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1:14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经济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社区银行,中小企业,融资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发展“社区银行”是缓解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是改善金融生态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保持市场繁荣,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广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融资难”是当今最让中小企业头疼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原因十分复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经营变数多,实力弱经济论文,风险大,信用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第二,银行方面的原因。银行信贷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交易费用太高。据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银行从节约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自然对中小企业惜贷。

第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机制、体制不健全。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发展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限制,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遭到拒贷的比例高达23.8%。

第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

二、社区银行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

1.定位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而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些中小客户。社区银行对本社区内的客户信息熟悉,组织架构简单灵活,信贷决策快速、及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借款频率高、贷款需求少的特点,按市场化原则提供全面化、个性化的服务。因而,社区银行能够在准入、占领和保持巨大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市场方面赢得独特优势。

2.信息优势

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同,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关系型银行业务为核心。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社区银行能够获得作为中小企业关系银行的一系列租金,这些租金激励着社区银行去收集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于未来信贷合同的设计和调整当中,从而控制融资风险和削减银行贷款决策的信息成本,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相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较少,风险识别能力较强,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

3.地域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因此将比大型商业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由于运作都在本地,熟悉本地市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经济论文,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来自地域的优势是社区银行经营发展的最大的无形资产。

三、社区银行在新疆的建立

2010年前期,一份建议新疆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政策专报,已由新疆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金融办、银监会新疆监管局、人民银行乌鲁木齐市中心支行递交。新疆中小企业和农牧业发展始终是金融支持的重点,2010年5月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金融援疆更是加速推进。

截止2010年上半年,新疆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全区GDP的30%左右,中小企业纳税额159.76亿元,占35.9%;就业人数89.96万人,占73.2%。新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央出台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条件下,有理由成为国内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社区银行的试点地区,从而为新疆民营企业发展缓解资金困境,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创造历史机遇。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疆已有小额贷款公司30家,其中乌鲁木齐市6家,伊犁州6家,昌吉州4家,巴州6家,阿克苏地区2家,博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各1家,新疆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金达14.36亿元,大部分来自民间投资。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由于只贷不存的特点,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半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仅靠资本金和不超过两家银行的注册资本金50%的限额融资支持,无法提高放贷总量与资本周转率,也难以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成为其发展的根本方向。村镇银行强调服务“三农”,而社区银行强调服务地域范围,两者与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可以吸收存款。由于涉农服务比例难以达到,加之新疆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股权较分散,股东之间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城市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城市小额贷款公司的下一站点无疑是转制为社区银行。一旦小额贷款公司能获得政策支持经济论文,顺利转制成为社区银行,那就意味着只贷不存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可以按照规范的银行业务要求开展存贷业务,那么,随着资金量的大大宽裕,除了可以加大放贷力度外,更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投资,以使股东权益得到最大化。不仅有利于改善新疆银行体系结构,还可以有效缓解新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贷款难的问题。

新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均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它们所创造的增加值、地税收入、国税收入以及在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功不可没。但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都受到融资难的困扰,有96.6%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民间借贷融资方式筹措资金,而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来源很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缺失,部分县市金融机构贷存比已降到33%,有的甚至接近25%。因此,只有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才是有效缓解新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贷款难的治本措施,也是改善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振玺,杨家才.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何德旭,饶明.小企业融资困局:新解与出路[J].当代经济科学,2008,11.

[3]刘书成.新疆拟建国内首批社区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DB/OL].亚新网,2010,09,13.

[4]高晓燕.建立社区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

第2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Alongwiththeincreasingworseningofurbanenvironment,landscapedesignismoreandmorevaluedbypeople.Inthispaper,theconceptoflandscapedesignwasreviewed.Thesubstance,feasibilityandmethodofecologicaldesignandhumanizeddesignwerediscussed.

