容的学习为例子,教师可以借助于社会热点事件“小悦悦的事件”进行讲解,并且结合国内外媒体对此的报道以及国人对此事件的看法等,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表一下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对于18人的冷漠,结合当今社会上人们之间缺乏信任、道德等问题作为切入口,让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与学生共讨,让学生们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社会风貌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结合这个案例,再让学生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想法,通过交流,再结合课本中的“行为与后果关系”理论知识进行渗透,既能让学生很快明白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又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知识,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二、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地优化思品的课堂教学结构

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每位思品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课堂这个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应地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品知识讲授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例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或者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及选取典型的事例讲解等,以此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主动地去发现、去分析,并且最后还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能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及时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比如,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结合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开展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德育教育。

三、在思品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第3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堂课。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用途不大,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首先使学生知道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新奇感和期待渴望心理,心中的疑问颇多,如:这门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我们学习它有什么用呢?趣味性怎样?能使我喜欢它吗?这个老师讲得怎样?它的语言、动作、表情、知识能吸引我吗?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学年我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时总结,勤于肯定。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表扬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表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习惯性的给予真诚的称赞,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自信,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老师都说学生到了八年级,就不爱回答问题了,我不这样认为。每次,我上课,课堂气氛都很不错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和老师配合得也很好。而且,我还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教师的发挥就能更好,更自如,效果当然更好。也就是说,可能备课时老师没想到的地方,学生想到了,这样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弥补了教师教学上的不足。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4篇

这就为我们切实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法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实际,所以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教师要把教材教“活”。教师要钻研教材,搜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整合教材资源,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学科各阶段的内容特点、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把法制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于教材内容中

首先,教师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学科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渗透,既不能脱离学科课堂内容将本堂课上成纯粹的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其次,要尽量避免抽象的法律条文讲解说教,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例如:讲授《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就可以问同学们“: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你的哪些权利被侵犯过?我们又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利益的事情,他们当然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再次,在方法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观看法制节目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编一出短剧,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并让学生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剧中的老板侵犯了剧中的消费者哪些权利,作为消费者遇到这些情况,应怎么做。以此导入新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整个课堂热烈而有序,积极而有效,大大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最后,根据学科内容,创设一些情境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内化”效果。例如: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学习机会》课,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一面展示山区孩子艰苦的条件,求知的双眼,刻苦的学习,一面展示一些学生的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父母辛勤的付出、国家提供的资助等方方面面的情景进行讲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感受、理解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通过这样情景交融式的演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

三、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进行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了解各种信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授课教师在讲《财产留给谁》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继承权的含义、范围、继承顺序、实现方式等,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再展示各种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案例,让学生课堂讨论分析。通过直观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进行了继承权的法制教育。

四、防微杜渐,在点滴中渗透法制教育

第5篇

在进行八年级的《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课本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汇入人文精神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实现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依据课本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详细的讲课,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需要诚实、平等、自由等等。随后,老师可以突然问学生:“想象你们当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把公司业务开拓到较为落后的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产品的监测要求比较少,这就表示你能够运用比较低的技术去实践,进而节省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同学们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结果?”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连播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事件。而这些真实的事情也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也使得他们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更加深刻。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且还具有诚信的认知,道德素质得以培养。

二、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相应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师在授课时,需要知道学生的差别所在,而且理解认可这种差别。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师需要知道,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要求学生思想一致,也不可以要求学生品行相似。在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才是老师所应该追求的。在对思想品德的授课中,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是关键所在。老师要引领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别,不要要求一样的教学成果,那样只会背道而驰,同时也是不可能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全面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而使得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实施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自身的理想和自身对理想的看法。起初,没有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情况下,老师便首先说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在老师营造的休闲氛围中,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而学生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想。有些学生的理想比较高远,老师便对这表示认可和肯定;有些学生没有实际的理想,只要求过安稳的日子,老师并没有嘲笑他们,而是表示充分的理解,而且引领学生对理想做深刻的分析。对于学生的大理想以及小愿望,老师并不要求学生都需要高远的志向,而是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同时认可他们的差异。在如此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变得勇于发言,也比以前更自信了,不仅对老师以后的授课内容印象很深,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规划,培养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注重实际,整体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学生素质的培养、人生观的生成,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而以人为本的授课方式也需要老师从根本上实施,使得学生充分地理解实践,再结合实际对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课,不单单是要结合书本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而且更要超出课堂授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使得学生就算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身道德素质,进而变成真正的国家人才。相对于学生的成绩高低,学生的道德素质应该更加被老师和学生重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中,老师应该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学兼有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初中生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能够使他们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思想品德的教学也深刻地贯彻了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建立诚信、平等的社会体系,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祖国人才。学生作为祖国的重点培养对象,拥有高尚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施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方式。

五、结语

第6篇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我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最终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中掌握知识、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实现“自我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进而更加勤奋学习,最终成才。多年以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从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和实践三方面采用体验式教学,较好地达到上属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感受是: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学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气而编写的。我在教学有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讲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由于树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进而增强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败不断或没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写成简要的书面材料在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当堂体验。

第7篇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实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