Keywords:Landscapedesign;Ecologicaldesign;Humanizeddesign;Trend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所谓景观,简言之,就是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它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了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景观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因此才有了柯布西耶的快速城市模式[1]。

近几十年来,人炸,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和物质能量消耗水平成倍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症候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随着新世纪和新时代的来临,人类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破坏的家园;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赋予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1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2]。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3]。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4]。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生态化设计

2.1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Vander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

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生态化设计原则

2.2.1地方性原则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1]。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设计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斑块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状态的斑块本来就有一种无序之美,只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尊重它,加以适当的改造,完全能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景观。

2.2.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林地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的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利用废弃的工地和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把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在生态恢复后变成市民的休闲地已成为一种潮流。

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

2.2.3整体性原则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7]。

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8]。

2.2.4多学科综合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3人性化设计

3.1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3.2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3.2.1物理层次的关怀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3.2.2心理层次的关怀

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4结语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

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4]Newton,N.T.DesignontheLand: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Cambridge.MA.1971

[5]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SimVanderRynandCown,Stuart.EcologicalDesign.IslandPressWashington.D.C,1996

第3篇

一、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性学科,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1]。它注重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旅游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管理。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2-3]。斑块是景观中与周围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匀性的空间单元,在旅游区内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和服务网点;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旅游区内的廊道主要表现为河流、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的带状树木、草地;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背景结构,对应于旅游区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缘则是指旅游区的保护带或旅游斑的环境,作为缓冲区,可避免自然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

二、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

丹霞地貌风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还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乃至无法恢复,无论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对风景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保护、优化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一)景观的结构设计

1.斑块的设计。景观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在自然风景区内,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斑块设计方面应以大型植被斑块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同时需要一定数量分散的小型斑块作为补充。就丹霞地貌风景区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峰、奇石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组成旅游斑,斑块的构成大体上是有一个近圆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对于斑内脆弱的核心区,为避免破坏地质结构,应禁止游客进入,可以考虑建立远距离观景平台,配置观景设施,为游客提供远距离观景服务。红色岩系胶结和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风化侵蚀,因此在旅游斑内严禁砍伐树木,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旅游区内自然植被斑块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型的植被斑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作用;小型自然植被斑块既可作为动物临时栖息地和避难场所,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可增加景观异质性,扩散干扰风险,因此要注意保留、保护,加强实时监测,及时养护管理。作为游客休憩、消费为主的小型人为斑块,则要注意远离巨型旅游斑块,沿廊道分散安排,合理布局。

2.廊道的设计。在旅游区内,廊道的构成主要是引导游客活动的旅游线路。丹霞地貌风景区内的廊道除了具有旅游线路引导功能外,还是联系斑与斑、斑与种源之间的纽带,因此,廊道的设计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总的思路是保护、保持原有地形,其宽度、长度和位置的设计应根据山体实际情况而定,综合估计其利弊。根据丹霞地貌风景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廊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保护地形,同时也为了控制游客数量,景区内应以步行道为主,不宜建造盘山公路,也不宜修建高空索道;(2)旅游区内不同斑块之间要有廊道相通,注意保持廊道和斑块植被结构的相似性,以保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内部种在斑块间运动的需要,保护景观整体的生态功能;(3)在线路选择时,最好利用现有自然通道,同时避开生态脆弱区;(4)在道路施工时,尽量利用自然的无污染的材料,如木材,石板等;另外,对于某些自然廊道,如林带、河流等,既是景观中能流、物流的通道,同时本身也具有娱乐价值,因而要注意加以保护与管理,避免人为破坏。

3.基质和缘的设计。基质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主导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保持旅游区内基质的稳定性对于实现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规划角度看,对基质的全面调查与研究也是对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由于丹霞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湿润地区,流水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在开发时要注重流域的完整性;从景观上来讲要注意山水结合,突出“山体为主,水体映衬”,体现丹山碧水的特色。另外,在旅游区要规划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一方面,作为交通工具的停放地和旅游者住宿、购物区,满足游客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将游览以外的活动集中在缓冲区,可减轻旅游区内部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优化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改善景观的功能、调整能流物流的输入输出,从时空尺度上来耦合生态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管理景观资源的利用[2]。目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化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依此为规划目标,注重风景区内质地粗细结合,大小斑块互为补充,斑、廊和缘的合理布局,最终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分类。如在廊道之间或没有廊道的地方加设一行小的斑块以增加调景观连接度;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设置小型植被斑块和廊道;设置边界过度带,作为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休憩机会等。目的是使景观要素之间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优化景观格局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空间,最终形成以地貌景观为依托,并融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整体风格。

三、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调控

(一)景观生态管理

在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旅游区进行管理,力求使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这包括对景观、基础设施和人员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护丹霞地貌风景旅游区内的天然风貌,保证视觉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楼台庙宇外,在景区内应避免建造新的人工建筑物,必要的基础设施要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数量,设施的造型,色彩、质地等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景观视觉美感。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的景点和基础设施,需要及时修缮或替换,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发挥。

加强游客管理,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一是通过计算景区环境容量来确定游客数量,防止因游客数量过多加重环境压力;二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保护自然地貌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如攀爬、刻画等)。

对于旅游区工作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服务水平,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实践证明,只有游客与管理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二)景观生态监测

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是不断监视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其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变化所起的作用,以便能快速、准确的制定出相应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监测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4]。

1.3S系统的应用

3S系统是对GIS、GPS和RS的总称。三者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在解决问题的功能上各自存在优点和不足。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才能完全实现监测地表变化的功能,在资源、环境调查和区域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尺度的扩展,3S技术逐渐成为景观规划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旅游区位置的确定,生物资源调查,地貌监测等方面。由于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气候湿热,风化强烈,加之其特殊的岩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利用3S技术对丹霞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实施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2.LEDESS空间明晰化模型

第4篇

社区经济发展中,人们逐渐遇到了一些问题。

1.1对社区的认识不到位。有人将社区等同于政府机关,将社区职能理解为解决邻里矛盾和教育等问题,不知道社区经济的概念,因此很难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经济建设中去。

1.2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资金不足的弊端,因为社区经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慢,一般以服务业为主,大的项目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社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社区经济的理论概述

社区经济是指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社区经济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第一,地域性。地域性是社区经济的首要特征。社区经济的地域性不仅指其经济主体分布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而且其劳动力的构成也要具有一定的社区地域性特征,社区居民必须是社区经济的基本劳力、主要技术的构成以及主要的服务对象。

第二,社会性。社会性是社区经济诸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体现。社区除了地域性特征外,其内部关系还具有情感等取向。因此,社区经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社会性。

第三,服务性。社区经济是为了发展社区建设而兴办的,其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更好地生活和全面发展服务,其发展方针是“围绕服务办经济,办好经济促服务”。目前国内社区经济的主要类型有服务型经济、自救型经济、税源经济和社区公益型经济等。服务型经济主要指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诸如:快餐、早餐、自行车棚、浴池、奶点、报刊零售点、各种中介服务网点等等。自救型经济是指主要组织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进行生产自救,诸如:家庭工厂、编织、小工艺、为工厂进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等。税源经济主要指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协调,从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社区公益型经济主要指社区内居民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进行捐款、赞助、成立各类基金等等。我们的社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的困境,更好的服务与广大城市居民,社区经济的发展创新势在必行,结合我国社区的特点和主要矛盾,下面对发展创新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

3发展创新在社区经济发展中的措施及影响

3.1基层社区要充分重视。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的公益事业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补助、办公经费,可以说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基层社区工作者苦于资金不足,因而无法更好地开展社区公益事业的苦恼。这说明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利于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的。在当前政府投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个社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应当积极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投资的观念,积极发展社区经济,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同时,各市、区政府、街道也要制定政策措施,对基层社区发展社区经济给予有力支持。

3.2需要社区干部的带头作用。有的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领导的奉献精神。为了筹集资金发展社区经济,社区主任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并且带领社区干部和群众起早贪黑建设厂房。社区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了无形的力量,带动着社区的工作人员忘我的奉献和无私的工作,才有社区今天的社区经济的初步繁荣。因此说,在当前社区经济的发展中,社区干部的带头作用应当得到重视和进一步提倡。社区干部要改变以往只关注于检查、评比的思维模式,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社区经济的发展工作。

3.3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负担。据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社区日常工作项目繁多,有经常性的工作,还有因季节变化而增加的工作,还有为完成上级精神而临时承办的工作。还要为应对文明、先进社区的评比而增加组织群众、设计活动等额外工作。社区的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的事项,一般和基层群众民生有关的社区的治安、医疗、计划生育、残疾人保障等工作都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和管理。在如此重的任务下,集中力量搞好社区的经济确实困难。因此国家要在政策和规定上向社区工作人员倾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一部分经济管理人才能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的进行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从而为先进社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加强城市社区经济的组织管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城市街道一级组建“社区经济发展公司”这种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公司的从业人员由社区居民来承担。“社区经济发展公司”负责组织本社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公司的从业人员由社区居民来承担,公司的利润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用在社区建设的公益事业方面,如修建社区活动中心、种植花草树木、资助特困户等。通过建立“社区经济发展公司”这样的统一管理机构,可以解决目前社区经济发展中管理层次多的状况,实现对社区经济的统一管理,从而促进社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5篇

居住小区作为人们走出室内最先接触的室外空间,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要满足基本的功能,还需要给予居民们视觉上的享受。这些决定了居住区植物设计的一些原则:(1)功能的需要。车行道两旁种植行道树,起降噪净化汽车尾气的作用,靠近市政道路的区域,围墙内种植密闭的植物,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小区内大型铺装广场上种植高大的庭荫树,为居民在炎热的夏天提供清凉的户外场地(2)艺术构图上的重要补充。在水景、景亭、景廊、景石边种植绿化,形成完美的视觉构图在植物选择上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经济性原则,重点景点除外,同等效果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经济性的树种。(2)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慎用外来的未驯化的树种。(3)生态性原则,乔灌草,常绿落叶,形成生态群落,互生共存。

二、法式风格的小区植物配置

法式景观的高度人工化,平面图案化,园林艺术形式也体现在植物景观上。在植物设计上讲究规律格律,对称匀齐明确和几何对位关系,花草修剪成几何型,重在显示人工图案美,是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在空间关系上以开敞为主,局部形成秘密、隐蔽和围合空间。在中心景观区,以开敞形式为主,在局部空间常常用植物或构筑物形成隔断,修剪的绿篱留出透景线来体现出景观轴线与空间的魅力。以上海绿城玫瑰园为例。这是一个示范区的中心水景区的景观,植物结合水景道路形成对称围合的轴线空间。长方形的水池,特色的欧式跌水钵为端景,水池两侧的池缘规则的点以喷泉花钵,花钵上种植花卉跟镶边的花叶蔓,花钵为两排树池,树池中种植修剪的圆柏跟孔雀草花篱,圆柏严格规则的排列,水池树池这些硬质的都已绿篱收边,软质植物景观与水景浑然一体,形成平地上中轴线对称整齐的规则式布局。以江阴爱家名邸为例。此项目也是一个示范区,建筑位于视觉的端点,中心为类方形水景池,池缘上点以喷泉花钵,花钵里种植花灌木,水景池两侧为道路,道路外侧为修剪整齐的魔纹花坛、球篱跟圆柏,球篱、圆柏与花钵喷泉有秩序的排列,中轴对称,两侧围墙边上种植两种高大的乔木,形成的围合的视觉焦点。下图为建成效果,后期过程中考虑到造价以及维护成本,魔纹花坛的设计做了简化,改成了简单的图案,效果也是打了些折扣。

三、现代风格的小区植物配置

仁恒置地以精品楼盘占据房地产市场,其楼盘的风格多以简洁现代为主,多数为新加坡CICADA公司设计,我司配合植栽设计。在景观概念设计上,积极的线性和静止的漩涡构成了流云般的地形和景观元素,在植物设计上我司为配合其景观概念,也做了很多流云般设计,地被矮灌木与草坪的边界延续“云”线的概念,统一整齐的乔木和地被的规整式搭配,树阵下视线通透,空间开放,成为景观空间构成的骨架树。以下以南京仁恒江湾城为例:种植分析:(1)自然式密植林:片植乔木和灌木替形成错落的层次,以绿色为基调,是景观背景林的主要表现手法。密闭感强,视线难以穿越,与通透的树阵树林、草地形成强烈对比。以经济树种为主,形成“林”的形态。树种选择上,常绿树种:香樟、广玉兰、女贞、乐昌含笑、枇杷、桂花、杨梅、石楠、竹等。落叶树种:栾树、朴树、无患子、国槐、合欢、水杉、红叶李、海棠、花桃、腊梅、紫荆等。(2)自然式疏林:于开敞的矮地被或草坪上,自然轻松地布置三五棵的乔木群,树冠连绵,树下却视线通透,既不影响空间,又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常选用柳树、香樟、朴树、无患子、合欢等。(3)规整树阵:统一整齐的乔木和地被的规整式搭配,树阵下视线通透,空间开放,成为景观空间构成的骨架树,它对于对趋向中心水景具有空间的“线”形导向。(4)独植造型树:要求姿态饱满,健壮挺拔,有一定的动感,并与其空间大小相匹配,置于开敞的绿地空间或水池空间之上,成为视觉重要的主景或对景,也是是整个绿化的灵魂。树种选择上,常绿树种:香樟、丛生香泡、丛生女贞、乐昌含笑、桂花、杨梅等。落叶树种:朴树、榉树、白蜡、榔榆、合欢、乌桕、鸡爪槭、等。(5)下层植物:地被矮灌木与草坪的边界延续“云”线的概念;开阔的草坪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同时成为了极佳的活动场地;尝试采用同一品种的矮花灌木打造“花海”胜景。植物选择上,矮灌木:毛鹃、黄杨、金叶女贞、南天竹、金丝桃、红花继木、绣线菊、锦带花、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栀子花、红瑞木、火棘等。花海可选品种:八仙花、棣棠、矮紫薇等。

四、结语

第6篇

1.1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来进行,现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关注环境的设计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划分的局限性,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迫于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在环境的设计上以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忽视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十分单一,在环境的规划上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即与建筑物的外观样式,颜色相符合,与地块划分相吻合,却缺少本质上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某些小区由于赶工期,对于建筑周围的规划设计也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居民的长期居住出发。就设计师本身来说也缺乏合理化的创新性思维,缺少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背景来进行环境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独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关注地域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楼盘建成后,相应的环境规划以及怎样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精品居住区。现在小区设计的多样性,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着新兴楼盘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这就要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必须具备新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3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在大多数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环保这一理念虽被人所熟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高档的居住区在处理垃圾回收这一问题上,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大多数的居住区在环境设计的初期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凭借垃圾箱不能够真正实现垃圾的合理回收。因此,在整个居住区中设计出具有环保特色的景观,提供给人们环保信号,在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2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改善方法

2.1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延续性,那么更要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上,要多方面考虑怎样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和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例如,残障人士的通道,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动区域。要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人性化需求。

2.2重视功能分区的规划

许多居住小区为了标新立异,夹杂了许多形式上的设计。而作为居住区本身,首先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实际的设计应用于环境当中,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要有更深层次的环境需求,环境设计中可根据居住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出相应的功能活动区域,关怀不同需求的人群,按照层次划分功能,着重规划居住区内各个功能分区,提高使用率,丰富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2.3重视能源的再利用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可开发能源的再利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利用的范围广泛。例如可以将太阳能应用到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利用太阳能调节地下车库的温度,不必使用暖气或是地热。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溉草坪用水可利用景观设计处理循环使用水资源,一方面可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作为环境设计中景观的一部分。

2.4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

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2]。要保护并且利用好居住区开发前的原有植被,这些植被生长的年限很长,有了较深的根基,不宜破坏它的生长环境。小区绿化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植被景观,从而形成新的景观,结合地貌特征,适当种植高低灌木与乔木,既保护了原有物质资源,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新的资源。

2.5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古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即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人要融入到自然当中,而自然的物质资源又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人的设计行为对自然界的干扰有正负之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产与生态协调的设计是一种正干扰。现实生活中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人们被周围的环境所笼罩,惬意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因此,自然的元素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6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当中,注重人工的修饰及装饰设计,这仅仅是形式感的表现,这些设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原有的存在形式。在设计中,除了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以外,在人为设计加工时要注重对空间布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如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很难进行保护与补救。因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尽可能做到对场地干扰的最小化和自然生态保留的最大化。

3结语

第7篇

(1)打破区域发展局限,实现开发区域的扩展。这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避免出现经济开发过程中,划分区域占用大面积土地,建立收效甚微的经济项目开发,浪费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还不能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在土地的无效利用过程中,还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甚至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料。所以,我们要在充分考虑了潜在增长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环境承受能力、地区人口分布情况以及资源利用角度,调整创新系统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现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2)确定经济发展的核心。这需要我们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分布特点,城镇结构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特点将一个大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域,并围绕核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以此保障经济能力相似,人口分布相似,产业结构相似的区域,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建立一个产业发展群,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结构链,壮大相似区域的经济规模。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够优化产业转型,推动区域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比如,我国在加强对中部区域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借助中部区域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企业转型,提高以提高该区域产业水平,作为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手段,通过我国中部区域产业特点,进行产业优势强化,进而得到承东启西的效果。同时,将中部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核心,建设中部地区特色化的粮食主产区,同时不断增加对中部地区农业方面,建设基础性设施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提高我国中部区域粮食方面,主要农产品的批量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我国农业方面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的产品增值。并且我国还加强了对山西、河南、安徽等盛产煤炭地区,企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持,还研究开发有关坑口电站,以及煤电联营等特色产业的建设。并结合中部地区,企业经济特点,调整有关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支柱性产业的生产结构,建立具有中部地方特色的,精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也大力发展矿山机械方面的技术以及功能齐全的输变电等装备的生产与制造,甚至为了增加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力,中部地区已开始研究建设涉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利润丰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拓宽技术合作研究领域,以及企业经营的范围,中部地区建立多个综合通运输体系,将运输便捷、快速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境内外港口,以及通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机场建设作为运输体系的重点兴建项目。不断完善中部地区物流方面设施的建设工作。

(3)统一调度,平衡发展过程中各功能项目的进度。这需要我们适当根据总体发展状况以及核心区域发展情况,限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产业大规模聚集,或者是人口的超载负荷现象,避免个别发展过快,或者经济突发状况影响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问题。所以,必须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位,规范经济发展空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开发空间结构,及时调整人员分布以及经济合作调度。比如,我国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了倡导东部地区率先进行经济发展的政策。政策中明确:要我国所处东部的区域,不断完善自主创新,做到优化自身经济结构,以及适当根据形式转变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领头羊,带领其他区域共同完善,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从而帮助我国发展较慢的中西部区域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东部特色的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以及基础综合型服务业,推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品的精加工细加工,进一步开发我国自有的高端产品,推动我国经济贸易加工的地位升级,提高我国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保护我国特色,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对我国耕地保护的提高,加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加强对我国土地,能源等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通过结合可行性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加强东部地区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等在推动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强合作联系,传授经验推进我国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接受国家宏观的经济调度。其次,要在思想上打破传统束缚,在坚持正确原则基础上,适当引进适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西方先进思想,做好中西方结合。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理念,积极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积极促进企业经济模式的转型,根据我国有关企业创新“着眼长远发展,优化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的规范,实现企业资源的创新整合,建立完善的创新结构,努力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比如,我国在建设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提出:迫切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协作,创建一个科学、健全、完善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它不仅要包括市场机制,还要包括必备的互助机制。这就需要地区在执行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不断突破区域限制,推动市场的产业,以及机制的合作与转型。积极号召全国各区域,实现多样化创新建设,综合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研究、加强掌握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密切合作。同时,在国家不断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给予政策,资金扶持的时候,需要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施行不同区域的最后,就是做好创新

二、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推进经济信息化建设:现阶段全球都处于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所以,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就要寻求高效率的创新方法。由于,信息化便捷,快速的特点,只有信息化才能满足区域创新系统在建设方面的需求,所以,在区域创新系统利用信息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根据自身创新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让我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流以及共享。促进技术发展:由于建设区域创新系统,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及区域在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提供基础服务的部门,构建一个创新的结构体系平台,这样才能满足区域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才能满足我国自主创新的需求,才能推进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可见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可以促进技术的全面发展。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由于建设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借鉴发展较快的区域的经验,甚至引进先进的外国知识技能,指导不发达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所以,这个互动的过程就打破了传统的区域限制,促进了地区甚至境内外的合作交流。提高地区竞争力:由于建设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区域特点,不断优化区域企业产业结构,协调区域间合作交流,提高区域综合实力,促进交流合作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增强企业产业配制,全面围绕经济社会,提高区域发展的经济能力。